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太祖传奇-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④冯道当廷折辱世宗事,见《资治通鉴》卷291之14。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四回 检阅禁军 周师从此锐无敌(1)
周世宗高平大胜之后,深入北汉境内,把北汉所辖各州县的粮食、库银劫掠一空,围困太原数月,因太原城坚难下,而我师已老,乃下令班师回朝。早有文武百官郊迎三十里接着。周世宗见百官恭谨祗畏,心中得意非常,左顾右盼,却不见那人。张永德问道:“陛下找谁?”世宗道:“怎的不见冯道?”首辅范质禀道:“冯相已于月前病逝矣!”周世宗大失所望,恨恨地道:“他死得太也早了!”复问道:“李相身体复元也未?”范质道:“他手臂早已好了,只是这些时太也劳累,现正卧病在床,不克郊迎,嘱臣请罪。”周世宗道:“回去后,肩舆把他抬上朝来,朕渴欲一见呢!”范质应了。
  当下大队回到京城,全师给假三日,每名士卒赏银五两,布一匹——都是劫掳的北汉库物。朝廷上便摆起庆功宴来。
  不一会儿,相府吏卒抬了李谷到来。周世宗亲迎到殿前,扶住李谷不令下拜,见李谷瘦得皮包骨头,心下怜惜,携了他手直入殿中,便在御座旁添了座位,让他坐下,众大臣见了,尽皆艳羡不已。周世宗悄悄在李谷耳边说道:“朕对先生如此尊崇,先生满意了么?”李谷一怔,忙离席俯伏道:“臣一介书生,未亲矢石,受此大功,心中有愧,陛下如此荣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只是臣只盼陛下早日一统天下,使臣得亲见海内升平景象,则那时的荣宠,尤胜于今日了!”周世宗听了,呵呵大笑,豪气更增,举杯道:“朕在前方打仗,京师赖众卿治理,一切平安,不费朕一分心力,这功劳也就很大了,来,朕敬众卿一杯!”君臣尽欢,熙熙睦睦,当真是一派中兴景象。
  次日,周世宗召集宰相、枢密使,详细叙说了这一次战役的经过,检讨得失,王溥道:“樊爱能、何徽不战而溃,其实是并无战斗之心呢,胜败对他们有什么关系?刘崇胜了,不过改朝换代,于他们富贵不但无损,反而有益!由此可见,前代旧臣,难得同心,各地蕃镇须得及早甄别,庶几一旦有事,无肘腋之患。”周世宗频频点头。范质道:“北汉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太原弹丸之地,从此不足为患矣!唯契丹之军乃全师而退,此番佐刘崇来攻,实是觊觎中原之心不死,须得倍加防范!”周世宗又缓缓点头。李谷道:“陛下高平一战,威震天下,然而胜来却是很不容易!当时赖以扭转形势的,乃是陛下蕃邸亲军而已,樊爱能、何徽所率禁军马、步兵又顶什么用了?陛下如欲一统天下,此后征战必多,劲旅似嫌不足,须得大大整顿才好!”
  周世宗眼前立刻浮现出他下令诛杀的一千多名士卒来,这些临刑前苍白得变了形的脸,那一千多颗高高悬挂起的血淋淋的人头,那绝望的哀求与号哭声……想到这些,他心中不禁升起一阵厌恶、一阵怜悯、一阵歉疚之情。周世宗绝对不是一个好杀的屠户,他更不是一个徒具妇人之仁的好好先生,便是此刻他也还是深信当时杀了他们并没有错,他绝不后悔。可是他宁愿那是他如此大规模杀人的最后一次,他知道任何一件事总有正反两面不同的后果。杀了他们军纪是大大的整肃了,然而却也使一千多户人家失了亲子,从而对他恨之入骨,更何况其中颇多官宦子弟呢?作为一朝天子,他可不愿更多地伤了人心。
  他懂得李谷的话的分量,是的,单凭藩邸亲军这一点点兵力,不要说荡平各方僭平各方僭伪政权,就是保持天下稳定也嫌不足,更不用说抵御外族入侵了!是的,他需要一支劲旅,一支真正的近卫军。要比所有藩镇的兵力都强;比契丹的兵力也强,它应该是天下无敌的军队。
  他从内心深处接受了李谷的建议,他又一次对李谷深深地感激。
  当日散了朝,他特召赵匡胤入宫,在内书房接见了他。世宗温颜道:“卿到军中接事也未?”匡胤道:“臣已今日视事了!”世宗道:“朕的御前诸班也还兵精马壮么?”匡胤奏道:“臣视事才一天,未及细细考察。”世宗叹道:“这班军士、将官是先帝时组建的,当时只求可靠,并未认真魁选、训练,数中甚多贵近子弟,因禁军粮俸优厚,升迁容易,又较少用于疆场,甚少危险,是以觅门路钻进来的多,没什么用场的。”匡胤道:“臣虽不知端的,今日到各营走了走,也见到老弱者颇多,确如陛下所言。”世宗道:“朕今日已下旨,命各地藩镇精选身强力壮、武艺精熟兵士赴京,以补充禁军队伍,今委卿董其事,卿能为朕分忧么?”匡胤离席叩头道:“臣必当勉力为之。”世宗微笑道:“记得河中城下练兵之事么?”匡胤道:“臣记得!”君臣心中都感到一阵暖意。

第十四回 检阅禁军 周师从此锐无敌(2)
周世宗道:“禁军俸禄优厚,一百个农夫一年辛劳所得还不足以养一个甲士,奈何农民膏血养此无用之辈?卿为朕认真淘汰一批,不需留情。”匡胤道:“臣领旨。”世宗道:“兵贵精,不贵多,龙捷(马军)、虎捷(步兵)诸营,有五、六万人就够了(直属皇帝领导的军队,那称禁军)。殿前诸班尤需精选,不得过五千人。诸武将自指挥使以下,亦须遴选有真才者,或升或斥,拟个名单,奏朕知道。”匡胤道:“臣明白了!”世宗微笑道:“这件事办来却也不是那么容易呢!须知这般人都是有来头的,你淘汰了,会得罪不少人呢!”匡胤也笑道:“有陛下圣旨,谁又敢违拗了?为了精选良材,臣也顾不得这许多了。”世宗点头道:“这事朕已关照张永德(时为殿前都点检)、李重进(时为殿前都指挥使)了,必不牵肘,卿放手办去便了。给你四个月时间,够了么?”匡胤道:“臣当竭力为之,不敢负陛下厚望。”
  当下,匡胤去枢密使领了文书,仍去张永德、李重进处听了指示,找一众部将商议了,忙得脚不点地,此时是周显德元年九月,正是高平之役后半年的事。次日,匡胤颁下令去,规定三日后在西郊大阅御前诸班,命令传下,人人提心吊胆,不知是祸是福。
  届时,赵匡胤率了马仁瑀、张琼、王审琦、李谦溥诸人绝早赴西校场来。众百姓听得简阅羽林军的讯息,纷纷扶老携幼来瞧热闹;开封府闻讯,也派了许多衙役执了藤鞭前来弹压;一众小贩也在校场外摆了吃食摊子赶生意,当真如赶庙会一般。校场中齐刷刷地站下万名以上近卫军,个个衣甲鲜明,号令之声此起彼伏。按金枪班、东西班、招箭班、钧容直、卸龙直、御龙骨朵直、御龙弓箭直、御龙弩直、散直等分列排列,锦旗飘动,甚是壮观。只见众亲兵骑马导引赵匡胤等入场,立即击响金鼓。奏起军乐来。
  赵匡胤等上帅台站定,略一举手,乐声立停。只听得秋风强劲,吹得旗帜猎猎声响,全场哑静,远远围观的百姓也噤不出声。匡胤高声缓缓言道:“奉旨,检阅诸班直,选拔优异,淘汰羸老。其不中者,给三个月俸银归农;有身负绝艺者,不次超擢,仰一体凛遵,不得有违。”言毕,王审琦宣布:“无论官兵,每人试三场:举重、弓箭、技击。举重不合格者,弓箭、技击不必试了。”当下喝令诸军就地坐下,唱名道:“王昌!”一人应道:“喏!”出列。匡胤看时,见他须眉花白,佝身弓背,衣饰华丽。匡胤问道:“汝多少岁了?”王昌道:“小人三十七岁。”匡胤道:“胡说,哪有三十七岁头发便白了的?”王昌道:“小人是少年白。”匡胤道:“去举重来!”那石担重七十斤,王昌看了一眼,不敢试举,回道:“小人受了些风寒,头晕手软,眼下举重不得。”匡胤大怒,喝道:“赶了出去!”举笔便把名字勾了。王昌喊道:“小人是皇城使举荐来的,在班三年,并无过咎,为何赶我?”匡胤懒得多说,把手一挥,亲兵便把他挟了出去。第二个点道:“刘元。”刘元应声出列,匡胤见他二十来岁年纪,细皮嫩肉,油头滑面,一副纨绔子弟像,便皱了眉,道:“去举重来。”刘元紧了紧腰带,去石担前一看,见石担沉重,早自怯了,硬着头皮弯下腰去,双手竭力一提,离地不及三寸,早已力尽,“咚”的一声石担落地,满脸涨红。匡胤一挥手,斥退那人,便把名字勾了。第三名叫周志海,叫了两遍,一人才慌慌张张应诺,却是声音洪亮,出列一看,是个壮汉。只见行了个半跪礼,便去那石担前,也不作势,弯腰便把石担举过了顶,蹲下又举,如此三次,把石担掷下,“砰”的一声大响,掷地成坑,众军震雷价喝起彩来。周志海去箭道上择了张硬弓,观定七十步开外箭垛,“嗖、嗖、嗖”一连三箭,箭箭中的,众军又复彩声如雷,那周志海抖擞精神,去兵器架上捡了把大斩刀,便挥摆正起来,只见他刀法纯熟,进退敏捷,虎虎生风,匡胤看了心中大喜,片刻一路刀法舞毕,放下刀来,复来台前跪下。匡胤温颜道:“汝何方人氏?”那汉子道:“小人乃沧州人。”匡胤去花名册上一看,年甲籍贯都有不登对,疑心大起,喝道:“抬起头来!”周志海抬头,颇有慌乱之色。匡胤道:“你不是周志海,你是何人顶冒。从实招来!”那汉子慌了,忙磕头道:“不敢欺瞒将军,小人实名王彦昇,只因家下贫穷,母亲老迈,难以存活。周志海给了小人五两银子,着小人来冒名顶替,望将军恕罪。”赵匡胤想了一想,提笔把周志海名字勾了,添上王彦昇名字,注上:“可散都头。”那王彦昇见不但免了罪,反而当了官,你道他如何不喜?从此便成了赵匡胤心腹。如此一一试去,试到黄昏,才试得一百余人,淘汰者十居###,武艺精熟者更是稀少。心中懊丧,拟再试几人便收场。一点点到一名散指挥使,名罗彦瓌者,那将官应声上前。匡胤举目一看,见他生得豹头虎目,须髯戟张,却颇见苍老。匡胤问道:“将军贵庚?”彦瓌道:“小将四十八岁!”匡胤叹道:“可惜老了些。”彦瓌一听,怒道:“小将生性鲁直,不会逢迎上官,以至至今仍久屈下僚,今日将军也嫌我老了。想古来廉颇、黄忠、冯安世等都七十多岁了,仍力敌万夫,小将不过四十余岁,如何便老了?”指着张琼道:“你便不老,敢和小将战一百回合不?”张琼呵呵大笑,也不俟赵匡胤允可,便离座下台,持枪上马。那罗彦瓌却是使大砍刀的,也即跃上马去。众军丁及百姓早就看得厌烦了,见有人比武,精神大振,都呐喊起来。两人一东一西站定,在众人呐喊声中,放马相向而奔,奔得切近,彦瓌大喝一声,一刀如电劈下,张琼横铁枪一挡,“当”的一声大响,两马错身便过,两人手臂酸麻,均各暗暗心惊。奔到箭道尽头,都圈回马头,放马奔回。这次张琼手快,刷的一枪,劈心刺去,那枪头银光闪烁,快似电闪。此时,罗彦瓌业已举刀过顶,见枪来得迅猛不及回挡,便顺势劈下,一刀劈在铁枪正中,那枪被刀向下一压,失了准头,一枪刺在马腿上,那马吃痛跃起,彦瓌圈转大刀向回劈来,张琼马快早已驶过,一刀便劈了空。彦瓌大怒,勒住马缰便回,向张琼追来。张琼听得背后马蹄声急,猛地勒住马,往腋下向后便是一枪。这一招是张琼平生绝学,号曰“回马枪”,端的出人不意,枪势猛急。彦瓌一惊,枪已刺到,当下抵挡不及,急忙侧身避过,那马奔上两步,两马相并,彦瓌乘势挥刀,刀刚举起,那张琼撇下了枪,伸手一抓,抓住了彦瓌腰带,猛力一提,大喝一声:“过来!”彦瓌便觉身子离鞍,慌不迭也松手释刀,双手扭住张琼一手,就势猛拖,只听“嘣”的一声大响,两人双双落地,两匹马奔开去了。这两人互相扭住,翻翻滚滚,挥拳互击,不可开交。匡胤大喝一声:“住手。”两人听得,同时释手跳起身来,抬头一看,互见对手灰头土脑,衣襟皆破,不禁都哈哈大笑起来。罗彦瓌拱手道:“张将军果然武艺高我一筹,我输得心服口服。”张琼也拱手笑道:“说什么胜得一筹?便半筹也没有,不一样满身尘土,像个土鳖虫么?”两人便携了手,同上台来。匡胤大喜,传下令去,命各散归营房,明日再行检阅。同时吩咐道:“自明日起,连同罗彦瓌等五人分头测试,以便加快步伐。”看官须知:从此张琼与罗彦瓌便成好友,形影不离。两人且又对匡胤一片忠心,只觉这一世能跟定匡胤,便是大幸,更无他求。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十四回 检阅禁军 周师从此锐无敌(3)
赵匡胤回得府来,忙累一天,便待洗沐进食,门公送进一份厚礼,附信一封,乃是皇城使为王昌求情来的;信未阅毕,又道枢密直学士来拜,说不上两句话,便提出为落选某人求情。堪堪送走客人,又见送礼求情者络绎而来,直是无暇进食,心中大怒,忖道:“若是个个送了情便没事,还淘汰个屁?老子给他们个一概不允、不理便了。”此时,他弟弟匡义已经十七岁了,长得高大魁伟,且又聪明伶俐,也在殿前任个内殿直。见哥哥烦恼,便劝道:“兄长且休懊恼,这事可大意不得,淘汰诸军虽则是皇上圣意,但毕竟裁人太多,结怨甚广,这班禁军谁个不是大有来头的?兄长一味秉公办理,诚恐众口铄金,咱们便只一张嘴,又怎辩得他过?那时进谗人多,抵挡不了,却是可虑呢。”匡胤道:“依你说,该当如何?”匡义道:“若依兄弟之意,该当一一回复,送礼的还礼,送信的复信,上门的回拜。说明圣旨严切,回护不得,况且皇上又明言:他日御驾必定复查,那时发觉,彼此不便。更须说明:今上英果,这征战之事必多,武艺不精,在禁军中实是凶险,不如另觅文职为妥。总之说清苦衷,摆明利害,又不削了人家面子。小弟想来,那些为人说情者,未必关系一定亲密,见了回复,他们也便算了。就算是至亲子弟,考虑利害,还当真怕他们战场送命呢!自是不会固执。兄长以为如何?”匡胤道:“好则是好,只是谁耐烦一一回复?”匡义道:“此事便交给小弟处理如何?必使不遗后患。”匡胤允了,匡义便去起草了复信,叫书办一一抄写,用了印信一家家自去回复;又估量礼物轻重,或以张家的送给李家,或贴几个钱另置礼品,一一送回,虽则没落下一文好处,却也是贴费不多,尽管淘汰员额达十之###,留下的不过一两成,却是办得甚是妥帖。烦言渐消,安安静静地渡过了如此大规模的整顿御营之事。匡胤由此乃知兄弟心思缜密,颇有手段,从此遇事多与之商量。且又由此想到:自己虽则交下不少好汉,但均是武人,又怎懂得这官场交锋之事了?当下立即修书,着人去刘词处把楚昭辅召来,又把李谦昇一并招致麾下。对高平之役因勇猛立功升迁之七十余员勇将,诸如石守信、马全义、高怀等更是加意结纳。旧时诸友,如慕容延钊、韩令坤等更是往来密切,渐渐地羽翼丰满起来。待得各地藩镇选送入京之壮士到京,匡胤更是忙得脚不点地——接见选试,择其武艺绝伦者,禀明皇上,分别提拔为散员、散指挥使、内殿直、散都头、铁骑使、控鹤使等中下级军官。从此,这御前诸班直,不但诸将官皆是匡胤亲手选任的,便下至每一禁军,也系匡胤审留、选充,因此,此时他位置虽尚在都点检、副都点检、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之下,却隐然得全军拥护,实为殿前御林军中第一实权人物矣!
  那龙捷、虎捷诸营,也是禁军,虽不如殿前诸班贴近皇上,却也是皇帝直接领导的部队。自有赵弘殷、韩令坤、慕容延钊、赵鼎等左右厢都指挥使负责淘汰、遴选,彼等均系匡胤亲故,又以匡胤乃奉旨检阅者,是以事事皆与匡胤商议,秉承匡胤之意行事。各地选送的军士资质较好,况且数额甚多,正可放手选拔。各军一面遴选,一面加强训练,待得四个月限期一满,匡胤便向周世宗复旨,恭请圣驾亲阅。
  这一日是世宗显德元年十二月三日,西郊校场一片寂静,大雪覆盖了一切,只有从皇宫铺向校场三尺宽的黄沙道在雪底微露黄色。所有闲杂人等都被驱离了,天冷得出奇,大雪还在纷纷落下,北风吹得呼呼的,肌肤生痛,人们都在围炉向暖,谁也不愿出来。
  从皇宫出来几十乘马车,数百骑卫士前呼后拥向西郊校场驶去。车上坐的是周世宗以及众宰臣、枢密使、各部尚书、侍郎等十余大臣,马车驰在黄沙道上并不陷滑,却也一无声息。这城内道路自经今夏奉旨扩宽后,显得分外整齐气派,周世宗从车中时或探头出来望望,心中甚是满意。十几里路片刻便已到了。校场门口赵匡胤率一干亲将在马旁等候,远远望见车队驶近,便举起了手,“砰、砰”九响礼炮震天价响了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