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第一公主-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令月把两条玫红裙带揉得皱巴巴的,气恼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三表兄又不是外人,我喜欢和他一块玩,碍着谁了?八王兄多管闲事!”
  裴英娘眼观鼻,鼻观心,不多做评价。武皇后不喜欢薛绍,李旦阻止李令月和薛绍来往,也是为李令月着想。
  可惜了李旦的用心良苦,他直觉敏锐,窥出武皇后对薛绍有心结,却无法改变李令月对薛绍的爱慕之心。
  十来岁的天真少女,正值春心萌动的懵懂年华,眼里只看得见表兄的俊秀风流,哪里听得进亲人苦口婆心的劝告呢?
  眼看离东亭越来越近,裴英娘收回越飘越远的思绪,低头整理衣襟——头一天上学,她有些紧张。
  东亭正殿三面环水,回廊相接,和裴英娘住的东阁很像。
  为两人教授经书的是位头发花白的儒学士。
  裴英娘进殿后,郑重向老学士行礼。
  老学士有些受宠若惊,还礼不迭。可以想见,李令月平时对老学士有多随便。以至于老学士看到一个尊师重道的学生,竟然激动得语无伦次。
  裴英娘退回自己的坐褥上,翻开书案上的卷册,发现赫然是一卷手抄的《急就篇》。
  她有些啼笑皆非,太子李弘和六王李贤都是天资聪颖之人,李旦是李治最小的儿子,也博览群书、满腹经纶,李令月有几个好学的兄长做榜样,怎么还在学《急就篇》?
  侧头去看李令月,发现后者歪在凭几上,以手支颐,目光呆滞,嘴角噙着一丝甜蜜的笑容,显然还在想薛绍。
  裴英娘摇摇头,专心听老学士讲解文章。
  墙角的莲花滴漏开出两片铜花瓣时,老学士告退。
  宫女鱼贯而入,送来茶水和点心。
  李令月伸个懒腰,拈起一块醍醐饼,呷一口茶汤,惬意地舒口气:“上学真累。”
  裴英娘无言以对:阿姊你一直在发呆好嘛?
  歇息片刻,廊外传来一阵环配叮当声,宫女们簇拥着一位头戴纱帽、穿乌褐色圆领男袍的年轻女子步入殿中。
  女子面容清秀,神情孤傲,进入内殿后,目不斜视,向李令月和裴英娘行礼。
  她行的竟是跪礼。
  裴英娘连忙直起身。
  李令月靠着凭几,淡淡道:“上官女史不必多礼。”
  女子站起身,态度不卑不亢。
  半夏凑到裴英娘耳边:“贵主,她是上官家的大娘子,以前是长安最出名的才女,从掖庭出来的。”
  掖庭是安置犯官家眷妻女的地方,这女子是掖庭女婢,又姓上官,还是个才女,她的身份呼之欲出——宰相上官仪的后人。
  难道她是上官婉儿?
  裴英娘细细打量男袍女子,看年纪,不太可能。
  半夏悄声道:“婢子听忍冬姐姐说,上官大娘子为人清高傲物,连天后的话都敢反驳。天后为了压服她,让她每天穿宦者的衣裳,看到贵主们必须和宦者一样下跪。”
  裴英娘恍然大悟,难怪上官女史刚刚朝她和李令月磕头。
  兀自感叹,一道冷厉的眼神忽然向她扫过来。
  上官大娘子正冷冷地盯着裴英娘看,眼神颇为不屑。
  裴英娘忍不住打个激灵:她好像没得罪上官家的人吧?
  上官大娘子负责为李令月和裴英娘讲解历史典故、奇闻异事、风俗人情,解答疑惑,授课内容按照李令月的学习进度随时调整,不会专门讲解特定的经史文集。
  她展开书册,微微一笑,“今天,我要给贵主们讲一个西汉时的故事。”
  李令月顿时来了兴致,撑着下巴,等上官女史的下文。
  上官女史眼波流转,娓娓道来:“西汉时,世家妇人们常以珍珠粉修饰容貌。有位河东巨贾,家中藏有一颗祖传的稀世珍珠,传说能美姿容,城中贵妇争相购买,巨贾坚决不肯售卖。直到有人抬出十斛金锭,巨贾才舍得把珍珠卖与他人。谁知,这桩买卖,竟然为他招来牢狱之灾。”
  说到这里,上官女史故意顿住不说了。
  李令月性子急,立刻催促:“后来呢?卖珍珠怎么招来祸患了?”
  上官女史气度从容,并不开口。
  裴英娘瞥一眼上官女史,淡淡道,“或许我可以为阿姊解惑。”
  李令月歪头看裴英娘:“你听过这个故事?”
  裴英娘没有听过,但是她猜得出故事的结尾是什么。
  在上官女史的故事中,巨贾的稀世珍珠肯定是假的,他拿鱼眼睛以次充好、招摇撞骗,被人告到官府,最后当然会受到刑律处罚。
  上官女史编造出这个莫须有的故事,目的无非是想引出“鱼目混珠”的典故。
  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
  珍珠是李令月这个嫡出公主,鱼目,当然是养女裴英娘。
  李令月伸长胳膊,推推裴英娘,“英娘,别逗我了,快给我解惑呀!”
  裴英娘随口胡诌一通:“巨贾得了十斛金锭,欣喜若狂,醉酒之下误伤行人,被行人告到官府,可不就招祸了嘛!”
  她不能让上官女史把“鱼目混珠”四个字说出来。今天是她头一次上学,宫里的人都盯着看呢。鱼目混珠的典故传扬开来,成就的,是上官女史不畏强权的清高名声,而她只能充当那个被鄙视的背景板。
  裴英娘是武皇后带进宫的,和武皇后一派的人,对她很和气。
  和武皇后势如水火的人,则把裴英娘视作武皇后向李治献媚的手段,看她的眼神,直接明了:不屑。
  就好像鄙视了她,也能顺带鄙视武皇后似的。
  阿耶裴拾遗如此。
  上官女史也是如此。
  裴英娘冷笑一声,她佩服像上官仪、褚遂良那样勇敢坚持自己政治理念的人,同情他们的悲惨遭遇,但这并不表示她在面对奚落时,必须忍气吞声。
  她只是个八岁小娃娃,又不是上官仪惨遭诛杀的罪魁祸首,凭什么要退让?
  上官女史想利用她讥讽武皇后,她偏偏不让对方如愿。
  李令月听完裴英娘的讲述,脸上难掩失望:“这故事真没劲儿。”
  上官女史没想到一个才八岁的女娃娃竟然反应这么快,皱起眉头,犹豫着要不要把自己准备好的故事讲完。
  裴英娘抬头直视上官女史,目光淡漠。虽然是仰望的姿势,却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漠视。
  上官女史嘴巴张了张,忽然觉得自己有点底气不足。
  午时散学,李令月邀裴英娘去她的暖阁赏梅花。
  裴英娘小声道:“我有个问题想向上官女史请教,阿姊先回去吧。”
  李令月撇撇嘴,拧一下裴英娘的鼻尖,“你呀,真想和八王兄一样,变成一个古板的小夫子?”
  她早忘了李旦阻止她偷看薛绍的事,提起兄长,语气亲昵自然。
  裴英娘笑了笑,姐妹两人在回廊前分别。
  宫女们簇拥着上官女史走过长廊,裴英娘上前一步:“女史请留步。”
  上官女史愣了一下,随即神情戒备,“公主有什么差遣?”
  裴英娘打发走宫女,让半夏在一旁看守,“学生有一事不知,想向女史请教。”
  上官女史僵着脸:“什么事?”
  裴英娘直接道:“女史为什么要为难我?”
  

第13章 
  上官女史轻咬樱唇儿,一脸倔强:“我不明白公主在说什么,公主身份高贵,我只是一介低贱奴婢,怎敢为难公主?”
  “我听宫人们说,女史才高八斗,七岁时就能出口成章。”裴英娘望着廊檐下闪烁着金色碎光的流水,缓缓道,“女史才华出众,不输男子,假以时日,一定能从掖庭中脱颖而出,为自己和家人求得一线生机。不该把心机浪费在我身上。”
  上官女史脸上涨红一片:一个八岁的、只学了几百个大字的小娃娃,竟然敢来教训她?
  她恼羞成怒,慌不择言:“公主以为武皇后真心喜爱你吗?她带你进宫,还不是因为你长得像圣人故去的亲人!公主是褚公之后,却只能给别人充当替身以求富贵,难道不觉得羞耻?”
  裴英娘抬起眼帘,笑眯眯道:“为什么当替身羞耻?长得像圣人的故人,我高兴还来不及呢!圣人对着我睹脸思人,可以减轻伤痛,我可是大功臣!”
  上官女史脸色发青,“蠢儿!”
  气得拂袖而去。
  裴英娘轻笑一声,有了今天这场对话,上官女史以后应该不敢再为难她了。
  得意地拍拍手,余光扫过长廊深处时,忽然瞥见一道瘦削的身影。
  轻袍皂靴,宝带琳琅,腰间挂一枚对鹿山玄玉佩,是李旦。
  裴英娘面色一僵。
  上学前李令月被抓包,现在轮到她了。
  半夏小跑到裴英娘身前,面带羞愧:“贵主,婢子想提醒你的,可八王不许婢子出声……”
  裴英娘摇摇头,制止半夏说下去。
  李旦眉尖微挑,双唇紧抿,眼神有些阴冷。
  裴英娘低下头,专心看着自己脚上的翘头锦缎鞋履,红地穿枝花的图案,花丛中卧着一对对彩羽鸭子,活泼灵秀。
  脚步声由远及近,最后在她身边停下,头顶响起一声轻柔的叹息:“走吧。”
  裴英娘惴惴不安,听李旦的声音似乎没有责怪的意思,惊喜地抬起头。
  李旦已经走远了,幞头的两根帛带在风中轻轻飘扬。
  她连忙拔腿跟上。
  听到裴英娘走动时簪钗轻轻晃动的声音,李旦没有回头,但脚步不自觉放慢了一些,“下次莫要莽撞,如果再有人欺负你,让人去寻我殿中的冯德。”
  裴英娘愣了一下,眼眶微微湿润:原来李旦不是因为她对上官女史不敬生气,而是气她被人欺负呀!
  她感动得无以复加,颇想一把抱住李旦的大腿,感叹一句:八王是个好人!
  没有听到裴英娘的回答,李旦脚步一滞,回头轻扫她一眼,“记住了?”
  眼风略带凌厉。
  裴英娘点头如捣蒜:“我记住了!”
  有一位亲王为她撑腰,当然好。不过像上官女史这样的小麻烦,用不着抬出李旦来。
  靠山山会倒,靠水水会流,只有自己刚强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她胆子小,注定做不了一棵顶天立地的大树,但也不想沦为一朵经不得风雨、只能躲在别人背后的娇花。
  娇花容易摧折,需要别人时时呵护。
  身为一个省事贴心的小弟,裴英娘不想给老大李旦添太多麻烦。
  她要做一株浑身是刺的仙人掌,小猫小狗想欺负她,得先问问她裴十七娘养的一身尖刺。
  当然了,如果遇到惹不起的人物,还是得找李旦求助,她是仙人掌,不是所向披靡的大杀器暴雨梨花针。
  李旦径直把裴英娘带到含凉殿,“阿娘命你每天午时陪阿父用膳。”
  近身伺候李治的宦者们发现,每到用膳的时候,只要裴英娘在场,李治总能胃口大开。
  宦者们向武皇后提议,每逢传膳时,可以把永安公主召到含凉殿陪李治吃饭。
  武皇后一开始不信,仔细观察几天后,认可了宦者们的建议,因为对着吃得香甜的裴英娘,她自己也会不知不觉多吃两碗羊肉粥……
  于是,裴英娘除了永安公主这个身份外,多了一个御赐陪吃的头衔。
  宦者领着裴英娘和李旦进殿。
  李治和武皇后坐在上首,李显、李令月陪坐左右。
  殿中的钿螺小几上供着一瓶盛开的红梅,清香怡人,应该是李令月献给李治赏玩的。
  宫女把裴英娘的坐席挪到李治身旁。
  裴英娘屈腿盘坐,李旦走到李显右手边坐下。
  武皇后睨一眼埋头吃花糕的李令月,笑着道:“小十七头一天上学,就晓得向先生请教学问,你这个做姐姐的,怎么只惦记着玩儿?”
  李令月抬起头,嘿嘿一笑,眉心的花钿皱成一朵含苞莲花,“儿又不用考进士,要那么多学问做什么?”
  李显跟着附和:“阿妹说得对!”
  李治笑问裴英娘,“小十七,先生严不严厉?”
  裴英娘乖乖应答:“先生很好。”
  李治目光慈爱,“做学问贵在持之以恒,你还小,慢慢来,别逞强。”
  裴英娘眼波流转,莞尔道:“英娘明白,八王兄也是这么教我的。”
  “喔?”李治看一眼正襟危坐的李旦,点点头,眉宇间有隐隐约约的柔和笑意。
  李旦宠辱不惊,端着一碗秋葵汤,面无表情地小口啜饮。
  但裴英娘分明看到他的双手在微微发颤。
  她轻叹口气,替李旦觉得难受。
  这些天,她已经看出来了,李治并不是不喜欢李旦,而是有意疏远小儿子。
  李治只对太子李弘亲近信任,对博闻强识的李贤和李旦都是淡淡的,李显资质平庸,反而很受他的喜爱——怎么说呢,傻人有傻福。
  李治天性温柔多情。
  想起故人时,他总要迎风洒泪,哭上一场。
  宫人们犯错,他不忍苛责,每每只是训斥几句了事。
  他心细如发,温柔体贴,常常对裴英娘嘘寒问暖,像一个普通的父亲。
  但到了处理朝政时,李治绝不像平时表现出的那样温和老实,手段果决而利落,有时候甚至可以说是狠辣无情。没有他的暗中支持,武皇后不可能顺利诛杀大批重臣。
  李治再温柔病弱,也是个主掌杀伐决断的帝王。
  他下定决心冷淡李旦,就不会轻易改变决定。
  李旦表现得再恭谨,读书再刻苦,注定是一场空。
  裴英娘的目光在李旦身上停留太久,连李令月都发觉了。
  “你怎么老盯着八王兄看?”
  裴英娘回过神,有点不好意思,“没为什么。”
  李令月压低声音道:“你刚刚和八王兄一起过来的,八王兄没提三表兄吧?”
  裴英娘摇摇头。
  李令月叹口气:“八王兄什么都好,就是太古板了!我上次和三表兄说话,还是人日剪彩胜那天,不知道三表兄最近是不是瘦了……”
  她说起薛绍,滔滔不绝,直到武皇后探询的目光扫过来,才闭上嘴巴。
  有裴英娘在,李治果然胃口很好,连吃两碗熬得烂烂的黍臛。
  武皇后笑意盈盈,眉眼舒展,“小十七可是大功臣,陛下得赏她才行。”
  裴英娘眼皮一跳,武皇后这话听起来怎么那么耳熟?
  李治歪在隐囊上,笑呵呵地说:“便依皇后所言吧。”
  李令月和李显立刻闹腾起来,离开坐席,走到李治身边,摇动李治的胳膊,抢着撒娇:“阿父,你准备赏小十七什么?”
  李治想了想,故意逗兄妹俩,“你们觉得该赏什么呢?”
  李令月眨巴着眼睛,“就赏小十七实封好了,她是公主,还没有实封呢!”
  李显瞪大眼睛:太便宜裴英娘了!
  可他没有理由反驳,因为刚才对着裴英娘,他比平时足足多吃三大碗羊肉汤饼!
  明明没想吃那么多的,可是一看到裴英娘香甜的吃相,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手。
  李显没好气地瞪裴英娘一眼,从去年秋天开始,阿父一直闷闷不乐,不管裴家小娘子有什么古怪,看在她的陪伴让阿父心情大好的份上,就便宜她好了!
  事关自己的汤沐邑,裴英娘不敢吭声。
  公主实封三百户,长公主加三百户。这些说的都是实封,而加户一般是虚封,听起来风光,其实没什么用。
  只有获得实封,才能拥有一辈子享之不尽的财富。
  李令月黏在李治身上歪缠,“阿父,你就依了我吧。”
  李治点点头,搂着李令月,刮刮她的鼻尖:“难得你细心一回,既然你为妹妹开口了,那就赏小十七实封吧。”
  李显轻哼一声。
  裴英娘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摇摇脑袋,试图恢复清醒。
  得到实封,不仅昭示帝后对她的宠爱,还意味着她这辈子完全不用发愁没钱花!她唯一的烦恼,可能是发愁该怎么花钱。
  她还攥着一颗枣子发愣,李令月推推她的胳膊,笑嘻嘻道:“英娘是不是欢喜傻了?快谢恩呀。”
  裴英娘连忙直起身,跪在坐席上行叩首礼。
  武皇后看一眼受宠若惊的裴英娘,浅笑着道:“这是小十七该得的。”
  李治也笑道:“皇后所言甚是。”
  裴英娘抬起头,偷偷看向武皇后。
  武皇后眉眼带笑,朝她微微颔首。
  裴英娘眼眸微垂,现在她可以确定,已经有人把她和上官女史之间的对话一字不漏地转述给武皇后听了。
  武皇后掌握她的一举一动。
  从她气走上官女史,到李旦带她来含凉殿,才不过区区半个时辰而已呀!
  裴英娘心底一寒,有些后怕。她应该没说什么大不敬的话吧?
  后怕之余,脑子里还有些晕乎乎的——她被李治的赏赐砸晕了,暂时不想分心去想别的。


第14章 
  回东阁的路上,裴英娘已经把对武皇后的畏惧抛在脑后。
  她连蹦带跳爬上台阶,满脑子盘算着以后要怎么花钱,她的计划很庸俗、很暴发户:盖一幢别院,买几座山地,包下一大片田亩,雇佣几百个仆人……
  怎么想怎么开心!
  虽然按惯例,公主出嫁时才能拿到自己的汤沐实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