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魏延的种子三国-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定下军中将领不可与世家联姻的潜行规则之后,魏延便改换话题,转头问魏羽道:“你们下面的移民司有没有从其他地方搜罗过来一些金发碧眼的美女?!”
魏羽嘻嘻一笑道:“主公,金发碧眼的蛮夷女子都是奇形怪状类如妖精,怎么能说得上是美女呢?”
魏延轻轻摇摇头:“那是你们少见多怪,你们早晚会领略到她们与我们中土女子不同的风情。”想想后世的玛丽莲梦露、斯嘉丽约翰逊之类的金发尤物,魏延对这个时代罗马帝国统治下的金发美女们充满了期待。
此时的罗马帝国被大汉人称之为大秦,现在的罗马帝国确实强大,确实可以跟一统六国的中土大秦相媲美,它的版图西起西班牙、不列颠,东到幼发拉底河上游、南自非洲北部,北达莱茵河与多瑙河一带,地中海是落马帝国的内海,实事求是地讲,此时的大汉实力尚不如罗马帝国。
第330章 【空子?】()
可横跨欧洲、亚洲、非洲称霸地中海的庞大罗马帝国,跟东土的大汉帝国一样,都在公元2世纪末陷入了战乱。
公元192年,安东尼王朝最后一位皇帝康茂德被刺身亡后,罗马出现了近百年的混乱时期。
这一时期的罗马帝国跟大汉帝国似乎是难兄难弟一样,战乱频仍,皇帝更迭频繁,奴隶起义遍及各地。
直到公元284年,近卫军长官戴克里先由军队拥立做皇帝,取得帝国政权,改元首制为君主制,正式采用东方君主的统治形式和礼仪,并实行了许多改革,罗马帝国才重现昙花一现的辉煌。
不过好景不长,公元395年狄奥多西一世死后,统一的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两部分,罗马帝国遂一蹶不振。
魏延在后世浮光掠影地看过几眼罗马帝国的历史,想到大汉帝国也是自公元189年汉灵帝亡故开始混乱,直到公元280年西晋六路并进,灭亡东吴,三国归晋,西方罗马帝国的衰落期跟东土大汉帝国的衰落战乱期几乎同步,魏延感到非常惊讶,同时感到很幸运。
魏延想到,若是现在罗马帝国国力强盛蒸蒸日上,肯定会对富裕的大汉垂涎三尺,魏延有信心扫平周边那些弹丸小国,但若是罗马帝国倾国之力来战,特别是趁着魏延还未一统大汉的时候前来侵略,他心里没底,很怀疑会不会重现八年抗战的场景,还好罗马帝国很快也乱起来了。
罗马帝国皇帝虽然还没被刺杀身亡,但罗马帝国的混乱已经显现出来,不然魏羽的军情部移民司未来几年也不可能那么顺利地从西域以西买来那么多金发碧眼的美女。
很多大洋马身材过大、皮肤粗糙、体味很重,跟小巧玲珑、皮肤细腻、体味清香的大汉美女相比,确实没有多大的优势,但不可否认,还是有一部分西洋美女,如北欧各国出产的美女,皮肤并不粗糙,体味也没有那么重,她们还有大汉美女无法比拟的优势,她们前胸丰满、身量高挑、五官立体,也许等大汉男子们稍微修正了审美观以后,也会对西洋尤物趋之如骛。
……
待魏延监察各司工作,返回平南将军府,典韦传报:“承彦先生前来拜见。”
魏延连忙让典韦请岳父黄承彦进来。
黄承彦进来,坐下,一脸严肃地问道:“文长,听说你准备出台一个鼓励民众生育的政策?”
魏延从黄承彦的表情上判断得出,黄承彦肯定是对自己那一套政策有些不同的看法。
现在,魏延最需要的便是不同的意见,可以及时纠正自己的疏漏之处,毕竟这个超生政策是魏延心血来潮而提出来的,是股冲动的产物,并不成熟。
他原来之所以提出这个有些偏激的政策,不只是因为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来增强大汉的生产力,也不只是因为魏延这个充满侵略性的领袖会带着大汉民族极大地扩宽大汉民族的生存空间,需要很多大汉子民去占领那些新开辟出来的领土,更多是,来自后世的他对那个违背大汉民族伦理观、违反人性的寄生政策的强烈反感,所以他没有考虑太多,就悍然推出了这个超生政策。
魏延以雷霆之势,击败了袁术、曹操、刘表,威震华夏,将领们都对他敬畏有加,甚至噤若寒蝉,不敢鲜明地提出反对意见,只有魏延嫡系亲信知道魏延从谏如流,提出了几个意见,魏延一一采纳,但那些采纳都没有涉及到问题的实质。
黄承彦贵为魏延的岳父,又掌握财政,由他提出一些实质性问题再好不过了。
魏延想到这里,便满脸含笑地回答道:“岳父,这都是孩儿一些拙见而已,还请岳父指正。”
黄承彦知道魏延现在的地位和威严已经确立,不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给魏延下不来台,便欲抑先扬道:“文长,你这个鼓励生育的策略总体是好的,对我们实力的提升很有益处。”
魏延微微一笑道:“岳父,您知道孩儿现在最需要得到一些批评指正的意见,还望岳父能够不吝赐教!”
黄承彦见魏延态度很诚恳,便摊开话题道:“大体都是好的,有几个地方值得商榷。
其一,男女若在二十岁以上不婚嫁者,父母子女每年罚钱各五百钱。其二,一个女子必须要生两个孩子以上,只生一个孩子,每年罚社会抚养费一百钱,直至生两个才免除罚款。文长,你想过没有,你立意甚好的政策就因为你这个罚款的规定,会沦落成什么样子!”
魏延愕然,无奈地摊手道:岳父,前面一条是以往历朝历代都这样规定的,后面一条亦跟前面一条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在督促民众生育进而扩大大汉人口,我实在不知这到底有何不妥之处?”
黄承彦轻轻摇摇头:“文长,你是武将出身,不知道地方上官吏的龌蹉,你这些规定给他们开启敛财的门路,他们有了这个政策在手,便会绞尽脑汁钻空子来对普通民众横征暴敛,这里面的黑暗是你无法想象的,民众怨声载道,但那些地方官吏却都装出无辜的样子说他们在执行你颁布的政策,到时候你的一片苦心不但不会被民众们理解,反而会成为他们逃离的理由。”
魏延听黄承彦这么一分析,恍然记起后世那些基层的寄生(计生)蛀虫,他们拿着那个所谓的国策当做敛财的法宝,扒房拆屋非法拘禁无所不为,严重玷污了官府的形象。
虽然他想不出那些基层官吏会如何挖空心思从这两条罚款规定里敛财,但他知道,一旦那些官吏找到空子可钻,到时候丧尽民心的是他魏延,而不是那些厚颜无耻贪得无厌的官吏。
魏延听黄承彦指正,开始认真地面对自己政策颁布之后的种种不利的后果,脸色凝重,认真地问询道:“岳父,我该如何调整,才能把这个政策趋向完美?”
第331章 【下有对策】()
黄承彦陷入沉思。
他眉头紧锁了好一阵子,等他开口说话时,眉头还是紧锁着:“文长,那些郡县官吏清正廉洁之辈屈指可数,即便原来是清正之人,久而久之也会成为贪腐之辈,任何政策若想执行下去,还必须依靠这些官吏,若是不能让这些官吏得到好处,他们是不会积极地推行的,到时这项政策的执行效力必定大打折扣,甚至会成为一纸空文。”
黄承彦之前曾经在郡县做过官吏,政治经验非常丰富,政治眼光很是精到,他这番话,并非是空话。
这个国度任何政策能否执行贯彻,都取决于各地官吏。
若是在推行这个政策的同时又能让官吏得到利益,即便那政策再脑残再混蛋,各地官吏还是会趋之如骛地严格执行下去,比如那个拆房扒屋乱罚款的寄生政策。
若是在执行这个政策的时候,不能让官吏得到好处,甚至会削弱他们的利益,那个政策便会被地方官吏束之高阁,像很多惠民、反腐的政策都半途夭折无法推行,就是明证。
这个执行问题是这个国度比较阴暗猥琐的一面,地方官吏往往遵循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法宝,将当政者用心良好的政策搞得一塌糊涂,诸如王安石变法。
这个问题说起来并不复杂,有过多年宦海浮沉经验的官僚都门清,但对于魏延而言,却非常复杂。
魏延身体内两个融合的灵魂里,后世那个是大学毕业涉世未深的吊丝,只关注三国游戏、美女,不是官二代,不但自己没有政治经验,来自父辈的熏陶也没有;而东汉末年这个是骁勇善战却没有多少政治谋略的莽夫,指望他偶尔闪动一些军事谋略来对付敌人还算靠谱,若是让他在政治上搞定对手,就太强人所难了,正是因为他缺乏政治谋略,所以才被诸葛亮、杨仪等人玩弄于股掌之中。
魏延望着黄承彦:“岳父的意思是,还是要罚款?”
黄承彦无奈地点点头:“要是想让下面的官吏帮助你把这项政策落实到实处,必须要把一半的罚款留给地方官吏作为奖赏,以激励他们主动积极地推行这个政策。不过你可以稍微把把惩罚的范围缩小一些,罚款的金额稍微调低一些,以减轻对普通民众的压力,可改为,男女若在二十二岁以上不婚嫁者,父母子女每年罚钱各二百钱,一个女子必须要生两个孩子以上,结婚三年后仍只有一个孩子,每年罚一百钱。”
随后,黄承彦又对另外一点提出了质疑:“按照规定,夫妻成婚后一年内未有生育者,必须接受官府医疗检查,不论任何一方有疾病不能生育,都必须离异,让能够生育的一方再行婚配。文长,这一条似乎太过了,若是夫妻双方恩爱有加,那岂不是强行拆散一对佳偶,岂不是有违仁义爱民之道?再者,因为男方身体有问题,便逼着妻子离开那男子,也有违我们大汉的礼教。”
这个时候,华佗在旁补充道:“主公,您说成婚后一年内未有生育者,必须接受官府医疗检查,这点值得商榷。实际上,很多夫妻都是成婚好几年才怀孕生子的,一年内不能怀孕生子并不能说明他们身体有问题,而让人不孕不育的原因有许多种,以我们现在的经验并不足以判断清楚到底是男人有问题还是女人有问题,若是草草下了决定,对恩爱夫妻甚是不公平。”
魏延恍然想起,他是拿后世现代化的生殖医疗技术来推出这项不靠谱的规定,而在这个东汉末年,没有任何先进的医疗器械,华佗、张仲景的医术再神通也不能突破时代的局限,也不能达到后世的医疗技术。
魏延稍微想了一下:“那就取消官府医疗检查,给一对夫妻三年的时间,若是结婚了三年却没有产下任何子嗣,男方有权休妻再娶,女方被休后要另嫁他人。对于这样的事情,有个底线,就是不能浪费任何有生育能力的男女,任何有生育能力的男女都有繁衍子孙增强大汉国力的义务。”
华佗提出不同的意见,张仲景也补充道:“主公,大汉治下,男女都要在十八岁以前完婚,这一点值得商榷,我认为不宜规定这么早就成婚。”
魏延听张仲景这么一说,感到十分纳闷,早婚早育在这旧社会不是很平常吗。古人有早婚习俗,认为来了月经的女人就是成年人了,就可以担负生育责任了。
由于古代经济生产力对人口的需求,封建宗法制度对子嗣的重视,古代早婚现象很普遍,文献记载一般女性婚龄始于13岁,男性始于15岁,特别是当时上层的皇帝和达官贵人,均以御“未笄之女”即未满15岁的少女为时尚,认为女人越年轻,阴气越盛,男人与之合一会吸收更多的**以滋补阳刚,对男人养生有利。而且,从当时的法律制度上也是保护一夫多妻的,有钱人可以养妾蓄婢,玩弄少女,甚至将穷人家的女孩子像奴隶一样的买来卖去,当做礼品馈赠亲友。
不过既然是名医张仲景提出质疑,想必是从他医学角度来分析的,应该跟正常人的角度不同,魏延便颌首笑道:“愿闻仲景先生高见!”
张机张仲景一脸严肃地说道:“男子二八而天癸至,女人二七而天癸至,合一太早,斫丧天元,乃夭之由。男二八精通,八八精绝;女二七天癸至,七七天癸止。合一施泄不可太早,男三八,女三七为佳。古人少年迟婚,多得上寿。今人早婚纵欲,水枯火亢,精神垂尽,仙丹莫疗,悔之晚矣,达者当知。合男女必当其年,男虽十六而精通,必三十而娶。女虽十四而天癸至,必二十而嫁。皆欲阴阳气完实而合一,则交而孕,孕而育,育而为子,坚壮强寿。今未笄之女,天癸始至,已近男色,阴气早泄,未完而伤,未实而动,是以交而不孕,孕而不育,育而子脆不寿。”
魏延轻轻地摇摇头,张仲景在拽什么文啊,根本不明,很想对他说“说人话”!
第332章 【与太史慈比箭】()
张仲景看出魏延不通他们的有些术语,便耐心地用比较白话的方式讲述出来。
魏延这才听懂了张仲景想表达的内容,男人16岁而天数到,通了精气,女人14岁天数到,有了月经,无论男女结婚太早都会大伤元气,这就是短命的原因。男人16岁精气已通,64岁精气绝;女人14岁月经到,49岁绝经。男女合一**不可太早,男24岁,女21岁为最好。古时年轻人晚婚多能长寿,今天人们早婚纵欲,**枯竭阳火亢盛,精神耗尽,就是仙丹妙药也不能疗救,后悔已经晚了,有见识的人应当知晓这个道理。有的女孩子未到16岁而早嫁,甚至月经未来,冲脉任脉未充盛,血脉也发育不足,就与男人合房,后来虽然月经也来了,但是月经周期错乱不调,不能怀孕生育。男女合一一定要年龄适当,男人虽然1 6岁就通了精道,一定要30岁再娶妻,女子虽然14岁就来月经,一定要20岁再嫁,都要等到阴气阳气充实再合一,就会交而怀孕,孕而生育,生的孩子身体强壮寿命长。现今的未满16岁少女,月经刚来,就接近男人过性生活,阴气早泄,未发育完全而受伤害,即使生育了孩子也脆弱不长寿。
魏延将信将疑地望着华佗:“元化先生,您怎么看?”
华佗笑道:“男子三十岁结婚,生理上已很成熟,阳刚之气已很壮实,女子二十岁出嫁,**已很通畅,所以生子都很强壮。男三十女二十就是所谓大定之年,男女如果没到大定之年就婚娶,男子刚阳之气和女子柔阴之气必然会有亏损。”
黄承彦也在一旁一脸沉痛地说道:“仲景和元化言之有理,想当年我年仅弱冠便娶妻生子,当时我妻年仅十五,陆续生得二子皆体弱多病,皆早夭而亡,而月英是我四十岁才得,月英的身子骨就明显健壮许多。文长,仲景和元化乃当代神医,他们的意见可不能不听从啊。”
魏延这才想起,为什么后世的婚姻法要求男子不得小于22岁、女子不得小于20岁结婚,是很有科学根据的,男女青春期发育年龄并不是结婚生育的最佳年龄,只有男**阳之气充盛,适龄结婚,才能孕育体魄健全的后代,若阴阳之气尚未完实就早婚早育,那对男女双方和后代都会贻害无穷。
而根据现代医学,妇女生育太早对妇女和婴儿的健康都不利,如子宫收缩无力,胎位不正,胎儿发育不良,临产及分娩时容易发生难产、产程延长、出血量多、胎盘早期剥离等现象,生育过早的妇女,其先天性畸形儿出生率较24~28岁的产妇高50%,而所生婴儿的死亡率高24倍。
魏延突然想起,大老婆严琳当初生下女儿吕玲绮的时候,只有十八岁,难产进而大出血,恐怕跟生育太早大有关系。
魏延脑门冒出冷汗,连忙把鼓励早婚、严禁晚婚的法令改为:“大汉治下,男子须在三十岁以前完婚,女子须得在二十二岁之前完婚,在此之后还不婚嫁者每年罚二百钱,男子在三十五岁以上、女子在二十五岁之上不婚嫁者,可由官府强制婚嫁;地主豪绅家蓄养的丫鬟女仆必须在二十二岁前择人婚嫁。”
商议完毕,政策重新修订下发。
……
不久之后,有人传报:“太史慈、马忠领五千人马返回!”
在此之前,太史慈得到刘繇病逝的消息,便说去豫章郡招收刘繇旧部,跟魏延约定90天内必定返回义阳郡,魏延便让马忠随同太史慈前往。
很多将领都怀疑,太史慈不可能回返了,有些将领则怀疑太史慈不可能九十日内回返。
现在,太史慈带回了5000人马,而且还是在第86天的时间回来了,众将全都佩服魏延知人信任的度量。
魏延连忙领将领们出了义阳新城,到城外迎接太史慈。
太史慈深感魏延的厚遇,忠诚度再度提升。
魏延看到现场有5000多人马,惊讶道:“子义,竟然会有这么多人愿意随您前来?”
太史慈笑道:“主公,您有所不知,本来刘繇旧部多是扬州人,他们眷恋故土,不愿离开,只有三四百人愿意跟我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