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越沧海-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均出米产量低七斗的亩产、比一种再熟之稻单产低二斗、总产低一石一斗。不过考虑到这一季的收成相当于是平白多出来的,已经非常可观了。”
钱惟昱如今已经被朝廷正式册封为郡王了,理论上也是有资格被人称呼为“殿下”的。何况这种乱世逾制的人比比皆是,割据五县自称天子者亦有之;如吴越国这般恭顺、仅仅是顶着朝廷给的名分的上限享受待遇的,已经是很难的了,所以钱惟昱麾下基本上人人都不介意改口称呼钱惟昱为“殿下”。
沈默介绍完了枫桥一带的产量,翻了几页笔记,继续说道:“潘家园这一代的稻田,在收获期上仅次于枫桥,平均在70多日,亩产和枫桥那边的差不多,少数几块地偶尔会亩产增加一斗。
收获最晚的就是今日跑的寒山寺一带了,最晚的一批稻子生长期足足有九十二日,不过亩产足足有稻三石二斗、折米两石二斗!这个数字比其他几块田高了至少四斗,而且也比原本一种再熟的稻种单次收成要高。”
在占城稻引入中国之前,其实中国要说一年收获两次水稻那也是有的,但是那些一年两熟不能等同于“双季稻”,因为那大多是靠别的方式实现的。
最常见也最古老的一种,那就是间作、连作,也就是说在同一块田里前一种作物还没收获,就先把后一种作物种下去,在后一种作物发芽到秧苗阶段,前一种也就可以收获了。这种措施的好处是可以节省一定量的每种作物对土地占用时间,但也仅仅是省点时间,对于产量的帮助不大。
第二种是隋唐时候产生的一种二熟法。在江南等气候温润的地带,隋唐时候的稻农已经发现在夏末秋初的时候把成熟的稻株上面三分之二的茎秆连同稻穗一起收割下来、但是保留根茎不去破坏,然后再给植株施以重肥、加强灌溉,这些稻株可以在秋末冬初的时候再长出一茬稻穗来。
这种措施在北方日照、气温、水分不足的地区无法使用,因为那些地方的稻子生长慢、第一次成熟收割已经到了秋末,割了之后再是施肥浇水也来不及第二次生长了。同时,即使在江南,如此操作下第一季的稻子收获量也只有充分成长的单季稻的八九成,而第二茬收割的收获量约摸是单季稻的四五成。所以虽然这种稻作名义上是收获了两次,但是实际上总增产量只有三四成,而不是直接翻倍。
按照沈默和钱惟昱如今统计的第一年试作的占城稻的亩产,如果后续的第二季正常晚稻的收成不受生长期压缩的影响的话;那么一年下来,一块稻田的总亩产量至少可以达到原本单季稻的一点八倍、一种二熟稻的一点三倍。
如果沈默可以进一步再育种、改良的话……那几乎是意味着整个吴越国在不增加田亩数量的情况下,粮食总产一下子暴涨三分之一强!
而且,以如今已经深陷其中几乎要进化成科学狂人的沈默的状态来看,让他不下心思改良育种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不还在饭桌上,他已经开始倒腾笔记个不停了。
“嗯,殿下,卑职觉得首先我们可以推广让农夫们结保,每村统一管理,不要在各自的大田里直接育秧苗,而是集中起来,修一些水土保持更好、而且防风保温的秧田,在那里集中育秧。在这些田边多种桑林防风保温、挖沤肥池子及时增肥。这样只要温度够,育秧的开始时间就可以提前到正月十五左右,比现在二月初头早半个月。
然后,就可以考虑大力推广如今寒山寺一带稻田里的那批收成品种了,这批稻子收成产量最大、但是生长期也长约二十天,靠着提前育种补偿了时间之后,就可以去其弊而取其利了。明年蒋舶主那里有新稻过来,我们还可以交叉授粉,分组实验……”
钱惟昱被沈默聒噪地不行,但是又不能不听。毕竟人家这是在给他打工,而且还这么敬业。再加上钱惟昱好歹是有些后世的生物学知识的,对什么“杂种优势”也略知一二,少不得和沈默讨论讨论,每每可以把沈默提点得恍然大悟。
……
截止到四月上旬,这一年苏州地区的十五万亩占城稻总算是都收获了上来。投下去的四千多石种粮经过一万多户农户的辛勤栽种,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收获了四十万石稻谷(如果碾米的话,折米约三十万石,不过这些都是要来年当种子的,所以不会拿来碾米),这不能说不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在苏州以外的镇东军辖下明州、秀州和台州三地,加起来钱惟昱也在那些地方投放了七八千石的种粮。在当地牧守官吏部署的试种之下,基本上也都取得了两石稻、一石五斗净米以上的产量。虽然单产比苏州少了两成,但是毕竟也有那些州府灌溉系统不如苏州完善、地方官吏民众对新稻种播种不熟、技术支持不力的原因。
因为是第一次试种,钱惟昱亲自出巡劝农基本上是三天两头都有的事情,也着实让苏州军民感受到了新任留后大人的亲民勤政。
忙完了第一季的占城稻收获,钱惟昱总算可以把精力抽回到与马步军将领们协商刮练兵马、整训武备的问题上来了。四月初八这日,钱惟昱按照水丘昭券的推荐,召见了司马球、孙显忠两位马步军中级将领。想了一想,钱惟昱又夹带私活地把他自己非常看好、但是如今在吴越还寸功未立的林仁肇加了进去。
“末将司马球孙显忠林仁肇参见殿下!”三人一到钱惟昱的留后府署、在内牙侍卫引领下直入节堂,见到钱惟昱就纳头便拜。
“三位将军不必多礼。今日召集三位将军来,也是觉得如今我军马步军兵战马稀缺、器械陈旧,战阵配合亦训练不勤。孤此前随略通兵事,然不过是只精水师,对陆战不甚了然。前日水丘昭券老将军向孤推荐三位,还望大家畅所欲言。”
第87章 一万士官计划?
钱惟昱把司马球、孙显忠和林仁肇招来,说了他如今整顿军制的大致想法。因为思路还不明晰,所以钱惟昱比较倾向于结果导向型:他提出的要求是,至少在三五年之内,以把自己麾下的陆军彻底建设成可以碾压南唐、南汉陆军的存在。至于未来有没有可能和雄踞中原的北朝发生冲突,目前暂不考虑。
定下了以南唐、南汉为唯一假想敌的基调之后,三名中级将官也有了一些努力的方向,当下三人也不避讳,在钱惟昱面前唇枪舌剑的讨论了一番,有些力主加强训练、有些却说要弥补清查军中空额、整训吸纳新鲜得力的兵员,还有说要改良装备、淘汰锈蚀破损的陈旧武器,种种说法不一而足。
钱惟昱也不偏帮,当下只是让他们畅所欲言,而且把每一条想到的都记下来,不要厚此薄彼——虽然执行的时候总归有轻重缓急、需要排个优先级次序。但是只要是对提升军力有价值的事情,总归迟早是要做的。
过了两柱香的时间,三人总算是整理出了一个条陈,由资历相对较老的司马球统一汇报:“殿下,末将等以为,如要精炼马步新军、对抗南唐,如今面临的问题还非常众多,绝非一朝一夕可成。总的来说,我军有四个努力方向:首先是训练,如今我国的兵马,距离最近一次的大规模决战也是二十多年前文穆王即位前与徐温在常州的决战——而且那一次,我军也是守苏州获胜、攻常州败北。此后忠献王年间闽地、苏州、无锡、江阴等处的历次作战,陆军都是在水师打出优势局面、或者偷渡敌后得手之后,作为辅助手段扩大战果的;抑或是在两军相持的时候固守坚城、以逸待劳。至今没有打过大决战、硬战。
如此一支部队,要想拥有野战决胜、攻城拔寨的能耐,只怕没有数年战阵合练、严加整训则不得用。如今镇东军四州兵马,堪用精锐无非是原亲从上都五千人、昆山、吴中兵合计约五千人,其余两万人都久不习兵马。
训练之外,其次的问题是兵员。因我国承平日久,虽有外敌使将校不敢吃空额过重,但兵员也多有缺损退役后不得补充的情况,末将等估计军中各种原因导致的空额约有一两成——当然,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估计南唐军中这个问题也是只多不少。而且如今天下大乱,各处不在籍的流民甚众。每到战阵来临,多有将校私自强征不在籍的流民入伍充数,对战力也是一大损害。
第三重要的问题,乃是军备器械。如今我国在各国之间,论粮秣充足、给养便捷可谓冠绝诸国。但因常年不战,兵器朽烂锈蚀多有不及修补更换,且陌刀、机弩等精良昂贵的兵器缺损后,往往只以木枪、竹弓等替代;兵马军械相较前唐旧制都多有不及,也不如武肃王在位时投入。
最后,则是马匹不足,如今镇东军节镇治下,合格的战马仅有两千余匹,其中成建制骑兵部队只有两个指挥、一千人,其余千余战马为后备备用、或各级将校军官所骑乘。我朝战马多靠历年与辽国小规模海路贸易所得,故而难求。”
兵源、训练、装备、战马。钱惟昱在心中把司马球和孙显忠、林仁肇总结出来四个问题在自己心中过了一遍。
训练肯定是要加强的,而且常规训练无非也就是普通将领都能胜任的,加上这一条也和其他几项改良措施之间没有冲突、不抢占资源,所以可以立刻加强。
唯一需要付出的资源,可能是在于士卒训练强度加大之后军粮供给会增加——古代时候,大军处于未动员的驻守状态下时,军粮的配给是要比战时低很多的,所以驻军休战在很多军阀看来是节约粮草的好办法。闲下来的军士往往也可以部分重新投入到生产当中,减少对社会劳动力的挤占。
但是吴越如今不缺的就是银子和粮食。作为五代十国海贸第一强国,而且完爆第二名好多倍的存在,又是占据了江南最精华的产粮区、鱼米之乡。哪怕重点训练十万士卒,每月多给每个士兵加餐五斗军粮的配给,或者是折合成一些肉蛋;一年也不过六七十万石粮食——这点粮食以如今太湖平原地区的农业生产力,以后光是苏州府的一季占城稻就能包圆了。而且苏州地处长江和东海的交汇处,肉食养殖不够也可以拿丰富的鱼类来补充。
其余兵源、武器和马匹的问题,钱惟昱想了一下,觉得有点隐忧还是需要和几个将领讨论一番:主要是保质期的问题。因为在场的其他军事将领都是从当前解决眼前的问题着手,提出的改良意见。他们都不知道这个乱世至少还要持续多久,天下还要多少年才能太平。
但是按照钱惟昱知道的历史,哪怕历史轨迹不变,天下还要二十五年才能一统——而且那还是统一于赵宋。如果自己要逆袭的话,要强弱易位,就更难了。就算钱惟昱洞若观火、远见卓识加快这个进度,如果没有个二十年的时间,也是很难想象如何成功。
再加上在钱惟昱心里,仅仅把赵宋拿下那哪儿好意思叫统一天下?未来会变成西夏的归义军、定难军节度使,北方的庞然大物辽国……这些都要收拾的话,从现在起没有二十五到三十年之功那是几乎不可能的。
钱惟昱如今十五岁,假设按照最快的速度,二十年逆转北朝,二十五年吞并辽国,那到时候钱惟昱都已经四十岁了。如今乱世,不考虑被杀横死之人,普通人平均寿命也就四十来岁,到时候自己麾下的强兵劲卒打着打着都该老死了。兵器军马也不是朽烂就是老死,那样的话,现在开始就下大价钱解决南唐,无疑是有些浪费的。
最经济的办法,是用适度的、足以解决南唐问题的兵力来解决南唐,其余钱财、技术、资源尽量优化调度、积蓄力量,在和北朝正式翻脸前几年才发力……当然,这个只是一个理想状态,具体如何实现,需要高超的政治远见和外交预判,否则,很容易就会堕入千年之后威廉二世干的那件蠢事——
千年之后的德皇威廉二世,脑门一热一拍大腿,大吼一声:“朕要战列舰!”然后德意志的战争机器就提前马不停蹄地开工战列舰。结果光是在前无畏舰上就浪费了无数资源,结果又没了准一战开打的时机;还白白提前十年激怒了英国,把英法俄三国协约提前逼到一条贼船上。
历史上无论是后周还是北宋,外交上都是联合吴越、进攻南唐的。但是那种前提,是建立在吴越明显弱于南唐的情况下的。如果一个穿越者自以为了解历史,就认为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会按照“历史的惯性”那样发展下去、丝毫不受“蝴蝶效应”的影响,那就是小白的见识了。
钱惟昱甚至可以想象,如果今天自己毫无主次、不分轻重地四管齐下。以他的见识和技术储备,加上打败南唐、甚至割占大部分江表之地,都是有可能在五六年内做到的。但是那时候,天下的格局就会彻底逆转,说不定南唐就会化身为帮助后周或者北宋南下攻打吴越的带路党。
这,就和威廉二世狂造战列舰队,结果自身实力才上升了五分,却把一个实力七分的中立国英国逼到了自己的敌对面那样愚蠢。
而真正的隐忍枭雄,就要像德川家康和司马懿那样明明有了问鼎天下的可能性,依然装怂装得让人下不了决心干掉你;就要像外交天才俾斯麦那样,明明已经拳打奥地利、脚踹法兰西、北平小丹丹、东殴大波波,但是英俄依然不觉得你是首要威胁:自古阴者得天下,乃是不变的真理。
……
“诸位将军,孤有一个问题,可能有些突兀——孤是想说,如果天下还要二十多年才能最终太平的话,那么,除了训练之外的三点,应当以何者为先?战马的使用寿命有多久?刀枪兵器呢?新军的扩充时机,又在什么时候?”
司马球和孙显忠很明显没有来得及反应过来。倒是林仁肇当初被钱惟昱的计谋阴过,略略一想,就明白这个腹黑的殿下心中肯定在盘算些如何前期装低调了,虽然他不知道殿下为什么要装低调,但是只要殿下有这个需求,他就该尽一份力帮助殿下完善这个计划。
“殿下,臣以为,如果以二十年为期,则招募新军可以暂行,但规模不必过大,只需扩充或者轮换淘汰年轻新入伍的军卒一两万人,而后精心训练,这些人二十年内,如若果然努力进取,必然人人可以升至队正、军使、兵马使等职位,日后再大规模扩军对付北朝的时候,这些人中剩余下来的都可以扩充为基层军官。
至于军器方面,弓弩等物因木材筋腱等物容易老化,倒是不宜大量精制新式装备,不过普通刀枪器械可以适当配属、务要补齐缺损。
战马方面,普通马寿不过四十年,战马因为劳损较重,一般只有三十到三十五年的寿命,而且可以用于骑乘的役龄只有十年,保养得法最多不过二十年。卑职倒以为,对唐人在江南作战,所需战马不多,只要有数千至万余骑兵,足够横扫江表,倒是择地修建适合广育战马的马场、改良适合江南种植的马料更为重要。”
钱惟昱一听,这个法子果然是老成持重啊,而且林仁肇说的刮练一支年轻的、精锐的新军,数量不要多,将来大规模扩军的时候作为基层军官充实进去,这不就是千年之后冯塞克特老将军的“十万士官”计划么?
“知孤者,林将军也!”钱惟昱激动地拍了一下林仁肇的肩膀。他不知道,就是这么一拍,后来的史书上把林仁肇定义为“吴越新军之父”——正如冯塞克特被称呼为德国“十万陆军之父”一样。
第88章 马政渊薮
募集兵源、补足军中空饷的活计,被钱惟昱全权交给了林仁肇去办,至于新招上来的兵,也由林仁肇一并训练。其他部队的加练工作则被钱惟昱托付给司马球全权负责;孙显忠司职巡查各都部队中的军器缺损补足。三项工作,都有条不紊地安排了下去。至于军中其他将领的抵触问题,只能是让水丘昭券老将军镇场子居中协调了。
钱惟昱脚不沾地地忙活了半个月,把军事优化的活计都布置了下去。又视察劝农等苏州地区今年中了一季占城稻的农户重新把晚稻种下——因为占城稻的影响,毕竟占用了原本晚稻四五十天的生长期。虽然江南寒冬来的比较晚,但是毕竟是第一次这么干,对于晚稻的抽芽生长守成会产生多少的不利影响,还是不可不慎的。
同时,晚稻种下之后,钱惟昱也开始在苏州部分地区推广胡萝卜和甜菜,还要解决部分被摊派到的农户对不认得的新作物的抵触情绪。对于这个问题,钱惟昱最终分了两步来走。
一来是完善了目前的常平仓平准官价收购制度,扩大了政府指导价收购的农作物范围,并且把这种制度变成一种常态,也好方便将来在钱惟昱治下更加顺利地推广新作物;二来么,就是利用占城稻带来的增产,在百分比上略微调低了秋税的税率、略微提高夏税税率、让总税率微有下降——在原本的中国历史上,自晚唐到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