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姜姬-第4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儿子也不再骂了,抹了把额上的血,啧了声,也坐上了车。
  不到一刻,李家门前守着的人竟然都走光了!
  这话报回去,正与季张对坐的李非痛恨地笑了,“季先生请看,这都是盼着我李家去死的人啊!”说着,他愤恨的一拳砸在案上。
  季张平静地看着他发火。
  李非道:“是我失态了。”
  季张:“人之常情。李二公子不必介意。”他往外一指,“就是外面这些人,会做出这种事来也不出奇。”
  李非皱眉道,“愿闻高见。”
  季张笑道:“高见不敢当,也无非人之常情四个字。”
  他走这一路打听的已经够清楚了。
  李客当时一病死,李客的妻子也伤心欲决,然后她就送信回了娘家,哭诉丈夫早死,她不知以后该如何是好。
  娘家当即就派了人来了,就是刚才门前那个汉子。
  李家的家规外人都知道。那个汉子就问李客之妻,长子何在?
  因为长子才是可以接任的人。
  李客之妻却不知道李客把长子送去哪了,她只知道李客之前有事要长子去做,就命人送他出门了。
  现在人在哪里,几时回来,她什么都不知道。
  她还知道李客死前几天曾送信让李非回来。
  中间这对兄妹商量了什么不得而知,总之就是李客之妻担忧李非回来后,会趁着她的长子不在的时候夺了李家。
  所以,一开始是李客之妻想趁李非回来时还没立稳脚跟,逼他改姓。
  她担心李家之内没人会支持她,托的正是她的娘家人。
  她站着大义与名份,在李非回家当日发难,让李非与李家都措手不及。
  李家外面心怀不轨的人也正是借着这个机会对李家下了手。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李客的次子意外死了。
  李客之妻跟着就“自尽”了。
  季张猜,要么是李客之妻羞愧难当,发觉自己引狼入室害了李家与自己的儿子,要么,是李家人动的手,除了“内奸”。
  李非听到这里,点点头:“先生料事如神。我那长嫂……在我大哥灵前羞愤难当,这才自尽了的。”
  其实是他的妻子与李汉的妻子二人合力勒死了她。
  他的母亲就在上面看着。
  家丑,不能外扬。
  所以就连他的从人都以为李客之妻真的是因为次子死了才悲伤自尽。
  那个女人怎么舍得死?她想归家另嫁呢!
  但这个女人虽然死了,她惹下的祸还在。
  她当着众人的面,在大哥灵前质问他为什么还不肯改姓,是否意图夺李家家业的事让他百口莫辩。
  他不能现在改姓,更不能离开李家。他就只能背上这样的骂名。
  李非说到这里,眼中含泪。
  他就是死了,也洗不脱身上的污名了。
  李家已经一脚踏进去了。李家退不出来了。
  李家造出的攻城器本该只贡皇帝,现在不但李家自己的军队用上了,还卖出去了不少。
  如果不是李家拿“义军”做幌子,这就是全家族灭的大罪。
  除此之外,没有圣旨征丁练武,也是杀头大罪。没有兵书就集结军马,也是杀头大罪。
  与包氏、伍氏结盟,聚战河谷,也是杀头大罪。
  李家前前后后犯的能砍头的大罪够把李家上下砍上几十回的。
  李家怎么能退?
  李非只能死死顶在这里,替李家延续生机。
  季张能这么风光的进来,除了托毛家之名和毛昭的名帖之外,他还说他知道李客长子,李家小公子的下落。
  李非擦掉眼泪,起身跪在季张面前:“还请先生救我!请先生救李家!”
  他跪,屋里屋外,李家的下人都跟着跪下了。
  季张叹气,上前亲手扶起李非:“二公子放心,我正是为此而来。”
  李非大喜!
  季张就如此这般,这般如此的说了一通李客长子是怎么回事。
  他当时在家仆的护送下,平平安安的到了凤凰台,也平平安安的见到了王姻,递上了那一道李家跟风递上去的问皇帝安好的奏表。
  王姻接过来后就告诉他,现在凤凰台上有公文格式,这封奏表因为格式不对,不但不能往上递,递上去反而要问李家的不敬之罪!
  把李客之子吓个不轻。
  王姻道不然你就当没递过,我就当你没来过,你把这奏表收回去,烧了,然后回家算了。
  李客之子当然不能答应!
  不就是格式不对吗?
  他重新写一封!他是李客长子,勉强算大人了,还是很有当家作主的责任感的。
  王姻道,学格式还不够,公文写作要用鲁字。你也不会鲁字啊。还是不行,我还给你,你还是走吧!
  李客之子来之前也被教导过现在凤凰台的情势,以及这封问皇帝好不好的奏表真正的目的是想知道皇帝是死是活。
  他见王姻再三劝他走,疑心顿生!更不肯走了。
  王姻只好先“冷落”他,把他往客院一放,不理了。
  李客之子就在街上四处打听,果然打听出来确实现在凤凰台上行鲁律,用鲁字,公文往来遵从新格式的事也都是真的,连他刚进凤凰台时登记的姓名藉贯都是身份证的格式呢。
  要想学这个也简单,去学府就行了。学府收学生是不问来历,不需要先生引见的哦,谁去都能学!
  李客之子就带着从人、护卫一头扎进学府求学去了。
  目前刚学到数章,公文格式写作?那是毕业后的进修项目,早呢。
  季张嘴里当然不能这么说,他说的是李客长子到了凤凰台以后就求学去了,正拜在学府之中,受众师教导,同学之中不乏各地青年才俊。
  因为毛公,也就是毛昭听说滨河李家出事了,担心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这才特意派季张过来问个清楚,如果有事,毛公当然会不遗余力的帮助李家的。
  季张就拍胸脯问要不要这就把李客长子给送回来?他现在就派从人回去接人!也就一两个月吧,人就可以接回来了!
  李非听了大喜过望,实在不相信运气这么好。他都以为李客的长子死了。
  要是这个孩子死了,他就真的死无葬身之地了。
  只要他活着就行啊!
  李非高兴不管季张,先跑去到李客灵前一大哭,再跑去找李家老太太商量把人接回来的事。
  主要是问,这个时候接回来行不行?
  李家老太太这段日子也是成了惊弓之鸟。李客之妻作乱的时候,她和另外两个儿媳都被看管起来了。
  虽然作恶之人已经解决了,但李非和李家的处境并不好。
  李客的长子真不能再出事了。
  老太太不想把人接回来,她担心滨河其实不够安全。
  李非也担心这个,人是能接回来,可接回来要是死了呢?他可再也变不出另一个来了。
  “多派人去守着他,就让他在凤凰台藏着吧。那里比家里安全得多。”李家老太太道,“我觉得他在那个学府还是不够安全,想办法把他送到宫里去,藏在那安乐公主身边。”
  李非道:“既然娘这么想,那我这就去安排。”
  李家老太太:“这季先生算是我们李家的恩人,他想做什么,要是不麻烦的话,你都应了吧。他是凤凰台的人,于我等有益无害。”
  李非点头。
  李家老太太很清楚儿子们都在做什么,李客会死只能说是命,李家现在正处在要紧的关头,别说是死一个儿子,就是三个全死了,老太太都觉得正常。
  大不了到时她跟着一块去死。
  只要李家子孙还在,李家还在就行。
  “凤凰台上不过一个小女子,我等先送出善意,叫她站在我们这边也好。”李家老太太道。
  李非说:“娘说的是。那河谷的云贼据传就是这安乐公主的裙下之臣,对她言听计从。”
  不然云贼怎么把凤凰台让给她了呢?现在跟义军打来打去,却不去打凤凰台,这又是什么道理?


第728章 殿试
  凤凰台。
  姜姬:“江南江北这一片都加入义军了吗?”
  毛昭点头:“无一幸存。”
  广御宫大殿内竖着两扇巨大的木板; 上面用漆画出了非常简单的地图。现在地图上全是标记的胭脂点。
  现在还没办法搞出比例尺; 画出精确的地图。她用的这一幅尤其简单,山不要求画出崇山峻岭,河不要求画出波光鳞鳞。只是画出线条,标上名字就行了。
  城池则标上姓氏。
  现在各城基本都在著姓大族的手中握着; 以姓代城相当好记了。
  以晋江为界线,江南江北的大小城池基本都主动或被动的加入了“义军”。
  这个加入可不是喊几声口号就行的。
  他们要出人:不止是壮丁,城主家的人也要送一两个进去,或为人质,或者就是分一杯羹的人。
  他们还要出钱:这个钱不止是铜钱或金银,还可以代指为这个城非常重要的产物。
  就像鲁国浦合产盐土一样,她就用盐土当了很长时间的“钱”来花。
  各城同样是主动或被动的被要求对盟友敞开供应自家产物。
  银山崔氏就是个典型了。他们家产银子。
  于是就举家潜逃了。
  想逃的不止是银山崔氏,所以这段时间以来; 不止是王姻见到了不计其数来向他示好的人; 凤凰台也突然多了很多的“流民”。
  这些流民大多数衣衫整齐; 有车有马,逃难的时候不但没有丢下老人和妻女,连仆人和奴婢都好好的带着。
  他们来了以后; 先暂时在城外安家,然后就想出各种办法钻到城里来。
  凤凰台下的大小世家都见到了许多“亲友”。
  学府和匠器局这两大收人的机构也多了很多突然拜入门墙的“学徒”。
  姜姬的很多政策其实就是为这些没办法逃人准备的,从鲁国时就是靠这几手迅速集结起她自己的班底,壮大势力。毕竟要靠她取得新的身份就只能服她的管了。
  凤凰台下的世家最近几近流失的相当多; 世家其实就是高学历高智商的代名词; 在这个时代; 他们就是人才库。
  可以把他们看成一所所大学,他们负责从全国各地选拔出人才,收纳进自己的门墙内,细心教导后,再将这些人才吐出来,安放在大梁国的每一个角落。
  失去他们不是不可惜的。
  她只是知道,只要世家不灭,那早晚会有别的世家填补这些空出来的位子。
  这一回倒是一口气全补充回来了,还全是不得不听她的话的!
  姜姬一个激动就要办国试大典。
  她早就想试行一下了!
  现在仅靠学府选拔出的人才其实相当“简陋”。通过这种选拔,得到的全是低级官吏。也就是说,她不需要他们有很好的才学,只需要他们完成简单的工作就可以了。
  哪怕受贿、渎职都可以轻松的找到替代的人,完全不必心疼。
  更高级的人才她就得不到了。那全在世家的腹中。
  她可以杀鸡取卵。她在鲁国就这么干过好几次。
  但现在她想换个更好的办法。不必杀鸡,也让他们乖乖下蛋。
  把鸡养着,它会下更多的蛋的。
  目前这个时代仍是以人治为主,五十年内休想进化到彻底的法治。
  虽然她觉得之前已经有点法治的苗头了……
  大臣们都有意识的开始限制君权了。
  但她要上位,就必须重新夺得完整的君权。她需要压制大臣们的自主性和权力,至少要保持三代。这就意味着她开了一次倒车,只能也必须继续人治。
  为了限制人治会带来的弊端,她才会颂布那么多的《鲁律》,而且全是写小民百姓的。
  人治之下,最脆弱,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就是小民百姓。律条替百姓们画出安全的界线,界线之内,他们就不算犯法,可以自由自在。
  若官吏滥用权力……反正她杀官从不手软,专杀给百姓看。
  告诉他们这些官是可以杀的。
  百姓就不会过分惧怕他们,官吏也不敢对肆意虐待百姓。
  她不太在意世家,她不需要去保护他们,反而需要去限制他们。世家和君王一样,谁的拳头大谁有理。拿法去约束他们是白日做梦。她只需要保证自己的拳头最大就行了。
  她能保证在自己这一代,或许还能保证三宝的第二代,可第三代就完全凭运气了。
  成功的话,她建立的制度才能够有希望流传下去。
  不成功……那就是个三代即亡的短命朝代。世界将再次陷入战火之中。
  那么,拥有一个有别于世家举荐体系的人才选拔渠道,是她建立的制度的立足点。
  换句话说:她要找到只听她的话的人。
  她要保证这种人的供应是源源不绝的。
  现在这些逃入凤凰台的“流民”需要出头,需要从城外挤进城内。
  那她就给他们这个机会!
  第一次国试改了个名字先叫殿试。
  毛昭说国试太明显了。
  姜姬就从善如流地说那就叫殿试,顾名思议,在殿里考试。
  这一次考试也非常的“随兴”。
  某一日,风和日丽,黄松年、毛昭、白哥、风迎燕、龚香、王姻、姜俭、姜陶、阿陀等人“不约而同”的带着自己举荐的人才来见姜姬了。
  人太多了。
  安乐公主道:“人这么多,不如就出几道题考一考,辨出贤愚,才好以才论职。”
  众人皆道:“公主此言有理!”
  一群斗鸡一样的青年才俊们怎么会怕?全都斗志昂扬的答应了!
  姜姬就定下规定。
  第一,在座黄公等人每人出一道题;
  第二,答题者不能答举荐人出的题。
  文会上都是口试,没有笔试。姜姬就省了腾卷糊名的那一套了。好不好的,当庭验证。
  出题的自然也各有偏向。
  各地才俊一系的人用典更加精深——都是自家藏书,一般人听不懂。
  鲁国一系的人偏爱出数题和怪题——论起应用数学,他们认第二,整个大梁没人能认第一!
  各地才俊作文都有一手,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公式写作,都能写得非常完美。
  但他们的缺点也很明显,都对民生不是那么的——重视。
  不能说他们一窍不通,而是他们通的都是书上有的,照本宣科一个比一个厉害,动不动就开始炫耀自己家的藏书。
  可真让他们动手去做,十个里八个都不行,另外两个已经算是勉强可用的了。
  她到最后都有点怀疑黄公等人送来的人才是不是都打了折扣。
  但看黄松年和毛昭的神色,又不像是故意的。
  等人才们退出去后,她才问各位考官的看法。
  他们的看法倒是跟她一样,凤凰台举荐来的都缺一点实用价值,反倒是鲁国的都不错。
  不过黄松年替自己人说话了,他道:“鲁地之人深受公主之恩啊。”
  虽然只有一半句,但也说出了重点。
  他认为鲁国的人为什么考试这么好呢?因为他们都是鲁人!早就被公主影响过了!
  这些人在凤凰台再过两年也这样!
  毛昭也认为那些人不是不可以用,只是需要一些磨练。
  姜姬就顺水推舟的把人都收下了。本来这次殿试的形式意义就大于实际意义。
  等第二次、第三次殿试都如期举行之后,才能令下面的人感受到这份与众不同的改变。
  黄松年出了宫门坐上车,没走出多远,车就停了。从人在车外说:“主人,有人求见。”
  是今天跟他进去殿试的人。
  黄松年叹了口气,掀开车帘说:“改日再谈。”说罢就放下车帘让车走了。
  那等在路边的人也不敢追上去催问,只好遥遥的行了个礼。
  黄松年回到黄家,就听说他自己的儿子、孙子、侄孙、外甥孙等在外候见。
  等他洗漱完之后出来,门外阶下已经站了一群人了。
  全都在等今天殿试的消息。
  他这次举荐人才就公然把黄家子弟给挟带进去了。
  只是这个结果……让他既忧又惧。
  黄松年叹了口气,把人叫进来,反问他们今天殿试感觉如何?
  其实不用说,只看这些孩子的面色就知道,他们觉得今天这个殿试相当的让他们“惊喜”。
  黄松年以前也被家中父祖带进宫里,面见皇帝,展示才华,最后被皇帝看中留用。
  他当时固然胆怯忧惧,却仍然很清楚自己出身黄家,皇帝是肯定会收下他的。
  只要他表现得令皇帝满意。
  所以,他的才华并不重要。只要不是不学无术之辈,适当的才学就和他身上的衣服一样,是装饰。
  真正重要的是他的姓氏和家族,以及他是否能揣摩清楚皇帝的想法。
  他做得很好,于是他留在了皇帝身边。从意气风发的黄松年,变成了应声虫黄公。
  但今天的殿试不同。
  公主并不在意在座之人的家世。她更看重他们的才学。
  甚至不是读了多少书,知道多么深奥的典故。
  而是他们能从读的书中学到什么,又会做到什么。
  他曾经参加很多次公主与众人议事,熟知公主的做事方法。
  而今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