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圣杯奇谋-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你痛恨上帝,同时也相信上帝是存在的对吗?”

“小时候,我确实是这么想的,但长大以后,我慢慢知道人生中是会遇到不幸的,那场旱灾只是一场自然灾害。”她摆弄着手指说,“那并不是什么超自然现象,也没人在天堂里诅咒我们家。

父亲想把不幸的遭遇迁怒于什么东西或什么人,于是他选择埋怨上帝。很久以前,我就不再计较这件事了,但从此就不信教了。”

“我为你父亲和家里的遭遇而感到遗憾。”

“你为什么问我信不信教呢?”

“我只想弄明白这东西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他指指圣餐杯说。

“其实,这东西对我来说意义重大,但肯定和你想的不大一样。如果这圣杯是真的,那它将成为我职业生涯中最重大的新闻报道。它能让我一下子成为sNN的大牌记者。”

他静静地看着她。

“每个人对事情的看法都不一样,约翰。比如我和我爸爸——他指责上帝,我却抱怨这世界上没有上帝。这杯子对你来说是宝贝,对我来说也是,只是我们的价值观不一样。”考顿仰起头,闭了闭眼,然后又看着约翰说,“对不起,我们只是信仰不同而已。”

他抬了抬手说:“信仰不是问题。我最好的朋友是一个犹太教士,我们从小一起长大。他绝对是个不用经常见面,却完全可以信赖的朋友。我们对宗教有不同的理解,我俩的确是一对怪异的组合,你能想象得到,这么多年来,我们对宗教问题一直争论不休。”

“有了。”她说,“抛开职务升迁不提。我越快把这件事报道出来,就会越快脱身。一旦圣杯的事被报道出来,全世界的目光就会都集中在圣杯上,那我就可以全身而退了。”她向前挪挪身子。“我们怎么鉴定这东西是真是假呢?”

“嗯,金属的年代已经有很多参照样本,可以很轻易地判断出年代。盒子的木料和合页也。可以通过比对判断其年代,那块白布也一样。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放射性碳测试,检测出蜂蜡的年代。”

“然后呢?”

“我想把它带到罗马去。梵蒂冈有全世界最好的古董鉴定技术。”

“为什么非得去梵蒂冈?我的意思是你也是专家。不能在自家后院里把这事儿办好吗?布朗大学、纽约大学或者哥伦比亚大学没有考古系吗?”

“有是有,但是梵蒂冈有几个世纪的古董鉴定经验。在你的新闻报道里,你想采访谁呢?我们当地大学的约翰·德教授还是红衣主教埃努奇,世界上藏有最多宗教古玩和艺术品的博物馆的馆长?”

“OK,你的话有道理。”考顿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我一心想做出爆炸新闻,是不是有点太贪心了?”

“这是记者的天性。”他说,“以罗马的圣彼德教堂为背景,做个红衣主教的独家采访新闻片,是件相当过瘾的事。”

“或者站在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旁边采访红衣主教也是个很好的创意,画面一定非常美。”她摇摇头说,“我是不是有点无耻?”

“不。我认为你对工作很认真,要求做到尽善尽美。这样做没错,我都开始嫉妒你了。”

考顿诧异地问:“是吗?”

“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把工作和兴趣结合到一起的。像你这样幸运的人不多。我能从你的眼睛里看到激情的火焰,你追不及待地想把这件事报道出来,心无旁骛。我爷爷也和你一样幸运。

他也是个考古学者,我很小的时候,他就给我灌输有关远古文明的故事。一提起古代文明,爷爷眼里就会燃起激情的火焰,我情不自禁地听他讲,那些故事让我兴奋不已,深深印入了我的脑海。所以,当上神父之后,我又攻读了中世纪与拜占庭研究的学位,以及早期基督教研究的学位。”

“虽然我不想承认,但以前我真的不知道神父除了神职工作以外,还有其他事情可以做。”

约翰笑着说:“我以前也不知道。我在一个小教区当过一小段神父。”

“你不喜欢当神父?”

“你比芭芭拉,沃特斯还难缠,太爱刨根问底。”(译者注:芭芭拉,沃特斯是美国著名新闻采访类节目的主持人)他说,“我全交待。”

“我真希望自己比沃特斯更厉害。我只是感兴趣而已。你不喜欢当神父是吗?”

“事实上,我很喜欢当神父。”

“但是?”

“你简直就是沃特斯第二。但是,怎么说呢?也许神父这工作对我来说没什么成就感。我一直热衷于为上帝服务,我从没怀疑过这种信念,但我好像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也许是被爷爷故事中那狂风呼啸的非洲草原或隐藏在中东城市下面的古墓所吸引,我暂时搁置了神职工作,投身到爷爷的故事中,希望借此从自己的眼睛里找到激情的火焰。谁知道呢?”约翰抱起双臂说,“好了。你把我了解了个底儿掉。”

她看着他那双海蓝色的眼眸,不论那双眸子里有没有激情的火焰。都是那么迷人。考顿觉得职业本能促使自己侵犯了约翰的私生活,她可是大半夜跑过来寻求人家帮助的。“我真应该向你表示歉意才是。第一,我打扰了你休息;第二,我过多询问了你的隐私。我不是有意这么干的。”

“我完全理解。你并没有让我感到不快,否则我也不会对你说这么多。是我自己愿意的。”

他们静静地坐了一会儿,约翰先开口说:“来点宵夜怎么样?我还有点儿大黄馅饼。”

“这主意不错。我来帮你一起弄。”她跟着他走进厨房。

“我们什么时候动身?”她问。

“什么?”他说。“厨柜里有盘子。”

“去罗马。我们什么时候走?”

“嗯,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们今天就能走。”

考顿从厨柜里拿出两个小餐盘,放在台面上。“今天,太好了。你能安排一下吗?”

约翰从冰箱里拿出馅饼,看了看表。“现在时间还太早。

我有个朋友可以帮忙联络梵蒂冈,他是教廷大使,名叫菲利浦·蒙蒂亚格罗。”

“我对教廷的职称不太熟悉……”

“梵蒂冈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教廷大使和大使是一个概念。

蒙蒂亚格罗大教主是梵蒂冈驻美国大使,在华盛顿的梵蒂冈大使馆工作。我们先等等,等他上班之后,我马上就给他打电话。”

他切了两片馅饼,往两个盘子里各放一块,把盘子放在厨房餐桌上,从抽屉里拿出两个叉子,说:“开饭了。”

他们面对面坐着。考顿看着他咬了一口馅饼,吃得很香。

他们的目光碰到了一起,她低下头看着馅饼,用叉子叉了一块。

“我得打电话叫辆出租车。”她边吃边说,“得回家收拾行李。”

“都凌晨两点了,你可以住在客房。另外,有人为找这盒子闯进了你家,现在回家好像不太安全。”

约翰说的对,也许她根本就不能回家了。她可以在机场买个尼龙旅行袋,再买些日用品,她的护照就放在手袋里。等把圣杯交到梵蒂冈,她就可以安心地在罗马疯狂购物了。“我要是在你家过夜,你的邻居们不会说闲话吗?”

“我的邻居大多都是学生,他们夜里从不来我这儿。”约翰轻松地笑了笑,接着说,“再说,在这儿住的大多数学生都是我们班的。他们还想毕业呢。”

两人对望着大笑起来。吃完馅饼后,约翰把盘子放进洗碗机,带考顿回到起居室。

“你自己烤的馅饼吗?”她问。

“不。那是别人送我的礼物。”

“是女朋友送的吗?”考顿随口问道,但马上意识到说错了话。

约翰笑笑说:“算是吧。”

“真的吗?我是说,我不知道神父还可以……尽管你搁置了神职工作……”

约翰放声大笑。“我女朋友七十八岁了,有严重的关节炎和白内障。每周四她都会给我做一份馅饼,这周做的是大黄馅饼。”

她暗想,见鬼,考顿,你为什么要这么问?人家可是神父,神父。明白吗?“今晚先把这东西放一边儿吧。”约翰把杯子用那块白布包好,放回到盒子里。他把盒子装进考顿的包里,然后说:“来,我给你安排住处。”

他带她穿过起居室,来到客房。那是个装饰得非常简朴的房间,没什么家具,只有一张铺着厚床垫的床,床头柜上放着一盏带纱布罩的台灯,还有一个梳妆台和一面镜子。靠床头方向的墙上,挂着一个做工简洁的十字架。考顿想,他显然没有用心修饰这个家,并没有把这里当成他的归宿,应该也没打算在学校干一辈子。看来,他还是没有找到那份激情。

“我的屋子很简陋。”约翰说。

“简单实用。”

“洗手间在右边隔壁那个门。还需要什么吗?”

她摇摇头。“已经应有尽有了。”

他把她的包放在床上,向她说了声晚安。

约翰关上房门,她听到远去的脚步声和地板咯咯响的声音。

考顿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头发蓬乱,彩妆早已褪色,一脸的倦相。“他会怎么想我呢?”

她一件件脱去衣服。本想穿一件短衫,又担心一觉醒来后,衣服被弄得太皱,没法穿。所以,她决定只穿着内裤裸睡。屋里很暖和,那厚厚的床垫看上去很舒适。

考顿正在铺床,突然听到有人敲门。“等一下。”她马上穿上短衫,一只手拉着衣襟,用另一只手把门打开一道小缝,顺着门缝朝外看去。

“我给你找了套睡衣。”他说,“尺寸可能有点大,但你可以把袖子挽起来。”

她从门缝伸出手。“噢,谢谢。”她说。她想顺着门缝把睡衣接过来,但睡衣在门把手上挂了一下,掉到地上,她急忙俯身去捡。

约翰俯下身去帮她。当他直起身时,考顿听他吸了一口气。

短衫的衣襟开了,她马上把衣襟拉好,从约翰手里接过了睡衣。

“对不起。”他说。

考顿躲到门后,把睡衣捧到胸前,从门后探出脑袋。天呐,她走光了,在一个神父面前走光了。

“明早见。”说完,他便走开了。

“你得相信我的话,泰德。”考顿对着航班上的电话听筒说,“我就坐在约翰·泰勒博士身边。他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把握,这圣杯是真品。”

她看了看约翰,约翰犹豫地向她耸耸肩。

他们正乘坐飞机飞越大西洋,前往罗马的达芬奇国际机场。

“让市场部做好准备,说我们将爆出有史以来最大的宗教界新闻。”她说,“但不要泄漏具体内容,起码在我们把它交给梵蒂冈之前,不要把内幕提前公开。”

“我会给罗马办事处的主任打电话。”泰德·卡塞尔曼说,“我要求你时刻和他保持联系,有什么新进展都要告知他。他会为你组建一个工作组和剪辑队伍,你需要什么,他都会配合你。

报道做完以后,马上上传给总部。”

“由我来组织工作对吗?”

“是的。”

“罗马办事处会配合我?”

“是的。”

考顿往靠背上一躺,说:“我爱你,泰德。”

“好了,我知道。但是下不为例,你必须知道,采访任务是由我来统一调配的。”

“你不会后悔的。”

“是呀。”他顿了顿,“你在巴格达时也对我说过这话吧?”

“这次是我在事业上有所突破的机会,也是你提高下滑的收视率的机会。”

“多保重,考顿。”泰德·卡塞尔曼挂断了电话。

她把电话听筒放回到前面靠背后的架子上,转头对约翰说:“你怎么啦?”

“百分之九十九的把握?”

“你的信心哪儿去了?”

“我有足够的信心,但科学鉴定是另一码事。”

她向前探探身子,拍拍他的手说:“你想得太多了。”

第十章血统尊贵

几个王室及贵族家族被认为是梅罗文加王朝的后裔。有着神圣血统。他们是:哈布斯伯格一洛林家族、普兰塔德家族、蒙特皮扎特家族、卢森伯格家族、蒙蒂索纽家族,以及斯图尔特家族和辛克莱家族的若干分支。

“那是谁?”《时代周刊》的科技记者指着书桌上相框里的照片问。

“我刚出生的小外孙女。”查尔斯·辛克莱说,“她上个月刚在圣·路易斯大教堂接受洗礼。”

“她长得可真漂亮。您一定很得意吧,辛克莱博士。”

“是呀。”

“您好像很喜欢玩儿海上快艇。”记者指着挂在一面墙上的几张照片说。“这些船可真是不错,您亲自驾驶吗?”

“不,不。白金态公司为一些快艇队提供赞助,但我个人喜欢小一点的快艇。我有几只私人快艇泊在河下游的船坞里。周末时,我会带上几个下属玩扑克竞赛。”

“怎么个玩法呢?”

“边赛快艇边玩扑克。我们一般在周日下午带上一副扑克沿河向新奥尔良方向走。比赛一共分五站,每到一站,我们都会到河滨的一家餐厅小坐一会儿,每人抽一张扑克牌。然后,向下一站进发。一天的比赛下来,每人手里都抽到五张牌,谁的牌面最大,谁就是当天的赢家。”

“您总是赢家吗,辛克莱博士?”记者微笑着问。

“我是总赢。”

两个男人会心地笑了。

“您还有什么其他的爱好吗?”记者问。

“我还养了几匹纯血马。”

“它们也是赢家吗?”

“那是自然。虽然还没有三冠王,但它们在很多重大比赛中都有骄人的战绩……”

“您对速度和竞争非常痴迷。”

“我对速度有特殊的癖好,但胜负并不重要。我的兴趣并非只局限于速度本身,我是个追求品质的人。我那些赛艇的做工都相当精美,杰出的性能源于对细节的苛求。”

“那么您的赛马呢?”

辛克莱往椅背上靠了靠,用指尖敲打着下巴,脸上露出得意的笑。“我要求赛马的血统必须尊贵。”

“顺便问一下。”记者边说边作着笔记,抬起头问:“让我们再谈谈克隆这个老话题吧?”

“克隆人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我认识几百个,你也一定亲眼见过。我们叫他们同卵双胞胎,也就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在母体里分裂出来的两个人。”

“有人说你要克隆人的想法是大逆不道的,你对此怎么看呢?”记者又作了一下笔记,“像您这样的诺贝尔奖得主总不应该置道德观于不顾吧?”

“我认为自己是一个试图解救众生的科学家。我通过科研实验发现科学成果,仅此而已。”他瞟了一眼书房壁炉台上的台式古董钟,不想就道德观的问题作深入的探讨。他的视线穿过法式的古典大门和门外用砖墙围起的花园里的木兰花丛,眺望着远处的密西西比河。

“在社会上,一些司法界的代表极力反对人类克隆计划。”

记者继续说,“他们担心如果富人阶层能用基因来复制下一代的话,会拉大社会的贫富差距。”

“也许有一天,这个问题会成为人类克隆的一个弊端。事实上,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权衡利弊,我们是不断探索新领域的先锋。”辛克莱说,“克隆技术有效运用到医学领域就可以为患者复制出完美的细胞,无论是帕金森综合症、糖尿病、还是脊髓病患者都可以从这项技术中获益,病人是不会排斥克隆细胞的。这个事实就是白金态公司存在的意义。我们不在道德问题上过多纠缠,也不至于搞得天怒人怨,我们不过是在为解救生命而工作罢了。”

“但您有没有意识到……”

辛克莱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他向记者举手表示歉意。

“先失陪一下。”他拿起听筒说,“喂?”

“他们正在飞往罗马的航班上。”电话里传来本·吉尔哈特的声音,“那神父正帮她把东西带到梵蒂冈。”

辛克莱笑笑说:“真是好消息。”他撂下电话,回头问记者:“我们刚才说到哪儿了?”

第十一章红衣主教

“阁下。约翰·泰勒神父和sNN的记者就要到了。”红衣主教安东尼奥·埃努奇的助理说,“他们已经通过了安检。”

“谢谢你。”红衣主教望着办公室的窗外说。他的办公室在二楼,与梵蒂冈博物馆一墙之隔,楼下就是梵蒂冈宫的内庭院。

某个外交官曾对他说,他的办公室如果放到美国,简直可以召开正式的舞会。棚顶上有精美的壁画,四周的墙壁上挂满中世纪挂毯;十五世纪的实木地板中央,铺着一块像游泳池那么大的波斯地毯:用足有二百年历史的锦缎包裹的沙发和软椅,整齐地摆放在房间四周,手工雕刻的椅子腿上嵌满金箔。

红衣主教回到办公桌前,看着纯平彩显。虽然他已经六十八岁了,但脚步依然轻盈,每天早晨他都坚持做一小时的晨练。

他在意大利出生,母亲是英国人,父亲是意大利人,精通英语和意大利语。很小的时候,他就对天主教和神父的服饰和礼仪十分痴迷。非常年轻时,他就为自己设定好了人生目标,并坚持不懈,一心一意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他在内心深处听到神的召唤,决意尽自己最大努力为上帝服务。

研读了神学和教会法之后,埃努奇曾在罗马宗座传信大学任教,后来进入梵蒂冈外交学院。在梵蒂冈国务院工作了十年后,他于1980年成为主教。1997年,他被提升为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