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越沧海-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照新法,一丝不苟地拼读。还有,你们平素说惯了日语的,只能分辨平声和去声,但是阴平阳平之间,往往分不出来,转声去声,也是懵懵懂懂,这些都要仔细了!明白了没有!”
    “明白了!”一众新生嘈嘈嚷嚷地回答,显得虽乱却有些争先恐后。
    没办法,有些东西必须争先恐后。如今这个时代,日本的平民税赋负担可是很重的,朝廷的国税虽然几乎形同虚设了,但是普通贫民是没有丝毫领地的,只有租种名主的“名田”过活。而名主的名田抽取的地租,动辄便是三抽一,比中原朝廷十五税一重了五倍。
    而现在,在肥前国治下,蒋国司居然下了敕令,说是但凡一年之内认全五百个汉字、会用汉音日常说话的,便免了当年租种国司名田的租税,若不是农户而是工匠,则免去一年的徭役派差。一年认全一千个字、而且会用全部新假名拼音法的,则租庸调一切行政义务全免、为期三年!
    如此优惠之下。肥前国的日本人,哪有不拼了命的学汉语的。而且还别说,如今国司大人请了好几十个老儒作为教谕免费教书、还筹了一百套《汉和字典》、供各处现场借阅研读,这般好的免费读书条件,却是去哪里找?学了汉语可以给汉人豪商的商座货栈、作坊工队帮工办差、比在日本人的作坊里做事,起码收入倍增……
    偏远的乡下暂时还说不得,若是光看长崎城内,八千民户起码有四五千人已经在学说汉话了。想来按照这个速度,不出两三年,那便是每家每户至少挑的出一个说汉话的。
    语言这种东西,是有从众效应的,如果形成了语言环境,学起来便快得多。就好比同样一个人,丢中国的大学里学半年英语,和丢到殖民地国家学半年,效果进度迥异。日本人训民正音学汉语也是一样的道理。等到每天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说汉语的人实操之后,进度就会以网络结构的张力迅速加快。
    
    第225章 大名起源
    
    在日本史小白眼里,似乎日本从上古时代直到明治维新为止,都是被一群“大名”所割据并实际统治的。以至于后世看穿越小说的时候,都能看到一些小白写手写的隋唐航海文,里面主角到了日本后,居然有和当地各大名结交的白痴情节。
    对于老白来说,他们对于“大名”的认识,则会严谨一些,一般觉得大名是随着幕府时代的开启、武家政治的确立,而应运而生的。这种认识相对来说要靠谱一些,不过对于一些历史的演进过程,似乎还是一团云雾。
    那么,大名究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在这一次来到日本之前,因为对畿内地区以外的日本偏远领国几乎没有深入了解、山阴的几座银山虽然在钱惟昱直辖管理下两年、却几乎是施行的汉制,所以钱惟昱对于日本的社会形态制度也知之不详。经过在博多、长崎等处,深入地以太宰府和具体的肥前国司等多个角度体察了西国的民情,才算是对这个时代日本中下层的情况得到了一个详实的认识。
    在平安朝之前,是奈良朝。奈良朝国初时分,和中原的唐朝初年时间基本相当,也就是约摸高宗和武后夫妇当政的年代。当时借着“大化革新”之余威,日本建立起了最早的封建税赋和生产制度——班田制,来取代原始的奴隶主庄园制。班田制要想展开说,会占用大量的篇幅,所以就不细讲了。
    一言以蔽之,班田制是一套类似于中国两晋南北朝时候均田制的制度。也就是所有土地收归国有,每个公民由朝廷按照人口发给土地耕种、然后按照唐朝的租庸调制,对公民直接收取租税。只是日本地狭田少,所以在《班田收授法》中规定的男丁和妇人所能得到的分田数量,足足比中原的均田制少了一个数量级。
    班田制成功运行了将近两百年,贯穿整个奈良朝和平安朝的前一百年。那是日本天皇式中央政治的黄金时期,因为国家的税赋都可以集中到中央,朝廷富庶远胜日本历史上其他时代。但是因为损害了地方庄园主势力和贵族势力,自然会遭到反扑。班田颁发下去后,渐渐地公民死后却因为种种阻力、作假收不回来,逐步成为贵族领主的私田。
    到了平安朝中期以后,按照《班田收授法》规定,政府每隔6年都该对新成年公民进行授田,但是因为常年只授得出去、收不回来,朝廷就没田可以发了。到了距今一百三十年前,嵯峨天皇在位的时候,班田的实际时间间隔从法定的6年拖长到了17年。
    这一次班田之后,又过了足足53年、到嵯峨天皇的曾孙清和天皇在位时,才再次班田——这也是日本中央朝廷历史上最后一次名实相符的班田。再往后班田制便名存实亡、朝廷再也班不出田来了。
    班田制的灭亡,是日本历史发展的必然,因为只有在中国这种有长期中央集权权威的政体下,这种损全体权贵而富国库的税赋田亩制度才有可能成功。而日本大化革新之后,几乎是从奴隶主庄园制直接跳跃式发展嫁接了两晋的田亩、唐朝的税赋,所以水土不服遭遇反扑在正常不过了。
    既然班田收授法已经没有价值了、朝廷发不出田也收不上税,从清和天皇开始,皇权终于向私吞班田的贵族庄园主妥协了——朝廷从班田制时期的“不承认土地私有、一律国有、人民只能是在活着的时候租种朝廷班法的土地、死后收回”正式改制为“田堵制”。
    田堵制有些类似于后世的承包责任制,朝廷对于已经被私占的田地进行追认,你占了也就占了,但是要求颁发“负名”的田契——比如这三町的田地,在班田制崩溃之前,世代都被你家占有耕种了,那朝廷就检地后发给你某国某郡某村、三町田地的契约,写上你的家名,然后你便包干这三町田地应该纳完的国税。
    这种制度,相当于是在土地国有制崩溃之后,朝廷放弃了对土地“所有权”的追求,退求其次保留“征税权”。可惜,清和天皇自认为做出了大让步,权贵们却更加不买账——在改革之前,班田制已经完了;朝廷几乎查不到班田的归属,所有在朝廷籍册上显示该纳税的人,几乎都是老死了七八十年的死人。所以说,在田堵制改革之前,大庄园主贵族,本来就处在几乎不给朝廷纳税的状态下。
    现在,朝廷相当于是说:“你们偷了的土地,咱朝廷追认了,这些田以后就归你。但是这些地该交的税,你还是交了吧。”
    这种让人多交钱粮的改革,如果没有武力支撑,又有谁会鸟你呢?清和天皇到死都没解决这个问题。又往后拖了一代天皇,终于在这个问题上做出了更大的让步——朝廷公布了一批拥有免税权的贵族阶级,这就是“庄田不输不入”制。
    不输不入,就和后世明朝时候士大夫不纳税、不服役的特权差不多。只不过不是针对某个阶级的一贯性政策,而是朝廷一事一议的特别恩准。朝廷经过恩旨特赦之后,会给某些大贵族——主要是藤原氏和源氏的清贵——发放可不输租的“太政官符”和“民部省符”作为凭证。然后这些家族名下的土地田庄,便分别拥有了免税权和自治权。
    这是天皇为了保住国税,采取的拉拢分化策略,也就是拉拢部分实力强盛、私兵武力善战的大贵族,以给他们免税为优待,换取他们支持田堵制、来用武力威慑其他小的田堵名主。
    不输不入的特赦开始后,朝廷的钱粮增收出现了短暂的回光返照增长。因为大贵族豪族终于站到了天皇一边,小庄园主、或者虽然有点实力、但是没有贵族身份的乡下豪族成为了朝廷征税的重点对象。原本他们还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抗税,现在因为大贵族的威慑,再敢抗拒就会遭到武力的毁灭。
    没有贵族身份的乡下豪族和小庄园主,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三十年前、今上村上天皇的父亲、醍醐天皇登基的时候,整个日本,除了偏远的关东以外,拥有独立自主地位的小庄园主和乡下豪族,几乎被一扫而空,全然不存在了。
    一个类似于明朝晚期土地兼并特色的现象,在日本出现了,那就是“寄进制”。
    在明朝晚期,因为读书人中了举人就可以收纳家奴、把家奴的税也免了,所以了解明史的人都知道,后期如徐阶、高拱、严嵩之类朝廷宰辅,家里动辄有几十万亩甚至百万亩的名下田产都不为过。但是其实相当一部分不过是没有功名的土豪、寄名在这些读书官僚之下的,为的就是得到一个读书人家奴的身份后、可以免税。
    日本平安时代中期出现的“寄进制”,几乎就是这种制度的翻版——哦,不过从时间出现的先后顺序来看,倒该说是后世明朝的给读书人做家奴制,抄袭了在先的日本寄进制才对……
    于是,醍醐天皇登基的时候,所有畿内和西国地方的小庄园主、乡下豪族,几乎都摇身一变、成为了藤原氏免税特权大贵族的家奴。这时候,“名主”的分类就产生了——
    拥有朝廷太政宫和民部正式颁发的“太政官符”和“民部省符”、可以免税和实现庄园自治的名田庄园主,就成为了“大名”;而没有正式“太政官符”和“民部省符”、只能依靠投效在“大名”名下、以家臣或者家奴身份出现、但是依然有自己“契券名田”产业的小豪族,便称作“小名”。
    后来纵横日本九百年的“大名”,便是这个时候出现的。而此后不久出现的“平将门之乱”和“藤原纯友之乱”,其实不过也是这种“所有没有免税权的人、必须找大名投效”这一潜规则的反抗者,所带起的历史浪花罢了。
    在这一串投效为家奴的兼并过程中。最大的受益者,便是在醍醐天皇之后持续把持朝政的藤原北家——如今贵为村上天皇岳父的藤原师辅、藤原实赖兄弟名下,据说便拥有了全日本十三分之一的耕地。如果刨除蛮荒的关东、北陆,仅考虑朝廷的惯常势力范围,也就是畿内、西国和四国的话,藤原师辅兄弟名下的田地,足以占到朝廷控制区田地的七分之一!
    一个国家七分之一的田地,都被一个家族控制了,藤原北家后来专权百年的经济基础,便是这么形成的。就拿如今这个时间点来说,藤原师辅和藤原实赖兄弟每年可以从名下庄园收到的租税,便超过了村上天皇的朝廷财政收入五六倍。天皇式微,与此不无关系。
    ……
    离开长崎、离开博多,钱惟昱的船队,沿着濑户内海自西向东,走走停停。在备前的兵库港,钱惟昱停宿了一日。深入了解观察了这座如今吴越海商直接在畿内贸易的大港。
    这些地方已经形成了吴越商人几乎自成体系的坞堡庄园、而且也能亲眼看到日本贫农来病笃乱投医、试图以投效来获得免税。而有时候,即使这些没有“太政官符”和“民部省符”的小名主已经投效过了一家大名、如果有另一家大名开出了更加优惠的租税分成条件,这些小名也会转投别的主人。
    这些转投,有些会被原先的主人以武力扑杀,变成一堆悬挂在大名庄园外的人头、对试图背主之人以儆效尤。也有成功变节少交税、旧主无力震慑的成功案例。更有利益足够大的时候,旧主试图扑灭、而招降纳叛的新主子帮自己家奴出头、两相火并的……
    如果说在兵库港看到的局势,已经让钱惟昱有了触目惊心的认识。那么到了摄津的时候、沿着淀川去京都的途中,路过源满仲的私庄多田庄时,钱惟昱顿时就觉得此前看到的都是小打小闹了。
    源满仲已经“发配九州”、做了两年太宰大贰,留在摄津多田庄主持清河源氏家业的,不过是其胞弟源满季。可是两年来,清河源氏在其老巢摄津国的势力丝毫没有衰退,源满季两年来新招纳的投奔家奴,便足足有数千庄户、千町田产。
    朝廷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而出了近畿之后,朝廷对边缘领国的控制,却是越来越虚弱。一股股可以感受到的暗流,在这个适逢时代变革之际的日本四岛下方,凶猛地涌动着。若能有一个高手,在合适的时机和地点点爆它,便可以收获一堆养料丰盛的尸体和遗产。
    
    第226章 颓废的天皇
    
    踏进罗生门的那一刻,似乎就可以感受到:安和利乐的平安京,与外面的日本,完全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罗生门外,是武家庄园主等地方实力派,与各国国司、名义上遥领庄园的京都源氏、藤原氏贵族勾心斗角、谁收钱少投靠谁的实用主义世界。
    罗生门内,依然是风雅、讲节操,风雅中透着虚伪的平静。不论是村上天皇或者藤原师辅多么想把另一方势力彻底撵出朝堂,表面上依然是非常之祥和。
    钱惟昱甚至有一种错觉:莫非,是吴越国势力在日本的渗透,引入了让平民百姓更加负担轻微的独特税制、对日本进行文化侵略式的《汉和字典》输入、“开化民智”,让日本的社会流动变得更加迅速、变革更加频繁。这,才诱发了一切的纷扰——毕竟,两年前钱惟昱来日本的时候,这里的各种问题,都没有如今这么明显。
    钱惟昱骑着他的六骏之一、雪白色的“飒沓”,穿过罗生门,马蹄缓缓踱在朱雀大街的青石板上,用纯银打造的四块马蹄银敲击出悦耳而奔放的音节。杭锦苏绣的雪白淡纹袍服与两年前来时几乎别无二致;只是腰间玉带,换了一条羊脂碎玉滚边的西阵织,显得更加华贵、古雅,也让日本贵族更觉得有亲和力。
    再加上他腰间悬挂着的绝世名刀“童子切安纲”、以及两边随侍的护卫骑将——分挎“鬼切”和“膝切”的源赖光、渡边纲——朱雀大街上往来之人只要看到这一队神仙中人一般的角色,都会自惭形秽地退开数丈。
    是那位号称当世学宗、功盖仓颉的广陵郡王殿下,又来日本了!
    平安京内,这数月来,汉人的海商起码以四十文钱一册、两贯钱一整套的亏本倾销价、卖出了上千套的《汉和字典》,平安京这座原本上层贵族就多半会说些汉语的都市内,一时之间又新增了至少万余人的汉语学习人口。因此,断然是不会有人没听说过钱惟昱的大名了。两年前,还只是掌握了“公知”话语权的的僧人们推崇钱惟昱,现在却发展到了整个平安京内如燎原之势的汉学风潮。
    看着诸多牛车或者驴车出行的日本贵族在朱雀大街上靠边给自己让路,注目拱手行礼。更有无数怀春的贵族少女,用迷蒙的眼神渴望着自己,钱惟昱面上却是一副古井不波的淡然神色,几乎令人愈发敬畏他的谦逊。
    不过,这一切,倒不是他真的虚怀若谷或者目中无人。只是因为他在觐见村上天皇之前,需要在心中再复习一遍昨日源满季给他打探来的消息、那些两年内平安京局势变化的情报梗概,免得一会儿天皇面前奏对说了不该说的话,得罪了本该拉拢的人。
    “殿下不在日本的这两年,平安京内最大的变故,便是陛下的两位幼子、宪平亲王那两个弟弟,也分别订下了亲事。
    去年年底,由陛下做主,为10岁的二皇子、为平亲王定下了大纳言源高明的长女禾子女王为妻。当时藤原实赖、藤原师辅兄弟一度运作,四方寻人进言施压,试图让陛下改弦更张在师辅的孙女当中为为平亲王择妻。但终因此事乃是陛下的帝王家事、藤原北家无法直接干涉而失败。
    二皇子为平亲王定亲之后,输了一阵的藤原北家不甘示弱。今年夏天,又怂恿陛下为三皇子守平亲王定亲。这次,藤原师辅做足了准备,一连指示了丹波、若狭、近江、和泉数处寄进名刺于其麾下的豪族,闹事勒逼投效源高明的几家小名,迫使其改弦更张投效藤原北家。又威慑朝中其余亲贵,使其断了对陛下的寄献供奉哭穷。
    源高明和陛下断了财政来源将近半年,本无积蓄的内帑近乎枯竭、连左右近卫大将麾下的禁卫戍军都无法及时给付粮饷。陛下不得不让步,给守平亲王选了藤原师辅的孙女、藤原兼家的次女藤原诠子为妻。”
    钱惟昱在脑中,把源满季给的情报过了一遍。
    如今的形势来看,藤原北家对于未来的朝政预期,已经更高了。皇太子宪平亲王的太子妃、和皇三子守平亲王正妃,分别是藤原兼家的大女儿和二女儿。到时候村上天皇一死,他们只要确保源高明的女婿、二皇子为平亲王没机会上位,就可以铁了心促成藤原北家世世代代常设摄关、把持朝政的局面了。
    当然,如果没有钱惟昱的干涉,这几乎是必然出现的情况,而且按照历史原本的走势,到了藤原兼家的再下一代、他儿子藤原道长上位的时候,藤原北家的传奇会达到巅峰——历史上藤原道长的3个女儿分别嫁给3任天皇做皇后。藤原师辅、藤原兼家、藤原道长实现了“祖孙三太政、嫡女七皇后”的历史奇观。比古龙捏造的李寻欢“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可要牛逼的多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