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悬崖边的贵族-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奈之下把中兴公司的公务推给手下总经理全权代管,眼看着由他一手经营起来的中兴公司落入了他人之手。
  因为蒋孝勇长期跟随在父亲蒋经国身边,在权力的顶峰周围,哪能和政治撇得清干系。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整天跟政坛中人打交道,纵然蒋孝勇不想走政治这条路,也会被人视为政治中人。
   。 想看书来

童年时台湾迎来了腾飞
在蒋友柏尚在襁褓之中时,正值台湾发展的关键期,考验一波波接踵而来。但是,在他爷爷蒋经国稳健地带领下,居然化险为夷稳步发展。
  在蒋友柏出生之际,正是台湾社会深处挫败感之时,岛内外的局势异常严峻。美国和大陆恢复建交,让台湾外部生存环境困难起来;全球石油危机和台湾通货膨胀,让岛内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蒋介石当年提出“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的计划,已对台湾人没什么吸引力。不过当初跟着国民党来台湾的人,一直都以为他们很快就会回去了,可是没想到这一待就是几十年。政治的环境是现实的,“*”的口号越喊越弱,只能改为“三*义统一中国”。
  在这内忧外患情形之下,逐渐掌权的蒋经国决定将资源大量投入内部的建设上,使得台湾人民建立信心,从中确认自我的价值。
  1974年,蒋经国宣布一项大规模的经济发展计划“十大建设”。这项巨大工程包括南北高速公司、中正国际机场、铁路电气化、北回铁路工程、苏澳港工程、台中港工程、大钢铁厂、大造船厂等能源、交通和重工业制造等基础建设。
  事实上,20世纪60年代台湾经济稳定累积成长,赤贫人口大幅降低。在稳定的政治与社会中,技术官僚得以发挥最大的才干,加上国际资本和技术几次转移,台湾成为有效率的接纳者。经过大约20年的时间,台湾已完成由农业生产到轻工业生产的初期累积,人民的生活已达小康的水平,唱歌、跳舞、打保龄球等娱乐活动如雨后春笋。1971年台湾对外贸易首次出现顺差,接下来势必要进入重工业的发展阶段。
  现实虽然如此,当初蒋经国提议的“十大建设”,因为规模过大和举债甚巨,仍遭到各方专家的质疑,纷纷认为这项计划将拖垮财政。不过蒋经国却力排众议,抱定“今天不做,明天就会后悔”的信念。
  “十大建设”的确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从蒋友柏出生之前就开始启动,直到1979年底才完成。这时蒋友柏已经3岁了,开始蹒跚学步。
  后来现实发展也证明蒋经国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这个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大工程建设确实推动了台湾经济起飞。台湾领先全球从经济萧条中复苏,之后更以经济成长率超过百分之十的速度发展。
  台湾在蒋友柏的童年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缔造举世知名的“台湾奇迹”。当岛内经济日新月异地快速发展时,人们思想也开始呈现百家争鸣,1977年终于酿成一场“乡土文学论战”,那就像一场五四新文*动。所不同的是,五四新文*动反对的是文言文的旧文学,而乡土文学一方坚决抵制外国现代文化思想和艺术流派对民族文化的冲击,主张文学向民族立场回归;另一方则重视吸收和借鉴外国文化思想和艺术经验,对传统的中国文化采取批判态度。
  台湾的思想界如火山般活跃,但岛内的政治气氛却是怪怪的,就像是一只气球,随时都可能破掉,但就是破不掉。民众对*自由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大家着手一次又一次的“冲破”行动。
  1977年“中坜事件”拉开了党外运动的冲突序幕,到1979年12月10日高雄发生了著名的“《美丽岛》事件”。由一本杂志引发了一场著名的政治事件,成了台湾自“二二八事件”后规模最大的一场官民冲突。开明的蒋经国没有对当事人采用血腥*,而当年事件的参与者和辩护律师日后都成为民进党的主力。接着*化从小而大以致扑天盖地而来,蒋经国先采取高压,最后只能默认。
  当然,一波波的经济和政治事件,对尚在牙牙学语的蒋友柏来说,真是一点印象也没有。他的童年像每个台湾的孩子一样,耳畔传来的是邓丽君的歌曲,电视里热播的是琼瑶的言情剧,而金庸的武侠则是他的最爱。
  留给他印象最深的还是给童年带来无数欢乐的歌谣,《蜗牛与黄鹂鸟》《三月里的小雨》《外婆的澎湖湾》《捉泥鳅》缮这些婉约情调,就像悄悄流逝的岁月般美好。
  这是一场几乎与蒋友柏一起降临人世的校园民谣运动,当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所以产生大量传唱不衰的经典歌曲。这些歌让蒋友柏的童年蒙上一层诗意的光辉:罗大佑《童年》里的无忧无虑的快乐,侯德建《龙的传人》的爱国主义情怀,陈贤德《兰花草》的清新优美,齐豫《橄榄树》那种对故乡淡淡的眷恋缮
  成长在台湾第一家庭的蒋友柏,童年时代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锦衣玉食。他手上就像有一个阿拉丁神灯,只要说一下要什么东西,马上就会有仆人送到跟前。不怕别人做不到,就怕自己想不到。
   。。

松柏永远没法在花圃里培植
童年的蒋友柏多数时间是住在台北市内的。父亲蒋孝勇因为工作的需要,所以一家人经常住在中兴公司分配的住宅里,以方便联系业务和应酬打理。而他们家在阳明山上有一幢日式的别墅,离开台北市有16公里的路程,有时一家人隔三岔五的去那里上小住数日。
  这座阳明山原来叫草山,因为多生茅草而著名,后来蒋友柏曾祖父移居台湾后,选择这里做行宫官邸,却忌讳草山有落草为寇之嫌,遂以其偶像之字改曰“阳明山”。阳明山虽与车水马龙的台北近在咫尺,但却有种世外桃源之感。在万木葱茏的大山中间,蒋友柏家的别墅就身藏其中。旁边是大伯蒋孝文以及二叔蒋孝武的别墅。
  蒋友柏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匙出生,但在蒋经国俭朴作风的影响下,蒋孝勇对孩子的教养是一切按蒋家家规管理。蒋经国常用一句话训勉蒋孝勇:“苍劲的松柏永远没有办法在花圃里培植”,这让他对他的柏儿更是严格要求。
  “男孩是要用管的,女孩是要用疼的”,是蒋孝勇的名言。蒋孝勇从小是被父亲蒋经国这么打大的,所以他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友柏小时候因为淘气没少挨爸爸揍。虽然大多数时候玩起来,父子两个没大没小的,但只要蒋孝勇一含威发怒,友柏就像老鼠见到猫般。但友柏的性格很倔强,往往就是死鸭子嘴硬,一旦爸爸真正揍他时,他又逞硬汉不肯服输,这样爸爸就越揍越狠缮
  蒋孝勇那时事业正是如日中天,进入国民党党营事业工作。不久为谋求更大的发展,接管了颇具实力的中兴电机公司。年富力强的蒋孝勇正值事业打拼的黄金时期,每天都有谈不完的项目、开不完的会议。他虽然在商场扮演着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角色,但从不影响他严格管教两个孩子。
  作为父亲的蒋孝勇很称职,每周一到周五一定是在马不停蹄地工作,但到周末雷打不动般要把时间留给孩子们,这是他们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
  在每个美好的周末里,一家人经常要出去旅游,台湾大大小小的旅游景点都被他们全家跑了遍,台北附近可以郊游的地方没有他们没去过的。有时一家人也喜欢出去吃饭。经常为了吃一顿特色的饭菜,一家人可以开几个小时的车,不计成本地到很远的地方。
  在小友柏童年的记忆中,经常和弟弟友常兴奋地坐在车上,看着车窗外来来往往的人群和车流。偶尔也会因为去的地方太远,友柏和弟弟又一刻闲不住,加上车厢内局促的环境让他们烦躁,就会在车里一直唠叨着,不断地问爸爸有没有到了?怎么还没到?
  爸爸总是耐心地告诉他们,马上就到马上就到!到了后会有各种山珍海味的东西等着他们,大大满足他们的口腹之欲;会有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等着他们,大大满足他们的好奇之心。
  等他们到后才发现果真如此。虽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稀世珍宝,但尽是些美味可口、好吃好玩的。记忆中他们经常去台中吃小吃,到基隆吃海鲜缮那种美好的滋味让蒋友柏一辈子也忘不了。现在有时他还会故地重游,但再也没有小时候那种味道。
  童年的蒋友柏最喜欢父亲带着他制作标本,因为制作标本全家要去郊外抓昆虫、养昆虫。蒋孝勇也很喜欢带着友柏和友常一起在阳明山附近抓虫子。一家人拿着大大小小的网兜,浩浩荡荡地向山谷里进发。
  阳明山气候温和,无严寒亦无酷暑,所以各种昆虫资源丰富,光蝴蝶就有180余种。这里真是蒋友柏童年快乐的天堂,就像一个无奇不有的博物馆,让他认识了各种大自然的精灵。
  友柏记忆中的阳明山一年四季景色各异,尤其是山花烂漫的春季,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与樱花团团似锦,还有茶花、桃花、李花、杏花等争芳斗艳。小蜜蜂、金龟子、花蝴蝶们也纷纷翩翩起舞。一家人扛着网兜穿梭其间,如入画境,其乐融融。
  爸爸妈妈总扛着两只硕大的网兜,而友柏和弟弟拿着小网兜。看到蝴蝶、蜻蜓什么飞过来时,一家人齐齐上阵,你追我赶,左扑右打。一阵昏天黑地地忙活,大家都累得满头大汗,地上弄得尘土飞扬。等抓住小昆虫之后,一家人才筋疲力尽地坐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全都乐开了花。每次友柏亲自抓到小东西后,会兴奋地四处炫耀。
  等抓到昆虫满载而归,友柏会小心翼翼地把这些宝贝保存起来。爸爸总不厌其烦地手把手教他:“要做好一个昆虫标本,得先很有耐心,等昆虫风干,再一步一步把肢体撑开,这样才会好看!”
  那时台湾针对标本制作的书很少,蒋孝勇托朋友从国外带回很多参考书,让友柏制作出近乎专业的标本。
  至今这些标本还保存在家里,友柏每次看到这些鲜活的标本,童年的记忆如电影历历浮现,种种情感一下子涌上心头。
  

“第一家庭”的“家庭日”
蒋家有个沿袭多年的家规——“家庭日”,这天是一大家人团聚的时间。爷爷蒋经国在世之时,每周四中午都是友柏全家去见爷爷的家庭日。蒋友柏叫爷爷蒋经国为“阿伢”,叫奶奶蒋方良为“阿娘”,按照原汁原味的奉化方言叫法。
  蒋经国和蒋方良住在七海官邸。这个地方原本是蒋介石提供给美国军事顾问团高级将领的招待所,因为美国人喜欢的幸运数字为“七”,再加上寓所附近是海军总部所在地,所以简称“七海”。
  房子用石头垫高分成两个楼层,显得典雅而气派。进入屋内的玄关处(宅室内与室外之间的一个过渡空间),一边摆放着曾祖母毛福梅画像,一边是曾祖父蒋介石亲手写的“贤良孝慈”。玄关的右边是接待室,放着蒋经国和蒋方良自己的照片。
  在蒋友柏的童年时代,爷爷蒋经国在台湾政坛的地位早已十分牢靠。
  蒋经国于1978年5月顺利当选为“总统”,但一直低调的他就职当日即对外指示:不希望再有“蒋经国时代”这一类名词出现在报刊上,因为今天是一个*的时代,不应再有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如果真有时代的话,只有群众的时代。不希望别人称呼他为“领袖”,他个人只是一个普通的党员和公民。也不希望有“万岁”的口号出现,只有国家民族的万岁,只有三*义及国民党的万岁,没有个人的万岁。
  蒋经国不光嘴上这么说,实际上也真的放下架子,出现在普通百姓之中。他完全是一套亲民领袖的作风,以“新人新政”鼓舞日益低落的台湾士气,改变民众对蒋家及国民党的恶劣印象。
  蒋经国与蒋介石风格不同。蒋介石保持的是传统帝王领袖作风和派头,从不轻易与人握手,从不与民同乐,非自家厨师的饮食不吃。个人在公众面前比较严肃刻板,处处要显示出不凡的领袖气势与风度。
  而蒋经国可以与任何人握手,永远满面笑容。早年在苏俄极端艰苦环境的磨砺,使蒋经国拥有超凡的吃苦精神。上世纪50年代台湾修筑中部横贯公路时,参与工地建设的他与筑路“荣民”同甘苦。渴了与工人一样嘴对着水龙头喝生水;饿了随手抓个馒头就啃。就算后来贵为“总统”,每次外出视察也直接到小饭馆吃盒饭。为视察建设中的一条公路,他竟可以进山21次。在1980年永安矿难发生后,他可以做到挨家挨户地慰问。
  蒋经国的“亲民秀”绝非一般政治人物可以做到,即便对蒋氏父子恨之入骨的李敖亦做过统计:1978年到1981年,蒋经国下乡197次,“与民同乐”155天缮
  在众人眼中严厉却又亲民的蒋经国,在蒋友柏看来并没有什么神秘的。纵使他贵为万人尊崇的领袖,在友柏面前也只是一个普通家人。
  在年幼的友柏眼里,爷爷是个慈祥的爷爷,经常穿着素色的夹克外套,戴着鸭舌帽,穿着布鞋,整日在外面奔波。他与士兵拼酒、与少数民族一起嚼槟榔;他不结交商人文人,只有民间友人。他就像台北街头巷尾的老爷爷,没有丝毫大官架子和官僚气息,吃的用的和其他家人一样。他可以跟小友柏开玩笑,可以经常讲故事给他听,甚至趴在地上给孙子当马骑。
  虽然蒋经国没什么架子,但对孩子们要求还是比较严格,从吃饭这件小事就可以看出来。蒋友柏兄弟每周都要陪爷爷用餐,但是用餐礼仪完全是军事化管理。
  例如,大人没动筷子前,小孩子不能先动筷子;吃饭时不能讲话,手肘也不能放在餐桌上;饭菜放进嘴里后,嚼东西时嘴边不能张开;一定要把自己碗里的菜肴吃完;吃完后要把空碗收拾好,放在盘子上;大人动才能动,大人停也要停;离开餐桌时,一定要说“爸爸、妈妈,我吃好了”,等大人说“可以”之后,才能在说完“大家慢用”后离开座位缮
  这个规矩蒋介石以前是这么教蒋经国,蒋孝勇小时候蒋经国就这么教他,现在蒋经国又这么教孙子。俗话说培养一个贵族要三代,蒋家的规矩这样代代相传,到了第四代真的有些贵族的教养了。
  蒋经国非常疼爱友柏,对小孙子的脾性摸得一清二楚,认定他做事不喜欢按牌理出牌,喜欢剑走偏锋。俗话说三岁看老,蒋经国在友柏和友常两兄弟还小的时候,就和蒋孝勇夫妇提过:“友柏,将来会在事业上面有所发展,是属于开疆拓土的性格;友常,将来会是个将才。”
  蒋经国阅人无数,果然预见非凡。他的两位孙子多年后的确如此,哥哥蒋友柏为事业负责开域,频繁曝光;而弟弟蒋友常则镇守一方,鲜有露面。
  

特殊的识字课
蒋友柏小的时候,父亲蒋孝勇教育他总是见缝插针式的。有时生活中一件普通的小事,蒋孝勇也会说出很多人生的大道理。现在的蒋友柏通常对那些游玩记忆逐渐模糊,父亲的有些话却始终回响在耳畔。
  比如,有一次全家去海边游玩,好像是野柳地质公园,蒋孝勇对蒋友柏指着海边岩岸的海浪告诉他:“想要浪花美丽,必须用力地冲击岩石,虽然痛,但是值得。”那一天的其他情景,蒋友柏是全忘了,但是父亲留给他的这一句话,却让他牢牢记住。
  父亲常常利用马路路名和路标教蒋友柏“识字”。台北市那么多条道路,教给蒋友柏的第一个知识就是中国地理。因为基本上台北的路名都是以中国各地城市的名字命名,犹如一张缩微的中国地图。
  这要归功于友柏的曾祖父蒋介石,他用大陆各地命名台北的街巷,方位基本按照中国版图位置排列。比方说,走到青海路,你就知道,这是在台北的西北,假如是厦门街,那就是在东南方。倘若碰到一个生僻的地名,像康定路,估计外地人就要找不到北了。曾祖父在台北复制了一个具体而微的失地。
  蒋介石还将传统文化平铺在了城市的路面上。台北市区几条东西向的主干道被他重新命名,从北往南依次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此外还有四维、八德之类典自四书五经的路名。
  蒋介石用此独特命名方式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蒋孝勇也用这些路名教导小友柏传统文化知识。
  不过这么多路名,大都是蒋孝勇主动跟儿子谈的。其中只有两条路的路名,是蒋友柏主动向父亲问起,一条是“仰德大道”,另一条是“一江街”。
  蒋友柏仔细观察过台北道路,几乎所有的路名都是路、街或是巷、弄,从没在别的地方看到叫“大道”的。只有他们阳明山别墅附近,有条蜿蜒的路叫仰德大道。所以,他好奇地问父亲:“为什么我们家前的路名叫做仰德大道?”
  这时蒋孝勇很得意地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八个字小友柏自然完全不懂,就一脸迷茫地问父亲:“什么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