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第一公主-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到底立哪个儿子当太子……长子厌恶她,次子仇视她,儿子们长大了,不再把她当母亲,他们恨不能立刻把她赶下台。
  已经掌握权势,何必再虚情假意,既然儿子们不听话,废了再挑一个听话的。她生下他们,抚养他们长大,给他们天底下最尊贵的地位,也能随时收走他们的一切。
  她不需要儿子们的真心顺服,只要够本分就行,权势是她的最大底气,成王败寇,她掌握主动,所有人只能俯首称臣。
  谁都不可靠,唯有自己掌握权力,才是最稳固的。
  想和她对着干,就得做好被碾碎成泥的准备。
  李旦进宫的时候,晚霞漫天,蜻蜓低飞,绿柳间偶尔露出太液池波光粼粼的一角水色,他披着暮色进殿,开门见山,“母亲,儿来接英娘回王府。”
  武皇后稍一沉吟,抬起眼帘,“旦儿,你真的想好了?”
  李旦目光坚定,“当年儿子杀武三思的时候,早就和母亲说过……母亲想要从儿子这里取走什么,儿没有怨言,只有英娘不行。”
  那一夜的刀光血影,武皇后记忆尤深,她的小儿子,提着长刀,一步一步踏上正殿,犹如狩猎的孤狼,凶狠决绝。
  “好。”武皇后微笑道,“你可以带她走。”
  李旦转身即走。
  武皇后眉峰微蹙,叫住他,“旦儿……你真的想好了?”
  她见了李贤一面。
  李贤双眼赤红,质问她为什么不告诉他真相,“假如我真的是母亲的儿子,母亲为什么不向我解释?为什么?!”
  没有为什么,只因为他们立场敌对。
  武皇后不想和自己的儿子辩解什么,除非李贤能和她平起平坐。
  她狡诈,野心勃勃,不在乎名声,她的儿子早晚得明白,他们的母亲,不是甘于贤良淑德的深宫妇人。
  他们出生的时候,那么小,粉团一样,躺在柔滑的锦缎里,宫婢把孩子抱到她跟前,她逗孩子们笑,把最好的东西捧到儿女们面前。
  她费尽心机爬上皇后宝座,心肠在一次次风波中锤炼得冷硬如精钢,他们早该认清现实。
  现在,连李治也疏远她了……
  然而她并不是很在乎,权力如同美酒,越品越沉迷于它的醇香。
  武皇后怀疑李旦是不是故作豁达,他真的不心动吗?
  李弘和李贤急着赶她下台,还不是因为权欲熏心,想早日登上九五之位,清高也好,潇洒也罢,终究抵挡不了旁人的蛊惑。
  这个问题李治也问过李旦。
  他淡笑一声,“母亲,我早就想好了。”
  ※
  外面暗了下来,房里没有点灯,灯光从回廊透进室内,光线昏暗,静悄悄的。
  裴英娘表现得很镇定,赵观音也没有惊慌失措。
  韦沉香偷偷靠近两人,听她们交谈。
  她自我安慰,相王妃不会出事,李显的太子之位犹如板上钉钉,皇后只是想吓唬李显,会放她们离开吧?
  魂不守舍,坐立不安,一直等到月上柳梢,宫婢打开房门,韦沉香跳了起来,抱着李裹儿冲过去,“是不是英王来了?”
  宫婢没理她,径直走向裴英娘,躬身道:“王妃,相王来接您了,就在殿外等着。”
  赵观音没有任何意外,既不失望,也不羡慕,浅笑着说:“陪我说了一下午的话,难为你了。”
  裴英娘站起身,低头看着赵观音,目露感慨之色。
  武皇后不仅仅只是威慑李显这么简单,她还要彻底吓破李显的胆子,践踏李显的自信心,让李显完全臣服于她。同时昭示自己对李显的掌控力,杀鸡儆猴——太子的妻子死在武皇后手上,太子不敢吭声,文武百官们看到了,会怎么想?
  胆子小的会明哲保身,不敢和武皇后作对。
  而那些有抱负的人,敢效忠李显吗?敢把身家性命托付于李显身上吗?
  谁当太子,武皇后就会杀了谁的妻子。
  男人最爱的是到手的权势,等事过境迁,武皇后可以为李显再娶一个王妃,拉拢李显的同时监视他。
  “阿嫂,你多保重。”裴英娘轻声说。
  赵观音对她笑了一下。
  裴英娘微微叹息,扭头走出去。
  她忽然明白武皇后为什么把她也抓来,不单纯是为了试探李旦,威胁李显,还有一种可能。
  如果李旦选了太子之位,武皇后不会杀她,不仅不杀她,还要重用她,放她出去,继续让她当相王妃,看她和李旦互相猜疑。
  武皇后知道,如果李旦不来,以她的脾气,肯定会和李旦决裂,如此一来,武皇后正好可以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
  她不和李旦反目也不要紧,亲眼目睹赵观音的下场,她以后敢违抗武皇后吗?
  不管哪一种结果,一切全在武皇后的掌握之中。
  夜风寒凉,拂起裴英娘鬓边的碎发。
  台阶下灯火朦胧,梳洗的高大身影立在玉兰树下,眉目英挺。
  李旦知道她没有性命危险,可他还是来了。
  裴英娘抿嘴一笑。
  作者有话要说:
  大家绕不过来也不要紧,反正武皇后是霸王,她说了算,咋样她都占上风,咋样她都能根据需要去利用其他人……


第175章 
  夏季的夜; 像清透的凉粉冻,月光如银,四野传来隐隐约约的蛙鸣; 宫灯高悬,灯火明明灭灭。
  李旦拾级而上; 抖开小团窠蜀锦披风; 裹在裴英娘肩头,牵起她的手。
  他的手心温暖干燥; “走; 回家。”
  裴英娘轻轻嗯一声。
  已是宵禁时候; 长街清冷寂静; 来回巡逻的武侯卫提着灯笼守卫坊门,数不清的飞虫不住往灯笼上扑。
  卷棚车驰出宫门,驶向隆庆坊。车窗外挂了香囊,异国番邦进贡的郁金香、龙脑香; 香气久久不散,所过之处; 隐隐留有余香。
  裴英娘倚着李旦,小心翼翼避开他腰上的伤口; “阿兄; 我们不是说好了吗?”
  他们预料到武皇后会这么做,商量了许多应对的法子,其中不包括李旦直接来接她,他可以用更婉转妥帖的方法。
  李旦背靠层层堆叠的绸缎隐囊; 右手揽在裴英娘肩上,低头吻她的发顶,“我忘了。”
  二十多年来,他全部的温柔甜美记忆,几乎全是她,明知她没有危险,还是忍不住心惊胆战,她对他来说太重要了,光是想象她不在了的情景就觉得绝望。
  拥有过最美好的,怎么甘心再失去她,回到荒凉的过去。
  直接和母亲摊牌是最快的方法,他等不到李显先投降。
  听他睁眼说瞎话,裴英娘轻哼,手却仍旧老老实实抱着李旦,不管怎么说,他是因为怕她吃苦头才放弃其他迂回手段的。
  沉默了半晌后,她忽然说:“每年端午,南方扬州一带有竞渡比赛,长安没有……今年我们去看龙舟竞渡?”
  话刚说出口,不等李旦回答,她摇摇头,否定自己,“不行,你的伤还没好,不能舟车劳顿。”
  而且李治肯定舍不得他们远行。
  李旦揽紧裴英娘,“想看龙舟竞渡?”
  她点点头,宫里的事一桩接一桩,赵观音很可能活不过今晚……她想出去透透气。
  “回去让匠人扎彩船,我带你去洛阳。”车帘被夏风吹起,李旦望着车窗外明朗的月色,眼眸沉静,“我们去洛阳看竞渡。”
  裴英娘笑了笑,没把李旦的话当真,他们哪能说走就走呢!
  ※
  裴英娘走了,说明李旦不想争太子之位,李显来不来,武皇后都只能选他当太子。
  韦沉香应该松口气的,可她并没有,反而更害怕了。
  如果事情真有这么简单,武皇后为什么还不放她们离开?
  她和赵观音之中,一定要死一个人。
  “姐姐,我们该怎么办?”
  韦沉香去拉赵观音的手,她们敌对过,仇视过,互相埋怨过,从亲如姐妹的闺中密友到见面眼红的正妃和孺人,现在房里只剩下她们,她又像小时候那样,下意识找赵观音求助。
  赵观音很骄纵任性,对她还是很和善的。
  李裹儿哭闹了一阵,韦沉香心里沉甸甸的,没耐心哄孩子,任她哭,小家伙嗓子都哭哑了。
  赵观音低头看着韦沉香的手,纤细雪白,李显应该很喜欢这双手吧?
  他喜欢的人太多了,多她一个不多,少她一个不少。
  她长叹一口气,冷冷道:“你放心,皇后不会杀你。”
  她是正妃,杀她就够了。武皇后之所以把韦沉香和李裹儿也抓来,一方面是吓唬李显,另一方面,是让韦沉香亲眼看着她死,韦沉香心思太多了,武皇后这么做,算是顺手给她一个警告。
  赵观音态度冷淡,韦沉香却奇迹般的安下心。
  她咬咬唇,挂起讨好的笑容,“皇后只是吓吓我们罢了,姐姐一定也能安然无恙。”
  赵观音自嘲一笑,没说话,谁都能活下来,唯独她不能。
  李显如果当上太子,她顺理成章成为太子妃,届时一定会封赏太子妃的家人——她阿娘常乐大长公主勾结世家,意图暗害武家人,从而扳倒武皇后,几乎和谋反无疑,圣人已然厌弃她阿娘,武皇后更憎恶她阿娘,不会容忍太子有这样的岳家。
  退后一步说,万一常乐大长公主仗着李显是太子,想东山再起呢?阿耶曾给她写信,说大长公主日夜咒骂武皇后,谁劝都不听。
  赵观音可以肯定,如果武皇后放过她,那么要不了几个月,常乐大长公主多半会因为某种原因暴病而亡。
  只有她死了,她母亲和阿耶才能活下去,流放之地固然艰苦,总归不缺吃穿衣食,活着总是好的。
  有可能她阿娘最后还是咎由自取,妄想蚍蜉撼树,挑战武皇后的耐心……那也不要紧,身为儿女,她没办法承欢膝下,已经是不孝,不能用父母的性命去换自己的荣华。
  李显来与不来,只会影响武皇后对他的管束是宽松还是严厉,改变不了她必死的结局。
  吱嘎一声,上官璎珞推开房门,她手里端了只鎏金漆盘,盘中一碗甜羹冒着丝丝热气。
  猜测成了现实,韦沉香脸色惨白,抱起李裹儿,连连后退,惊叫:“我、我的孩子还小,她离不开母亲!”
  上官璎珞抬起眼帘,放下漆盘,转身退了出去。
  门又关上了,隔绝了屋外清冷的月色。
  盘中的甜羹散发出阵阵甜香,韦沉香却像是看到鬼怪一样惊恐万分,扑到门前,拍门哭喊,“求求你们,放我出去,我的孩子还没满周岁……”
  屋外侍立的婢女垂首站着,面无表情,纹丝不动,宛如泥胎木偶。
  韦沉香犹不死心,留了几寸来长的指甲狠狠掐李裹儿的手臂,小娃娃粉藕一样胖乎乎的手臂转眼被她掐得青紫,李裹儿痛得大哭,她的嗓子早就哭哑了,这会儿哭出来的声音饱含痛苦挣扎,让人不忍卒听。
  赵观音皱眉,站起身,“她只是个孩子,你掐她就能逃出去吗?”
  韦沉香泪眼朦胧,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伸手去扯赵观音的袖子,“姐姐,我不想死!我的裹儿才这么大……她不能没有母亲照顾……”
  颠来倒去,只有几句话,犹如杜鹃泣血。
  她不是在为孩子伤心,而是不甘心就这么死去,李显就要当上太子了,她怎么舍得去死?
  赵观音和韦沉香从小一起长大,哪能不知道她在想什么。
  “所以,你想劝我去死,好救下你和裹娘?”赵观音掀起薄唇,一脸讽笑,“都到这时候了,你还在和我耍心眼。”
  韦沉香泪光闪烁,抓着赵观音的袖子不放,“姐姐……你想想你的阿耶、阿娘,如果郎君真的成了太子,你阿娘一定活不过入秋!皇后说不定已经派人去括州了……”
  她哭得撕心裂肺,只要能活下去,她什么都愿意。
  赵观音反而笑了,韦沉香倒是聪明,能一下子找到她的弱点。
  她重新跪坐,脊背挺直,姿态端庄,“别装可怜了,这里只有你和我。”
  韦沉香身形一僵,哭声噎了一下。
  夜越来越深,甜羹冷了。
  赵观音抬头看向窗外,窗户紧闭,屋内四角幽暗,屋外静悄悄的,一声咳嗽也听不见。
  她等了这么久,等不下去了。
  成亲以来,她没为李显生儿育女,没有怎么关心过他,刚成婚的头几年,嫌弃他,给他找麻烦,骂他没出息……李显本来就是个多情种子,肯忍让她几年也算是对她情深义重。
  他来不来,她都是要死的,不来也好。
  “把裹娘抱到那边去。”赵观音脸上浮起一丝释然的笑容,端起银碗,“别让她看到我的样子,她会害怕的。”
  韦沉香愣了一下,明白赵观音要做什么,抖了抖,眼底划过一抹狂喜,赵观音主动赴死,她不仅能活下来,还能当太子妃!
  她颤抖着抱紧李裹儿,走到窗边,背过身。
  廊外点了灯笼,灯光透过窗纱,站在窗下,依稀能看到回廊里的光景。
  明月钻入云层,夜风拂动院中的花木,沙沙响,恍如落雨。
  回廊深处响起脚步声,上官璎珞提着灯笼,匆匆走来,她身后跟着一个壮实圆胖的锦袍男人。
  男人满脸紧张,形容畏缩,时不时抬手抹汗,做贼一样,每一步都踩得小心翼翼,生怕发出的声音会惊扰别人似的。
  韦沉香不可置信地瞪大眼睛:李显,李显来了!
  “姐姐!郎君来了!”
  韦沉香喜极而泣,霍然回过头。
  她的笑容僵在嘴角。
  赵观音仰面躺在簟席上,面容恬静,好像睡着了一样。
  ※
  李显扑在赵观音身上,嚎啕大哭:“二娘,我对不起你……”
  他犹豫了太久,不敢来,母亲的意思很明确,他只能自保,不敢和母亲作对。直到他看到李旦和裴英娘的牛车驶出宫门,才心存侥幸,觉得赵观音和韦沉香应该不会出事,鼓起勇气进宫,没想到却来晚了一步!
  韦沉香抱着李裹儿,也在一旁哭泣。赵观音以前真的对她很好,亲眼看着对方就这么死了,即使虚伪如她,哭声中也有几分真心。
  “太子殿下。”上官璎珞改了称呼,示意婢女取来册封太子的诏书,送到李显面前,“请殿下节哀。”
  李显呆了一呆,怀里抱着赵观音慢慢僵冷的身体,眼光落在诏书上,久久无言。
  “郎君,姐姐已经死了,她是甘愿为郎君死的。”韦沉香靠近李显,轻轻推他,“不能让姐姐白死。”
  李显低头看着赵观音,她嘴角微微勾着,好像在微笑。
  为了太子之位,为了自保,他抛弃了自己的妻子。
  李显迟迟不接诏书,韦沉香等不及,坐直身,一把抓过诏书,塞到李显怀里,“郎君,从今天起,你就是太子了!”
  上官璎珞扫一眼韦沉香,她眼睛通红,眼角带着泪花,神情悲痛欲绝,眼底却满盈喜色。
  她冷哼一声,难怪皇后殿下要留着韦沉香,这样的女子留在太子身边,对皇后更有利。
  ※
  赵观音的葬礼办得很仓促。
  她的死和李显被册立为太子的消息同时传遍前朝,死了的人,肯定没有新任太子引人注目,众人叹息几句赵观音运气不好就罢了,大部分人都把目光放在李显身上。
  李显痛哭了几场,之后一切如常,待武皇后比以前更恭敬。
  天后和太子相处和谐,文武百官们偷偷松口气:这几年皇室内部太多风风雨雨,他们实在是怕了,再折腾下去,他们这些老骨头承受不住啊!
  李显搬迁至东宫,每天往返蓬莱宫和东宫请安问政,武皇后一派朝臣和东宫属臣井水不犯河水,彼此相安无事。
  朝堂暂时平稳下来。
  端午那天,裴英娘和李令月进宫陪李治吃黍粽。
  各种馅料的粽子,球形的,锥形的,方形的,扎五彩丝线,琳琅满目摆了一大盘。
  李治只能一样吃一口,尝尝味道,吃多了他消化不了。
  昭善剥开一只晶莹雪白的黍粽,递到李令月跟前,逗趣道:“公主猜猜这个是什么馅的?”
  李令月怔了一怔。
  仿佛就在不久之前,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黍粽,饮菖蒲酒,她和武皇后比赛,看谁吃一口就能猜中黍粽的馅料。
  她记不清自己最后是输了还是赢了,只记得当时很开心,内殿一片欢声笑语。
  如今环顾一周,她的兄弟中,只剩下李显和李旦还在长安。
  薛崇胤躺在李治怀里咯咯笑个不停,胖乎乎的小手努力去够李治的衣带。李治呵呵轻笑,拿起食案上的符篆彩幡逗他玩。
  李令月笑了笑,低头吃黍粽。
  李显第一次带韦沉香进宫赴宴,韦沉香装扮得格外郑重,花钗翟衣,满身披挂,胸前一串波斯宝石项链,珠光闪耀,乳母抱着李裹儿,跪坐在她身后。
  李治没有问赵观音的事。他曾想借赵观音和李显的联姻拉近武皇后和宗室的关系,现在没有这个必要,赵观音不适合当太子妃,更不适合担任一国之母的重任。
  当然,韦沉香更不适合。
  帝后都不喜欢韦沉香,太子妃的位子暂时空着。李显犹豫再三后,向武皇后请求追封赵观音,武皇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