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时空航班-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结果不消说,拥有飞机大炮作为攻坚手段和钢筋水泥作为防御手段的革命军在攻防两方面都甩了匪军几条街。除非是意大利的面条军,否则这样的战斗没理由打不赢。

    4月10日开始的广昌战役就有些让人纳闷了。一开始两边仍然是硬桥刚马打阵地战,然而打了四五天以后,匪军好像突然就开了窍,从这里开始,匪军的战术变得越来越诡异谲诈。

    总结起来,大约有以下几点。

    1,阵地防御战术。

    无论怎么说,革命军依然是进攻的一方,战线依然在不断的向前。而革命军的进攻方式,依然是在白天的时候以飞机大炮为主的优势火力猛轰对手的防御阵地,掩护步兵冲锋,抢占阵地——很常见的步炮协同战术。

    抛开革命军还亟待提高的战术素养不提,火力组织还是很不错的。但是以往能给匪军以大量杀伤的火力覆盖,火力掩护,这次好像没什么用了。根据战场情况可以判断,匪军似乎不再在一线阵地保留大量兵力(李德的战法,就是在一线阵地配置大量兵力,准备在敌人“脱离堡垒的掩护,向我冲锋之际,依托阵地给予敌人猛烈的杀伤,并尾随败退回去的敌军,反攻地方阵地”——就是所谓“短促突击”),而仅仅是配置少量观察哨,把主力部队隐藏在后方。等到革命军冲锋的时候,再快速进入阵地,展开战斗。

    这个战术倒还不足以让塞克特将军这样的宿将吃惊,如果是在欧洲战场上,这种战术不会有多大效果。不用说德军,即使以法国军队的战术素养,步兵也可以踩着炮着点前进,几乎是在火力覆盖一结束、向纵深延伸的半分钟之内就攻上敌方阵地(据说德国军队的步炮协同水平可以让大炮的把弹着点准确落到步兵前方五十米,五十米对于全副武装的士兵来说,发动冲锋大约只需十秒钟左右,法国军队的水平比德军差一截,不过半分钟应该也足够了),这么短的时间并不够匪军从藏身之处进入阵地,再说还有火力遮蔽。

    然而革命军的步炮协同战术并不熟练(好吧,这是比较委婉的说法^…^),火力强度也不足,从火力延伸到步兵冲上阵地,这中间的空隙足有两分钟以上——用中国人的话来说,黄花菜都凉了。

    (红军没有在任何一条战线上建设如同上甘岭那样完备的坑道防御体系,只是利用野战阵地,要不然这个并不成问题。最主要的,红军的物资并不足以支撑他们打阵地战)

    2,阵地进攻战术。

    总的来说,红军是在不住退守,但是在某些比较关键的节点上,还是会对革命军的阵地发动进攻。

    他们的进攻,多半选择在半夜里。先是组织相当的部队潜伏接近,然后用少量精锐部队做为刀尖,不停向纵深突破,后继以大部队突入。对全线发动牵制和压制性攻击。

    他们的突击方式也在不断完善中,一开始是连续的爆破进击,到了后来,不知怎么的,就开始使用重炮了。

    ————

    3,小股突击渗透战术。

    对于革命军坚固的正面防线,匪军是没有什么好办法的,即使他们有了炮,也无力跟占优势的革命军炮兵打炮战,他们没有这个本钱。

    所以他们避开正面战场,频繁派出小股精锐部队,借着夜色掩护渗透到战线后方,对粮仓,弹药库,兵站,医院等目标发动攻击,迫使革命军不得不在后方留下大量部队担任警戒护卫。

    让人诧异的是匪军似乎对夜战有特别的天赋加成,他们的渗透行为总是能获得成功。革命军不是没有想过对抗的办法,比如,某部革命军曾经在一条必经之路设下埋伏,然而这埋伏一次也没有成功过(革命军自以为隐藏得很好,不过对于使用红外夜视仪——陈大将在知道红外和微光的区别和发生原理之后,订立了条例:即使在可以使用微光夜视的情况下,也必须保证队伍中有一定数量的夜视仪是红外的——的红军来说,埋伏的人就好像白天的太阳一样晃眼)。没有成功过也就算了,匪军竟然纠结了大部队,对革命军的埋伏部队发动了突击,让革命军“偷鸡不成蚀把米”。

    事后该部革军以为是消息走漏,严令盘查,当然到最后也没查出个所以然来。该部革军倒是很有毅力,在连续吃了两次同样的亏之后,指挥官想出了法子:用人来埋伏不行,是吧?好,我不用人埋伏,我挖陷阱。你匪军的探子再厉害,我一口气挖上几十数百个陷坑,你总不能都记得住位置。

    匪军似乎吃了点小亏,踩中了两个陷坑——把坑里的竹钉踩坏了几个(也是事有凑巧,当时从这里经过的不是普通穿草鞋的红军部队;而是特勤大队,特勤大队在执行远程奔袭任务的时候,按条例是要穿野战靴的)。然后,一路过去上百个陷坑就没用了。是匪军知难而退吗?当然不是,就在当天晚上,那条路方向上的一个弹药库被摧毁。

    “简直就跟暗夜精灵一样。”某个德国顾问这么评价,“太可怕了。”

    4,骚扰战术。

    就好像俄国人有两个天然盟友,风将军和雪将军一样,黑夜似乎是这支匪军最好的战友。一到了夜里,他们就开始了活动。对于小目标,软目标,他们就一口吞下去;遇到大目标,硬目标,他们就背上汽油桶子,隔着百十米一口气扔过来许多炸药包(利用点烟器点火,魏承恭从未来带来的^…^),或者在铁皮桶里扔一挂鞭炮,总之就是搅得部队夜里睡不好觉——这种骚扰行为有时候一夜之间要发动很多次。

    他们还利用黑夜做掩护,在部队的必经之路上埋设陷阱和地雷,陷阱就不提了,匪军用的地雷可是真有些古怪,大约是有了某种技术上的突破,匪军的地雷让曾经在半年前履立功勋的革军工兵伤亡惨重。

五 长征路上3() 
以上这些就是匪军在这次围剿中表现出来的常用战术。至于其它一些不是在这第五次围剿中出现的战术(当发现这支军队非同小可之后,出于好奇,以及切实了解对手的需要,塞克特将军他们把这支军队的战史都调来参考),比如分割包围,声东击西,围点打援……等等,让塞克特将军和他带来顾问团意识到,这支军队不是什么土匪。抛开武器装备不谈,他们灵活多变的战术,强韧得不像话的战斗意志,以及严明整肃到近于苛刻的军规军纪(这一点是通过对战区民众了解到的)……比照革军的所作所为,似乎这支“匪军”才是中国最为现代化,最为正规化的一支军队。

    革军的优势,也就是体现在兵多将广,以及武器装备好而已。

    说到武器装备,塞克特将军有些无语。作为一个优秀的军人,他深深了解武器装备并不能决定战争胜负这一道理,就像他自己说的两句话:

    “任何不平等条约、任何敌人不能从我们身上夺走的东西是坚强的信念。当命运再一次召唤德国人民武装起来时(这一天终将到来!),他将看到勇士而非懦夫紧紧握住忠诚的武器。只要有钢铁般的双手和意志,使用什么武器都无所谓。”

    “先进装备能战胜一个个血肉之躯,但无法战胜人类不朽的精神!”

    好吧,这是他对一手缔造的德国国防军说的话。目的是让受到凡尔塞和约限制,不能装备高技术武器,数量也有限(针对当时德军的数量特点,塞克特将军还有一句话,就是“未来战争取胜之道在于调动人数少但素质甚高的机动部队,其配以飞机,则作战效能更高。)的德国国防军鼓舞起胜利的信心。不过这也是塞克特将军的肺腑之言——如果不是深信这“高素质,差武器,数量有限”的十万德国国防军真的能够打赢未来的战争,他压根儿就不会致力于重建国防军的工作。

    他来到中国,主要的任务是受命对革命军进行改造,把革军建设成一支在未来的中日战争中足以抵御日本人侵略的军队。考虑到中日两国工业水平的差距,中国军队想要在武器装备上胜过日本人基本上办不到。这就要求这一支军队要向自己缔造的德国国防军那样,切实地相信并践行自己的这个观点——而他也在努力把“意志制胜”这个观点灌输给中国军人(中国军队数量巨大,“少而精”的要求不是那么迫切)。

    悲哀的是,同样的观点在德军那里被深信着;到了中国这里,受命改造的这支军队对这点却并不在乎。白党上至伪员长,下至基层军官,他们都觉得,有了更好更多的枪支,飞机,大炮,就能理所当然地打赢战争。

    聘请自己过来改造军队,却又不相信自己的观点——塞克特将军也只能苦笑,并感受到深深的讽刺意味。

    倒是这一支匪军,让将军眼前一亮。这支匪军的所作所为,几乎就是在对自己那两句话注解,而且还是最好的哪一种注解。以至于塞克特将军有时候会忍不住想到,这支军队如果再拥有德军的技战术水平,以及德械师的装备水平,那简直就是自己理想中的军队模板。

    如果,自己受命改造的,是这一支军队,该有多好?

    一支不相信自己观点的军队,聘请自己做了总指挥,而自己却要指挥这样一支军队去攻击、去消灭另一支自己理想中的军队……如果塞克特将军的中文过关的话,他估计就会感叹“造化弄人”了。

    (待会儿也许还有一更,不过数量不会很足)

    看看自己记录下的匪军战术报告,塞克特将军满意地甩了甩手里的钢笔,转向旁边的副官:“把他们说的,第四次围剿……把前四次围剿的战斗走势都整理一下,三天后报告给我。”说罢,端起手边上好的雨前龙井喝了一大口,站了起来,踱步到窗前,看向远处的群山。

    “好的,将军阁下。”副官答应一声,把桌子上的材料整理了一下,下去组织人手翻译整理战斗报告了。

    到底是老了。虽然头脑依旧清醒,对战场信息的把握依旧敏锐,但是精力终归是不比从前了,工作不了多长时间,就觉得头痛得厉害,必须要休息。

    塞克特将军轻轻揉按着太阳穴,感叹着。

    或许,自己就要蒙上帝的召唤了。在临去之前,尽可能地为祖国再做点什么吧。

    比如,桌子上刚刚整理出来的,给德军总参谋部的,有关这支东方军队的战术报告。

    诚然,自己一手缔造的十万陆军堪称是这个星球上最为精锐的力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她不需要学习和进步了。事实上恰恰相反,德军正是在不断的学习和进步中,才走到今天傲视全世界的高度。

    跟德国陆军比起来,当面这支匪军无疑是一支很不正规的武装,他们在正规化、现代化、集团化的道路上,确实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但是他们表现出的小集团的灵活战术,对各种战场情况的应变能力,特别是用各种土办法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值得德军学习的。

    好吧,就算这些东西德军用不上,总也有能用得上的东西——这些人用土办法弄出来的,一些很有效的土造武器。

    围剿进入五六月份之后,不知为什么,匪军的武器装备有了极大的改善。

    首先,是汽油桶改造的土造重炮。

    匪军的“重炮”威力不小。塞克特将军并不是一个人来中国的,他率领有一个军事顾问团,这些军事顾问分散在革命军各支部队中。有几个顾问去一个曾经的战场实地巡视过,从现场残留的痕迹来看,这些炮的威力介于75山地榴和105榴之间——通过损伤半径以及对强固物体损伤的“精确计算”,甚至实地重新实验,严谨的德国人得出了这一“科学”结果:这是一种未知型号的炮,不属于各国正式列装的装备,应该是匪军自制。

    好吧,非常科学,非常准确的论断,不愧是德国人(^合^)。

    仅仅是一两门炮,那么问题还不大,最不可思议的是,匪军的炮群的规模貌似非常之大。据报告,曾经有一次战斗,匪军在一个仅仅二百米宽的阵地上,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一口气扔了三四十发炮弹,这说明炮群的规模不小于十门。

    也是在那次战斗之后,革命军的工事标准不得不提高了,碉堡的密度增加了一倍,墙壁的厚度也增加了一半——总算下来,钢筋水泥的用量增加了三倍。这也就罢了,问题是为了压制匪军“强大的炮群”,革命军又不得不大大加强了炮兵,特别是远程炮兵的力量。

    同时,对于匪军有了重炮这件事,革命军是相当的重视,加强了侦查力度。陈家兄弟的那帮密探这一次难得的打听到了准确信息;不过这个消息却让人哭笑不得:所谓匪军的“重炮”,无非就是一些汽油桶,据说在匪军内部,这种“油桶炮”还有个诨名儿,叫做“没良心炮”——好吧,匪军缺乏物资,连汽油桶都缺,于是他们用木桶来代替。

    这个消息先是让人啼笑皆非,到后来就让人吐血了。拿到情报以后,革命军上下先是不相信,以为他们的情报人员又一次被匪军涮了,还是德国顾问们严谨,根据得到的情报复制了一门炮出来,实验几次之后得到了让人吐血的结果:情报是准确的。

    据说,南京的那位一开始嗤之以鼻:“无稽之谈,用油桶都能改成炮,我还花那么多钱进口军火做什么?”

    等到情报证实以后,又开始骂人:“娘希匹!这么简单的法子,也就是土匪才用,然而你们竟然被这种土匪手段打得丢盔卸甲,无能!”

    对于手下要求在革军中也装备这种炮的建议,他更是大发雷霆:“我们是正规军,不是土匪,装备这样的武器,是嫌我们不够丢人吗?”

    塞克特将军有些不能理解。在他看来,这种“炮”确实简陋到了极点,但这也就意味着她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低到了极点,还可以大量装备——正适合革军的现状。如果革军确实能装备这种简陋的武器,不说别的,一线部队在面对匪军的夜袭时,也不至于那么容易就被消灭。

    这种“炮”威力确实很大,不过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准确率很成问题,想要依靠一两发炮弹来摧毁固定目标(匪军主要用这种炮来摧毁碉堡),基本不可能。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就必需加大使用量——这对于各种物资都紧缺的匪军而言,是负担不起的。

    所以他们在用这种炮拔除了几个据点之后,就换用一种准确率相当可观的大炮——无后坐力炮,匪军称为“一人扛”的东西。

    这种炮,革军有不少士兵目睹过,后来又被某个参谋拍到了照片,最后还缴获到了完整的样品和炮弹(有意留给革军的。目的是为了让抗战中的革军多一种有效的反装甲手段;在相当时间里,红军不会有装甲兵,也不会修筑碉堡什么的,换言之这种东西用不到红军头上。另外,为了防止泄密,这门样品炮的炮管是用一门七六炮改的,炮上的喇叭筒,三角架等零件,也都没有用来自未来的钢材)。

    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武器。据某个对武器很了解的德国顾问说,这种炮跟一种一战时美国人戴维斯发明、俄国人梁布欣斯基(良不心司机?^…^)改造的炮非常相似,区别只在于,匪军的这种炮后面多了一个喇叭口。经试验后发现,这个喇叭口能有效增加后喷气体的速度,减少后喷气量,从而增加前喷气体量,让炮弹获得更大的初速。

    最后德国人判断,这种炮作为一种轻便有效的反装甲武器(匪军主要拿它来打碉堡),威力可观,准确率也不错,射程虽然稍差,在换用德军的正规设计,优质材料,强力装药后应该也有较大的改善。总之,已经具备了让正规部队大规模装备的价值。在征得白党政府同意之后(常凯申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个了不起的东西),德国顾问把这种炮仔细地测绘了一遍,最后把相关资料都送回了德国。

    ————

    相比于炮,塞克特将军更感兴趣的,是匪军的地雷。

    匪军一直都在使用地雷,这迫使革军大力建设工兵,这些德国顾问训练出来的工兵还是比较得力的,在去年底到今年初有效地清除了不少地雷,保障了大部队的通行,并迫使匪军一度放弃了这种战术。

    可是等到了五六月份,匪军又开始埋设地雷了。不用说,革军这边又派出了工兵,但是这一次,工兵也不好使了。看来匪军是掌握了某种反探测手段,德国进口的探雷器居然连连吃瘪,在连续数十个工兵殉职之后,革军在疑惑匪军到底使用了什么新技术的同时,不得不舍弃了高大上的工兵排雷,而采取了某些古老但是还算有效的排雷方式。

    常见的就是驱百姓为前驱,不过这个法子也不好用。匪军似乎早有预料,布置了一种新式地雷,前方的百姓踩上去没事,后方的行军大队却狠狠吃上一串连环爆炸。而且匪军的坚壁清野做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