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易中天中华史卷1:祖先-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莺妥孀诔绨荨W孀诔绨菔峭继诔绨莸乃逞樱颐且院笤偎担煌继诔绨菰蚴巧吵绨莸母锩谴丝痰氖虑椤K芸赡芫头⑸诮硕ǖ耐局小EL娲颍蛞馕蹲鸥锩晒Α

这就不是简单的迁徙。其意义,不亚于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生殖变成图腾,怎么就是革命呢?

首先,生殖崇拜男女平等,甚至女先男后;图腾却只崇拜男性,男尊女卑。其次,生殖崇拜万物有灵。女性的鱼、蛙、月亮,男性的鸟、蛇、太阳,都是崇拜对象。图腾崇拜却是定于一尊,每个部落都只有一个图腾,而且它们迟早要归于一统,就像上下埃及兼并后的神鹰荷鲁斯。更重要的是,生殖崇拜代表氏族时代,图腾崇拜代表部落时代。氏族的首长是氏族长,部落的首长是酋长。氏族长是劳动者,手里拿的是牧羊鞭;酋长是领导者,手里拿的是指挥刀。

这,难道还不是革命?

现在已难确知,在那革命的紧要关头,都发生了什么事情。也许,一切都是静悄悄的,更没建立档案。唯其如此,留给历史的才会是一片扑朔迷离。

比方说,蛇、羊、牛,究竟是生殖崇拜的象征,还是图腾崇拜的对象?都是,又都不是。蛇,如果后来没成为图腾,就不会变成龙。牛,如果不曾是生殖崇拜的象征,就不会变成图腾。可见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身份,如果混为一谈,那不是历史的错。

何况线索也很清晰,那就是先有女性生殖崇拜,后有男性生殖崇拜,然后变成图腾崇拜。因此,姜人和羌族的羊,就必须一变再变。起先是牧羊女,这就是姜。然后是牧羊人,这就是羌。下一步,应该是变成牧羊犬,就像畲族和瑶族的盘瓠;或者牧羊神,就像古希腊的潘。可惜,这一环节遗失了证据。结果,便跳跃式地直接变成了牛。

作为牧羊女的子孙,羌或姜来到了历史的岔路口。他们一部分留在西部,成为羌族;另一部分则来到中原,成为炎帝族。炎帝族带来了自己的西戎文化,也融合了中原的本土文化,包括伏羲族传入中原的东夷文化或南蛮文化。

也就在那时,伏羲交出了接力棒。

部落的时代开始了。牛首人身的炎帝为它揭幕剪彩,牛图腾的旗帜高高飘扬。

弹指一挥,换了人间。





蛇的第二次出场


事情已经清楚,羊女变羌人,是革命的关键时刻。

我们不知道,在那微妙敏感的弹指之间,是女人主动让贤,还是男人强势夺权。如果是后者,那么,蛇在其中一定起了很坏的作用。

蛇是一个狡猾的家伙,它潜伏了很久。

实际上,蛇也是二次出场。第一次是在夏娃的时代,把生殖变成了性。那时它是性感而坦诚的,是背了黑锅的无名英雄。功成之后,蛇退隐,蛙上台。蛙或女娲又把性变成生殖,发明了生殖崇拜。生殖变成性,动物就变成了人。

生殖崇拜诞生,自然就变成了文化。

人类的两次前进,蛇和蛙都功不可没。

因此,按照轮流坐庄的原则,蛇当然要再次登台。只不过,谁都没有想到,性感坦诚的蛇会变得邪恶、狡猾和贪婪。它这个台,居然一坐就是几千年。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它这回的目的不是让女人快活,而是要自己快活,并且刚一上台就恩将仇报,翻脸不认人。它不但独霸了历史舞台,还利用手中的公权力,私下里把女娲变成了蛇。

这堪称用心险恶。

然而冒充医生的蛇,做完手术后就擦掉了所有的指纹,销毁作案工具,迅速撤离现场。自己也改头换面变成了牛,满脸的无辜。结果,“女娲是蛇”的弥天大谎,便哄骗了众多的书呆子和老实人。

可惜蛇再狡猾,也想不到它的同案犯会留下证据。这个同案犯就是鸟,证据则是一系列的“鸟啄鱼”或“鸟衔鱼”图案。这种图案,直到明代的砖刻上都有。这些蛛丝马迹雄辩地证明了,蛇吞蛙,鸟食鱼,不但在自然界屡见不鲜,在历史上也曾是惊人的一幕。'48'

蛇,为什么能得逞?

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在母系氏族社会的后期,其实已有财产的权属。虽然那时还是“夫从妻居”,但如果分手,男人可以带着劳动工具、牲畜和粮食一走了之,女人则只能留着她的锅碗瓢盆,坐守空巢,招降纳叛。



①西周青铜器鸟鱼纹

②汉代画像石鸟啄鱼纹

③秦汉瓦当鸟衔鱼纹

④晋代金饰品鸟衔鱼纹样

⑤临汝阎村出土彩陶缸鸟衔鱼图

⑥宝鸡北首岭出土细颈彩陶壶金上鸟衔鱼纹样

⑦明代织锦鸟衔鱼纹样

⑧明代砖刻鸟衔鱼纹样

这事不能以今度古。那会儿可没什么房地产,男人拥有的要值钱得多。比如牲畜,可以吃也可以用,是生活资料也是劳动工具。何况到了后来,男人还有了新的“牲畜”。这就是奴隶,是男人猎获的战俘。而且这些最廉价的劳动力正如恩格斯所说,还跟牲畜一样是很容易繁殖的。

这时的男人既是资本家,又是统治者,钱包鼓鼓,如狼似虎。

财大必然气粗。创出产业的男人再也无法容忍血缘按照母系计算。因为那意味着自己挣下家当跟亲儿子一点关系没有,丈母娘和小姨子倒有份,甚至会划到另一个男人孩子的账上。要知道,那时的女人是可以有许多性伙伴的。

因此,这种制度必须废除。

事实上它也被废除了。这虽然是人类经历过的最激进的革命之一,但当真做起来却比现在房产过户还简单。然而女人却从此失去了财产权,包括所有权、支配权和继承权。与此同时,她们也丧失了政治权,包括参政权、议政权、执政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些权利,即便在古希腊的民主时期,女人也是没有的。在旧中国,她们则还要被剥夺祭祀权。这在古代社会,可是最重要的权利。

没有祭祀权的女人,死都死得不一样。在甘肃临夏秦魏家,考古学家发现了父系氏族时代的古墓。在十余座夫妻合葬墓里,男人都是仰面朝天,大大咧咧;女人都是弯腿侧身,委委屈屈。男尊女卑的意思,一清二楚。

这才真是死不平等。



◎甘肃临夏秦魏家人殉示意图





谋杀与强奸


女人的失败,一半因为无奈,一半因为心软;从母系到父系,从氏族到部落,则既有和平演变,又有血腥镇压。

这当然都因为蛇。

蛇,不但是一个狡猾的家伙,也是一个残忍的家伙。

先民十分怕蛇。平时走路,见面询问“有没有蛇”,都只敢说“有它无”。

所以,男性生殖崇拜的最早象征不是蛇,而是比较可爱的鸟,后来又有蜥蜴和龟。可见,起用蛇,本身就意味着邪恶和暴力,一开始恐怕就是阴谋。

蛇的罪行有两条:谋杀和强奸。

谋杀的对象,是婚后生的第一个孩子。他必须被杀掉或吃掉,叫“杀首子”。最人道的做法也是扔掉,叫“弃子”。这当然是为了男人的财产,不至于落到某个野种的名下。毕竟,在性自由的原始时代,法定的父亲确实无法知道那小子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那时又没亲子鉴定。

这种惨无人道的恶俗和陋习,后来当然被彻底废除。但这绝不是哪个男人发了善心,只因女人的贞洁有了保证。事实上,新婚之妻如果是处女,“杀首子”就不但没有必要,而且愚蠢透顶。

吊诡的是,女人守贞却可能是男人强奸的结果。

这个弯转得实在太大,也只能长话短说。简单地说,守贞在原始时代,原本是女人的权利,也是权力。权利不是义务,它可以行使,也可以放弃。守贞权也一样。因为爱情,只跟某一个男人做爱,是行使;为了快乐,随便跟任何男人上床,是放弃。无论行使还是放弃,都体现了她的自由与尊严。

因此,要想女人不是为她自己,而是为了男人,甚至为未婚男人守贞,就只有剥夺她们的自由,摧毁她们的自尊。强奸,无疑是最直截了当的办法。某些特别恶毒的男人,甚至有可能会选择在月经期强奸。目的,就是要给女性那脆弱的心灵,以沉重而致命的打击。

蛇的狡猾,正在于此;蛇的残忍,也在于此。

现在已难讲清,以性器为武器,是有意还是无意。但可以肯定,男人一旦决定进攻,女人是打不赢的。从此,守贞不再是女人的权利,而是她的义务。她不但可以守贞,而且必须守。至于男人,却可以继续寻花问柳。后来,还可以公开合法地纳妾,半公开半合法地嫖娼,以及玩弄男童。氏族社会的血色黄昏,揭开了部落时代和男权社会的序幕。

女人失去了自由,男人获得了霸权,这无疑是女性的失败。而且恩格斯还说,这种失败是世界性和历史性的。

但,男人也不要高兴得太早。

男人有男人的问题,这就是“雄性的嫉妒”。它对于“共居生活的群”天然地具有破坏性,更是一个集团可持续发展的大敌。动物没有这个问题,是因为雄性只在交尾期嫉妒,择偶权又在雌性。但此刻的人类社会,却是男人“要什么便有什么,喜欢谁便是谁”,你怎么保证他们不打起来?'49'

所以,母系的社会可以各得其所,男人的江湖却需要摆平。何况除了得到女人的身体,还有土地的争夺,边境的纠纷,水源的占有,财产的谋取。这些都要靠拳头说话,也只有拳头说话才管用。

更何况,部落酋长手中拿的,还是指挥刀。

战争一触即发,战争也无法避免。比方说,向蚩尤宣战,跟黄帝火并。





* * *




'33' 炎帝是伏羲的接班人,据清代吴秉权《纲鉴易知录》:“炎帝以火德代伏羲治天下,其俗朴,重端悫,不岔争而财足,无制令而民从,威厉而不杀,法省而不烦,于是南至交趾,北至幽都,东至肠谷,西至三危,莫不从其化。”

'34' 炎帝即神农,见《淮南子·时则训》高诱注:“炎帝,少典之子,号为神农,南方火德之帝也。”

'35' 炎帝与黄帝同时,见《绎史》卷五引《新书》:“炎帝者,黄帝同母异父兄弟也,各有天下之半。”

'36' 三皇五帝是编出来的,见顾颉刚《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

'37' 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见毛泽东《贺新郎·读史》。

'38' 关于三皇的说法有:天皇、地皇、泰皇(《史记·秦始皇本纪》),天皇、地皇、人皇(《史记·补三皇本纪》),伏羲、女娲、神农(《风俗通义·皇霸》引《春秋纬运斗枢》),伏羲、神农、祝融(《白虎通》),伏羲、神农、共工(《通鉴外纪》),燧人、伏羲、神农(《风俗通义·皇霸》引《礼纬含文嘉》)。后四种,都有伏羲和神农。

'39' 炎帝是牛,见《绎史》卷四引《帝王世纪》:“炎帝神农氏人身牛首。”

'40' 炎黄的姓,见《国语·晋语四》:“昔少典娶于有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41' 《国语》所说史实的可信程度相当于《三国演义》,见顾颉刚《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

'42' 姜姓是西戎羌族的一支,后来因游牧而进入中原,见范文澜《中国通史》。

'43' 羌是“西戎牧羊人”,见许慎《说文解字》。

'44' 伏羲是东方夷族还是南方蛮族,学术界有争议,这里不作讨论。

'45' 关于狄俄尼索斯的三个形象及其相关传说,请参看弗雷泽《金枝》。

'46' 最古老的姓都是母姓,也都从女,比如姜(炎帝)、姬(黄帝)、姚(舜帝)、妫(舜的后代)、姒(夏族)、(高辛之妃,商族之母),都是。此外,还有一些后继乏人鲜为人知的,比如妁、如、好、妙、妊、妞、媿、嫪,也是。

'47' 图腾(totem)本是北美洲奥杰瓦人的语言,意思是“他的亲族”。图腾制度和图腾崇拜的基本教义,是坚信族群的所有成员,无论血缘亲疏,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这个共同祖先是男性的,却又不是人。它们大多是动物,少数是植物,极少数是自然现象。但无一例外,既神圣,又神秘。

'48' 除了“鸟啄鱼”或“鸟衔鱼”图案,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上其实是有“蛇蛙纹”的,但似乎“和平共处”。后来,就发展为雌雄同体的“玄武”。玄武不是龟蛇合体,而是蛙蛇合体,见赵国华《生殖崇拜文化论》。

'49' 关于经济的变化引起社会的变化,导致母系变成父系,女性遭遇世界性和历史性的失败,以及“雄性的嫉妒”会破坏“共居生活的群”,请参看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血枫林中升起的,是黄帝的战车。

他不得不在战争与和平之间,作出艰难的选择。





第五章

黄帝出场





黄帝不姓黄


黄帝出场时,很拉风。

黄帝大约是在春秋晚期,跟炎帝一起出现在先秦典籍中的。《左传》和《国语》,便都是炎黄并称。然而他俩的命运却有天壤之别。炎帝一路滑坡,每下愈况,到司马迁时便不知所云;黄帝则与时俱进,一路飙升,到战国时已宛若神明,后来更成为中医学和房中术的发明人。

韩非子描述了黄帝出行时的盛大场面——左右两边六条蛟龙,护卫着大象驾辕的专列;鹤身人面一条腿的神鸟毕方担任副驾驶,铜头铁额飞沙走石的神兽蚩尤担任清道夫;腾蛇在地下保驾,凤凰在天空护航;两骖如舞,龙凤呈祥,警车开道,风雨除尘,前呼后拥,大合鬼神。'50'

好一个人五人六的排场,难怪他叫黄帝了。

黄帝其实就是皇帝,但不是坐在未央宫或紫禁城欺世盗名的那些家伙。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之流,都不过无耻地盗用了这神圣的名义。

什么是皇?什么是帝?帝在卜辞中,原本指天神和上帝;皇在《诗经》中,则只是动词、形容词和感叹词。实际上,帝就是花蒂,即缔造者。皇则是辉煌,是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因此,皇帝就皇天上帝,或相当于皇天上帝。它的本义是:旭日东升般灿烂辉煌,花蒂一样创造了生命,我们鲜花盛开之民族的伟大缔造者。

想那时缔造者一定很多,比如燧人氏燧皇,女娲氏娲皇,伏羲氏羲皇。他们也都后继有人。于是“皇帝”只好四分五裂,一变而为三皇五帝。五帝也有时间和空间的两种。时间的是黄帝、颛顼(读如专须)、帝喾、尧、舜,空间的则是东方青帝、西方白帝、南方赤帝、北方黑帝、中央黄帝。

白青黑赤黄,对应着金木水火土,看起来很好。

可惜远古的历史越是整齐,就越是可疑。以五行说五帝,更不靠谱。事实上,这很可能是秦和汉的“颜色革命”。

刘邦就说,秦始皇只祭祀白帝、青帝、黄帝和赤帝,黑帝的位置明摆着是给我留下的。'51'这种鬼话,你也信?

黄帝,并不姓黄。

然而黄帝确实是伟大的缔造者,也是伟大的发明家。他号称轩辕氏,就是证明。轩就是车,辕则是驾车用的直木或曲木。殷周独辕,汉以后双辕。没有轩辕,或不是车的发明人,怎么能叫轩辕氏?

古人说,这是因为黄帝住在轩辕丘,位置则在今河南省新郑市西北。'52'可惜这同样靠不住。想想就知道,如果不是先有轩辕,哪有地名叫轩辕丘?华盛顿叫华盛顿,是因为住在华盛顿吗?所以事情恐怕恰恰相反,轩辕丘是因黄帝而得名,正如中山路。

这就厥功甚伟。要知道,埃及人的马车是尼罗河文明开始一千多年后,才由希克索斯人引进的;中美洲在15世纪末欧洲人入侵前,既没有马也没有车。'53'所以黄帝造车,曾遭人质疑。但同样被质疑的古埃及纸草船和金字塔,已被挪威探险家海尔达尔和日本考古学家证明了建造的可能。可见古老民族的创造力,其实超出我们的想象。黄帝的龙骖象车,也不会是太空船。

因此,他老人家有资格享受这样的排场: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凰覆上。

嘿嘿,磁悬浮!





身世之谜


但,风光无限的黄帝,出身却是个谜。

相关的说法当然有。如此伟大的缔造者,岂能没有出身?就算瞎编,也得弄出一个。比如《国语》,便说“少典娶有蟜(读如角)氏女,生黄帝、炎帝”。这个说法被司马迁采信,但略去了炎帝。是啊,炎帝实在说不清。何况炎黄相距五百年,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兄弟?'54'

其实,根本就犯不着凭空捏造什么爹娘。这种自作聪明的办法只能是制造麻烦,因为又多出个更加来历不明的少典和有蟜。谁是少典?有蟜又是谁?没人知道。也有人说少典其实是国名,这又哪里有谱?

靠得住的,也许是黄帝姓姬。也许。

但,说黄帝姓姬是因为住在姬水,可就跟说他号称轩辕是因为住在轩辕丘,同样靠不住。高老庄的人姓高,李家村的人姓李,是因为住在高老庄和李家村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