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蒙哥马利传-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保障。驶进瑟堡港的那条小船,既是 7 月 16 日开始在瑟堡港抛锚的大吨位 船只的先驱,也预示着蒙哥马利的第 3 个要求,即行政后勤的稳定性正在实
现之中。
6 月 30 日,蒙哥马利在向两个集团军司令发出的命令中设想,在美军 方面,“可以长驱直入,毫不停留地打到科蒙一维尔一莫尔坦一富热尔一线,
此后继续作战将极少受阻??”英军的任务是“继续在维莱博卡日至卡昂之 间牵制住敌人的绝大部分力量??同时确保我东面翼侧阵地的稳固”。
在美军开始挥师东进之前,布莱德雷首先得为他的部队找到一条合适 的出击线。
然而,他所能找到的任何一条出击线都必须包含圣洛这个十分重要的 公路交叉点。
于是,他让第 7、第 8 军冲出科唐坦,越过沼泽地带向库唐斯挺进,其 目的是将圣洛一库唐斯公路作为他意想中的出击线。但是,从 7 月 3 日开始
的这一行动犹如爬行:第 8 军在 12 天中只向前推进了 1。2 万码,第 7 军也
进展缓慢。布莱德雷不得不“申请”一顶大帐篷,并弄来一些木板,铺在泥 泞地上,然后在帐篷中挂起地图,颇费踌躇地“运筹帷幄”起来。就在这些
地图前面,他踱来踱去,整整两天两夜,终于找到了答案:把一条更靠北的 公路,即从圣洛经佩里耶到海岸边的莱赛这条西北走向的公路,作为出发点。
而且,他还在圣洛城外选择了一块宽 3。5 英里、纵深 1。5 英里的长方形地带, 建议美国空军对这块地方实施饱和轰炸,执行轰炸任务的飞机将沿着这条能
清楚地表明己方阵线的公路飞行。他的主要冲击力量将越过这块被毁灭的土 地,迅速向前推进,直至发展成利德尔·哈特所说的“势不可当的洪流”。
于是,“眼镜蛇”作战计划在这顶帐篷中诞生了。经过近 3 个星期的艰苦鏖 战,美军最后以伤亡约 40000 人的代价,于 7 月 19
日占领了圣洛,为“眼 镜蛇”计划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7 月初,出现了一些不祥之兆:7 月 3、4 日,一些新的德国步兵师出 现在前线;而 7 月 7 日,美军第 83 师遭到了党卫军第 2
装甲师的沉重打击, 这个装甲师是从英军地段运动到奥东地区来的。由此可以推断,敌人正准备
将其装甲部队撤离前线,重新整编,同时也说明敌人对美国人的兴趣逐渐增 加。因此,蒙哥马利决定拿下卡昂,分散敌人的注意力。
7 月 7 日 21 时 50 分,450 架重型轰炸机对卡昂北郊的目标地域进行了 一小时的轰炸。
翌日清晨 4 时 20 分,第 1 军的步兵开始进攻。尽管实施了轰炸和掩护 扫射,德军的反抗还是像预料中的那样凶猛异常,他们的防御火力又猛又准。
在清除这些村庄支撑点的过程中,出现了“打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粒子弹” 的激烈搏斗的场面。然而,第 1 军终于以死伤 5500 人的代价于 7 月 9
日晨 攻入卡昂,受到大约 20000 居民的欢迎。
到当日晚间,除还须扫荡残敌外,该军已全部占领了该城的奥恩河以 西部分,进攻到此告一段落。这一仗虽然不能算是百分之百的胜利,但它吸
引了敌人的注意力,也扫除了德国人在奥恩河以西的桥头堡,很好地达到了 蒙哥马利的目的。
为了获得一条通往卡昂咽喉地带以南的东西走向的通道,蒙哥马利打 算进行下一次大的作战行动——“古德伍德”行动。此次作战的意图很简单:
3 个装甲师将越过奥恩河,踏上东岸,然后向南打去。在 7 月 10 日的会上, 蒙哥马利向登普西和布莱德雷解释了“古德伍德”作战与“眼镜蛇”作战的
关系。在 7 月 13 日给艾森豪威尔的电报中,他又进一步阐述了这两者之间 的关系:“我将于下周发动一次大规模进攻。
第 2 集团军定于 7 月 16 日开始行动,逐步发展为 7 月 18 日的大战, 届时第 8 军的 3 个装甲师将挥师奥恩河以东地区。请注意,日期从
17 日变 至 18 日。第 1 集团军将用 6 个师的兵力于 7 月 19 日在圣洛以西约 5 英里处 发起猛攻。需空军全力支援第 2 集团军(18
日)和第 1 集团军(19 日)的 行动。已见到科宁厄姆并向他陈述了一切。”应该说这封电报已清楚地说明 了蒙哥马利的原始意图,这就是,由美军于 19
日开始发动一次突破,然后 向内陆突进,而英军则于前一天发动一次强大的牵制性进攻。然而,由于种
种原因,“古德伍德”行动比诺曼底战役的其他行动遭致了更大的误解,使 蒙哥马利更加不得人心。
7 月 18 日,盟军出动各种飞机 4500 架支援由第 2 师、警卫装甲师和第
7 装甲师实施的“古德伍德”作战行动。轰炸采用新的方法进行:装甲部队 前进路线的两侧翼用重磅炸弹轰击,路线的近旁和前方的选定地域则使用小
型高爆炸弹、杀伤弹和燃烧弹,以免形成弹坑。轰炸似乎按计划进行,然而, 事态的发展却是,有些目标被灰尘笼罩,执行轰炸任务的飞机不得不掉转机
头,把炸弹原样带回;其他一些选定目标也只部分击中,在未击中的地区往 往有敌人的坦克和反坦克炮。美国第 8 航空队投掷的 1.3 万枚 100 磅的炸
弹和 7。5 万枚杀伤弹有一大半东飞西散,投错了地方。尽管如此,当第 2 装 甲师过了桥向前推进时,却发现敌军士气低落,这就出现了一阵虚假的胜利
气氛。时隔不久,困难局面的第一个迹象出现了:7 月 18 日上午 9 时,向
前推进的坦克就超出了此时还困在西岸的野战炮的射程。与此同时,出现了 此后战斗过程中一直存在的状况;奥恩河和卡昂运河上的 3 座桥越来越拥
挤,而在战斗第一线,特别是在卡尼、埃米维尔、弗雷努维尔这几个村庄中, 残存的德军坦克和大炮给英军造成了重大伤亡。整个上午和下午,情况更为 混乱,第 2
装甲师和警卫装甲师只有个别单位向前推进。第 7 装甲师到日过 中天还没有离开桥,直到晚上,才有一个团投入战斗。左翼的第 1 军进展甚
微,连特罗阿恩都未越过,直到当晚还未占领该地。右翼的加拿大人的情况 似乎好一些,夺取了科龙贝勒那满是瓦砾的工厂郊区,并扫清了敌人,沿着
河东岸进发,拓出了一块桥头堡阵地,开始架桥。
7 月 18 日 16 时 30 分,蒙哥马利向帝国参谋总长发去一封语调轻松的 电报说:“今日上午战斗十分顺利,空中轰炸成效卓著??形势十分喜人,
目前看来敌人颓势难以挽回。”这说明当时蒙哥马利消息闭塞巨欠考虑。那 天晚上,他发表了一份特别文告,其中提到部队时用了“突破”字样;文告
结束时还说:“蒙哥马利将军对这场战斗第一天的进展感到十分满意。”此后 两天中发生的情况是,经过进一步激烈的战斗,英军只夺取了布尔日比山脊
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德军的支撑点穿插其间,出击线也缩短了。7 月 20 日 下午,天空雷声隆隆,倾盆大雨把战场上由于轰炸和装甲碾压造成的厚厚尘
土变成了一片泥潭。这样,进攻的坦克就不能行动了。第二天,加拿大人在 其位于奥恩河东岸的阵地上打退了敌人多次凶猛的反扑。实际上,在 7 月 20
日这一天,隆美尔所负责设计的防御地带经受住了考验。在同一天,希特勒 向其子民们宣布,企图杀害他的阴谋已经失败。隆美尔后来因涉嫌阴谋而奉
希特勒之命服毒自杀。也正是在 7 月 20 日这一天,“古德伍德”作战宣告结 束。
由于人们对蒙哥马利长远的和近期的意图的误解,也由于他自己急忙 地宣布了各盟国人民和领导人所翘首期望的所谓“突破”,蒙哥马利将把柄
拱手送到其反对者的手中,使自己的朋友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古德伍德” 作战已经失败的消息引起了一片沮丧甚至失望,伴随而来的是蒙哥马利的宿
敌们不怀好意的评头品足,说什么“我早就说过会有这种结局”。英国和美 国的报刊从蒙哥马利的文告中抽出“突破”、“广阔地域”这样至关紧要的词
语,以通栏标题刊出,几乎无一例外地用同样戏剧性的语调来报道这场攻势 已经终止的战役。在“古德伍德”作战之后、“眼镜蛇”作战计划实施前夕,
《纽约先驱论坛报》的大标题是,“盟军在法国全线受阻”。这典型地说明人 们的误解和不顾事实真象已到了何等地步!
“眼镜蛇”作战行动原计划于 7 月 19 日开始,但由于通过卡朗唐沼泽地 带和圣洛附近的树篱时行动迟缓,代价甚高,再加上狂风暴雨天气,轰炸机
不能升空作战,进攻开始日只好往后推。7 月 24 日,天气开始好转,轰炸 机方能升空作战。但当轰炸机终于来到时,目标区域上空却又乌云密布,战
斗只好再推迟 24 小时。不幸的是,其中一个空军大队没有收到返回的命令, 投下的炸弹离目标足有一英里,落到了美军第 30 师的头上。尽管如此,布
莱德雷还是下决心第二天继续干下去。
为了支援“眼镜蛇”作战,蒙哥马利命令加拿大第 2 军和第 7 装甲师、 警卫装甲师于 7 月 25 日 3 时 30
分开始沿通往法莱斯的公路发起攻击。蒙哥 马利曾严格规定,不管“眼镜蛇”计划何时开始,也不管天气状况如何,上 述进攻必须在规定时间开始。
蒙哥马利为过早地在圣洛进行轰炸而感到忧虑,并担心这一轰炸会使 德国人警觉起来。他希望加拿大人的这一进攻能使敌人认为在圣洛的轰炸只
不过是一次佯动。实际上,敌人正是这样想的,因此在 7 月 24 日和 25 日期 间,许多德军装甲部队由西向东朝着奥恩河蜂拥而来,有的还越过了奥恩河。
7 月 25 日 9 时 45 分突击开始,3000 多架重型、中型轰炸机和战斗轰 炸机对布莱德雷选定的圣洛以西的长方形地带进行了饱和轰炸,投下的高爆
炸弹、杀伤弹和燃烧弹造成了惊人的破坏。勒尔装甲师实际上已被消灭,其 司令官拜尔莱因活了下来并当了俘虏。但布莱德雷有些灰心丧气,因为这次
轰炸很不准确,第 9 师被炸,第 30 师再次遭殃,死伤几百人,其中包括非 常能干的麦克奈尔将军。由于部队伤亡和必须重新编组,结果造成了战斗的
拖延。在疮痍满目的原野和公路上,到处是“烧焦了的坦克残骸、士兵们缺 手断臂的尸体和腐烂发胀的死牲口”。但不管怎样,何林斯的那个军毕竟突
破成功了。到当天晚上,该军前进了两英里。7 月 26 日,树林斯将其两个 装甲师投入了战斗,右翼的美国第 8 军和左翼的第 5 军开始成梯队向前推进。
7 月 27 日,敌人的抵抗全线崩溃。到 30 日,美军夺取了布列塔尼半岛的大 门——阿夫朗什。德军防线一片混乱,连其后方司令员们也乱作一团。冯·克
卢格不得不于 7 月 30 日亲自挑起德军第 7 集团军的指挥担子。但他所指挥 的部队四分五裂,其幸存者混杂在一起,东奔西散,流落在乡村中,成了法
国抵抗运动的猎获物。
与此同时,蒙哥马利一直在检查自己的计划。7 月 27 日,他同布莱德 雷和登普西会晤。他为美国人的胜利喝彩叫好,并指出:“其他一切地方的
一切行动都必须为着协助美国人的作战。”因此,他放弃了原先由英国人和 加拿大人向卡昂和奥恩河以东继续进攻的打算。其理由是,这里的作战已达
到目的,不大可能有更多的德军师团上钩。蒙哥马利指出,英国人战线上的
3 个德军装甲师都摆在中部和东面,他命令登普西在英国人战线的正西面从 科蒙地区全速发动一次 6 个师的攻势。第 2 天,蒙哥马利获悉“眼镜蛇”战
役进展的消息后,他告诉登普西“加大油门向维尔挺进”。
蒙哥马利之所以发出这样的命令是因为他确信,当德国人在美国人的 打击下撤退时,他们首先会从科蒙开始向东,然后到达奥恩河的内陆河区,
最后在卡昂和法莱斯之间的高地落脚。登普西的进攻叫作“蓝上衣”作战, 于 7 月 30 日开始。它具有两个令人感兴趣的特点:第一,各级指挥都很内
行,使这次战役能正常进行。第二,如同在阿拉曼的“增压”作战和在马雷 斯的钳形攻势左翼一样,“蓝上衣”作战极好地表明,从战略上说,蒙哥马
利显得固执、呆板(一旦他的决心已下);但从战术上说,一旦有突然出现 的机会或遭到意外的挫折时,他却能在战斗中很快地审时度势,重新调整部 署。
“蓝上衣”作战所涉及的地域最为不利,称为“小树林”地带,”北起科 蒙,南至维尔,东到奥恩河畔的蒂里阿库尔。该地带地形起伏,丘壑遍地, 最高的是海拔
1200 英尺的潘松山脊。登普西用以发动攻击的第 8 军和第 30 军,对敌装甲优势为 3:1,但步兵所占优势不大。鉴于上述地形,虽然敌人
士气低落,要取得右翼那样的引人注目的进展是完全不可能的。好几个星期 以来,这一线相对平静,双方都布设了许多地雷场。因此,头两天中这两个
军的情况大致相同:艰苦混战,险象环生,而且似乎有点得不偿失。然而, 也不乏顺利的进展,一夜之间,第 2 装甲师在科蒙至维尔的中间、在苏勒弗
尔河另一侧的贝尼—博卡日建立了一个桥头堡,并在这里与向英军右翼运动 的第 5 军会合。
蒙哥马利的目的已经达到。德国第 21 装甲师已卷入战斗。冯。克卢格 根据埃伯巴赫的建议,调动党卫军第 2 装甲军来对付登普西的主要打击。尽 管有 3
个装甲师在手,但他还是怀疑科蒙是否能够守住,因此建议向塞纳河 撤退。希特勒似乎也有类似想法,但他却命令:“告诉冯·克卢格元帅,他
的眼睛应当盯住前线,盯着敌人,不要往后看。”
8 月 2 日,英军第 2 装甲师几乎进了维尔城,但第 30 军进展甚慢。同 一天,遭到反击的第 7 装甲师差不多被迫退回到了 48
小时前据守的阵地上。 这样是根本不能取得胜利的。第 30 军军长巴克纳尔曾受到登普西“不成功 就滚开”的警告,这时被撤了职;第 7
装甲师师长厄斯金连同他的炮兵司令、 装甲旅长一起也被撤了职。巴克纳尔的去职与精悍的霍罗克斯的到来可以说 是一个巧合。霍罗克斯在突尼斯负伤刚刚复原,于
8 月 4 日接管了第 30 军 的指挥权。不知是由于霍罗克斯的影响还是由于突然的鬼使神差,第 43 师 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于 8 月 6
日占领了潘松山脊的各个制高点。同一天, 美军终于拿下了维尔。英军第 59 师渡过奥恩河,在蒂里阿库尔建立了一个
桥头堡,并打退了敌人的激烈反扑,守住了这个桥头堡。蒙哥马利为阻止德 军撤退,计划夺取 3 个“关键地点”,现在两个已经到手,正在向第三点顺
利前进。但就在这时,美国人和希特勒给他增添了许多心烦的事。
8 月 1 日,在欧洲大陆上的美军的 21 个师重新组建为第 1 和第 3 集团 军,第 1 集团军由霍奇斯指挥,第 3
集团军由巴顿指挥,这两个集团军组成 美国第 12 集团军群,由布莱德雷统辖。布莱德雷同蒙哥马利和登普西会商 后,于 8 月 3
日要求巴顿用“最少量的部队”夺取布列塔尼半岛,而用其余 的部队向南、向东突击,扫清占瓦尔河以北地区,然后按蒙哥马利的指示中
所说的,“横扫小树林地带以南地区”。对巴顿来说,这真是梦寐以求之事。 他立即着手进行“这一看来不能做但却做成功了的事”。
阿夫朗什大桥那边只有一条公路,白天黑夜都处于德国空军的定期攻 击之下。巴顿在 72 小时内已将其 7 个师通过阿夫朗什和这条公路。这样的
前进速度一直保持到他的前卫第 15 军冲过开阔地带。到 8 月 7 日,巴顿的 部队差不多进了勒芒。
8 月 7 日凌晨,冯·克卢格根据希特勒的命令,用集中起来的装甲部队, 取道莫尔坦发动反攻,企图夺回阿夫朗什,切断巴顿的补给线。先冲过来的
坦克意外地袭击了正在“休整”之中的疲惫不堪的美军第 30 师。但该师顽 强坚守,连续战斗 6 昼夜,始终将敌军顶住,直到其他部队赶来增援为止。
德军的反攻一刻也没有挡住巴顿的前进。他的第 15 军现在已从勒芒向北直 指阿朗松。这时,希特勒开始担心 B 集团军的后侧,于是在 8 月 15 日允许
冯·克卢格从莫尔坦作“小小的撤退”。一天以后,巴顿给布莱德雷打电话 说:“我的部队已经进入阿让唐,让我前进到法莱斯,我们要把英国佬赶下
海去,让他们再尝一次敦刻尔克的滋味!”这当然不是什么开玩笑,而是有 意侮辱英军。巴顿这样说是不公道的,因为当他的坦克烧着汽油在宽阔的公
路上向前飞奔,掠过防护甚弱的村庄时,在北面的英国人,特别是加拿大人, 却一直在困难的地形条件下与凶猛抵抗的敌人作斗争。这是巴顿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