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太祖传奇-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守甚严。徐铉上前道:“愿见太尉。”那些兵士见徐铉身着官服,不敢怠慢,答道:“有旨,太尉不得擅与外人接。”徐铉道:“我正是奉旨来的。”小卒问过徐铉姓名,官职,便入内通报。徐铉跟入,立于庭下,只见那厅上空荡荡的,连桌椅也无。良久,那小卒出来,在厅上相向摆了两张椅子。徐铉望见,道:“只设一张椅子就够了!”言犹未了,李煜下楼来了,他身穿道袍,戴着纱帽,见是徐铉,一脸惊疑不定。徐铉在庭中拜了下去。却不说什么——他能说什么呢?怎么称呼呢?李煜急步下庭,双手扶起迎入厅中,徐铉不敢就座,李煜惨然道:“今日岂有君臣之礼乎?”逼着他坐了,两人一句话未说,便相对失声痛哭起来。好容易止住了哭,李煜凝视徐铉道:“先生却也清减得多了!”徐铉自入宋后,一直未蒙重用,这“给事中”的官位,是宋承唐制设立的,乃中书省门下的寄禄官。他微喟道:“四年于兹,倒也没什么病。太尉近来还好么?”李煜叹道:“我处此,终日惟以泪洗面而已。”徐铉不敢接话。李煜问道:“先生今日怎能前来看我?”徐铉道:“是皇上叫我来问问太尉,还缺什么不缺?”李煜惨然道:“我缺什么?我还缺什么?我什么都不缺,只欠一死耳。”稍停,叹道:“今日,悔不该错杀潘佑、李平、林仁肇耳。”——这三人都是南唐重臣,当日均曾力劝后主独立自主,不可不防大宋,因而违了当时“谨事大国”的国策,李后主明知朝中不乏大宋奸细,知道万一处置不当,必蒙大祸,因此,不得已才把他们赐死的。徐铉见李煜控制不了自己,生怕他更说出什么不中听的话来,连忙站起,道:“徐铉不敢久留,太尉保重。”李煜也不留他,去袖中抽出一函来,递与徐铉道:“这是昨日填的一首《虞美人》,先生抽空瞧瞧。”

回外回 愁深几许 一江春水向东流(4)
徐铉回得家来,坐席未暖,奉太宗命来急招他入宫的中使已至。见了太宗,太宗劈面便问道:“李煜都说了些什么?”徐铉道:“也没说什么,臣奉诏问了问他还缺些什么,也没敢多坐。”太宗不信,问道:“难道他一句怨怒的话也没说?”徐铉顿首道:“臣怎敢隐瞒?李煜蒙皇上赐与公爵,又得了百万厚赏,感激还来不及呢,又怎会心怀怨恨?”太宗脸色略和,复问道:“他给了你一函,写的是什么?”徐铉心知:他和李煜在厅上的谈话,监守者隔得远了,那是听不见的。但却瞧见了李煜递了封信给他,只得取了出来呈上。宋太宗拆开,细细看了。《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宋太宗读罢,只觉其中怨意十分深沉,不觉默然,良久叹道:“李煜终不忘故国也。”挥手命徐铉退下。
  七月七日,正是“七巧节”,又正是李煜的生日。中使到,宣旨赐李煜御酒一瓶。那中使倾酒,瞧着李煜饮下,这才去了。不过半个时辰,李煜便觉腹中大痛,那痛委实难当,只痛得遍地打滚,一忽儿,全身痉挛,头脚相接,弓得跟虾子一样,不断牵动。小周后吓得慌了,抱住李煜大哭,命左右快去迎医。左右尽知是皇上赐了毒酒,谁又敢去请医生了?不过半个时辰,李煜鼻中、口中涌出紫血来,脚一蹬,一命呜呼了。
  小周后站起身来,向李煜尸身行了三拜九叩大礼,说道:“贱妾忍辱活到今天,只是为了不忍让你一个人孤孤单单活在世上,现在你去了,我还活着干什么?”闭了房门,投环自尽了。
  李煜死的这年,恰恰四十二岁,生辰即忌辰。一共做了四年臣虏。宋太宗为了表示“哀悼”,辍朝三天,赠太师,追封吴王,葬之于洛阳北邙山,小周后附葬在他的墓中。事后,人们才知道,他服的毒名叫“牵机药”,最是毒性大,“牵机”两字是形容服毒后身体痉挛之状也。
  李后主的死讯传到江南,江南百姓沉痛悼念,多有为之“巷哭”者。“巷哭”就是许多百姓,自发地聚在巷子里,相对痛哭。唉!一个皇帝死了,特别是一个亡了国的皇帝死了,竟能令许多百姓为之巷哭,这只怕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了,难怪陆游道:“盖仁爱足感遗民也。”又怎么能以成败论英雄呢?
  后主死后,宋太宗命徐铉为他写“神道碑”。原来张洎、汤悦等一干原南唐旧臣,素来和徐铉不和,他们知道徐铉一向和李后主交厚,又怀念故国,是以一致向宋太宗举荐徐铉,只盼能从中挑出些“毛病”来陷害他。徐铉接旨后,向宋太宗哭诉道:“臣旧事李煜,陛下若容臣存故主之义,乃敢奉旨。”宋太宗见李煜已死,更无后患,乐得大方一些,便依允了。于是徐铉书碑,但据事实,于南唐亡国之因,只称“历数已尽,天命有归”而已,更没说一句无中生有的贬斥后主的话。后人称为“信史”。由于太长,故不援引。但徐铉写的两首《吴王挽诗》确是情意深厚、忠于史实的。补录之于下:(一)
  倏忽千龄尽,冥茫万事空。
  青松洛阳路,白草建康宫。
  道德遗文在,兴衰古今同。
  受恩无补报,反袂泣途穷。
  (二)
  土德承余烈,江南广旧恩。
  一朝人事变,千古信书存。
  哀挽周原道,铭旌郑国门。
  此身虽未死,寂寞已销魂。
  诗中说:“一朝人事变,千古信书存。”也未必尽然。千古以来,有几个史学家像陆游一样,称赞他“仁爱足感遗民”的?有几个像徐铉一样说他“江南广旧恩”的?有的人责备他“佞佛”,有的人责备他“奢侈”,却不知五代以来,中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江南人民在李煜“专务恤民”的仁政下,过着太平富足的日子,确是两个鲜明的对照呢!李煜“佞佛”是真的,这是他个人宗教信仰,又关什么政治了?李煜喜欢音乐、舞蹈是真的,但这是个人爱好,他并不奢侈,也不荒淫,史书上不是说他“和臣子探讨治道,辄至深夜”么?又荒了什么政了?连他的敌人,赵匡胤也只能说:“李煜何罪?但卧寝之旁,岂容他人鼾息?”赵匡胤指不出李煜有荒政失德处来,怪只怪他不该割据,妨碍统一而已。几十年后,宋真宗(太宗的儿子)问潘慎修(即给李煜做了几年记室的那人)道:“李煜何如主也?”潘慎修愤然道:“煜或懵理,何得享国十余年?”(意思是:李煜假如是个不识道理的人,又怎能治理国家十余年呢?)潘慎修是当着真宗的面,为李煜说了几句公道话,他比起某些史学家来,人品见识要高明多了。徐铉在挽诗中说:“道德遗文在”,指的是李煜所著的《杂说》,共千万言,李煜自己对《杂说》是颇为看重的,他说:“垂此空文,庶几百世以下,有以知吾心耳。”据当时看过《杂说》的人说,这是一部议论如何为政的书,全书贯穿了民本主义思想,在那乱世,人民生命不值一文钱的时代,有这样的思想,那是很先进的了。然而到了今天,《杂说》却已湮没了,没有人可以通过它,知道李后主的心了。

回外回 愁深几许 一江春水向东流(5)
李后主的诗词,传到今天的,共有词四十首,诗十八首,另外还有一些散见各处的断章零篇。他的词却是备受人们赞誉的。王鹏运称他是“词中之帝”;周稚圭称他的词是“天籁也,恐非人力所及”;冯煦认为李煜在词坛的地位,恰如王羲之在书法界中的地位一般,是无与伦比的;谭献认为:“后主之词,足当李白诗篇,高奇无匹”;而我最为赞同的是王国维的说法:“后主词,真可谓血书者也。”
  几时能到洛阳,凭吊一下李后主呢?
  【注】①李煜辞别金陵情况,见马令《南唐书》及《江南余载》、《春明退朝录》。
  ②对李煜词的评价,见今人詹又新《南唐二主词研究》。
  ③李后主的囚禁生活,见宋·王《默记》、《十国春秋》。
  ④李煜被鸩毒事,见《酉堂全集》、宋·周亮工《因树屋树影》、《乐府纪闻》。
  ⑤徐铉《神道碑》及挽诗,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⑥《虞美人》一词中,“雕栏玉砌”,可以实指亭台楼阁,也可以泛指大好江山。“朱颜改”可以指楼台破损了,也可以指换了主人了。
  赵匡胤年表公元927年(后唐明宗天成二年)生于洛阳夹马营公元937年(后晋高祖天福二年)随父迁居开封(又称汴京、汴梁)
  公元939年(后晋高祖天福四年)赵匡义(后改名光义)生,小匡胤十三岁公元943年(后晋齐王天福八年)赵匡胤试马、土室遇险公元946年(后晋齐王开运六年)契丹陷开封,赵匡胤浪迹陕、甘、湖广一带公元948年(后汉隐帝乾佑元年)赵匡胤参军公元951年(后周太祖广顺元年)郭威称帝,赵匡胤入禁军公元954年(后周世宗显德元年)后周、北汉高平大战,赵匡胤升任御前都虞侯公元955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  赵匡胤奉旨阅禁军公元956年——958年(后周世宗后周征淮南,吞并淮南,赵匡       显德三—五年)胤因殊功晋升为定国节度使、殿前都指挥使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周世宗出兵恢复关南五州,六月去世,赵匡胤升任殿前都点检、太尉、归德节度使公元962年(宋太祖建隆元年)赵匡胤代周,建立宋王朝,时年三十四岁公元963年(宋太祖建隆二年)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公元963年(宋太祖乾德元年)宋太祖平定荆南、楚公元964年(宋太祖乾德二年)宋太祖灭后蜀公元970年(宋太祖开宝三年)南唐韩熙载去世公元971年(宋太祖开宝四年)宋太祖平南汉公元974——975年(宋太祖开宝
  七—八年)宋太祖灭南唐,李后主降,在位十五年公元976年(宋太祖开宝九年)十月,宋太祖去世,享年五十岁,在位十七年,弟赵光义即位,时年三十七岁公元978年(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李后主被宋太宗鸩杀,享年四十二岁,被俘生活三年半
  

后 记
自公元927年,唐朝覆灭,至公元960年北宋建立,这三十三年,人们称之为“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是一个时间要领,指的是在这短短的三十三年间,中原地区竟走马灯似地换了五个朝代——梁、唐、晋、汉、周。
  “十国”是一个地域概念,指的是同一时期,除中原以外,中国竟分裂为十个独立政权:吴(后南唐代替);南唐:今江苏、安徽、江西、湖北和湖南北部;吴越:今浙江和江苏一部;楚:今湖南和广西东北部;闽:今福建;南汉:今广东、广西;前蜀:(后被后蜀代替);后蜀:今四川和甘肃东南、陕西南部;荆南:今湖北江陵一带;北汉:今山西北部和陕西、河北一部;改朝换代和地区分割都要使用武力,加以这时期外族经常入侵,人民受到的战祸之酷可想而知。
  人祸和天灾是相关连的,这三十多年的水、旱灾更是频仍,蝗灾竟是历史上最严重的。
  其结果当然是人口锐减,土地荒芜,经济萧条,国力大衰。
  其实,这祸乱应该从公元755年“安史之乱”时算起,其祸根是藩镇割据,中央政府失去控制权,乱了已经一百五六十年了。
  人民渴望统一、太平,渴望能够安居乐业。于是,顺应人民的愿望,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以宋太祖赵匡胤为首的一伙人收拾了这个###局面,他们的历史功绩,应该说是巨大的。
  我这部“历史小说”就是写赵匡胤的。
  既然是“小说”,那么在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史实和人物的轻重取舍等方面,都由于“说故事”的需要,有作者的创意。既然是“历史小说”,小说写的是历史,那么就必须忠实于历史,也就是说,要忠实于历史的真相;历史事件不能乱“创造”,重要人物都应是真有过的,符合原型的,坏人不能写成好人,不能颠倒黑白,不搞“造神”,不掺杂迷信,不刻意“以古讽今”,总之,它不能歪曲历史。
  我以善良的愿望,把这部作品奉献给读者。由于作者的史识、史才和艺术素养所限,讹误在所难免,恳请批评指正。
  作者    2008年1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