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快穿]反派也是有尊严的-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冯公道捉拿他乘龙快婿在先,又亲自来羁拿他,这笔账他不会不算,但宫里的皇上到底是个什么心思,他要再静观其变。不过首先也得先见了皇上才能知道。

    沈太傅满腹心事,只等着沉冤得雪,他却没有料到,这一进宫,他连面圣的机会都不会再有。

    一如唐诗从前在萧时面前上的眼药,她早就看沈太傅不顺眼了,何况还是沈玉影的父亲。自从沈玉影重生以后,已经在沈太傅面前刷足了萧戌的好感,谋朝篡位他们当然不敢想,但要是等到萧戌带兵入京之后,沈太傅还不是顺理成章的做了国丈爷?

    所以他也算不得无辜。

    唐诗她自己也不过是自保而已……

    见冯公道带着密诏回来,萧时瞥了眼帘子后面华丽的身影,摊开看了眼并非出自他亲笔的“密诏”,忽然笑了起来。

    “好。”

    当然是好,斩草要除根!

    现在人已经在他们手里了,她也要效仿萧戌那写满箫时的场场的罪状书,给他也列一条出来,看看百口莫辩是什么滋味……

    不过三日,远在淄川的兵营,也迅速被带着皇帝“密诏”的吴王给包围了。

 89。太后威武

    不知何时起; 那个坐在龙椅上身穿龙袍的年幼稚子不知不觉地已经独当一面,再不是从前提心吊胆战战兢兢地坐在垂帘听政的皇太后的身前,小心翼翼又诚惶诚恐地听从皇太后和摄政王吩咐……

    数月前淄川王、沈太傅被缉拿归案; 在朝臣还在猜测这个年轻的皇帝下一步棋的时候,淄川王秘密操练兵马的事就突然被吴王带兵查抄了。

    顿时满朝哗然!

    真看不出来; 淄川王整日一副病怏怏; 随时要断气的模样,私底下秘密操练兵马都不是一日两日的事; 就连被吴王押解回京的那些心腹幕僚都有数十众之多,要不是他们被捆绑束缚、脸色青灰; 那可真是一个赛一个地一表人才; 看着都是胸有丘壑、才华横溢之辈。再结合一路禀报上来的兵马数字,说他毫无企图都没人信了!

    不过更令人吃惊的是; 竟是吴王把萧戌给举报了!

    不过想想; 他二人封地毗邻; 萧戌有个风吹草动的; 吴王会洞察先机也不是什么难事; 更何况还是数以万计的雄兵; 再捂着藏着; 终究是纸包不住火的。

    但不管怎么说,现在人家连老巢都被一锅给端了,而萧戌本人却被羁押起来,严加看管,更是插翅难飞,那之前如此大张旗鼓弄得满朝人心惶惶地查处吴王妃落水一事,就像是皇帝串通吴王等人联合唱了一出大戏,是有预谋地捉拿萧戌。

    就连丞相太尉等人也才慢慢体会出这个皇帝的深谋远虑……这简直是细思极恐!

    估计连萧时自己都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是,经此一役,代表皇帝的威严愈发深入人心,就算原本那些习惯倚老卖老的老狐狸,日后也会掂量掂量,轻易不敢小觑他这年轻帝王。

    吴王妃落水一事,与这等谋朝篡位的大事一比,那就根本不在一个段位上的事,更何况削弱藩王势力哪里有纸上谈兵那么容易,几位入京的藩王无不是皇帝的亲生兄弟,他们中有几个甚至还是当年得宠的皇子,身家不计其数,背后势力更是盘根错节,这个时候,哪怕只从他们中间挑个软柿子捏,也会被群起而扑之,便是他们平日里也勾心斗角、再势不两立,利益当前必定是抱成一团的,所以平藩一事谈何容易?

    现在淄川王因案件被拿下,别人无话可说,又查出拥兵自重,更是人赃俱获,其他几位王爷哪里还敢为他脱身?

    现在东陵王萧缙给皇帝办事,还亲自去带人上门拿下萧戌,吴王也明显是跟着小皇帝一条道走到黑了,剩下的其余诸王,原本就并非一团和气。要是按照原来的轨迹,有萧戌从中周旋或许还好些,但现在嘛……他们中已经有人心中凄惶不已,唯恐下一刀就宰到自家头上了。

    萧缙是绝不想背这锅的,他只是误上贼船身不由己,吴王才是真倒霉!被吴王妃用利眼睃着,颤颤巍巍又极尽谄媚地把世子萧长博给留在京城,替他这个无能爹同皇帝陛下多多亲近。

    萧长博:“……”

    吴王妃已经不想拿白眼给她那蠢夫君了,浪费感情啊!

    接媳妇却把儿子给撘进去了,她就没见过这么窝囊的男人,不由地抱着儿子哭:“儿啊,家里唯一的男人都要离开为娘,可叫为娘可怎么活啊!”

    “……”这回轮到吴王说不出话来了。

    “……”这是吴王那远在封地的另外两个躺枪的儿子。

    萧长博总算正眼看着自家人,拍了拍吴王妃后背,宽慰道:“阿娘不必忧心,儿子住在皇城脚下,有皇帝叔叔替你们养儿子,还是我们占了天大的便宜了。”

    “……”死孩子,老娘还等着你娶妻生子呢!

    总之,吴王世子心安理得地住进了皇帝给他圈的牢笼,是距离皇宫最近的皇家园林,花繁草茂、景致错落,如此自然雅致的别院,算得上是相当厚待了。

    吴王算是起了个好头,接下来有家有子的其余诸王不得不跟随主流,留下质子。有胆小的连王妃也一并给留下了。

    才刚抓了一个萧戌,正是全城戒严的时候,谁也不想背乱臣贼子这锅。现在大家都在京城,里外全是皇帝的人,不服?不服你跟皇帝唱个反调试试,下一个被一锅端的可能就是你!

    与此同时,沈太傅很快就被无罪释放了。

    不管怎么说,沈太傅最多也就跟萧戌有些来往,毕竟没有光明正大地举出谋反的旗帜。只是经此一事,已经算是得了忌讳,又是处在这个风口浪尖,即便没有查出罪证,却也明显失了帝心。而且因为可能同谋逆有所牵连的缘故,其他诸臣再不敢同沈府来往,便是世交也不再登门拜访了。

    一时沈府门庭冷落,虽未抄家,看起来却已经灰败凋零。

    释放沈太傅是萧时的意思,对此唐诗并无不可。

    反正萧戌已经在他们手里任他们拿捏,罪名又是谋逆这种罪加一等死罪,被关在死牢有重兵把守,现在只差皇帝的诏书就可以把罪名给坐实了。也就是说,萧时日后最大的对手已经成了他的阶下囚,其他人要么畏首畏尾不成气候,要么无甚谋略,少了许多天然条件。

    不过就连她也没有想到,只是让萧时顺手帮点小忙,于他来说不过是睁只眼闭只眼、抬抬手的芝麻大点的小事,却没想到他能顺势就把人连根拔起……到底是内里藏奸的人,她只迈出一步,他却已经看到了九十九步。

    这内心得多阴暗的人才能干得出来?

    反正她死活不觉得是自己太蠢毫无谋略,这锅只能让萧时来背。姘夫不就这点用处嘛,好事都给他占尽了,连锅都不背,算什么大丈夫!

    斜倚在雕花窗棂下的贵妃榻上,手握玉柄团扇,唐诗徐徐扇着凉风。

    渐入暑夏,天气早就由凉转暖,到了现在便是连宽阔深幽的寝宫里都有些酷暑难当,就算敞开了窗子,午后暖风微醺,拂得人都开始昏昏欲睡。

    萧时一进来,绕过织锦屏风,看到倚榻假寐的人,心里暖暖地有种甜意满溢于胸口,一种满足感油然而生。

    他几步迈上前,靠着椅背就将人一把揽到怀中,还没低头已经闻到一丝馨香。这香气似有还无,自然清新也不浓郁,仿佛侵入鼻间都带着不一样的凉意,浑身跟着就不由自主地放松起来。

    “这个时候,行宫定然开了满园的芙蕖,要是有母后一同赏花就好了。”叹了一句,手还在她的手臂上流连。

    换季后日渐趋热,厚重的宫装已然不适合平日里的穿着,唐诗就添置了几条绉纱裙。现在身上宽松的衣袍就是如此,又清透又凉快,箫时抚平长袖上并不存在的褶皱,一边感受到掌下即便隔着一条轻薄丝滑的绸衫下冰肌玉骨的柔嫩。

    他就是手贱!

    察觉到他掌心徘徊不去,连不小心落在她后颈的气息都开始升温,变得炽热难耐,唐诗在他手背上一拧,乘着他一边跳脚呼痛一边不由自主地松口之时,从旁边小平几上拿了凉茶,侧身就喂到他嘴边。

    “你不是正打算御驾亲征,伐东夷统一中原?”

    这种被亲自服侍的待遇萧时几时享受过?很快就收起那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一丁点委屈,魂与色授地眯起眼睛,将清清凉凉的香茗汲入口中,还没来得及回味,突然就被她这话给怼得瞠目结舌。

    “母后怎么知道?”

    萧时骤然想起朝堂还有个摄政王……尽管萧辰安和太后再无从前那般紧密了,毕竟当初因利益联手,到了现在他们各自为政早就不在同一阵线了,但萧时向来多疑,他虽放心唐诗,却不会对萧辰安疏于防范。

    不过他显然是多虑了,唐诗之所以知道完全是因为剧情的推动啊。

    按照原本的轨迹,因萧时平夷劳民伤财,虽打了胜杖,却损失不小,更是被萧戌乘此良机联合其余诸王给他立了罪状书,共同讨伐,如此一来,民心尽失,兵败如山倒,在萧戌一路打到京师后,血溅龙椅。

    其实,以萧时本身的能力来说,绝对是天资聪颖、能文能武,但就如历史上的秦王嬴政、隋炀帝杨广,本身再有能力,哪怕做了再多于国家有利的事,只要失了民心,又有人抬出大义,最后总会被灌以□□的罪名笔诛口伐,像他们那些真正想要谋朝篡位的逆臣贼子反倒成了正义之师、众望所归的真龙天子。

    唐诗凉凉地扫了他一眼,将已经喝到见底的茶杯重新又给续满,毫不在意地小口小口饮下。两人共饮此盏这要放在往常必定增添旖旎,但一个做起来熟门熟路毫无违和感,一个又满腹心事只想着算计朝中的某个人……

    “你天天自己寝宫也不睡,皇后那儿更是去都不去,半夜三更就抱着奏章跑我这儿来,当我是睁眼的瞎子?”好歹老娘曾经还垂帘听政过好吗!

    虽然那时本不是她。

    不过当看到奏章中罗列的夷族总在边境烧杀抢掠,她就知道以萧时这种眼里揉不得沙子的性子,定是已经把平夷的事提上日程了。而以萧时这种喜欢算计,爱搞事情这一特点来说,同原著所述,御驾亲征是极有可能的。

    唐诗摊了摊手,没办法,她就是如此了解萧时。从某一特性来说,不论萧时的身份千变万化,哪怕轮回不知多少次,背景如何,性格不同,他终究还是那个他,本质的东西是很玄妙的,绝对不会变!

    不过也从中看得出来,萧时确实是对她一往情深的。哪怕从前她还架空过他,将他当成傀儡,哪怕他再不信任身边的任何人,却真的对她毫不设防,似乎也不怕她干预朝政……尽管她对此并没有兴趣。

    所以萧时并不否认,他坦承地点了点头:“我从不打没把握的杖。此番平夷并不是心血来潮,除了一统东夷和中原、经营东南,乘机收拢边陲所有兵权虎符,顺便……向我的那些哥哥们借点兵马使使。”虽说是借,但兵马这种东西自古都属于皇帝,哪还有“还”的道理?他终究是要渐渐蚕食掉他那些兄长们的势力。

    是人都会趋吉避凶,何况当皇帝的更加惜命,像上战场这种就算后方坐镇也难保不容有失的情况,如果不是因为特殊原因,哪个皇帝会蠢到跑去前线?

    唐诗看出他的决心,所以并没有打算阻止,也相信他必定得胜回朝。何况萧戌已经功败垂成了,坊间关于淄川王谋反一事恐怕就连三岁小儿都知道,名声算是彻底弄臭,绝难翻身。没了这样的死对头,萧时功成名就还有谁能拦得住?

    现在谁不知道钦明皇可是个明君?

    伐东夷……干脆就放出风声,大肆宣扬一番夷族在边境□□掳掠、无恶不作,无法无天地视大周朝如同病猫,丝毫不惧。待到就连普通百姓都怒火中烧、同仇敌忾的时候,对皇帝打仗还有什么抱怨呢?

    于是,萧时很快就将事情妥善处置,命萧群暂代政务,又物尽其用地让摄政王辅政。他们相互监督,朝中还有丞相、太尉这种不肯妥协的手握重权的大臣,还有冯将军守着御林军虎视眈眈地盯着他们,根本就翻不出什么大浪。

    然后他就带着萧缙上前线去了。

    萧缙萧群两兄弟绝对不能放在一块儿,萧缙手中有兵权,就算现在乖得跟只猫似的,他也是要防微杜渐的,萧群留在京城自有人捏着他七寸……可以说毫无漏洞。

    可惜,谁都没有料到,京畿严防死守,死牢更是重兵把守,本该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去,却让人把萧戌给劫走了。

    当这个消息比前线的捷报更早地禀报到唐诗这里的时候,她陡然一惊,第一反应就是沈玉影到底神通广大到如此地步了?

 90。太后威武

    本朝律法的《囚律》有着详细的监狱管理制度,一般都是挖地为狱; 俗称地牢,而像淄川王这种皇亲国戚; 听起来逼格就高很多了……他被关在天牢。

    刑部天牢设在大理寺,不论牢狱还是大理寺本部,都有重兵把守。被皇帝下令打入天牢者; 无不是命犯死罪; 绝对难逃罪责; 而萧戌这种足以诛九族的重罪往往还配备了几十斤中的木枷; 将犯人牢牢锁住; 根本不可能像电视上演的那样用刀一劈就能劈开。这种情况下别说是跑了,就连走都得被人拖着走; 如何逃得走?

    唐诗一开始努力想把事情往沈玉影身上堆,但最终还是不得不承认; 要是没有内应; 萧戌绝对插翅难逃!

    现在当务之急就是赶紧将人找出来; 虽然知道有人既然能够神通广大地连天牢都敢劫; 肯定是早就将退路统统已经布置好; 更甚至兴许已经制造了某种足够拦截她的阴谋了……

    她把秋蝉叫进来; 一面遣人把萧群萧辰安叫来商议,一面私下里让秋蝉去做一件事。

    此事绝对瞒不住,就是挖地三尺她也要把人找出来!她不仅要找,还要大张旗鼓地找。她倒是看看,究竟何人敢窝藏反贼!

    欲谋朝篡位的逆臣贼子越狱而逃,兹事体大,临危受命暂代朝政之责的萧群一听,便觉得不妙,匆匆进攻求见太后。

    在他的治下出了这样的事,等到皇帝班师回朝的时候,被人拿来一深究,搞不好就要引火烧身!

    萧群虽然算不上绝顶聪敏,但他有一样好处,那就是识时务。这也是萧时放心留他在京城与摄政王等人周旋的原因。只要萧时在位一天,依萧群的心性,是生不出反骨的。

    他匆匆入宫,与同样十万火急赶过来的萧辰安打一照面,一个年轻潇洒,一个风度翩翩,便是白日里有几分抬杠的意思,这个时候却是心有戚戚焉地相视一眼。

    唐诗把人叫进宫,却不急着叫他们进屋叙话,直到将事情吩咐下去,才把人叫来。便是进了屋,依然昂昂不动,极是怠慢。

    她这目中无人的样子一看就是有意的,抡起这件事首当问责的非他们二人莫属了,所以推是推不了的。

    萧辰安暗自扫了眼萧群,心里想着怎么把烫手山芋甩出去:“太后娘娘定是要问淄川王劫狱一事,但和娘娘一样,我二人也毫不知情啊。刚得到消息,微臣已经快马加鞭即刻入宫了,连究竟如何发生的都还一头雾水。”

    总之这锅不能背!

    萧群也戚戚然地点头,神情颇有几分憔悴:“正是如此,也不知是谁鲁莽行事,但现在追责已经为时已晚,我们何不想对策?”他算是看出来萧辰安关键时刻靠不住了,暗搓搓地在背地里瞪了他一眼,只得眼巴巴地看着皇太后。

    唐诗让他们进宫本来也是想甩锅给他们,毕竟这种发号施令的事情得由他们两人才是名正言顺的事。她把两人拖住留在宫中,所有命令由宫中而出,便是傻子都会觉得,胶西王和摄政王暂且握手言和,共同追查这件事了。

    她所料没错,从萧时开始,朝野上传下达已经执行地一丝不苟。等到萧群萧辰安两人在宫中小坐片刻的时候,整个京城已经都被谣言给炸飞了!

    淄川王谋反被捉拿一事原本已经不算是小新闻了,现在一听乱臣贼子居然在京师光明正大地被劫狱劫走了!这是把京城数以万计的侍卫都当死人了吧?!

    如此一来,搜查也就光明正大了。

    其他府中即便有嫌疑也最多只是派遣军官上前问一声,大体上还是以礼相待的,唯有到了沈府……沈太傅自从被捉拿归案,虽然事后又被“无罪释放”,但几乎已经被盖上一个“可疑”的戳了,现在上门搜查,便是明面上再乐呵呵地给你赔罪,可却当真是实打实地将整个沈府给翻了个底朝天!

    沈太傅气得吹胡子瞪眼。

    这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龙游浅滩被虾戏!当年他沈府就算不及丞相门第,但也是颇有声望的高门贵族,何时落到这种地步,竟是连点体面都没有,几辈子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