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梦想田园-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院子后面约莫差不多三百米的距离就是群山,群山一直连绵到她刚刚远眺的方向。村里其余的房子都三五成片的建在这块土坡下面一块地势较平缓的地方。
  前面赵振兴正沿着一条羊肠小道一直往前走,并不是往村落的方向。书哥儿许是看出了她的疑惑,想起她刚说已记不得以前的事情,遂解释道:“周郎中家就在靠村口的那块坡下,从南坡这边越过去很近,下坡就到了。要是碰到下雨天路滑不好走,就要从村子里绕过去。”
  秦怡然点点头,前几天下得那场大雨,经过这两天太阳晒过后,地面上基本已经看不到积水了。
  小道旁的野草长得很是茂密,偶尔也有星星点点的野菜夹杂在其中,秦怡然努力搜寻儿时在姥姥家的记忆,看看能不能认识一两样,无奈时间太长。除了小时吃过多次的蕨菜和荠菜还有些印象外,其余的一概想不起来了。而且貌似现在也不是吃这两样野菜的时节。
  就这样走走看看,书哥儿沿路指点着周围给她的一些物什给她看,走了约莫十来分钟的时间。就已经到了南坡下,坡下不远处就有条蜿蜒的小河,沿着河岸两边星星点点的坐落着几座小院子。
  “这条河的前面就是村里人去往县城的官道,这条官道穿村而过,一直延续到下一个甜井村。据说,沿着这条官道往北离这不到百十里地就能到下一个临县。”书哥儿一边走一边顺着面前的小河指到河对岸的那条官道。
  “这就是周郎中家了。”书哥儿带着她来到一个院门前。
  秦怡然收回四处观望的小脑袋,仔细打量眼前的这座农家小院。
  外面一圈篱笆墙,透过篱笆墙能看到院子里三间砖瓦的正房,东厢也有两间,西边倒是搭了两间类似于亭子一样的草棚子,想来是周郎中平时用来晾晒草药用的地方。
  整个院子外观看上去比赵家院子要小得多,但是它坐落的位置极好,院子前面是条小河,后背靠着他们刚刚下来的这块土坡。
  “周郎中,又要麻烦您了。”此时正在院子里面的周郎中已经看到他们三人,走在前面的赵振兴紧走几步跟周郎中招呼起来。
  “我家大丫这次多亏了您,这孩子昨天下晌就醒了过来,只是从前有许多事情已是记不得了。这不今天一早我就把她领来,麻烦您再给瞧瞧。”这边,兄妹两人已是随着赵振兴一边说一边走进周家的院子。
  “谈不上麻烦不麻烦的,大丫醒过来就好了,进屋来,我再仔细给你瞧瞧。”周郎中说着,已是转身往堂屋走去。
  秦怡然从刚刚赵振兴打招呼开始,就在打量眼前的这位周郎中。大约四十来岁的年纪,身穿灰白的的短褐,中等身材偏瘦,面色微黑,双目有神,留着一把山羊胡,头顶的发髻上插着支云纹木簪。初看就是一个寻常郎中的模样,除了通身气度较为温和,并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四人穿过前院,走进堂屋,周郎中伸手示意赵振兴坐在一条长凳上,自已走自堂中的另一条长凳上坐下。
  这才招手示意秦怡然走到自己跟前,他伸出两指搭住秦怡然的右手腕,这才仔细诊起脉来,约么一两分钟。
  “换左手。”他又示意秦怡然把左手递给他,如此两次,他才睁开微眯的双眼。他站起身,伸手解开包裹在秦怡然头上的布巾,见伤口处已开始结痂,周围并不见红肿溃烂,伤口愈合的很好。
  他一边在堂屋里踱着步,一边抚须沉吟:“我刚刚已仔细诊过脉,应是没有大碍了,我再开两剂药,回去后三碗水煎至一碗服用,连服三日。只是后颅内仍有些许淤血,须得过上一年半载方能自行消退,大丫记不起前事,想必就是由于这淤血的压制,等这淤血散尽,许是能想起来也不一定。”
  秦怡然不禁对着眼前的人有点刮目相看,虽然不能肯定他的医术有多好,但是仅凭他诊脉后的几句分析,确实说得很是中肯,而且都说在点子上。
  如不是这具身体里面的灵魂换了人,目前大丫身体的症状就是如此,就算在现代,有那么多的仪器测试分析,这样的病症,最终医院也就只能给你这样一个结果,顶多就是开些西药给你加快瘀血的消退。
  听了这话的赵振兴和书哥儿同时松了一口气,心里的大石总算放下一些。秦怡然这会儿还不明白他们对周郎中的莫名信任,以为他们只是单纯的相信了周郎中的话。
  周郎中这时已是走到旁边的一张桌案旁,拿起笔开了一张方子,“这些药我这边都有,你也不要跑镇上了,让效溪娘直接给你抓了就是。”说完,拿着方子走到堂屋门口,对着东厢房的方向招呼一声:“溪儿娘,你先过来帮这儿我抓两副药。”
  他话音刚落,东厢房的门帘就被撩起,一个穿着蓝色碎白花襦裙的妇人走了出来。她刚刚应是在灶间忙活,她一边走,一边把双手在腰间的围裙上擦了擦,她接过周郎中手上的方子,朝着众人露出个和善的笑容,转身走进东厢靠外的一间屋,那间屋显然是周郎中的药房。
  这边周郎中转过身,依旧坐到刚刚的长凳上。
  赵振兴见此,赶紧掏出怀里的荷包,递给周郎中:“这是上次您给添的药费还有这次大丫的一起,你看这些够不够?”
  周郎中接过荷包,捏了捏,有些诧异的看了赵振兴一眼,打开绳结,从来面倒出一个小银锭子来。秦怡然也仔细的打量了那银锭子一眼,没办法,这还是她第一次见到古代的银元宝,无论换着谁都会有点好奇,跟古装剧里的银元宝没有太大的区别,无非就是这个实物要小得多,应该是一两重左右的。


第十二章 前尘往事(一)
  周郎中把银锭重又装进荷包,并递还给赵振兴,迎上赵振兴诧异的目光“我这边药费总共就几百文钱,这银子你先收回去,等有了余钱再还我也不迟。”
  见赵振兴还要推迟,他顿了顿才说出前天刚听说的一件事情:“这钱你还是先拿着,我前天去县城,听说今年冬天上面又要开始征收徭役,应是要到北边去修筑城墙了,你这腿就搁这地儿这个冬天都够你折腾的,你还是把这钱攒着先把眼前对付过去再说吧。”说完示意赵振兴收起荷包。
  赵振兴站起来,对着周郎中就是左手抱拳作揖到底:“周郎中,今日之事多谢,欠得药费我会尽快还给你。大恩不言谢,以后但凡有用得上我赵振兴的地方,你只管招呼一声,只要我还有这口气在,必当报答。”
  周郎中忙侧过身,急声道“你这是作甚!你我相识十几载,你是何等人,我还不清楚吗?要不是落到这个境地,就凭你赵振兴的能耐,何至于此。奈何我人微力轻,实是无力助你更多。只是些许药费,要不是怕你心里过意不去,这药费我是一分也不肯收的。”
  两人几分推辞,最终还是由赵振兴收起荷包,他拉过站在一边的两个孩子,示意两人向周郎中道谢。秦怡然刚刚已经把两人的一举一动都瞧在眼里,心下对周郎中大有好感。
  这人能在自己经济不是很宽裕的同时,对待乡邻还能做到如此照顾,考虑的周到仔细,实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善心之人,称得上医者仁心。当下也不含糊,和书哥儿一起毕恭毕敬给周郎中鞠了一个躬。
  这次周郎中没有推辞,笑着扶起两人,一边抚着自己胡须,一边笑着道:“好孩子,回去好生听爹娘的话,大丫还是要注意多休息,好好吃药,尽量不要剧烈的跑跳,等后颅里的瘀血散尽应是就无大碍了。”
  这时,刚刚那妇人提着一摞装着药的纸包走了进来。
  “郎中嫂子。”赵振兴打过招呼,示意两个孩子叫人。
  秦怡然看了眼书哥儿,书哥儿立马会意“周伯娘好!”秦怡然赶紧随着书哥儿后面叫了声。
  妇人笑着点点头,示意她们坐,把药包递给书哥儿,转身又出了门。
  周郎中问起赵振兴的身体,得知这些日子吃了药以后,由于天气转好,加上这段时日修养得当,这几天到是再没有犯过寒疾。
  周郎中摸着胡须点点头:“当年你出事的时候我恰巧外出,等到我回来的时候,你的腿已过了最佳去病根的时机,拖到现在这个时候,你这腿想治已是十分艰难,我的把握也不大,而且其中所需的药材。。。”周郎中说到这里微微叹了口气,他轻轻的摇了摇头,后面的话又咽了下去。
  其实医治这种寒疾他祖传的有一个秘法可一试,而且医好的把握极大,但是其中所需的药材,对于现在饭都吃不饱的赵家来说,那无疑是痴人说梦。
  他何苦给了他希望再去打击他,他看着坐在自己对面这个男子,哪里还有几年前的意气风发,他现在只是沉默的坐在自己的面前,生活的困苦和腿疾的折磨,已经磨去了他身上的锐气,家庭的重担几乎快到把他压垮。老话说得对,没啥不能没钱,有啥不能有病。
  他再次轻叹一口气,看着对面一大两小三个人,收起自己的情绪。
  “以后有什么难题,只要我能帮得上的,你就只管来,老哥哥我别的也没啥大本事,就是这点祖传的手艺还能混点饭吃,有点头疼脑热的只管过来,钱不钱的就先不要谈了。”
  赵振兴又和周郎中闲聊两句,这才带着两个孩子告辞出门,周郎中送至院中,目送父子三人出了院门,这才继续去翻晒他晾在院子里药草。
  这边三人出得门来,正打算原路返回,秦怡然拉拉书哥儿的衣袖,书哥儿停下脚步看着她,秦怡然看着他,小声
  道:“哥,以前的事我一点也不记得了,要不你带到这四周溜达溜达,顺便也给我指指路,万一以后我一个人到村子里迷路了怎么办?”
  书哥儿拧眉想了想,想着她以前的事一点也记不住,万一出门还真有可能找不到家,想到这里他又有些担心的看看秦怡然被布包裹着的头。
  “没事儿,没事儿,周郎中不是说了伤口愈合的很好吗?”秦怡然深怕她不答应,赶忙摇摇手,示意自己没事。
  这好不容易等到出来的机会,她不好好把周围的环境大概的摸个底,心里一点都不踏实。现在只要让赵振兴先回家,自己单独和书哥儿一起,有很多话想必都好说。
  想到这里,她有些委屈的看着书哥儿:“哥,我这几天待在屋子里,都快闷坏了,你就陪着我四处看看呗,过了今
  天,你又要跟娘一块下地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带我出来。”
  说罢,眨着那双大眼看着书哥儿,这下子书哥儿是招架不住了。这个只比自己小一刻钟出生的妹妹,从小到大都特别乖巧懂事,何时跟自己撒过娇。
  当下忙不停的答应,并上前拉过她的手,表示自己带着她一起四处看看,秦怡然刚在身后偷偷比个胜利的手势。
  “你们俩怎么还在那儿,快跟上来。”已经走到前面一大截的赵振兴回头看到两孩子落在后面,招呼他们赶紧跟上。
  秦怡然吐吐舌,光顾着搞定哥哥,把这老爹都忘了。她略带乞求的看了书哥儿一眼,果然,刚刚被自己妹妹撒娇搞得还没回过神的书哥儿接到妹妹求救的眼神,立马就领会她的要求。
  “爹,大丫这些天都被闷在屋子里。再说,以前的事她都不记得了,我带她四处散散,也到村里认认门。”
  赵振兴看看大儿子,再看看一脸可怜巴巴看着自己的大女儿,笑着点点头:“那就去吧,记得小心些,大丫的伤还没好,把药给我,我先回去让你娘给大丫煎药,你们也早点回来。”
  书哥儿松开秦怡然的手,跑上前,把手上提着的药包递给赵振兴。转身拉着已经两眼弯成月牙儿的秦怡然。沿着小河
  往村里走去。秦怡然一边走一边问,什么东西都觉得新奇。书哥儿也不厌其烦的一一解释给她听,两人的话题就渐渐地被秦怡然引导到她好奇的一些方面。


第十三章 前尘往事(二)
  看着兄妹俩远去的背影,赵振兴听着他们隐约传来的交谈声,大丫这次受伤后好似跟以往的性子大不一样了,但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总归是自己的骨肉,他目送兄妹俩的身影渐渐隐入村落里,他看着这片生他养他的地方,他的目光落到远处隐约的露出一角的屋檐上,目光有些复杂。
  他转过身,垂下的眼皮掩去所有的情绪,他一边往家走,思绪却不由随着刚刚大丫询问书哥儿的问题沉浸到往事里。
  赵家住的这个地方叫清河村,因为蜿蜒着村子的是一条叫着清水的小河,背靠着穿云山。这个村子里的大部分的人家都姓张,好像是由哪里的一个姓张的大户分得一些旁支,渐渐在这个村子里繁衍生息。
  他们赵家是村里少数的外姓,好像是他们祖爷爷那一辈从外地迁到这边来的。
  他祖爷爷娶妻刘氏就生了大丫的爷爷和两个老姑太太,两个姑太太一个嫁到隔壁的柳树村,一个就嫁给本村一个姓张的泥瓦匠。
  大丫的爷爷前后娶了两房媳妇,原配马氏生了她们的爹赵家大郎后身子就一直没好利索,到赵大郎赵振兴四岁上的时候就一病不起,最终丢下丈夫和年幼的儿子撒手而去。
  赵老爷子在赵振兴八岁时由那个嫁到柳树村的姑奶奶做媒娶了现在的奶奶周氏。周氏进门后,接连生了三个女儿,才生下赵家二郎和三郎,而赵振兴长至十七岁时由赵老爷子做主与李家村的前里正家的二闺女李氏定了亲。
  两年后两人成了亲,并于隔年生了大丫和书哥儿这对龙凤胎。还没等龙凤胎满周岁,就由赵老爷子做主,请了村里的里正和几个德高望重老人做了见证,把赵振兴这一房单独的分了出去。
  按理说父母俱在是不应该分家的,用赵老爷子的话说,赵振兴已经娶妻生子,可以独立出去自己过日子了。农忙时节自己再帮衬帮衬,这日子也就过起来了。
  刚开始两年,小夫妻两人虽然忙碌辛苦倒也把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赵振兴是个精明能干的,农忙时节在家,闲时有空就到镇上或是县城早点短工贴补日子。
  他小时候赵老爷子让念过两年私塾,后来周氏进门,孩子也渐渐多了,老爷子也有点力不从心。赵振兴就从私塾回来帮赵老爷打理农田,因是识得一些字,所以找的活计不但比别人的轻省,工钱还要稍微高些。
  就这样夫妻两人省吃俭用,辛苦忙碌了三四年,不但把分家时得的两间茅草屋推倒,重新建了个三间砖瓦的正房,另带东西各两间厢房的周正院子,还把原来的宅基地隔壁的两块宅基地也买了下来,圈了好大一个前后院。
  那时谁不说赵家大郎能干,赵老爷子也逢人就夸自己这个儿子给他长脸。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一家人其乐融融的过日子的时候,老天爷好像看不过眼赵振兴的好日子。
  那年赵老爷子的三女儿赵如玉出门子,说来这门亲事还是赵振兴牵线搭的桥。
  男方是他在县城长做活计那家掌柜的朋友,家里开了一家磨坊,那家磨坊的老板姓张,磨坊就叫张氏磨坊。是祖上传下来,在县城附近小有名气,家底殷实,就一个儿子,想找个品貌出众,家世相当的媳妇,但是在县城里好的瞧不上他,差的他那儿子又瞧不上别人,就这样耽搁了两年,翻过年就快二十岁了。
  磨坊的老板顿时急起来,他这儿子是他年约四旬才得的,眼看着自己已是年迈,生怕自己一旦有个不测,临死还看不到儿子娶妻生子。便开始往各家媒婆送礼,四处托亲朋好友说媒,并放出风声,女方家不拘是什么条件,只要人品好,贤惠能干的就行。
  赵振兴的心思就活络起来,他仔细打听了一下那家磨坊家人的品行,打听出来一家都是比较本分实在的人,做生意的名声也都还不错,那小伙子长得也还算周正。
  他想到自家还未婚配的小妹,他悄悄地给那掌柜透了个话音。那掌柜一开始还没放在心上,后来那朋友拜托到他这里来,推辞不过,那掌柜想起赵振兴跟他提过自家的妹妹,让人找了他。
  赵振兴这才回家把这好消息告诉了赵老爷子,赵老爷子也在为小女儿的亲事发愁,小女儿是三个女儿里长得最出挑的,性子也好,这十里八乡的小伙子他琢磨了一遍,就没找到可心的。
  现在赵大郎找的这个先不说别的,家在县城有个磨坊还又是独子,女儿嫁过去以后肯定不要下地干农活。再说了有个女婿在县城,人面广些,以后还可以稍微提携提携娘家的几个兄弟。
  赵老爷子越想越觉得可行,就连一向有些挑剔周氏也觉得这门亲事不错,赵振兴马上又把这边的回音递给了掌柜,两家开始商量了时间相看。果不其然,那磨坊家儿子一眼就相中了赵如玉,隔了两天就找了媒婆挑了个好日子来赵家提亲,两家很快交换了庚帖合了八字,下了小定。
  整件事情都是赵振兴跑前跑后的两边递消息,等到磨坊那边提出想年前就把赵如玉娶进门。把聘礼加到一百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