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第一公主-第1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阿禄回道:“殿下今天出门,护卫换了拨人,听桐奴说,殿下要打发他们去守园子。”
  裴英娘点点头。
  她刚刚确认过了,护卫们没有被韦团儿收买,一时失察而已,罪不至死。
  杨知恩不在洛阳,其他人摸不清李旦的脾气。
  ※
  女皇虽已年老,但思维清晰,勤于政事,钟声还未响起,她已经坐在正堂批阅奏章。
  上官璎珞在帘外道,“陛下,太子殿下求见。”
  女皇嗯一声,“叫他进来。”
  她正打算宣召李旦,他倒是乖觉,自己来了。
  殿内光线昏暗,书案上一盏八棱琉璃灯,灯光柔和,照出女皇苍老的脸,密布的皱纹衬得那双细长眼睛愈显精明睿智。
  “母亲。”李旦进殿后,匆匆行礼,跪坐于女皇对面。
  女皇继续翻阅奏章,“十七娘呢?”
  “母亲想见她?”李旦垂眸,“她身子不适,近日不能进宫。”
  女皇抬起眼帘看他,似笑非笑,“你怕朕对十七娘不利?旦儿,朕不会杀她。”
  李旦淡笑着道,“母亲,您以前也是这么允诺我的。”
  女皇沉默了一会儿,“你不信我?”
  李旦面无表情。
  他信任过母亲,但是随着母亲一而再再而三利用英娘,那份信任早就湮灭了。
  其他事情可以敷衍,涉及到英娘,他不得不慎重再慎重。
  阿父说他没有失去过,在面临抉择时可能会犹豫彷徨,所以生前安排计划,要他体验失去那一瞬间的痛苦,虽然只有短短一刹那,他却后怕到如今。
  他早就明白自己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不想体会失去的感觉。
  女皇握笔的动作停了下来,四个儿子中,李旦和她冲突最小,李贤逼宫之前,他们甚至曾一起短暂合作过……
  “韦团儿不是朕授意的。”
  李旦望着琉璃灯,“不是您授意的……可是您肯定暗示过她,您纵容她来试探我,不然怎么会这么巧,我代您去参加魏国寺的法会,她刚好也出现在法会上。”
  红日缓缓爬上高空,光线越来越灼热,琉璃灯的光芒渐渐和照进室内的日光融为一体。
  “母亲,您让英娘代替房瑶光为您草拟诏书,让她参与政事,冷眼旁观韦团儿向我示好……是为了什么?”李旦移开凝视灯火的目光,看向女皇,“您想看我和英娘疏远?还是等着我们反目成仇?”
  女皇默然。
  其实她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她这一生心志坚定,多愁善感和她绝缘,很少会出现这种彷徨犹疑的感觉。
  大概是十七娘和李旦让她想起年轻的自己和李治,她突然想试一试,看看儿子和十七娘会不会和多年前的他们那样,从相濡以沫、亲密无间的夫妻,慢慢生出隔阂,互相防备,互相算计,最后只能靠着多年相伴的情分和几个共同抚育的儿女支撑下去。
  “阿父生病的时候,朝政由母亲您替他打理。”李旦接着说,“在我看来,阿父当皇帝,您当皇帝,都是一样的,我不在乎。”他轻轻笑了一下,眼眸依然沉静,眼里没有笑意,“所以您没必要继续试探我,您直接让英娘以女子之身出仕也没关系,只要她自己喜欢。”
  李治和女皇都有更在意的东西,两人谁都不愿让步,关系迟早会破裂。
  他们不同,只要英娘好好待在他身边,他可以包容一切。
  他从袖中抽出一卷帛书,摊开在书案上。
  女皇瞥他一眼,垂眸细阅帛书。
  “这……”她平静无波的脸上出现几丝波动,手指拂过帛书上的文字,字迹圆润端雅。
  这封诏书是李治亲笔所书,她一眼就能认出来。
  “先帝要十七娘和你义绝?什么时候的事?”
  帛书上写的赫然是一份和离书。
  “我和英娘成亲的时候,或者早在我们成亲之前,这份和离书就拟好了。”李旦淡淡地道,“阿父怕我有一天会变心,留下这份和离书给英娘当后盾。”
  女皇唇角微微勾起,发现事情比自己想象中的更有趣,“你什么时候拿到的?”
  以李旦独断的性子,他竟然没把和离书毁了?
  李旦平静道:“她把和离书带回来的那天晚上,我就拿到了。”
  他看着英娘长大,她有时候精明,有时候糊涂,他偶尔会因为她突然冒出来的古怪想法感到苦恼,哭笑不得,其他时候,她眼珠骨碌一转,他就能看出来她在想什么。
  和离书藏得很严实,但是瞒不住他。
  “怎么不把它毁了?”女皇往后靠到凭几上,轻声问,带着戏谑,“你不怕十七娘哪天厌倦你了,一走了之?她想走,谁都拦不住。”
  李旦合起帛书,收回袖子里,坦然道:“我怕。”
  女皇收起玩笑之色,“即使害怕,你也不会烧毁帛书?”
  李旦点点头。
  女皇盯着他看了良久,轻叹口气,“朕明白了。”
  语气怅然,夹杂着几分物是人非的感慨和怅惘。
  李旦不是李治,裴英娘也不是她。
  她的试探注定失败,夫妻反目的好戏不会登场。
  ※
  清水浇在莲花滴漏的铜制叶片上,哗啦啦响。
  李旦果然赶在未时前回甘露台。
  裴英娘上午料理了几件事情,等他一起用午膳,她朝食吃得晚,不觉得饿。
  宫婢掀起帘子,李旦走进内室,裴英娘站起身,要帮他宽衣。
  李旦往旁边让了一下,微笑着道:“天气愈发冷了,十七,你帮我做好的中衣呢?”
  喊她十七,一般是要数落她,或者找她讨东西。
  裴英娘吐吐舌头,“现在就要么?”
  她不会拈针绣花,衣裳的事都是让忍冬和其他绣娘代劳的,这些天事情多,她没顾得上那边,不知道做好了没有。
  李旦走到屏风后面去,“拿来。”
  裴英娘只好去问忍冬,“上次说的衣裳,做好了没?”
  忍冬笑着说:“做好了,前天晒书的时候一并曝晒过,收在箱笼里。”
  “快去拿来。”裴英娘交代完,走到屏风前,“阿兄,你先等等,衣裳从箱笼里拿出来,不能马上换,得先拿金斗熨烫一下。”
  李旦听着她和使女说话,唇边含笑,把帛书放回原来的地方,按着裴英娘的习惯,上面乱七八糟盖一堆布头,挂上大锁,这把锁做得很精细,他当初费了不少功夫才拿到钥匙。
  整理好箱笼外面裹的帐幔,他一边解衣服,一边走出里间。
  裴英娘上前,踮起脚帮他解开圆领袍的系带,他解她的衣襟动作娴熟,却“不会”解自己的衣裳,每次非要她帮忙,“阿兄,你的护卫心思太多了,不如把郭文泰叫回来,让他跟着你?”
  郭文泰肯定向着她,谁敢靠近李旦,来一个,郭文泰打一个。
  以前她不想往李旦身边安插自己的人,虽然是夫妻,也不能每时每刻都盯着他,那太拘束了。
  现在看来,还是得看严点,好防着外人。
  李旦嗯一声,抓起她的手轻轻咬一下,指尖刚搽过凤仙花汁,红得鲜嫩,像极了酪樱桃,“裴明润年满十三岁,可以入选上阳宫亲卫。”
  裴英娘怔了怔,李旦的意思,让裴明润当他的亲卫?
  裴明润是她血缘上的同支从弟,名义上的弟弟,利益相关,自然比外人可靠,不过……一个神出鬼没的郭文泰不够,还加上小舅子整天盯梢,李旦受得了吗?
  李旦眼眸低垂,看着裴英娘,她乌溜溜的眼珠转来转去的,一看就知道在走神。
  他笑了笑,捧起她的脸,“就这么定了。”
  作者有话要说:
  解释一下:十七早把和离书忘得一干二净,所以一直锁在箱子里。
 

第214章 
  裴明润走进上阳宫。
  甲士一层层往上禀报; 不一会儿; 手执拂尘的近侍赶出来相迎,含笑同他打招呼:“殿下早起就问小郎什么时候来。”
  裴明润不动声色; 翻出张氏为他准备好的荷包递过去。
  内侍面色如常地收了,领着裴明润到了甘露台。
  几名穿白袍的内侍守在回廊两边,喂一匹毛色油亮的黑马吃草料; 看到裴明润过来,笑着同他寒暄,“小郎稍等,太子殿下还没出来。”
  出门前; 张氏千叮咛万嘱咐; 不能得罪太子殿下和太子妃身边近身伺候的人; 裴明润郑重谢过内侍们的提醒; 老老实实站在挂满金灿灿花朵的桂花树下,等李旦召见他。
  甘露台地势较高,回廊曲折连环,周围青山绿水; 郁郁葱葱,亭台楼阁坐落期间,波光粼粼的碧池间以飞桥连接,虽是暮秋,依然风景秀丽。
  二十多个梳单髻的宫婢或端漆盘,或拎提篮,或捧铜盆; 进进出出,来来往往,虽然忙碌,但有条不紊,乱中有序。
  众人各司其职,没人说笑打闹。
  一盏茶的工夫后,一个细眉眼,容长脸的宫婢过来叫裴明润,“小郎随我来。”
  裴明润连忙跟上去。
  太子和太子妃在用朝食,最近天气阴沉,阴雨连绵,刮了几场雪籽,难得今天是个大晴天,秋高气爽,没有起雾,内殿南面的屏风撤走了。
  裴明润跟在婢女身后,脱屐上廊。余光看见宫婢、内侍们垂首侍立,水晶帘后依稀传出说笑的声音,中间夹杂着碗筷的声响。
  基本上是太子妃在说话,语调又轻又软,像阳春三月浸染了柳烟花光的潺潺水波。
  太子很少开口,声音低沉柔和,带着淡淡的笑意。
  这样的太子,和裴明润平时见到的不大像。
  他印象中的太子很少笑。
  帘后的说话声停了下来,宫婢们进去收拾食案。
  裴明润收敛心思,屏气凝神。
  又过了一刻钟,太子才在护卫的簇拥下转出正堂,他头戴紫金冠,身穿丹朱色掐金线圆领绫罗袍,束玉带,踏皂靴,径直穿过回廊,匆匆离开。
  属臣们一路跟随,小声禀报事情。
  太子面无表情,偶尔吩咐一两句,大多数时候一言不发。
  和刚才那个会柔声和妻子谈笑的男人判若两人。
  裴明润目送太子走远,心中暗暗懊悔。他胆子太小了,太子刚刚从正堂出来的时候,气势十足,他没敢凑过去,等反应过来时,太子已经走远了。
  这是婢女走出来,叫他进去,“殿下请小郎到里头说话。”
  正堂东边侧间当中摆了一座镶嵌云母石大屏风,锦榻、香几、坐席、茶案俱备,梅花小几上供着两捧桂花,点了两炉香。
  太子妃裴英娘坐在锦榻上,梳家常发髻,未施珠翠,只簪一朵晕色芙蓉花,腕上拢着阔玉镯,让婢女煮茶给裴明润吃,“阿婶诸事安否?”
  裴明润先向裴英娘行礼,认真回答她的问话,然后才坐下吃茶。
  他才值十三、四岁的年纪,虽然穿了一套崭新的亲卫服侍,腰上还像模像样挂了佩刀,但举手投足仍然不脱少年郎的稚气。
  宫婢们看他极力想装出一副大人模样,抿嘴笑。
  裴英娘细细打量裴明润,心中感慨万千,第一次见这个弟弟的时候他还没有门槛高,胆小腼腆,抓着她的袖子喊她姐姐,匆匆几年过去,他的样貌仍然稚嫩,但明显长高了不少,他刚刚跟着宫婢走进东间的时候,她差点没认出来。
  她问起裴家现在的近况,裴明润一一答了。
  说了些家常琐碎事情,裴英娘叮嘱裴明润好好当差,“郎君赏罚分明,不会因为你身份不同就格外优待你,守好本分,切忌焦躁,别一时冲动和其他人置气。”
  裴明润立即给出保证,说他记住了。
  裴英娘笑了一下,接着道:“你还小,也不必对自己要求太严格,跟着郎君长长见识就行,若是有人看你年纪小欺侮你,千万别忍气吞声。”
  话只说到这里,她不会给裴明润太多依仗。
  裴明润眼圈微红,藏在袖子里的手轻轻颤抖,这已经比他预想中的要好太多了。他真心感激裴英娘,但一声姐姐堵在嗓子眼里,怎么都叫不出来。小的时候,觉得温柔可亲的她和其他人不一样,和自己说话永远那么有耐心,自然而然拉着她不放,用姐姐来称呼她,现在意识到身份和地位上的差别,不敢再把那两个字叫出口。
  他想起张氏的叮嘱,放下茶杯,恭敬回道:“多谢殿下。”
  不一会儿,冯德进殿,带裴明润去他住的地方安置,他过几天就要正式当差,到时候吃住都在上阳宫。
  忍冬和半夏以前见过裴明润,等他出去,小声感叹,“小郎都这么高了!”
  阿禄送来书坊刊印的新书,裴英娘翻开一本记载各地奇闻异事的文集,匆匆扫几眼,刚看到有趣的地方,冯德去而复返,急冲冲奔进东间,“殿下,公主府的人求见!”
  李令月临盆在即,薛绍奉女皇之命为日本使臣送行,不在洛阳,长史请裴英娘去公主府陪伴李令月。
  来请人的是李令月的贴身侍婢昭善。
  裴英娘连忙抛开文集,吩咐半夏去收拾行李。
  裴明润跟着冯德一起回来了,她取下手上的玉镯,塞到他手里,道:“郎君今天去东城,他们才刚一会儿,应该没走远,你去挑一匹马,赶上郎君,告诉他我去公主府了。”
  她说完转身便走,连衣裳也不换,催宫婢去备马,她要骑马。
  裴明润不敢耽搁,收好玉镯,按着裴英娘的吩咐,随便挑选一匹快马,往东城的方向疾驰而去。
  裴英娘一边分派人手,一边仔细询问昭善李令月的状况。
  昭善小声道:“陛下命那和尚改姓薛,还要驸马认他为季父,公主原本还没到日子,气急攻心,才会动了胎气……”
  几位奉御都说李令月一个月内不会生产,薛绍才会放心暂时离开几天。谁想人算不如天算,薛绍昨天刚离开,今天女皇命男宠改姓薛的消息传到公主府,李令月气得火冒三丈,宫中的近侍刚走,她抱着肚子嚷疼,奉御看过之后大惊失色,偷偷和长史说这一胎有点凶险。
  长史吓得站都站不稳,昭善不相信其他人,只能来上阳宫求助。
  “奉御们都在,阿姊一定能平安无事。”裴英娘安慰脸色惨白的昭善,也是在安慰自己。
  她担心李令月,不等宫婢们收拾好,出了正殿,奔下台阶,疾跑穿过回廊,翻身上马。
  郭文泰跟着李旦出去了,她叫来其他亲卫,带上足足两百多亲卫出门。
  有这两百多个精兵和其他护卫随行,就算是女皇想要对她不利,一时也不能把她怎么样。
  几百人一半骑马,一半步行,紧紧跟在她的枣红马后面,一路浩浩荡荡,直奔公主府。
  公主府内人仰马翻,仆妇、使女们端着热水巾帕之类的东西,埋头疾走。哐当一声,几名使女撞在一块儿,热水洒了一地。
  木屐踏过水洼,溅起几滴水花,裴英娘直接冲进内室,迎面一股浓重的血腥味。
  她不由皱眉,李令月生薛崇胤时,她见过一次这样的场面,但是那一次气氛远没有这么紧张压迫。
  使女掀开帐帘,床前围着一堆人,奉御们看到她过来,脸色更白了,“殿下……”
  裴英娘挥挥手,“不必管我,照看公主要紧。”
  奉御们点点头,不知道为什么,看到她镇定的样子,也慢慢平静下来,轻吁一口气,继续指挥房中的仆妇。
  “阿姊。”裴英娘接过使女手中绞的巾帕,跪在榻床旁,为李令月拭汗,“英娘来了。”
  李令月气息微弱,面色青紫,连喊叫的力气都没了,使女掰开她的嘴,想办法喂她喝汤药。她一口喝不下去,目光涣散。
  裴英娘鼻尖发酸,握住李令月的手,“阿姊,我来了,英娘来了!”
  李令月睁开眼睛,恢复几分清醒,转头看着她,“小十七,我,我好疼……”
  “阿姊,你会没事的。”裴英娘不敢哭,抢过使女手中的药碗,亲自喂李令月喝药,“一会儿就好了,阿姊再坚持一下,三表兄马上就回来了!”
  房里乱糟糟的,使女们奔走忙乱的声音,仆妇大喊的声音,奉御发号指令的声音,
  李令月双目无神,头发全部汗湿了黏在皮肤上,手指痉挛,抓不住锦帐。
  嘈杂中,昭善哭着道:“殿下,宫里来人了。”
  裴英娘攥着李令月的手,一声接一声叫她,不许她昏睡,顾不上其他,冷声道:“打出去。”
  女皇为了给男宠一个响亮的出身,或者单纯只是想恶心薛绍,或者她依然没放弃把李令月嫁给武家人的打算,命男宠改姓薛,以薛绍季父的身份示人。
  却没想过,这么做,伤害的其实是李令月。
  宫中来使刚进门就被精兵们拎着衣领扔了出去,一个个气得跳脚,还没蹦起来,一旁的宫婢冷笑着道,“公主生产在即,谁敢添乱?”
  来使们想起公主的身份,猛然回神,不敢嚣张,拍拍衣襟,从鼻子里哼一声,退回廊下守着。
  房里乱成一团。
  一个时辰里,裴英娘一连喂李令月喝下三碗汤药。
  仆妇们满头大汗,“出来了,出来了,公主,继续用力!”
  李令月恢复了点力气,忽然苦笑了一下,推裴英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