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画骨女仵作-第2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佛?
枯井?
一具死尸?
七具骸骨?
她轻沉一口气,琢磨着,“大佛底下压着枯井?那若要将人丢下去,岂不是要搬开大佛?杀人灭尸,何必这么麻烦呢?直接将尸体烧了或者丢去乱葬岗不是更简单?”
声音很轻。
门口经过的小丫头看到她在嘀咕着什么,便进来了。
“先生,你在想什么?”
她摇头,“没什么。”又往外头看了一眼,“京兆尹走了吗?”
“走了,唉声叹气,愁眉苦脸的。”
“哦。”
“先生,你没事吧?”
“没事。”她想了想,“对了陶儿,你可知城郊那座破庙里的大佛倒了?”
“知道啊,一大清早就有人说了。”陶儿又一脸担忧,“那佛快建了一百年,现在就这样倒了,也不知道会不会倒霉我,万一得罪了神明,受苦的就是我们。”
看来,她还不知道大佛地下枯井里的有骸骨的事。
纪云舒继续探问,“那你可知破庙里有发生过什么异样的事?”
“异样的事?”
“比如……那尊大佛被人动过?”
“没有吧?若是被人动过,应该有人知道。”
纪云舒点点头,“行了,你先出去吧。”
“哦。”
陶儿出去后,她坐在里面,总是心神不宁。
却又一筹莫展。
……
很快,破庙大佛底的枯井案便传得满城风雨,人人心头寒栗,锁门关窗。
短短两天时间,京城内就出现了很多版本。
有人说是天神动怒,锄奸惩恶,底下那些人骸骨都是被天神惩罚的恶人。
有人说那是困住恶鬼鬼魂的骸骨,被压在大佛底下永不超生。
还有更加离谱的,说那些骸骨是当地居民故意将人丢进去填井,喂大神用的。
众说纷纭!
此案,大理寺也已经接手,将那具刚死不久的尸体和另外7具白骨运送到了停尸房。
请来仵作验尸。
其中七具骸骨,两具是四年前死的,两具是三年前死的,两具是两年前死的,一具是一年半前死的。
户部也查询了近几年的失踪人口,可京城内失踪人口报备的很多,就算按照那7具骸骨的死亡时间来查,也是海底捞针。
于是——
这事闹到了朝堂上。
大理寺卿将枯井案的进展和结果一一上报。
“目前来er看,很难确定死者是谁,加上那晚下了大雨,破庙涨水,就算有线索,也都冲没了。”
无奈!
祁祯帝愁眉,“怎么好端端的大佛下会有死人和骸骨呢?”
“皇上,此事现在闹得满城风雨,百姓担惊受怕,都在议论纷纷。”
“你们大理寺和刑部难道连个案子都查不出来?”
问责!
大理寺卿抖三抖,就连刑部尚书也身子一颤。
双双俯首,“请皇上赎罪,臣等必定尽全力将案子查明。”
“不是尽全力,是一定!”
“是……”
没有底气!
“京城发生此事,需先安稳民心,办案之时,也不要惊扰了百姓。”祁祯帝肃色威严,“大理寺卿,厉尚书(刑部尚书),你们要连同京兆府办案,定要将凶手绳之于法,朕倒是要看看,究竟是何人敢在京城内如此猖狂。”
“是,臣遵旨。”
二人应下,却又互相对视了一眼。
各自知道,这案子绝对棘手,要查,估计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
心中忐忑。
哪里知道,景亦却突然上前,请缨道,“父皇,儿臣愿意接手这桩案子,与大理寺和刑部一同查案,将凶手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
哗!
这案子是烫手的山芋,甩手都来不及,怎么景亦偏偏在这个风口浪尖上主动请缨?
其中,必定有蹊跷!
祁祯帝惊,“景亦,这案子,你要接?”
“儿臣有信心,一定能找出凶手,为父皇分忧。”
“你有心就好了,只是这案子……”
“有大理寺、刑部和京兆府一同协助,儿臣一定能破案,还请父皇恩准。”
太自信!
既然主动请缨,祁祯帝也不能说什么,“好,朕允了,不过……”
不过?
只见他将视线转向景容,灵光一闪,继续道,“朕觉得,你两兄弟不如一同查案,谁先找到真凶,朕就重重有赏。”
我擦!
躺着也中枪!
景容无奈,但当即就欣然接受了,上前受命,“儿臣遵旨。”
众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都不知道祁祯帝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但——
景亦知道!
他很清楚,祁祯帝是担心他抓到凶手后,立了大功,所以才将景容拉进来。
相当于一场比赛。
这招可真狠!
下朝后。
景亦走到景容身边,冷哼一声,厉色道,“真行啊!不过……我到是要看看,你这次是怎么输的。”
大袖一挥,走了。
景容不语,随即出了金銮殿,却被一个小太监拦住。
“容王,皇上在后殿等你。”
后殿里,祁祯帝正站在一副画像的前面,仰头欣赏。
那副画,是一副狩猎图!
第740章 枯井案
画像上,一个身着盔甲的人手拉弓箭,利剑对着一只狂虎,周围,还有几只老虎正虎视眈眈的要扑过来。
究竟,是那只狂虎被射杀?
还是那个人成为老虎的口食?
整幅画中,都透着十分紧张的氛围。
容王:“父皇。”
唤了一声。
祁祯帝没有回头,依旧看着那副图,问,“你知道朕的意思吧?”
“明白。”
“只要你查出这件案子,就可以立功,朝中官员也不会再抓着赈灾银的事不放了。”
“儿臣一定会将凶手绳之于法。”
祁祯帝转身,朝他走来,“你身边那位纪先生很聪明,是个人才,有她在你身边帮忙,这次的案子,应该能尽早破。”
“儿臣……会想办法的。”
其实,他不想打扰纪云舒。
毕竟《临京案》还在查呢!
那女人又没有四只手。
祁祯帝突然皱了皱眉,又说,“当初,纪先生利用失踪案,让朕答应临山开棺,曲姜的案子,也是她与朕做了交易,只要她解决两国之事,朕就放那帮曲姜人回国,能左右朕两次的人,她还是第一个,如此聪明的人在身边固然是好,但也要分得清,此人究竟是猎人手中的利箭?还是利箭之下的猛虎?”
景容眼神一怵!
不语!
“所以,用人一定要上心,切莫旁枝扰了花头。”
带着提醒的意思。
祁祯帝原本就多疑,纪云舒又左右了两次帝王的决策,如何让人不忌惮?
而身边养着这样一个人,一是幕僚!二是虎患!
景容垂头,“儿臣明白。”
祁祯帝也折身去那副画前,继续看着那副图……
景容也离了宫。
他正要上马,却看到一支羽林军从宫门口经过。
领头的人,就是羽林军统领萧大人。
那人年纪轻轻,长得极其俊郎,在别人口中是个极其严肃的人,而且还是个武状元,武功了得。
偏偏沦为景亦的一颗棋子。
旁边的琅泊顺着他的视线看去,说,“王爷,路江已经在查他的底细了,此人背景很干净,查不到什么,所以还在继续查,相信应该会有王爷你想要的信息。”
景容没说什么,等羽林军离开后,他上了马车。
却隔着马车,吩咐琅泊,“你去找京兆尹和余少卿到府上来一趟,本王想了解下这次枯井案。”
“是。”
应道。
马车离开了宫门。
……
另一边。
纪云舒在竹溪园待了两天,画骸骨人像的同时,又时不时的听到外头丫头们讨论着枯井案的事。
众说纷纭!
最后以讹传讹,越来越奇葩。
自打两天前京兆尹走后,就再也没来提过这件事了。
景容每晚过来, 也不提。
只让她安心查《临京案》。
她正提笔画像,刚下笔,手一抖,笔尖扭了一下,鼻子的轮廓就这样给毁了。
哎!
心神不宁。
将笔放下,重新铺了一张纸。
梁伯站在门口,敲了敲敞开的门。
纪云舒抬眼一看,“梁伯?怎么了?”
“先生,这有封信给你。”
“信?”
梁伯进屋,将信递上,“是刚才有人拿来的,说要交给先生,但是不知是谁送来的。”
哦?
纪云舒接过那封信,打开一看,眼眸紧了紧,眉心聚拢。
“先生,是谁送来的?”
“没什么,一个朋友问候几句,梁伯,麻烦你了,你先出去吧。”
又是朋友!
没想到纪先生出门一趟,竟然结识了这么多朋友。
若是有机会,他也出趟远门交几个晚年朋友。
“那先生你忙,不打扰了。”
梁伯出去。
人走后,纪云舒将那封信烧了,然后换了一身衣裳,收拾了几下,悄悄出了竹溪园。
不是去容王府,而是去的亦王府。
到了门口,外头的小厮二话不说,领着她进去了。
后院湖边的亭子里,景亦正在亭子边上,手里拿着一个小盒子,装着鱼食。
他正拿着鱼食朝湖里洒去。
将纪云舒领进亭子后,小厮就走了。
闻声,景容将盒子放下,转身面带笑容,“纪先生…不对,是纪姑娘,还以为你不会来呢。”
笑容亲切。
可纪云舒面色清冷,说,“其实,进京的第二天我就应该来见王爷才对。”
“这么说,本王两天前就应该请你过来了。”他笑着,手一伸,“来,纪姑娘请坐。”
纪云舒坐下。
景亦给她泡了一杯热茶,推到面前,“这茶是本王刚刚泡好的,专门为纪姑娘你泡的,尝尝看。”
“不用了。”
“莫非嫌弃本王?”
“王爷还是开门见山吧。”
不想绕!
景亦也敞开门说亮话了,说,“相信,你应该知道这几天京城里传开的枯井案吧?”
她点头,“知道。”
“那好,本王就不拐弯抹角了。”景亦说,“今日上朝,本王请缨查案,皇上却让景容也一块来查,你是他的人,就应该知道本王如今和他的关系,我们都在争,都在为了同样的目的争,所以这次,如果本王能抢先他一步破了案,便可赢了一局。”
纪云舒不傻,知道他的意思,“你想让我帮你?”
“没错。”
“凭什么?”
“凭什么?”景亦笑了几声,“就凭纪姑娘你来了。”
哼。
纪云舒也不想拐弯抹角,“说吧,他到底在哪?”
冷声问道。
景亦阴险道,“只要你帮我破了这个案子,我可以将他还给你,怎么样?这个交易很值得吧?”
“……”
“承庆殿大火一事,本王答应你会让景容安全出来便做到了,可你却耍了本王,言而无信,但本王大度,不去计较,希望这一次,你我能诚信合作。”
“我还没答应你呢。”
“你不答应,便是不想救那个傻子,看来本王真是高估了他在你心中的地位。”
“你的如意算盘是不会打响的,我过来,不是要跟你做交易,容王既然没有答应你的条件,我自然也不会答应,而你若伤了卫奕,最后吃亏的人只会是你。”
“你的意思,本王明白了,不答应就算了,但是别怪本王没有给过你机会。”景亦眼神冷了下来,突然说,“既然如此,本王就向你介绍一个人。”
嗯?
刚说完,亭外来了一人。
第741章 温十三
外头下起了细细毛雨,空气中也升着淡淡的白烟,萦绕在人的视线内,如在仙境。
雨丝顺着微风斜斜的飘进亭中。
偶有一两粒溅到了纪云舒的脸上,有些温凉。
亭外来人,一身墨色长袍,祥云刺绣为边,腰间上佩戴着一块剔透的紫玉,发髻高束,扣冠上绑着一根灰白色的发带,盘落至腰,此人面容姣好,气宇轩昂,浑身都透着睿气,而那双眼眸,既温和、又傲气,若是凝视久了,便会深陷。
是个风度翩翩的俊男子。
然而,来者不善!
温十三进来,拱手俯身,“参见王爷。”
景亦:“十三,这里没有外人,不必多礼。”
“谢王爷。”
“本王给你介绍一个人。”景亦很热情,视线转向对面的纪云舒,手一抬,介绍起来,“这位是京城内鼎鼎有名的纪先生,不仅断案了得,还能摸骨画像,当初京城轰动一时的失踪案也是她一手告破,不仅如此,还深受皇上和容王的器重,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谢谢夸奖!
温十三朝她作了一礼,“在下温十三,早就听闻纪先生聪明了得,经你之手断的案子无数,桩桩件件都能真相大白,今日一见,是温某的荣幸。”
虽然温和有礼,但分明是豺狼虎心。
但碍于礼貌,纪云舒起身,同样朝他回了一礼,“温公子言重。”
语气清冷!
“温某得知,此次《临京案》已由纪先生接手,十四年前御国公府的案件,有七十多具被烧死的骸骨,若是要查,可没那么简单,毕竟十四年了,还是火烧致死的,真佩服先生,但若其中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或许说,先生在那些骸骨身上遇到了棘手的事,只要一句话,在下非常愿意效劳,为先生解除难题。”
什么?
纪云舒微睁着眸,并不惊讶,只是十分意外的看着眼前这个男人。
同时,景亦则端着茶,喝了一口,望着手中的半杯茶,轻轻晃了晃,这才淡淡抬头,起身道,“本王忘了跟纪先生你介绍了,此人温十三,本王此次招揽的门客,也是得力助手,跟纪先生一样,也是个能人,还是一个断了无数案件的奇人,去年江镇一带的连环灭门案,正是由十三侦破,短短不过三天时间,不仅灭门案,就连流苏县骇人听闻的白骨害人案,也是由他所断,这才将真凶缉拿归案,不仅如此……”
稍顿!
他露出满脸傲气,对上纪云舒那双始终冷漠的眸,薄唇启,“他也同样能摸骨画像。”
炫耀!
原来是同道中人!
温十三?
这个名字,纪云舒没有听说过。
她只听过舟三这个名字,一个四年前就与自己分道扬镳的恶人!
纪云舒眉心一拧,言语平淡道,“没想到温公子有如此才能,而在下只是一介书生,自然无法相比。”
“先生何必谦虚?”温十三说,“先生大名,未进京之前就已经听闻,若是能与先生一同破案,温某真是死而无憾!”
就不信你真的会去死!
景容接了话,“纪先生,本王本以为给你一支橄榄枝,想着让你与十三一同帮本王破案,可哪里知道,你竟然和景容一样,都是冥顽不灵、死脑筋,一个明明可以在御府安安心心的做个逍遥王,却偏偏不甘心,硬是要回京搞得头破血流,而一个明明只要帮本王破了案,就可以将那个傻子安然无恙带回家,却又偏偏要将本王的好心践踏在脚下,本王真是既伤心,又很失望啊!”
露出一副愁苦的模样。
恶心!
纪云舒觉得胃里倒腾,单单看着景亦那张脸,她就恶心到家了。
她微抬着下颌,坚决道,“你抓走卫奕,不就是为了要挟容王和我吗?你想达到你的目的,恕在下不能配合。”说着,她又看了温十三一眼,轻笑道,“温公子既然能断案,而且也能摸骨画像,有你帮亦王,在下就坐等看戏了。”
温十三回应,“温某了及不上纪先生你,如今王爷有心请你办案,你又何必拒绝王爷的好意呢?而且不能与先生一同侦破此案,真是遗憾啊。”
“不用遗憾!”她冷冷道,“你我成为对手,可比合作要有趣的多。”
嗯哼?
对手?
这么说……
纪云舒:“原本此次的枯井案,在下并不打算接手,但就在这一刻,在下决定帮容王,将凶手找出来,绳之于法,绝不姑息。”
掷地有声。
温十三,“真是有趣极了,既然如此,那温某就要全力以赴,向先生你讨教一二。”
拱了拱手。
纪云舒轻点了下头,看向景亦,“在下还有要事,多谢王爷的茶,告辞。”
“纪先生慢走。”
她准备迈步!
只是刚走两步,经过温十三身边时,也不知那个男人是不是故意的,竟然伸脚绊了她一脚。
猛然趔趄,身子直直的往前扑去。
好在温十三伸手扶住了她。
后一刻,纪云舒立马弹开,狠狠瞅了他一眼。
“纪先生要小心啊,今日下雨,路面很滑。”
“多谢温公子。”
“不谢。”
随即,纪云舒瘦小的身子置入雨中。
迎雨前行。
看着那道身影,温十三的眼眸沉了下来,嘴角上却带着一抹笑。
算一算时间,差不多四年多不见了!
想不到,他还会回来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