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时空航班-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就是你吹得神乎其神的盘尼西林?”出了医院,钱壮飞拿出针剂,仔细打量起来。

    “回头我带你上网看看,你就知道了。”魏承恭一脸得意,“知道吗?曾经有段时间,大家把这东西当万能药,有事儿没事儿有病没病就打一针。”

    叹了口气:“那时候我们的国家还不能生产这东西,所以市场上非常稀缺,那些有钱人为了在有病的时候有药用,他们会在自己家里储藏一些——如今这东西也就是这么回事儿。”

    “那为什么不先给云经理用呢?”钱壮飞看了一眼蔫儿兮兮的陈云,问道。“就算我们还要利用云经理的感冒套购这东西,也可以先打这一针吧,我就不信这一针下去,云经理这烧立刻就退下来了。”

    “现代人用的青霉素,单位太高,我看看……”魏承恭拿过青霉素检查了一下,“那,瞧,这上面写着,八十万单位。这要是直接给云经理打下去,我们就可以给他开追悼会了,以他的体质,估计用几千单位,最多一万单位就可以了。”

    “你意思是说……”听了这话,钱壮飞稍微愣了一下。

    “对,没错,这东西拿到那边,要稀释80倍到160倍才能使用。”魏承恭说着说着,笑了起来,“够一百多个同志们用了。”

    接下来又转了几家医院,如法炮制买出来一批青霉素——钱壮飞还发明了一个办法,能够在一个医院买到两人份的用量。具体做法就是先到医院套购了青霉素以后,去洗手间,把在街上买的小玻璃瓶在地上摔碎,假装是不小心掉地上摔碎的药瓶,于是就可以拿着药单去药房名正言顺地再买一回(^…^)——之后就到了中午,三个人在路边上找了家摊子吃中饭。

    “不错不错,现在弄到的这些稀释一下够那边上千人用了。”魏承恭满意地看着一上午的收获,看向陈云,“下午我们就老老实实去看病吧……只是云经理你肯定不能打我们这边的针,只能吃药治病,想要病好就没那么快了——我看你还是休息几天吧。”

    陈云摇摇头:“既然这个药这么好,买起来又这么麻烦,那下午我们就再跑几家医院,争取尽可能多地再买一点儿。”

十二 马列国际的乡巴佬8() 
(还是先解答一下有些书友的问题。

    有朋友说,给陈云打80万单位青霉素没问题:首先,基本上抗生素都有或多或少的副作用,比如大家都知道的,伤肝伤肾,影响听力等等。以80年前人体的抗药性给陈云上80万单位青霉素,感冒倒是好了,人也可以直接送医院观察了。

    其次,文中的魏承恭并不是医疗专业,他也没空去了解这些。他只是把自己的理解说给两个前辈听——我就不信大家在解说非本身专业知识的时候,能够不出一点问题的

    另外,还有一个书友指出,为了防止医闹和票贩子,大一点的城市医院都和公安局联网,这样当三个人转上几家医院的时候,就会被盯上。

    或许真是这样吧,地效自己不是很了解这事儿,毕竟我也从来没有一场重感冒跑过两家医院。

    不过,如果真是防止医闹的话……

    而且同一个面孔在多家医院出现也不至于就会引起怀疑——也许是来推销医疗用品的呢?

    一句话,地效觉得,只要不闹事不出事,就不容易被盯上)

    ————

    按下在广州市内继续“招摇撞骗”的三人组不提,我们把目光转回到公司这边。

    伍翻译和李顾问(两人在公司里的职务。以后在现代这边的描写都用他们的公司职务,相信大家都能知道说得是谁,也能回避地雷^…^)头天晚上睡得迟,再加上又没有了起床号(同志们还是习惯听起床号才起床,不过当然不能真的吹号,现在的起床号都是手机铃声。那声儿不大,出了房间就听不到了。李顾问和伍翻译头天晚上才到,大家还没有来得及给他们配上“2017标配”),所以这一觉一直睡到第二天早上七点过才爬起来。

    刷牙,洗脸,正好外出跑步的同志们跑了回来,开始吃早饭。于是两个人也随着下楼来。

    “魏总他们呢?”伍翻译一手拿了个馒头,一手端了碗粥,向周越华大姐问道。

    “云经理感冒,魏总和钱队长带他去看病了。”周大姐回答道。“哦……”伍翻译心想那用不了多少时候,稍微等一下也就好了——还等着云经理过来给自己布置工作呢。

    当务之急……还是先吃东西吧,好久没吃过这么香的早餐了。

    吃过早饭,开始工作——说是学习可能更合适:老同志们在传达室拿着《毛选》《邓选》,党史军史研究深层次的问题;男同志们在向排长的带领下,在仓库里拿着小学课本恶补基本文化知识;女同志们则到办公室(多媒体教室?)里噼噼啪啪地敲打键盘——别说,一个周的强化训练下来,几个女同志对于键盘已经非常熟悉,看上去已经不比魏承恭差多少了(地效当初学五笔打字,也就用了一个周左右)。

    然后李顾问和伍翻译就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

    伍翻译还好,问老同志那边儿要了本儿书,很快就看得津津有味;李顾问就干瞪着眼,不知道干啥了。

    他倒是想看书,可也得看得懂啊——总不能让伍翻译把一整篇文章一句一句翻给他听,对不对?

    (书面翻译确实是翻译的工作之一,但那是动手不动口;伍修权这个翻译是口语翻译,这要是把一本书都说给李德听……书友们不妨试试,你要是能一连说上两个小时的话,算你本事——好吧,个别喜欢煲电话粥的朋友不在此列)

    ————

    他倒是也做过一些努力。

    “伍,能找同志们借一两本马列国际,或者苏联解体经过的书来看看么?”

    伍翻译能说啥呢?于是就去找了门卫董大爷。

    “马列国际,还有苏联解体的书?”董大爷就像传统的国营企业传达室老大爷一样,把老花镜往下推了推,埋下头来,双眼上翻,看向自己这个学生。(话说,算下来董大爷和陈潭秋可以算是伍翻译的老师,伍翻译就是在两人的引导下,走上革命道路的)。

    “顾问想要看看。”伍翻译示意了一下身后的顾问同志。

    “顾问?”董大爷又看了看顾问。眼神中颇有些审视的意味——这当然会让顾问同志感到有些不舒服。放在两天之前,他或许会非常恼火,并当场发作;但是经过昨天晚上的心路历程之后,他对于这种目光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从魏承恭对自己的态度,可以看得出这边的社会对自己是个什么样的看法;而这些已经来到这边半个月的同志肯定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些观点的影响——会对自己有好印象才怪了。

    有了心理准备,就比较能接受了。只不过,真正面对这种狐疑的目光,李德心里还是有些不好受。

    “达瓦里希董,我希望能够了解苏联和马列国际的解体过程。”虽然心里不舒服,李顾问还是迎着董大爷的目光,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董大爷低头沉思:李德会提出这个要求,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只是……

    显然,这个问题不是他一个人一时半会儿的沉思就能理得清楚——董大爷就连这事会有怎么样的直接后果都暂时想不明白,更别提所谓的“深层次影响”“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之类的事情了。

    “李德同志,你的这个要求,我会向党组织报告的——实际上,我觉得,这个事情不是这边的党小组能够决定的。”

    “只不过是借几本书看看,打发下时间而已,没有那么麻烦吧。”李德不满意了——或许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要求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给大家带来了多少麻烦。

    “如果只是找书看的话,那么我只能遗憾地告诉您,我这里没有那些书——喏,你看看,我的这些书。”说着话,董大爷给两人示意身后的大书柜(门卫室里放了一个大书柜,老同志们普遍把这里当成图书室),“《毛选》,《邓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以来若干问题的总结与反思》……等等。”

    “为什么没有有关苏联的书?”听完伍翻译用俄语说完那些书名,李德很吃惊——伍翻译也有一些吃惊,他过来的时间还短,还不像董大爷这些同志,已经把“苏联模式”弃若敝履。

    “我们对那个不感兴趣。”董大爷回答得理所当然。

    “不感兴趣?”听了这个回答,李德更是吃惊:这些同志……不对,该说是这些人竟然对苏联没有兴趣?

    “苏联的模式——无论是夺取政权的模式,还是经济建设的模式——都已经被证明是失败的。”大约觉得这样说有些不好,董老又换了一个比较温和的说法:“好吧,不说失败,至少是不适合中国的,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去学习一个失败的,不适合中国的模式?”董大爷再次理所当然,“确实,通过别人的失败能让我们学到更多,但那是这边的党组织要做和正在做的事,他们已经取得了全国政权,他们要做的是在经济建设中如何回避曾经在苏联出现过的错误。而我们的党还很弱小,我们的任务还是取得全国政权。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简而言之,我们还不到从失败中汲取教训的时候。”

    停顿了一下,董老又道:“实际上,我觉得,即使是这边党的经验——无论是成功的经验或者失败的经验——就已经够我们全党都来学习很久了。”

    “……”

十二 马列国际的乡巴佬9() 
(大半夜的看舌尖,我算是知道为什么大家会说央视在报复社会了。)

    找不到第三国际以及苏联解体的相关资料,不过确实很有些无聊,于是李德打算随便找本书先“看看”,打发一下时间。

    那么该找什么书来看呢?

    他是一个马列主义者,但更多的还是一个军人。相比于催眠效果极佳的政论性文章,他更喜欢看自己“本专业”的文字。

    之前魏承恭带过去的材料中,这类文字并不多——中央感觉更急需的,是摆脱苏联以及马列国际所需要的理论指导,至于军事方面……红军面对国党军,在现有武器条件下,战略战术上一直都占上风,不是么?

    不过这并不等于魏承恭一点军事文字都没有送过去,比如之前所说,后来四野总结出来的一些适合红军现阶段使用的战术描述,都被魏承恭囫囵送了过去(魏承恭本人并不具备从中挑选出适合红军状况文字的能力,挑选的工作由朱,彭,林,刘,粟……等军人来完成)。而这些文字,李德基本都“看”过了。

    相比于苏联人或者说西方人崇尚的火力至上,这些文字中所展现出来的“小家子气”,即对于人力的精准分配使用让李德很是嗤之以鼻。

    ————

    这里插说几句:中共对兵力的使用非常“节省”,从来不会浪费,像三三制,四组一队之类的战术,对兵力的分配更是精准到了单兵的程度。

    之所以会这么做,道理很简单:中共当时唯一比较丰富的资源就是人力资源,所以不得不最大程度地节约使用。

    咦,说反了吧。既然人力资源丰富,那使用起来就不用那么抠抠索索的才对啊。就好比一个人有一百万,他绝对不会在意在菜市场上多花几块钱。

    但恐怕,中国马列党的人是这么想的:人力资源相对比较宽裕是不假,但是一旦把这个资源也挥霍掉了,那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什么都干不了了——真正顶级的大富翁,是绝对不会浪费哪怕一毛钱的。

    相比之下,西方人对于部队的人力就不是很看重——地效这个观点可能有失偏颇,毕竟地效对于西方国家的战术并不了解,但是总觉得,一战二战时候的西方国家,因为火力强大,他们用来取胜的手段主要是火力,对于步兵部队,就有些“不上心”,一战也罢,二战也好,动不动就是几十万人的会战,然后就是几十万人的伤亡。

    这一点可以从李德本人的指挥特点看出来。李德在中央根据地的时候,他是事实上的红军总指挥,按道理应该从事战略指挥工作;不过我们的李德同志工作太努力了,没少为基层指挥员“操心”,插手一线指挥。

    那么我们来看看他的战术指挥特点:其对于火力的布置调配精确到了每一门迫击炮的程度,可是对于兵力的调派就相当粗疏。电视剧《长征》第一集中,彭大将军迫于无奈,带着队伍跟白军刚正面,准备在某个大型地堡中放一个加强连,可是李德要求其投入一个营——其对兵力布置调配指挥的粗疏可见一斑。

    那么问,解放军既然对兵力如此重视,“微操”水平肯定非常高,那么为什么面对除白党军之外的各类对手,交换比都不是那么好看呢?

    这个其实也不难解释,武器装备,单兵素质的差距摆在那里。

    ————

    既然李德重视火力,他对于中共总结出来的、重视人力的那些战术不重视也就很正常了。这些战术或许非常宝贵,或许确实是用中国同志几十上百万人的伤亡才换来的经验,可是对于苏俄来说,这种经验不适合,用不上。

    两支战术体系的指导思想不一样(苏俄建军的指导思想简而言之就是大炮兵主义),实在无法做朋友。

    不过李德没有敢因此轻视魏承恭。相比那些资料,他本人偶尔吐露出来的一星半点内容,诸如信息战,立体战,特种战等到,让李德相当的不敢轻忽。

    特别是有关空战的理论——要知道飞机这东西发明不久,投入战争更晚,至于大规模的空战更是只有一战尾巴上的一点经验。系统的空战理论体系是各个国家都还在努力摸索中的东西——像卡普罗尼的“空中舰队决战”这样稍微想想就知道不靠谱的东西都有人去认真研究(设计“零式”的堀越二郎就是卡普罗尼的崇拜者,不过不知道他对于这个空战理论抱持什么态度^…^),可见此时的空战理论之混乱了。

    相比之下,魏承恭不经意间透露出来的东西,诸如“一击脱离”,“低速狗斗”,“双机编队”,“鹰之墙”,“高空高速”,“能量机动论”等等空战方面的东西,以及“低空突防”,“地效飞行”(好像混进了奇怪的东西^…^),“炮艇机”等等空中对地攻击方式,听起来就不得了了。套用21世纪的话来说,那就是“虽然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但是一听就知道很厉害的样子”。

    李德敏感地意识到了这些东西对于苏维埃的意义,他本来是很想要找魏承恭“详谈”的,无奈魏承恭与他的关系……

    所以他这次来21世纪,第一目标是“了解马列国际解散过程”,第二目标是“了解苏联解体过程”,第三目标就是“系统学习军事理论”了。在前两项工作暂时都不能展开的情况下,他就想把第三项工作捡起来。

    ————

    “军事方面的书?”董大爷皱眉,回过头扫了几眼那个大书柜,“抱歉,还真没有。”

    “没有?”李德不敢相信地看着董大爷

    “确实没有,魏总找来的那些军事方面的资料,合适的基本都送过去了,剩下的、像那些信息战什么的,都是暂时用不上的,”董大爷叹了口气:“而且,我们过来的人里面,没有军事方面的人才(职衔最高就是向露排长)。”

十二 马列国际的乡巴佬10() 
(以前更新上卷,有朋友说想看下卷;更新下卷,又有朋友说想看两个时空的人交流思想;等到我这里在写两个时空的碰撞了,又有朋友想看收拾张国焘了,发展剧情了……

    地效只能感叹:众口难调啊,只能请大家海涵一下了。

    另:以前那些老儒生说“天下财货一定”,国家收多了民众就少了……所以为了天下太平,不要“与民争利”。忽然想到,这个理论貌似又被美国人捡了起来:地球上的资源是一定的,你们中国如果发展得跟我一样好,要几个地球才能供得起?——所以为了地球着想,你们还是不要发展了。

    反动分子,反动理论还真是没有国界之分啊)

    ————

    实在是没得选,最后李德总算是从那个书柜里找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1973版,这一版发行时间正处于“备战,备荒,为人民”期间,对于军事方面的内容比较侧重——地效第一次接触“三相热核炸弹”这个名字就是通过这部书)出来。

    “你能看得懂?”董大爷一边拿书,一边有些犯愣,“你什么时候学的中文?”

    “我可以让人帮我读。”

    伍翻译顺嘴把这话翻译给董大爷听,翻译完了才醒悟过来这话是什么意思,不由得苦了脸。

    说是“让人帮我读”,这个“人”是谁,可想而知——没想到自己居然摊上这么档子事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