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哈军工传-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找关系,现在没那么简单。”
  什么话!梁守槃面色愠怒,拂袖而去。唐铎来得不是时候,才问完,梁守槃就冷言相告:“不安心。不过,我在军工一天,都会把工作做好的,我调来军工是邓小平同志签的调令,就冲着这一条,我也不会马虎的。”
  现在过了两年半,唐铎再问梁守槃,已经时过境迁,一派温暖融洽的景象了。
  唐铎又告诉梁守槃,这次给入伍的教授们授军衔,本来最高衔定位于中校,学院不甘心,又打电话请示总部,罗荣桓元帅拍板说,可以再高点。于是在授衔仪式的前三天,学院才拿到国防部批准哈军工有三名上校的最终命令。
  全军惟一没有参加过国内战争的空军少将唐铎与系里的教授们相处极好。
  身着上校戎装的马明德一进家门,女儿就扑上来,非要摸一摸爸爸的金色肩章,马明德抱起孩子,高兴地贴着孩子的小脸儿,夫人蒋祖绮说:“天气多么好啊,到室外照一张纪念照吧。”哈尔滨七月的熏风吹拂着这对患难夫妻,马明德一头平整的黑发,情绪激动而亢奋,清瘦的面容上荡漾着舒心的微笑;蒋祖绮美若天仙,高雅绝伦,却冷静得像个“冰美人”。45年以后,笔者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原校长、马明德教授的大女婿吴德铭教授的家中,见到这张劫后幸存的旧照片,马明德夫妇当年的风采为历史留下那个时候哈军工老教授春风得意的一瞥。
  素来举止沉稳而多思的任新民,平淡地看待肩头上的那六颗金星,他整天想着的是如何发展中国的火箭技术。那天路上碰到朱起鹤,他惊讶地问了句:“噫,你什么时候多了一个豆豆?”朱起鹤刚晋升为中校,任新民和这位思想上进、涵养极好的老弟一直是情深意笃的好友。
  知识分子的快速晋级,不免使少数工农干部心中不平衡,时有怨气,什么“驴打江山马坐殿”,什么“干革命的不如看革命的”,这些怪话也只能背后唠叨,要是让院首长听到了,少不了要挨一顿训。不过也真有胆儿大的,1955年授衔结束后,陈赓在大和旅馆宴请苏联专家,又举办了舞会,大和旅馆里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有几个机关干部,均是上尉和大尉军衔,找陈赓反映意见。
  “院长,我们认为给教员的评衔偏高了,什么仗也没打过,就凭吃过洋面包,就评个少校?”
  “如果你们当中有谁能设计出个风洞来,”陈赓满脸不悦:“我给你们授上校!”
  吓得几个干部赶快溜之乎也。
  1955年这一年,全军实施“四大制度”的改革,即义务兵制、军衔制、薪金制和勋章、奖章制。但是却有人对授衔工作表示了极大的不满,那就是在我军历史上立下汗马功劳却被忽视的女军人们。
  早在1952年底,中央军委就做出了将在全军陆续转业复员10万女军人的决定,全军共有11万女军人,现在只留下1万人,这岂能不让出生入死的巾帼英雄们伤心落泪。1955年初,国防部发布了一个《关于处理和留用妇女工作人员的决定》,大伤了女军人的感情,她们被迫限期退役,最终全军只评了一个女少将,即秋收起义时就征战沙场的李贞,这不能不说是我军历史上的一个遗憾。
  根据国防部的决定,哈军工也得尽量减少女军人的名额,院党委决定不给预科六名教数理化的女教员授军衔,但仍留在原单位工作,其中就有从新疆军区来学院当化学教员的杨淑金。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29 辽东演习 武元甲踏雪访军工(7)
杨淑金为此气得吃不下饭,她想不通,当初她们六个人在助教队学习,准备分到各教授会教基础课或专业课,院领导动员她们到预科,还说她们政治上可靠,业务上又好,所以才去给新学员讲课,可到了授衔时,又把她们给扔出来了。第一批授衔名单公布了,和杨淑金一起来的黄大敦榜上有名,杨淑金哭了一场。很快第二批名单又公布了,就剩下最后一批了,她们六个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给陈院长写封信!”杨淑金突然有了主意,“反映我们的情况。”
  一封告状信塞进邮筒,抱着一线希望的杨淑金度日如年,心里忐忑不安地期盼着。
  陈赓收到了这封信,正好李懋之到北京出差,陈赓问有没有这回事,李懋之叹道,“有这回事,可也是没有办法呀,这些女同志都不错。”
  陈赓想了想说:“既然这样,不给她们授衔不太合适,你们回去再研究研究吧!”
  李懋之带回陈赓的意见,杨淑金等六位女教员绝路逢生,终于赶上了最后一班车。在庆功会上,杨淑金两颊绯红,举着酒杯的手抖个不停,她向院领导敬酒,感谢陈院长和其他院首长的关怀,她平生第一次喝了白酒,而且是惟一一次喝得酩酊大醉而高兴。
  

30 盛赞奇迹 陈赓返哈欢宴钱学森(1)
盛赞奇迹 陈赓返哈欢宴钱学森
  笑语欢声  两帅视察喜盈八一楼
  1955年10月30日的上午,一位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中年男子带着他的妻子和一双小儿女,出现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此人中等身材,硕大宽阔的额头,一双英俊的大眼睛闪着睿智而坚毅的光芒,由于兴奋和激动,他紧紧抓着妻子的手,带着孩子,疾步走上金水桥,嘴里喃喃地说:“这就是天安门啊,我们终于回到祖国的心脏了。”
  他就是阔别祖国20余载的海外游子,旅美著名科学家钱学森。
  早在1949年秋天,钱学森就决心回到祖国,他对自己的学生,在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罗时钧和庄逢甘说:“新中国诞生了,祖国迫切需要人才,你们读完书要早点回国服务。”他自己则积极做好回国的准备,然而,他的回国夙愿酿成一场灾难。在臭名昭著的“麦卡锡主义”的迫害下,钱学森被当成“间谍”。不久,美国当局无理逮捕了已办好回国手续的钱学森,在特米那岛的拘留所里,他被残酷地折磨了半个月。在冯?卡门教授等美国科学界人士的营救下,身心受到严重伤害的钱学森步履蹒跚地走出了拘留所,接着,是五年失去自由的变相的软禁……
  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密切关注下,参加中美大使级谈判的王炳南大使与美方严正交涉,揭穿他们阻挠钱学森归国的谎言,美国当局不得不批准钱学森回国。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和夫人蒋英带着孩子,从纽约登上轮船,回首望着远去的自由女神像和曼哈顿那些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钱学森的感情是复杂的,脑海中那成功事业和黑暗日子的记忆,都在归心似箭的热血冲击下淡化了。
  钱学森一家人从香港上岸起,便受到祖国同胞的热情接待。在故乡杭州和上海,他见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人和亲朋好友。北京,是他孩提时代生活过的地方,古城的一草一木,老胡同里传来的吆喝和喧闹,都激起他心中温馨的情思。两天前他一家人抵达北京,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吴有训等20多名著名科学家到前门火车站欢迎,次日,郭沫若院长举行盛大的欢迎宴会。11月5日,陈毅副总理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接见了钱学森,陈毅对他说:“我们千方百计地把你们这些科学家请回国,目的就是打一个现代化的翻身仗啊!”钱学森沉浸在被党和国家充分信任和重视的感激之情中,他要求马上投入工作,以自己的才智报效祖国。
  中科院的领导理解钱学森此时的心情,他们建议钱学森先到外地看看,熟悉一下国内的情况。吴有训说:“中国的重工业都集中在东三省,你先去东北吧!”
  11月22日,钱学森启程去东北,第一站就是哈尔滨。翌日,在中科院朱兆祥等人的陪同下,钱学森去参观东北烈士纪念馆。此时,钱学森提出,他在哈尔滨有两个朋友,一个叫罗时钧,一个叫庄逢甘,听说在一所军队的大学里工作,希望这次能见到他们。朱兆祥早就知道这两个人当年留学美国时是钱学森的学生,现在在军事工程学院工作,可那是所非常机密的大学,所以原来的日程安排并没有这所大学。朱兆祥立即把钱学森的这一要求电话报告了黑龙江省委。从东北烈士纪念馆回到宾馆,省委来了回电,说军事工程学院请示了北京,欢迎钱学森博士来学院参观指导。
  钱学森当时并不知道,北京有一位军方领导人一直在关注他的动向,那人就是副总参谋长陈赓。陈赓得知钱学森回国后,立即向彭德怀建议:军工有懂航空、火箭的专家和教授,也有教学仪器和设备,最好请钱学森去参观一下,再听听他对中国研制火箭的意见。彭德怀十分赞成陈赓的建议,在得到周恩来的支持和毛泽东的同意后,彭德怀转告陈赓,可以让钱学森到军工参观。
  然而,那几天陈赓正在学院里接待武元甲,接着又主持授衔典礼,匆匆回到北京,还没来得及通过中科院向钱学森发出邀请,学院的请示电话就来了。
  11月25日那天,天空浓重的阴霾滤掉了冬日的大部分光芒,当一轮硕大的红日从空军系大楼屋脊的“大老虎”后面冉冉升起的时候,已是上午八点了。小轿车把钱学森送进文庙街,这是他第一次听到“军事工程学院”的校名。车子在王字楼门前停下来,钱学森和朱兆祥下了车,只见一大群身着将校军服的军官们朝他们走过来,为首的是一位中等身材,笑颜悦色的首长,伸出右手,大声说:“欢迎啊!钱先生!我是陈赓啊!”
  钱学森大吃一惊,因为今天早晨省里负责接待的同志告诉他,陈赓大将是这所学院的院长,但一直在北京总参办公,怎么现在突然从天而降?
  陈赓紧紧地与钱学森握手,又把刘居英、刘有光、徐立行、张衍等院领导介绍给他,大家这才走进楼里,宾主落座后,刘居英告诉钱学森,陈院长是今天清晨专程从北京飞回来欢迎他的。钱学森连声致谢,陈赓以大将之尊,在军务繁忙之中,不远千里,凌晨风尘仆仆地从北京专程赶回来迎接他,他为自己受到如此特殊的礼遇而深受感动。
  陈赓乐呵呵地说:“哎呀,今天我起了一个大早,总算赶回来和钱先生见了面。我们军事工程学院打开大门来欢迎钱学森先生,对于钱先生来说,我们没有什么密要保的,那些严格的保密规定,无非是在美国人面前装蒜,不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发展水平。”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30 盛赞奇迹 陈赓返哈欢宴钱学森(2)
正说着话,徐立行带着周明【溪鸟】教授走进来,周明【溪鸟】奔过去,和钱学森紧紧握手,分别多年的老同学竟在哈尔滨重逢,两个人激动不已。徐立行又告诉钱学森,罗时钧和庄逢甘上午有课,中午会来见面的。
  陈赓说:“让他们两位中午来,一起陪老师吃饭。”
  上午,陈赓、刘居英、徐立行等人陪同钱学森参观学院。在学院的陈列馆,陈赓指着许多从朝鲜战场缴获的军事装备,笑道:“都是些美国人的玩意儿,保什么密!”
  小汽车从文庙图书馆东侧开进大操场西北角,陈赓请钱学森下车,由刘居英向他介绍学院五个系的布局。钱学森眺望着远处海军工程系、装甲兵工程系和工程兵工程系的教学大楼,又看看刚刚落成的崭新的体育馆,称赞道:“太气派了!这样大的校园在美国也不多见。你们的教学大楼都像是大宫殿,表现出我们的民族风格。”
  周明【溪鸟】插话说:“学森,你还没看到我们一系和二系的大楼呢,那比这三座系大楼还要大。”
  他们上了车,小车拐了一道弯,在空军工程系大楼前停下。钱学森下车,仰望着高大雄浑的空军工程系大楼和炮兵工程系大楼,兴奋地说:“哎呀,太漂亮了,太壮观了!”听罢介绍,他摇摇头,几乎有点不相信如此宏伟的大建筑居然是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建起来的,祖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国家的热情和干劲再一次得到了印证。
  在空军工程系,大家在唐铎少将的引导下走进风洞实验室,马明德、岳劼毅教授在门口迎接,听过马明德的介绍,钱学森说:“了不起啊!你们的空气动力学研究已经走在全国的前列,看来中科院要向你们学习呢。”
  马明德有点腼腆地笑了笑,谦逊地说:“大师兄过奖了!”
  见钱学森有点纳闷,周明【溪鸟】忙解释道:“马教授也是交大机械系毕业的,是你的小师弟嘛!”
  马明德说:“1934年,我刚刚考取交大,你刚刚毕业,所以你不认识我,我可认识你呀,你的大名是我们低年级同学都知道的呀!”
  钱学森开心极了,紧紧握住马明德的手不愿意放开。
  接着钱学森又去102教授会,那里有一位身材不高,其貌不扬的教授在等待他。一见面,那人自我介绍道:“我叫梁守槃,欢迎钱先生来参观指导。”
  钱学森一怔,盯着梁守槃打量片刻,又惊又喜地说:“哎呀,您就是梁先生呀,我早就知道您,今天才见面,记得您到美国留学时,给我带来交大老同学的一封信。”
  梁守槃说:“那是我的表哥托我带给您的,您收到信以后,还给我寄过一封回信。”
  “是的,”钱学森点点头:“其实,我主要还是从林家翘那儿听到您的消息,蒋英和您的妹妹关系好得像亲姐妹。”
  看见陈赓等领导站在旁边,钱学森忙解释道:“陈院长,梁教授的妹夫是我的留美同学林家翘,他妹妹和我太太关系很好,所以我虽然没见过梁教授,却早已如雷贯耳了!”
  大家的情绪都受到感染,钱学森以手抚额,感慨地说:“地球真小,我没想到在军事工程学院会见到这些老同学和老朋友。”
  钱学森转向梁守槃说:“对不起,我光顾着高兴了,还没听您的介绍。”
  梁守槃也沉浸在与老朋友相逢的喜悦中,他定定神说:“我请钱先生看看我们自己研制的几种飞机平台。”
  唐铎插话说:“这几种平台是梁主任设计和研制的,当初我问梁主任,要不要找苏联顾问帮忙,梁主任说不需要,果然,他们102教授会依靠自己的力量搞出来了。”
  钱学森饶有兴致地细看了飞机发动机试验平台,一边与梁守槃、周明【溪鸟】探讨着技术问题。
  看完了空军工程系,陈赓不顾双腿隐痛,又带着徐立行、张述祖、曹鹤荪等人陪同钱学森参观炮兵工程系。
  在参观炮兵射击训练模拟装置时,吴洪鳌教员介绍说,目前教学内容中基本采用苏联教材的正态分布理论,去修正炮弹落点偏差。钱学森提出他的观点:“请你们注意研究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用V…2火箭袭击英伦三岛时,火箭落点散布服从泊松分布的情况。”经钱学森一点拨,后来炮兵工程系开始注意研究西方国家射击理论方面的资料,使哈军工在这一领域的学术水平大为提高。
  唱主角的是任新民副主任,他带着钱学森看了火箭教授会的几个试验室,特别是室外的固体火箭点火试车的试验,引起钱学森极大的兴趣。
  任新民指指一个10多米高的铁架子,谦虚地说:“不怕钱先生笑话,我们做比冲试验,方法很原始,另外用火箭弹测曲线,也是笨办法上马。”
  钱学森认真地说:“不容易!你们的研究工作已有相当的深度,尽管条件有限,已经干起来了嘛!迈出这一步,实在出乎我的意料!”
  任新民拿出美国空军的一份训练教材,就固体火箭燃料配方问题与钱学森讨论起来。
  钱学森对陈赓说:“任教授是你们的火箭专家,我今天有幸认识了他!”
  陈赓介绍说:“任教授这几年一直在搞火箭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停顿了片刻,陈赓缓缓问道:“钱先生,您看,我们……能不能自己造出火箭来呢?”
   电子书 分享网站

30 盛赞奇迹 陈赓返哈欢宴钱学森(3)
钱学森双目炯炯,看着陈赓,不假思索,脱口而答:“有什么不能的?外国人能造出来的,我们中国同样能造出来,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不成?”
  陈赓脸上掠过一丝惊诧,旋即眉峰一扬,开怀大笑,他立即趋前一步,紧紧握住钱学森的双手,以语到石穿的豪迈声音说:“好!我就要您这句话!”
  钱学森离开任新民的实验室时,沉静地看着任新民的脸,两个人双手紧握,钱学森充满感情地说:“我们一见如故,希望不久我们再见面,深入探讨一些问题!”
  中国国防现代化的发展史应该准确地记录下这一刻,中国两位伟大的科学家、彪炳青史的航天工程大师是在哈军工的那个冬日,在编号为21号的教学大楼里,在陈赓大将的身边,第一次相识,从此,他们像一对伴星,在中国宇航科技的天空上闪耀着灿烂的光芒。
  中午已过,陈赓说:“钱先生,今天中午先在学院里吃点便饭,晚上再正式为您接风。”
  “谢谢!”钱学森向陈赓略一躬身道:“请随便一点。”
  大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