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情陷大明:秋香点伯虎-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们可以先放了令郎。待事成之后,再放了尊母。”邓先生打断胡传彪的话说道。
胡传彪想了想,点头道:“好,依你便是!”
“那就这么说定了。咱们正月十五那天夜里再会。”邓先生说完,便把手伸向桌面,将茶杯连同底座一起端起。他这显然是暗示胡传彪该离开了。
“且慢,你先别急着赶我走。”胡传彪一抬手,隔着桌面压住了邓先生的茶杯。
“你还有何事要问?”邓先生将茶杯放回桌面,问道。
胡传彪犹豫了一下,小声问道:“邓先生,你能否告知我,要我们做的事情,究竟是一件什么事?”
“你关心这个作甚?胡英雄和你手下一众好汉,难道还有不敢干的事情吗?”邓先生玩味的问道。
“嘿嘿,我们是贼不假,也做了不少伤天害理的事情。可是我和我的手下,已经很多年没开杀戒了。你们要是让我们去做杀人放火的事,我为了我的老娘和儿子,可以硬着头皮干。可我手下那班兄弟,却未必愿意折损太大的阴德啊!”胡传彪居然有些害羞了。
邓先生一笑:“那我就跟胡英雄交个实底吧,我们不会让你们去干杀人放火的事情,只是想让胡英雄和众好汉帮我们掳走几个人。”
“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
“好,那我们就这么说定了。胡某告辞!”胡传彪站起身,冲着邓先生一抱拳。
“胡英雄慢走!”邓先生也站起身,朝胡传彪拱了拱手。

☆、第270章 这是什么世道

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也是历时最长的一个节日。从头年的腊月二十三祭灶开始,春节的各项活动拉开帷幕。而后,一直要到来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正式结束了。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大家都很忙碌,过个节也是匆匆忙忙的,没有人真会连续花费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庆祝春节。但古代不同,古代人生活节奏慢,中国的古代又属于农业经济时代,冬季农田里无法耕作,大家也都猫在家中,有的是时间,于是,对于春节这个节日,也格外的重视。
元宵节也叫上元节,这个节日,是跟春节连起来过的。元宵节也标志着过年的正式结束。因此,这个节日也格外受人重视。
说起元宵节的习俗,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吃汤圆、看花灯。当然,民间庆祝元宵节,还有很多的娱乐活动,比如跑旱船、扭秧歌、舞狮舞龙等等。
从东汉那会儿,元宵节就已经有雏形了,那时的元宵节活动,主要就是赏灯。以后,历朝历代,元宵节赏灯也成了固定的模式。因此,元宵节又被称为“灯节”。
到了明朝,因为大明的国号源于明教,而明教又是佛教的分支,明朝也格外重视佛教。佛教僧侣有正月十五点灯敬佛的做法,而这个做法,又恰与民间的元宵节挂灯赏灯相合,因此,明朝官方对于元宵节这个传统节日,较以往的朝代更为重视。
依例,元宵节明朝的官吏放假三天,从正月十三,一直到正月十五。这三天,也是民间放灯的日子。
为了庆祝元宵节,民间百姓,都会提前扎制花灯。一些富贵人家,更是雇佣了专门的扎灯艺人,到家中扎制大型的花灯、灯楼。而且,富贵人家还把放灯赏灯的活动当作了一种比赛。
当然,这种比赛不是正式的,只是那些有钱人家暗里的较劲。谁家的花灯要是扎得好,在放灯的夜里,他家门前必然围观的人多,这家人也格外有面子。尤其是一些商户,为了聚拢人气,往往出大价钱雇佣一些手艺比较高的扎灯艺人,为自家扎制花灯。
因此,扎灯艺人在元宵节之前,也成了抢手货。有的人家,甚至在年前就与扎灯艺人约好了,元宵节之前到他家中帮着扎制花灯。
对于这种抢扎灯艺人的活动,秋香一无所知。萃芳阁中众人,因为忙于从初六到初十连续四日的演出,也都忽略了这件事。
一直到了正月十二早上,官府贴出了元宵节放灯三日的告示,王婆出门买菜时,听别人讲了这件事,然后回到萃芳阁就把这件事告诉了颜蓁蓁,颜蓁蓁才一下想起了扎制花灯之事。
“坏了坏了,我们有一件大事忘了做了。”颜蓁蓁慌里慌张的跑进秋香和兰芷若的房间,张口就大喊。
“颜姐姐,什么大事忘了做了?竟让你跟火烧屁股似的。”秋香诧异的问道。
“扎灯,扎灯啊!”
“扎灯?”秋香还没意识到是什么事情,兰芷若却一下明白了,她连忙说道:“对呀,咱们萃芳阁也是大商户了,元宵节应该请些工匠扎点大的花灯的。”
颜蓁蓁点点头:“我说的就是这件事。可今日都已经十二了,咱们去哪里请扎灯的工匠?”
“还要请工匠扎灯?”秋香更加茫然了。
颜蓁蓁瞥了秋香一眼,问道:“你在红‘袖’招时,难道红‘袖’招过元宵节不请工匠扎灯吗?”
“这……应该……大概……是请了吧?”秋香吞吞吐吐的说道。她穿越附体后,保留下的原先这具身体的主人的记忆,是呈片段性的,她自然不知道元宵节扎灯的事情。
“我那时只是个丫鬟,还整天被柳蝶衣指使的团团转,真没关心过这些事。”
“那我就跟你好好说道说道。”颜蓁蓁寻了个凳子坐下,将元宵节放灯的事情跟秋香说了一遍。
“颜姐姐说的没错,往年我在北京时,那边过元宵节也都是这样的。”
待颜蓁蓁说完了,兰芷若又附和了一句。
“咱们要是在元宵节时,弄不出漂亮的花灯,会很没面子的。”颜蓁蓁生怕秋香还不明白,加重语气又说了一句。
秋香微微一笑,说道:“没面子就没面子吧,反正,咱们红‘袖’招如今名声在外,也不靠几盏花灯吸引人。既然咱们已经请不到扎灯艺人了,那就干脆不请了。自己随便扎点花灯挂出去,还不用人看护着。咱们呀,干脆都出去赏灯就是了。好好的玩玩。”
“唉,也只能如此了。”颜蓁蓁叹气道。
于是,正月十二这天,萃芳阁众人就都聚在后院中,匆匆忙忙的扎起了花灯。
乐师们是扎花灯的主力,其余的人,也都帮着打下手。唯独秋香,对于扎灯这门手艺一无所知。起初,她还主动的上前帮忙,可很快她就发现,自己越帮越忙。
最后,秋香干脆也不插手了,搬了个小马扎坐到一边,静静的看别人扎灯。
那些乐师虽然不是专业的扎灯艺人,可他们扎出的花灯,也并非只是简单的灯笼,而是各有各的造型。有的花灯扎成了莲花状,有的扎成了元宝状,还有的扎成了鸟兽状。
秋香看得眼界大开。普通人扎出的花灯就这么漂亮,那要是专业的扎灯艺人,他们又会有怎样的作品呢?
在自己穿越前生活的那个年代,这门扎灯的手艺,怕是已经失传了。电器化时代,元宵节的花灯,也都成了司空见惯的霓虹灯,比起古代这种纯手工制作的花灯,实在少了些乐趣。
“颜姐姐,从明天晚上就要挂灯了对吧?”秋香无聊之下,跟颜蓁蓁聊起了天。
颜蓁蓁正在用小刀劈着竹篾,一听秋香问她话,她抬起头,诧异的看向秋香:“秋香妹妹,我有时真怀疑你是真聪明还是假糊涂。说你脑袋不灵光吧,做生意的那些点子,你一串一串的;说你聪明吧,怎么有时你说的话,却像个不知世情的人说的?这元宵节放灯三日,不光咱们大明朝如此,据说从唐朝那会儿就已经成了惯例了。你难道真的不知道?”
“呃……我……当然知道了。”秋香抬高嗓门,很不服气的说道,“我这不是无聊,故意没话找话嘛。”
“你要真想说话,不如给我们讲个故事听听吧。”兰芷若正在拿着毛笔,绘制已经成型的花灯上的图案,听见颜蓁蓁和秋香斗嘴,她也凑趣的对秋香说道。
“我哪会讲故事啊。”
“秋香姑娘,你连白蛇传那么精彩的故事都能想出来,讲个故事还不是小菜一碟。”薛超也不甘寂寞的说道。
“好,那我就给你们讲一个跟元宵节有关的故事吧。”秋香忽然想到了一个典故。
“话说北宋时,有个州的太守名叫田登,为人专制蛮横,因为他的名字里有个“登”字,所以不许州内的百姓在谈话时说到任何一个与‘登’字同音的字。于是,只要是与‘登’字同音的,都要其它字来代替。谁要是触犯了他这个忌讳,便要被加上‘侮辱地方长官’的罪名,重则判刑,轻则挨板子。不少吏卒因为说到与‘登’同音的字,都遭到鞭打。
“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即将到来。依照以往的惯例,州城里都要放三天焰火,点三天花灯表示庆祝。州府衙门要提前贴出告示,让老百姓到时候前来观灯。
“可是这次,却让出告示的官员感到左右为难。怎么写呢?用上‘灯’字,要触犯太守;不用‘灯’字,意思又表达不明白。想了好久,写告示的小官员只能把‘灯’字改成‘火’字。这样,告示上就写成了‘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告示贴出后,老百姓看了都惊吵喧闹起来。尤其是一些外地来的客人,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还真的以为官府要在城里放三天火呢!当地的老百姓,平时对于田登的专制蛮横无理已经是非常不满,这次看了官府贴出的这张告示,更是气愤万分,纷纷地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是什么世道!’”
秋香的故事刚说完,有人忽然喊道:“这当然是太平世道了。”
众人一听大惊,齐齐望向发声处。却只见,华文手里摇着一把折扇,从萃芳阁主楼的后门,走进了后院。
“华公子?你怎么来了?”秋香站了起来,诧异的问华文。
“呵呵,本公子要不来,怎么能听到秋香姑娘讲的精彩典故呢?”华文笑嘻嘻的说道。
“原来你也知道我刚才讲的是一个典故啊,还以为你只听半截子话,要向官府揭发我对世道不满呢!”秋香没好气的说道。
华文把手中折扇一下叠起,大笑道:“哈哈哈,秋香姑娘说笑了。”
“华公子,你不去红‘袖’招陪你的蝶衣姑娘,跑我们萃芳阁来,难道想帮我们扎花灯?”颜蓁蓁望着华文,一脸玩味的说道。
“呃,扎花灯这种粗活,本公子自然不会做了。”华文尴尬的一笑,“本公子此来,是想邀请萃芳阁的众位姑娘和师傅们,正月十五那天夜里,一起去秦淮河上赏灯的。”

☆、第271章 无形的网(上)

“本公子此来,是想邀请萃芳阁的众位姑娘和师傅们,正月十五那天夜里,一起去秦淮河上赏灯的。”
华文此言一出,后院中众人皆感诧异。
秋香稍一愣,随即就一脸怒气的对华文说道:“华公子,我想你误会了。我们萃芳阁的人,姑娘都是良家女子,乐师们也都是脱了乐籍的良民百姓。你想邀请去秦淮河赏灯,应该去红‘袖’招,而不是来萃芳阁。”
华文一怔,立刻就明白了秋香话里的意思,连忙道:“秋香姑娘误会了。我请诸位于正月十五去秦淮河赏灯,并非是讲诸位等同于风尘中人了。只因为,正月十五那天,华某与一班好友租下了一艘画舫,要夜游秦淮河。华某请诸位一同前往,是想让诸位表演几个节目助兴。诸位放心,酬劳华某定然不会少给的。”
众人一听,都不作声了,纷纷望向秋香。
秋香沉默了一会儿,又问华文:“你的意思是,请我们去演出,而不是陪酒?”
“哈哈哈,秋香姑娘说笑了。萃芳阁的人,虽然也是靠演艺赚钱的,可却不同于青楼中人,这一点,如今金陵城人尽皆知,华某自然不会做他想了。”
秋香沉思起来。
华文又道:“秋香姑娘,你们萃芳阁的人,也不是没有外出献艺过,蒋公公寿辰那日,你们不就去过他府上献演《白蛇传》嘛。华某请你们于正月十五夜里到秦淮河献艺,是因为看过你们初六那天的文艺汇演,实在精彩之至。届时,你们只需挑三两个文艺汇演中的节目,再表演一下即可。秋香姑娘放心,华某对待诸位,定如蒋公公那般礼遇。绝不会难为诸位。”
这时,秋香也有了主意。“华公子,此事还请容我们好好商量一番,明日上午,我给你答复如何?”
“好好好,那明日上午,华某再来萃芳阁。告辞!”
华文来得突然,走得也很快。
华文走后,秋香便和众人商量起了华文说的事情。经过一番商议,萃芳阁众人达成了一致意见:有钱不赚王八蛋,去!
于是,第二日上午,华文再来萃芳阁时,秋香就告知他,萃芳阁答应于正月十五夜里,去华文所说的画舫上献艺。
华文又和秋香商量了一些细节问题,随即离去。
……
回过头来,再说说华文是如何想到邀请萃芳阁的人外出献艺的。
其实这件事情,却不是华文自己的主意。这个主意乃是蒋谦提出的。
话说年初一那天,华文曾到蒋谦府上拜年。蒋谦很热情的亲自出面接待了华文。
二人在蒋府客厅闲聊了一阵,蒋谦有意无意的,将话题引到了萃芳阁的事情上。
那时,萃芳阁还没有进行新春文艺汇演的演出,华文和蒋谦聊起萃芳阁,自然会说到《白蛇传》。借机,蒋谦将他自己过生日那天,邀请萃芳阁的人到他府上演出的事情又说了一遍。还对萃芳阁演出的《白蛇传》大赞不止。
华文虽然没有在蒋谦过生日那天亲至蒋府祝寿,可他也是看过《白蛇传》的。于是,自然而然的,华文也随着蒋谦的意思,对萃芳阁大赞了一番。还说,如果有机会,他也想请萃芳阁的人到华府演出一次。
华文此言,正中蒋谦下怀。原本,就算华文不自己提出此事,蒋谦也会怂恿华文的。如今听华文主动提起,先不管他是真有此意还是仅仅是随意一说了,蒋谦立刻就对华文说,机会还不容易找,马上就是元宵节了,到时候你华公子定然会到秦淮河上赏灯,不如你干脆请萃芳阁的人到秦淮河的画舫上演出。那样,你华公子既有面子,也助兴不少。
蒋谦如此一说,华文还真心动了。元宵节,像他这样的世家公子哥,往往会聚在一起,租条画舫,夜游秦淮河,喝酒赏灯。往年在金陵时,华文就是这么做的。他离开金陵两年了,去年才随父亲回到金陵城,说起来,他对今年的元宵节也格外期待。
元宵节夜里的金陵城那叫一个美啊!那夜,满城灯火游人如织,这一点,在北京同样如此。可是,金陵城的元宵之夜,秦淮河上灯船密布,画舫游船中歌舞喧嚣、美酒佳肴相伴,却是北京城中所没有的风光。
离开金陵两年了,这回到金陵后的第一个元宵节,华文原本就想在他那班狐朋狗友面前大大的露一次脸,如今,蒋谦倒是给他出了一个极好的主意。
等到了正月初六那天,华文在萃芳阁看了新春文艺汇演的各个节目,想邀请萃芳阁于元宵节夜间去秦淮河上演出的念头就更强烈了。
那天下午,他又去了蒋谦府上一趟。他对蒋谦说,他已经决定了,要在元宵节那天请萃芳阁的人到秦淮河上演出。同时,他还邀请蒋谦一起前往。
蒋谦虽然没有立即答应,可也对华文说,他会考虑华文的邀请的。
那天,华文离开蒋谦府上时,蒋谦亲自将其送到大门外。望着华文远去的马车,蒋谦胸有成竹的笑了。
那么,问题又来了。蒋谦为什么会给华文出主意,让华文非得于正月十五那天夜里邀请萃芳阁的人外出献艺呢?
这一切,在华文看来,都是他和蒋谦闲聊时无意中提到的事情。可实际上,这全是蒋谦有意为之。
追根溯源,蒋谦的这么做的真正起因,还是源于宁王爷朱宸濠要他将萃芳阁收入旗下的那封信。
朱宸濠交代的事情,蒋谦自然要尽心办理。可他也知道萃芳阁不同于普通商家,想让萃芳阁改换门庭,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就算他权利再大,可要做成这件事,却不能明着来,只能暗里进行。
蒋谦经过一番苦思冥想,决定借刀杀人。而华文,恰恰是他要借的那把刀。
一来,华文是华太师的儿子,借华文之手对付萃芳阁,份量足够;二来,朱宸濠曾经对蒋谦说过,华文有意与朱宸濠交好,说起来,他和华文也算盟友。对付萃芳阁的事情真要暴露了,他只要对华文搬出朱宸濠,华文想来也不会追究此事。
一个徐荣,一个蒋谦,这两人都开始了针对萃芳阁的阴谋布置。两张无形的大网,已经开始罩向萃芳阁头顶。而萃芳阁中众人,包括秋香在内,对此却还一无所知。

☆、第272章 无形的网(下)

周水根是一个船工。他的祖上三代,也都是跑船的。就连周水根出生时,也是在船舱之中。在他自己的记忆里,在船上过的日子,要远远多于在陆地上。他清晰的记得,从十岁那年开始,他就跟着父亲学习操船的技术和相关知识了。
如今,周水根已经四十多岁了,他的两个儿子,也都已经成年,帮着他一起跑船。
前年,周水根用积攒了多年的积蓄,购买了一条能容纳四十多人的客船。从此,父子三人终于告别了给别人打工的日子。
周水根的船,从买来之后,就一直在长江上航行。只有每年的元宵节,他才将船驶进秦淮河,供那些夜游秦淮河的客人乘坐。元宵节那几天,也是他们一家收入最好的时候。
一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