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第一公主-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治说裴英娘不知情,那么她就是不知情。圣人金口玉言,事情一锤定音,没人敢质疑裴英娘是不是知道些什么内情。
  工巧奴们被送到一处秘密所在妥善安置,不管是烟花还是火药,都成了军中机密。
  裴英娘是在樱桃宴第二天把火药进献给李治的。
  她把李治请到西内苑,让工巧奴演示最原始的火药威力。
  爆响声炸开时,即使知道那只是工巧奴们的一次试验,李治还是骇然,顾不上自己,一把将大大咧咧站在一边驻足观看的裴英娘抱起,搂入怀中,掩住她的耳朵。
  他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抱起裴英娘时,有些勉强,但他仍然没有松手。
  负责保护圣人安危的千牛备身把李治团团护在当中,李治怀里抱着裴英娘,执失云渐挡在两人身前,浅色瞳孔微微收缩。
  裴英娘被李治紧紧扣在瘦削的胸膛里,差点喘不过气来,心里既感动,又难受。
  感动于李治的关爱,所以为他的命不久矣而感到难受。
  直到场中安静下来后,李治才放开裴英娘。
  他第一次亲眼看到火药的威势,什么都没说,什么都没问。
  稍作平静后,才淡淡一笑,问裴英娘想要什么赏赐。
  仿佛火药只是裴英娘随手拿出来的一只小物件。
  他温柔的纵容和信任给裴英娘带来莫大的安全感,“烟花是送给阿姊的,火药是送给阿父的,只要阿姊和阿父开心,我就满足啦。”
  李治看着她干净纯澈的双眸,摸摸她的脑袋,“小十七,阿父很高兴。”
  也许,连武皇后都不知道,她捡回来的裴家小娘子,到底会给他带来多少惊喜。
  火药的事情解决了以后,裴英娘开始关心清辉楼的庄稼。
  以前她是被生父忽视的裴家小娘子,连自己的日子都过得苦哈哈的,每天光惦记着怎么吃饱,怎么吃好,怎么和裴十郎、裴十二娘斗智斗勇,自然无暇想这些。
  现在她是李治和武皇后的养女,近水楼台,不能错过这么好的任性机会。
  也算是在其位,谋其政了。
  已是初夏时候,天气闷热,太液池的荷叶渐渐浮出水面,碧绿伞盖在艳阳下肆意生长,偶尔被风吹得翻卷,甩下一串串晶莹圆润的水珠。
  这天格外闷得厉害,裴英娘从清辉楼走回东阁,出了一身汗,纱襦领子贴在脖颈上,又热又痒。
  忍冬和半夏取来澡豆香脂,服侍她沐浴。
  半夏有点走神,舀水的时候,直接把一瓢热水往裴英娘肩膀上淋,慌得忍冬拿手去挡。
  热水是刚烧开的,夏天的开水,凉得很慢,从侧殿抬到内室来,还冒着白花花的热气。
  滚烫的水浇在忍冬的手背上,立时红了一大片。
  忍冬齿间“嘶嘶”几声,倒吸一口凉气,疼得眼圈都红了。
  半夏目瞪口呆。
  “发什么傻呢!快去取清凉膏来。”裴英娘起身,湿淋淋的脚丫子踩在地毯上,吩咐一边撒香花的宫婢,“用冷水,最好是冰凉的井水,冲洗忍冬烫伤的手,越快越好!”
  宫婢们纷纷站起,抛下手里正在忙的事,有条不紊忙乱起来。
  忍冬看裴英娘安排得当,笑了一声,“都是奴不小心,一时走岔神,没躲开,让贵主受惊了。”
  裴英娘蹙起眉。
  忍冬是为替她挡住热水才受伤的,怎么说也是护住有功,可她怎么一副战战兢兢的样子,还急着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
  细想一想,裴英娘回过味来。
  半夏是她带进宫的贴身使女,从小照顾她,感情深厚。而忍冬只是在她进宫后被分派过来服侍她的,相处时日尚短,才刚刚摸清彼此的脾气。
  半夏不当心,把忍冬的手烫伤了。她作为东阁之主,不得不惩罚自己最信任的宫婢。
  忍冬怕裴英娘因为处罚半夏而迁怒于她,又或者怕半夏以后会在裴英娘耳边谗言构害她,所以干脆自认倒霉,急着替半夏撇清责任,把事情遮掩过去。
  裴英娘板起脸,“是半夏不当心,和你不相干,你的手伤了,等抹好药,先回去歇着罢。”
  看忍冬仍旧惴惴不安,她声音缓和了些,“还好没有起水泡,这几天当心些,天气热,伤口不好养。”
  裴英娘的语气沉稳温和。
  忍冬心中一酸,想起永安公主平时对自己的好,顿时觉得有些无地自容,公主随和豁达,怎么会因为包庇半夏而委屈自己?自己的小心思,完全是多余的。
  等半夏拿着清凉膏回来,裴英娘让半夏亲自为忍冬上药。
  半夏看着忍冬的手,眼泪在眼睛里打转,“忍冬姐姐,对不住……”
  忍冬此时已经想明白了,举起自己的手背,故意恶声恶气吓唬她:“快给我涂药,别把眼泪哭到我的伤口上!”
  裴英娘的头发还湿哒哒往下淌水,宫婢从上而下,把发丝一束一束裹在巾帕里,一点一点绞干。
  再取来小刷子,蘸上兰膏,一一涂抹在发丝上,确保每一根头发都细细抹上油润的兰膏。
  镜台前香气浮动。
  裴英娘随手拈起垂在肩头的一缕湿发,闻一闻,香得她直皱眉头。
  这时候如果有蜜蜂或者蝴蝶飞过,肯定会盘旋在她脑袋上,舍不得走。
  等裴英娘的头发晾得半干,忍冬手上的药也涂好了,几名宫婢扶着她退下。
  半夏哭丧着脸走到裴英娘身前,“贵主,奴……”
  裴英娘摇摇头,“先不说这个,你到底有什么心事?”
  她早发现半夏有些神思不属,以为是小姑娘年纪渐长,有了自己的小心事,没有多问。没想到好几天过去,半夏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白天也会走神。
  半夏的眼泪终于溢出眼眶,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奴给贵主惹祸了!”
  她哭着把这几天之所以会神不守舍的缘由如实道来:
  前不久的樱桃宴上,有位王姓郎君,是裴家娘子张氏姐姐家的小郎君,年年都要来裴家向张氏拜年。张氏很喜欢王郎,常常留他在裴家小住,半夏在裴家见过他几次。后来王郎考中进士,入朝为官,和裴家的来往就少了。
  半夏没想到王御史能一眼认出她来,还一口叫出她的名字。
  “王郎君说他很惦念贵主,托奴给贵主送一盒甜糜糕。”半夏呜咽一声,“奴想着王郎君只见过贵主几面,没什么交情,无缘无故的,不好收王郎君送的吃食,没答应……”
  裴英娘叹息一声,“那最后你为什么又收下了呢?”
  半夏顿了一下,用袖子抹眼泪,“贵主大概不记得,那是好几年的事了,有一次奴夜里打瞌睡,没看好烛火,烧坏了一幅好罗帐。郎君要把奴发卖出去,幸好王郎君刚好路过,替奴求情,奴才能继续留在裴家伺候贵主。”
  裴英娘仔细回想,几年前的事,她真的记不大清了,毕竟那时候她浑浑噩噩,还没有适应这个裴氏女的身份。
  半夏小声说:“奴不收糜糕。王郎君再三哀求奴,说他只是想和贵主结个善缘。奴看那盒糜糕只是普普通通的糕点,而且他又是张娘子的外甥,还救过奴一次,推却不过,只得把糜糕收下了。”
  她说到这里,脸色已经没有一丝血色,“回到宫里,奴很害怕,觉得对不住贵主的信任,想托人把糜糕送出去,或者偷偷丢了……谁知,那盒糜糕竟然不见了!”
  裴英娘听到这里,“半夏,你该早点告诉我的。”
  半夏饮泣,“奴当时以为糜糕是被其他人偷偷拿去吃了,不敢让贵主晓得。”
  “那你为什么要害怕呢?”
  半夏瑟缩了一下,“我不放心,偷偷找人打听,昭善姐姐说,王郎君他,他是废王后的族侄……”
  樱桃宴当天,得罪武皇后的新科进士,正是废王后的族侄。
  据说武皇后很欣赏王洵的才学,樱桃宴上,笑着问他:“小郎可是出自太原王氏?”
  科举制度打破世家门阀的垄断地位,将一批又一批寒门子弟送入朝堂,俨然已经成为寒门学子鲤鱼跳龙门的最佳选择。
  其实,真按人数比例来看,每年能考中进士的,十有八九还是出自名门之后。
  所以武皇后会有此一问。
  王洵放下酒杯,当着满殿学子的面,一字一句道:“回禀天后,废王后王氏,是小子的亲姑姑。”
  废王后是杀害武皇后之女安定思公主的凶手——至少李治是这么昭告天下的。
  王洵不直接说自己的出身,非要扯到早已经死去多年的王皇后身上,讥讽之意,昭然若晓。
  饶是喜怒不形于色的武皇后,也气得当场变脸。
  王御史姓王,也是废王后的族侄,被武承嗣关押起来的王洵,应该是他的亲弟弟。
  “所以,王御史送我一盒糜糕,然后你把糜糕带回来,糜糕又莫名其妙不见了?”
  半夏仓皇点头,“奴左思右想,王御史是废王后的族侄,现在王小郎被抓起来了,王御史这时候给您送糜糕,糜糕又神不知鬼不觉不见了,那盒糜糕肯定有古怪!”
  听半夏说完来龙去脉,裴英娘陷入沉思。
  进宫要经过严密的盘查,那盒糜糕应该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否则半夏带不进来。
  王御史特意找半夏套交情,把糜糕送进宫,又派人把糜糕偷偷取走,是为了什么?
  想到一种可能,裴英娘笑了。
  那盒糜糕确实如王御史所说,只是一盒普普通通的糜糕,但应该还夹带了一些不起眼的小东西。
  王御史真正想送糕的人,不是裴英娘,而是另有其人,偏偏碍于身份,不能直接送。
  所以他故意打着讨好裴英娘的旗号,接近半夏。半夏只需要帮他把糜糕带进宫,他的目的就实现了。因为进宫后,自然会有人暗中取走糜糕。
  裴英娘的头发还没完全干,发丝铺散开来,像一扇纯黑色的孔雀尾羽。
  她手执一柄柳色地手绘山雀桃花团扇,对着湿发轻轻扇动。
  说起来,王御史和王洵是继母张氏的外甥,看在张氏的情分上,裴英娘愿意为王洵求情。
  可王御史千不该,万不该,不应该利用半夏。
  忠心是经不起一次又一次考验磨炼的。半夏对她的赤诚发乎内心,一旦中间有了裂痕,想恢复如初,只怕难了。
  作者有话要说:
  唐朝只有宰相能被称为“相公”,然后宰相不是某个职位,唐朝是群相制,做官到了一定的品级,基本上相当于宰相。不过没有“宰相”这个职位哈。
  王家郎君史上有原型,但是文里的王家郎君年龄、人物关系、履历啥啥啥的,全是作者胡编的。
  两位老宰相也是作者编的……
  

第29章 
  取走糜糕的人是谁呢?
  东阁的守卫虽然比不上含凉殿的三步一岗、五步一哨; 但也是护卫森严; 没有裴英娘的许可; 脸生的宫人不可能随随便便出入东阁。
  那么只有两种可能:那个人就是东阁的某位宫婢。又或者; 是个忍冬和半夏很熟悉; 以至于丝毫不会起戒心的熟人。
  裴英娘沉吟片刻,一时拿不定主意; 打发走半夏。
  半夏欲言又止,含泪离开。
  午后,李令月寝殿的宫婢来东阁传话,宫廷画师的樱桃宴饮图画好了; 李令月请裴英娘一起去含凉殿赏画。
  裴英娘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去含凉殿的路上; 问李令月:“阿姊; 宴饮图要把曲江池的风景全画上,画师这么快就画好了?”
  风景是其次,其实主要是画人,武皇后的左右护卫、随行就有几百号人; 少说也要画上几年; 宫廷画师怎么可能在短短数天内画完?
  李令月轻哼一声; 说:“其他画师还没下笔呢!等他们画完; 不晓得是哪年哪月了。今天给阿父献画的,是崔奇南。他画画从来不多想,每次都是先喝上几天几夜的酒,然后趁着酒醉挥笔一蹴而就。宫廷画师们不喜欢崔奇南的画; 说他离经叛道,偏偏阿父和阿娘都很喜欢他,他才敢那么张狂。”
  姊妹俩到了含凉殿,由宦者领着踏进内殿。
  李治和武皇后并肩站在窗下,正含笑观赏崔奇南献上的画。
  宦者把装裱好的画卷徐徐展开,初夏的明媚日光从如意花型窗棂漫进内殿,洒在卷轴上。
  霎时震惊四座,满室寂然。
  绢上花团锦簇,人头攒动,芙蓉园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全部一个不漏地重现在画卷中。神采飞扬、悠然闲适的贵族男女们散布其间,个个形神兼备,细致入微,连少女发鬓旁的鸟兽簪子也画得活灵活现,没有重复的。
  樱桃宴上的繁荣富丽景象,跃然纸上。
  宫人们惊叹不已,啧啧称赞。
  李令月倒吸一口气,吧嗒吧嗒几步跑到画卷旁,伸手去摸,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审视好几遍,才不甘心地退回裴英娘身边。
  武皇后命人传崔奇南上殿。
  宦者斟酌着道:“殿下,崔七郎醉得不省人事,恐不能听召。”
  崔奇南每逢作画,一定要先喝十几坛酒,然后仗着酒意,一气呵成,喝得越醉,画得越好。作画时可以一连几天几夜不休息。画完后,往往要倒头大睡三天三夜。睡醒后,据他自己说,他根本不记得自己画了什么。
  所以宫里的人给崔七郎起了个诨名,叫“醉画仙”。
  武皇后爱惜人才,闻言并不生气:“也罢。”
  李治笑了笑,“常听姑母说七郎嗜酒,把前几日江南道进贡的醽醁酒赏给他。”
  宦者领命而去。
  裴英娘听到这里,恍然大悟,原来崔奇南也是某位李唐公主的儿孙,难怪他敢如此率性而为,也难怪那些宫廷画师们能够容忍他的特立独行,由着他出尽风头。
  中原人杰地灵,藏龙卧虎,不乏旷世奇才,但天资不凡又出身高贵的怪才,可以说是罕有了。
  这时,宫婢躬身进殿,“淮南大长公主求见。”
  李令月不由自主抖了一下,发髻上的珍珠串坠叮当响,一把攥住裴英娘的手,撒腿就跑,“小十七,快走!”
  裴英娘还没反应过来,已经下意识迈开腿,跟着李令月跑起来了。
  李治和武皇后看着姊妹俩仓惶逃离,对视一眼,笑着摇摇头。
  李令月生怕被淮南大长公主逮住,不敢耽搁,一口气跑到太液池边,才放慢步子。回头看一眼含凉殿方向,心有余悸,拍拍胸口,喘几口气,“不知窦姐姐又看上谁家小郎君了,姑祖母最近三天两头进宫。”
  淮南大长公主李澄霞端庄沉稳,外孙女却和她南辕北辙,出了名的急躁冒失:一时看中柴家郎君,口口声声非君不嫁,不然就出家当女道士去。等淮南大长公主为她求来李治的赐婚旨意,她早把柴家郎君忘在脑后,天天追在郭家郎君身后跑。
  郭家郎君祸从天降,吓得整日闭门不出。
  昭善奉李令月的命令,故意落后一步,打听清楚淮南大长公主进宫的目的是什么,追上几人:“公主,大长公主和窦娘子一起来的,大长公主这一回似乎有意招执失校尉为婿,窦娘子刚刚闹着让执失校尉舞剑给她看。”
  李令月笑了一声,两手一拍:“窦姐姐这回只怕要失望而归了。”
  见裴英娘迷惑不解,她笑着解释:“每一个千牛备身都是千里挑一的好儿郎,京兆府世家每年抢着和千牛备身联姻。执失校尉十一岁时入选千牛备身,却拖到现在还没订亲。我听阿娘说过,执失校尉志向远大,曾经在阿父面前发誓,说建功立业之前不愿早娶,所以阿父迟迟不为他指婚,等他什么时候外放出去,才会帮他操办婚事。”
  裴英娘觉得原因应该没有李令月说的这么简单。
  唐朝在很长一段时期里重用归附的外族将领,以夷制夷,巩固边疆。执失云渐是异族酋长和大唐公主的后人,身份敏感,他的婚姻,很可能关系到李治在军事方面的布局。
  李令月回头张望,问昭善:“执失校尉果真舞剑给窦姐姐看了?”
  昭善噗嗤一笑,“执失校尉不肯舞剑,圣人怕窦娘子胡搅蛮缠,让他随便舞了一段。”
  她故意停顿一下,拖长声音,“执失校尉不敢违逆圣人的旨意,随手抓起内侍手里的拂尘,舞得虎虎生风——偏偏舞得太好了,把窦娘子给吓得嚎啕大哭,圣人和大长公主正安慰窦娘子呢。”
  李令月哈哈笑,“了不得,窦姐姐总把别人吓哭,竟然也有今天!”
  她幸灾乐祸了一会儿,怕淮南大长公主随时会想起她,不敢回寝殿,拉着裴英娘在太液池周围的楼阁里闲逛。
  池中荷叶田田,微风拂过,莲叶起伏摇曳,浅绿、油绿、银灰色交相辉映。
  几枝开残的荷花褪尽粉色外衣,只剩下一两片孤零零的花瓣,黄色莲蕊被南风吹落,跌在挤挤挨挨的荷叶上,刚从花苞中探出头的莲蓬只有婴儿小拳头大小,还没到吃莲子的季节。
  李令月不信邪,非要宫婢给她摘几只莲蓬尝尝。
  宫婢划着小船,采下一大捧新鲜莲蓬和莲花,送到岸边。
  昭善剥开几只莲蓬,撕掉脆嫩的莲衣,里头的莲子只有小米粒大小,吃起来没甚滋味不说,还有点苦涩。
  她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