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画骨女仵作-第2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朕还要说呢!怎么病成这样,也不派人通知朕?”
她柔柔一笑,日渐消瘦的身子依偎在祁祯帝身侧,说,“臣妾的病跟国家大事比起来算不上什么,皇上要忙的是天下百姓的事,是关江山社稷,臣妾自然不敢打扰,何况,又不是什么大病,休息休息自然就好了,太医也开了很多药,每日都在喝着,会好的。”
一口气说完这么多话,她又剧烈的咳嗽起来。
仿佛要咳出血似的。
惨白的脸上更是一丝丝血色都没有。
祁祯帝虽然因为萧妃建议亦王迎娶纪家嫡女一事让他心存芥蒂,如若不然,他也不会做出一个错误的选择,使得景亦现在变得如此猖狂。
那是他心底的一根刺啊!
这辈子都拔不掉。
可看着萧妃病若西山,心底又有些心疼。
他握住那双纤细的手,说,“朕近日因为忙着要事,对你确实疏忽了,你病成这样,还不愿遣人来通知朕一声,倒让朕于心不过啊。”
“皇上说的哪里话,国事要紧,臣妾不敢匹及。”
知书达理!
可双眼中却揉着眼泪。
祁祯帝沉声,拍了拍她的手背。
而后,便问屋子里的宫女,“太医究竟是怎么诊治的?为何这些天了,娘娘还不见好?”
宫女伏了伏身,“回皇上的话,太医已经来过很多回了,但诊断的结果都一样,说是娘娘身子太虚,加上近日来天气不好,身子骨就受了寒,但不是什么大疾,就开了一些药,让娘娘每日服用,养养身子。”
“是哪位太医?”
“常太医和刘太医。”
是两位老太医了!
祁祯帝脸色不大好,哼了一声,大袖一挥,下令,“传朕旨意,让高太医赶紧过来。”
声音洪亮。
小宫女紧张得脖子一缩,不敢抬头,慌忙应下,“是。”
就匆匆出去请太医了。
萧妃拉着祁祯帝的手,“皇上,你宣高太医来做什么?”
为自己治病的是常太医和刘太医,要宣也是宣那两个老太医啊!
怎么传高太医去了?
祁祯帝解释,“常太医和刘太医虽然是宫里的老太医,但毕竟年岁大了,眼睛有些花,人也越来越糊涂,难免会有些错漏,朕不放心,还是让高太医再来看看,当着朕的面给你诊断诊断。”
“皇上,臣妾是真的没事。”
“你看看你,脸色苍白,说话都没有力气,今日朕来了,自不会看着你不管,定是要将病因查不出来,好对症下药。”威慑十足。
萧妃眼眶发红,低眉抹泪。
感动。
第766章 风寒入体?
很快,高太医就来了。
那高太医倒很年轻,不过三十岁上下的样子,长得也十分稳重,但别看他年纪不大,却是出生在医术世家的,自小便耳濡目染,习得一手好“功夫”,什么疑难杂症,一一精通。
当然,与莫若比起来,就稍逊了些。
他提着个药箱进来,跪地叩首。
“参见皇上。”
祁祯帝,“高太医,朕找你来,是让你看一看,萧妃究竟得了什么病?为何吃了这么久的药也不见好?”
“是。”
高太医起身,小心翼翼地行至到萧妃身旁。
“还请娘娘准臣把脉。”
萧妃边咳嗽,边伸手。
他挑出一块薄丝巾盖在其手腕上。
把脉!
小一会,手指离开,丝巾收走。
祁祯帝问,“如何?可是什么大病?”
高太医退了几步,俯着身子,“回皇上,娘娘是身子虚弱,风寒入体,加上可能心绪慌乱,导致气脉不顺,这才会软而无力,咳嗽不停,并不是什么大病,皇上和娘娘无需担忧。”
“那怎么吃了许久的药都不见好?莫非你们开的药不行?”
“可否让臣看看娘娘喝的药?”
他怀疑药不对劲!
祁祯帝点头,命人将之前熬药剩下的药渣端了来。
高太医闻了闻,又将里面的药渣捏在手指上挪了挪。
这药……
祁祯帝,“怎么样?可是这药有问题?”
药会有问题吗?
萧妃有些紧张起来。
毕竟,她喝了这么久的药,却一直不见好,实在奇怪。
高太医放下手中的药罐子,回道,“皇上,这药确实是驱寒养生的药,没有问题。”
“那是什么原因?怎么这病迟迟不见好?”
“娘娘的病虽不是什么大疾,但伤筋动骨都要一百天,何况是风寒入体,一入三寒,几年静养,娘娘要多多休息,喝点参汤补药,也不可过度操劳,自会渐渐好起来的。”
那就好!
祁祯帝也就放心了。
“行了,那你再开些药来。”
“是!”
高太医领命,便回太医院了。
人走后。
萧妃说,“皇上,臣妾都说了不是什么大病,太医也说是风寒入体,你就不用担心了。”
“那你好好修养,切莫劳累。”
“臣妾知道。”
祁祯帝命人取来一个大暖炉,搁置在她身边取暖,又陪着说了会话,嘱咐殿里太监宫女好好照料,才安心离开。
萧妃躺在榻上,尽管自己病得浑身无力,但还是得意的笑了起来。
说到底,皇上心里有她。
没一会,宫里的娘娘们就都知道皇上去看了她,便纷纷带着补药到璋郅殿来献宝。
门槛都快踏平了。
一会功夫,屋子里就堆满了各种各样的药材。
天山雪莲。
灵芝。
人神。
血菩提。
……
但萧妃看了一眼后,哼了一声,就命人,“将这些东西全部扔去烧了。”
啊?
那可都是上等的名贵药材,任何一种都是大补的药,而且价格十分昂贵,随便一样都可让一个穷苦百姓吃一辈子。
就这么扔去给烧了?
可惜!
但太监和丫头们不敢吱声,只能照做。
将那些东西搬了出去。
萧妃凤眼一勾,“那些人,都恨不得本宫活活病死,她们好坐上本宫的位置,之前皇上没来瞧,她们便以为皇上疏远了本宫,现在皇上来了,她们就纷纷过来送补品,真是可笑。”
身边的桑兰接了话,“娘娘一定洪福齐天,大吉大利。”
“本宫这条命,他阎王爷还拿不走。”
狠声!
她还要坐等自己儿子登基那一天,等自己成为太后的那一天呢!
怎么可能舍得去死。
……
高太医回到太医院,心事重重。
他正在写给萧妃开的药方子,但写到一半又停了笔,良久也没再下笔。
“高太医,你这是怎么了?”一个取药的小太监瞧见,过来问。
他不说话。
像是想什么事想出神了!
“高太医……”
那人喊了好几声。
高太医回过神,看了他一眼,说,“没事。”
“你不是去给萧妃娘娘看病了吗?怎么一回来就这幅模样?是不是娘娘……”出了事?
声音极小。
高太医当即横了他一眼,“不要胡乱猜忌,娘娘的身子并为大碍,你刚才的话若是让别人听到,是要杀头的。”
“是是是。”小太监朝自己嘴巴上狠狠扇了几下,“多亏高太医提醒,奴才这嘴巴就是笨。“
”行了行了,我将这药方子写好,你照着抓药,赶紧送去璋郅殿。“
”是。“
高太医赶忙将方子写好,交给小太监去取药了!
但是——
他心里有事,一直愁眉不展,在椅子上坐了许久,才赶紧去找常太医。
此时,常太医正在太医院的藏书阁里找寻医书。
刚找到一本准备看——
“常太医。”
闻声看去,就见高太医急匆匆进来。
“宿文?”
高太医原名叫高宿文。
他走了过去,说,“常太医,我找你有事。”
直入正题。
常太医合上手边的书,正襟危坐,十分严肃,“何事如此匆忙?”
“我方才……去给萧妃娘娘把脉了。”
“是萧妃娘娘传你过去的?”
“是皇上。”
呃!
常太医怔了一下,原本满是褶皱的脸都拧在了一块。
他问,“那……你如何说的?”
是的,常太医不是问他诊断的结果,而是问他是如何说的。
他瞬间明白,叹了一声气,“我不敢多说,毕竟不能确定,但是从脉象上来看,娘娘确实是风寒入体,可都这么久了,药也开了,不可能不见好,所以……”
“你是怀疑还有别的症状。”
“是,但……只是怀疑。”
常太医眯了眯眼,沉默许久后,“其实……我和刘太医也私下说过,萧妃娘娘的病不是风寒这么简单,可是把了好几次脉,都无果,也不好直接说出来,你要知道,咱们虽然贵为臣子,是宫里的太医,但说白了,我们跟那些太监也没什么区别,都是伺候主子的,所以,有些话能说,有些话……不能说。”
“那……现在怎么办?”
他有些担忧。
第767章 户县石
高太医虽然在宫中做了几年御医,也懂一些宫中的行事规矩,但不管怎么说,到底是个涉世未深的人。
宫中那一套,心中虽然知道,却不是很明白。
张太医捋了捋自己那花白的胡须,将手中刚刚从书架上取下的那本书抬了抬。
说:“这些日子,我找遍了大部分的医书,都没有见过萧妃娘娘那样的病状,实在让人有些不知所以,若真是深疾的话,恐怕整个太医院都要跟着遭殃了,现在,唯有希望萧妃娘娘所染之症,并非什么大疾,我们才能避过一劫啊。”
叹了一声!
高太医明白,“可如今之症,尚未查出,万一……”
万一真是大疾,那可怎么办?
“宿文。”常太医突然唤了他一声,将他的话打断,缓缓走了过来,“当时,你既然没有当着皇上和娘娘的面说出来,现在也只能观望,坚决断定是风寒之症,在外,也不可多嘴胡言,切记切记……”
提醒!
高太医沉默片刻,点点头,最后,便默默退出了藏书阁。
虽得了常太医的一番提醒,可他心中始终忐忑不安、忧心忡忡。
不知如何是好!
容王府。
自纪婉欣送来消息,说张大齐被亦王的人抓走后,景容便派琅泊暗中打探消息。
看是否属实!
隔了一日。
清早,琅泊极速回府,一身衣裳湿透了一大半,黑色长靴踏在青石板上赫赫作响,震人心魂,头发上仿佛凝结了一层层薄薄的冻霜,晶莹可见,而那张不苟言笑、威严肃立的脸则白里透紫。
想来,是冻了整晚。
景容已在里头备好了热茶,等他一进来,便用目光点点那杯热气腾腾的茶。
“喝口茶再说。”
他领命喝下。
浑身一暖,打了个寒颤。
禀报:“王爷,属下暗中潜入亦王府,果然,张大齐就在里面,但被人严刑拷打,浑身是血,看来亦王是打算屈打成招。”
真是个变态!
“原因?”
“纪二姑娘说的没错,原来,亦王的人查到那把四寸的匕首出自一家当铺里,没多久就被黄家的一个小丫头给赎走了,但那个丫头在回府的路上与一个卖菜的撞在了一块,匕首因此也不见了,根据丫头的描述,断定那人就是张大齐,所以亦王才将他抓去,严刑逼供。”
闻言,景容眉头高高蹙起,实在恼怒。
“还查到什么?”
“属下听到有人逼问他关于匕首在何处?还有大佛是如何搬移的事,但他都说不知道,被打晕过去好几回,属下也不好在亦王府多留,趁着天色快亮了,就赶紧回来禀报王爷。”
“砰!”景容一拍桌,脸色极其难看,“他若查到证据去逼问也就罢了,可现在只因一个小丫头的片面之词,就断定张大齐是凶手,还严刑逼供,至人命不顾。”
“王爷,要不要上报皇上?趁此也可参亦王一本。”
“不可!”当即否决,“如今最重要的乃是案件问题,并不是皇子之间的周旋争斗,尽管父皇有意扶持与我,但满朝文武百官都盯着,本王不可错一步,奏景亦私设刑,无疑也是将本王弄得一身脏。”
不划算!
琅泊说到底就是个莽夫,打打杀杀最在行,动用脑子的事就略微有些呆板,但主子一说,倒也明白了。
他询问,“可是王爷,现在要怎么办?”
“刑部那边可盘问出什么来了?”
“还没有。”
“唐姑娘不是去了张家村打听秘密去了吗?可有送来什么消息?”
“没有。” 琅泊稍顿,说,“唐姑娘一向没有轻重,为何纪先生准她去?万一出了岔子,可就……”完蛋了。
没将那三个字说出来。
景容眸色一深,只道出一句话来,“本王信她。”
纵使河山崩塌,他也信她。
纪云舒这会正在后院的小亭子里坐着。
这几天不是下雨就是大风,天气阴冷,搅得人心都是紧的。
丫头提来一个暖炉,放在一旁。
“先生,要不你还是进去吧,天气这么冷,小心着凉了。”
没有回应。
丫头因站在其身后,只见纪云舒似乎盯着手中什么东西在看,便小步挪了过去,瞧了瞧,才看到她手里正握着一块黄褐色的石头,来回打转。
丫头眨巴着眼睛。
好奇的问,“先生,这是什么?”
“这是石头,看不出来吗?”
呃!
老尴尬了!
丫头涩涩一笑,说,“看出来了,只是我嘴笨,说错了,其实……我是想问先生为何抓着这块石头看,莫非,这石头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
“奇怪?”纪云舒琢磨着,手指又轻轻的在上面搓了搓,石头的表面十分光滑,指尖划过,又凉又硬,她说,“这石头,确实有些奇怪。”
“嗯?哪里?”
摇头,“不知道。”
确实不知道!
只是她心里觉得奇怪罢了。
丫头也盯着看了好一会,“不就是一块黄/色的石头吗?”
“这是黄褐色,不是黄/色。”纪云舒纠正她。
对于一个画画的人来说,颜色的准确度非常重要,重要到……有些偏向强迫症的地步。
小丫头又尴尬了一番,耸耸肩,罢了。
这时——
院子里另一个丫头竹心走了过来,一边往暖炉里添置炭火,一边说,“先生,你手中这块石头一定很昂贵吧?”
“为何这么说?”
“以前我爹是专门做赌石生意的,所以也知道些,像先生你手中这块石头,好像叫户县石,一般经常出远门的人就会带在身上,用来保平安,听说很灵,价格也很高,但目前南方这一带还没有,是出自北方的,应该接近南林安朗,若是我没记错的,就应该是了。”
“南林安朗?”
丫头点头。
纪云舒回想起之前高猛说过的话,“在下姓高,单字一个猛,是安朗人士,此次是第一次进京做虎皮生意……”
安朗人士。
这块石头叫户县石,京城没有。
难道……是高猛从安朗带来的?
若是高猛的,为何会在傻四手中?
第768章 凶手是张大齐?
她万般困惑,甚至有些出了神。
竹心又看了看那石头,“咦”了一声,眉头皱起,说,“不过,一般的户县石颜色都很均匀,很少见到这种颜色不均的,像是撒了什么东西在上面似的。”
“颜色?”纪云舒回神,心头猛然一震,仔细看着手上的石头。
确实,颜色不均匀。
其实之前她就看出来了,只是并未多想,但竹心一说出来,她就像是被人猛然一敲,惊醒了。
下一刻,霍然起身!
“去拿些酽醋和白酒过来。”
“啊?”
“快去。”
十分着急。
两个丫头愣了愣,又木讷点头,赶紧去拿东西了。
很快,酽醋和白酒找来。
纪云舒将这两样东西混合在一起,沉淀了一会后,才用帕子沾了些,轻轻在石头上擦了起来。
小一会,只见那块石头上突然出现了很多不均匀的暗红色。
呃!
这……
她紧紧捏着手中的帕子,双目睁大。
两个丫头互相看了两眼,不明所以,小声嘀咕了几句,才询问起来,“先生,到底怎么了?这石头……是不是有问题啊?”
她说,“去,去请王爷过来。”
嗯?
竹心不再多问。
“是。”
拔腿就去了。
很快,景容便带着琅泊和路江赶了来。
人入亭中。
气氛凝重。
景容进来时,闻到了空气中流窜着的淡淡白酒和醋的味道,又看到放在桌上那块石头上显露出来的暗红色,那一刻,明白了。
“是血?”
呃?
众人惊讶!
纪云舒点头,说,“竹心说,这块石头不是出自南方,京城不可能有,而是来自南林安朗的户县石,这种石头,有保平安的作用,而死者高猛又恰巧是安朗人士,也因为常年在外奔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