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画骨女仵作-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了要高调些,也不用这么高调吧?
此时,又听路江说了一声。
“王爷,李老将军这几天一待在府上没有出去过,也没有见过谁,并没有什么异常。”
李老将军?
纪云舒竖着耳朵,隐到侧面,想继续听听。
只见景容将廊上的一盏灯取了下来,左右翻转的看了看,一边漫不经心道:“然后呢?”
路江继续说:“虽说李老将军这边没有查到什么,不过,他儿子李刚那边就……”
“继续说下去。”
“那李刚就在这段时间里,多次去过舫水城,和一家灯笼店姓张的老板私底下联系甚多,而今年皇上大寿的设宴上要用的灯笼,昨天刚刚运送进京,巧的是,这些灯笼就是从舫水城运来的,更巧的是,那些灯笼,全部都是出自姓张那人店里的。”
景容的眉头皱得越来越深。
手中的那盏灯笼被扣在他的手指尖上,将上面的纸糊戳破了一个洞。
然后,轻轻放在了一旁。
双手往后一背,开始细细分析起来:“如果说,这个李刚真的暗中在帮他老子办事,而此事,与父皇大寿当天有关,那么……”
微微眯着眼!
路江追问:“王爷想到了什么?”
“李刚早不去舫水城,晚不去舫水城,偏偏这段时间去,又那么巧,与送进宫的那批灯笼有联系,如果本王猜得没错,那批灯笼,肯定有问题。”说完,转而问路江:“此次父皇大寿,负责内廷事务的是谁?”
“张博!”
张博这个人,景容也打过交道,此人倒算得上是个好人,是侍司部的司官,官戴四品,为人也不古板,早先年,也是个上阵杀敌的猛将,后来调回京城,负责皇宫内外的安危。
景容琢磨了小一会,嘴里念叨:“父皇大寿就在后天,明天就会布置那批灯笼了,看来本王今天就得去找张博一趟。”
路江不语!
过了好一会。
景容摆手:“你先去吧。”
“是!”
应声退下!
就在路江离开小一会后,景容看着面前的冷空气,唤了一声:“出来吧。”
隐在一旁的纪云舒身子一抖,抬着步子,缓缓走了出来。
景容侧过目光看她,嘴角泛着的柔柔微笑中,又带着探问的味道。
问了她一句:“都听到了?”
她点头!
“此事与你无关。”他直接说。
她沉默!
走到景容身旁,抬着那双如墨的眸子,认真问他:“你真觉得李老将军的目的,与皇上大寿有关?”
“不知道,可能吧。”
“其实……”纪云舒欲言又止,语言组织了一遍,才说:“昨天子衿回来的时候,在城门口正好碰到几辆进京的马车,身上沾了一些硫磺的味道,我当时怀疑是炮竹,但是现在我想,可能不是。”
脸上凝重!
景容肃问:“你的意思是?那几辆马车可能就是舫水城运来的那批灯笼?”
“没错!”
“而那些灯笼上,有硫磺,也就是……火药!”景容结论一下,自己也有些惊讶。
纪云舒稍迟了片刻,回:“只是猜测!”
就算是猜测,但是景容相信她。
这个女人的敏感度,显然比寻常人高出了好几个层次。
尤其是鼻子!
他说:“待会,我去找一趟张博,去看看那批灯笼,如果真的有异样,再做打算。”
“什么打算?”
景容沉着脸:“那就看李老将军的态度了。”
说的含含糊糊,纪云舒也不懂。
正打算再开口说些什么,景容打断:“这件事,我来办,你不要插手。”
不是在商量,而是命令。
纪云舒也乖乖点了头!
但片刻之下,景容又不明的看着她,问:“你方才说子衿去过城门口,她去那里做什么?”
景容的问题,总是盯在别人不在意的点上。
纪云舒档案不能说自己吩咐时子衿去追苏子洛的事。
只随口道了一句:“我不过让她去城门口帮我买一个烤地瓜。”
“烤地瓜?”景容震惊。
“恩,城门口余婆婆的烤地瓜很好吃。”
“没想到,你还有这种爱好。”
纪云舒也不答了。
景容方才严肃的神色也被他极快的隐去,露出了一丝轻佻而似三月桃花的笑。
含情脉脉的盯着她,笑问:“那么这个时候,你怎么过来了?莫非,想我了?”
纪云舒白了他一眼:“我是过来取东西的。”
“什么东西!”
“颜料!”脱口而出。
可景容一脸不信:“大可让琅泊来取就行,怎么亲自过来了?”
哎哎哎,你有完没完?
纪云舒懒得搭理他了,转身朝东苑的方向去了,头也不回的甩了一句。
“你还是赶紧去找张博吧,趁着灯笼还未布置,若真有问题,还有时间提前解决。”
看着那道精瘦挺立的身影,景容冷厉的眸子充满了深情。
真好!
如果一辈子,都能与她这样拌拌嘴,真好!
没多久——
景容去找了一趟侍司部,找到了张博!
“容王怎么过来了?”张博问。
景容不喜欢拐弯抹角,直接问:“本王听说,从舫水城运送来京的那批灯笼已经到了,是吗?”
“是,昨天刚到!”
“可否让本王看看?”
一听,张博不解:“王爷为何要看那批灯笼?”
灯笼有什么好看的?难道,容王府没灯笼?
第269章 为何不开门见山
容王府没灯笼?
张博,你信不信,容王府的灯笼如果全部烧成灰烬,都够当土埋了你。
而且——
五十年不化!
景容朝周围看了几眼,便小声与他说,“此事不宜宣扬,本王只是想看看那批灯笼。”
张博也语气压了下来,“好,王爷这边来。”
于是,便带着景容去了放置灯笼的仓库,将里面的人也全部都遣散了出去。
那些从舫水城运来的一箱箱折叠好的灯笼,大概有三四十箱,有些已经拆开了,整理好挂在了一边。
硫磺的味道没有闻到,纸糊的味道倒是有。
毕竟纪云舒的鼻子向来灵敏的很!
能从时子衿身上污渍闻到硫磺的味道,一点儿也不奇怪!
景容拿起一个灯笼在手上转了转,又放到鼻尖上闻了闻,近距离用力一闻,果然能闻到一点点硫磺味。
“拿火折子来。”景容道。
张博快速取来给了他,又好奇的问了一句,“王爷,这灯笼有问题吗?”
“不知道,试试!”
说完,便将那盏灯笼点上了烛,挂到了一边,然后——
等!
两人便铮铮的盯着看,等了许久。
期间,景容也不出声,张博也只能跟着站在一旁不说话。
直到——
半个时辰后,那盏完整无损的灯笼,猛地烧着了,整个落到地上,一眨眼就烧得精光!
像烟花爆炸一般!
景容没有意外,反而几不可察的点了下头。
但是张博是真的吓到了,他从来没有看到过,灯笼会自己着火!
痴愣的同时,又朝景容问了一句,“王爷,这灯笼为何会这样?”
“因为灯笼的上面,涂了硫磺和碳粉。”
“硫磺和碳粉?”
张博不敢置信,赶紧找了一盏新的灯笼,拆开翻了翻,又闻了闻,可是任凭他如何蹙着鼻子,就是无法闻到半点硫磺和碳粉的味道。
摇摇头,“为何我闻不到!”
亲,你去看看大夫吧,换个鼻子使使。
“因为硫磺和碳粉的味道被纸糊味盖了过去,一般人很那闻得到。”
当然,本王不是一般人。
“王爷你的鼻子还真是厉害!”张博忍不住赞了一句。
景容却肃着脸,心中复杂万千,袖中的手也不由一紧。
心想,老家伙,真的够狠的!
张博也意外到了事情的严重性,看着这些灯笼,他也头疼。
“王爷,为何这些灯笼上会被人涂有硫磺和碳粉?”
他摇摇头!
张博继续说,“我立即派人通知翰宗院。”
正准备去,被景容拉住。
严肃道:“此事不能张扬出去,父皇大寿就在后天,不能出任何事端。”
“可是……”
“事情轻重,你应该清楚,本王今日亲自过来查看,就是不希望他人知道,好暗中解决此事。”
景容将自己的意思都说明白了。
看出张博稍显犹豫,景容端着王爷应有的架子,带着意思威迫的语气,“张大人,你们侍司部是此次负责内廷事务的,而皇上大寿连同太子妃择选一同举办,不可出半点错漏,倘若在这个节骨眼上,侍司部出了这等大事,你应该知道后果是什么,而你这个出事人,脱得了干系吗?”
张博一震!
当然脱不了干系!
而且景容说的对,出了事,一定牵扯到整个侍司部,而自己,不止官职不保,说不定还会牵扯到自己的家人。
皇上一怒之下,来个满门抄斩,岂不是牺牲大了?
于是,便小心的询问起景容来,“那王爷的意思?”
景容毫不犹豫、眼不眨的回了一句,“立刻将这些灯笼全部换掉。”
“换掉?”
“不然,你还有第二条选择?”
当然没有!
张博回,“是,可这批灯笼是从舫水城运来的,要不要……”
“查”字都还没有说完,景容就眯了他一眼,严肃道,“张大人,这件事交给本王来办,你只需要派人将灯笼换走就行,不要多言半个字,以免惊动京兆府和大理寺。”
张博斟酌了一下,重重点头!
很快,这批有问题的灯笼就被换掉了。
那晚,景容去了一趟李府。
来人见到是他,立刻就去通报了,但是——
迟迟没有得到回应!
小厮也一直肝颤着,自家老主人的脾气拗,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若是他不想见,就算是皇上来了也得等。
可现在在等的人,毕竟也是也王爷,那小厮能不紧张吗?
但是,景容倒不急,在厅内喝了几杯茶!
直到——
一声咳嗽声传来。
李老将军还是风姿不减。
景容也立即起身,两人互相抬手一拱。
“没想到多年不见,当年还只是一个孩童,如今已经是英姿飒爽、雅人深致的王爷了。”
十八年前,景容才六岁。
景容以笑回应!
两人坐下,李老将军倒了一杯茶,却转在手里,并没有要品的意思。
“李老将军已经十多年没有进京了,怎么这个时候,突然进京来了呢?”景容挑着音问道。
却换来那老家伙一句,“来看个故人。”
“李老将军乃是三朝元老,如今这把年纪,思念故人,也是情有可原,可是据本王所知,称得上是李老将军故人、且在京城的,似乎没有吧。”
对李老将军的人脉倒是了如指掌啊。
可这话换来的,却是李老将军一笑!
然后,便微微眯着眼睛,仿佛在晒月光似的,悠闲的依靠在椅子上,一个不留神,估计就得睡着了。
好在景容对他的性子拿捏的很准,所以并不着急。
再次喝了一杯热茶!
要耗,那就耗呗!
不知道过了多久,李老将军终于出声了,“王爷为何不开门见山?上次那位纪先生虽然与你一样耐得住性子,可说话却不像秦士予那东西拐弯抹角,王爷就不要学那东西了。”
一口一个那东西,听得景容想笑。
而敢叫秦士予为“那东西”的人,大概也就是李老将军了吧。
景容起身,朝厅外走了几步,背对着李老将军说,“为了这一天,李老将军应该等了很久吧?”
声音浑厚!
李老将军没有回应,嘴角却牵了一丝笑意!
第270章 大临王朝,从来不缺天子
李老将军着实也是一只精明的老狐狸!
他藏得极好,心中的情绪也好,从来都不会表现出来。
大概,真的是活久了,便越来越狡猾了!
已经抬步走到屋檐下的景容,双手背在身后,一副讲述故事的口吻。
继续说道:“不管李老将军你的目的是什么,本王都要奉劝将军一句……”说完,转身,看着坐在梨花椅上的李老将军,道:“人活久了,就应该学会放下,何况李家上下,也有百来口人,若是因为将军一步错,而落得一个满门抄斩,那就太不值了。”
果然,景容劝说的方式,就是和常人不一样!
而话语中,似乎对李老将军为何要这么做的原因没有半点兴趣。
对于他的这番话,那老家伙就像在战场上打仗似的,不急不躁,还是一副你急你上的模样。
那双历经沧桑的脸,也只是不经意间的微微一皱,笑说:“没想到,当年那个不足三尺的稚儿,如今竟将这么的精明,和当年的八皇子,很像。”
八皇子,说的就是现在的祁祯帝!
说完,李老将军双手撑在梨花椅的把手上,艰难将自己显得有些笨重的身子撑了起来。
朝着景容走了过去,一边说:“八皇子登基,算一算,整整二十年了,当年他还是八皇子的时候,不争、不夺,在众多皇子中,是最不出众的,反倒是当年的宁王,出类拔萃,上阵杀敌,为大临立下无数汗马功劳,正是因为如此,当年的太子之位,非他莫属。”
叹了一声气。
站到景容身旁,仰头墨色天空中的一轮透亮的月。
一脸怀旧和感慨!
景容不想打断他的话,便默默的听着他继续说下去。
“可人在这世上活久,走动的多了,就喜欢安静下来,宁王也不例外,太子之位,便拱手让给了八皇子,当时的八皇子,聪明而不张扬,的确是储君的不二人选,可当一个人在权威之上时,心性、欲望都会膨胀,谁也逃不掉,哪怕是一丁点的威胁都绝不容许发生,所以宁王被封为御国公,一辈子,都将在天子的脚下,被链子锁着,被人盯着。”
一只被拔了牙的老虎,还要被链子锁着!
景容听完,心中沉了一口气,似乎酝酿了一会情绪,嘴角往上一扬,道。
“本王还记得,当年父皇未登基时,在八王府的时候,御国公经常会来找父皇下棋,两人闲谈许久,不谈政事,谈的,都是些云鹤雅事,本王当时还小,趴在旁边观棋,能听到几句,直到皇爷爷下旨封父皇为太子后,一切都变了,一个是君,一个是臣,君君臣臣,终究是有别的。”
他还记得,当年被他唤为叔叔的御国公,时常会来八王府,将他抱着扛到肩上,还为他带来了不少的好玩意,那段时间,他永远都不会忘。
而父皇被封为太子的那一年,自己才三岁,第二年秋,皇爷爷离世,父皇登基。
他亲眼看到自己的皇叔跪在父皇面前,称自己为“臣”。
李老将军也在景容说这番话的时候,捋了一把花白的胡须,仿佛在想象二十多年前的那个画面。
叹:“过去了,都过去了,先皇也好,御国公也好,都已经过去了。”
景容道:“既然如此,李老将军也该放下了。”
“王爷所说的放下是什么?”
“陈年旧事!”淡淡出口。
这四个字,让李老将军心中一紧,侧着头看了他一眼:“王爷都不想问问,到底是怎么样的陈年旧事,让老夫此次进京来?”
景容并不感兴趣!
只说:“不管是什么,本王都不在乎,今日来,本王只为了两点,一,是告诉将军你,那批灯笼已经撤走换下了,二来,是希望将军你收手,不要等事情闹得不可开交才后悔。”
“你认为老夫会后悔?”
景容肃道:“就算李老将军不为自己想,是不是也应该为李家上下想一想,百口人命,何必要全部都去陪葬呢?”
陪葬这两个字说出来,实在太严重了。
偏偏——
李老将军不屑一笑。
说:“老夫既然走了这一步,就早早想到了这点,何来后悔一说。”
“总之,本王该说的,都已经说了,将军回不回头,是将军的事,本王念在将军你为我大临立下赫赫战功的面子上,此事,本王就先替你挡了,灯笼的事情,不会有人知道,但是希望,将军能想明白而及时回头,不要再一错再错,用亲人的命来做你的赌注。”
景容真是一个大好人!
李老将军看似有些被他说动了。
而景容也打算趁热打铁:“不管是当年的八皇子,还是宁王,相信都会怀念二十年前的那段日子,那样的日子,与世无争,如今将军已经解甲归田,便安安心心享受就是,何必掺和到这风雨不停的京城来?不管你有何种理由,本王也不会过问,但是,本王真心劝解将军,今早离开京城,回青州去吧。”
静静听完这些的李老将军,沉着脸,一句话也不说。
景容也拱了拱手,作揖!
“今日,就当本王没来过,灯笼事件,就当是将军开的一个玩笑吧,下不为例,本王告辞。”
伏了下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