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门娇娘来种田-第3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顺着乌德海指的方向,果然一处关门的二层楼阁在那里。
  这要是做烤肉店,防火的措施一定要做全,而且注意的事项就更多了。
  来到正门口,青石板铺的台阶很是考究。
  “东家,这个铺子原本裕盛楼要开第二家的。不过因为咱们暮宿酒楼开了,他们便没有张罗。”
  林素闻言,缓缓颔首。
  等他开门后,带着黄雨、红霞一起进去。
  大堂内规划的不好,几根梁柱也显得比较压抑。
  空间面积倒是很大,目测的话能有一百七八十平。
  楼上、楼下统共的话,实用面积就更多了。
  红松木的楼梯只有一个,到时候得再加一组,而且外面也得弄两处。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得先把逃生的路线规划好了。
  想到这儿,林素微微上扬嘴角,心里无比庆幸。
  庆幸第一个就酒店是她参与的,庆幸那会儿的消防逃生,也是她看着的。
  不然,这会儿她就是盲人摸象,找不到北啊。
  “东家,这铺子咋样?”乌德海站在她身边,轻声问着。
  林素站在二楼的正中央,四下看过之后点点头,道:
  “不错,地方选的好,比我想象中的大。租金是不是也贵?”
  “嗯。”乌德海没有隐瞒,报了租金之后,黄雨跟红霞听了都嘴角狠抽。
  林素依靠着梁柱,双手交叉至于胸前,看着窗户微眯着眼睛,说:
  “跟房东签订协议,租五年。”
  “五年?”乌德海惊讶。
  林素看着他,重重点头,道:
  “对,你没听错,就是五年。”
  放下双手,在二楼踱步着继续说:
  “开烤肉铺子需要改很多地方,从年后开始着手,最快也得要五月才能开业。我花了小半年的时间收拾,万一来年他给我长租子,我跟谁说理去?”
  “可是五年会不会……”太长了?
  话没等说完,林素轻笑着看他,道: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想要做生意,没等做就想着赔,是不是太怂了些?”
  “这……”乌德海欲言又止。
  林素走到窗边,摸着明纸,喃喃的道:
  “我掏出两万银子买五年。成了,我赢;败了,我输。这点魄力我还有。”
  声音不大,但是整个铺子都很安静,二楼又空旷,三个人全都听得清清楚楚。
  乌德海此刻心里很震惊。
  没想到这女人能这么有魄力。
  五年?五年光是租金就一万五千两。
  剩下的五千两收拾铺子肯定是够,可是……
  甭管乌德海有多担心,林素看了一圈铺子,然后又去了后院。
  跟所有的铺子一样,后院是宅子,不是很大,能装两辆马车都算多的。
  西面有口井,到时候把厨房安在那就好。
  “东家,有啥需要小的现在着人办的尽管说,小的趁不忙的时候就去张罗。”
  乌德海肯帮忙,自然是再好不过。
  林素缓缓颔首,轻声的道:
  “暂时不用,等需要的时候我让人来找你。炭盆跟桌子这些,都需要特殊定制。”
  “好,只要东家派人来说就行,小的一定办的明白。”
  林素笑眯了眼睛,仰头看看天,道:
  “差不多了,我们也该走了。回去之后你帮我把我哥跟嫂子喊下来,就说我在对面的干货铺子买东西变成。”
  “是,东家。”乌德海抱拳拱手,带着他们出了铺子。
  门重新落锁,四个人按照原路返回。
  到了暮宿干货铺,里面人很多。
  年关将至,大家都会买些干货留着守岁的时候消磨时间。
  糖炒栗子,开口松子,五香瓜子,软糯糕点……
  全都摆在柜台上,任由食客们随意品尝。
  喜欢吃哪个就买,不喜欢尝尝也知道是什么味儿。
  在县里、镇上这么做没啥,若是在乡下,这么做就容易被半大孩子都吃光光。
  小孩儿嘛,有几个不贪嘴的?
  “这位夫人想要买点啥?咱们铺子有刚出锅的松子、瓜子还有榛子,栗子是一个时辰之前出锅的,特别甜糯……”
  伙计热络的给林素做介绍,还顺手抓了把松子给她。
  看着抓的挺多,实则到手里也不过六七个粒。不过各个都很大,一看就是经过选别。
  沿着上面的开口剥开,吃着里面的松子仁。
  不错,很香。
  “夫人,好吃不?”
  “嗯,不错。”林素点头,把手里剩下的直接塞给黄雨。
  黄雨跟红霞一起“分赃”,林素则是跟伙计来到柜台。
  松子分了几个档,她刚才吃的不是最大的,而是排在第三类。
  “今年收山,松子、榛子长得都特别好。咱们这还有蘑菇,都是选上好的榛蘑晒干,回家一泡炖鸡最好了……”
  林素听着伙计喋喋不休的介绍,心里对谢家平很是佩服。
  到底开了那么久的杂货铺,知道该怎么用人,用什么样的人。
  就在她琢磨的时候——
  “哎哟,凌夫人啊,啥时候回来的?”
  话落,林素寻声望去,竟然还是昌明镇杂货铺的伙计——六子。
  打量一番,笑眯了眼睛,说:
  “看不出来啊,什么时候当上管事的?”
  六子不好意思的挠挠头,走过来,抱拳拱手,说:
  “给凌夫人请安。”
  “快免礼吧。”林素忙不迭摆手,“我以前什么德行你可是看在眼里的。什么夫人不夫人,还是叫我凌娘子吧,听着亲切。”
  六子闻言,哪敢依她,笑着开口拒绝:
  “夫人可别打趣小的了。小的当初什么样,夫人是最了解的。谢哥对小的特意栽培,不然小的哪有今日的成就啊。”
  说着,冲着一旁的伙计做介绍着道:
  “这位是凌夫人,跟咱们谢老板一起合伙开干货铺子的。你叫‘凌夫人’也行,叫‘东家’也行。”
  六子声音不小,店里其他买东西的人都听到了。
  其中一个中年男子听到“凌夫人”,特意走过来,问:
  “柴管事,你口中的凌夫人,可是暮宿酒楼的凌夫人?”
  柴管事?
  林素木讷,看着六子没吱声。
  六子不好意思的挠挠头,冲着林素压低声音解释着道:
  “我大名叫柴丁,小名叫六子。”
  呃……
  林素恍然大悟。
  “元爷猜的不错,这就是我们干货铺子的东家,凌夫人。”柴丁冲着元聪回答。
  这话说完,元聪郑重的冲林素抱拳行礼,道:
  “在下元聪,久闻凌夫人大名。不知凌夫人下次盖学堂什么时候,在下一定慷慨解囊,相助一二。”
  “……多谢元公子。”林素有些拘谨的微微福身。
  上来就要慷慨解囊,会不会太土豪了?


第599章 心领了
  “凌夫人莫要客气,在下是真心的。”元聪再次强调。
  林素不懂他为何会这样,只能敷衍的点点头,说:
  “既如此,那小妇人先谢谢元公子了。如果小妇人需要,一定跟元公子开口。”
  柴丁看出了林素的拘谨,忙不迭出声解围的说:
  “元爷一向心善,我们东家若是做善事,定不能忘记元爷。元爷最近忙什么呢?今日咋有空过来?”
  “还不是我家那口子害口,就喜欢吃你们这的糕点。说起来你这糕点咋做的,家里可做不出这味……”
  元聪在柴丁主动聊天的态度下,直接跟他闲话起了家常。
  这倒是让林素舒服了,去到一旁吃糕点。
  不时还跟着黄雨、红霞一起,评价哪个好吃,哪个一般。
  差不多十分钟左右,二人过来了,元聪手里拎着食盒。
  冲着林素微微拱手,道:
  “凌夫人,日后有事儿尽管开口,在下一定全力以赴。今儿就这样,在下回去还得给内子送东西。”
  林素颔首,侧身还礼后,说:
  “元公子如此心意,小妇人替那些孩子们心领了。”
  “凌夫人客气。”
  元聪说完,拎着食盒出去了。
  柴丁送完人回来,看着林素有些尴尬的道:
  “凌夫人,是不是吵到你了?”
  “还好。”林素摇头,看着他挑眉问,“那元爷什么来头?”
  “他?土生土长的蛟河县人。祖祖辈辈做木材行的生意,说起来还真能用上。”
  林素闻言挑眉,玩味的追问着说:
  “一直这么好心吗?”
  柴丁思索,缓缓点头,道:
  “倒也差不多。每个月的初一,元家都会在县里的北面设粥场。那里有不少乞丐,主要就给是他们。”
  “乞丐多吗?”
  “不算多。能动弹的肯定都找活儿干,不能乞讨。剩下的……不是年迈就是有伤,反正都是苦命人。元家的木材生意比柔茗镇的童家要好,但不如昌明镇的赵家。”
  林素听到他提及了赵家,不禁微蹙眉头。
  童家她听过,想当初那富户还被凌慕川收拾了。
  终于赵家……
  “赵家的生意没挪到县里吗?”
  “挪了,怎么可能没挪。”柴丁撇嘴,嗤笑着道,“去年头香之后,赵家生意是真的好。所以今年六月他们就在县里开了铺子。”
  “不过咱家店铺没用他们家木材,用的元爷家的。他们家便宜一些。对了凌夫人,谢哥今儿没过来,要不小的带你去?”
  “夫人,差不多咱们该走了。”黄雨适时出声。
  林素闻言颔首。
  柴丁秒懂,耸耸肩,说:
  “没事儿,来日方长。”
  林素冲他竖起大拇指,夸赞的道:
  “你是真不一样了,比在昌明镇稳重很多。帮我跟谢大哥说一声。年后我再过来跟他细谈。我还有事儿,得先去趟永柳村那边。”
  “好的好的,凌夫人慢走,小的送你。”柴丁颔首。
  他知道这位凌夫人很忙,如果不是她没来过这边,估计今日应该不能过来。
  让伙计装了些东西,拎着把人送出了铺子。
  戴亮赶马车就在门口,柴丁认识他,笑眯眯的打了招呼,把盒子放在车上。
  “凌夫人慢走,小的等凌夫人过来,斗胆请夫人吃饭。如果没有夫人,六子也不能有今日,六子心里感激。”
  “好,到时候一定去你府上叨扰,可以吗?”
  “求之不得。”
  柴丁目送着马车离开,这才返回了店铺。
  刚一进屋,伙计、食客都扑上来,追问着林素的身份。
  刚才,人家在屋里他们不好问。
  如今走了,一个一个倒是不用矜持了。
  有问能不能在县里盖学堂的;
  有问会不会在县里做捐款的;
  还有问……
  一个一个问题,让柴丁应接不暇。
  说来说去就一个目的,能不能对他们这些人有利。
  这一刻,柴丁倒是庆幸林素走的快。
  如果再呆一会儿,谁知道这些人会问些什么?
  黑着一张脸,谁的问题都没应,直接去了后面……
  ……
  永柳村的暮宿客栈,今日分外热闹。
  一早就在外面的空地上搭了台子,一头一头的猪放在上面。
  村里人不少过来看热闹的,瞅着杀猪的屠户,接猪血的婆子,小声嘀咕:
  “哎,听说这猪是给县衙那些人的。”
  “我也听说了,我也听说了。好像是客栈老板娘要求的。”
  “凌夫人可真是心善啊。又是盖学堂,又是修路、修河套。如今还给县衙那边送东西。哎,你们说这咋没人说凌夫人贿赂呢?”
  “谁傻啊,这么光明正大的贿赂?还不是因为县衙苦,平日也没啥东西。如果凌夫人不给,他们就得像宝昌县那边收小摊的钱,到时候吃亏的还是百姓。”
  “说起来也不能怪县衙。年跟前本就赚的多,收一些好像也没啥吧。”
  “你觉得没啥你去摆摊,看看人家收你钱的时候肉疼不疼?”
  “那还是算了吧。”
  “哎,我听说七皇子跟六皇子正在商量,商量一个新的衙门贴补政策。”
  “啥贴补啊?”
  “嘘嘘,衙门的车来了。”
  一个村民提醒,原本讨论热火朝天的大家,全都消停了。
  看着不远处三辆板车,一个一个全都撇着嘴。
  过来腊猪肉那么理直气壮呢?
  啧啧啧……
  伙计眼尖,看到板车就往客栈里跑。
  很快,戴荃得信儿出来,恰好板车来到跟前。
  走上前,拱手说道:
  “哎哟是陈捕头亲自过来啊。有失远迎,有失远迎。”
  陈捕头闻言,赶紧拱手还礼,说:
  “戴掌柜客气了。如果不是凌夫人发话,我们这些兄弟过年,都得苦哈哈。”
  戴荃听了摆手,比划个“请”的手势,把人让去了杀猪现场。
  村里人面面相觑,对刚才陈捕头说的“苦哈哈”,全都不赞同。
  捕快每个月的工钱,比他们一年开销还多。
  他们过年还能苦哈哈?
  只能说这人啊,贪心!
  一头一头的猪抬上板车,足足是四头。
  其中一个村民看不下眼儿,压低声音问着:
  “哎,大家伙知道县衙有多少衙役不?这咋给这么老多呢?”
  “是啊,四头猪啊,猪肘子都带着,啧啧啧……真多。”
  猪头、猪蹄子、猪尾巴、猪下水这些留下,其他的全都给县衙带着。
  一头猪最起码都得一百八十斤打底,这是要给多少啊?
  陈捕头看着板车上的猪,有些不好意思的说:
  “戴管事,太多了。三头就够了。”
  “那可不行。”戴荃摇头,“我们东家说了,要让衙门里所有的人都得到这年礼。你们忙了一年不容易,咋还不得每人按八斤来给啊。”
  “我特意问了一嘴,县衙上下所有的人,还有牢狱那边的加一起,四头猪还算绰绰有余。剩的就留给县老爷,唯独县老爷我们没算。”
  陈捕头听到这话,佩服的竖起大拇指。
  出了宝昌县的事儿,从上到下一撸到底。
  整个县衙,除了县令没换,其他的可都换了。
  谁还敢顶风作案?
  谁还能不知死活?
  如今暮宿客栈这般慷慨,他们全都感激不尽。
  “戴管事面面俱到,在下替所有兄弟谢谢你们暮宿客栈了。”
  戴荃笑着摇头,指着屋里,道:
  “准备了差点,哥几个吃一些再回去。不着急,锅里蒸了年馒头,哥几个拉货辛苦,你们每人十个。自己家的东西,都别客气。”
  边说边拉着陈捕头往客栈里面走,其他衙役跟在后面。
  村民们就那么看着,没一个准备走的。
  客栈也很贴心,拿出半袋子瓜子,每人分点儿。
  瓜子皮大家没有随意乱扔,有专门的桶装着,客栈留着烧火。
  几头猪杀完,屠户数着工钱,美滋滋的走了。
  伙计把给慕熟留的东西放在一旁,拆台子、清洗现场。
  井然有序,显然做惯了的……


第600章 举手之劳,谢啥。
  客栈内,宋义见戴荃把衙役都带进来,从柜台里面出来,微微拱手,说:
  “陈捕头,有日子不见,近来可好?”
  宋义经常去县衙,他作为这边的管事,开铺子啥的,都得跟衙门打交道。
  跟陈捕头也算是老熟人。
  “宋兄好久不见啊,年跟前很忙吧。”
  “是啊是啊。”宋义没有客气,直接点头。
  跟着一起来到桌前坐下,热络的问:
  “四头猪够不?我还准备了一百多斤小烧,明儿直接从酒坊送县衙。弟兄们年前一起喝点儿,是那么个意思。”
  陈捕头听到宋义这话,不好意思的道:
  “哎呀呀,这也太……啥都不说了,全都记在心里。等来年朝廷出了新条例,咱们客栈就能省钱了。”
  “真的要出吗?”戴荃挑眉问着。
  这些日子也听到了些风声,不过都不如太子被抓来的劲爆。
  陈捕头耸耸肩,端着茶杯喝了口,说:
  “如果没人从中拦阻,这事儿肯定能成。我们老爷那天提了一嘴,说太子被抓,这事儿十有八九差不多能成。”
  至于怎么安排暂时不知道,反正如果推行了,暮宿客栈就能省下一笔。
  四头猪啊,也是银子呢。
  小坐了差不多一炷香时间,陈捕头等人赶车离开。
  每人又额外多了十个年馒头。
  油梭子白糖馅儿的,用模子刻完还特意点了红点,看着就喜庆。
  戴荃跟宋义站在官道上,一直等板车离开后,戴荃才叹口气,说:
  “宋老弟,你说陈捕头刚才说的……能是真的不?”
  “差不多吧。”宋义保守的回答。
  关于京城的变故,他知道的要比戴荃多一些。
  到底总去县里办事儿,听到要比村里多。
  “唉,也不多弟妹那边怎么样了。年关了,眼瞧着就要过年了,咋还没过来呢?”
  戴荃的嘀咕,宋义听到了。
  拍拍他的肩头,二人并排往回走。
  刚才看热闹的村民也散了,纷纷往村里走。
  大家走个对头,互相打声招呼。
  村里人对客栈这边很欢迎,因为自打他们过来,原本猫冬的冬天,都能赚些现钱,贴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