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公主府日常-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帝今日只穿了一件明黄色的便服;少了几分威严的气势;若仔细看的话;还能看出他的眼角其实已经布满了鱼尾纹,两鬓也有些许白发了。
  皇帝见楚歌他们来了,就命人赐坐,楚歌和郑珣刚坐下,郑览郑揽月就兴冲冲地跑到皇帝身边,用甜死人不偿命的声音说道:“外祖父,今天是元日,你要赏我们什么吗?”
  昨晚他们一回去就睡觉了,所以大清早的特别有精神,张朝恩给他们每人一个大红包,所以他们就心心念着外祖父也会有好东西给他们。楚歌倒是没想到他们会直接开口跟皇帝要,只得露出无辜的神情。
  皇帝看到姐弟俩心情就非常好,直接喊来管长,赏了好几件珍宝给姐弟俩,“这下满意了吗?”皇帝捏了捏郑览的小脸。
  郑览笑呵呵的说:“满意。”
  郑揽月似乎还不满意,对皇帝道:“外祖父,您还没赏娘亲和爹爹呢。”
  这下楚歌真坐不住了,女儿什么时候变得那么精明了,居然知道分开要赏赐,长大了还了得?她正要出声把姐弟俩叫过来,皇帝道:“赏,当然要赏,月儿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聪明孝顺啦,还知道给你娘亲和爹爹讨赏。”
  郑揽月咯咯咯的笑。皇帝心情大好,对楚歌和郑珣道:“过完年你们也不用回源州了,当初要不是源州缺人,朕也不会派驸马去往那边。除了回纥部还有些不让人省心,基本上已经被治理得不错了,朕打算把李郡守提为源州州牧,他毕竟也跟着驸马做了许多事,对源州这一块比较熟悉,至于驸马你,就先调回来,眼下京中的官职没有空缺,你就暂时到翰林院那儿,待有了空缺,朕在另行安排。”
  虽然得以调回京,不过跟丢了官帽也没什么区别了,翰林院是大陈最闲的一个部门,基本上是那些没有安排的进士的收容之所,他们平日多半是编撰修书,没有实权,运气好的还能有出头之日,运气不好的,就像谢其然,大半辈子都在翰林院蹉跎了。
  皇帝果然把郑珣调回京了,楚歌也真佩服皇帝瞎扯的本事,他当初派郑珣去源州,哪儿是为了让他治理源州,分明是为了让燕朝余孽更方便和郑珣勾搭。要不是他们的据点实在隐蔽,实力不明,皇帝估计早就不会等上三年了,也用不着美人计了。不过事实证明,皇帝的美人计确实挺成功的。
  楚歌认为,皇帝的美人计之所以成功,是因为郑珣一出生就以为他是陈朝子民,在没有中榜之前,他在国子监认真读书,心里想的就是要报效朝廷。结果等他中了探花,有人告诉他当今皇帝和你有血海深仇,我们特意找到你就是为了帮你匡复大燕,替你报仇的。这个时候郑珣已经被洗脑了那么多年,对大燕根本没有感情,再加上皇帝把博姬公主嫁给他,就是笃定郑珣不会蠢到去相信燕朝余孽会真心帮他复陈,他们不过是想借郑珣的名号而已。
  所以当他们发现郑珣娶了博姬公主后,博姬公主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他们的眼中钉,成为挑拨他们和郑珣关系的导火线了。
  现在皇帝大概觉得时机成熟了,所以要收回郑珣在源州的军政大权,而把他留在京城用翰林院来圈养着他。
  面对皇帝刚才所说的话,郑珣欣然接受:“儿臣权听父皇的安排,只是儿臣忽然想到一事,想跟父皇禀报。”郑珣心知肚明,皇帝想先解决燕朝余孽,再解决他,皇帝不过是想在歌儿面前挽回一点情面,但他让自己陷入被动的局面。
  前世他是不得已和他们联合起来反陈,后来又花了很大力气剿灭了他们,建立了大楚。
  皇帝对楚歌道:“你带上览儿月儿先去看看太后再去看皇后,朕和驸马单独说一些话。”
  楚歌便带着儿女去往长乐宫,半路上遇到了齐王妃上官嫣然,她算得上是一位娇小玲珑的美人,瓜子脸,杏眼,远山眉,笑容纯静美好,令人观之可亲,跟书生气息浓厚的齐王确实是一对金童玉女。楚歌对上官嫣然的印象很好,联想到昨晚发生的事情,她倒是觉得上官嫣然不会做出那等冒失之事。
  “真巧,没想到会在宫里碰到公主,公主也是去长乐宫吗?”上官嫣然说话的声音让人听着非常舒服。
  “是呢,既然我们都要去看太后,不如一块儿去,弟妹是单独进宫的?”楚歌见跟着上官嫣然的只有一个丫鬟,不禁问道。
  “我是和王爷一块儿进宫的,刚才从皇后那儿出来,赵王在和王爷说话,就叫我先去太后那边看看。”上官嫣然仔细打量着楚歌,她今日穿得很素雅,鬓角斜插一支步摇,额间垂下一颗圆润的珍珠般大小的红玛瑙,除此以外再无其他装饰,却干净得好似皑皑白雪中盛放的一朵梅,圣洁无比。
  “那我们先去长乐宫,我等会儿再单独去一趟长秋宫。”
  上官嫣然点点头,两人一边走一边闲话,上官嫣然问:“公主,听说昨晚的古董羹是你们府上的厨子做的,很多人都觉得好吃呢,不知道下次我能否去你那儿坐坐,尝尝你们府上师傅的手艺。”
  “那道古董羹只是我偶然看书时发现的,你若是喜欢,我倒是可以把做法给你写下来,到时候你们府上的厨子学会了,你想吃的时候也方便些。不过你要是想来找我,我只怕高兴还来不及。”
  上官嫣然却没想到楚歌会那么大方,据说那位师傅可是被皇上留在了皇宫,成为了太后的御厨,而博姬公主非但没有以此自得,还肯把做古董羹的法子给她,换做别人只怕是没那么好说话的。
  “那我们可说好了,公主你不知道,我每天不是在王府里处理琐事,就是进宫,日子过得有些无趣。”
  楚歌想到她在源州那会儿,几乎都是呆在公主府的,每天忙些小事,一两个月眨眼就过去了,也没觉得那么无趣。假如齐王府里不止上官嫣然一个女人,恐怕上官嫣然就要忙着争宠了,哪里还会有时间闲下来呢,她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你还有琐事可以忙活呢,我们府上的事情都由张总管接管了,什么事都用不着我操心,比起你来,我更闲。”
  上官嫣然听说过张朝恩,他曾是皇后身边的人,只是博姬公主出嫁那么久了还没有真正管过家,这确实叫人难以置信。京城的大家闺秀哪个不是早早的学着管家,内宅的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每一件都得学着,就是为了以后嫁人的时候不被婆家挑错。放眼全京城,像博姬公主这样的例子,估计绝无仅有吧。
  上官嫣然靠近了楚歌,小声说道:“公主,您现在不把管家的权力要回来,那府上的人都被拽在张总管手上,这多不好呀。他虽说是皇后身边出来的,但不可能替您管一辈子吧,要我说,您最好趁早想法子让张总管把府里的权力交到您手上,这样府里的人才能真正算是您的人,您想办什么事也方便些。”
  楚歌认真想了想,上官嫣然说的确实是这样,现在京城不比源州,用人用钱的地方肯定会比较多,若还是处处受制于张朝恩,传出去,她这个公主脸面无光。
  “弟妹说的是,只是此事还得母后开口才算数,不知弟妹能否帮我一个忙?”楚歌附在上官嫣然耳边悄声说了几句。
  上官嫣然欣然应了下来,“公主放心,这个小忙就交给我好了。”
  楚歌和上官嫣然很快来到长乐宫,当钟姑姑出来时,充满歉意的对她们说:“公主,齐王妃请回吧,太后的精神不太好,今日不见任何人,过两日太后精神好些了,公主和齐王妃再来吧。”
  楚歌道:“多谢姑姑,那我们下次再来给太后请安。”
  待走得远了些,上官嫣然道:“太后昨晚不是还挺好的吗,怎么今日又不适了?”
  楚歌也不清楚,老人家的身体状况总是不稳定的,一旦生病,就会出现多骨诺米牌效应。这种事谁也说不准,她们即使想关心太后,也是有心无力。
  原本给太后拜年请安的计划有变,楚歌就和上官嫣然来到了长秋宫,看到柳依依时,楚歌一点儿也不吃惊,她只是意外宋歆歆也在。
  宋歆歆看到楚歌的时候,恨不得眼睛能喷火,最好烧得楚歌面目全非。想不到楚歌居然能做出向皇帝皇后告状这种卑鄙小人才会做的勾当,楚歌若真有本事,就该不怕直接来找她,而不是躲在暗处对她放冷箭,害得她被禁足在仪和殿,连除夕夜也没办法参加,本来她明明可以在除夕宴上见到郑珣的。
  最让宋歆歆气愤的是,就连她的母妃也不帮她,反而对她说要是她再不老实,就让她的外祖父来教导她。她明明什么都没做,结果所有人都偏帮着楚歌,这让她如何咽得下这口气。
  楚歌选择性忽略了宋歆歆那杀人的目光,给皇后请了安,说了几句中规中矩的吉祥话,就和上官嫣然坐在一边。
  皇后让高申给楚歌上官嫣然以及郑览郑揽月都发了一个红包,又对柳依依和宋歆歆道:“你们也待了好一会儿了,就先回去吧,省得说我拘着你们不让你们走。”
  柳依依的确想回去,她还要让府里的两位侧妃看看她今天得的赏赐呢,在她没平安把孩子生下来之前,她是不会让她们有机会怀上赵王的孩子的。眼光瞥过上官嫣然,见她的眼底有一丝不喜,柳依依甚是高兴。昨晚也只有她和上官嫣然清楚事情是怎样的,而上官嫣然居然没有反驳,任由她在皇帝面前颠倒黑白。其实是她把上官嫣然绊倒了,然后她自己才假装被上官嫣然绊倒的。
  反正她有身孕,说什么都是比较在理的,只要上官嫣然和齐王反驳,肯定会给皇帝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上官嫣然也太好捏了,只是昨晚倒是便宜上官嫣然了。
  “母后,那儿媳就先告退了。”柳依依弱不禁风的微微福了福身子,然后才挺着并不显眼的肚子走了。
  皇后目送着柳依依出门,这才收回目光。
  宋歆歆道:“母后,儿臣难得碰到上官嫂嫂,就留在您这儿多喝两杯茶,和上官嫂嫂说两句话,您可别急着赶儿臣走。”
  朝月公主都这么说了,皇后也不可能真把她赶出去。
  长秋宫里的气氛顿时有些微妙。
  宋歆歆说:“母后,昨晚琅乐师命人演奏的那支曲子,我听人说是博姬公主做出来的,怪不得那么别具一格呢。”
  皇后看向楚歌:“哦?我倒是没听过这回事,你不是手受伤了无法弹琴了,怎么还做了曲子吗?”
  楚歌不慌不忙道:“母后,那支曲子是儿臣未受伤之前,偶然于梦中所得,儿臣不碰琴很久了,张总管却是知道的。”
  果然,皇后一听到张朝恩的名字就不再过问,只对楚歌道:“太后现在身子不好,你也知道她不喜欢你去碰琴,就算你有所感,做曲之事也该放一放。免得传到太后耳朵里,给她添堵。”
  楚歌自然应下来,抬眼看了看宋歆歆,她有些不屑。
  上官嫣然抓住这个空档,对皇后说:“母后,儿臣过几日想办一个赏梅宴,只是儿臣刚嫁进王府不久,对设宴一事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知该从何下手。母后可否指派一个嬷嬷来帮帮儿臣?”
  皇后对上官嫣然的提议有些心塞,现在宫里的事情还是比较多的,她也不想专门找一个嬷嬷来帮上官嫣然办什么赏梅宴,太小题大做了。操持宴会乃是每个上京名媛该掌握的,这么简单的事情都不会,还做什么齐王妃呢。即使皇后有人,也不大想帮上官嫣然。
  皇后看了看宋歆歆,朝月公主倒是适合的人选。宋歆歆赶紧对上官嫣然道:“嫂嫂,此事简单得很,不如请博姬公主帮一帮你,想必她已经对举办宴会得心应手了,区区一个赏梅宴,自然能给你办得妥帖。”宋歆歆知道楚歌应该不会,才这么说的。她的事情都由张朝恩管着呢,而且她也很少参加宴会,估计和上官嫣然一样什么都不会。她就是想让楚歌出丑。
  楚歌和上官嫣然心里对宋歆歆感激涕零,这个宋歆歆正歪打正着的帮她们说出了想说的话,还不必跟皇后兜圈子了,真是省心。
  上官嫣然做出恍然大悟的样子:“母后,您就让博姬公主去帮一帮我吧。”扭头对楚歌说,“公主,不知您是否愿意帮我一回?”
  皇后道:“博姬公主,那你就去帮一回齐王妃吧。”朝月公主太会惹事,到时候让她出宫惹出了什么事端,她又得受牵连,博姬公主本来就住在皇宫外,正好合适。
  面对三道炽热的眼光,楚歌为难的说道:“回禀母后,儿臣府中诸事皆由张朝恩一手打理,儿臣对这些事情实在不懂,恐怕帮不上齐王妃的忙。”
  “姐姐,你可别说笑了,你出嫁都三年了,不会连基本的持家都不会吧?”宋歆歆奚落楚歌了,心里一阵舒畅。
  楚歌很配合的回答:“不瞒母后,妹妹说的皆是事实,实乃由于张朝恩打理过长秋宫,儿臣便觉得将公主府交给他打理令人放心,因此从不过问那些事情。不如儿臣把张朝恩借给齐王妃,他一定能把赏梅宴办好的。”说完楚歌还觉得自己的这个主意不错,对皇后笑了笑。
  皇后对楚歌这副天真很蠢的模样气得不知道说些什么,她堂堂一介公主,居然事事仰仗张朝恩,还把张朝恩当做无所不能的主事,真要把张朝恩借给齐王妃,他们皇家还有没有脸了。一个王妃不会持家也就算了,一个公主也不会持家,传出去她这个皇后就有教导无方的嫌疑了。
  “荒谬!”皇后拍了拍桌子,“身为大陈的公主,连基本的持家也不会,是想让我们皇家蒙羞吗?”
  楚歌跪了下来:“母后,儿臣知错,并非儿臣不想持家……”
  “不要再找借口了,传本宫的口谕给张朝恩,从今日起,让他把公主府交给你打理,大小事都由你来定夺了他再去办。”
  楚歌露出慌张的神色:“可是母后,儿臣还什么都不懂,父皇知道了会不会……”
  皇后不耐烦的打断她的话:“不懂就去学,我会亲自跟皇上说的,好好学着,别给我们皇室丢脸。”
  楚歌不甘的低下头:“儿臣谨遵母后之命。”
  宋歆歆恍然明白过来她这是帮了楚歌一把,本来她只是想让楚歌出丑的,怎么最后反而让楚歌得到了治理公主府的权力,她恨得牙痒痒,却又无可奈何。

  ☆、第四十三章

  最终上官嫣然口中的赏梅宴自然是没办成;因为皇后的意思是;让上官嫣然多去月美人那儿讨教讨教;学一学如何持家。至于楚歌;更要好好学一学;有李嬷嬷和张朝恩在,不懂的都可以向他们讨教;切不可惫懒。
  楚歌和上官嫣然虚心的接受皇后的教诲;任凭皇后告诫了许久;这才得以离开长秋宫。
  在长秋宫久坐了一会,身上还残留着长秋宫的熏香;出来后;外面的空气倒是让人的灵台清明了许多。
  楚歌对上官嫣然道:“弟妹,刚才真是谢谢你了。”没想到事情还能这么顺利。
  上官嫣然不好意思道:“我只是按公主说的去做;说到底还是公主的主意好,否则皇后也不会那么快就进入了这个小圈套里。其实刚才我挺紧张的,就怕露馅,还好朝月公主帮了一把,要不然接下去我还真不知道怎么说。”
  楚歌非常赞同,两人相视而笑,心里默默把对方看做是可以深交的朋友。
  上官嫣然问:“公主这是要出宫回府了吗?”
  楚歌想了想说:“不如我陪弟妹一块儿去月美人那儿坐坐吧,上次月美人赠送的梅花,我还没有当面感谢她呢。”而且齐王是太子人选,跟月美人打好关系对她只有利没有坏处。
  上官嫣然听了非常高兴,“母妃看到公主和公主的儿女一定很高兴,她一直希望我能快点怀上,好让她抱孙子呢。”
  楚歌和上官嫣然于是朝月美人所居住的明心堂走去,郑览郑揽月非要自己下来走一走,李嬷嬷和羽烟便放他们下来,给他们自己走。两个小孩走得慢,楚歌也不想让他们摔倒,便和上官嫣然放慢步子。
  明心堂是光华宫的一座偏殿,光华宫曾是贤妃的宫殿,后来贤妃没了,光华宫就一直空着,而月美人不愿意再搬去别的地方,因此就长住在此。又因此处僻静,平日里显得有几分冷清,虽如此,皇帝却喜欢隔三差五的往明心堂跑,目前后宫里,月美人和玉妃几乎是平分秋色不相上下,她们二人把皇帝栓得牢牢的,就连皇后也只能在一旁眼热。
  楚歌对月美人不可能不好奇,她可以称得上是后宫里的一朵奇葩了吧,甘做天空的一轮明月,神秘而引人遐想,皇帝大概就是喜欢她这不争的性格,所以她在后宫的地位才能与玉妃和皇后比肩。
  尽管明心堂冷清,但里面的一花一草都被精心打理过,看得出月美人应该是一位性格恬静的嫔妃。
  楚歌他们刚踏进明心堂,就有宫女给他们欠身行礼,兰熙听见动静,立即从屋子里出来,原以为是齐王妃到了,没想到还看见齐王妃身边多出了四个人,当下认出了那是博姬公主和她的一双儿女。
  兰熙上前恭敬的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