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秦时明月汉时关-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接着令人费解的事情发生了。
亭长诚意邀请霸王登船,他说道:江东虽然小,也有数千里的土地,十万多的人口,这些资本足可以让您重整旗鼓东山再起。现在追兵就快到了,请您坐我的船赶快渡江。您放心,整个江面只有我这一条船,只要您一上船,追兵就算到了无船可渡也无可奈何。
亭长的话太合理太动听了。正是因为太合理太动听,所以反而诡异。
项羽沉默片刻,他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一人独还,我无颜见江东父老。
项羽最终拒绝了乌江亭长的好意,只请求他将自己的乌骓战马渡过河去。
霸王为什么不肯过江东,永远是个历史谜团。
很多人拿项羽的多疑大做文章,说他怀疑乌江亭长来得太巧(还撑着船),说话太好听,种种迹象再结合骗子农夫那一堑,令他不得不疑;又有人说,是项羽厌倦了多年战火生涯,东山再起太累,面对滚滚乌江水,不由生出人生浮云的感悟;还有人说,项羽是个绝世英雄,对英雄来说死不可怕,可怕的是兵败被俘受尽凌辱。
在这里我们引用李清照的诗作结言,留给项羽永远的传奇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羽和部下弃了战马就在乌江边上等待追兵。
最后一战痛快淋漓,霸王一人就斩杀汉军数百人,身受创伤十余处。
到了最后的时候了。
项羽对汉将吕马童,说道:你不是我的故友吗?我听说刘季悬赏封侯要取我首级。大家是熟人,这个人情就给你吧!
说完,霸王拔剑,于乌江畔自刎。
吕马童虽得到提点但动作慢了点,被汉将王翳抢先一步取了霸王首级。
汉军见霸王已死,一拥而上想抢项羽尸体换军功。这些人如恶狗抢食,没抢到军功反而自相残杀而死几十人。项王肢体,最终分为四段。
杨喜、吕马童、吕胜、杨武四人人手一份,他们拿着血淋淋的残块去向刘季邀功。刘季命人将四块残肢体拼在一起验明正身。按照承诺封四人万户侯。
项羽死后,楚地皆降唯鲁地不降。刘季命人将项羽的头颅挂在城下,鲁人确认项羽已死,大哭,始降。
楚怀王曾封项羽为鲁公,项羽死后,鲁地又最后投降,刘季遂以鲁公礼葬项羽于城。所有项氏支属,一概不诛。其中项伯等四人,有功于汉,皆封为列侯,赐姓刘氏。
十分讥讽的是,刘季亲自为项羽发丧设祭,并在祭坛前痛哭一场。
这很有点三国中“柴桑口卧龙吊丧”的味道。孔明哭公瑾固然有做给人看的意图,但谁知道那些眼泪中没有一丝痛失对手的伤心惋惜。
好啦,给西楚霸王一个结语吧。
秦末,陈涉首难,豪杰烽起。项羽随项梁会稽起兵,入世之初,勇武惊人。项梁死后,智杀宋义,巨鹿之战,三万大败四十万,引领齐、赵、韩、魏、燕五国诸侯覆灭秦朝,裂土封侯,自号“霸王”。三年时间风声鹊起传奇色彩浓厚,及至败亡所历亦非常人可及。
司马迁云: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项羽这种传奇,中华悠悠历史中,永远只有一个。
即便汉高祖,亦不及。
第十九章 汉帝国的隐患——异姓诸侯王
前202年,汉高祖五年,二月,甲午日,刘邦于汜水正式称帝。自从陈胜起兵,天下大乱八年,至此复归统一。
当然在此之前大臣们和刘邦必先演一出双簧。
大臣们哭闹、死谏,好像刘邦不当皇帝他们就活不下去。刘邦拼命推辞,最后为拯救大家性命,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无奈登基。
无论我们多么鄙视这套把戏,在封建社会此类戏码是必演的。演过后当皇帝的青史留名,当大臣的升官发财。
在经历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后,刘邦终于干上了皇帝这份有前途的工作。
坐在龙椅上,看着自己拥有的一切,流氓刘邦无限感慨。四年前,他只是汉中王,在韩信的建议下举兵攻楚。历朝历代的王朝建立无不荆棘遍地,对于刘邦来说这条路尤为艰难。
项羽,或许你是盖世英雄,这一点我比不上你。但我比你强的是,我是一代盛大王朝的开创者,国号我沿用你曾封给我“汉”。从今天起,华夏大地都臣服在我脚下,我要向天下人彰显我大汉龙腾的威武。
称帝后,刘邦封赏功臣。
韩信本是楚人,因义帝没有后代,就改立韩信为楚王,建都下邳。
封建成侯彭越为梁王,建都定陶。
原韩王信仍旧为韩王,建都阳翟。
改封衡山王吴芮为长沙王,建都临湘。
淮南王黥布、燕王臧荼、赵王张敖都封号不变。
请大家注意以上所述都是诸侯王。
在此有必要说一说汉朝政治制度。
封国制
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一般都把汉朝尊为老祖宗。因为很多制度策略都是由汉延展而来。而在刘邦建立汉王朝时,他制定制度的基础却是秦制,所谓“汉承秦制”。
这种承袭,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有表现,仅在某些方面有所改变。
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汉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有“封国制”的存在。
封国制,说到重点了。
这个东西是刘邦始创的,创建它的原因只有四个字——迫不得已。
楚汉战争时,刘邦为了分化项羽的阵营,壮大自己的力量,曾封韩信、彭越、英布等为王,这在当时是实在没办法的事,这些人非刘姓,故称“异姓王”。
汉帝国除了刘邦,就是这些异姓王的权利最大,他们雄踞一方,在各自的王国里一家独大。名义上虽然就封与皇帝刘邦,但事实上,这些人和刘邦处于相对平等的位置。除了太傅和丞相由皇帝任命外,他们有权利任命自御史大夫以下的各级官员。除此之外,他们还有权利拥有自己的军队,有权利向国内人民增收赋税、聚敛财富。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也看出来,总之——这是一种十分可怕的东西。
刘邦就怕这东西怕得要死,怕到必须先除之而后安。
除了异姓王,还有一种与之级别相当的存在——同姓王。它和异姓王唯一的区别(看字面)——同姓王必须是老刘家的嫡系子孙!
当然,在本书中同姓王发挥的空间很小,他们登上历史舞台要到景帝时期,最出名的就是那个“七王之乱”。
说完了诸侯王(异姓王、同姓王),我们来看下一个等阶。
这个等阶叫“列侯”。
刘邦继承了秦朝的二十级爵的制度,列侯为二十级爵的最高爵位。称帝后他封功臣、亲属、外戚为列侯。一共封了多少呢?答案是,一百四十个。
列侯比诸侯王的级别低,在封国内无治民权。
最后总结:诸侯王国和郡(行政区),都直接隶属于中央,即皇帝。但是诸侯王国的地位远远高过郡。
这句话,直白地翻译下可以理解成:刘邦能调得动某郡郡守,却未必调得动诸侯王。
隐患发作的征兆
封完诸侯王后,刘邦遣散士兵,令各诸侯回归各国,留下各诸侯子弟在关中。这个是春秋战国就流传下的老传统,质子习俗。
之后刘邦在洛阳南宫摆下酒宴,大宴群臣。
饭桌上刘邦喝得有点高,情绪非常激动。他开口问大臣们说:各位你们不能瞒我,都要说真心话。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为什么呢?项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因为什么呢?
高起、王陵先发言说:陛下傲慢而且好侮辱别人;项羽仁厚而且爱护别人。可是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给人们,跟天下人同享利益。而项羽却嫉贤妒能,有功的就忌妒人家,有才能的就怀疑人家,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刘邦借着酒意,说出一番肺腑之言,他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总参谋长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后勤部长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比不上总司令韩信。
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杰,我却能够重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位范增却不信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
说完这话,刘邦就要封赏张良,他让张良自己从齐国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
张良是个非常聪明的人,闻言立刻推辞道:当初我在下邳起事,与主上会合在留县,这是上天把我交给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谋,幸而经常生效,我只愿受封留县就足够了,不敢承受三万户。
刘邦听了这话非常满意,于是封张良为留侯,请大家注意这就是列侯了。
之后刘邦又陆续封赏了功臣二十多人。其余的大臣日夜争功,刘邦被吵得头疼,封赏就拖了下去。
刘邦住在洛阳南宫,经常看见将领们坐在地上,彼此交谈议论。
这样的场面屡次出现,刘邦好奇就问张良:这些人在说什么?
张良回了句很绝的话,他说:陛下还不知道吗?他们在商量造反。
刘邦闻言大吃一惊,急问:天下已经安定,为什么还要谋反?
张良这才正色道:陛下你的家庭成分是三代贫农,这一点大家都知道。可是弟兄们可没有嫌弃你啥,鞍前马后为陛下夺得了天下。现在世道变了,猪肉也涨价了,而陛下你也做了天子。此时大家都盼着有福同享,可陛下封的都是萧何、曹参这样的老朋友、老部署,杀的都是当初跟您结过梁子的人。
这些人既怕得不到该有的封赏,又怕被抓到过错杀掉,如此一来,他们怎么能不造反?
刘邦这才恍悟,立刻追问:现在该怎么办?
经典口头禅。
张良道:好办。请问陛下,您平生最憎恨,又是群臣都知道的,是谁?当然这个人得还活着。
刘季说:雍齿这个人与我有宿怨,我原想杀掉他,因他的功劳大,所以不忍心。
张良说:那么就立刻封赏雍齿,给群臣看!
刘季立刻摆设酒宴,请雍齿和群臣吃饭,饭桌上封为什方侯。并催促丞相、御史评定大臣们的功劳,施行封赏。
事情这才平息。
刘邦依照张良之计安抚消弭了大臣们想造反的情绪,这本来是喜事一件。可刘邦无论如何都高兴不起来。这些人都还是无兵无地的臣子啊,他们都敢公然商量造反。那么雄踞一方的诸侯王会做些什么?
刘敬
称帝之初,刘邦将国都定在洛阳。
作出这个决定,刘邦经过了充分地考虑。洛阳这个地方曾是周朝国都。周天子势衰后经历春秋战国诸侯战乱期,之后虽被秦一统,但这个短命的王朝最后又被汉所取代。刘邦这么做的意思很明显,他自觉自己的功勋可以和古代贤王相比,周朝定都洛阳,汉朝自然也该定都洛阳。
一个叫娄敬的人最终改变了刘邦的想法。
娄敬,齐国人。刘邦建都洛阳后,他恰好去陇西戍守边塞,途中路过洛阳。历史上对娄敬的出生无记载,但通过细节我们可以得知娄先生家境贫寒,出身低微。
在进入洛阳城后,娄先生摘下拉车的横木,去找他的同乡,齐人虞将军。由此可见这位实在是穷,为了省钱自己把牲口的活都干了。
见了面后,娄敬就说:我希望你引荐我面见皇帝,我有件国家大事要和他谈。
虞将军当即答应了娄敬的请求。由此可见,娄敬这个人虽然穷,出身低微,但肯定很有本事。虞将军不傻,他敢引见一个平民去见皇帝,而这个平民要见皇帝的理由竟然是有国家大事要和皇帝谈。如无完全把握,虞将军不会做这种危险的事。
虞将军虽然答应了娄敬,但提出了一个小要求。他说:见皇帝可以,你必须先换件衣服。说完就让人送上一件新衣。
为什么要换衣服?因为娄先生穿的这一身实在是太寒碜了。他穿了件很破旧的羊皮袄,而且从娄先生自己拉车来看,估计也算不上干净。
虞将军的这个要求一点都不过分,见过国家领导人前,打理自己的仪容,这无论搁在什么年代都是说得通的。
可是娄敬却一口拒绝了,他说,穿什么衣服都是我,皇帝我必须见,衣服我坚决不换。
这只是一件极其小的生活琐事,却可以看出娄先生的性格特点,这是个性格耿直的人。他厌恶弄虚作假。
虞将军屈服了,他说好吧,不换就不换吧。
由于虞将军的引见,刘邦召见了娄敬,见面之后,皇帝先请他吃饭,过了一会儿才问道:你要谈什么国家大事?
娄敬以提问的形式,开始劝说道:我想请问陛下,您建都洛阳,是想和周朝一比高下吗?
刘邦回答是。
娄敬点头说道,既然您想和周朝一比高下,那么我们就来详细地比一比吧。
周朝先祖的发迹,是因为尧赐予封地。周朝先人在自己的封地上积累德政十几代。之后几经辗转,避居到岐山,其间封地的人民都竞相追随。
之后就是周文王,广布仁政四海归心,到武王伐纣时,整个天下都归顺。这才能灭掉殷商。
再之后,周成王即位,定都洛阳。靠着仁政德政,四方诸侯都甘愿归顺,纷纷来洛阳纳贡。这才有了洛阳帝都的繁荣昌盛。
估计这就是您想建都洛阳的原因吧,您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您忘记了,您是怎么得到天下的!
沛县起兵,还定三秦,楚汉争雄,大战七十次,小战四十次。整个战乱的过程,天下百姓受战火荼毒,横尸遍野家破人亡。
周朝以仁德立国,汉朝以刀剑建国。您自己说,这要怎么比?
话说到这里,刘邦开始动容了。娄敬虽然说了一箩筐,但总结起来只要一句话。
他提出了一个时代不同,必须因时制宜的思想。并且很婉转地告诉刘邦,你的皇位是打来,或者抢来,靠暴力发的家,你不能和周朝比!
在刘邦思考的时候。娄敬又继续说道:我建议您把国都建在关中。
他紧扣汉帝国初立,国家的局势还不稳定,提出关中是秦朝故地,这个地方地势险要,有黄河有函谷关,可攻可守。建都关中可以防备汉政权最可怕的一个问题,六国再次造反。
刘邦的江山本来就靠武力争来的,最怕别人也有样学样。
到此他终于认识到建都问题的重要性。
他立刻召集群臣商量。由于大臣们大都是山东地区的人,大家都不愿意背井离乡去关中当官,于是纷纷申辩,都说应该效仿周朝建都洛阳。
有的大臣还摆出秦帝国建都关中,居然只到二世就灭亡的反面教材来危言耸听。
这时候刘邦也吃不准了。
下朝后他私下去问张良的意见。
对此,张良很直接地告诉他,娄敬说得很对,您应该这么做!
听了这句话后,刘邦不再疑惑,当日就乘车西行,入关中建都。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长安县,在秦兴乐宫的基础上建长乐宫,七年建未央宫,同年自栎阳迁都长安。
娄敬献策有功,被赐刘敬,授予郎中官职,称奉春君。
这就是历史上大大有名的刘敬了。
此人十分厉害,一生中最出名的就是提出三大策略:建都咸阳,和亲,迁徙人口兴旺西都。尤其是第二条,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和亲制度。后两条在下面会详细说到。
建都关中稳定了汉初政局,为日后汉初经济的复苏提供了政治上的安定。刘敬功不可没的同时也为刘氏江山种下一个他想破脑袋也想不到的隐患。
到文帝时期,刘姓诸侯王势力膨胀,尾大不掉,成为中央政权的心腹大患;到了景帝时期,爆发“七国之乱”的同时,北方匈奴横插一脚,建都关中反而让汉都长安成了抵抗匈奴的屏障,汉朝受匈奴和内乱的夹击,差点亡国。
赤松子遁
当日大宴群臣,皇帝当着众人的面赞誉萧何、张良、韩信三人。刘邦的话所有人听了都又艳又羡,唯独张良听后觉得一阵发寒。
他意识到,是时候该抽身事外了。
这种结果是张良早就意料到的,以前刘邦还是刘季时,形势可危朝不保夕,张良为报知遇之恩,屡次献计助他脱困保命。一路行来几多风雨,刘邦这个人的性格也展露无遗。
张良这个人贵族出生,家族世代为韩相。这样的家庭背景下教出的人,与权谋之术、为臣之术,那是耳濡目染,早就成精。
到了刘邦登基为帝,张良就知道他要为自己谋划了。
他太了解刘邦了,尽管其人身份从刘老四变成刘季,再从刘季变成刘邦,但骨子里秉性没有变。当上皇帝后,其为人更是只能用八个字来形容:心怀忌惮,刻薄寡恩。
功名之际,人臣之所难处。
赞同刘敬的迁都之策,是张良为刘邦出的最后一个主意。之后,刘邦入关,张良随行。
入关后,张良立即落实遁世大计,他以自己体弱多病为由闭门谢客,同时放出消息说:
我本是韩国人,家里世代为韩相。韩灭亡后,我日夜所想就是为韩国报仇,年少时曾散尽家财,求报刺客欲灭强秦,可惜我失败了。
到后来,汉王决心灭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