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哈军工传-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再去找聂荣臻同志和邓小平同志谈谈,然后我在会上讲,再向毛主席汇报。”
鉴于时间紧迫,陈赓受命替毛泽东起草了电报,要求东北军区对军工学院选址问题给予支持。一周后,中共中央、政务院、中央军委正式下发文件,命令国家卫生部和东北人民政府把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医科大学万平方米校舍拨给军事工程学院作为立足点,哈医大另选校址。周恩来随即派出一个政务院检查组,去沈阳和哈尔滨两市,督促、落实东北有关方面的人力物力保障问题。至此,军事工程学院在哈尔滨文庙街建院的划地问题,才得以完全解决。
只有陈赓,才能直通毛泽东和周恩来,面陈一切;只有陈赓的崇高威望和成熟的政治经验,才能领导哈军工的创业者们克服横在筹建工作中的所有困难。
为了工作,陈赓是不怕得罪人的,对老熟人、老同事也照样不给情面。
第一批调人名单送交高教部后,进展不快,陈赓又来了火,那天他亲自打电话,请人事部部长安子文和高教部副部长钱俊瑞来筹委会“作客”。
两位部长不敢怠慢,急急忙忙赶到恭俭胡同,他们明白,陈赓八成是摆个“小鸿门宴”,所以都是笑容满面地走进了四合院。
陈赓把早已准备好的调人名单和有关资料递给两位部长,然后大声说:“今天中午两位部长大人不能走,我请你们在这里吃全聚德烤鸭!”他转身吩咐许鸣真:“许参谋,快去准备!”
安子文笑了,他熟悉陈赓的脾气,陈赓为了军工学院废寝忘食,傅涯在部里碰见他总要诉诉苦:“请安部长多帮帮陈赓,他现在是个拼命三郎啊!”
吃过一次烤鸭的钱俊瑞可就有点紧张了,不时望望安子文,那意思是:“你快帮忙解围啊!”
安子文说:“陈院长盛情难却,老钱呀,咱们赶快看名单吧,要不吃不上烤鸭啦!”
这句话把陈赓逗乐了,刚才紧张的气氛也随之缓和下来,一个上午,不仅确定了第一批调入人员的名单,同时又研究了第二批调入人员的名单。那天中午,大家满脸油香,开心地大吃了一顿烤鸭。
转眼到了西山枫红,遍地菊香的深秋季节,调入的教授和干部陆续到京,联络处设在北京前门外打磨厂第一宾馆。陈赓给筹委会立下一条规矩:凡是调来的教授路过北京,当天他就要带着筹委会的领导同志前去看望,并设便宴招待。
就跟刚见到南京来的教授们那样,陈赓一见面就向教授们讲形势,讲建立哈军工的意义:“……我们在朝鲜作战可吃了技术落后的亏,打炮,没有知识,震聋了战士的耳朵;缴获到美国的汽车不会开,只好推到稻田里去;有些装备出了点小毛病,甚至只是缺个把螺丝钉,安上了就可以用,可就是不懂啊,所以现在要办军工这样一个学校。但我们办不了,要依靠你们,祖国需要你们,人民需要你们,今后要真正发挥你们的作用来办好这所学校。”
陈赓一贯把知识分子当“自己人”,他推心置腹的一席话,就能让初次见面的教授们心悦诚服。
10 关怀备至 周总理亲选军工将才(2)
军工筹委会选调教授的工作一直得到周恩来和其他军委领导同志的关怀和支持。9月22日,陈赓向粟裕副总长呈送一份关于要求从###门和科学院延聘教授的报告,10月3日,粟裕副总长即给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写报告,他说:“……现据陈赓同志报称:为便于明年开学,目前急需培养师资、训练助教,惟欲从部队中遴选教授实属困难。故必须从政府系统###门、科学院等处延聘(并已得###负责人原则同意)。否则势难如期开学。特附呈陈赓同志报告,该件已呈彭副主席,恳请准予如数调配。”
三天之后,周恩来对粟裕转报的陈赓报告做出批示:请邓(小平)副总理办理。
看一看1952年10月朝鲜战场的形势就会明白,周恩来的批示时间正是上甘岭战役的前夕,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是把军工延聘教授的事当成紧急军情而迅速处理,可以说,中央领导把创建军工学院与朝鲜战争的胜利联系在一起了。
那天陈赓高高兴兴地从前门回到筹委会,安子文部长就追来了电话:“陈院长呀,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周总理最近亲自为你物色了几位老同志,我还舍不得调给您呢!”
陈赓急了:“安部长,可别卖关子了,既然总理是为我们军工挑选的,你可不能半路打劫呀!他们到底是谁呀?”
安子文笑道:“我要是半路打劫,你陈司令员还不活吃了我?告诉你吧,一个叫唐铎,一个叫徐介藩,这两位都是大革命时代的老党员,由组织派往苏联,一干就是二十多年。还有一位叫赵唯刚,在日本和苏联都呆过,他们三位的俄语就不用说了。另外,决定从民航局调来唐凯和葛燕璋,他们都是老红军干部。怎么样?周总理让我问问你,这五位干部,除了你自己推荐的唐凯,其余四位你意下如何?”
陈赓听罢喜眉笑眼,连声说:“谢谢总理,也谢谢你部长大人!我正为缺少部系一级的领导干部犯愁呢,这一下可解决我们的大问题了!”
放下电话,陈赓忙喊来李懋之:“懋之啊,你快去中组部找安部长,仔细谈一下,如何尽快让这五位老同志来筹委会报到,了解一下他们的家属和子女情况,有什么困难?回头马上告诉我。”
李懋之从中组部回来后,把这几位老同志的资历向陈赓作了汇报,除了唐铎还在苏联,即将回国外,其余四位都在北京。陈赓背着手在办公室里走了几圈,感慨地说了一句:“总理亲自为我们军工挑选将才,真军工之幸也!”
单说这五位老干部中的唐凯,他是湖北省黄陂县人,生于1916年10月。1929年冬,13岁的少年唐凯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红军,次年由团转党。他历任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二团连副指导员、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二六二团营政治委员和团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任抗大支队长、第二分校一团团长,冀热辽军区支队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辽东军区副政委,东北野战军三纵、五纵的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四野特种兵政治部主任。建国后,任军委民航局副局长。
1952年上半年的“三反”运动,民航局抓出一个“大老虎”沈毅,中央批评民航局领导犯了严重官僚主义和铺张浪费的错误,所谓“铺张浪费”,是指唐凯向韩先楚等几个赴朝参战的老同志送了御寒的大衣和皮衣,还有租房子给他们的家属住。局长钟赤兵和副局长唐凯,同时被中央纪委给予行政撤职和留党察看一年的处分。被停止工作的唐凯心情沉重,感到无地自容,作为一个对党忠心耿耿、多次立过战功的红军老干部,刚建国就莫名其妙地跌了个跟头,他困惑、苦闷,只能闭门思过。
没想到陈赓知道了唐凯的事,早在长征路上,他就熟悉这个小老弟,一个在危难中帮助战友的好同志会犯“铺张浪费”的错误?乱弹琴!陈赓摇头叹气,他去找总政主任兼总干部部部长罗荣桓,不用陈赓多讲,罗荣桓也十分了解这个东北战场的老部下,两人当场确定把唐凯调到军事工程学院去。
陈赓找到唐凯,笑呵呵地说:“老弟呀,民航局那点事,你就不要再考虑了,跟我到哈尔滨吧!”唐凯流泪了。不久,他轻装简从,携月子里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跟李懋之一起上了北行的火车。
11月底,徐介藩和赵唯刚先后到筹委会报到,陈赓热情地接待他们。这两位长期在国外工作,阅历不凡的老干部显得与众不同,高视阔步之间透着自信和豪迈,甚至有几分狷介之士的气度,高雅率直的谈吐显现他们的才学和抱负。徐介藩为自己能到军工学院,在陈赓的领导下工作而兴奋不已,他一见到陈赓,就激动地说:“陈司令员,您还记得吗?当年我从上海大学到黄埔军校去,我的党员介绍信就是交给您的,那时候您是组织委员。”
徐介藩是安徽省固镇县人,生于1901年。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入黄埔军校学习,比陈赓低两届,为第三期毕业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党派他赴苏联入列宁格勒红军航空学校学习,1928年转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毕业后留在共产国际东方部工作,1931年,他参加苏联红军,1948年,他回到祖国,先后任中共中央东北局编辑局俄文编辑,中长铁路驻沈阳办事处副处长、副主任。1949年5月,周恩来把徐介藩调到北京,作王稼祥的助手。7月,以刘少奇为团长的中共代表团,前往莫斯科,与斯大林和苏共中央会谈,徐介藩是代表团的成员之一。
。 最好的txt下载网
10 关怀备至 周总理亲选军工将才(3)
此时,国民党驻苏人员已逃之夭夭。中苏会谈后,刘少奇与高岗回国,王稼祥在莫斯科一面养病,一面领导徐介藩等人去接收老使馆和筹建新的中国驻苏大使馆。于是,徐介藩成为建国后中国首批高级外交官,出任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参赞之职。毛泽东访苏后,中央调徐介藩去赤塔,任赤塔总领事馆总领事。朝鲜战争爆发后,徐介藩赴朝出任志愿军司令部办公室主任,兼任彭德怀的俄文翻译。徐介藩性格耿直,有话直说,富于正义感,当然脾气也大。
徐介藩的特殊履历一直留在周恩来的记忆中,现在要成立军事工程学院,周恩来又把他调给陈赓。陈赓为此颇感欣慰,数十年后,能与当年的黄埔学弟在创办军工的大事业上共事,的确难得。
赵唯刚原名赵石羽,他的人生经历十分复杂。1906年,赵唯刚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郊的普通农民家庭,苦读多年的青年人于1926年考取留学日本公费生,在日本士官学校学军事。1927年6月,赵唯刚成为一名秘密的中###员,年底回国,在东北做党的地下工作。1933年奉调苏联,在伯力炮校学习。1937年5月,赵唯刚作为莫斯科参谋本部的情报人员,被派往南京,年底返回苏联,继续在参谋本部工作。1941年9月,苏联情报部门又把赵唯刚派回中国,在路过延安时,赵唯刚找他在苏联认识的康生,要求党组织允许他脱离苏联情报部门,他想到八路军工作,参加抗战。工于心计的康生口头上答应,实际上却在敷衍,时间一长,四处奔波的赵唯刚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从此背上沉重的政治包袱。1945年,赵唯刚在我军通化炮兵学校工作时,由朱瑞、邱创成介绍,重新入党。
陈赓看重赵唯刚在炮兵教学上的专长,初次见面,知道赵唯刚有个关于党籍问题的历史包袱,筹委会马上要移师哈尔滨,他来不及和赵唯刚详谈。
自中央军委“6?23”命令中规定军工学院由五个工程系组成之后,陈赓一直在考虑五个系主任的人选,他们必须是经过战火考验的资深的革命军人,能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具有军人的钢铁意志和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他们必须是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老干部,具备很强的组织能力和独当一面的领导水平;他们应该是学有所长的专家内行,有广博的知识和专业技术基础。到哪里寻找这样的人物呢?好在海军工程系有了,这就是陈赓十分倚重的黄景文,黄埔海军学校舰长指挥系毕业的黄景文,一口流利的英语,品德、学识和能力都令陈赓满意,是个难得的高级军事技术干部。那还有四位系主任呢?陈赓留心寻觅了几个月,周总理为他解决了这个大难题。
此时,陈赓在心里掂量着,空军工程系主任自然是非唐铎莫属了,人没来之前先让徐介藩顶着;炮兵工程系让赵唯刚干,这位仁兄在苏联上过炮校,在东北炮兵学校当过领导;那么装甲兵工程系呢?就是徐介藩了,他在苏联呆了二十年,参加过卫国战争,还怕坦克?最后剩下的工兵工程系,就让唐凯老弟上了,他在四野特种兵干过,搞工兵的一套他明白。五个系主任已在陈赓胸中变成了“竹子”,他一阵高兴,就拉着李懋之、张衍出去遛弯儿。
李懋之问:“看你高兴的,想到哪儿去?”
陈赓说:“出去吃面条去!”
李懋之说:“还用下馆子?到我家让兰凤做刀削面得了!”
张衍也来了情绪:“好哇,去尝尝嫂夫人的手艺!”
三个人来到东四牌楼史家胡同7号,这是筹委会为李懋之、黄景文两家租的房子。
李懋之的夫人兰凤向陈赓抱怨道:“陈院长呀,懋之总也不回家吃饭,今天要不是您来,他还不知多晚回来呢!”
陈赓笑道:“懋之太忙了,向上面要经费得靠他去跑呢!”
黄景文的夫人李夏湘也闻声出门迎接陈赓,陈赓对她说:“景文还在上海一带请教授呢,他是用三顾茅庐的精神去请人呀,有的教授不愿意来东北,人家硬是关着门不见,景文就站在门外,恭恭敬敬地等呀,等呀……”
说到这儿,陈赓突然有点伤感,他顿了顿,轻叹口气说:“办军工学院,不容易哦!多谢你们家属同志的支持啦!”大家都站在小四合院里,静静地听陈赓讲话。
正好黄景文的大女儿黄晓夏放学回来,好一个秀气文静的小女孩,陈赓一下又高兴起来,他拉着晓夏的手说:“来来!和伯伯一起吃刀削面了!”
话分两头。早在十月中,李懋之带领高步昆和殷之书等一行人去哈尔滨看校址,他们来到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北部的文庙街和一曼街,这是全市地形的最高点,初步勘察后,确定了院区的范围是东自橡胶厂,西至极乐寺和苏联红军陵园,北自太平桥区边界,南至马家沟河南岸,占地3500余亩。李懋之和在哈尔滨坐镇指挥的徐立行商量后,和高、殷两教授一起去见哈尔滨市市长王一伦。
王一伦市长矮矮胖胖,和和气气。他把李懋之的一些具体要求记下来,认真地说:“能在哈尔滨市建立这所高级军事院校,给我市增添了莫大的光荣,你们有什么要求尽管提,我们一定满足。”
李懋之回到北京,陈赓对他说:“军委已经批准,我们学院的开办费为1000个亿(相当于现在的1000万人民币),你要抓紧订购办公用具、教材、器材、仪器、教具等开学必需的设备,要在本年度之内将钱花出去。我和述祖同志研究过了,马上组织已经来京报到的教授、助教和干部们,分头去采购普通的教学仪器设备,为了节省时间,一律在市场购买。”
。 想看书来
10 关怀备至 周总理亲选军工将才(4)
陈赓低头踱了一圈,又补充一句:“还要尽量节约开办费,有些营具、教具要自己制作,既要坚固耐用,又要美观大方。”
李懋之立即带领大家,撒开双脚,在北京城里四处奔波。中央军委已正式通知各军兵种,将手中的旧式和最新式的武器装备和重要军用器材,调拨给哈军工各一至两套。到11月中旬,已确定调给哈军工的有T34型坦克、自行火炮、米格飞机等大型武器装备。装甲兵司令部刚刚定制的铝制坦克和汽车也调给哈军工一套,但教材只给技术部分,战术部分以保密为由不愿意给。陈赓一个电话打给粟裕,很快军委又下达新的通知,对军工学院无须保密,学员也要学习军兵种战术及合同战术,学院本身就是个大机密单位。
10月23日,根据陈赓的指示,李懋之打电话给军委办公厅主任肖向荣,要求向苏联驻军委顾问团总顾问科托夫上将汇报军工学院的筹办情况,听听他的指导意见,同时问问苏联专家何时能派到军工来。
隔了两天,军委安排李懋之去见科托夫。这位身材魁梧、虎背熊腰的苏军上将比李懋之大出一圈,但人很客气,他听完李懋之的汇报后,表示满意,并鼓励说:“你们这种紧张的战斗作风要始终贯穿到学院整个教学和生活过程中。”接着科托夫详细谈了他对建设军工学院的意见,他说:“我们苏联也没有办过这样各军兵种综合性的技术学院,我只能提点参考意见。首先应该明确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这个学院是军事性质的,是培养军事工程师的,对学员的培养,首先要求他成为一个体魄健壮的士兵,一个热爱祖国的技术军官,他必须能忍受一切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有铁的军事纪律观念,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主动承担责任的精神。没有这样的品德素质,就很难完成战场上的技术保障任务。”
科托夫讲了学院的领导体制、教学计划、队列教育和生活保障,几乎涉及建院的主要问题。李懋之做笔记累得手发酸,心里挺佩服这位金发碧眼的俄国人,“这个上将不是白给的,挺有学问。”
科托夫最后谈到顾问来华的问题,他说:“你们最好请周总理通过外交途径去催,也可以到苏联驻华大使馆去催,我也帮助你们催。总之,办这样诸兵种、综合性的技术学院,我知道在亚洲,甚至在全世界还没有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