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吴三桂新传-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食掉。到了崇祯十三年,皇太极终于打到了锦州脚下,而使得锦州也成了孤城一座。
傅宗龙到此地步已经实在别无他法,只得八百里快报上奏朝廷,请求援兵驰援锦州。
崇祯接到急奏,登时又惊又怒。一气之下当即下旨罢免了傅宗龙的蓟辽督师之位,命兵部尚书洪承畴兼领蓟辽总督,高起潜为辽东监军,火速赶往辽东赴援锦州。
崇祯十三年五月上旬,洪承畴奉命出山海关,驻宁远,指挥各路兵马驰援锦州。而此时锦州城已被清兵团团围困,要想在万军之中解锦州之围实是难如登天。
洪承畴也算是一个兵法大家,他到达辽东之后,并未对锦州之围操之过急,而是亲自来到锦州外围的军事要地松山,相度地势,察看清军的态势。经过仔细察看,他感到明朝的兵力尚嫌不足,因此他连忙上书请求崇祯玩为辽东增加兵力,应达15万之数方能解锦州之围。另一方面,他派人前去召集辽东都指挥使吴三桂、前屯卫总兵王廷臣、玉田总兵曹变蛟、蓟镇总兵白广恩等将领,共议破围锦州之敌。
十二月,经过阁臣会议,崇祯批准同意增兵。于是,增调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王朴、密云总兵唐通、山海关总兵马科等四员战将,各率所部援锦。加上前四总兵,共为八镇总兵,合兵力10万、马4万、骡1万。还不足15万之数,朝廷又做了一番努力,最大限度续增至13万而止。令各镇总兵“刻期出关”,速会兵于宁远。
三桂此次接到诏令再也不敢怠慢,一方面此时的蓟辽督师已经更换为洪承畴,此人一向熟识兵法,且处事决断,三桂不敢轻视于他。另一方面此次的监军正是他义父高起潜,冲着他的面子三桂就不能不前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锦州城的主帅正是他的舅舅祖大寿,如果他再不积极出山驰援,那将会被人称为无情无义之人。别的不说,就是他的父亲吴襄恐怕都会找进山来。因此三桂连忙召集手下,全军集结,准备出山。
第八十五章 驰援锦州 下
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三桂率队三万余人出山驰援锦州。当他抵达宁远面见洪承畴、高起潜之后,两人对他能够及时前来纷纷感到大喜。洪承畴亲切的拉着三桂的手道:“此次有三桂在此,锦州之围必解矣!”三桂连忙谦虚不已。接着高起潜又上来拉着他嘘寒问暖。
三人经过一番叙旧,洪承畴特意就如何解围锦州征询了三桂的意见。而三桂却道自己还没有想出如何顺利解围。只是说自己的军队还算是一支新军,希望洪承畴能够适当予以照顾。洪承畴虽然知道三桂这话有保存自己实力的意思,但还是欣然接受了。
四月下旬,洪承畴挥师进至松山与杏山之间,除了三桂所部,其余七镇总兵各率部分路移军至松山城附近的东西石门,皆照分定营次,分别旗色,摆开阵势:在离松山南数里的地方,自南向北布列车、步、火器营,以骑兵组成两翼,准备与清兵进行激战。而围锦的清步兵已经部署在锦州与松山之间的乳峰山上,占据着有利的地势,而在东西石门屯聚精骑约两万,各埋伏于周围待战,他们的战略意图也很明显,就是要伏击前头增援的明兵。
四月二十五日,明清双方在乳峰山上山下,东西石门处,展开了一场激战。
明七镇各挑选精锐步兵,携弓箭、枪炮,分别从山下东西两翼向山上的清兵发起进攻,山上的清军居高下击。明军冒着如雨点般的矢石奋勇登山进击,抢占近台高处,放炮张旗帜,大批明兵勇气倍增,喊声震天,拼命冲锋。而被围在锦州城内的辽东兵兵听到枪炮与呐喊声,知道援兵已到,主帅祖大寿即挥军出城南门外,摆列营阵,与援兵遥相呼应,形成了内外夹击清兵的态势。当明兵抢上山与清步兵搏战时,山下埋伏的清骑兵先自西石门冲出七八千,直接伏击明军。战斗持续到傍晚,双方互有伤亡,明军被迫退却。
此后双方又接连进行了几次激战,明军始终不能打入清兵的包围圈。洪承畴意识到恶战还在后头,因此他向朝廷表示:“大敌在前,兵凶战危,解围救锦,时刻难缓,死者方埋,伤者未起。半月之内,即再督决战,用纾锦州之急。”洪承畴的原意是持“持久之策”,即“且战且守”,稳扎稳打,拖住清兵,使其欲战不能,粮饷不继,逼它“自困”,然后明兵一鼓而击败。
但是崇祯却以洪承畴旷日持久,靡费粮饷为由,力主速战速决。而且竟责备他出关“用师年余,费粮饷数十万,而锦围未解,内地又困”,怎能对得起皇上的信赖与朝中文武重望!不仅如此,他还令洪承畴“刻期进兵”;同时,他又分任马绍愉、张若麒为兵部职方主事、职方郎中,“出关赞画”军事,督促洪承畴与清兵决战,以速解锦州之围。
洪承畴无奈,只得被迫放弃自己的方略,于崇祯十四年七月二十六日正式誓师援锦,二十八日进兵,次日,抵达松山。统八镇大军倾注于松山“孤危之地”。自八月二日,洪承畴乘明兵锐气,连连发动进攻。宣府总兵杨国柱战死,以山西总兵李辅明代替。这些进攻虽然“未能奏凯”,但是却也给清军造成重大压力,并使它在小规模的战斗中失利。战场形势的发展,一场空前规模的大战迫在眉睫。
就在此紧张时刻,三桂找到监军高起潜。
进房后,三桂见没有别人,连忙低声对高起潜道:“义父,孩儿有一事想请义父帮忙!”
高起潜见三桂郑重的样子,不由诧异道:“我儿如今都已是都指挥使的高位,还有什么需要义父帮忙的?”
三桂摇头叹道:“义父有所不知,此次洪督师实乃把我等陷入绝境!”
高起潜惊异的问道:“我儿此话怎讲?”
三桂继续道:“如今我舅舅祖大寿的人马被困在锦州城中,而洪督师领我八镇共十几万人马全部驻扎在这松山。这么多人每日的粮草就是个大问题,一旦我军的粮路被清军切断,那我军将陷入无粮的绝境。到那时就算敌人不攻我们,我们也会因为缺粮而丧失战斗力。那可是及其危险啊!”
高起潜听后怀疑的问道:“清军围困锦州的人数远远少于我们,怎么可能还有兵力去切断我军的粮道呢?”
三桂听了高起潜的怀疑感觉哭笑不得,道:“他皇太极听说我们十几万人前来驰援锦州,以他的性格肯定不会老实的呆在那里,定会借此机会来打我军的主意。一旦他率军突然袭击我军的粮道,那我们岂不是危险了!”
高起潜毕竟不是无能之辈,听了不由的连连点头。随后对三桂道:“那你为何不赶紧去找洪承畴将此事向他说明!”
三桂叹气道:“依他那自负的脾气怎么可能会听从我的建议呢?再说这个问题我已经向他说明过了,当时他告诉我这是奉了皇上的圣旨。要他务必要寻机会迅速与敌人展开决战,并以最快的速度解掉锦州之围。”
高起潜听了回头对三桂问道:“那你要义父怎么帮助你?”
三桂道:“我准备离开松山,可是怕洪督师不答应,因此才来请教义父,请义父帮忙给美言几句!”
高起潜皱眉道:“难道你想就这么准备一走了之么?”
三桂忙摆手道:“不不不,我只是不甘心站在这里傻傻的等待失败,与其这样,还不如另辟奇境为自己找出路。”
高起潜诧异道:“你还有什么想法,赶紧说出来听听!”
三桂缓缓道:“我是这样想的,既然松山这里我们已经汇聚了十几万之数,再放太多了也没用。因此我就想带领我的手下继续实施以往的那一招,就是偷偷的潜入到满清的后方给他来个一锅端。让皇太极自顾不暇,首尾难顾,情急之下我想他必定会率兵返回,如此锦州之围自解。”
高起潜沉吟道:“此计倒是好计,只是已经用过多次,恐怕会失效吧!”
三桂忙道:“我这次可是打算动真格的,直接去攻打满清的都城盛京。”
高起潜听了吃惊道:“什么?你想凭三万人就要打下盛京?”
三桂摇头道:“不光是我的三万人,到时我还想联络蒙古的林丹汗,我们双方共同出兵,准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拿下盛京。到时他皇太极肯定会立即放弃锦州而匆匆北返。”
高起潜听后连连点头,道:“恩,此计甚妙!待会为父就和洪承畴诉说此事!务必要让我儿脱身于此!”
洪承畴听了高起潜的建议,一方面为了照顾他的面子,另一方面也感觉三桂此举可行。虽然三桂所部一走,自己还剩下将近十万人马,但想来对付围困锦州的清兵应该是足够了。而万一三桂能够攻下满清的都城盛京,那可绝对称得上是天大的功劳。就算是皇太极亲自来督战闻到此消息也要立即赶回去。因此他在百般权衡之后终于答应了三桂的请求,并根据三桂的提醒,给在前屯卫总兵王廷臣手下干参将的吴三凤也就是三桂的哥哥单独列出一支人马。军旗上打出一个大大的‘吴’字,以此来迷惑麻痹清兵,让他们误以为三桂依然还在己方阵中。而三桂则在一个漆黑的夜间率队偷偷的离开了松山,随后一路快速的向北而去。
清太宗皇太极正为清军连续受挫而焦急万分,及至得到洪承畴率大军援锦的消息,心急如焚,随后他便倾国中之兵,亲率军队八万余人上前线指挥。一路疾驰六个昼夜,于七月十九日到达松山附近的戚家堡。皇太极在仔细的察看一番地势后,他当机立断,指挥精兵从王宝山、壮镇台、寨儿山、长岭山、刘喜屯、向阴屯、灰窑山,至南海口一线下营,并指令将士就地挖壕,仅仅用了一天工夫,就掘壕三重,每道壕深八尺,宽丈余,以此来断绝松山要路。此举顿时切断了明军来往的粮道,将明八镇兵围于松山城附近。
而皇太极为了防止明兵突围逃脱,便派兵将杏山也围困起来,使明溃兵不得入城。随后自塔山南至海边,北至山岭,以及宁远北的连山,一切去路,俱遣兵邀截,又分兵各路截守。皇太极这一番部署,已把明军置于弹尽粮绝的境地,企图将洪承畴十万余人困死在松山。
此时皇太极为了将锦州与松山围死,已经倾举国之兵力来进行这番准备。其中七万余人围住了锦州,自己则亲率八万余清兵又将松山团团围住。即便如此,皇太极依然还不放心。在他的心中,始终有一个人让他忐忑不安,此人就是三桂。不过皇太极听说此时三桂也随洪承畴一起被困在了松山。他特意派出了多批密探冒险去松山进行打探,结果令他惊喜万分。三桂连同他的手下将士果真一同被困在了松山之上。皇太极闻之忍不住心中狂喜,暗道如今就连自己生平最顾忌之人都已被自己团团围困的没有任何出路,从今往后这天下还不是自己的囊中之物么!想到高兴处皇太极不由的放声狂笑。
第八十六章 围魏救赵 上
三桂率队悄悄的离开松山,随后立即寻一条隐蔽的道路直奔长城之外的蒙古境内。为了隐人耳目,三桂将三万余人马隐藏在一个隐秘的山林中,随后他与洪安通两人快马加鞭直奔察汉浩特而去。
这两年林丹汗可谓是郁闷之极,刚刚出嫁才一年的独生女儿格雅公主由于难产导致旧伤复发而死去,紧接着皇太极与科尔沁部明安的联军不断向他的土地侵袭,使自己的领地一点一点的被他们的联军所蚕食。满以为自己的驸马能够为自己帮忙出力,谁知一场大战下来,闻名天下的影子军团从此由世间消失。无奈自己只能不住的收缩战线,像一只缩头乌龟那样任凭皇太极百般欺凌却不敢有丝毫反抗。如果形势继续这样发展下去,那用不了几年,自己的大汗之位将再也不保。
虽然林丹汗对此一肚子怨气,但他却知道仅凭自己的几万人马是绝对斗不过皇太极与科尔沁的联军的。因此他就算怨恨再深,对他们也没有丝毫办法。听说驸马吴三桂又重新组建一支新军,林丹汗逐渐失落的心又开始燃烧。他接连派了几批人给三桂传递消息,希望三桂能够帮助自己解除掉当前面临的危机。可从来没有一次能够得到三桂的答复,在没有任何人相帮之际,林丹汗只能乖乖的夹起尾巴做人。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忽然得到奏报,驸马吴三桂突然前来求见。林丹汗闻知登时一喜,不禁暗自感叹苦难的日子终于要到头了。
见到林丹汗出来迎接自己,三桂连忙拜倒,口中道:“三桂见过父汗!”虽然格雅公主已经难产死去,但由于三桂在名义上还是蒙古的驸马,因此见了林丹汗才会如此称呼!
林丹汗听到三桂直呼自己父汗,心中顿时一痛,不由自主的想起自己的女儿格雅,只可惜人死不能复生!林丹汗眼圈一红,轻轻的拉起三桂,缓缓道:“虽然格雅已经不在人世,但在我的心中永远都把你当作自己的儿子看待。不管到哪里你都是我大蒙古国的驸马!”
三桂说话的声音略有些哽咽:“承蒙父汗看重,三桂实在是愧对于您!公主去世这么长时间,三桂一直都没能前来拜祭,实在是没脸见您!”
林丹汗叹了一口气,缓缓道:“唉,死者已矣,何必纠缠于那些俗事!更何况你这几年也一直没有时间,怪不得你!”林丹汗终究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物,立即话锋一转,道:“听说你那一万影子军团在与清军大战的时候都已经损失殆尽了!此事是否当真?”
三桂闻言点了点头,接着把那次与鳌拜的三万骑兵大战的经过向林丹汗简单叙述了一番。林丹汗听了不由连叫可惜,随后又问道:“这两年你不是一直都在训练新军么?不知如今练的如何了?能否媲美于当初的影子军团?”
三桂见林丹汗归根结底还是对自己如今的实力最为关心,当下郑重道:“不瞒父汗,如今我所操练的新军虽然论单个的战斗力和当初的影子军团相比略逊一筹,但如若从整体的作战能力来说,根本就毫不逊色,甚至犹有过之。而且我的新军在人数上还是影子军团的三倍有余,整体实力更为强大。”
林丹汗闻言不由大喜道:“哦,如此看来我可以对皇太极以及科尔沁的联军实施反击了?”
三桂不由笑道:“我正是为此事而来,如果我们能够配合的好,到时别说是反击,我看直接攻下满清的都城都有可能!”
林丹汗没想到三桂的野心比他还要大许多,虽然不知道他到底有什么计策,但林丹汗对三桂的足智多谋一向钦佩有加,连忙拉着他走进自己的密室详谈。
两人坐定后,林丹汗详细询问了三桂的作战计划和部署。三桂随后向他一一道来。无论是从两军的人员配备,出兵的时间、路线以及与敌人作战的方式等都一一向林丹汗阐明。使林丹汗心悦诚服,心服口服,甘心情愿让三桂指挥自己的蒙古军队。
最后三桂做出总结道:“父汗,如今皇太极倾举国之力进犯辽东,一半人马围困了锦州,另一半人马也将松山团团围住。而且目前为止他已然是泥足深陷,无法自拔,而此时他的国内空虚,正是我们大举反击的时候。只要我们实施快速而有效的战术,一定能够给予敌人最大的打击,而那盛京城又并非是出名的坚城,在你我联军的轮番进攻下,不出三日必将沦陷于我们之手。到那时,皇太极这些年搜刮来的金银珠宝等值钱玩意就将便宜给我们了。而就算皇太极得到消息匆匆返回,我们却早已经返回老家了。这样,也算是报了一箭之仇!”
林丹汗闻言并未马上点头,而是苦苦思索了一会儿,随后道:“虽然皇太极国内空虚,可是如我们就此前去的话,势必要经过科尔沁部明安的地盘,以他和皇太极狼狈为奸的态度,可能会让我们顺利进入么?”
三桂道:“这正是方才我让父汗您的骑兵先行的原因。想那明安,好好的蒙古人不做,却偏生要去抱皇太极的大腿。而您身为全蒙古的大汗,他不但不听您的号令,反而还和皇太极勾结在一起,与他组成联军一起侵犯您的领地。此人实已到了万恶不赦的地步,死不足惜。而且留着他反而是祸害,否则早晚有一天他会夺取您蒙古大汗的位置。因此我才让您的军队先行,而我则率领所部在暗中行动。那明安一旦发现您的踪迹,必会百般阻挠,甚至挥兵予以拦截,以此向皇太极献媚。到那时,您也不必念着同为蒙古一脉的旧情,只管奋力还击便是。而我则在适当的时机突然出兵,一举将明安歼灭。彻底绝了这股后患,将科尔沁重新置于您的领土范围之内。接下来我们就可以长驱直入的攻入盛京城了!”
林丹汗越听越有道理,不过他身为蒙古大汗可不愿意亲身冒险。只答应三桂派遣自己的儿子额哲为此次出征的统帅,并率领三万蒙古骑兵与三桂组成联军,双方共同去攻打满清的都城盛京。
临走之前三桂特意让人将格雅去世之时留下的孩子抱来给自己观瞧。望着已经可以在地上来回走动的小姑娘,三桂心中百感交集。这就是自己与格雅的女儿!她的小脸蛋与生前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