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门寡嫂的主母历程-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来就是,能让下人们做的就由着他们做就行了,你未来还有你自己的生活,要学得多才能走得更远。”马如月道:“别说你,就是我都不想被这些事牵绊。”
  江智远在乔迁新居的那两天休沐,最后却累得像脱了一层皮一般。
  “哪来这么多人啊?”个个都冲着他喊江大人,只听江三老太爷介绍这是二大爷那是三哥六弟什么的;再就是镇上的乡绅什么的:“你累不累?”
  “呵呵,我比你累好几倍。”马如月躺在床上:“以后再请客就等你当宰相时了,这档子事太费神,不干了。”
  江智远深深的认同,他记得酒席上很多人都与他打招呼,可是他都不认识。
  “你当然不记得我了,贵人多忘事啊,你下乡时还在我家喝过水。”
  “江大人啊,要不是您这个大好人,我们遭了洪灾说不定早就饿死了,您乔迁新居,我们怎么着也要来恭贺一番。”
  个个都拉着他说话,甚是尴尬。
  江智远陪着笑,笑得一张脸都僵了,好不容易才将这些客人打发掉。


第三百六十三章 变化之大
  同样的一个地方,不同的是身份地位的变化。
  江智远回了县衙,马如月带着孩子和江景远一起留了在了大坝。
  有厨娘煮饭,有奶娘带娃,还有婆子丫头伺候吃喝拉撒,出门派头又大,这个时候的马如月过田园生活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夫人,九太太来了。”秋菊身后跟着九婶。
  “我田坎上的李子熟了,给摘了些来你们尝尝。”九婶提了满满一篼:“就是个头小,有一点酸。”
  李子自然是要酸脆才好吃的。
  马如月笑着邀请她坐,丫头端了糕点茶水上来请她喝。
  马如月属于那种足不出户都能了解全江家大坝各家情况的人才。
  无他,架不住信息会送上门啊。
  “听说江新会学得还不错。”九婶一边嗑着脆香的瓜子一边道:“先生还说他比较有灵性呢。”
  江新会,云氏的那个儿子。
  “族长发了话,各家各户也给自家娃打了招呼,没人再为难他。”九婶道:“难得的是,山上那位居然也会挑粪了,以前可是锄头都不提一下的,说是不会。要依我说啊,都是依赖成性了,有山靠山,无山自担……”
  马如月听着九婶的话知道云氏有了变化心里也就放心多了。
  看来,她是真的将自己说的话听进去了。
  她在改变,孩子也在改变。
  改变就能能看到希望。
  正说着话,听秋菊在和院外的人说话。
  “夫人,是一个小孩子。”秋菊将人带了进来:“说是拿了果子给您偿偿。看样子啊,夫人明天都可以改行去卖果子了。”
  九婶和马如月看向她身后相视一笑,还真是不能说,一说就来了。
  “是新会啊?”这个名字还是上学之后先生给取的。
  云氏不能下山,孩子去学堂是由三老太爷带去的,去了就让重新取一个名字,表示一切从新开始。
  “夫人,我娘说山上的桃子李子都是您们种下的,现在熟了,结了很多果子。”虽然还有点胆小,但是到底是能利落的说出一句完整的话,也能将来意表达清楚了。
  “真不错,谢谢新会了。”马如月让秋菊接过果子:“来,坐下来,我们聊聊天说说话。”
  江新会果然就顺从的坐了下来。
  学得怎么样?
  先生好不好?
  和同窗们相处得融不融洽?
  马如月轻言细语的问着他。
  江新会都一一回答了。
  在他的心目中,这位美丽的夫人比娘还要好!
  娘心情好的时候会和他说说话,要是遇上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吼他,还会打他。
  外面的孩子都骂他是杂种,娘又打他,有时候,他就怀疑自己是不是捡到的娃。
  幸好听了这位夫人的话去上了学堂。
  学堂里每天中午都有很多的饭菜吃,偶尔还有肉。
  “我才学,很多都不会。”江新会两只手绞着衣襟:“先生让我不要着急,慢慢来。写一次不会,那就写十次百次就会写了;别人背两次,我背五次十次,早晚也会记住的。”
  “就是这么一个道理。”马如月点了点头:“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呵呵,夫人还真是会教导孩子。”九婶听了半晌,什么兔子和乌龟都在赛跑了,听起来有趣,不过细细想想还真是那么一回事,你睡觉别人跑,哪怕是慢一点也会赢的:“你们有学问的人就是不一样。”
  “孩子嘛,讲大道理不一定懂,将道理融会在故事里就能明白了。”马如月摸着他的头道:“咱们要向乌龟学习,坚持,努力,一直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早晚能到达终点的。别看有些孩子很聪明,但是因为他骄傲了,懒惰了,态度不端正,最后就失败了。”
  马如月见他听得懂,又给说了笨鸟先飞和丑小鸭的故事。
  “谢谢夫人,新会明白了。”小孩子眼睛比来时更亮,神色也更坚定了一些。
  “早些时候我们那些个淘气包让夫人教教没准儿都会有出息。”九婶后悔不已,那些年和马如月关系还是不错的,怎么就没想到将孩子送给她教导呢。
  “呵呵,九婶说笑了。”早些年她都是自顾不暇的哪里想过教别人的娃。
  江智荣四兄弟。
  “那是因为他们从小没爹娘,我也只是相要看顾一下,更多的都是他们自己争气。”九婶夫妻都在,哪轮得上自己去指手划脚啊。
  真要去教导,没准儿还讨不了好,说你多嘴多舌了。
  九婶叹口气,直叹自己家孩子没有福气,然后就说要煮饭要回家了。
  “秋菊,将瓜子端来,给九婶和新会一人装上一些回去吃。”人家送东西来,自然不能让他们空手而归吧。
  礼尚往来人情浓厚。
  “这倒成了我们占大便宜了。”九婶有心说不要,但想着自己要是不要,江新会肯定也不好意思拿。
  没准啊,马如月就是存心要给这孩子的,自己也只不过是沾了光。
  说起来,马如月对云氏母子还真的照拂。
  这样的想法得到了印证。
  第二天,马如月就带着江景远和孩子们一起去半山腰摘水果了。
  这些果树都是当年她从马家搬来的,云氏住在这里,自然就属于云氏的了。
  “太多了,吃不玩。”云氏道:“夫人喜欢,我这帮您摘。”
  “摘吧,摘了我给你说个法子保存起来。”这玩意儿新鲜的虽然好吃,但是还真不能多吃了,否则牙都得酸软马如月交给了马如海他们做李子干。想着云氏没有收入来源,江新会也没有零嘴吃,不如教给她制作的方法。
  选择新鲜无破损的李子,用盐水浸泡一阵子,洗净,在锅里加清水调制大火烧开后放入加热一下滤出。
  “选择光线好通风的地方晾晒,晒干了存放的时间就可以放久远一点慢慢吃了。”马如月道:“到时候若想要吃蜜饯也简单,放入清水和冰糖,用小火慢慢的融化,倒进李子干小火慢慢熬煮,待吸收干净糖水后取出来就成了。”
  “多谢夫人。”云氏心里很震惊,特别是听说镇上卖的蜜饯是马如建的作坊制作出来的时候她都有些疑惑了:“夫人,您不怕我将这方子告诉别人吗?”
  “呵呵,方子而已,能不能换钱也是要看运气的。”马如月笑道:“你要有本事做出来换点零用钱也是你的能耐了。”
  至于说大批量的做,云氏想都不用想。
  她哪来那么多果子。
  倒是马如建的作坊一点儿也不担心没有原材料。
  马如海成片的果园多的是鲜果;江智远扶贫种下的果园也已经开始挂果了。
  看到这些鲜果能卖钱,人们纷纷将自家房前屋后的几颗果子树上的果子也摘了送到马如建的作坊。
  “我……”她倒是想要制作了卖钱,可是,江氏族人都不送准她下山:“我连买针线的机会都没有。”
  特别是二房的人,看她的眼神恨不能杀了她。
  江二老太爷一死,二房就倒了,又因为他做下了那些事,族中的人都很不待见他们。
  而二房的人却觉得这一切都是因为云氏的原因造成的,归罪在她的身上。
  “慢慢来,九婶是一个热心肠的人。”马如月道:“有什么事儿你可以找她帮忙。”
  至于承认她可以自由的事马如月没敢干。
  毕竟,云氏心思多,又是有前科的人,万一她旧毛病发作甚至撇下江新会跑了那才是大麻烦。
  自由都是相对的。
  对于有责任心的人来讲,自然不用人约束她的自由。
  当然,马如月也觉得自己有点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的感觉,没法,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对云氏的事,马如月还是和江三老太爷谈起了的。
  “其实,族中的人都没怎么管这事。”江三老太爷道:“是二房那几兄弟的意思,我们也不好去说什么。说起来,他们母子要不是有你扶持一下,这辈子没准儿就毁了。”
  “三爷爷莫不是忘记了,也是因为我多嘴才让他们的事暴露出来的。”马如月笑道:“她要是知道了,没准儿会恨我入骨呢。”
  “不对不对,不是这个理儿。”江三老太爷连忙摇头道:“纸是包不住火的,他们做的那事儿天理不容,也不过是早晚被发觉而已。而且,这事儿她一辈子都不会知道的。”
  马如月没有再多说什么。
  “如果江新会有出息了,她也就熬出头了。”江三老太爷道:“这样对她也未必是坏事,这女人心眼多,没得又出什么妖蛾子,到时候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呢。”
  是啊,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现在看不见未来的云氏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了,江新会得了学习的机会就努力的学,未来可期。
  马如月在江家大坝住的时候,族中有什么事儿都会喊上她。
  “三爷爷,您们商议着来做就行了。”马如月道:“我也走了这么多年,对族中的情况不熟。”
  看来,大房进议事堂的规矩还是没有改变。
  “那可不行,你不在这儿就算了,既然在大坝,那自然是什么都要知道。”江三老太爷道:“咱们是同宗同族,一荣俱荣。”
  马如月笑了笑。
  在乡下住久了,她还真的是习惯了。
  每日里带着孩子们在田野里溜跶溜跶,扯点花花草草随便往瓶里一插整个人心情就好了很多了。
  歇一段时间,又去马家大院里凑凑热闹。
  “我看你是乐不思蜀了。”谭氏对女儿不回县衙倒是生出了几分担心:“姑爷一个人在县衙里也没个人照顾,你可别忘记了你是嫁了人的,照顾夫君是本份。”
  就差说你跑乡下长住干嘛,也不怕你男人招惹狐狸精吗?
  “娘,您老别嫌弃啊。”马如月哭笑不得:“趁着我还在宜昌县多陪您一段时间,等我们走了的话,您老想见还隔得辽远呢。”
  “你们要走?”谭氏一惊,想想马如青三五年的都见不了一次。
  “这是早晚的事。”江智远现在干什么都顺水顺风的,整个宜昌县搞得红红火火的。
  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哪一样都能拿得出手。
  说起他这个知县,自然是人人都夸赞的好官了。
  宜昌人还以有这样的父母官而骄傲。
  天时地利人和,离升官也就不远了。
  “你呀……”谭氏的担忧化成了焦虑:“我真是命苦啊,如青跑那么远,你也要远走他乡……”
  马如月听到这话的时候哭笑不得。
  别人家的的儿女都没有出息,她倒好,儿子有出息了却说命苦,相隔遥远相见难。
  不过,她也能理解老年人的想法。
  其乐融融,儿孙承欢膝下大约是最好的吧。
  八月底,兰英生下一个闺女,谭氏的心思又转移到孙女上去了。
  “别人家生女都不开心,就咱家生女还当宝贝。”关一珊见谭氏将兰英请的奶娘给撵到一边亲自伺弄孩子时抿嘴笑了:“之前还说腰有点疼呢,现在抱孙女就不疼了。”
  “她这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一视同仁。”马如月笑道:“年纪大了,腰腿不灵便是常事,该请大夫的一定得请。”
  “请了。”关一珊小声说道:“之前不让请,如海请了大夫回来她还骂人呢。开个药说是苦,又说浪费银子……”
  这事儿马如月得好好的给她唠唠了。
  “娘,咱家现在缺银子不?”马如月郑重的问道。
  “怎么说起这事儿来了?”谭氏连忙去枕头下摸了一抱出来:“你缺是吧,给你。”
  什么?
  “我的私房啊,补贴你,拿去。”谭氏大方的说道:“现在有吃有喝的,我拿着银子出没处使。这些都是如海如青如建给的,还有你自己都缺银子用了,以后别给我买金银首饰,我一个老婆子穿金戴银的干嘛,别人还说我显摆呢。”
  “娘,您真是太有趣了。”马如月原本是想要劝她不要这样节约,身体才是根本,有病就要治她身体好才是儿女们的福气,结果,给误会成她缺银子。
  谭氏听完马如月的话也笑了。
  “我知道你们都是孝顺的。”谭氏道:“我这病啊,八成都是给懒出来的。”


第三百六十四章 重回府衙
  只要努力了,事情就会朝着自己想要的发展。
  江智远站在宜安州府的大门前鼻子发酸。
  “嫂子?”江景远不明白为何兄嫂下了马车都不进去,却是站在这儿抬头看牌匾。
  “景远,这儿是你出生的地方。”自己隔了一辈子每每想起以前的事还会伤感。
  江智远是用了十三年时间再回到故园,请允许他默哀三分钟吧。
  江景远很惊讶,她的记忆里只有江家大坝。
  “你出生时,父亲在宜安州府任职第四个年头。”江智远带着一家大小进了府衙门:“可惜了,左边的花草都已变样,好在,前面的葡萄藤架还在。每到夏夜里,我们一家人就坐在下面纳凉。听父亲讲一些无关大雅的朝堂之事;也听母亲说着各家儿女婚嫁,庄上趣事……”
  好一幅温馨的画面!
  “姨娘来时,我们也没有排斥她。”江智远还能想起那个年轻的姑娘被人领进门时的青涩模样:“每当父亲母亲在说话的时候,她就默默的坐在旁边绣花。”
  江景远点了点头,难怪后来她能以刺绣立家,自身还确实有过硬功夫的。
  就如嫂子所说,只要自己有本事就是走到哪儿都不怕。
  江智远将后衙的院子都转了一个遍,摇头感慨不已。
  “变了,全都变了。”江智远道:“真正是物是人非啊!”
  当然会变了,江昆明死后接过的是钱大夫。
  三年前钱大人调任富州知府后入住的是一位姓夏的官员。
  不过,这一位运气不好,钱大人在洪灾后运作了一下成功调任了,而姓夏的就成了背锅的。
  他不是调任而是被贬平丹县。
  朝堂风云瞬间万变。
  潮起潮落谁也不知道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
  哪怕像当初的江昆明,一心为公兢兢业业,最后却落了个暴病而亡。
  “准备在这儿住几年?”每到一个地方,马如月就要问江智远。
  她这个贤内助之所以要问计划是想要好好的安排。
  如果只是一个过路的驿站,那就没有必要花大的心思去打理。
  “三到五年。”江智远默算了一下道:“这儿毕竟是我从小生长的地方,这儿还有父亲未完成的志愿,既然命运安排我来接班,那我就好好的干,做出一番成就直接进京。”
  “智路,你可以考虑将妻儿接到身边来了。”马如月点了点头,江智远是有一个有野心的人,也很有毅力,既然他做了这样的决定,那余下的就是全力支持。
  江智路在宜昌县是捕头,江智远一走他自然也要跟着走了。
  哪怕,到了县安州府没有半分的官职也在所不惜。
  用大哥的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跟着江智远一路往上攀,前程绝对不会差。
  “好,我写信给大哥,让他娘仨由镖局送来。”江智路对马如月的安排从来不会有异议。
  听嫂子的话是他们兄弟四人一致认同的宗旨。
  “行,夫人,咱们还是分工合作,我主外你主内,一起向前奔。”江智远最后从伤感中走了出来:“宜安州府经过了洪灾,只有宜昌县才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而其他的地方都还是一堆的烂摊子,我的任务艰巨啊。”
  洪灾前也就能混个温饱的人因为天灾而缺收少粮。
  钱大人避重就轻绝口不提减免的问题,所有的困难灾民自己扛。
  扛不过来了就去抢,在他调走后第三个月宜安州府暴发了大批的流民作乱的事件,将镇上的粮行油行布行都抢了,结果,倒霉催的夏大人就被皇上记了一大过。
  更有甚者上书皇帝说宜安州府是有乱贼,命上就命夏大人彻查此事。
  查了两年半都没有头尾,结果,就被撸了官。
  “我倒是任重道远了。”江智远一脸严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