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甲壳狂潮-第1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现有科技真能制造出这样一副手套,估计光是成本就不亚于一套宇航服。
反过来把手安置在动力装甲的小臂之中,对制造技术的要求至少下降几个等级,成本也能得到控制,既不必考虑防护问题又能兼顾手掌的灵活性,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缺点也很突出,2。0版动力装甲的上臂太短小臂又太长,怎么看怎么不合比例,而且操纵装甲的战士必须练习一段时间,才能适应装甲的臂长。
再动动腿脚,同样没有任何问题,可叶涵却郁闷得不得了。
操作虽然没有问题,但没有控制模块就无法启动其他功能,连无线电都打不开,就更不用说其余的功能了。
根据管理条例,航天员必须时刻将通讯设备带在身边。
激光枪什么时候都可以试,现在的问题是2。0版装甲与1。0版有太多不同。
叶涵立刻做出脱掉装甲,先研究说明书的决定,可他现在的处境是压根儿找不到解除装甲的开关!
叶涵立马急了,瞪眼睛眨眼睛快速转动眼球……他想尽了办法,装甲却没有半点回应,最后也不知道是什么动作起了作用,装甲毫无征兆地自行解脱,眼珠子差点抽筋的叶涵终于脱下了装甲。
腾身跳出装甲,叶涵才发现连体服都快被汗水浸透了。
我滴那个老天!
高凯诧异不已:“你这是怎么了?”他和另外两位航天员只看到叶涵穿上装甲,沉寂片刻之后动动手脚,接着安静一小会之会又脱掉装甲,半点没有出门试枪的意思。
叶涵尴尬不已:“这个跟我用过的不一样,研究研究,先研究研究!”
高凯等人同时愕然,叶涵就当没看见他们的表情,马上从随身电脑里调出2。0版的使用说明。
叶涵是系统学习过如何操纵动力装甲的人,他略过说明书中的基础部分,直接阅读功能部分,特别是操纵控制方面的说明。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2。0版压根儿就没有眼球感应系统,各种功能的开关也不是以眨眼睛控制,取而代之的是脑波控制系统,只要集中注意力,想着打开或者关闭某个功能,装甲就会按照战士的想法执行。
叶涵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表情一变再变。
高凯关心地问:“叶涵,怎么了?”
叶涵指指说明书上那几行字;“这也太神奇了吧?现在的技术有这么先进吗?”
高凯恍然大悟:“这可不是什么新技术,上个世纪美国空军就实验过脑波头盔,据说脑子里想想就能控制飞机发射哪一枚导弹,国外还有一种脑波玩具,可以用意念控制小球飘来飘去……”
“你知道?”叶涵差点把眼珠子瞪出来。
“当然知道,脑波控制设备是航天员的训练科目之一。”
“控制什么?”叶涵问。
“设备,咱们有一种用脑波控制的机器人,主要作用是帮太空行走的航天员运送工具,听说美国人试验过用脑波控制的无人机还有假肢什么的。”
“真的假的?”叶涵看高凯的目光就像在看外星人。
“信不信由你。”高凯说,“但是用这玩意必须集中注意力,脑袋里的念头必须集中,随便想想可不行。”
叶涵似有所悟,这么说刚才能从装甲里出来,不是什么动作激活了解脱系统,而是脑子里脱掉装甲的想法起了作用。
“不行,这装甲不能穿出去!”叶涵脱口说道。
“为什么?”高凯诧异地问。
叶涵脸色异常难看:“我可控制不了脑袋里的想法,越是不让我想,我越是控制不住,这要是穿着出去,我脑袋里一直想着脱装甲,还不当场把我从装甲里掀出去?”
高凯愕然:“应该不会吧?地面不可能想不到……你再看看说明书!”
叶涵亲身体会到2。0版与1。0版的巨大差异,老老实实地把说明书翻到最前面,认真地从头开始看说明。
说明书开篇内容是大致介绍2。0版动力装甲,大概意思就是这套动力装甲专门为太空、月球之类的恶劣环境设计,然后是装甲的各种结构,从内到外每一层的具体作用等等。
叶涵对这些不感兴趣,一目十行地快速翻阅,直至看到一句话:带足空气充满电,续航时间约六个小时。
这句是个有用的,他立刻记下来,然后继续往下翻,把装甲的各种功能数据全部记下来之后,终于看到了控制系统。
不看不知道,一看高大上,装甲2。0版的控制系统,居然是以脑波绑定使用者,第一次进入装甲时的系统初始化,就是记录使用者的脑波特征。
各种功能的开启与高凯说的差不多,集中注意力想就行。
根据说明书上的介绍,每个人的脑波都像声音一样独一无二,可又和语言一样拥有一致性,这一点是脑波控制的基础。
脑波控制系统可以探测到微弱的脑电波,并再将感应到的脑电波与资料库进行对比,从而得出脑电波代表的意思,整个过程和语音输入没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只不过这种对比有一定的误差,不过只要花一点时间,让控制系统记录使用者的脑波特征,就能将准确率提高到百分之九十九以上。
第0553章 全力以赴(一)
脱掉宇航服,只穿着连体服钻进打开的动力装甲却不往身上穿,按说明书上的介绍把头盔扣到脑袋上,眼前的屏幕立刻点亮。
有门!
叶涵心头愉悦,屏幕上出现一个代表无线电的闪烁符号,他赶紧集中精神想着无线电,直到符号不再闪烁,如是重复再重复,直到念头一动就能启动无线电;接着又换成望远功能,也是不断地重复,直到控制系统将他的脑波特征记录下来为止。
记录的过程很是枯燥,而且每一种功能都必须记录下来,不然需要启动某种功能的时候,就会有失败的可能。
将全部“课程”完成之后,还要打乱顺序进行测试,而且测试也分成有意和无意两种,前者是确实想启动某种功能,后者只是随便想想,其中的差别非常微小,叶涵必须在系统的帮助下不断练习,直到彻底熟练。
这一过程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繁复,叶涵花了一个多星期也没能熟练。
他本来还想把其他军事组成员也叫过来一起记录,可惜2。0版装甲只能绑定一个人的信息。
再者隶属军事组的成员虽然不少,可动装兵出身的却只有他自己。
三组交给段志阳负责之后,叶涵唯一的工作重心就是军事组,而军事组眼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熟悉动力装甲。
不过叶涵并不这么认为,他每天最多在动力装甲上用半天时间,另外半天时间主要用来监控国际基地的情况,偶尔也跑去三组帮帮忙。
激光枪确实好用,虽然击发后的光束看起来又细又弱,实际威力却不比激光凿岩机差——月球上没有大气,激光也好,其他什么光也罢,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光束,航天员能看到光束是面罩玻璃的功劳。
摆弄了一阵子,叶涵总算把激光枪的性能摸了个八九不离十,又和其他人讨论了一番之后,才将最终成型的改进意见报回地面。
指挥中心对来自月球的第一手使用体验十分重视,针对月球军事组提出的改进意见进行了细致的讨论,没几天就拿出了激光枪2。0版。
2。0版激光枪本质上没什么变化,还是原来的部件,但是外形却进行了一定的更改,增加了体积,更适合穿宇航服时使用,也更适合动力装甲;增加了重量,而且主要是以增加电池的方法增加重量,提高续航力;激光枪的外形也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修改,看起来是件真正的武器,而不是怎么看都像玩具枪。
一成不变的日子继续,又过了两个月,环形山内已经拥有六座临时基地,八十多位航天员,同时在六个位置开凿山壁,自山体中挖出来的月岩在洞外规程如山。
从事制氧工作的小组也增加了一个,避免设备负担过重出现故障。
这时距离空天一号抵达月球已经过了四个月,日以继夜的施工总算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队负责的一号基地初步成型,即将进入内部整修阶段,二号基地也将在半个月内完成一期工程。
按计划,一号基地是月宫计划的后勤基地,为整个基地提供主副食,减轻给养的输送压力,最终目标是让月球基地拥有自给自足的能力。
抵达月球的航天员越来越多,循环水和冰水足以保障基地的日常用水,可每天消耗的给养越来越多,输送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飞船每发射一次,光是给养就要占用有效载荷的一多半儿,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将来飞船不必再运别的物资了,光是给养就能把整个飞船塞满。
而且无土栽培基地是最容易建设的功能区之一,做好气密防护再把照明设备、灌溉设备和温控设备安装到位就完成了一多半,剩下的工作就是栽种和田间管理。
除了种植部分蔬菜之外,整个一号基地的绝大多数区域都用来种植主食,虽然一号基地内部的空间并不大,但是可以采用多层栽培的办法增加种植面积,将所有可以利用的空间全部利用起来。
为了能让一号基地尽快投入使用,高凯组织了月球基地的首次攻坚战,在不影响其他基地工程进度的前提下,尽可能抽调人员优先完成一号基地。
首先是处理基地内部的墙体、地面和穹顶,所有裸露的岩石都要进行喷涂处理。
特制的喷漆可以将石墙上细小的缝隙全部堵死,初步形成气密环境,接着对墙体进一步处理,直到在墙面糊上几层气密材料。
一号基地虽然是农业基地,但内部并不是连成一片的巨型洞室,而是分成几大部分,这样一来就算某个区域失压损失也不会太大。
但是这样的结构也让气密工程工作量大增,包括叶涵在内的几十个人忙活了一个多星期,才完成了一号基地的气密工程。
很快气闸安装到位,为了检验气密质量,高凯在一号基地内部释放了一些有色气体,通过气体的扩散检查有没有漏气的地方。
结果还不错。
接着大家又花了几天时间安装设备,半个月后,所有栽培容器全部就位,一大批种苗在月球的洞窟里生根发芽。
一号基地正式投入使用,但是现有的种植面积只能说勉勉强强,二期工程必须继续向下挖掘,不过二期工程不忙着开始,因为二号基地已经完工,三号基地也即将完工,必须尽快完成后续工作,尽快让二号三号基地投入使用。
等这两处基地投入使用,其他基地也该完成的差不多了。
转眼之间就是大半年时间,一至六号基地相继投入使用,二期工程如期展开。
月球基地初步建成,但草创的月球基地距离真正投入使用还有一段不短的距离要走。
这一过程绝对不是一帆风顺,曾出现过生活舱失压、航天员突发急病、宇航服破损等三十余次意外事故,牺牲航天员三人,病故一人,十余人次因航天服故障或舱室失压不同程度受伤,伤亡率占总人数的七分之一强。
第0554章 全力以赴(二)
一号基地的完工,意味着月球基地初步开始向自给自足的方向发展;一期工程全部完工,意味着月球基地拥有初步工业能力。
尽管一期工程的设计生产能力很小,却是实打实的工业生产能力,而且涵盖建设基地涉及的各种行业。
到了这一步,只要给月球基地足够的时间,十几二十年后,月球基地一定会逐渐成长为一个庞然大物。
但是人类最缺的就是时间,根本不可能在巨虫的步步紧逼之下等上十几二十年,首批安置于月球基地内的工业设备也不是用来生产,而是用来验证这些设备在月球上的运转使用情况,为设计高产能设备奠定基础。
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虽然人类对月球的情况已经算得上非常了解,可是把工业搬到月球上绝对不是那么简单,小规模验证是最保险的办法。
试想若是直接上马大型设备,无论设备出现异常还是产品出现问题,其代价之重,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承受。
月球基地的工业体系是整个月宫计划的重中之重,消息传回地球,航天基地在短短三天时间内就往天上送了两艘飞船,搭乘飞船的二十多位航天员,都是工业方面的多面手,化工、冶金、制造等各行各业无所不包。
毕竟拥有工业能力只是月球基地迈出的第一步,只有将工业能力转化为真正的产能,才能保证月球基地的持续发展。
专家组抵达月球之后,立刻接手月球基地的工业区,按月球基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全面的工业计划。
计划的第一步就是提炼月海玄武岩中的铁和钛。
顾名思义,月海玄武岩即在月海中找到的玄武岩,但是东西绝不是只存在于月海之中,环绕临时基地的环形山,其主要成分就是月海玄武岩!
施工人员在几个月的工程作业中挖出了大批月海玄武岩,难以计数的岩石就堆积在基地附近,只要挑一部分送进工业区,就可以测定其中的金属含量,破碎筛选后进行冶炼实验。
所有人都知道,岩石中虽然含有大量的铁和钛,但是所谓的大量,是建立在月球拥有大量月海玄武岩,而不是岩石的金属含量特别高。
在地球上,这种品位的矿石根本没有开采价值。但是在月球上,工业组短期内根本没有选择,除非发现大型铁矿或者钛矿。
可矿山哪是那么好发现的?
工业组的专家都是真正的业内精英,随便哪个都不白给,不过几天的时间,就从大堆的岩石中提炼出第一炉金属。
这一炉金属主要是铁,钛也有一些,但总量不足铁的五分之一。
钢铁工业是最重要的基础工业之一,有了足够的钢铁,基地的建设速度还能再提高几个层次。
上马大型设备的计划立刻提上日程,各种选矿设备立刻就位,选矿工作紧锣密鼓的同时,工业组拆掉了两艘空天飞船,将飞船外壳送进工业区,安置在冶炼区之中。
空天飞船的设计通盘考虑一物多用,拆除设备并进行一定的改造之后,飞船外壳立马变成两座十几米高的电炉外壳。
虽然只是外壳,但也解决了工业组的大问题,若是没有飞船外壳,工业组就只能用实验炉那可怜的一点点产出,慢慢积攒制造电炉需要的金属。
至于电炉需要的其他材料,可以就地取材的全部就地解决,必须由地面提供的马上打报告。
一系列的变化令叶涵眼花缭乱,先是建成了冶炼设备,又用月壤造出了水泥,而且月壤水泥的强度居然比普通水泥高得多,再接下来又用月壤造出了玻璃。
月壤的成分难道也是二氧化硅?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工业组居然解决了月壤的辐射问题,而且方法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刮掉月壤表层,只取深层月壤!
月壤的辐射跟冰湖表层的辐射是一个意思,来自宇宙的射线都被表层挡住,深层月壤除非含有放射性物质,否则不含任何辐射。
正因为这样,月球基地得使用月壤水泥,只是环形山里的月壤资源太少,大规模应用还不现实。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组提出了新的计划,继续挖掘工业区所在的四号洞,直至挖通环形山,连通环形山外的世界,从而获得更多资源。
打通环形山虽然很麻烦,但是总比翻越环形山容易得多,而且开凿隧道也可以看作扩大工业区,再用卫星辅助一下,把握好挖掘的方向,连出口的位置都能严格掌握。
工业组全力施为的同时,月球基地二期工程如火如荼。
计划不如变化快,原本的二期计划已经随着基地建设的进展进行相应的改变,整个二期计划只有两个方向。
一是穿透环形山的隧道,隧道工程关系到后续的基地建设,必须给予最高优先级。
二是农业区的扩建计划,最大限度最快速度增加月球基地的食品供给能力。
隧道工程不需要太多人手,高凯只安排了一个施工队,剩余的施工人员全部集中到一号洞,向左右两侧扩大空间的同时还要向地下发展,计划将一号洞建成多层复合式立体农场,短期目标是满足一千人的主副食供应,中期目标是将供给人数扩大到一万人,长期目标是供给十万人——这个目标太远了,所以目前只是个目标而已。
在此期间,月球基地的第二座核反应堆落户二号洞。
一号反应堆的发电能力足以供应一座中等规模的城市,但是基地位于月球极地,若是反应堆出现故障,整个月球基地的运转就会立刻停滞,若是不能在短时间内修复反应堆,一旦冷却反应堆的液态金属凝固,反应堆就有熔毁的危险,所有航天员必须立刻离开月球,连月球基地都得放弃。
如今月球基地已经初步成型,只有一座反应堆风险太高,因此地面不惜血本,将第二座反应堆送上月球。
幸好军用反应堆的体积不大,一艘飞船勉强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