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福谋-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远的大船上,虞氏唬了一跳,急忙要人过去看。
  不想人还没等下船,就见两小只又爬了起来。
  梁康还跳着脚,扑住正要滑下去的藕,与汪四郎再次努力。
  见两小只生龙活虎,柳福儿和虞氏等人这才放心。
  看着两个小的顶着一头一脸的黑泥,众人忍不住笑开了怀。
  淤泥里,三人还在努力,待到够了一天所用,梁二便爬上小船,带着两小只回返。
  赤槿等人早就备好了水,等三人上来,便将水送到各自房中。
  一番盥洗,三人神清气爽的出来。
  黑乎乎的藕节已经变成一盘盘美味的佳肴。
  三人落座,虞氏便提了筷子。
  大抵是自己动手,吃起来味道格外的好。
  女眷们食量小,只吃了一点便搁了筷子。
  余下的菜色皆被三人吃了个干净。
  和了些茶,虞氏有些疲乏。
  柳福儿便让赤槿将一早准备的藤榻搬去边上搭设的花架下,同时让船行的慢些。
  河风徐徐,未带凉意,阳光透过枝叶星星点点的洒落,倒是别有一番感觉。
  刘氏见了,也有些心痒。
  只是甲板本就不大,花架遮挡的地方仅够放一张藤榻,柳福儿便指了另一边的阴凉地道:“阿娘不如去那儿歇歇?”
  刘氏看了眼,见只是舱室落下的阴影处,便绷起了脸道:“你倒是会选地方,四下里无遮无拦,这会儿是凉快,待会儿可要晒成干了。”
  柳福儿忍耐的抿了嘴。
  梁二却觉得很不顺耳,便道:“阿娘既然不喜,就去舱里,这里便留给我和康儿。”
  他侧头示意,立时有兵士挪了两张席子。
  刘氏拧眉,想说这里风大,小孩子不好在这儿睡。
  梁二已招呼梁康和汪四郎上去。
  柔软的席子很是舒服,梁康一上去,便倒地打了个滚。
  汪四郎嘻嘻的笑,抬眼见刘氏板着张脸,顿时怯怯。
  梁二便道:“阿娘,这里风大,你还是去里面歇吧。”
  他转头等豆蔻。
  豆蔻唬了一跳,急忙往刘氏身后挪了挪。
  刘氏瞪了儿子一眼,带着豆蔻走了。
  梁二得逞一笑,朝柳福儿使眼色。
  柳福儿笑睨他,带着管静去另一边舱室。
  歇过了午时,大船停在城外的山寺阜头。
  知客一早便带着软椅候着。
  进众人下了搭板,便赶忙迎来。
  一番寒暄,知客请女眷上软椅。
  不想虞氏摇头,只道如此不显心诚,执意要拾阶而上。
  知客急忙看向柳福儿。
  柳福儿含笑,请知客拿来拐杖,一根给刘氏,一根给虞氏。
  梁二知道柳福儿的斤两,忙让她也拄上,自己跟在虞氏跟前,以策万全。
  刘氏见儿子这般,便唤了声康儿,手微微伸了出去。
  梁康本要去找柳福儿,闻言只得顿住。
  柳福儿笑了笑。
  如今的梁家就这么一个孙儿,与她们而言,便是重中之重,恨不能时时留在跟前。
  只是有些事情,不是她们想怎样便怎样的。
  康儿早慧,感觉又敏锐,加上得崔大郎教导徐九,即便他此时尚未足三岁,但他心智以相当于五六岁的孩童。
  刘氏的示好实在刻意,越是这般,康儿便越会在心里与她生疏。
  梁康收到柳福儿示意,乖顺的过去,扶了刘氏。
  刘氏很满意,眼底流出一点得色。
  柳福儿微笑,侧头,见汪四郎和管静分别立于自己身侧,便笑道:“走吧,咱们上去。”
  汪四郎点头,手很自然的扶住柳福儿。
  经过将近小半个时辰的努力,众人终于登到山顶。
  穿过高高的门牌,知客引着众人去边上的引客亭。
  众人这会儿腿都是软的,见有凳子,便都坐下来歇息。
  亭内一早候着的小沙弥急忙倒了山上的山泉,奉与众人面前。
  喝了水,众人也都缓了口气。
  远处,一身披袈裟,须眉皆白的僧人缓步行来。
  见到来人,柳福儿笑着起身,作揖道:“许久不见,大师可还安好?”
  老僧露出笑意,唱了声佛号,道:“多劳城主记挂,一切皆好。”
  柳福儿点头,侧头看虞氏道:“婆婆,这位便是此寺住持澄净大师。”
  虞氏扶着麦苗起身,作揖。
  澄净急忙还礼,道:“早听城主说起老夫人与佛有缘,每日皆诚心礼佛,现下一看,果然如此。”
  虞氏轻哦了声,道:“这还能看出来?”
  澄净笑道:“老衲平日里除了供奉佛祖,便喜欢研究斗数。”
  虞氏来了兴趣,道:“不知大师有何高见?”
  澄净笑道:“老夫人眉峰平柔,神态舒缓,显然心境亦如此。”
  虞氏呵笑道:“大师果然厉害。”
  刘氏悄悄撇嘴,暗道不过是故弄玄虚罢了。
  明明柳氏都已经说了,他现在又来卖弄,不过是哗众取宠,逢迎讨好的小丑罢了。
  澄净每日里接待的女眷知客不知多少,刘氏的神情才一变,他便明白刘氏的意思。
  他笑着道:“斗数一道不过是我自己琢磨的,只是皮毛而已,说出来,唬唬人也就罢了,老夫人可切莫认真。”
  虞氏活了这么大,怎会不知这不过是澄净给自家贴金的手段?
  适才也就是随口附和而已。
  毕竟斗数一道博大精深,可不是谁都能精通的。
  但听得澄净这般坦言,她反倒对澄净有些刮目相看了。
  “不过,老衲说施主与佛有缘,也是有依据的,”澄净道:“老衲活了这一把年纪,见过的善男信女不知多少,但如老夫人这般面相的,绝不超过十数。”
  “当真?”
  虞氏有些动容。
  澄净点头,道:“这些人里,就我知道的,已有几位成了居士,余下的也都早晚礼佛,十分虔诚。”


第五百章 惊梦

  虞氏听得,对这些人也有了兴趣,随澄净前行时,便道:“不知这些人现在何处?”
  澄净道:“有两位在本寺潜修,其他人也多是在附近这几间寺庙修行。”
  虞氏点头。
  不知不觉,已来到正殿阶下。
  有位穿素袍,头上扎着简单发髻的中年男人正在修建枝丫。
  澄净便道:“这是明心,便是我说的两人中的一个。”
  明心搁了剪子,作揖施礼。
  虞氏赶忙还礼,并不着痕迹的瞄了眼。
  还别说,这人虽说与她哪哪儿都不相同,但这气质神态,倒真跟她有些神似。
  虞氏不由动了些许念头。
  柳福儿却真怕虞氏就此生了离世之心,急忙上前半步,挡住虞氏视线。
  虞氏看她一眼,失笑摇头。
  进殿拜过佛祖,众人转去客舍。
  歇了会儿,小沙弥提着食盒来送晚饭。
  寺里的饭食很是清淡,好在众人现下也都不食荤腥,倒也不挑什么。
  吃过晚饭,虞氏便有了困意。
  柳福儿忙带着三个小的,与梁二告退。
  刘氏服侍虞氏歇了,才带着豆蔻出来。
  寺庙的小路没有灯烛,豆蔻提着风灯引刘氏进边上的小院。
  此时,屋里一早都已收拾齐整,只是山里的温度照比城里低上一些,豆蔻怕刘氏受凉,又添了两个脚婆子过来。
  带着阳光气息的被褥十分柔软,刘氏累了一天,躺在其中,没多会儿便混混沌沌的睡去。
  豆蔻熄了灯,抱着被子在床边躺下。
  没等睡实,便听得床板吱呀一声。
  豆蔻急忙起身,道:“夫人,可是要起夜?”
  刘氏摇了摇头,缓了好一会儿才适应屋里的光线。
  她垂眼看床边朦胧的影子,道:“我适才做了个梦,梦到了大郎。”
  豆蔻从被子里起来,汲上鞋去点灯。
  刘氏挪蹭着下了床,两脚才在豆蔻的被子上,喃喃道:“大郎在对着我哭,我听不见他说话,却知道他十分伤心。”
  豆蔻闷不吭声,只转头去摸茶瓶,见是温的,便倒了杯来。
  刘氏啜了一口,神魂还没从梦中醒转。
  她低低呢喃道:“他这是怪我没有尽到母亲的责任,偏了二郎,断他那房的香火啊。”
  豆蔻听了这话,顿觉不好。
  刘氏眼睛滴溜溜的转,半晌她咬了咬呀,似乎做了什么决定。
  她把杯子递给豆蔻。
  豆蔻忙转头去放。
  转过头,就见刘氏神情莫名的盯着自己。
  一瞬间,豆蔻的汗毛都竖了起来,一股从未有过的危机感猛地冒了出来。
  “夫人,你看我做什么?”
  豆蔻勉强挤了个笑,努力抑住声音里的颤抖。
  刘氏摇了摇头。
  这种事不是别个,总要心甘情愿的才能成事。
  她重又躺会床榻。
  夜风透过单薄的窗棂,将烛火吹得连连摇曳。
  豆蔻端着烛台,动也不敢动。
  刘氏却不想豆蔻看到自己现在的表情,便让她将灯熄了。
  随着一阵细碎的窸窣声,屋里重又安静下来。
  但这一次,屋里的两人谁都没有了睡意。
  天色渐亮,豆蔻蹑手蹑脚的从被子里爬出,小心翼翼的收拾被褥。
  床幔微微晃了晃,刘氏也跟着起身。
  “夫人,”豆蔻急忙过来道:“我这就去打水。”
  刘氏低嗯了声,懒洋洋的靠着床栏。
  豆蔻急忙忙的往外去,打了温热的水进来。
  盥洗之后,刘氏对镜梳妆。
  确定将眼底的青色遮起,她问:“老夫人起来了吗?”
  “起了,”豆蔻答:“听那边的丫鬟说,老夫人一大早便出去遛弯了。”
  “遛弯?”
  刘氏有些惊讶。
  她做虞氏儿媳妇几十年,还从没见过虞氏这么早就出去遛弯的。
  豆蔻点头,道:大抵是山里的空气好,老夫人想活动活动吧。”
  “去看看,”刘氏起身,往外行去。
  豆蔻急忙拿了一旁的披风,紧随。
  绕开一小片当做院墙的青竹林,便是虞氏所住的地方。
  见到刘氏过来,负责守门的小丫鬟急忙上前,道:“夫人,老夫人出去了,这会儿还没回来。”
  刘氏嗯了声个,道:“老夫人去哪儿了?”
  这种事情,小丫鬟哪里知晓。
  她支吾两声,以眼寻救兵。
  忽然她眼睛一亮,屈膝行礼。
  刘氏转过身,见虞氏正从被树荫掩映的小路过来。
  刘氏赶忙上前,道:“阿娘,山里寒凉,尤其早上尤甚,你这么早出去,怎滴不披件厚衣裳。”
  说着,她略带谴责的看麦苗。
  “与她无干,”虞氏摆手,道:“是我不耐烦那些个压人的玩意儿,不让她拿的。”
  刘氏怎听不出虞氏的维护之意,只是自己毕竟是她儿媳,她却因为个丫头给自己没脸。
  刘氏自觉自己已是做了身为儿媳所能做的所有事情,但这也还是不能让虞氏对自己好些。
  刘氏的心里真是万分别扭。
  虞氏走了一大圈,也有些累了,精神上难免不济,也就没有察觉刘氏的不满。
  她提步往前,边走边道:“你今儿怎地来这般早?”
  听了这话,刘氏神情一哀,道:“昨晚,大郎来寻我了。”
  “什么,”虞氏顿了下。
  刘氏道:“大郎也是可怜,自幼便随他阿耶在刀枪剑戟里搏命。”
  “大了吧,没等开窍,就得被逼着娶个公主,”刘氏道:“可驸马哪里是那么好做的。”
  “这孩子又是随了他阿耶,什么事都闷在肚子里。就唐氏那性子,他跟着过了这么些年,定是没少受委屈。”
  虞氏垂着眼睛,安静的听着。
  刘氏偷偷睨了一眼,心里着恼。
  “可他连一个字也不曾言语过。”
  “这回他特地托梦过来,定是因着大事。”
  刘氏幽幽叹了口气,道:“我琢磨了一个晚上,能让大郎如此的也就那一件了。”
  “只是柳氏那身子实在不争气,”她道:“我想不如寻个丫头……”
  虞氏猛地抬眼。
  刘氏抿住嘴,小心看她。
  虞氏复又垂下眼。
  刘氏松了口气,道:“他们小夫妻和睦,我也不想做恶人,便想挑个好生养的,让大郎以后能有个人给点香烧纸就好。”


第五百零一章 和事老

  虞氏侧头仔细想了会儿,道:“这事不成。”
  “阿娘,”刘氏哀求道:“大郎二郎皆是你孙儿,你也不能太偏心了。”
  虞氏瞪他道:“两个孙儿我从来都是一般,你当我像你?”
  刘氏垂下眼,呜咽着垂泪。
  虞氏缓了口气,将周围的丫鬟都打发了,才道:“你心疼大郎,这我能理解。”
  “只是这事不是小事,不说柳氏会不会应允,就是二郎那关,你也过不去。”
  “这个你不用担心,我会想办法的,”刘氏盘算了一晚,只要虞氏点头,她就敢放手去干。
  “那也不成,”虞氏摇头,道:“我知道你打的主意,左不过是生米煮成熟饭。”
  “只是二郎和柳氏皆不是善茬,你这般行事,可有想过以后怎么收场?”
  刘氏呆了一瞬。
  她只是想了怎么圆大郎的遗憾,至于其他,她还真是没有想过。
  虞氏只看她表情,便知晓。
  当下摇头,道:“这事还是暂且搁了吧。“
  刘氏看虞氏。
  就如虞氏了解她一般,她也知晓虞氏。
  明了虞氏其实也是动了心的。
  只是碍于柳氏,才不肯应承。
  刘氏将念头在心里打了个转,扶着虞氏进屋。
  没多会儿,柳福儿和梁二带着梁康等人过来。
  其后还跟着几个提着食盒的小沙弥。
  吃了早饭,正殿里还在做早课。
  虞氏立在殿外,静听了一会儿,便示意柳福儿下山。
  下山的路照比上山省力得多,没多会儿,众人便上了船。
  大船行速不慢,接近正午时分便了城里。
  梁二挂心校场上的事务,送了虞氏和刘氏回府,便急忙忙赶去。
  柳福儿安顿了午饭,哄了梁康睡下,便赶去府衙。
  刘氏回到自己的院子,躺在榻上,睡不着便重又琢磨起早前的念头。
  要想顺利实施这事,首先不能在这府里。
  这里全都是柳氏的人,有个风吹草动,柳氏定然第一时间知晓。
  其次便是人,需得选个老实本分的,不惹是生非的。
  如此才能老老实实守着孩子过一辈子。
  刘氏将自己跟前琢磨了个遍。
  她跟前的都是用得惯了的。
  这些丫头自觉身份不错,都是些掐尖要强的。
  都不是什么好的人选。
  刘氏叹了口气,暗忖不行就买个穷苦出身丫头。
  左右也是脸生,可以连府门也不进,待到确定怀了,便把她送回去待产就是。
  现在的难题是自家那个犟头。
  到底怎么做,他才肯配合成事。
  刘氏翻来滚去的在床上烙饼。
  豆蔻坐在床围做着针线,听得里面动静,她偷偷睨了下,心里闪过昨晚刘氏看她的神情。
  她手指一抖,一点殷红的血珠从指肚冒出。
  良久,床上终于安静下来。
  豆蔻紧绷着的心弦渐渐松了下来。
  日子看似平静无波的过着。
  其他地方却过得跌宕起伏,风起云涌。
  徐大在短暂的围城之后,再次发起了强攻。
  不想正是最为激烈的时候,刘家军忽然从后面围过来包抄。
  亏得徐大跑得快,不然就被刘家并包了饺子。
  本以为是逃脱升天,不想侯泰做了黄雀。
  徐大已折损半数兵力的代价,逃回饶州。
  没两天,柳福儿便接到消息,徐四紧急向柳福儿借兵调停,并言不日将会赶来。
  捏着收到的纸条,柳福儿惊怒不已。
  徐四的伤势过重,不休养个一年半载,是不可能恢复如常的。
  她急忙写了信,试图劝阻徐四不要奔波。
  不管徐大如何,自己的性命总是最要紧的。
  信被训练有素的信鸽送了出去。
  不想没出三天,便收到郑三来信。
  信上说徐四已经出发,不日便会抵达饶州。
  柳福儿捏着信,心里冒起一股邪火。
  徐大怎么对他的,早在当年她便已看出端倪,徐四那么聪颖,她不信他没看出来。
  她就搞不明白了,到底是为了什么,让他宁可不要命也要来帮忙。
  她吩咐老常备船,交代他去准备补品。
  傍晚,梁二一回来便知道柳福儿去哪儿,他暗骂徐四不省心,带着一个旅的兵力从陆路过去。
  水路从来都比陆路快一些,没出三天,柳福儿便到了洪州。
  一进卡口,郑三便赶了过来,道:“大郎,徐家和吴家都来了人,你看怎么办吧。”
  柳福儿道:“徐家谁来了?”
  郑三挤了挤眼,道:“崔三郎。”
  “谁?”
  柳福儿惊讶。
  郑三重复一遍,道:“徐四身子好像不大行,崔三郎便替他过来。”
  柳福儿的脸冷得能结冰,“徐大呢?”
  郑三撇嘴,道:“吴家就屯兵在南城边上,他也得有胆来呀。”
  柳福儿冷哼,示意舵手开船。
  “侯泰怎么打算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