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福谋-第3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来浪费时间,二来也是消耗粮草。
  “在,”崔三拉长调子,起身去立在主位之侧的地图旁。
  长指点上某处。
  “我所知,这儿有一个,不过那是以前的事,不过那座矿山不小,想来还该在的
  几人随即过去。
  这些日子不见,梁康个子又高了一截。
  柳福儿立在他跟前,矮了将近一个半头。
  柳福儿侧眸,看儿子。
  梁康咧嘴,笑得儒雅。
  手却摸到她衣袖,隐晦的扯了扯。
  柳福儿嘴角微翘,宠溺的摇了摇头,站与他身前。
  周小六歪头,盯着崔三所指。
  “从直线来看,倒是距离不远。”
  “不过若是真个过去,需得翻过两道山脊。”
  “以人力搬扛,实在不便,数量上也极有限。”
  “不错,”崔三点头。
  消耗和所得不成正比,所以他才一直不曾提及。
  柳福儿盯了会儿,却道:“倒也不用许多。”
  她道:“徐家当下也不过是打肿了脸硬撑。”
  “江南之事,早有人传去淮南,加之你们早前所做之事,而今的淮南人心惶惶。”
  “若我们双管齐下,或许可以在去岁之前,便班师。”
  周小六眨巴下眼。
  当下已经冬至,到去岁也就月余而已。
  “当然,这还要看,能否及时把铁矿带回。”
  “能,”周小六斩钉截铁。
  他深深看了眼地图上的位置,一甩披风,阔步出去。
  崔三看柳福儿,道:“你可有把握?”
  柳福儿点头。
  “要是顺利,六成还是有的。”
  竟然如此之高。
  两军对垒,五五之数都值得一试,何况还高了一成。
  “我能做什么?”
  崔三问。
  “你熟悉这里地形,我想请你带人先行往治所,不知可否?”
  “属下领命,”崔三拱手,道:“不知城主之意是围城,还是”
  他拉长调子。
  “你随意,”柳福儿道:“不论围还是剿,或是内部瓦解。”
  “只要你觉得可行,尽可放手去做,若需什么,只要咱们有的,尽可赋予。”
  崔三动容。
  有了这话,他不止拿到统军之权,还有将来的任免。
  这可与他早前所得的信任天差地别。
  崔三心里极为感动,他长揖到底,恭谨的退去帐外。
  “阿娘,“梁康瞄着帐帘落下,才雀跃的蹦了下。
  柳福儿浅笑,摸着他鬓发。
  “这些日子都好?”
  梁康点头。
  “你看,我都长胖了。”
  柳福儿端量半晌。
  个子高了,胖却未必,不过气色还是可以的。
  她摸摸儿子手,暖暖的。
  她重又去看地图。
  梁康凑过来道:“阿娘,我想跟着崔三去治所那边。”
  柳福儿挑眉。
  “先生说,只有不会用人的主子,没有用不了的下属。”
  “那便世家极多,便是附庸,也未必都跟徐家一条心。”
  “我想跟过去瞧瞧,看能不能寻些有用之才。”
  “徐家大军都屯聚于此,我不可能派太多人过去。”
  “我知道,”梁康道:“你放心,我会保护好自己。”
  柳福儿抿了抿嘴。
  “你决定了?”
  梁康点头。
  “那就去吧。”
  “多谢阿娘,”梁康笑得两眼都眯成一条线。
  “先别高兴太早,”柳福儿道:“徐家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动的。”
  “若见事不对,立马回来。”
  梁康点头。
  提着脚尖,就往外去。
  走到门边,他忽的站定,回头望了眼柳福儿,他拨弄好甲胄,端好肩膀。
  以一派淡定样出了营帐。
  柳福儿一直盯着门边,听得脚步声远去,才重又把视线投回地图之上。
  大帐安静下来。
  只是很快,周小六便从外面进来。
  “都好了,半月之内,一准回来,”周小六脸上挂着笑。
  柳福儿点头,道:“派了闪骑营?”
  周小六点头。
  攀山越岭,又要尽最大可能缩短时间。
  还要以最大能力带回铁矿。
  这样的任务,也只有经过千锤百炼的闪骑营才能完成。
  周小六走到柳福儿跟前,见柳福儿头也不回的看着地图,就问:“怎么,可是又有什么新点子?”
  柳福儿摇头。
  “要说转脑子玩阴谋,谁能比得上徐家?”
  “对他们就得实施雷霆之势,把他们彻底压倒。”
  周小六侧眸。
  此时的柳福儿神情极冷,眼底闪着一微微的光。
  周小六抿嘴。
  “徐四之事,你”
  他话没说完,便顿住。
  柳福儿瞥他一眼,就转开视线。
  “这样的人家少了就少了,没什么要紧。”
  柳福儿说得轻描淡写。
  周小六却从中听出狠意。
  他轻轻叹了口气,转去帐外。
  把这一片空间留与柳福儿。


第八百三十五章 旧主之子

  徐家大帐里。
  徐节度使蹙起眉心,捂着胸口。
  下首,正听其吩咐的都尉抬头。
  “大人可是哪里不适?”
  徐节度使侧眸,适才那一瞬的心慌似乎又消失了。
  “没事,我们继续。”
  他重又看向手边的册子。
  南地,梁二以势如破竹之势拿下几城。
  立在新城城墙,他越过河道,遥望远处。
  那里便是刘家的老巢。
  只要把那儿拿下,这里的一切便告一段落。
  想到回去,梁二心底升起一阵迫切。
  身后,韩将军带着两人过来。
  梁二侧头。
  其中一人上前,“将军,伤亡已轻点完毕。”
  他说着把册子托与胸前。
  梁二点头,手依旧背着。
  半点也没有拿过的意思。
  那人等了片刻,转眸。
  韩将军示意他下去,而后道:“城里的粮食都大半被世家和郡守卷走了。”
  “余下的,我分了半数与城中百姓。”
  梁二瞥他一眼。
  韩将军挺胸昂头,一副听凭处置模样。
  梁二翻了个白眼,懒得与他分辩。
  “整顿一下,最迟三天,兵发过所。”
  “将军,这太急了吧。”
  韩将军面色微变。
  “已经很久了,”梁二皱眉。
  若是再久,会给那群人留下时间反应。
  他可不想自己的兵士多受伤亡之苦。
  梁二阔步下了城墙。
  韩将军望,见他不曾留意自己,才神色复杂的望向远处。
  三天的时间,一晃便过去。
  清晨,梁二命韩将军留下接应,带大军登船。
  待到船队行远,韩将军反与府衙。
  才要进门,余光瞄见一人佝偻着,步子很是踟蹰。
  他微微蹙眉,站定。
  “将军,”那人眼睛蓦地一亮,忙快行两步,并抬起头。
  “吴管事,”韩将军看清来人,惊讶不已。
  吴管事点头,小心的看周围。
  大门口,兵士规矩的站定,目不斜视。
  吴管事悄悄往边上挪步,并示意。
  “你怎么在这儿?”
  韩将军跟过去。
  吴管事心里盘算着怎么跟他说接下来的事,听他说话,只胡乱点头。
  怀中,婴孩随着他的动作摇晃,顿时不满的撅嘴,哼唧起来。
  吴管事赶忙轻摇低哄。
  “这是,”韩将军讶然。
  他记得吴管事好像身子有问题,不能生育的。
  当初这事还在刘家掀起一阵风波,后来程夫人听说这事,派他去城外庄子当管事了事。
  “这是小郎君,”吴管事低声道。
  “什么,”韩将军惊讶。
  吴管事苦笑。
  “将军怕是还不知吧。”
  他道:“刘家遭逢大难,一夜之间,嫡系几乎死绝。”
  “小郎君生母乃是大郎君妾室,”他顿了顿,对上韩将军疑惑目光,道:“不过没过明路。”
  韩将军了然。
  在刘家,便是妾室,也是要登记造册。
  这等没过明路的,八成是随性而为,过后便会送人,或塞去庄子,终老一生。
  “那他阿娘?”
  “死了,“吴管事道:“生下他就走了。”
  “前些日子,有人过来,把我们都赶了出来。”
  “这孩子也是个命苦的,我怕被折腾没了,就一并带出来了。”
  韩将军点头,却没有说话。
  吴管事有些失望。
  他摇了摇婴孩,咬牙道:“我知道是刘家对不住将军,才逼得将军另投他主。”
  “可孩子无辜,还请将军看在老家主多年栽培的情分,给这孩子谋条活路吧。”
  韩将军眉头微皱。
  他这辈子都忘不了听到刘家打算处死老母妻室时的心情。
  但……
  看着还在吃奶的婴孩儿,他心还是颤了。
  他睨了眼立在门口的兵士,低声道:“你先回去,明日傍晚在卡口等我。”
  “好,”吴管事一脸感激,连连作揖。
  韩将军止了他,疾步往府衙门口行去。
  翌日,吴管事早早来到卡口。
  立在被风的角落,他焦灼的频频张望。
  只是不论他望几次,始终不曾见韩将军影踪。
  待到夜幕来开,婴孩饿得哼唧,吴管事终于等不得了。
  他地哄着孩子,往暂时落脚的客舍行去。
  才转过巷子口,就听身后有声响。
  他转头,顿时惊喜。
  “韩将军。”
  他急急奔到近前。
  韩将军点头,看了眼孩子,道:“我已经安排妥了,你带着他北上吧。”
  “什么?”
  吴管事勃然变色。
  北边就是梁家地盘,如今梁刘两家正在打生打死,北上岂不送羊入虎口?
  韩将军看出他心思,摇着头道:“你放心,梁家军夫妻乃是敦厚明理之人。”
  “这孩子虽然姓刘,但却与战事无干。“
  “他们不会迁怒的。”
  “是吗,”吴管事应和,心底却是不怎么相信的。
  他在刘家待的时间不短,那些世家的行事,他也是亲眼见过的。
  这孩子可是大郎君留下的根苗。
  不说其他,只他姓刘,还是嫡支,就足以让人生出杀念。
  韩将军瞧出他态度,微微皱眉。
  他做这些只是想要回报老家主对他的恩情。
  他一片好心,反而被人怀疑,这让他心生忿忿。
  “我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你若信不过,便自寻出路就是。”
  他转身就走。
  “韩将军,”吴管事急忙上前两步,见韩将军站定,忙道:“我信,我真的信。”
  韩将军转身望来。
  吴管事道:“只是,北上路途遥远,小郎君太小,不比大人,你看?”
  “这个你不必担心,”韩将军道:“我已寻了奶娘,她会随你们一道。”
  “这样,”吴管事讪讪。
  没想到韩将军竟想的如此周全。
  韩将军略点头,朝另一边招手。
  半息后,一样貌清秀的妇人小碎步过来。
  她屈膝见礼,便垂眸敛襟,乖巧站定。
  吴管事上下端量。
  妇人手指干净,修剪齐整,头发润泽,打理妥帖。
  这样的,起码也是中等人家出身。
  吴管事抿起嘴角。
  这样的人,在刘家也足够资格做庶出的奶娘了。
  “好了,时间不早了,你们尽快动身吧。”
  韩将军指了另一边。
  “那边有条船,我已打了招呼,过所什么的,不需再准备。”
  “多谢将军,”吴管事赶忙点头。
  韩将军扯了扯嘴角,往另一边阔步行去。


第八百三十六章 母子连心

  十天一晃便过去。
  梁二很快传来捷报。
  韩将军正准备领兵出城接应。
  闻听消息,他一怔。
  仔细看了消息。
  确定是真,韩将军大喜。
  治所被拿下,就等于刘家势力彻底完结。
  霍乱南地的战乱也终于可以停歇。
  只是喜悦过后,又生出一些落寞。
  刘家承载着他前半生的抱负和希望。
  却不想,不过十几年,就以这样方式落幕。
  河风自窗棂徐徐吹来。
  微凉又带着充沛水汽。
  韩将军转眸,望着身在河岸,行走与街市的人群。
  那些人或喜或嗔,或玩或闹。
  无疑都是快乐的。
  这些快乐是梁家军入驻之后,方才有的。
  韩将军嘴角微勾。
  或许,这样也是不错的结果。
  他起身来到甲板,复手望着。
  其后,都尉快步行来,将才刚收到的信奉上。
  韩将军打开,才看一半,便皱起眉头。
  “立即加速,前往过所。”
  “是,”都尉听得他语气不善,顿时忐忑。
  抬眼却见韩将军不善望来。
  他顿时一个激灵,快步走了。
  韩将军重又摊开信,看完之后,磨了磨牙。
  这位才刚清理妥当,就撂挑子,往北去了。
  还美其名曰,信任他,交由他处置。
  治所之地乃是整个南地最为关键的所在。
  城里不光刘家附庸,还有好些官员。
  这些年,刘家自成一体,那些官员明面是领着朝廷粮饷。
  可谁又不知,他们到底听从谁的?
  自己就是一个小小将军,对上这样的人,岂能轻松摆平?
  但那位却半点不理,直接由着心意走了。
  韩将军满腹牢骚,忍了半晌,还是写了封信,往北地告状。
  而此时,他想要诉苦的人,柳福儿正伏案疾书。
  周小六疾步进来。
  “大郎,司马来信了。”
  “说了什么?”
  柳福儿搁下笔,道。
  周小六将蜡封拆开,一眼扫过,顿露喜色。
  “刘家彻底完了,他正领兵赶来。”
  “当真?”
  柳福儿动容,从位子上起来。
  周小六将信递过去。
  柳福儿看完,笑道:“太好了,如此,我们兵力充足,更没有后顾之忧了。”
  她道:“铁矿可到了?”
  周小六摇头,道:“不过按着路程,大抵也就这一两天。”
  柳福儿点头,来回踱了几步。
  帐外又有兵士来报。
  梁康来信。
  “快拿来,”周小六忙吩咐。
  兵士自外进来,两手高托小小竹筒。
  柳福儿疾步下来,将竹筒打开。
  仔仔细细的看完,柳福儿轻吐了口气,将信递与周小六。
  待其看完,她道:“康儿出师不利啊。”
  周小六很是生气,他将纸条攥紧,道:“那些酸丁镇日算计着阴谋诡计,最是烦人。”
  他道:“好在司马马上就到,倒时要他们好看。”
  柳福儿睨他,摇头。
  “那些人追随徐家多年,自几代而上便盘根错节,而今做出这样选择,倒也在情理之中。”
  周小六扭眉。
  这些人不但拒绝小郎君好意,还暗地里使绊子,这样她也不生气?
  柳福儿瞧出他意思,笑了。
  “他们没有把消息告诉徐家,便足矣说明他们并不是没有动心。”
  “虽然使了些小手段,可谁又知晓,他们是不是在考验?”
  “毕竟再投他主,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他们总需得斟酌,若筹码足够,谁又敢肯定,他们不会倒戈?”
  “这样斟酌?”
  周小六不可思议。
  林苗微笑。
  “他们是徐家附庸,徐家与梁家乃是死敌。”
  “若我是他们,也要试试其度量。”
  “毕竟他们不是一个人,他们的背后还有千百个族人。”
  周小六默了默,才道:“那小郎君来信的意思?”
  “没事,”柳福儿道:“不过是发些牢骚,我相信他定能料理妥当。”
  周小六眨巴眨巴眼。
  康儿可是才刚弱冠而已。
  自己这火了一把年纪的,听了这事都火冒三丈。
  他可是亲身经历的,还不得气炸。
  柳福儿重又拿起笔,道:“再给他拨些粮草辎重。”
  周小六点头,见柳福儿重又提笔书写,便问:“还有吗?”
  “其他,不用,”柳福儿微笑。
  这也太放心了。
  周小六心里担心,可见柳福儿十分笃定,又不好多说。
  只能憋屈的出去。
  将事情安排下去,他闷闷蹲去阜头。
  徐家人最是奸猾,那些附庸也没一个好东西。
  小郎君才那么点,就算身边跟着崔三,可跟那些老狐狸斗。
  只怕要吃亏呢。
  而在另一边。
  梁康正与一头戴玉冠,样貌清秀的小郎谈笑风生。
  待到太阳西斜,小郎君起身告辞,又拱手道:“某昔日中自以为精研颜先生大作,今日得见君,方知人外又人。”
  梁康起身,还礼。
  “郎君太过自谦。”
  “实不相瞒,今聆听君一席话,实让我眼界大开。”
  “日后,若有缘,你我再品茗畅谈。”
  “敢不从命,”郎君笑着施礼,抖开宽阔衣袖,宽袍大袖,摇摆而去。
  梁康淡笑的看他远走。
  其后,崔三徐步而来。
  “这周家小郎学识确实极广。”
  “难怪被人称道。”
  梁康侧目,淡笑。
  “相比先生和崔家几郎君,他差得还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