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厨女当家-第2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说起来凌小柔做菜是有一手,酿酒的水平就很一般了,虽然知道一些酿酒的方法,但酿出来的酒都算不上好喝,若是将这方子拿到手却也不错。
  至于说会不会被这个一脸精明相的掌柜给骗了,还真不用担心,有谁敢骗宁远王府的人?真有人敢那么做了,就算跑到天涯海角也能给抓回来。
  很快,掌柜去后面取了酒回来,亲手给太妃倒在杯中,果然酒的香气浓烈了很多,闻着就是好酒中的好酒。
  老太妃抿了一口,眼睛都亮起来,朝凌小柔点了下头,凌小柔道:“掌柜,既然太妃很喜欢你这酒了,本王妃拿个吃食方子与你换如何?”
  掌柜没想到王妃和太妃如此轻易就允了,哪里还会再犯轴?虽说是王妃说了要换,按一般人想法应该提条件了,但掌柜也明白一个道理,人家此时的身份是宁远王府的王妃和太妃,可不是他能提条件的人,万一惹怒了这二位,人家又不是喝不上好酒的人?真不跟他换,他求都没用。
  这酒虽然是好酒,但也确实如他所说材料太过珍贵,放在酒楼里卖也挣不到几个钱,自家喝又太浪费,让他自己酿了喝,他真心舍不得,也就宁远王府这样不差钱,又有本事把酒卖出天价的人才能使得起这个方子。
  很爽快的,凌小柔用一套烧烤秘方跟掌柜换来酿酒的方子,别看京城蓟城竹村那边烧烤卖得很火,但在渭城府卖烧烤的店真不多,就是有卖的凌小柔也有信心掌柜只用烧烤的方子就能把酒楼给开火了,烧烤这种经久不衰的饮食文化,只要做得好吃绝对能赚几辈子钱了,就是不做几辈子,只要掌柜不是太不会做生意,几年就能赚的他盆满钵盈。
  至于掌柜,不管是什么方子,他都如获至宝,听别人说过,只要是从王妃这里传出的吃食,就没有不火的。
  双方立了字据,分别将字据收好,凌小柔将酒方也收起来,从此后掌柜就不能再把这酒的方子卖给别人,自家酿来喝凌小柔倒是不管的,而凌小柔也保证就算往后王府再卖烧烤,也不会跟卖给掌柜的方子是一个味道。
  出来大半天了,就算凌小柔没感觉到累,老太妃也担心大孙子,若不是凌小柔认为再出门一趟或是让掌柜跟回王府麻烦,老太妃的意思就是明儿再教烧烤方子。
  接下来,凌小柔就让掌柜按她刚给写的方子去准备材料,又盯着掌柜亲手将烧烤料调好,剩下的只是烤的时候将烧烤料抹到食材上,这些需要琢磨的东西并不用凌小柔来教了,但凌小柔给他的建议就是烧烤炉子就在酒楼门外,除了进店里吃的客人之外,还能卖一些给过路的客人,串成串再烤的肉串什么的,吃着过瘾,拿着方便,这都是多少人总结出来的经验了。
  而且,夏天热起来还可以直接把桌子摆在门前,反正渭城府最不差的就是地方,每间铺子前面都宽广的很,比铺子里面可要大得多。
  得了酒方,凌小柔与老太妃高高兴兴地出了酒楼,回头看了眼这间名叫‘刘福记’的酒楼,想来今年的夏天,‘刘福记’定会在渭城府大出风头了。而他们得了这酿酒的方子,除了将酒酿来自己解馋,倒可以将酒卖进京城,不管多少钱的东西,王府出来的东西只要好,肯定是不愁卖的。
  一路上,老太妃展开方子,婆媳俩头抵着头研究一番,也难怪‘刘福记’的掌柜说这酒材料贵重,除了酿酒时要用数种精挑细选出来的优质粮食,还要经过特殊的手法酿制。酿好的酒还要用十几种极其珍贵的药材泡上两个月才可启坛,这样泡出的酒不但味道香醇,更有强身健体之效,若是陈上一些年头就更不要说多美了。
  只是这十几药材果然是珍贵的很,而且并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东西,像百年以上的人参,在酒方中只能算得上是中品,若想酿出更好的酒,年份越久越好。
  而因功效不同搭配所用的药材也不尽相同,例如能活血养肝美颜所用的药酒里就要泡上一种雪莲果。
  雪莲果必须是常年积雪的雪山之上出产的最优良的雪莲果,因雪山难爬,雪莲生长又很随意,即使每年都有很多人为了生计上山采雪莲果,但雪莲果真的不多,用来酿一点都不比百年的人参便宜。
  所以,这份方子还真只能是少数人才能酿的起,老太妃记得自己的私库里还有几株百年份的人参,甚至连几百年份的也有几株,剩下的药材库房里也有一些,用来酿酒倒是好的,若是换了别人还真舍不得用来酿酒喝,也就是宁远王府都好喝上两口,又都是不差钱的。
  不过,真想多酿些酒,还是要让人多多地往回买这些药材了。
  而上面看似简单用来酿酒的粮食,个个都必须是颗粒饱满的当年新粮,那些瘪掉的、或是陈年的粮虽然也能酿出酒,但味道上肯定是要差很多,这样酿出来的酒虽然也能喝,但用珍贵的药材就有些浪费,不用珍贵的药材又酿不出这味,倒没多出彩了。
  所以,凌小柔和老太妃虽然很想回去就让人挑粮食酿酒,可这时候的粮食都是头一年剩下的,少酿一些试试倒好,用年份足的药材就不值了,不过用些普通药材试试应该也能喝吧。
  回到府里,凌小柔被老太妃赶回去歇着,老太妃则让人在厨房不远的一处院子连日赶工,建了一间小酒坊。
  在等小酒坊建好这段时间就是做酒曲,酒酿的好不好酒曲很是关键,而方子上面记载的酒曲制作方法也与一般的制作方法有些不同,所以若想酿出好酒,这酒曲就只能自己做了。
  制作酒曲中除了同样选用精挑的粮食,还要加入几种草药,经过泡米、粉碎、混入药材、制胚、发酵、晒干,老太妃瞧着只是酒曲就用这么多工序,虽然都要在旁边看着人做,可一想到亲自酿出好喝的酒,心情也很好。
  只是再次吩咐下去,酿酒的作坊可不能让王妃过来,到处都是酒味,再把她大孙子给薰着了。
  老太妃下令,酿酒作坊很快就建好,酒曲也发酵成功。这几日老太妃就让人按着方子上记载的粮食找来一个粒一个粒地每样挑了十斤,作坊一建好,就按着方子上面忙活开了。
  又是将粮食拌匀后,又是焖料,又是蒸料,之后又加酒曲发酵,温度也有不同的变化,全都凭感觉一点点地试着,之后就是等发酵的过程了,大概要半个月左右,之后装坛加入药材还要至少焖上两个月以上。
  作坊里焖热焖热的,老太妃在里面待了一个时辰就出出来了,说什么也不肯再进去,好在府里厨房上的人也多,也有几个是会酿酒的,老太妃挑了个无儿无女这辈子就打算在王府养老的邹婆子,把酒方教给她。
  虽然老太妃认为自己酿出的酒很有成就感,可才试了这么一会儿,老太妃真心觉得自己不是这个料,没事过来看着别人酿酒还成,让她自己动手那真是糟尽东西。
  邹婆子认字,得了酒方后,只看了一眼就惊呼:“我滴个乖乖,这酒酿好了得多少银子?喝一杯可不就得几十两银子了?”
  邹婆子也是识货的,在王府也这么久了,上面那些珍贵的药材做菜的时候也没少用,值多少银子她当然清楚,只那么一眼就看出这酒的价值不菲,也就是王府里的主子们才喝得起吧?
  老太妃笑眯眯地道:“你若能酿出方子上的好酒,太妃我重重有赏,到时也赏你几杯尝尝。”
  邹婆子也是好酒的,只是喝着外面的酒总是不对味,才自己学了酿酒,虽然不知道这方子上的酒到底有多好喝,但就冲着泡酒的药,这酒要是不好喝了真就是白瞎。
  顿时邹婆子就觉得肩上的担子好重,万一把酒酿糟了,她可怎么跟太妃交待呢?
  好在老太妃为了打消她的忧虑说了句:“你且放心,新粮还未下来,咱们就是试试手,用到的药材自然也不是年份足够的,等你试好了,再用好东西不迟。”
  邹婆子听了多少松了口气,一向就不认输的她当然有信心一定能把酒酿好,若方子不错,别人能酿得,她自然也能酿得。
  至此之后,邹婆子就整日待在酒坊里,盯着发酵的酒池子不让人靠近,生怕因不知什么原因把酒再给酿废了。

  ☆、430 防火防盗防皇上

  老太妃这几日每每想到‘刘福记’里的酒就想流口水,最后没忍住还是让人去‘刘福记’把存货都买回来。
  ‘刘福记’这两天自从卖起烧烤后,生意也比往常好了太多,本来有四个伙计,如今不够用又招了两个,即使这样也忙的脚不沾地,掌柜忙着收钱都要收的手抽筋了。
  尤其是听了凌小柔的建议将烧烤炉摆在外面,常常就有路过的人闻着香味买一些走着吃,虽然看是小钱,但架不住小钱不断,滚着滚着就成了大钱。
  掌柜的忙的满头大汗,白胖白胖的脸上却笑容不断,第一天开始时客人少一些,却还是有不少来尝尝看的客人上门,渐渐的客人就多了起来,等到第二天酒楼就忙的让他睡觉想起都要乐醒。
  今儿一天还没过去赚的都快赶上他以往一个月赚的了,果然王妃出的方子就别怕赚不到钱。
  知道是老太妃让人来买酒,掌柜也是赚了钱,再想想往后还有大把大把的钱可赚,一高兴,便亲自去将库房里从前酿的酒都给拿了出来,总共也就两坛酒。
  实在是酿这酒的材料太贵,就是酿了自己喝都舍不得,卖又卖不出去,这几坛还是当初家里宽裕时,老爷子自己酿了喝的,若是从前他都当成珍宝一样,想着在酒楼里卖一杯出去就能赚一杯的钱,可来的客人一听一杯二道酒就要五两银子,哪个舍得喝啊,这酒就一直没卖出去。
  如今有钱了,往后想喝可以再酿,但王府的大腿却不能不抱,虽然烧烤方子到手了,可在渭城府这地儿,能跟宁远王府哪怕是扯上一点关系都能免掉不少麻烦。
  没看王府出来的人开的那些酒楼食铺吗?生意红火是不用说的,以往在渭城府早就要惹人红眼了,可现在看看,就是再不长眼睛的人也没有敢打那些酒楼食铺的主意,原因不就是人家的后台是宁远王府。
  这些酒虽然送给老太妃,看似他损失不少,可往后他真跟人说他们酒楼的烧烤方子是王妃给的,王府的人也不好意思跟人解释。
  只要巴上一点宁远王府的关系,看谁敢打他酒楼的主意,只要宁远王在渭城府一天,甚至说就算宁远王换了别处封地,只要宁远王的威名不倒,他的酒楼都不用怕被人盯上了。
  老太妃吃下午饭的时候就让人给弄了两杯酒过来品品,越品越美,这酒味真是绝了。好在老太妃心里有数,每次喝上两小杯也就是了,再多无益不说,还容易喝坏身子。
  这两日府里时常弥漫着浓浓的酒气,即使离着凌小柔住的院子远了些,有时顺着风也能飘过来一些味道,真是把凌小柔馋的要淌口水,可自己这情况真是一口酒都不能沾。
  贺楼远这几日也是忙,忙着审江蒙国的奸细,忙着给李旬上书奏明江蒙国的野心,还有就是贺楼远打算向江蒙国开战。
  江蒙人的手伸的太长,当初的福寿膏,如今的凤舞,不管是哪样,再不给江蒙人一点教训,往后什么香的臭的都往渭城府、甚至是大衍国送过来,大衍都接着吗?
  即使这仗打不起来,贺楼远至少也要让江蒙人明白,大衍国、宁远王,都是不怕打仗的。
  为了跟江蒙国这一仗,贺楼远这些日子就在不停地操练水军,当初刚来渭城府时,保护贺楼远的五百军士,虽然大都是些刺头儿和愣小子,现在都被宁远王收拾的伏伏贴贴,还别说这些刺头儿们都挺聪明,大多收拾好了都是合用之才,如今都被宁远王送出去历练了,等练的好了看看是否能重用。
  而与这些刺头儿不同,他还认识了一个谈起水仗很有见解的将领,只可惜这个将领只会纸上谈兵,连水都不会游,可偏偏他于水战上的经验让贺楼远真是又爱又恨,虽然不会水,保护好了领兵打水仗,居中调度也强过别人。
  为了上次被困海中的糗事,贺楼远这些日子水不太冷后,每天都让人教自己游泳,虽然游的不快吧,好歹掉到海里不至于沉底,反正也没指望宁远王打水仗的时候冲锋陷阵,只要能保护得了自己就成。
  一切都在紧张地准备中,宁远王常常就宿在水军营里,偶尔回来一趟就闻到满王府都飘着淡淡的酒味,忍不住就吸吸鼻子,这得洒了多大缸的酒才能有这么浓的味道?
  一直到了凌小柔这里,听凌小柔说过才知道原来是得了美酒的方子,老太妃正带了人酿酒呢。
  贺楼远对老太妃怎么张罗不关心,他只想着什么时候酒酿好了,好好的喝个过瘾,虽然没亲口尝过被凌小柔夸的天上有地上无的美酒,但就闻着府里这味,这酒也差不了才是。
  而今日贺楼远百忙之中抽空回府,除了是实在是想媳妇了,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要跟凌小柔说,刚刚收到皇上的密旨,皇上一月个半月后到渭城府,而且是微服私访。
  只是上面没有注明日期,也不知道信是什么时候写的,信上说的一个半月是哪天。
  算算时间,信在路上时间就不短了,即使是快马加鞭不停地跑,也得半个月,若是慢慢地送过来,一个月的行程都是正常,这样就不好说皇上走到什么地方,可能一个月后到,也可能几日内就到,更说不准皇上已经到了渭城府,这时候指不定在哪个旮旯儿里猫着看热闹呢。
  信等他到了地儿再派人送过来,这种可能也不是没有。
  贺楼远倒不担心李旬的安危,皇上不是傻子,只要不跟贺楼家这兄弟比,人还是很聪明的,既然他敢微服出行,就一定有万全的准备。
  只是这种皇上在暗,自己在明的感觉让贺楼远很不爽,谁知道李旬又是哪根筋搭错了,好好的京城不待,非要到渭城府来微服出访,难道就不怕一时大意让人在半路给解决了?
  虽然如今大衍国四海升平,可也架不住剿不尽的流寇,更不要说渭城府隔海相望的就是别国,海上还有数量很是可观的海盗。
  前些日子虽然抓了大批奸细,可难保没有漏网之鱼,真把皇上给揪出去了,这个失职之罪谁也担不起。
  而贺楼远这次回府,要叮嘱凌小柔的就是……闭门谢客,最怕李旬打着什么名义到王府来闲逛,他可还记得李旬对凌小柔心怀不轨。
  哪怕如今凌小柔是他的王妃,李旬只要不疯就不会打凌小柔的主意,但李旬那个时常抽疯的家伙,谁知会不会吃错了药?
  所以,在宁远王看来,只有凌小柔远离了皇上,才是最安全的。
  至于皇上会不会在渭城府遇到难事,想要上门求助,嘿嘿,这个完全不需要宁远王操心,反正他是今儿接到圣旨,那么就当皇上是一个半月后到。
  而且,为了迎接皇上在渭城府安全地入城,这些日子可得在渭城府好好地折腾折腾,像那些不是渭城府的人,还有行迹可疑之人,都得严查。
  尤其是说不出来历的、说话吞吞吐吐的、还有就是长得贼眉鼠眼的……这些都不能轻易放过,严重的嘛,那就关起来,什么时候皇上走了再放出来。
  贺楼远暗想:当初一个招呼都不打就把自己的封地给换了,弄的自己那么背动,这回皇上送上门,他可得好好出出气了。
  至于皇上遇到什么难事,或是心血来潮直接奔宁远王府要见凌小柔这种情况,他一定要给杜绝在萌芽之中,有事的话皇上就自己上门来见宁远王,后宅的女人可不管政事,这个政事里当然也包括皇上这个外男。
  凌小柔明了贺楼远的心思之后,当即就命人传令,因王妃有身孕,太妃不管事,王爷又公事繁忙,如今宁远王府闭门谢客,至于什么时候再会客,那就只能看情况再说了。
  从凌小柔有身孕之后,王府来道贺的人就不少,可礼物是收下了,王妃却没见着,如今大家都习惯王府上下都把王妃当成宝一样供起来,自然不会觉得这次闭门谢客有什么问题。
  而且前些日子抓了那么多的江蒙国奸细,王府这样做也没什么好意外的。
  虽然没有明说皇上要来渭城府,但全城气氛瞬时紧张起来,贺楼远每日都派人在街上敲锣打鼓地让渭城府百姓防火防盗,当然贺楼远最想说的是防皇上,可这话不有对别人说,除了他的几个亲信之外,皇上来渭城府的事半点风声都不能透露,只是对于可疑之人的排查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城里的百姓自然是最敏感的。
  渭城府的百姓如今对宁远王那真叫一个信服,好好的宁远王为何让人防火防盗?百姓们开动脑筋,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宁远王实则是想要借助防火防盗,让百姓们警醒,真正的用意其实是防奸细才对。
  之前江蒙人利用福寿膏坑害大衍百姓,企图动摇大衍根基,其心不可畏不歹毒,宁远王又派人在满城放出风声,又将福寿膏的害处闹的人尽皆知,百姓可以说是对江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