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遗事-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灭此朝食的英雄气概。
  几个人来到上阁门,亢声报了名字,老半天才出来一个祗候。这祗候出来得虽晚,却满脸堆笑,朝几个人深深一揖:“各位大人有什么吩咐?”
  范仲淹本来就走在前面,这时更跨进一步,也朝祗候恭恭敬敬还了一礼:“我们有要事面见皇上,烦阁门安排一下。这是奏章,是我们台谏几个人联名签署的。”台谏指御史台与谏院,里面的官员专门说事,是所谓言事官员。
  说着话,回头扫了身后几个人一眼,那几个也都点点头。范仲淹是右司谏,这次上书请见,就是他仓促鼓动的。几个点头的,则是权御史中丞孔道辅、知谏院孙祖德,还有侍御史、殿中侍御史、左右正言等,清一色的台谏官员。
  “敢情特重要?能问一下是什么事吗?”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大宋遗事 第一回(2)
“为废皇后的事。”
  “啊呀——”祗候叫了一声,一脸难色。
  “怎么?”
  “皇上有旨,废后的奏章一概不受。”
  “不受?皇后母仪天下,说声废就废了!”孔道辅已经有些声色俱厉。
  祗候摊开双手,又耸耸肩。
  “只是烦您转奏一下,有事;自然咱们担着。”范仲淹还想周旋。
  祗候摇摇头:“对不起,范大人。皇上明令禁止的事,谁敢担待!”
  范仲淹还想说什么,孔道辅早不耐烦了,一抖手拉起范仲淹:“走,咱们去垂拱殿!”
  几个人刚退出上阁门,入内都知官阎文应就从里面踱了出来,笑眯眯地问祗候:“走了?”
  “可不是走了。天底下就有这样不知趣的人!”
  “他们专靠嘴皮儿、笔杆儿吃饭,也就这两样东西利索,哈哈哈!”祗候与在场的其他几个人受到感染,也都哈哈地乐了。
  垂拱殿的门,压根儿就没开!
  几个人蜡烛签儿一般跪在殿门前。是想感动皇上,还是想感动守门的侍者,或者就只是想摆出一副不屈不挠的态势威慑对手,说不清楚。不管怎样,谁也没来理他们的茬儿。
  孔道辅第一个受不了,爬起来径直奔向殿门,没等范仲淹转过弯来,已经将殿门的铜环拍得山响,大声嚷道:“皇上,皇后身为国母,不能一句话就废了!山野小民废妻还得有个说道,您总得给天下一个交代!谏官的话,为什么连听都不愿听一声呢!”
  任这样,也没个人出来理论。连门边立着的禁卫,也仿佛视而不见。倒是范仲淹先自倒吸了一口凉气:这样闹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他赶紧上前拉住孔道辅:“孔大人,您冷静点儿!这样下去,不但问题解决不了,还要授人以柄,我们全都会完!走,再想别的办法。”
  好说歹说,总算将孔道辅拉了下来。几个人一合计,朝廷既然铁了心,不见面,不受奏章,就是跪它三年六个月,也是枉然。现在只有一条路可走:明日早朝,留下全体上朝臣僚,当面犯颜直谏。
  还没等他们走出大内,事情就有了转机。一个通事舍人,小跑着来传达口诏:叫他们去中书理论。
  一行人径直来到中书,丞相吕夷简早已虚席以待。丞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见官大三级,但他对于台谏官,仍然不敢怠慢。这有个传统:台谏官虽然级别不高,却是皇帝的耳目,皇帝本人对他们通常都要礼遇三分。此外,上自皇上本人,下至百官臣僚,台谏官都有权力横挑鼻子竖挑眼,在台面上混的人,谁都怕他们来上一口。所以,但凡稍为世故一点的人,不到万不得已,没有不应付他们的。
  见过礼,分宾主坐定,堂吏奉上茶,吕夷简这才笑吟吟地开了口:“各位大人光临中书,有什么见教?”
  “见教不敢!倒是有个问题不大明白,需要讨教。”孔道辅抢先开了口,口气冷得烫人。
  “不敢,请说。”
  “这父母如果感情不睦,做子女的该怎样才是?”
  吕夷简知道来者不善,仍然笑吟吟的,不吹气也不吸气。
  “自然该调停、劝谏。”范仲淹代他回答道。
  “着啊!臣子与皇上,也就好比子女与他们的父母。父母离异,子女尚且必须规劝、进谏,怎么皇上废后,做臣子的倒能一言不发?不仅一言不发,还要火上浇油,这能——”
  话说到这个份上,丞相再也不能装聋作哑了,可他脸上依然挂着笑容:“谁不说呢?劝也是劝过的。不过,废后的事,所在都有,也不光是哪一朝。”
  “丞相是不是要拿汉光武帝刘秀说法?光武帝废郭皇后,不正是他一生的大污点吗?怎么能拿他做皇上的榜样?说到别的皇帝,废后的没有一个不是昏君,更不堪入目了!丞相该不至于拿这些昏君作比吧?”范仲淹还是不亢不卑,话却重得让人没法儿担待。
  到底是做丞相的人,吕夷简依旧莞尔一笑,站起来朝各位团团一拱手:“诸位大人堂堂正论,不是夷简所能辨正的。是不是请上朝在皇帝驾前,直接说说?”
  范仲淹也站起来,朝吕夷简深深一揖:“多谢丞相成全。明天早朝台谏留班,全靠丞相多多担待!”
  这几个人刚走,吕夷简就立马去见皇上,阎文应早已在内东门等着了。
  “丞相,嚼蛆渣的又嚼了些什么?”
  “不外乎是那些话,还能有什么?”
  “他们这些人,就怕天下太平。好不容易等来这么一件事,还能轻易丢开手吗?”
  “言官嘛,说话正是他们的本分哪!”
  唱主角的仁宗皇帝,已经有些沉不住气了,一见夷简就问:“他们到底要怎么样?”
  “在我那里没听到好信,明儿已准备留班直谏。”
  “呵,还真是没完没了了!”皇上的声音,都有点儿变了。
  “要说,也真是。”吕夷简不紧不慢,一面说,一面考虑着该怎样措辞,“太平时节伏阙扣殿,还真少见!至少从我们圣朝立国,还从来没有听说过。现在又要留班廷争,益发闹动起来了!”
  “照奴才说,断不能让他们开这个头!”阎文应破胆说道。
  皇上看了他一眼,那神情非但没有责备的意思,倒叫文应悟出了鼓励与问询。他终于又鼓起勇气:“叫奴才说,赶在明儿之前将他们贬出京城,不就结了?”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大宋遗事 第一回(3)
皇上点点头:“也只有这么办了,不然不会清静。”
  早朝都在五更,三更四更,上朝的官员全都在待漏院守着。待漏院设在大内之外,正对着左掖门。院外即是大街,灯火通明,大都是卖吃食的店铺、担子,专做上朝官的生意。其中尤以肝夹粉粥最为知名。时辰到了,左掖门大开,上朝的官儿们这才络绎进宫上殿。当夜四更,待漏院已挤满了人,范仲淹、孔道辅正在人堆里四处游说。
  “喂,范大人,说说为什么留班?没道理,可别怪我拂您的面子?”有人隔着人群大声嚷道。
  “专为谏阻废黜皇后。”范仲淹也大声嚷嚷着回答。
  “那,算我一个。别的事,我可绝不掺和!”
  “也算我一个!”许多人不约而同地嚷起来。
  这里嚷声还没落尽,外面就有人高唱着闯了进来:“权御史中丞孔道辅、右司谏范仲淹、知谏院孙祖德……接旨。”
  一切来得这样突兀,待漏院一下凝固了。就好像平地陡然起了一个炸雷,所有的生命在一刹那间全都窒息了。下面的旨意,谁也没听清。尽管如此,所有相关的人几乎是凭着某种本能,刷地一下全都匍匐在地,并异口同声地道出一句:“臣接旨。”
  圣旨倒也并不复杂,只是宣布:孔道辅出知泰州,范仲淹出知睦州,着立即动身,不准滞留;孙祖德等一应有干系的人,则通通各罚铜二十斤。朝是上不成了,留班自然也就成了泡影。孔道辅、范仲淹刚到家,押送他们的使臣就脚赶脚到了。除了立即上路,他们还能有别的选择吗?
  仁宗皇帝废的皇后,倒也真姓郭,只是那理由完全不同:她是因为一个耳光。一个耳光能扇倒皇后宝座,这耳光自然不同凡响:它扇在仁宗皇帝的脸上了!
  说到这一耳光,虽然因果纷繁复杂,归根结底,却不外是某种联系的恶作剧。原来这世界虽大,一切无不都处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之中;就是这种联系,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播弄出无限酸甜苦辣、悲剧、喜剧。造化弄人,主要也只靠它。任你是谁,哪怕是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的皇上及他的后妃们,也没法儿摆脱它的牵制、羁绊,为所欲为;到头来,无论愿意不愿意,也不得不像普通人一样,接受它或甜或苦的赐予。明白了这一层道理,您就能见怪不怪,什么都可以处之泰然了。
  且看仁宗皇帝,他虽然君临四海,却没法儿自己挑皇后。他不是登基早吗,背后始终有个垂帘听政的章献明肃刘太后。这太后原是个艺伎,摇得一手好鼗。鼗是一种小鼓,和咱们常见的拨浪鼓差不多,合乐时总要用的。太后自己出身虽然微贱,垂帘之后却特讲究门阀家世。到仁宗该立后的时候,他自己只爱张美人。这张美人虽也算个书香人家的子弟,祖、父辈都中过进士,毕竟只做过县令、推官一类小官,绝对谈不上显赫。刘太后看上的是平卢节度使郭崇的孙女儿郭小姐。刘太后是个能干的主儿,不但天资聪明,通晓史书,更因为经过一番磨难,养成一股百折不回、无坚不摧的韧劲与斩断杀伐的魄力。真宗卧病的时候,有许多大事已经出于她的掌股之中。垂帘之后,大权在握,更没有她想办而办不成的事情了。对于这样一位母后的重大决策,仁宗连牙缝也不敢随便龇一龇,更甭说别的了。
  无奈婚姻可以强迫,感情却不能勉强,强扭的瓜终归难甜。皇帝原有放纵感情的特权,千恩万爱,都还要为固宠专爱费尽心智,何况原来就是强扭的凑合!其中,原就潜伏着千万危机了。郭皇后要是清醒点儿,稍微有些心机,再会一点儿纵横捭阖的手段,玩些先结婚后恋爱的小把戏,或许还能挽住仁宗的感情,不至有什么大的变故。无奈她生于富贵,长于安乐,等于是让人呵护大的,除了使小性儿,撒娇逞强,别的事情,何尝有一丁点儿清白!进宫之后,立即成了国母,除了仁宗,天下就数她大,谁都不敢批她的逆鳞;上面更有刘太后撑腰,连仁宗皇帝也不得不让她三分。她更想不到,也没有必要,去体察那谁都割不断的联系所播弄出来的艰难险恶了。既毫无准备,又年轻气盛,根本想不到韬晦历练,就这样雄赳赳、气昂昂地进了爱情与权力双重斗争的风口浪尖之上,郭皇后的命运,再侥幸,也要让人不寒而栗了!
  郭皇后得不到应得的宠爱,又不会来事,就难免做些嫉美妒能、出火任性的小勾当。仁宗本来已敬而远之,还经得起郭皇后隔三差五咄咄逼人这么一闹吗?两个人自然只能越来越生分。不过,有刘太后护着,仁宗大面上也不敢怎么着,叫外人看来,也就若即若离,相敬如宾罢了。到刘太后殡天,仁宗没了约束,郭皇后也失去了靠山,情形立马就起了变化。
  首先发难的,是仁宗的两个宠妃。
  仁宗既不喜欢郭皇后,张美人因为避嫌也隐入地下,他便移情别恋,宠上了尚美人、杨美人。皇帝法定有所谓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宠爱几个妃子,原是天经地义的事,谁也不能说三道四。刘太后关注的是皇后宝座,张美人既已不再显眼,尚美人、杨美人连妃子都还没挣到手,离皇后宝座八竿子打不着,根本谈不上威胁,她乐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来唠叨。何况,虽说宠爱,仁宗碍着刘太后的威慑,毕竟不敢搞得太邪乎,也没什么让人抓得住的把柄。这么着,三个人明里暗里,混得热火朝天。郭皇后眼里揉不进沙子,免不了与尚美人、杨美人三个鹅争鸭斗,有时,也难免捎带着给仁宗一点儿颜色。尚美人、杨美人是纯粹凭着漂亮、聪明得宠的,眼睛头儿活得厉害,最会审时度势。当着太后在世,给把刀,她们也会一声不吭地吞下去。到太后殡天,眼见形势逆转,她们就等着吐刀取人了。迟钝的是郭皇后,她还一如既往地耍她的皇后威风。两方面既都在备战,动刀子也就不可避免了。
  

大宋遗事 第一回(4)
出事的那天早晨,郭皇后去仁宗寝宫请安问候,老远就听见里面笑语喧哗,两个女人的笑声尤其刺耳。那笑声她太熟了,一听就知道是尚美人、杨美人。
  “早就听说皇上与两个贱人合睡一床,恣情享乐,没想到竟是真的!”
  这么想着,皇后已经气得七窍生烟。
  及至进门,两个美人尚未梳妆,正若无其事地向皇上发嗲,好像根本没人进来似的,皇后气得差点儿跌了一个踉跄!毕竟是皇后,再怎么着还撑得住一个场面,勉强给仁宗行了礼。
  两个美人这才如梦方醒,赶着过来给皇后行礼:“啊呀,是皇后呀!我们说要去给皇后请安,全是皇上给耽搁了!皇后都亲自过来了,这怎么好,死罪死罪!”
  几句话噎得皇后泪水都下来了,她再也顾不上礼仪,破口骂道:“贱婢,你们眼里还有我这个皇后!”
  “哎哟,皇后这是从哪儿说起?我们哪儿有这个胆儿呀!”
  “好好,这才是皇家的规矩呢!贱婢们和皇后顶起嘴来了!”自打刘太后殡天,两个美人虽已反相毕露,到底不敢太离谱,今儿是真要造反了!皇后气得失去了理智,一面嘟囔,一面抡起胳膊,“啪”地就是一掌,打的被打的,全都跌了一个踉跄。
  不知道挨打的究竟是谁,两个美人都“哇”的一声哭了:“皇上,救命啊!”一面哭,一面向皇上身后躲去。
  皇后又抡起胳膊,“啪”的一掌掴去。这一掌,掴在了仁宗的脸上。
  仁宗也被打蒙了,只是一个劲儿地叫:“反了,反了!”
  皇后听见仁宗叫唤,也吓醒了,开始号啕大哭起来。尚美人、杨美人见事情闹大,也吓蒙了,反倒哭不出来了,只是手足无措地傻愣在那儿。
  入内都知官阎文应恰好赶到,拍着手,一副气急败坏的样子:“这是从哪儿说起?我刚离开一步,就闹出这么大娄子!”
  说着话,人已三步两步赶到仁宗身边,双手抱住皇上:“皇上甭怕,皇上甭怕,奴才们都在这儿!”
  仁宗还在一个劲儿地叫:“反了反了,竟敢连我也打起来了!”
  阎文应这才向皇后行了一个大礼:“奴才给皇后娘娘请安!皇后也是一时失手,哪里就敢打皇上呢!”
  一句话提醒了皇后,她不由得抬起头来,十分感激地看了阎文应一眼。
  阎文应当即见缝插针,丢下仁宗,赶着过来悄悄说道:“皇后是不是请暂回后宫,等皇上气消了再过来赔话?”一面又丢过一个眼神给随侍的宫女。
  皇后正不知道如何了局,岂有不听的?不但随即抽身转去,心里更十二万分地感激这位入内都知:感激他解了无解之围。连平日积攒下的不满,也在一时间化得无影无踪了。
  送走了皇后,阎文应这才过来发散二位美人:“二位美人还愣着干什么?还不让皇上好生静一静!”
  两位美人给皇上行了礼,灰不溜丢地走了。送到门外,阎文应才又找补了一句:“疖子出头,也就在这早晚了。不过,凡事也该见好就收。”
  仁宗已不再吵闹,只是有点儿失神,木木地傻愣在那儿,一只手毫无意识地来回摸着左半边发烫的脸庞。
  阎文应重新进来,走到仁宗身边,拉开他的右手:“我瞧瞧。”
  只瞅了一眼,他立马就泪花依稀了:“皇上!怎么下得了这样的毒手!”
  皇上长叹了一声。
  “这事不能就完,得让执政知道。”
  皇上还在发木,未置可否。
  既不置可否,等于默认,阎文应转身就找人去中书叫来了吕夷简。
  “皇后今儿早晨打了皇上!下官身为入内都知,不敢瞒着丞相。”
  “有这种事?”丞相也很震惊。
  “皇上左半边脸还肿着呢!皇上不妨给丞相看看。”
  皇上又叹了一口气。也不知为什么,他的全部尊严与屈辱,在这一叹中被陡然提了起来。“真是反了!皇后打起皇上来了!从三皇五帝直到父皇在世,丞相听说过这样的事吗?”
  “没有。”丞相并不想遮掩。
  “这样的皇后,还能母仪天下吗?”
  丞相与阎文应都没有吱声。
  “历朝历代,有废后的吗?”
  这样的时候,丞相的回答真正是一言九鼎了。他说“没有”,皇后就可能不受惊动;他要说“有”,皇后立马就会被打入冷宫。而究竟如何回答,既和丞相的操守、见识相关,也和丞相与后宫的亲疏远近密切相连。可惜,郭皇后不但没有吃透宫内的关系,也没有顾及与外臣的关系,不但没有顾及,反而有意无意地伤害了这种关系。既是种瓜在先,也就难免得瓜在后了。
  吕夷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