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诗酒趁年华[金榜]-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终,两兄弟各分得一处京郊小庄,颜渊之另得一处京中宅子,兄弟俩又各有京中两处铺面。楚氏命开了家中的仓库,与他二人每家十万贯钱、千匹绢,千斛米,各人房中之细软都归各人。三家约定,每年祭祀的时候还是要到长房这里来。
  三兄弟也都不在乎这些了,没一个争的,最终都画了押。颜氏也被唤回来旁观,自家兄弟团结,她在夫婿面前也十分有面子。
  接着,便是要给父祖上香、扫祭,告诉他们,儿孙有出息了,开枝散叶,分家了。
  这些事情搞定,二房便开始着手搬家的事情。楚氏且不令四房搬出:“分家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因开府赐宅,不得不为之。你们又将要往归义去,何必再搬来搬去?且住下。”
  颜渊之一想,也对,将才拿起来的包袱皮又放下了,请示过楚氏,他去给二哥帮忙去了。
  颜肃之与姜氏的袍服下来了。抚着袍服上的翟鸟纹,姜氏眼中难掩激动,十多年了,再不曾过会有今天。院子里有些嘈杂,是打包行李的声音。往归义去的时候,几乎是将家搬了过去,也只是几乎。留在府里的东西也不少,都在库里没有动。颜肃之升做郡守时、封爵旨意传出时,又有亲友送来的贺礼,也都堆在库房里,这些都是要搬的。
  仆役们训练有素,打包得都很快。打从前几天就开始忙了,如今只是在扫尾,只是越是扫尾杂事越多,反而显得更忙了。
  第二日,正式的旨意下来,要有一个仪式。依古礼,叫做“分茅列土”,拿白茅裹着泥土,由皇帝给被封者。表示这块地就给你了,以后由你作主了,被封的人,就是那一片土地的主人,土皇帝了。
  现在虽然受封者已经没这方面的权利了。他们可以一定程序上的干预司法,享有租税。但是,已经不是真土皇帝了。朝廷是有权干涉这片地方的,如果受封者作得厉害,朝廷也要朝廷管束。颜肃之要通过的,就是这么个仪式。
  颜肃之的长相很撑场面,皇帝看到自己“一手栽培”的新生代俊杰,也是龙心大悦。整个场面既庄严又和谐,还透着丝喜气。
  姜氏亦受封,夫妻二人皆得紫绶金印。原本楚氏应该也有一个太夫人的职称的,只是她已经做了邰阳公的太夫人,泉安侯这里,就从简了。
  仪式结束,颜肃之夫妇便回已经收拾好了的泉安侯府,颜神佑与六郎带着家中奴婢们相迎。泉安侯府与邰阳公府一东一西,在街区里隔得比较远,离清远侯府却比较近。对于这一条,颜氏有点尴尬有点得意,清远侯世子徐杨就觉得脑门直跳,一抽一抽地疼。清远侯夫人还记得颜肃之这个小流氓开过她儿子的瓢,奈何这个流氓外面转了一圈儿,杀人无算还成了她邻居,只得咽下一肚子的苦水,还得笑着说“恭喜”。
  泉安侯府比邰阳公府规制稍减,面积却并不逊于旧府。颜肃之一家统共四口人,奴婢虽然不少,还是觉得有些空旷。蒋氏过来做客,看了就有点着急,于宴散后留了下来,看女儿满面喜色,还是忍不住道:“你倒是上点儿心,再生两个儿子才好。生完了,你也省事,我也省心。”
  姜氏已有六郎,倒并不很急,微笑着答应了。蒋氏不好再多言,暗想:等她过了这个高兴劲儿,我再给她细说。这么大的家业,一个儿子不够使的好吗?
  ————————————————————————————————
  姜氏暂时还真没想这么多,她现在要忙的是听颜肃之说明天继续拜会师友,他的一位老师给他介绍了一个厉害的人,如果不能拐来当六郎的老师,就骗去当新乡令!
  姜氏问道:“是谁?”
  颜肃之说出了一个名字,姜氏比得了紫绶金印还要开心:“回京只要办得成这一件事,也是值了。”
  颜肃之说的这一位,姓丁名号,字长明。比颜肃之大上五岁,乃是个有名的学者。治经史第一,却有一样怪癖:不喜说话。然而著书立说,每有片纸传出,便为人争相抄诵。然而不甚喜见人,也不喜与人辩难。但有人问,只写出来,他也书写应对。
  身居陋巷之中,名闻天下,却不曾出仕。朝廷不是没想过征辟他,坑爹的是下的诏书他不接,来使者说话,他一言不发。因有一个名头比他还响的祸害老先生,皇帝就放弃了跟他对话。祸害虽然讨厌,好歹能搭个腔啊!
  于是丁号也就在学术的圈子里为众人所知,他又不怎么说话,总是“中隐隐于市”,倒没有什么其他方面的突出事迹。
  颜肃之却不认为他是个书呆子,真的书呆子,能一直保持这么个势头么?读书的时候,还抄过丁号兄的手抄本来学习呢。看这位仁兄的文字,字里行间透着深深的禅意。当时不解,现在回过头来看,那都是种种谋略,十分透彻。
  也有人怀疑丁号是不是哑巴,因为曾有来请他的倒霉使者,在丁号面前说得嗓子都哑了,丁号屁者没放一个。使者回来就怒了,宣传了半个月,说丁先生是个哑巴。
  这一点,颜肃之可以为丁号辟谣:丁先生会说话,而且说得相当有特色,声母韵母分得相当清楚——他不是哑巴是结巴!
  彼时颜肃之一家轻车简从,跟在颜肃之的老师身后,十分有诚意地带着六郎来拜师。丁先生的家并不大,他也不是世家,也不做官,并没有多少钱。生活费靠家里几十亩地的租子,还有来抄他的书、向他请教学问的人送的干肉条。所以住的院子就小。
  当时丁先生也许是在暴怒,声音颇大,连颜神佑都听到了他的怒吼:“你——迤……迤……迤……迤,混——嗯嗯……嗯……”
  颜神佑猜,下一个字是“账……昂昂昂昂昂……”怪不得要装高僧,这特么根本是不装不行吧?周勃好歹还能说“期期以为不可”,只重叠一次。邓艾还能完整地说个“凤兮凤兮,共是一凤”。这一位要是遇上刘邦,就只好“期夷夷译”了。
  姜氏头一回遇到结巴,这才知道,那种紧张的时候说“我、我、我我,我没做坏事”的,跟丁先生一比,不是结巴,只能算是磕巴。真正的结巴,是把自己憋得直翻白眼儿,他知道要说什么,但是死活说不出下一个字来。这一个字的音也不是重复的,而是将韵母变音拖得老长。
  天下名士丁先生,是个大结巴!
  颜肃之一家四口,脸色都不怎么好看。颜肃之的老师,面色也十分诡异,显然,他也没料到。正要说什么,就听里面丁先生又在拖长了调子唱大戏了“账……昂昂昂——”
  可既然来了,总不好灰溜溜的走了吧?帖子都递了,老师的面子都搁在里面了。硬着头皮去敲门,果然见丁先生憋得脸红脖子粗,翻着白眼,急得直跺脚:“来……矮……”
  颜神佑实在忍不住了,冲他做了一个乐队指挥“收”的手势,特别有张力。丁先生不愧是个思维敏捷的人,很快领会了颜神佑的意思。嘎嘣,止住了音,说了下一个字:“啦?”然后他自己也做了一个“收”的手势。似乎觉得这个手势很好用,丁先生给颜神佑投去一个“干得好”的眼神。
  下面他也不做手势了,应该是在心里比划了。颜神佑就听着这位先生用一种“机器合成音”一字一顿地,居然说了一句完整的话:“里、面、坐。”
  真是不容易啊!
  颜肃之的老师有点尴尬,用眼神示意颜肃之:还继续吗?
  当然要继续呀!他结巴这像是都要被我闺女治好了,只要他有脑子,凭什么不用呢?颜肃之郑重地向丁号表达了请他出山的意愿,出乎意料地,丁号一口答应了。看着蠢朋友一点也不明白的眼神,丁号差点翻白眼。他要是语言流畅呢,自然可以作一个高姿态什么的。可他以前是个结巴,现在是个半结巴,还有什么架子可端的?去就去吧!
  天知道,自打小时候淘气不懂事儿,学邻居家胖儿子说话结巴,学了仨月,把自己变成个结巴之后,他有多久没能这样畅快说话了?!说多了真是眼泪呀!而且归义是个好地方,丁号又不是真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片空白,才好挥洒不是?就它了!
  丁号相信自己的眼光,又觉得机会合适,为什么不去呢?
  于是在愚蠢的忘年交张大嘴巴像条锦鲤的表情中,丁号向颜肃之一礼,表示接受他的邀请,去当他下属去了。
  老师:……MD!这世界太疯狂了。


☆、110·有令没有城

  颜肃之没费什么事儿;就把这么一位十分有名望的名士给请了回来。这会儿颜肃之与姜氏两人的感觉;就像是挖到了一坨成了人形的人参精!宝贝啊!那么多人抢都抢不到的;这一位这么容易就给弄来了!太好了!
  颜肃之这家伙,如今看起来像个正人君子;内里还带着浓浓的流氓气息。心说;我表你当新乡令;然后把府衙建你地盘儿上;嘿嘿,你得给我儿子当老师,我也要去蹭课听!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郡守愉快地决定了,丁县令也愉快地决定了;互相遇出了狼狈为奸的笑容。丁号其实长得一表人材,人材很魁梧;估计也有相当的武力值,脸是正直的方脸,面容刚毅,肤色也白,浓眉大眼,看着就正气凛然。可是这一笑,居然让觉得跟正在坏笑的颜肃之十分相似。
  颜肃之的老师摇一摇头,忽然有点后悔,好像不该介绍他们认识。瞧,这才打了一个照面儿,好好的一个名士就学坏了。不对,不是说颜肃之已经改邪归正了么?锦鲤先生一头雾水的时候,经他牵线搭桥的两位已经勾搭成奸了。原本想着,万一丁号不肯做新乡令,他就将儿子塞过来给丁号做学生,所以全家都出动了。
  现在既然他肯做新乡令了,颜肃之就决定,当老师的建议暂缓。先把人拐地自己地盘上再说,到了归义,要蒸要煮,还不是由颜肃之了?
  丁号也觉得满意,颜肃之举家登门来请他,还请了锦鲤先生做中人,可见是对他相当重视的。这样,丁先生的某些家族抱负也可以实现了。
  当下约定,过一阵儿颜肃之回归义的时候,丁号也跟着一块儿走。颜肃之又问丁号之家眷,这才知道,三十五岁的丁号,还是个老光棍儿,无妻无妾,连个侍婢都没有。说走就走,只要带上他的那些书就行。
  颜肃之当即道:“某即回去为先生备车。”
  直到被丁号一字一顿地送出门,跟他说:“珍、重。”锦鲤先生的脑子还没转过弯儿来——这就行了?
  真是奇也怪哉。
  别说锦鲤先生了,就是颜神佑也觉得有些奇怪。到了自己家里,颜神佑问颜肃之:“阿爹,这位丁先生怎么这般爽快就答应了?看着有些不对呀。”
  姜氏笑道:“不是因为……么?”说着,也比了个“收”的手势。
  颜神佑满头黑线:“那他不结巴了,就更不会答应出来了呀。这得有十年了吧?阿爹不是说他十多年前就成名了么?咦?他是怎么成名的?”
  颜肃之张开五指,罩住颜神佑的脸:“好啦,不要想那么多了,跟六郎玩耍去罢。你们又得有一阵儿见不着面儿了。”
  原来,颜肃之是计划着将颜神佑留在京中,看守泉安侯府,并且作为归义京办主任,就此长驻的。等下再给颜神佑盖几个章,做空白文书,就让她拿着。万一京中有什么事情,她可以就地解决。
  颜肃之是尝到甜头了,要不是颜神佑反应快,给归义拆作三个县,升格成郡,现在做了泉安侯的颜肃之,怕是没办法再做县令了。因为不匹配,惯例不是这么做的。以侯领县,是贬谪,是羞辱。到时候想继续在归义呆着,也就只有耍赖一途了。哪比现在,留下来也不怕有人说爵与职不相衬。
  这么好的事情,为什么不继续呢?而且,女儿也确实需要嫁人了呀!虽然颜肃之的心里,是有那么一些些不情愿,是有那么一些些担忧,担心京中纨绔配不上他闺女。可是归义现在有什么呢?一个觊觎他闺女的小土包子!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本来,如果丁号不同意去归义,他打算将六郎也留下来的,有颜神佑照看着,他也放心。如果能拜丁号为师,姜氏也不介意大的带着小的驻京——归义发展前景虽好,毕竟偏僻,不好叫儿女在那里弄得村野了。现在丁号同意随行,便只有颜神佑一人留下了。
  颜肃之夫妇将在京之一切事务都交给女儿了,姜氏的眼睛里满是忧愁:这要怎样才能嫁得出去?可不交给女儿,她也不太放心,颜肃之手下的人太少了,现在还没成规模,一时半会儿的,没人能代替得了。除非楚氏旁的不干,专替颜肃之在京里盯着——这也不太可能。
  姜氏最后是哭着走的。
  颜神佑不知道她在哭啥,还以为她是舍不得离开自己,反而安慰她道:“阿娘放心,不用几年我就回去看您了。”
  姜氏哭得更大声了,泪眼朦胧中就看到颜神佑身后那一溜骑士。带着三百部曲,见天儿地训练,这还像个闺女吗?
  像不像的,都生下来了,都养这么大了,也只好继续跟她过了。姜氏觉得,哪怕颜神佑嫁了,她还要担心闺女被休回来。照颜神佑的尿性,这个可能性真是太大了。
  于是当娘的哭哭啼啼走了,做女儿的惆怅动感了半天,又充满干劲地去收拾新家了。爹娘兄弟都走了,新家太空旷了,先调些甲士来看门吧!余下的都放到京郊庄园里面安顿下来好了。
  ————————————————————————————————
  颜神佑很忙,颜渊之也不清闲。
  颜渊之似乎是铁了心跟他二哥混了,除了已经练熟了的一千部曲,说是处得熟了不舍得离开。其他的都以“我不善练兵,不如阿兄来做”的理由,全交给颜肃之了,至于怎么安排,随便了。
  姜云那里,也被颜肃之给敲诈了几百部曲走。明面上的说法是:“地广人稀,看来圣上与诸王不和,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生乱,让他们去那里扎个根。”总之,他又划拉了几千口人去。
  此时春耕还没开始,及时迁人过去,正好组织春耕生产。颜肃之的算盘,打得叮当响。远在归义的卢慎也十分配合,及时报上了“似有海贼入境”这样的警报,给了颜肃之回归义的大好借口。
  颜肃之向皇帝拍胸脯:“必还陛下一个安稳南疆。”又对太子说,他要为朝廷开疆拓土。
  两位都很开心,尤其是太子,虞喆年轻,又是父母宠爱长大的,师长也对他充满了期望。这辈子他就没受过什么挫折,年轻人的冲劲儿和不知天高地厚在他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开疆拓土”四个字,拍到了他的穴位上,拍得他浑身都酥麻了起来,大力地点头。
  虞喆的心里,将来要给颜肃之换个好点的封地。泉安听起来很美,地方比归义还靠南呢。那块地方,虽然也是朝廷管辖,周围的夷人比归义这边的山民还多。这片广大的地方,跟归义归属同一个州,比旁的州大上三倍,每年税收还不到人家一半。朝廷实际能够控制的地方,绝对领土不到本州面积的四分之一。
  泉安的三千户,不够肥衬。
  颜肃之开开心心带着一群打手,想着将要被迁去归义与他会合的几千户部曲,哼着小曲儿走了。一面走,还一面想,这些人要怎么安置呢?家具种子耕牛土地,盐田是重点保护单位,不能让人窥了去……
  卢大郎做事挺不错的嘛,理由找得挺好,发警报的时机也挺对的呢。
  山小郎……
  想到山小郎,他的脸就挂了下来。那孩子是不错啦,这一回,颜肃之在表卢慎做主簿,方章做典史的同时,也给山璞弄了一个“都尉”的头衔。这个头衔比较虚,如果是实的,大约能管得了归义全境的兵!治所都是另立的。山璞这个,明显不可能,乃是有水份的。
  归义也与正常的郡不同,它是后设的,且算是战时。军事、民事,都由颜肃之这个长官来掌管。都尉是什么?没有这人!
  颜肃之在马上,一摇三晃的,心说,得勒,发展得好了,还得弄个都尉了?
  这一路走得比较快,越往归义,天气越暖。姜氏一路上有郁氏相伴,心情也开朗不少,只是依旧想念颜神佑。六郎事务颇多,丁号闲着没事儿就好撩他。丁号学问既好,长期的结巴生涯,让他有许多吐槽说不出来,用写的也很费力,所以他总是那么地言简意赅。往往短短一句“电子合成音”,就能让六郎想半天。
  颜肃之与姜氏乐见其成。郁氏倒是想让两个儿子也跟着丁号学一学,还跟姜氏说:“家里钟先生、齐先生那般好,他们也学不进去。我想是不是不投缘?有丁先生在,让他们试上一试?”
  不好意思,姜氏答应了、颜肃之答应了,哪怕丁号也答应了,两个小东西不配合!人家字也识,书也背,背完就死也不肯再学了,天生六十分万岁星人。郁氏被气哭一场,抱着闺女念叨:“你可要斯文,千万不要学你哥哥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