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魏延的种子三国-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势力。

    匈奴现在分裂成十八个部落,部落跟部落之间各有纷争,有些大部落内部的各个姓氏之间也有纷争,这样的场面是东汉朝廷在这一百多年间的蓄意为之,因为这样四分五裂毫不团结的匈奴不会对大汉有如同冒顿时期的威胁,而且这匈奴各部在边郡驻扎,可以帮大汉抵挡那日渐崛起的鲜卑。

    魏延的心思,跟刘秀之后的东汉帝王们一般无二。

    动用汉人的军队来对匈奴人灭族貌似容易,但彪悍的匈奴人一旦被逼入绝境,亦能焕发出远胜往昔的战力,汉人军队对付他们,没准是灭敌一千自伤八百,等把匈奴人灭完了,门外还有更强大的鲜卑族。

    基于这样的考虑,魏延还是把匈奴人暂且留着,经过魏军的严格身心两处的训练,匈奴人会是魏延手里的好猎犬,好去对付鲜卑这头恶狼。

    鲜卑人在擅石槐时期把匈奴人欺负得够呛,如果魏延能把匈奴人的血性调动起来,去搞鲜卑人,让他们自相残杀,汉人便可得渔翁之利。

    魏延这样的心思,能够瞒得过一般匈奴人,怎能瞒得过刘豹这个狡猾无比汉化程度很高的鲜卑贵族。

    刘豹感到很是悲哀,虽然他明知道魏延有这样的心思,他却无可奈何非要钻进魏延这个圈套,因为他觉得自己的能力远胜过叔父呼厨泉,他不甘心做完呼厨泉的副手以后还要再做呼厨泉儿子的副手,现在有一个绝好的掌控匈奴的机会摆在他的面前,他不能白白把它错失掉。

    刘豹看得出,魏延觉得松散的匈奴没有战力,想把匈奴各个部落的力量聚合在一起,好去对付北边的鲜卑,刘豹是乐观其成,他心里暗想,你魏延把匈奴各个部落聚合在一起,让我们匈奴人给你卖命,算盘打得很响,可我刘豹也不是任你摆布的傀儡,等你把匈奴一统以后,你魏延就会发现,你是白白为我做了嫁衣。

    刘豹心里想到那里,便对魏延诸多针对呼厨泉和其他匈奴部落的军事行动,不但不阻拦,反而积极配合,他的样子不禁让魏延想起了当年的汪精卫。

    刚想起那个汉奸,魏延就哑然失笑起来,刘豹若是汪精卫,他魏延岂不成了那让千万国人痛恨的鬼子了,这个比方太不恰当了。

    刘豹看魏延表情怪异,好似苦笑,便做出谄媚的样子:“文长公,不知您可有什么烦恼,小王能否为文长公分忧?”

    魏延见刘豹的无耻举止,皱着眉头说道:“大单于,我希望我们汉人、匈奴人能够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刘豹尽量遏制住自己心里的憎恨,强颜欢笑道:“请文长公放心,我匈奴永远是大汉忠实的仆人!”

第363章 【寻找蔡文姬】() 
魏延看了一下地图,美稷城以北便是五原郡,五原郡曼柏城里有度辽将军,负责管理北方各个异族,权柄甚至在护匈奴中郎将之上。

    随军做后勤工作的韩浩是河内人,毗邻并州,对并州事务比较知晓。

    他见魏延目光盯着五原郡曼柏城,猜得出魏延的心思,悄然进言道:“主公,现在非但是匈奴各部互不相容,纷纷争斗,便是那鲜卑亦是四分五裂,毫不团结。自从擅石槐死后,他儿子于连平庸之极,不能镇抚鲜卑各部,鲜卑各部大人互为各部领地争斗,他们之间早有龌蹉,如同数根干柴放在一起,只待一把火,他们之间就能燃起战火。桓帝、灵帝一来,天下混乱,原度辽将军耿祉才能平庸,又无朝廷支持,所以无法安定北方多个异族,还请主公向朝廷上表,奏请扩大度辽将军之职,监督匈奴、鲜卑、乌桓、羌、丁零北方异族,并处理各部之间的纠纷。只要度辽将军处事公正,恩威并济,必定能够服胡人之心,久而久之,匈奴、鲜卑、乌桓各部必服主公,接替归顺,到时若有不服者,则奉各部以讨之,如此不必劳师远征,北方自定。”

    魏延点点头:“我有此心久矣,只是不知何人可以充任度辽将军?”

    韩浩轻笑道:“以属下之见,此度辽将军,非主公莫属。”

    魏延皱起眉头:“元嗣,这个度辽将军之职并无这么大的权限,跟护鲜卑校尉、护匈奴中郎将、护乌桓校尉的权限差不太多,并不足以统辖所有胡人。”

    韩浩笑道:“边地杂居了鲜卑、匈奴、乌桓、丁零、羌等多个种族,每个族又有许多部落,只是设护鲜卑校尉、护匈奴中郎将、护乌桓校尉却不能互相统属,不能起到以胡制胡的战略目的,主公可上表要求提升度辽将军的权限!”

    魏延明白韩浩的意思,点点头:“元嗣所言极是,便是以我朝军职军衔的级别来论,将军下辖中郎将,中郎将下辖校尉,校尉下辖都尉,度辽将军的职权也要提升,才能配得上将军这个称号。提升职权后的度辽将军下辖所有护胡中郎将、护胡校尉,掌管边地所有胡事。

    另外,现在鲜卑势大,便提升护鲜卑校尉为护鲜卑中郎将。乌桓势大,便提升护乌桓校尉为护乌桓中郎将。羌人势大,便提升护羌校尉为护羌中郎将,护羌中郎将同时统辖护东羌校尉。对于丁零等其他异族,便设立护东胡中郎将。

    护匈奴中郎将、护鲜卑中郎将、护乌桓中郎将、护羌中郎将、护东胡中郎将皆隶属于度辽将军,每个护胡中郎将下面再分别有五个护胡校尉!”

    韩浩愣了一下:“每个护胡中郎将下面再分别有五个护胡校尉?这五个校尉的职权该如何分配呢?”

    魏延想起,若是历史没被改变,若干年后的曹操,便会把降服的南匈奴分左、右、南、北、中五部,分别散居于并西一带,每部置帅,以汉人监管,其中左部帅刘豹率一万余人聚居在太原郡离石,右部居住在祁县,南部居蒲子,北部居新兴,中部居大陵,从此之后,南匈奴再也不成气候,便是在五胡乱华时期粉墨登场,多半是以其他种族的面目出场,匈奴冒顿时期的荣光一去不复返。

    魏延设置在每个护胡中郎将下面设置五个校尉,便是有五部分胡的打算。

    魏延冷厉一笑道:“不管每个胡族下辖多少部落,在面对我大汉朝廷,他们都要分成五部,向我大汉朝廷驻扎在他们身边的五个校尉负责!”

    魏延的深意,韩浩大约能够猜测出来,便没有细问,转而问道:“主公,您身担大任,势必不能分身常来边地,主公须要设一个副职监管所有护胡中郎将,监管所有边地事务,处理所有度辽将军的日常事务,这样一个位置该如何设立,主公属意谁来担任?”

    魏延稍微想了一下,指着地图:“这个职位便设立为度辽中郎将,由徐晃担任,治所设在五原郡的曼柏。”

    “徐晃手里的二万人马和一万匈奴骑兵如何分配?”作为前军军师、行军长史,徐庶必须要从魏延这里得到详细清楚的命令,才能把军令下发出去。

    魏延想了一下,顿感自己之前思虑不全,以至于现在朝令夕改,还是不得不下令:“朱灵改任护匈奴中郎将,兼领西河郡尉,他麾下四千骑兵调来一千精锐补充进来我的近卫军,朱灵领二千人马到离石城上任,徐晃留四千人马和四千匈奴骑兵给朱灵,朱灵麾下总计一万人马,负责守住西河郡南部,防止呼厨泉南下,负责监视并训练刘豹的人马,同时配合曼柏城的徐晃所部,对呼厨泉不断地进行袭扰,至于白波降兵在平阳一带的屯田则由当地屯田都尉负责。

    对了,把刘豹下面这三万骑兵、三万老弱分出去一万骑兵、一万老弱交给徐晃,带去曼柏城。徐晃领本部一万人马、四千匈奴骑兵,再在当地招募五千人马,让徐晃凑齐两万人马。曼柏城处于鲜卑、匈奴、羌胡之间,徐晃便可以从容地贯彻以胡制胡的战略。”

    安排了战略之后,魏延便把注意力放在刘豹身上。

    刘豹现在名为栾提豹,后来才改姓为刘豹,现年只有十五岁,因身上流淌的是栾提冒顿遗传下来的大单于家族的血统,从小就喝马奶、吃马肉,又常跟随父亲于夫罗一起四处奔走,虽然只有十五岁,身量已经相当魁梧,将近有七尺,足以跟一般汉人成年男子的身高相比,而且年少老成,处世老练。

    魏延对刘豹的关注不只是因为他长寿,他的儿子刘渊是五胡乱华的首倡者,还有一个原因,他在前年俘虏了著名才女蔡文姬。

    蔡文姬为人博学多才而又精通音律,早期嫁给河东卫仲道,卫仲道早亡,二人又没有子嗣,于是蔡琰回到自己家里。兴平二年(195年),中原先后有董卓、李傕等作乱关中,匈奴趁机劫掠,蔡琰被匈奴左贤王掳走。也就是在这一年,于夫罗死了,刘豹的叔父呼厨泉继任单于之位,任命刘豹为左贤王,那么掳走蔡琰的就是刘豹!

第364章 【见到蔡文姬】() 
魏延命人将刘豹押来,问道:“单于,听说你前年在长安劫掠时,曾经将蔡中郎的长女蔡琰劫走,可有此事?”

    刘豹点点头:“回将军话,确有此事,小王见昭姬博学能文,擅长诗赋音律,又秀美无比,甚为爱慕,准备娶她为妻。”

    “昭姬?不是文姬吗?”这句问话刚一出口,魏延就猛然想起昭姬改为文姬是司马炎篡夺曹魏以后为了避讳才把昭姬改为文姬的,自己现在说出口,真不知道该如何圆过去。

    不过,他也无须向刘豹圆谎。

    刘豹喜道:“文姬?这个字挺好的,只是她取字昭姬是因为她仰慕才女班昭,将军这字也挺贴合她的绝世文采,不过呢,只是要改女孩子的字须得她父亲或她夫君才能改动,她父亲已经被王允所杀,那等小王娶了她,便给她改字。”

    魏延忽然一喜:“你还没有娶她?”

    刘豹道:“两年前,小王年方十三,年纪尚小,不便行房,便只是把她留在后方,待小王年满十五,便娶了她。”

    魏延摆摆手:“你就不要痴心妄想了!”

    刘豹愣了一下:“将军何意?”

    魏延冷哼一声:“就你这种连大字都认不全的莽夫,怎么配得上她!”

    刘豹大惊失色:“莫非将军想要夺小王所爱?”

    魏延直接拔出倚天剑,搁在刘豹的脖颈:“要不把蔡琰交给我,要不把你的人头给我!”

    刘豹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把蔡琰献给魏延。

    当时,魏延勒兵在离石城,一辆马车从匈奴人的营帐驶来。

    从那马车上走下一个女人,二十岁年纪,一身白色流仙裙,全身上下没有半点配饰,乌黑亮丽的头发只是用一根绸带一挽,再用一根碧玉簪子攒着,脸上也无半点粉妆,素面朝天,五官精致,眼睛明亮,肌肤白皙润滑,吹弹可破,最让魏延为之动容的是她浑身散发出的书卷气,那是他在大学时代最为之心旌神摇的气质,白衣飘飘的年代,白衣飘飘的女孩。

    蔡琰,魏延一眼就认得出这是蔡琰,这是让他最为担心最想拯救的女子。

    蔡琰走到魏延面前,盈盈下拜:“小女子蔡琰谢将军救命之恩!”

    魏延赶紧上前把蔡琰搀扶起来,在扶起柔若无骨的蔡琰时,魏延心中不禁一荡,自己何等幸运,即将得到这个日后名满天下的绝色才女。

    蔡琰望着魏延,清澈的眼神没有半点钦慕,既不冷淡,也不热情,却似有种拒人千里之外的疏离,也似有种她高高在上俯视着他的感觉。

    魏延在跟蔡琰对视一眼,即刻明白了这个女子心中的想法,这时的蔡琰深陷匈奴军中,还不曾听过自己的文名,还以为自己是武夫,不把自己当回事。

    对于这样傲娇的女子,魏延不禁头大,来到这个时代,面对女人他无往而不利,这一次,似乎要踢到钢板,碰到钉子了。

    魏延打量着蔡琰,不禁赞叹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蔡琰眼前一亮,连忙问道:“魏将军,‘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可有前后句,你能不能把整首诗都说给我听?”

    她觉得像这样的诗句根本是其他人做出来的,她根本无法想像是魏延这个莽夫做出来的。

    “这一句诗本就是我妙手偶得,并无上下句。”魏延难道能告诉蔡琰,这是太白兄赞赏友人的文章做得自然清新而写出的诗句,整首诗有八十三句八百三十个字,那句诗的上下文为“览君荆山作,江鲍堪动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逸兴横素襟,无时不招寻。朱门拥虎士,列戟何森森”吗?

    蔡琰抚掌赞叹道:“好一个妙手偶得,这四个字道尽了诗赋创作之奥秘!”

    继而她神情黯然下来,一个被自己轻视的武夫,竟然写出让自己甘拜下风的诗句,还说出诗赋创作的精髓,真让她这个自诩天资过人饱读诗书文采惊艳的女诗人汗颜不已。

    魏延脸上没有半点得意之色,本来这妙手偶得之词来自于另外一个他很崇拜的大诗人陆游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虽然使劲地把后世精彩的诗词拿到现在发扬,但是魏延心里清楚地知道自己这是在剽窃,一直会有人赞赏啊拍马屁啊,但都不值得得意。

    魏延喟然叹道:“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吟诵完这首诗,魏延挥袖而去。

    这首诗出自张九龄的《感遇?其一》,恰如其分地表现了魏延现在的心境。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蔡琰反复吟诵着最后两句,“花卉流香原为天性,何求美人采撷扬名,魏延这首诗到底是什么意思?是在讽刺我吗?他刚才说的那句诗算是偶然,那这一首诗可是很应景,似乎是对我对他不屑一顾的态度的回应?”

    蔡琰看着魏延远去的背影,娥眉微皱,心绪烦闷,这男人让她看不透。

    随后的时间里,蔡琰在几个女兵的照顾下,身心都恢复自由和健康。

    魏延则待在军营里,操练兵士。

    此时,南方的汉水上,有甘宁、桥蕤负责训练水军、打造战船,准备等到明年,击败荆州水军,攻下荆州。

    魏延则等待一个外援,张燕的答复,他准备跟张燕一起对付南匈奴的呼厨泉。

    本来张燕和南匈奴曾经一起跟随袁术对付过曹操(为了消灭袁绍的盟友曹操,袁术联同朝廷任命的兖州刺史金尚挥军攻击兖州。袁术屯军于封丘,之后又有黑山贼的余部以及匈奴于扶罗等助战,与曹操战于匡亭,但是大败),但后来,张燕跟袁绍成了死敌,南匈奴则在呼厨泉的统领下跟袁绍结盟了(曹操一众成立反董卓联军时,於夫罗跟张杨依付袁绍,屯兵漳水。初平二年,於夫罗欲叛袁绍,张杨不从,於夫罗胁持张杨出走,於夫罗初败于袁绍将麴义,逃往黎阳,后又攻破度辽将军耿祉,势力得以重整,后来呼厨泉上位,又跟袁绍结盟),如此一来,张燕和魏延有个共同的敌人,南匈奴。

第365章 【女文青】() 
张燕当然不是后来那个小明星张某予,三国这货是个纯爷们,原名褚燕,常山真定人,换句话说,他是赵云赵子龙的老乡,没准以前认识。

    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褚燕聚集一帮少年为强盗,在山水间转战出击,待回到真定时,部众已经达到一万多人。中平二年,当时博陵人张牛角也聚集起一伙人,自称将军,与褚燕合兵一处。褚燕推举张牛角为首领,进兵攻打瘿陶,张牛角被流箭射中,身受重伤,临死之前,命令他的部下尊奉褚燕为首领。张牛角死后,众人一起拥戴褚燕为首领,于是褚燕改姓张,唤作张燕。

    张燕因身轻如燕,又骁勇善战,所以军中都称他为“飞燕(跟赵飞燕没有毛关系)”。后来张燕的部队不断壮大,与常山、赵郡、中山、上党、河内等地叛匪互相联络,叛匪中的小头领孙轻、王当等人,都带着部众归附到张燕麾下,张燕部众发展到近百万人,号称“黑山军”。黄河以北的各郡、县都受到侵扰,朝廷却无力派兵围剿。于是,张燕派使者到京城洛阳,上书朝廷请求归降。汉灵帝于是任命张燕为平难中郎将,使他管理黄河以北山区的行政及治安事务,每年可以向朝廷推荐孝廉,并派遣计吏到洛阳去汇报。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迁都于长安,天下纷纷起兵讨伐,张燕于是带着他的部队与各路诸侯结盟。初平二年,袁绍与公孙瓒争夺冀州,张燕派部将杜长等人带兵帮助公孙瓒,最终被袁绍击败,张燕的手下部众稍稍散去了一些。初平四年(193年),袁绍剿灭境内黑山军,后联合吕布与张燕的主力在常山展开激战。当时张燕拥有精兵数万人,战马数千匹。双方一连战斗了十余天,张燕军死伤虽多,袁绍军也感到疲惫,于是双方各自撤退。

    原来那一世,建安四年(199年)三月,当时袁绍攻打公孙瓒,张燕与公孙续率兵十万,分三路援救公孙瓒,张燕的援军还未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