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田园风华农女的盛世庄园-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为啥不秋天种夏天收,这样还能再种一茬玉米?”赵云儿好奇的问到。

    这次刘氏还没答话,赵冰儿就敲了敲赵云儿的额头说到“娘,还得去医馆给姐姐看下,姐姐的脑子怕是坏掉了,冬天要下雪怎么能种麦子,都冻死了。”说完还对赵云儿翻了个白眼,一副不屑的神情。

    刘氏和赵德喜看赵冰儿这副小大人的模样也被逗得哈哈大笑,赵云儿没理她,想着今年是不行了,现在应该是过了霜降了,马上立冬了,节气过了,明年再说吧。

    第二天一大早,赵德喜和刘氏就起来了,今天太阳很好,赵德喜跟着二柱叔过去那边修补房子,刘氏帮着张氏张罗早饭,赵云儿没事做也跟着过去了那边,除了二柱叔爷俩帮忙,里正儿子凌霄和平时跟赵德喜关系比较好的秦大伯也来帮忙了。赵德喜在和泥,里头加了点切碎的干麦秸杆,王诚去河边割干芦苇去了,另外几个在房顶铺草的铺草,在屋顶抹泥的抹泥,一早上的时间房子就修补的差不多了,刘氏和张氏送来了早饭,玉米糊糊粥一人两个大白面馒头,一碟咸菜,各个吃的眉开眼笑的。赵云儿心想这两天张氏怕是把一家子一年吃的白面都吃完了,吃完了继续干活,房顶铺了干的的芦苇再铺上一层黄泥再盖上一层干草,等干了就好了,然后又脱了一个个四方的泥坯晾着。

    赵云儿看着无聊就出了院门,四处去看看,有什么挣钱的法子,只那一两银子是远远不够的,除了院子右手边不远处就是小河,屋子后边就青山赵云儿想了想往山上走去,一路上什么都没,山上的树叶叶都快落尽了,踩上去咯吱咯吱的响。

    “云儿,你也来山上了?”赵云儿正在想事情,一声清脆的声音打断了她,抬头看见前方一个打扮娇俏的姑娘,十一二岁的样子,穿着一身大红色的细棉布绣花袄裙,挎个篮子,正笑嘻嘻的看着她。

    “听说你脑子烧坏了不会连我也不记得了吧,我是小红啊,咱们以前还一起玩的。”吕小红说着就走了下来,自来熟的挎着赵云儿的胳膊。

    赵云儿噗嗤一声笑出了声,这名字跟这身衣服也真配,小红看到赵云儿笑也没在意,跟她说到“我今天来山上看看,能不能采到点蘑菇,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多少只有这一点点。”赵云儿看向她的小篮子只有篮子底部平铺了一小层,吕小红想了想,把篮子递给赵云儿说到“昨晚听我爹娘说你们分家了,这点蘑菇就给你们吃吧,反正我家也不缺这点,不是我说你爹娘也太冲动了,这分出来你们没钱该怎么过。”

    赵云儿听着心里不舒服,怎么听着怎么像施舍,就开口回答道“算了,你拿回去吃吧,我们家也不缺这点。”

    吕小红一直跟着他叽叽喳喳的说着话,赵云儿觉得心烦无心在走下去,也没办法去菩萨泉拿钱,就快步下山了,吕小红也跟着下山了。到路口到了别,赵云儿就进了新院子,房子已经修补好了,泥坯也已经脱了在太阳下凉着,只等着干了把院墙修补结实。

    没找到啥挣钱的法子心里有点郁闷,谁说山上都是宝的,可能是时节不对吧。活都干完了就跟赵德喜打招呼回家去,一般帮完工都得请人家吃顿好的,只是赵德喜现在的情况都知道,所以不等他说话就各自走了,赵德喜有点愧疚,直说等安顿好了再请大家过来聚一聚。

    等人都走完了,二柱和赵德喜拿了个小桶从小河里打了点水,把旧桌子板凳炕上擦了一遍,都拾掇干净,这才回去。

    由于干活耽搁午饭就吃的晚了些,刘氏再不让张氏和杏花做白面饭食吃,只热了几个玉米面馍,炒了个大白菜吃。吃过饭赵德喜就提出要搬过去,屋子都已经补好了,只有院墙过两天弄,也不耽搁住。

    张氏和王二柱挽留了半天,看赵德喜态度坚决也就不强求了。张氏和杏花往牛车上装了几颗白菜土豆萝卜和一袋玉米面还有些油盐酱醋,这才让王二柱,赶着牛车出门去老赵家帮着运炕柜被褥。牛车到了老赵家门口停下,赵云儿也跟过来了,来的时候看到院子里有个婆子在干活,赵云儿认得这就是住在镇上赵德成家的时候给她送饭的那个婆子,赵欣儿和赵竹在太阳底下绣花,王氏就搬了个躺椅在旁边晒太阳,没有看到赵德成和赵德宝,估计是去县里了。赵德喜进屋跟赵老头打了个招呼,就进西屋去抬柜子了。柜子抬出来,被褥装在牛车上刚要走,被赵老头叫住,让他晚上过来说说话。

    赵德喜应着出了门。一家人就往村西头走去。院门太小,牛车只能停在大门口,赵德喜把被褥抱过去把炕铺好,然后才把炕柜抬上去放好。一切收拾停当王二柱赶着车走了,说过两天泥坯干了再过来帮忙把院墙补好。

    都收拾好了,一家人坐在炕头上,刘氏眉开眼笑的,日子总算是有奔头了。赵德喜有点伤感,老宅住了30年一下子离开了总有不舍,不过看着媳妇女儿都乐的开了花,心里那点愁绪也散了。

    当紧的是上山砍点柴,要入冬了没柴烧可不行。赵云儿是想着这有两间卧房自己和冰儿就可以单独住一间,老跟着爹娘挤在一个炕头睡觉挺难为情的,而且她又不是真的十岁。只是这炕上铺的炕垫只有一个,明天大集得去买个炕垫被褥回来。

    想好了就跟赵德喜刘氏说到“爹娘,我和冰儿也大了,现在这屋子也够住,我和冰儿就去那个屋住吧,明天大集我们去镇上买两床新被褥吧”

    刘氏和赵德喜犯难了,照理说像云儿这么大孩子早就分房睡了,在找家老宅的时候是没条件,现在有房子了,可是这手头又没有钱置办这些。

    赵云儿知道他们在愁钱,就说道“娘,我上次跟冰儿采药材去镇里卖,其实卖了一两多银子,只是当时我觉得拿回家不安全我就藏在山上了,我等会就上山去拿回来,明天我们去赶个大集,家里要添置的东西不少,我刚才看了,奶给我们拿的那个锅是漏的,不能用。”说着看了赵德喜一眼,赵德喜神色有些尴尬。

第三十章 三叔

    傍晚的时候赵德喜就跟着云儿冰儿上山去了,住在这上山倒是方便了,赵德喜去砍柴,云儿冰儿去看看还有没有野菜,顺便把藏的钱拿回去,找了半天也没找到点野菜,两个人悻悻的下山了。赵德喜一下午倒是砍了不少柴,背回来都堆在院子左边的空地上。

    晚上刘氏把那个旁边破了洞的锅斜着搭在灶台上,将就煮了玉米面白菜糊糊,还贴了玉米面饼子,玉米饼上边沾了油烤的焦黄,吃起来很是香甜。

    晚饭刚刚吃完的的时候,赵德才来了,赵德喜把他让到正屋去坐,赵云儿也跟了进去,赵德才进屋就开口了“我这些天在镇上,这不今晚刚回来,这事我也是刚听说,二哥爹娘这事做的不地道,不过分出来也是好事,以后老宅里事情你也就少参和了,过好自己的日子,我这这些年还赞了点钱,你先拿去用。”说着赵德才就从衣服里摸出一块银子放在炕上。

    赵德喜连忙推辞,赵德才没要,就往外走。临走到大门才想起来赵老头是让他过来传话的,就跟赵德喜说到“咱爹让我过来喊你过去说说话,你得防备着,可能是为了大哥四弟去赶考花费的事,咱爹今晚跟我说大哥四弟去县里家里一共给出了 10两银子,说家里过的艰难,我给了一两银子。你这边刚搬家,没钱不管爹娘说什么都不要应下。”

    赵德喜点了点头,说到“我现在跟你一块过去吧”就跟刘氏打了招呼跟着赵德才一起走了,等赵德喜走了,刘氏也收拾好了碗筷,回到家里。看到炕上搁着的银子问到“你三叔给的?”

    赵云儿说是,赵云儿问刘氏:“娘,三叔怎么会有这么多钱?奶都不管三叔的吗?而且看三叔也不怕我奶似的”

    刘氏叹了口气说到“你三叔也是个苦命的,当年你三叔才11岁的时候,那一年赶上大旱,地里的麦子减产很厉害,换的玉米面都吃不饱,那时候你大伯也是要赶考,你爷奶就狠了狠心,把你三叔送到镇上木工作坊给人家干活,说的是做工,可其实只有家里人知道,那是把你三叔卖了,收了人家6两银子。从那以后你三叔再没回来过,你爹那时候去镇上的时候总是过去看看,偷偷给他塞点吃的。听你爹说的可怜寒冬腊月的还穿的单鞋,手冻的全是血口子,后来直到五年前你三叔突然回来了,说是当年买他的那个工头犯事了,被抓了,他也就自由了。这次回来你三叔对你奶你爷爷没那么亲热,总是冷冷的。偶尔住在家里,农忙的时候就帮着干干活,其它时候都在镇上做工,挣的钱自己也就攒下了,你奶她要了几次,你三叔总是冷冷的回绝她,后来你奶就不管他要钱了只让他一年交一两银子就行了。”

    赵云儿听了撇撇嘴,这老两口也是真狠得下心,难怪奶总是不怎么骂三叔,原来是心里有愧,赵云儿让刘氏把那一块银子收着,刘氏约么着有二两的样子,在村里人看来这可是一大笔钱了,一个成年男劳力在镇上做一年的工也就五两银子,中间还不能耽搁。

    刘氏说晚了铺了炕,又去外头拿了柴烧了把火,炕很快就暖起来了,赵云儿和冰儿就着热气钻到被窝里打闹。刘氏坐在炕头上捺着鞋底等赵德喜回来,过了大约有半个多时辰的时候赵德喜回来了,脸色不怎么好看。

    刘氏忙招呼他洗漱了进屋,外头风大,等进了屋坐在炕上缓了缓,刘氏就问到“爹喊你过去干嘛。”

    “也没啥事,爹喊我过去,就说家里现在穷,委屈了我,但是分了家不能离心,大哥四弟这些都是亲兄弟,说大哥上次是犯糊涂了,让我别怪大哥。以后能帮还是得帮”赵德喜低头说着,说到这的时候顿了一下,继续说到“然后娘说大哥四弟走的时候一共拿了10两银子,我这个做兄弟的一点不拿也不合适,考虑到我们刚分家手里没钱就不让我们多拿,跟三弟一样就先拿一两银子,当时说的那一两银子的养老钱不着急给,等过年前给了就行。”

    赵德喜说完看了看刘氏的脸色不大好,忙又说到“这个我没有答应,我说我今年前半年在外做工的钱都交给娘了就这么抵了,孝敬钱宽限一段时间,年前肯定给。娘又闹腾了一顿才罢休,然后我就回来了”

    刘氏听了这才松了口气,一家人吹了灯早早睡了,本来想让刘氏在家呆着,风寒刚好,可刘氏不肯,只好依着她,想着等挣了钱带刘氏去医馆抓点补药好好调理下身子,赵云儿今天琢磨了一个挣钱的法子,只是不知道能不能行得通,等明天去镇上买点材料试试。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大概四点多的时候,刘氏就做好了玉米面糊糊,喊了赵云儿赵欣儿起床,赵云儿洗漱完了,迷迷糊糊的吃了一大碗糊糊,就被刘氏和赵德喜拉着出了门往镇子里走去,刘氏赵德喜舍不得坐牛车花钱,又想早点去,就只能抹黑赶路了。一路上赵云儿和冰儿走不动的时候,赵德喜就一个胳膊抱着一个走,约走了一个多时辰到了镇里,天蒙蒙亮也就早上六七点钟。很多店铺才刚刚开门,可是路两边已经被前来卖东西的农户占满了。

    走了到街口,赵云儿停在一个杂货铺门口,看了看,上头写着王氏杂货铺。赵德喜拉着赵云儿就走说是要换一家,赵云儿觉得纳闷就问赵德喜为什么,赵德喜跟她们说到“这是你大伯娘娘家的杂货铺,我没来这买过东西,只是听一起在镇上做工的人说过,说他们家做生意不地道,很多都是劣质货,欺负来买东西又不懂得乡下人。”

    赵云儿听了撇撇嘴,一家子一个德行。赵德喜常年在镇上做工,知道哪家的货好,带着她们七拐八拐的进了一个稍微偏僻的小巷子,里头有个胡记杂货铺,刚到门口老板就笑眯眯的迎出来了,刘氏说要买点棉花再买点粗布做个被褥,老板热心的介绍着,棉花分上中下三等分别是十八文、十五文和十三文一斤,赵云儿看了看十三文的棉花品质有点差的厉害,就要了十五文的棉花,想着做被子褥子,马上入冬了还得做两身棉袄棉鞋就要了三十斤,一共是450文,刘氏看着有点心疼,但是这是孩子自己挣的钱,这么些年也该有个新衣服新铺盖了。又选了两匹灰色的粗布花了120文,刘氏赶忙说好了够了。赵云儿想了想又问老板有没有锁头,破家值万贯,以后买的东西多了,总不能让人摸了去。再又花了二十八文钱买了两把锁、挑了一口铁锅。因为买的东西多,胡掌柜的答应给送货,赵德喜笑着说他们还得去买点别的东西,等会再来。

    胡掌柜应着把他们送出了大门,赵云儿要去粮店买点米面,找了一家粮店问了,粳米要十五文一斤,中等的白面要七文钱一斤,玉米面是最便宜的三文钱一斤。赵云儿想了想还是没舍得买米,最后买了十斤白面二十斤玉米面。又买了点盐和各色调料一共花了一百五十文钱。手里那一两一钱银子也只剩下两百多文钱,赵云儿看着只叹气,钱一点都不耐花。

    赵德喜和刘氏也心疼钱,但是看到赵云儿一副肉疼的模样,却忍不住想笑,冰儿打趣道“姐姐花钱的时候像个富婆,数钱的时候像个吝啬鬼”

    赵云儿白了她一眼,小丫头片子懂什么,白了她一眼就往前走去,他还得买点肉。见赵云儿快步走了,后边三人也拿着东西追了上去。赵云儿来到猪肉摊子钱,问了价钱,猪板油十五文一斤,五花肉要二十文,排骨上没啥肉只要12文一斤,赵云儿摸了摸口袋里的铜板,买了三斤猪板油和三斤排骨,又让老板搭了两根棒骨着才算完。

    买完了肉赵云儿就被刘氏拖着去杂货铺,不让逛了,刘氏想以前怎么就没发现这闺女这么能花钱,这么一会小一两银子都花出去了。

    去了杂货铺老板给安排了马车送货,这里马车比牛车拉的车要大一点也快一点,把东西装好之后四个人还可以很宽松的坐下,不到半个时辰就到了柳树村村口。

第三十一章 面

    回到村里的时候才刚刚上午,村里人都是刚刚吃完了早饭,三三两两的聚在村东头的大树下聊天,远远的看见马车来了,都直着眼睛望去,村里人很少有机会坐马车。等那车近了才看到车上坐的是赵德喜一家子。

    马车进了村里车速慢了下来,众人也都看清了车上的东西可真是不少。

    “德喜,这是去镇里添置东西去了?”一个年逾80的太爷问到。

    “是啊,李太爷,这刚搬出来缺东少西的,多少得添置点”赵德喜恭敬的答道。

    这个太爷赵云儿认得,就是那天分家的时候请来的那位慈眉善目的老人。

    “是得添置点,自己挑们过日子啥都缺不得,快回去吧”李太爷笑呵呵的回道。

    “我说赵二哥,你才分家哪来这么多钱买东西?我可听说分家的时候你一文钱没分到,莫不是早就攒好的私房?”又一个妇人问到,语气不善。

    赵云儿看这妇人长了一副死鱼眼,高鼻梁薄嘴唇,颧骨外凸,这长相就不是厚道的人。不等赵德喜开口,赵云儿就回答道“这钱是跟二柱叔家借的,二柱叔把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帮我们,可是还是差点,婶婶一看就是个面善的,这么问也是要借给我们钱”

    那妇人有点生气,开口回道:“死丫头哪只眼睛看我面善的?啊呸不是,赵二哥你家这丫头也不管管小心长大了嫁不出。”

    说完扭着腰回去了,大树下的众人一顿哄笑。赵云儿就在这哄笑声中回到了家,在路上听刘氏说这个妇人是沈氏的娘家侄女,嫁到这个村还是沈氏做的媒,人称小沈氏,只是这个小沈氏为人很是刻薄,在村里人缘薄的很。

    回到家卸了货打发走了车夫,一家人坐在炕上清点今天买的东西,刘氏上手就要开始做被褥,天气冷了早点做出来早点盖。

    赵云儿早就饿了,大早上吃了一碗玉米面糊糊早就消化完了,就跟刘氏打了个招呼自己去厨房做饭。

    她打算做个骨头汤再做个白面面条,这里的面粉劲道差得很,就算是春小麦粉也没这么差的,要做面条的话,肯定不能做汤面,赵云儿就打算做个焖面。

    赵云儿把大骨头拿出来,谁说古代骨头猪下水不要钱的?不但要钱而且还不便宜,这两根骨头还是自己好说歹说才让老板给自己做添头的,把大骨头洗净剁成两节扔到锅里加水,水开了撇去浮沫,又拿出来昨天张氏给他们拿的大萝卜,切了一个小萝卜,切块扔锅里慢慢炖着。

    又用面碗量了一斤多面粉,和面擀面,面活的很硬,赵云儿擀面有点费劲,好大一会才把面擀好,切成细丝放着了,大骨头汤还没炖好,只有一个灶只能等着。

    这时刘氏出来了,看到闺女把面切那么细问到“云儿,这面条肯定不行进水里一煮就化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