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外戚攻略-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现在只是怕……你说这圣上和娘娘急匆匆的将大哥一家从江州招了回来,老太太又执意将人接到咱们府上。该不会是想把爵位还给——”
    冯氏说到这里,有些忌讳的住口不语。钱五家的见状,少不得笑言宽慰道:“这怎么可能。要知道国公爷才是老太太的嫡亲儿子,这世上哪有亲娘不向着自己儿子反向着外人的。何况如今国公爷已然是袭了爵位的,就连葵哥儿的袭爵身份,也是定了的。天子金口玉言,岂能随便更改旨意。”
    这此一时彼一时啊,要知道当年圣上跟先帝的关系……可不是那么融洽。自然也就没有那些“子不驳父”的规矩了。
    冯氏一边闹心,一边又想着诸多杂事,因想到今儿太后与圣上不约而同赏了洪赋一家子金银珠宝,绫罗绸缎,不免又想到今日洪赋一家人穿的如何朴素俭省,遂开口吩咐长媳陶氏将早就预备妥当的衣衫布料翻腾出去,明儿亲自送到双林苑,请针线上的人为这一家子赶制新衣,且无奈笑道:“不论以后怎么着,现下总得将这尊真佛好生供着。没听那位太监说么,只有将这座真佛供好了,咱们理国公府才有好日子过。”
    

☆、第九章

    次日一早,洪萱是在一阵阵沁人的熏香中悠然转醒的。睁开眼睛,看到的便是头顶繁繁馥馥的帐幔和雕刻精美满是草木鱼虫的镂空床头。阖的严密的床帐外头,有轻微的脚步声和走动时衣裙摩擦,金玉撞击的声响。却原来是屋里伺候的丫头,听到了里面的声响,过来伺候洪萱起床。
    掀帐子的丫头乃是老夫人杨氏昨儿晚上特拨过来的四个丫头之一,叫什么名字洪萱还真不知道。不过这丫头虽然名为丫头,然则通身的绫罗绸缎,金玉首饰,打扮起来如娇花嫩柳,这一身的温婉气质看起来,竟与江州那边的大家闺秀相差无几。
    瞧见洪萱躺在床榻上,一双乌溜溜的眼睛睁得大大的,上上下下的打量着自己。那丫头先是冲着洪萱嫣然一笑,轻声说道:“姑娘醒了。”
    其次躬身将洪萱从床上轻轻扶起,靠在床头。因时值二月末,三月初,乃是春暖气寒之际,那丫头早在外面用暖暖的炉火熏香了洪萱今日要穿的衣服,此刻拿过来替洪萱披上,当真是又暖又香。
    洪萱低头看了看身上的春衫,只觉得日光照耀下,一阵流光四溢,摸上去时,更是又软又滑,又轻又细,果然是衣料精美,针脚细密。断不是江州那等苦寒闭塞之地能有的。只可惜啊——
    洪萱看着身上的衣服,不以为然的撇了撇嘴。这衣服看着漂亮金贵,却也仅此而已。就这料子,就这手工,倘若人穿在身上,稍有不慎,便是一身的褶皱。若运气再差点,碰上什么尖锐锋利之物,更是容易破碎。在洪萱看来,穿这么一件儿衣裳在身,那就是明摆着找罪受。
    依洪萱的喜好,若是可以,她宁可穿一身棉布衣衫,虽然丑了点,但是耐穿,而且舒适,保暖,
    这绸缎料子的春衫虽好,奈何不适应洪萱这等“粗人”。
    瞧见洪萱的动作,那丫头误以为洪萱心有芥蒂,眼眸向下垂了垂,温声细语的说道:“老太太自得知圣上天恩,召大老爷一房回京,当真是喜不自胜。自打月前,就嘱咐大……国公夫人,务必要将双林苑内一应用度收拾的妥妥当当。且吩咐了针线上的人,连夜赶制大老爷,大太太,茅少爷,萱姑娘的衣衫出来。只因时隔太久,老太太竟不能知姑娘的身量如何,因此裁制出来的衣物并不合身。还望姑娘见谅。等会子姑娘洗漱完毕,吃了早膳,得闲儿了,针线上的人会过来为姑娘量身,也好为姑娘再次裁制合体的衣衫。”
    顿了顿,那丫头又一口亲贤的口吻说道:“若说宫中贵人……那可真真是皇恩浩荡,对老爷一家恩宠有加。奴婢昨儿替姑娘收拾宫中赏赐,那一笔一墨,一针一线,莫不是最上等的。竟还有两匹蜀锦局今年新上供的蜀锦,真真是最新鲜的式样,奴婢以前都未曾见过的。今儿托了姑娘的福,奴婢也开开眼界了。”
    这一车话说的,当真是好听。洪萱乍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只在那姑娘的服侍下起身走到床下的美人榻上坐着,且看着那通身气派的丫头一边给她收拾被褥,一边同她闲话。洪萱不免开口问道:“不知这位姑娘尊姓大名,怎么称呼?”
    那丫头闻言,立刻回过神来,欠身告罪,诚惶诚恐的说道:“不敢当姑娘这句称呼,奴婢贱名杜若,姑娘只唤奴婢杜若即可。”
    洪萱微微一笑,又问道:“那你今年多大了?”
    那杜若回十七。
    洪萱闻言,遂开口说道:“我今年十二,比姐姐小五岁,今后便唤你杜若姐姐就是了。”
    那杜若口内依旧说着不敢当云云。洪萱有些不耐烦的摆了摆手,冲杜若说道:“姐姐原本是老太太房里的人,自然比不得旁人。我称你一声姐姐,也是应当。”
    心内却暗暗叫苦,只想着好歹在现世的时候看过几回《红楼梦》,不然这说话的腔调语气,可真是为难死人了。
    一时外头的丫鬟打了清水并洗漱的东西进来伺候洪萱洗脸梳头。洪萱趁势把房里的人都看了一遍,却不见自江州时就陪伴在侧的玩伴玉蘅。不觉皱眉说道:“我身边的玉蘅呢,怎么不见她的身影——”
    话音还未落,就听外头有人扬声应了一句“姑娘,我在这儿呢。”
    只听得帘栊响处,一个年约十三四岁,身材丰腴,团脸清秀的丫头咚咚咚的跑了进来,冲着洪萱笑道:“姑娘今儿起来的倒早,昨儿晚上睡的踏实吗?”
    洪萱不理会玉蘅的问话,看着她跑的一脸红扑扑的,不觉开口问道:“大清早的你去哪儿了,外头有什么好玩儿的?”
    玉蘅摇了摇头,冲洪萱说道:“我也不知道。早起的时候瞧见一位姐姐梳头梳的特别漂亮,还会好多新花样。我便学着跟那位姐姐梳头,想着今后也帮姑娘梳头。”
    洪萱见状,摇了摇头。这玉蘅本名姓韩,本是府中管家韩忠的小女。若说这韩忠的女人李嬷嬷,则是父亲洪赋的奶母,当年父亲遭先帝见,贬黜江州,这李嬷嬷并韩忠便跟随在侧,鞍前马后,从无怨言。至韩忠的女儿长到七岁,李嬷嬷又将她女儿送到洪萱身边,充了贴身丫头。这玉蘅的名字,还是洪萱给起的。
    两个人从小一起玩到大,这情分自然不比寻常。因此玉蘅在洪萱面前一口一个“我”,洪萱也未觉有什么不妥,倒是一旁的杜若皱了皱眉,隐晦的看了玉蘅一眼。
    少时洗漱完毕,穿戴整齐。洪萱去给父母双亲请安的时候,哥哥洪茅早就坐在内堂同洪赋夫妇闲聊说话。瞧见洪萱在一群丫鬟的簇拥下姗姗来迟,且看洪萱这一身炫彩辉煌,环佩叮当,头上梳着飞云斜髻,斜插着一支白玉发簪,耳朵上缀着两只剔透晶莹的白玉耳坠,越发显得肤如凝脂,发如墨染,身型高挑。当真是没浪费孙氏这一路行来强押着洪萱做护肤保养的心思。竟将一位江州时候上山下河的假小子,活脱脱打扮成了一位京城里的大家闺秀。恍然间竟有几分孙氏年轻时候的模样。
    果然是人靠衣装马靠鞍。洪茅上上下下打量了够,直等到洪萱别别扭扭起来,这才莞尔一笑,故意取笑道:“这还是我那泼辣的可以张弓射虎的妹子吗?敢问是哪家的闺秀小姐,我竟不认得了?”
    洪萱一双明眸猛的一瞪,学着洪茅之前的模样也将他上上下下打量个够。同江州时的布衣青衫不同,今日洪茅也穿了一件儿月白色圆领长衫,腰间系着一块白玉腰带,头上青丝挽成髻,束上一直白玉冠,越发衬着少年猿臂蜂腰,玉树临风,好一派翩翩浊世佳公子的风范。
    洪萱看在看中,虽为自家哥哥这不俗的皮相暗暗点赞,口内却丝毫不饶人的说道:“呦呦,这是谁家的白面小哥,这一水标准的大家公子装扮,还是我那个看到老虎竟提着拳头猛揍的哥哥吗?”
    一番话取笑的洪茅摇头不语,连连讨饶。却让孙氏听的胆颤心寒。虽然她已从卫夫人的口中得知了洪萱三人在苍凉山上打老虎的前因后果。然则却是第一次听一双女儿提起。简简单单几句话,当中透漏的危机淋漓尽致。听的孙氏眼圈儿一红,立刻将一双儿女揽在怀中,看个不停。
    洪萱见状,只得柔声安稳道:“娘,我们没事儿,一点儿伤都没有,这不还活蹦乱跳的在你眼前嘛。”
    说完,还恶狠狠的瞪了洪茅一眼。洪茅自觉失言,只得躬身上前,做小儿女形状哄的孙氏再次开怀。并诅咒发誓的保证自己以后定当谨慎周全,决不再行险事。
    不过两人估摸着此番进京,照京中富贵人家这等养尊处优的气派,可能今后面临危险的时候也不多。不是有一句话嘛,叫做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说的如此冠冕堂皇,还不是提醒自己个儿遇到危险要往后缩一缩,保命要紧。
    因为洪赋一家刚到理国公府,此前又是长途跋涉好一阵风尘辛苦。所以今儿老夫人杨氏特特吩咐厨房,为洪赋一家单独准备了早膳,不必起早到跟前儿晨省问安,也不必跟着各房一起在荣安堂吃早膳,只叫洪赋一家便宜行事。
    因此今儿早膳,洪赋一家四口便在双林苑吃过。因不习惯吃饭的时候有人立在身旁布菜伺候,洪萱特特求了孙氏,让一干人等退下。于是厅上只剩下洪赋一家四口。洪萱照例起身为父母哥哥添粥盛饭,然后一家人亲亲热热的边说话边聊天。既是增进情谊,且饭也吃的香甜。
    因此洪萱在吃饭的时候,还特地把早上同杜若闲的情景同孙氏一说,口内连连夸道:“到底是公府大院儿出身的丫头,这规矩就是不俗。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比咱们江州的大户人家规矩还多。”
    当然,有一句免不了带了些个人情绪在里头。毕竟如洪萱这等野惯了的人,受不得大家规矩拘束,也是有的。不过好在洪萱心里不痛快,嘴上倒是从来不说,只一味习惯适应,唯有关起门来,在自家人面前,才能絮叨两句。
    而孙氏则在洪萱重复杜若那一席话的时候,手上动作微微顿了顿。然后微微一笑,给洪萱夹了一筷子理国公府秘制的脆黄瓜,冲洪萱说道:“别一味说个不停,吃点儿东西。又不是有人拿封条封了你的嘴巴,还怕今后没处说话么?”
    洪萱连连点头,就着碟子里的脆黄瓜喝了一碗的粥,又吃了半块枣泥山药糕。速度飞快的咽下了口里的饭菜后,一边起身给父亲和哥哥盛粥添饭,一边向孙氏抱怨理国公府那些莫名其妙的规矩。
    诸如今日一早的梳妆打扮,便是洪萱腹诽的最重要一块——
    “其实我觉得在自己家中,还是舒适为重,不必穿的这么郑重其事的,又不是要出门拜访。你说身上穿这么一件儿衣裳,头上戴了这么贵重脆弱的簪子,要是一不小心磕了碰了,得多心疼啊。为着衣服首饰,我走路还得多加小心。竟不是衣服给人穿,反倒是人为了衣裳兢兢战战的。这又何必呢。”
    在洪萱看来,这一番做派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自找麻烦。
    洪赋、孙氏并洪茅一边就着稀粥吃糕点,一边听洪萱叽叽喳喳的排揎府内各种规矩,倒也不觉得如何闹腾,反而倍觉亲切。
    一时欣然饭毕,洪赋领着洪茅去书房研习学问。唯留孙氏并洪萱在内堂说话。
    理国公夫人冯氏带着长媳陶氏并一干家下针线上的人过来拜访,自是要为孙氏母女量体裁衣。说不得更要连夜赶制好得体衣衫。毕竟,明儿可是正式入宫觐见的日子。冯氏可不想在衣衫首饰上出了什么差错,叫贵人猜忌理国公府对洪赋一家心怀芥蒂。
    只是这等受制于人仰人鼻息的感觉,当真叫人不舒服的很。
    冯氏心里介怀着,脸上却堆起最热忱亲切的笑容,迈进了双林苑的大门。
    

☆、第十章

    上回说到冯氏带着长媳陶氏并一干针线上的人踏入双林苑,彼时洪萱正陪着孙氏在里间的妆镜前鼓捣胭脂膏子。以洪萱的脾性,原不爱鼓捣这些花儿米分儿的,不过在孙氏的强制压迫下,这几个月每日鼓捣着,眼见着自己的肤色越发细腻荣润起来,倒也渐渐起了三分稀罕之意。
    果然这姐儿爱俏,老话说的当真没错。
    冯氏领着陶氏一进门,便闻到一股子清雅的香气,这香气隐隐约约,萦绕鼻尖,很是清莹幽远,倒并不像是寻常的熏香。又入眼看这双林苑里的摆件——除了杨氏吩咐她张罗的那些稀罕玩意儿外,当地立着的檀木架子上还摆着一只样式古朴的青铜小鼎。墙壁上挂着一幅老子骑青牛的闻到寻仙图。这一鼎一图看来虽不起眼,可冯氏却知道,这鼎是件从夏商传下来的古物,这画也是前朝书画大家冯道子的封笔之作。到了今日,不说价值连城,却也并非寻常人家可拥有的。
    而这两件让冯氏这等显贵出身的国公夫人看着都眼热的古物,也不过是昨儿宫里赏赐给洪赋一家的九牛一毛。用洪贵妃的原话来说——“不过是些沉甸甸的旧物,寻常人家当它是个宝,可在咱们这等人家来看,却也不过是件玩意儿罢了。知道父亲喜欢把玩这些个,遂特地吩咐人从库里找寻出来,特特交给父亲。如若不然,这吃不当吃,穿不当穿的,且外形黑不溜秋的东西,摆起来有什么意思。”
    因洪贵妃是陛下太子时被废,改为顺王时,唯一一位跟着陛下迁往宫外顺王府的人。听说当日顺王府外把守的禁卫军得了先帝的吩咐,有意不给顺王府吃穿,逼的一主一仆没有办法,只能典卖了王府里的金石玉器,古玩等物,换些稼轩种子,柴米油盐之类,在王府后花园里开了荒。且有孙太后派李德海时不时前往照料着,每年送些冰炭银子,并冬衣炭火被褥等物,方才挺过了最艰难那几年。
    因有了这么一遭同甘共苦的经历,且新帝又是个极为念旧感恩的人。所以才在登基之后,执意要立洪芫为后,以谢当日忠心相随誓死陪伴之情。次后被周太后并满朝文武以洪芫年岁太长,且出身罪官之家的借口拂了意,不得不另封皇后。可陛下依旧将洪芫封为贵妃。听说陛下大婚当日,只在椒房殿略坐了坐,便陪着洪贵妃同床共枕。至如今一年多矣,那皇后看似风光得意,却与陛下没有夫妻之实。此事前朝后宫人尽皆知,不过是当做茶余饭后之笑谈,谁也不敢当面捅破这层窗户纸罢了。
    且听说陛下在帝位稳固,换了年号之后,第一件事便是召回孙文一案时,被牵连的仁宗旧臣,为这干人等平了反。既是显示天恩浩荡,不忘忠臣,也是不想宫中有人以洪贵妃罪臣之女的身份做筏子,给洪贵妃没脸罢了。
    陛下如此在意洪贵妃,其一举一动维护之情人所共见。也难怪外朝众臣一提起洪贵妃便又羡又恨的念叨一句“妖妃误国”。说穿了,也不过是眼热洪贵妃的圣宠罢了。
    毕竟,以陛下那等心性的人,若是只宠爱妃嫔于后宫,纵然恩宠偏颇一些,外臣也只当做谈笑之事,除皇后本家之外,其余人等,并不会如何在意。
    可陛下向来不是那等公私分明之人。就说他登基不久,即封了一位十五六岁的黄口小儿为御马监掌印太监一事,便可得知,陛下这人任人唯亲,唯亲是举。如今因着洪贵妃的恩宠,便召洪赋一家进京,眼见着隆恩重用即在眼前。长此以往,众位臣工只怕这朝堂上的权柄且被外戚佞臣所掌控,届时国将不国,天下大乱矣。
    不过这些都是外面人杞人忧天之语,并不干理国公府众人之事。而今长房一家安然抵京,理国公府各房人等所盼的也不过是借着长房一家的名儿,在宫中贵人跟前露个脸儿,届时宫中贵人爱屋及乌之下,从指缝里头漏些恩宠,也够理国公府安荣富贵,尽享荣华。
    所以冯氏并长媳陶氏刚刚抵达双林苑不久,且坐下喝了一杯茶水,还没来得及让针线上的人替孙氏母女量身,只见自己房中的文姨娘带着庶女洪芷,周姨娘带着庶子洪苇全都登上门来。
    众人叽叽喳喳相互见礼过后,各自归坐。因文姨娘的庶女洪芷年方十四,周姨娘的庶子洪苇年仅十一,两人年纪同洪萱相仿,遂两位姨娘借口洪萱刚刚入京,并无相熟之同龄好友,难免寂寞为由,推荐自家儿女时常过来走动,为洪萱派遣寂寞。
    又言长房大老爷洪赋师从帝师孙文,其才学品行冠盖京华,时人无所不赞。所以周姨娘此番拜访双林苑,除了是给孙氏请安之外,便想求洪赋闲暇之时,能教导洪苇一二。口内只说着:“我们苇儿愚钝,才学机智并不在诗书之上。可世人又言名师出高徒,妾便想着若有幸能得长房大老爷教导一二,哪怕是能学了大老爷在诗书上的万分之一,也不枉他进学一遭。将来说出去,也是给咱们理国公府长脸的事儿。”
    “大夫人请放心,妾身明白,圣上召长房大老爷回京,必是要委以重任。妾身实不敢因小儿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