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春风吹-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一来,即使中间有波折,也往往能够通过,若是双方都贸然在朝会中提出,很可能就闹个不欢而散。
  
  那种皇帝一言九鼎,说了什么下面臣子不敢反对的事,在中国的历史上,恐怕也就是元朝和清朝了。
  
  这两个时代,臣子不是臣,而是奴才、是走狗。
  
  至于宋明两代。皇帝的圣旨上若没有中书省枢密院或内阁的大印,甚至能被称为伪诏,下面有的臣子更是以能对抗这样的圣旨而作为荣幸光荣,就算日后被撤职了,也可因此事而获得尊敬。
  
  安乐帝在上面装模作样,只觉得乏累。
  
  这两年,她已不比年轻时那样了,知道自己身体不好,在一些事情上也是多有收敛,奈何却明显的能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
  
  “朕才四十二岁,只有两个皇子,若是就如此去了……”
  
  “臣,监察御史朱怀,弹劾京兆伊甘印曦!”
  
  突然一个响亮的声音,从几乎要到门外的位置传了出来。
  
  “臣弹劾甘印曦,弹劾她纵女行凶,强抢良夫,私押禁军,目无国法!”
  
  随着这一句,一个有些干瘦的身影离开了队伍,站了出来。正魂不守舍的安乐帝顿时愣了,而几乎就在同时,沉闷的钟声传来,全大殿的人都惊了。
  
  这声音,她们并不熟悉,但都知道那是什么。
  
  叩阍!
  
  有人叩阍了!
  
  叩阍,是百姓在受到冤屈后的一条路,当敲响那个钟后,可以直到天听,但代价也是巨大的。
  有功名的,恐怕就此失去了前程,白身的,当下就要被收监。
  
  是的,你可以让皇帝知道你的冤屈,但如果皇帝不在意,如果你所要告的人布局严密或权势滔天,那这条直达天听的路就有可能是全家的死路。
  
  在钟声响起的时候,高太尉的脸色也是一变。
  

作者有话要说:本想着能早一些的,没想到还是拖到了现在,叹气,那些官职查的头晕……囧

那啥,谢谢大家的支持,这个文,俺本来是几乎所有留言都回的,现在却没有回,因为俺不知道咋回了……

有支持甘草的有支持甘露的有支持某林的有号召强势男主的有事一对一的有要NP的……当然,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俺现在也没有把CP完全固定下来= =虽然没有回,但每个留言都看了,谢谢!

最后,三千字正常更新,米加米减~~~




震荡 (下)

  第二十四章 震荡 (下)
  
  “话说某朝某代,某个太平盛世,天子圣明,百官齐心,边疆安稳,那是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也是太平日久,就偏偏有人起了邪心……”
  
  说书的在前面口沫横飞,先大大的夸赞了一下盛世,在接着说出了一粒坏了一锅粥的老鼠屎。
  
  这老鼠屎本来也没什么,偏偏生了一个恶霸的女儿。那女儿欺侮了人家的夫君不说,妻主找上门,还将人抓了,关进大牢,施展百般酷刑,只剩下一个幼弟,无依无靠,凄惶可怜,后来不知受了哪个好心人的指点,这才知道到中书省哭诉。
  
  但那中书省是什么地方?
  
  那是朝中要员办公的地方,那小男孩还没走近就被轰开了,可怜一个本来也是有小厮伺候的良家少爷,却如乞儿似的流落街头。
  
  也是盛世多善心,终有一位好心人义愤之下叩阍撞钟,上奏天听!
  
  恶霸欺负良民的故事从不少见,也多在说书里出现,但难得是这个故事编的比过去的更具有细节,那说书的也说的活灵活现,那被欺侮夫君的美貌,那幼弟的可怜,那妻主的义愤,都说的栩栩如生。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事,就发生在他们身边。
  
  虽然故事里说的是什么某朝某代,京城里的,只要不是傻子聋子,哪个不知这说的就是刚发生的,震动大雁的叩阍案?
  
  事情就是这样,如果只是单纯的故事,人们听听也就罢了,但若是有现实基础的,那就相当于八卦,而八卦,几乎是没有人不爱的。这一点,在现代明星的绯闻里最能体现了。
  
  这个八卦虽然不算绯闻,但也是香艳。正值的,重点会放在后面,那有些龌龊的,甚至有想那周夫君容貌的。
  
  当然,不管心中怎么想,对于那个恶霸,自然是没有不骂的,对于周家姐弟自然都是同情的,而除了这些人物外,最受人们关注的还有两个。
  
  一个是二十四岁的贡生池诺,就是她帮着周撮儿叩阍的,而另一个则是八品监察御史朱怀,据说在叩阍前,她正在弹劾甘印曦,也是她在第一时间,将这个案子说给了圣上,令那恶霸贪官来不及掩盖——在老百姓的心中,凡是不好的官自然都是要贪的,而凡是好官,自然都是清的。
  
  以八品御史弹劾五品京官,这在老百姓的心中,那就是不畏强权,大公无私的保险,而且正是他们所需要的,因此故事出来后,朱怀虽然不能说立刻名满天下,却也是名满京城了。
  
  甚至还有士子说出了什么“做官就要如朱怀”这样的口号。
  
  “咄,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说书的一拍惊木,做了万用结束词。
  
  下面有人喊道:“老朱,三天前你都说下回分解了,怎么三天后你还是在这里分解?到底要分解到什么时候啊。”
  
  老朱还没有回答,已经有其他人说了:“这要看那些大官们什么时候给咱们个公道了。”
  
  “公道?这都三天了,人还在大牢里压着,这就是公道?”
  
  大雁虽然没有不以言论治罪的祖训,但风气也很是开明,因此百姓也敢在此发表议论。
  
  “陛下圣明,必会有圣裁。”
  
  一个明显是读书人的女子开口道,其他老百姓倒也没有异议。外面如何他们不知道,也不是太关心,反正他们还吃得饱饭,活的也可以,也就同意皇帝还是圣明的。
  
  在下面议论纷纷的时候,高平正坐在二楼隔风的雅间中,她面前摆着四碟精致小菜,一壶酒,但明显都没有怎么动过。
  
  几个丫鬟坐在邻桌,只留一个有寿站在她身后。有寿本是为高平倒酒布菜的,但她几乎没动筷子,也就没她什么事了。
  
  只是她虽然站着,眉宇间却有些忧色,不仅是她,其他几个丫鬟的脸色也不是多好看。
  
  连着三天,高平不断的出入各家饭店,一坐就是坐一两个时辰,也不怎么用饭,就是偶尔的喝一点茶。
  
  高平的身体,她们是都知道的,虽然说最近看起来好了,但离强壮还不是一般的有距离,这要再倒下了,她们哪个都没好果子吃。更何况她们的前程也都还在高平身上,小姐能走能动能出府,她们这些丫鬟才有用,否则天天在内宅,要她们有什么用?
  
  又停了一会儿,高平站起来:“走吧。”
  
  有寿等人连忙跟上去,自有人去付账。
  
  “小姐,小的知道前面有一家新开的饽饽店做的饽饽甚好,花样也多,有甜的有咸的,有带虾仁的带肉松的,小姐可要尝尝?”
  
  出了饭店,有寿笑道。高平本想说不用,见其他几个都希冀的看着她,又改了口:“那就都去买几样过来吧。”
  
  有寿连忙应了。
  
  有寿买了饽饽回来,高平随便拿了一块尝了尝,味道也还可以,只是她却没有什么胃口,随便吃了两口,她开口道:“到福荣斋吧。”
  
  福荣斋就是高家的珠宝店,到了那里,高平也没有下车,使人将吴玠叫了出来。
  
  吴玠上了车,请了安,小心的坐在旁边,虽然高平还没有开口,她也能感觉的到,此时衙内的心情不好。
  
  “刑部那边,你可去打点了?”
  
  过了好一会儿,高平终于开口了,吴玠立刻道:“是,小的已经去走动过,没用咱们府的名字,但想来,是不会有问题的。”
  
  虽然她没有亮出高家管事的身份,但是那些人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她?何况就算她不去走动,此时案子闹的这么大,那些人想来也是不敢贸然下手的,不过有她走动,那撮儿更能受到照顾就是了。
  
  的确,虽是在刑部大牢,周撮儿的待遇却还是好的,房里的稻草还是干净的,房间是单独隔出来的,也没有多少异味,每天送给他的饭食,虽然说不上好,但也都没有变馊发臭。
  
  但不管送来的是什么,周撮儿都很少吃,最多喝一点水,然后就是不断的叫姐姐、姐夫。
  
  这种状况由狱卒报上去,令三个主审官都有些头疼。
  
  虽说叩阍案一般都是拖不得的,但这次实在有些不一样。
  
  说起来,案子是很简单的,就是一个人抢了另一个人的夫君,然后人家的妻主不满打上了门。
  
  这种事,双方都有罪,若换成普通是普通百姓,只需按照条律来办就好了。但现在是双方的背景都不普通,这其中的分寸就不好拿捏了。
  
  按照三个主管原本的意思,是想将这个案子拖一下,等到风头过了再看,哪知现在满京城的流言乱飞,周撮儿又那个样子,这要是在牢里出个好歹,那不仅甘印曦,他们三个都逃不了人言。
  
  “王大人,现在你说证据不足,不知现在这证据可是足了?”
  
  大理寺卿邓夏拱了拱手,开口。
  
  “依然不足。”王梓山眼也不抬的吐出四个字,见她这副波澜不惊的样子,邓夏虽和她不对,此时也不免佩服。能如此袒护手下,倒也算难得了。
  
  不过佩服归佩服,该说的却是要说,这一是她身为旧党,自然要给做新党的添些麻烦,另外则是,将来若出了什么事,她也可以推脱责任。
  
  “那王大人觉得什么时候证据能搜集齐全呢?”
  
  “到需要的时候。”
  
  “可有期限?”
  
  “没有。”
  
  邓夏的表情僵了,她冷然道:“王大人,你这是在徇私,圣上和天下百姓都等着呢。”
  
  “就是为了圣上和天下百姓,我才需要搜集到足够的证据。甘凤若生为大家女子,什么样的男子没见过?不说身边的人,其夫君魏公子的名字邓大人也应该是听过的。她又何必为了一个教头的夫君做这等龌龊之事?”
  
  邓夏气的脸色发青,再也顾不得礼仪的叫道:“有辱斯文!有辱斯文!王大人你身为……”
  
  “两位大人!两位大人!”
  
  眼看两人就要吵起来,原本在旁边看笑话的刑部尚书韦易也坐不住了,她站起来冲着两边连连拱手:“两位大人都冷静冷静。邓大人,王大人也是在做分析,邓大人切莫气恼。王大人,此事实不易再拖,这样,最多三天,三天后,无论如何,咱么都要结案。”
  
  没开审就说要做结案,也是这个案子实在没什么好审的,说三天,也就是让各方势力都形成默契,只要没有外部干扰,不用一个时辰,她们就能结案了。
  
  邓夏一甩手:“最多三天,三天后若还未有结果,那我也要学一学朱怀,向圣上弹劾了。”
  王梓山没有说什么,显然,也是认同了这个时限。
  
  今天必定又是审不成了,邓夏抱了抱手,说了声告辞,也不等其他两人回答就出去了。
  
  她走后,王梓山和韦易大眼瞪小眼,也没什么趣味,闲谈了两句,王梓山也站了起来:“若无事,王某也告辞了。”
  
  韦易是刑部尚书,在这里,是她的地盘,因此起身相送,走到门口,开口道:“王大人莫忘了三天之期。”
  
  王梓山停了下来,开口道:“王某家中虽寒,但招待韦大人的茶还是端的出来的。”
  
  说完,也不等她回答,笑着离开了。
  

作者有话要说:抓头,昨天米能更成,因为家中停电到十一点……= =

俺看看今天晚上能不能再弄出一章吧,这一章是端午节、收藏六百,以及jsdsm为俺写的处在强手夹缝中的宅女高平那三千,然后收藏到一千一了,所以是减三加一,现在是一万~~




妥协 (上)

  第二十五章 妥协 (上)
  
  一坐上马车,王梓山脸上的笑意就消失了,她跺了下脚:“去宁王府。”
  
  马车立刻改变了方向。
  
  王梓山是宁王府的常客,更是贵宾,一见她的车,门房一边向里面通报,一边开门迎接。
  
  “宁王在府?”
  
  “在在。”
  
  门房连声应着,宁王的确在。
  
  此时,她正拿着一枝工笔,仔细的在纸上勾勒着对面的少年。
  
  有些残败的荷花,低垂繁盛的柳枝下站着一个素衣少年,白色的衣,黑色的发,红色的唇,□着双脚,戴着两个金环。
  
  知道王梓山来了,她也没有让那少年离开,直到告一段落,这才抬头收笔,见王梓山的脸色不是太好,她微微一愣:“梓山这是……”
  
  “殿下,我再一次问你,那件事,真不是你做的?”
  
  宁王一愣,过了片刻才想到她说的那件事是哪件,立刻摇头:“梓山,我有必要对你说谎吗?我也对你说了,那天实在是巧合。也不是我府里出了什么东西,会走那条路,不过是我一时心血来潮,听说那里也能过,就从那里走了。”
  
  “谁告诉你那里能过?”
  
  宁王愣了愣,然后道:“这个,我想不起来了,可能是在哪个宴会上听人说过,哦,对了,我还听说,那里有户人家的桂花养的好,从墙外看更有味道,我那天路过,就想着进去看看。”
  
  听她这么说,王梓山的脸色更难看了。
  
  “梓山,这事……”
  
  “殿下,我宁肯这事就是你做的!”
  
  宁王笑了:“我虽希望能得到高太尉的支持,但还不稀罕这种支持。我知道梓山想什么,但这种阴谋不过是一时的伎俩,那个位置,只靠阴谋永远也上不去,你我走堂堂正正的阳谋,又俱何来?现在,重要的是让陛下能尽快支持新政。”
  
  王梓山皱着眉:“现在其他人尚且不说,但这次高家的态度……”
  
  宁王一挥手:“无论高家有何态度,只要新政实施,就是大局已定!在这上面,陛下不问,我不好说,就要劳烦梓山多多努力了。”
  
  她说着,拱手行礼,王梓山连忙避让回礼:“殿下这是哪里话,实施新政,正是王某的夙愿。”
  
  是的,这件事,是不是宁王做的不重要。甘印曦此时是不是被牺牲也不重要,只要能实施新政,只要她能大权在握,那么此时所牺牲的一切都能是值得的。
  
  虽然这样想着,她心中却还是有些不安。
  
  她想了想,道:“既然如此,那么这次的事情倒可以说是一个契机了。”
  
  “哦,梓山已经有办法了?”
  
  “这件事,我看陛下的态度,也还是有些含糊的,甘大人可是陛下一手提拔的,而甘凤若的夫君,和宫中的那位还是本家,此事,若没有叩阍,就算高家闹出来,最后也不过不了了之。”
  
  甘印曦当年不过是一个普通进士,属于那种寒门出身,高高中榜,却被分到了下等县,也是她能干,做出了成绩,机缘巧合之下,竟被刚亲政的安乐帝知道了。
  
  “倒也能干。”
  
  这四个字却比什么考绩评语都有份量,虽然说过后安乐帝自己转身就忘了,却令甘印曦从此一帆风顺,不到十年,就做到了知州的位置。
  
  再之后,她所在州府也连续三年被评为甲等,这一次才真正的令安乐帝记住,然后再一查过去,竟然是被自己褒奖过的,于是直接从州府调到了户部。
  
  品级虽没升,却进了京城。
  
  对于一般人来说,这个平调并不是太理想,但对于甘印曦来说,却是打开了一扇门。
  
  自然,无论从自由度还是孝敬上来说,户部员外郎不见得能和知州相比,但既然她入了圣目,以后只要不出大错,小心经营,自然能步步高升。
  
  她不过四十岁,在大雁,四十岁的五品官,也可以说是年轻有为了,日后从员外郎到尚书,就可以进中书省了。
  
  那时候就是封阁拜相,执掌天下,就算不是一代权相,也是几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了。
  
  果然,不出两年,她就从侍郎转为了京兆伊。
  
  这个职位如坐火山,但若是坐好了,以后自然有莫大好处。
  
  甘印曦是从寒门杀上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