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画骨女仵作-第4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就看你考虑的结果了。”
“……”
李成又说,“不过,你必须答应我,我找你要手谕的事,你不能说出去,你爹也不说,不然到时候就人尽皆知了。”
“这么大的事,我若是说出去,岂不是给自己添麻烦?”说完,恭士林又赶紧加了一句,“但我没有答应你的意思,还要考虑。”
“考虑,考虑,你好好考虑!”李成笑眯眯的。
恭士林闷声不语。
又因为和李成靠得太近,他不得不往旁边挪了一下。
然后端端正正的坐着。
以前,他觉得自己在翰林院做学士挺好的,每天写写字,看看书,悠闲自在,现在却恨不得赶紧把这份工作给辞了,这样也就不会被李成逮着。
看来这辈子,他是注定要栽在那小子手里了!
马车继续前行,很快就到了恭相府。
恭士林下了马车,头也不回的往府里走。
李成则趴在车窗上,冲着他的背影喊,“士林,答应我,好好考虑,我们以后能不能和平共处,就看你了!”
最后一个音拉得很长……
恭士林脚步加快,钻进府里。
门口的两个小厮都傻眼了。
二人互相看了一眼。
“今儿这是怎么了?”
“是啊,这是怎么了?成世子……送少爷回府?这太阳该不会要打西边出来了吧?”
“呵呵……”
奇!
……
城司部的人拿着纪云舒画的画像找城门的画师临摹的很多张。
在城中各处传开。
临近傍晚时分,宋止还在逛书局。
还有不到两个月就要会试了,他能不能高中状元,这将至关重要!
所以这些天,他不是在屋子里看书,就是迎着冷风跑来书局看书。
倒不是因为这样有格调,而是他穷!
毕竟要看的书太多,喜欢的书也太多,若是每本都买回去,还真的买不过来!
而且陶班主补给他的那些银子,他也要省着花,不然怕是熬不过两个月。
所以,他只能钻进书局看书。
免费的!
他这一坐就是一整天。
眼看着天也快黑了。
他合上手里的书,放回架子上,准备离开。
忽然听到身后传来窃窃私语。
“你听说了吗?昨天文舍都出事了。”一个浑厚的男音传了过来。
有人接话,“不会又是那种事吧?”
“就是那事!”
“那这回是谁撞见了?”
“好像是阜南来的一位仕子,昨天刚刚到高定,住进文舍的第一天就看见了,今天一早就病了,躺在床上浑身发抖,嘴里不停的说自己看到了鬼,大夫也去看了,说他没事,就是被吓到了。”
“文舍该不会真的有鬼吧?”
“这个我怎么知道?我又没看见,但是住在那间文舍里的很多人都看到了。”
“你说,既然那么吓人,他们怎么还不搬走?”“你傻啊!谁都知道文舍是专门接待进高定赶考的仕子,而且是免费入住,还提供三餐,这么大的便宜,谁愿意走?再说了,那些人虽然被吓到,可是都没出事,所以大不了晚上不出门,乖乖待在房间就是
了。”
听的那个人恍然,点点头,又问,“那这件事,就没人管了?”
“之前有官府的人来查过,可是什么都没有!而且也没有闹出人命,自然就不了了之了啊!”
“怪,真是怪。”
……
他们的对话,宋止张着耳朵都听了去。
又是文舍闹鬼一事!
上次在茶楼,他就听过。
没想到才过了几天而已,又有人看到了。
他不禁后背一凉。
在原地缓了会才缓过来。
沉了口气,他刚绕过面前的大书架,一道身影就朝他迎面撞了上来。
那人体型弱小,这一撞,整个人就往后倒了去。
跌坐到了地上!
“啊!”
宋止赶忙将他拉起来,一边道歉,“抱歉抱歉,公子你没事吧?”
“没事。”男子站起来拍了拍衣服,“是我撞了你,应该是我跟你道歉才对。”
此人性子爽朗,长相平常。
看上去却是个老实人!
宋止笑了下,“你真有趣!”
有趣?
这从何来?
宋止尬聊的本事怕是无人能及。
就连那男子也不知道如何接他这番话了。
小愣了一下。
然后——
不失礼貌的笑了下。
以作回应。
气氛有些尴尬。
那人问,“对了,你是不是也来参加科举的?”
宋止点头,“是!”
“我也是,真巧。”
“哦。”
“我叫方同,从昭通来的,你呢?”这人扬着笑。宋止说,“在下宋止,义乌人士。”
第1156章 通榆阁诗会
方同长相黝黑,个子很小,但却是个很爽朗的人。
性子开朗,喜欢到处结交朋友。
他说,“宋兄原来是义乌的啊!早些年我也去过义乌,但是没有待多久,那里山清水秀,美极了!而且那里的人也都很好,我看宋兄你就是个好人。”
“过奖过奖。”
才见面就说他是好人,警惕心未免太低了?
方同说,“对了宋兄,咱们也算有缘,待会在东街的通榆阁有个诗会,都是咱们参加会试的学子,我看你好像也准备走了吧?要不……你也跟我一块去吧,大伙见见面,探讨探讨学问,怎么样?”
盛情邀请!
宋止也正好缺这么个机会。
他来高定这些天了,还没有参加过那种聚会。
所以,想也不想就应下了。
二人便一同离开书局,朝通榆阁去。
路上,方同因为认识一个朋友,便一刻不停的跟他说话。
“宋兄,想必你也是个爱书之人。”
“书乃黄金玉,自然爱惜。”
“我也挺爱书,所以每天都会去书局,可是家里穷,有些书太贵,买不起,就只能在里面看。”
“我也是。”
二人总算有了共同点。
都穷。
也因此越聊越开。
方同问,“宋兄现在住在哪儿?”
“朋友家中。”
“能在高定有个落脚之地,真是好。”方同甚是羡慕。
宋止问他,“方兄住在何处?”
“文舍!”
呃!
宋止震惊。
脚步不免放慢了一些。
以为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便又问了一句,“可是……那个闹鬼的文舍?”
他这一问,方同笑了,“宋兄一定是听了那些传言吧?”
“传言?”
“可不是吗?都是传言,以讹传讹,越传越夸张!”方同说。
宋止虽然不是什么好奇的人,但既然都说到这里了,就忍不住想弄明白,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满脸困惑的追问下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如今,好好人人都在传。”
方同一边走,一边朝周围看了看,然后压低声音跟他说,“宋兄你有所不知,三年一次的会试,每到这个时候,文舍都会传这种怪事出来,根本不必当真!”
“都会传?为何?”“这个你就不知道了吧!因为每年仕子进高定参加考试,很多客栈都开始涨价,不少人都住不起。但是文舍却不要花一分钱,还有三餐可吃,不少家境清寒的人挤破脑袋都想住进去,这样也就能省下好一笔
钱,所以,很多人都花尽心力要住进去,可房间就这么多,根本住不下太多的人。也就有人故意传出这种事情来,打消那些挤破脑袋想搬进去的人的念头。”
言语之间,还有别的意思。
宋止领会到了,说,“照你这么说,是住在文舍里的那些人传出来的?”
“宋兄,我可没这么说,是你自己猜的。”
“……”宋止又问,“那今日早上那个说是被鬼吓到的人是怎么回事?”
“他只是染了风寒而已!也不知道是谁传出那等荒唐事,真是可笑。”
“原来如此。”宋止怀疑,“当真没鬼?”
方同又笑了一天,怪不好意的说,“其实实不相瞒,我已经考了两次,三年前来过高定,也是住在文舍,当时也传出这种事情,说是很多人看到了,可是我没看到!我认识的好几个人也没见过。”
“哦!”
“好了,不说这些了。”
宋止也不便再继续问下去!
二人再往前走。
看到一群人围在一块。
二人好奇,走过去看。
才发现那墙上贴着一张画像。
是纪云舒画的死者的画像,不过这张是临摹的。
那画师的功底没有纪云舒的好,画得也很简单,有些颜色上的也不纯,但还是可以看出死者的相貌。
百姓围在画前指指点点。
“这人是谁啊?”
“不认识。”
“真的是城门口发现的那个骷髅头的人像吗?”
“好像是。”
“一个骷髅头,怎么画出人像来的?”
“据说官府请了个高人,那高人能摸骨画像,这画像就是她画的。”
“还有这等人?”
“我表哥在城司部当差,是他亲口告诉我的。”
“真是厉害了。”
……
议论纷纷。
可是关于画像中的是谁,却无人知晓。
宋止看了看那画像,打从心里佩服纪云舒。
那小公子真是厉害!
短短三天时间就把画像画出来了。
方同问他,“宋兄,那案子你听说了吗?”
“听了。”
“真是骇人听闻,石头里有骷髅头,想想都可怕。”
是挺骇人听闻的。
宋止笑了笑。
没有说话。
两人没有逗留,要赶着去参加诗会,也就走了。
而人群中有一位小姑娘,她穿着大户人家丫鬟的衣裳,手上提着一个篮子,像是出来采购的。
她盯着画像上的人看了许久,弯弯的眉毛拧在一块。
琢磨了半响。
嘴里喃喃道,“这……不是苏巧吗?”
震惊不已。
但是又不敢声张。
赶紧扒开人群,急匆匆的回府去了。
……
方同和宋止到了通榆阁的时候,天色已经黑了。
通榆阁是文人才子聚会的地方,据说今天有位大人物组织了这次的诗会,所以很多文人都来这里互相讨教学问。
里面很热闹。
有人在对诗。
方同拉着宋止在一个空位上坐了下来,点了一壶茶。
刚喝一口——
“方同,你怎么才来啊?”一个青衣男子过来打招呼。
方同起身,“姜文,你也太不够意思,说好的一起过来,你却不等我。”
被唤姜文的青衣男子说,“你自己要去逛书局,我就先来了。”“对了,给你介绍一个人。”方同指着宋止,“他叫宋止,刚才跟我在书局碰到,跟我们一样,都是来参加会试的,我见他一个人,就拉着他一块来了,咱们也互相认识认识。”又转而介绍,“宋兄,这是姜文
,跟我是老乡。”
宋止温和一笑,拱了拱手,“姜兄有礼,”姜文也赶紧朝他拱了拱手,“宋兄不用这么客气,来这里的都是朋友,不用这么拘束,那边正在对诗,宋兄要不要去试一试?”
第1157章 对诗
姜文盛情的邀请宋止一同过去对诗玩乐。
可他才刚来,到底有些不好意思。
也不熟!
何况跟方同和姜文也是才认识。
便委婉拒绝,“还是不去了。”
“宋兄不用拘礼。”
“我……没有。”
“今天来这里的人都是来参加今年会试的,聚在一起就是缘分,宋兄不妨跟我一块过去,大家朋友而已。”
“我……”宋止语塞。
不知道怎么拒绝。
姜文正要继续说——
方同便打断道,“好了,姜文,宋兄才刚刚来,有些不习惯,你就别为难他了。”
姜文只好作罢:“那好吧!我先过去,你也赶紧来,别总是坐在这里吃茶。”
“知道了。”
随即,姜文朝宋止拱手,“那宋兄,我先过去了。”
“嗯。”
姜文走了之后,方同又拉着他坐下,说,“宋兄,你别太拘礼。”
“有吗?”
“大家就是为了探讨学问,有什么不懂的,也可以互相问问。”
“方兄说的对。”宋止笑笑,又困惑道,“对了,这个诗会是谁发起的?”
“不清楚,听说……是个大人物。”
“哦!”
方同似乎想到了什么,问他:“对了宋兄,你可有入哪位大人门下做门生?”
门生!
说到这个,便戳到宋止了。
他说:“我才刚刚入京,还不认识什么朝中官员,所以,也没有拜得哪位大人门下。再说,我一穷酸书生,可能连那些大人的门槛都踏不进就已经被赶出来了,指望能饱的三餐就好,哪里奢侈做门生?”
苦笑一下
说起来也十分心酸!每三年一次的会试,在考试的前半年就会有学生陆陆续续到高定来先探门路,试图找到一个机会接近朝中官员,最好是能接近一位礼部官员,毕竟会试的监考官和出题的都是礼部的官员,认识一个,也就
多了一条门路!若是再能被哪位大人有幸识得,收为门下做学生,就等于一只脚踏进了朝堂,也能得到眷顾。
说白了,就是走后门!
所以,很多学子挤破脑袋都想认识几个达官贵人,甚至不惜用银子为自己砸出一条官途路来。
哪怕最后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也不惜一切代价。
但——
也有像宋止这一类的学生。
一没钱!
二没势!
三……没运气!
他们出身微寒,生活在底层,也没有门路出人头地!
只有努力!方同听完他的话,真是深有感触,叹息一声,说:“宋兄说的对,像我们这样的人,哪里能认识什么大人物啊!可能连那些大人的身边都靠不进。算一算,我已经考了两次,从六年前考到了今天,落了两次
榜。可是我不甘心!希望今年……能榜上有名!能衣锦还乡。”
六年时间!
考了两次。
如此毅力,换做宋止怕是做不到。
实在让人佩服。
宋止说:“兄坚持六年,宋某不及。”
”可其中的苦,怕是无人能理解,今年要是考不上,我大概……也不会再来高定了。”
“方兄,你别气馁,今年一定成!”
他安慰人的语气硬邦邦的。方同笑了一下,“那就借你吉言了。”喝了口查茶,又说,“我们这种出生的人,根本不像那些有钱的名家世子们,他们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起跑线就比我们高,我们想要出人头地……大概就只能靠本事了
。”
“……”宋止苦涩一笑。
方同却又脸色一沉,盯着面前的茶水:“可是有时候,就算是靠自己的真本事,也未必能平步青云。”
语气里,更多的是无奈!
叹气!
正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有势,就等于得到了一切,虽说科举讲究公明制,也是严明严谨的,让人无法从其中钻空子,可暗地里的小算盘如何,大家都心知肚明!
不明说罢了!
二人不再继续这个话题。
越说越难受。
又寒暄了一些不痛不痒的事。
说了半天。
就在这个时候——
不远处传来了一阵响声!
闻声看去,就看到一些学子们围在一堆,纷纷在看什么?
嗯?
发生什么了?
随即就听到人群中传了一个男人的声音:“这诗若有人能对得出来,那么这二十两银子,就归他了。”
二十两银子!
对于那些穷苦学生来说,简直是巨款。
宋止伸长脖子朝那边看,就看到有个男人隐隐晃晃站在中间。
男人一身紫色华服,是上等的缎子所做,腰间戴着一块昂贵的玉佩。
可见身份不低。
他手持毛笔,一手卷着衣袖,面前放置着一张大桌子,上面铺着一张纸,他正好在上面写完了一行字。
太远,看不到究竟写这什么?
而就在听到那个声音的时候,方同的脸色一瞬就沉下了。
“怎么是他?”轻声嘀咕了一句。
刚好宋止听到了。
侧头问他:“方兄认识那个人?”
方同赶紧摇头。
否认道:“不认识。”
显然是在撒谎。
宋止又不傻,但是也不会打破砂锅问到底,便罢了。
又听到那个紫衣男人问众人:“怎么?没人能对出来?看来这二十两银子,怕是没人能拿了。”
大伙面面相觑,盯着铺在桌上的那句诗看。
议论纷纷。
似乎想不到好的诗句去对!
宋止挺好奇的,伸长脖子看了看,希望能看到那人在纸上写的诗,可就是太远,加上有人拦着,肯定看不见。
正想着要不要过去看看的时候——
对面的方同就已经起身走了过去。
宋止看着他过去,坐在椅子上犹豫了一会。
随即也跟了过去。
走进了人群里。
方同找到了也在围观的姜文,用胳膊撞了撞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