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穷鬼的上下两千年-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端木晴的身前烧着药,炉子里的火焰跳着,她抬着头看着那天上的圆月。也没想什么,只是看着那发呆。
  “晴姑娘。”一旁传来了唤声。
  端木晴回过头去,却见顾楠端着两个碗从厨房里走了出来。
  “来尝尝如何?”
  看着顾楠,端木晴露出了一个浅笑,雪中也不是那么冷了。


第二百六十七章:明月无缺

  夜里看不清远处的模样,地上的近处是积着的白雪,远处能望见的是点点依依相聚的星月。
  顾楠端着坐在端木晴的一旁,碗上飘散开来的热气扑在脸上,让有些凉的面孔上像是有什么化开了一样,带上暖意。
  “诺。”顾楠将手里的一只碗递给了端木晴。
  “谢谢。”端木晴的低着头接过碗,看向碗里盛着的东西。
  在一碗白汤之中沉着些白色的圆球,用勺子碰一下是有一些软糯,轻轻的舀起了一个。
  那圆球躺在勺子里圆润的模样也有几分好看,散着微微的雾气。
  “这是什,什么?”
  端木晴问道。
  顾楠却已经开始吃了起来,一口将勺子里的汤圆吃进了嘴里。
  她虽然不太会做什么吃的,但是这东西只需要包好放进些糖就行了,还算是简单的。
  值得一说的是这时的饴糖还是有些硬的,菜刀还切不开,她用了无格才弄成了小块。
  汤圆入嘴咬开,里面的芝麻糊夹着糖浆流出,在嘴中淌着,浅香的甜味伴着微烫,让人不自觉地眯起了眼睛。
  呼了一口气,在冷冷的空气里凝出一片雾,散了开去。
  听到端木晴的问题,顾楠也想起西汉年间虽然已经有了元宵节,但是还没有吃汤圆的这个习俗,随口扯了一个不算谎话的谎话,淡笑着说道。
  “这叫汤圆,算是我家乡的风俗,每年元宵节的时候,家人都会回来一起吃这个,象征着团圆的意思。”
  顾楠说着,又继续吃了一个,她前世的时候就很喜欢吃这些甜的东西。每年的元宵节,她虽然没有家人,但都会一个人煮一些汤圆吃。
  “团圆?”
  端木晴知道元宵节,这是用来祭祀太一的节日,但是她却不知道元宵节还有团圆的意思。
  “对啊。”顾楠抬起了头,指着那个月亮的方向:“你看,那月亮特别圆,在我的家乡,每到这个时候家人不管在任何地方都会回来团聚的。”
  她说着这些话,脸上带着怀念的笑意。
  这是她孤儿院的老师交给她的,她小的时候总会很相信这些话,所以每年她都会等着月亮变圆的时候。
  只不过每年都不会有人来,后来她也就不再相信这些鬼话了。
  她有一段时间认为是老师骗她,后来她才明白,她根本连家都没有。就算是要回家,又能回哪里去呢?
  家人都会回来吗,端木晴不知道想起了什么,脸上露出了浅笑。
  “顾,顾楠,你家乡的风俗,很,很好。”
  “为什么这么说?”顾楠吃着汤圆问道。
  端木晴的语气带着一些依稀:“亲,亲人都会回来,很开心吧?”
  顾楠却顿了一下,半响才笑着点了一下头。
  “是,应该是很开心。”
  她对着端木晴手中的勺子努了努嘴巴。
  “不要光说,吃吃看,很好吃的。”
  端木晴慢慢地将汤圆送进了嘴里,香甜的味道充斥在其中,小声地说道。
  “好吃。”
  顾楠笑了一下:“是吧。”
  两人坐在雪地里吃着。
  夜里四下无声,端木晴突然问道:“顾楠,明,明年,你还在吗?”
  顾楠有一些疑惑,停下了自己的勺子。
  “怎么了吗?”
  “没,没有,我只是想,你,你剑术这么厉害,又懂那么多东西。你,你说过要收集百家学说。所以,我想,你是不是学完,学完医术就要走了?”
  端木晴很少会说这么长的话,她断断续续地说完,低头吃着汤圆。
  “你明年,还想吃汤圆吗?”一旁传来的回答答非所问。
  端木晴抬起头来看着顾楠,又微微移开了眼睛:“想。”
  顾楠抬了一下肩膀,笑着说道:“那我明年再给你做。”
  端木晴的眼中一怔,随后眉目舒了开来。
  “好。”
  轻散的雾气让眼前的一切都显得朦胧。
  那天晚上的明月无缺,虽然还没有到元宵节,但好像也是挺圆的。
  每一年的朔方大概都只有两个模样,一个是漫漫的大漠荒原,一个是茫茫的白雪铺洒。
  所以有时会让人觉得分不清时日,分不清年月。
  渺渺的荒原上一望无际,却也很少会有什么改变,常是望不尽的漠色里竖立着那几颗枯树,枝丫荒败,没有枝叶,秃秃地站在那里。
  偶尔的几卷干草也立不住,被风卷着吹起,在荒地上翻着。
  顾楠陪端木晴在外采药,眼里的常是只有黄沙,端木晴总能找到有药草植被生长的地方,对这里的熟悉,也不知道她一个人在这里生活了多久。
  没事做的时候,顾楠就一个人拿着竹简在荒坡上写着那她自编的奇门遁甲。一本写不完,她还恶趣味的每多写几卷,就起一个单本的名字。
  比如有一本记载了一些简单化学常识和气候现象的叫做太平要术。
  一本记载端木晴家中医家学说,和一些现代医学模糊的理论的叫做青囊书。
  这些书有的是古来传说之中的书名,有的是后世失传的书名。
  她也不知道这么写,真写了那些书的前人会不会气得爬起来。
  或是后来的那些人在写自己的文作的时候,发现名字被占用了,又会不会在背后骂她。
  她也只是写着玩而已。
  里面的很多东西她自己都有一些一知半解,基础的,她尽量的写的详细,但是越加深入,她也就写的越加模糊了。
  也不知这组书日后如果流传了出去,是否会被哪个倒霉蛋看到,若要是学了,恐怕还得一边学一边自己研究后面的内容。
  塞外不知道岁月,能看到只有风卷着黄沙流逝,好像是过了一日又一日。
  而她写完的竹简几乎堆满一个竹框,该是长久没去动,上面也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灰尘。
  或许是数月,或许是年余,又或许是数年。
  一只数万人的军阵在荒原之中穿过,马蹄和甲靴踩将地上的黄沙踩起,尘土让人看不清那些军士的面庞,只是看那衣甲能看得出他们是汉军。
  军前年轻的将领留意地看着远处,军队只是路过这里,不会停留太久。


第二百六十八章:未成大义

  已经两年没有来过此地,他也不知道此地是变了没有,那人又还在不在。
  他的眼睛落在一旁车上的司南上,应该已经是这附近没错了。
  远远的,一个大半都是石头建的小村子出现在了军队的视线中,将领抬起了手,让军队停了下来。
  偏僻的小路上,将领的靴子踩在地上发出轻闷的响声,背后背着一个行囊,身上的衣甲带动着甲片相碰。
  穿过小路,他站在了两间小屋之前,屋子的门闭合着,小院中也没有人。
  不过院中晾晒着的药草,还有刚批了一半的木柴说明还有人住在这里。
  年轻的将领伸手搭在了院墙上的篱笆上,拍了拍,没有遇到,他也就准备离开了。
  本来也只是想来见一见故人的。
  大军不能停留太久,不然会延误了战机。
  将自己背后的行囊解了下来,行囊里面是一包空白的纸张。
  正准备将行囊用石头压在院前,他的背后却传来了一个声音。
  “你是?”
  霍去病回头看去。
  见到端木晴正背着半篓药草,手里拿着一把镰刀。
  看样子是刚刚采药回来的。
  “晴姑娘,好久不见。”他淡笑了一下,向着端木晴打着招呼。
  如今他看起来比两年前的少年人显得要更加沉稳许多。
  端木晴疑惑地问道,半响,想起了眼前的人,有一些惊讶。
  “霍将军,你,你怎么来了?”
  “哦。”霍去病拿着手中的行囊,说道:“军阵路过此地,就想着过来看看。”
  说着他看向了端木晴的身后,不见那个人,心中不免有一些遗憾。
  但随后又释然地笑了一下。
  “还请晴姑娘将这个交给顾姑娘,在下还有一些事,就先走了。”
  说着将行囊交给了端木晴,缓步离开。
  端木晴接过了行囊,疑惑地看着那来的有些突然,走得又有些匆忙的霍去病,直到他消失在视线里。
  霍去病从小路中出来,翻身上了他的战马,拉着缰绳。
  马蹄在黄石板上踢踏了几下,掉过了头来。
  本是想再见那人一面,但是既然没有见到,他也该离开了。
  他一个行军之人,不知何时便是在那大漠中没去,还是少些顾虑的好。
  他为何行军?
  或许只是希望那后世或有人提起他的时候,提起的名字,该是个将军霍去病,而不是一个苟且富贵的霍去病。
  又或许,他只是觉得自己,当让那旌旗扬立于大漠,他当让那匈奴不过燕山,他当让大汉开疆扩土。
  他为一将,自然就应该做为将者该做的事情,不需要别的理由。
  骑在马背上,霍去病将头盔整戴。
  眼前的是无垠漠中,他像是问自己地说道。
  “大义未成,何以小私?”
  说完,他想了片刻,催马离开,奔向了那大军的方向。
  骠骑将军霍去病,后世之人都知那一人领八百骑冲于大漠,那一人远退匈奴,那一人封狼居胥。
  但是再未有人知道,那一少年将军,领着那大军,冲入那茫茫黄沙大漠的时候,心中到底作何所想。
  驾马穿过漠中,霍去病好像是看到了什么,侧目看去。
  远处的一处山坡上,似乎正坐着一个人。
  那人穿着一身灰色的衣裳,盘坐在那里,手中摊着一卷竹简,绑在身后的头发被朔方的风吹得轻扬。
  霍去病笑了一下回过头来。
  “驾!”
  马蹄又加快了几分。
  后来的朔方再也没有见到什么军队从那个村子边上路过。
  顾楠将霍去病带来的纸编成了十余本空书。
  这个时候的纸没有经过蔡伦的改良,书写还有一些困难,但是胜在体积小,而且更方便一些。若是都像竹简那般等到顾楠写完她想写的东西,恐怕都不是几车能装的下的了。
  偶尔能在村子里听到行商的汉人相互之间聊起闲话,总能有边关告捷的字眼。
  元狩二年,霍去病为骠骑将军领军攻于河西,长驱匈奴,于同年秋破浑邪。汉取河西,匈奴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元狩四年,霍去病同卫青各领军五万,深入漠北,北进两千里,越离侯山,渡弓闾河,歼敌数万余众。杀至狼居胥,于此山中行祭天封礼,至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饮马瀚海。一路北上,使南无王庭。
  史记记其一生之战:直曲塞,广河南,破祁连,通西国,靡北胡。
  纵史册千年,少有得望其项背者。
  长安花落尽,不闻踏马声。
  大军归后,长安城中显得安静,也可能是大军归来时的马蹄声有些太过震耳了。
  城中刚下完一场雨,清风拂袖,路上也是清宁了许多。
  两旁的房檐身上还在落着水滴,石板间的积水被走过的路人一脚踩开。
  一处房间之中,一个少年人躺在床榻之上,唇色苍白。
  天上还笼着阴云,落进房中的光线暗淡,使得房中更显了几分昏沉。
  少年人的床边挂着一身衣甲,衣甲上发冷的铁片含光,腰间还配着一把长剑。
  那床榻上的少年人咳嗽了医生,没有少年人该有的气力,而是虚弱无力。
  就好像是这一声咳嗽就要了他所有的力气一样,他躺在床上微喘了一阵,半响呼吸才是舒缓了一些。
  他侧过头来看向床边,床边放着一个司南,少年人轻笑了一下伸出手轻轻地拨动了一下。
  司南旋转着,旋转着,最后停了下来,指着的却是北方。
  少年的手垂了下来,垂在床榻的一侧。
  元狩六年,霍去病卒,谥封景桓侯,为并武与广地之意。
  长安的一处小楼之中,一个画师放下了笔。
  他身前的画卷上展开着的是一幅女图,画上的女子眉目轻舒,手握酒盏,坐于雪中,像是与那方飞雪邀酒。
  作画的手法和画样独特,和此世的画作多有别处。
  画工笑了,这画,他是画出来了。
  此画名为朔方女,流于世间,观之者无不叹赏。
  不是画中身却已见画中人。
  效仿作画者亦是无数,却少有得其中者。
  朔方女,传倾国之姿,世间奇丽。《后汉书》
  回复一下大家,芝麻和糯米在汉朝的时候已经是有了,但是那时候应该还没有汤圆。不过元宵节是已经有了的是用来祭祀一个叫做太一的神的。然后汉武帝时期恢复了夏历,以夏历的元月为正月,一直沿用至今的。


第二百六十九章:天下哪来的不食人间烟火的闲人

  朔方的冬雪下了一年又一年,几乎每一年下雪的时候,那个山坡上都会坐着两个人,看着雪花飞尽,看着那白皑盖住荒原。
  顾楠偶尔会在雪地中舞剑,端木晴会坐在一旁看着,她不懂剑,她只是觉得那灰白色的衣裳在雪中很美。
  挑拣着药草,看着那人每日写着那些她不懂的东西,说些故事和玩笑逗她开心,陪着她望着那不见尽头的荒原一片。
  或是每一日,每一年都是如此,让她都不曾觉得时间在过去,像是被停留在了一个时刻,一个让她不想离开的时刻。
  直到她的发鬓开始泛白,开始慢慢老去,她恍然发现已经过去了小半生。
  而她身旁的人却一直从未老去,青丝依旧,依旧是当年的模样。
  她记起当年,顾楠曾经说她的年纪已经很大了,还说,自己是她的故人之后。
  当时没有多想,只当是一时胡话。
  如今想来,可能她从来说的都是真的,是自己糊涂了而已。
  顾楠从来不说自己没有变老的事情,端木晴也从来不提。
  那一年又是一场大雪,两人坐在山坡上,那飞雪在侧,端木晴却只是看着顾楠。
  顾楠有一些疑惑地问她。
  “你在看什么?”
  很久之前,两人看得第一场雪里,顾楠也曾问过她一样的话,那时的她回过了头,说雪很美。
  这次的她没有回头,只是看着白裳,眼神怔然,笑了一下,喃喃地说道。
  “你很美。”
  顾楠不知道端木晴为何突然这么说,笑着靠坐在雪地上纠正道。
  “这叫俊。”
  端木晴看向雪,微微笑着,眼眶似是微红。
  雪片飞着,出神间,她想变成一片雪花,这样可以落在她的肩上。
  那个雪天之后。
  早晨的空气有一些冷,端木晴背着一个背篓,口鼻间呼出的气凝结成一小片霜雾。
  顾楠还在屋里休息,端木晴回头看了一眼那屋中,透过没有关紧的窗户,她还能看到里面的人。
  整了一下背篓,她回过身,失神地顺着小路渐渐走远。
  等到顾楠醒来的时候,小院里已经只剩下了她一个人。
  端木晴给她留了一话,写在一根竹条上,说她要去关中寻药,不用再去找她。
  顾楠在桌边站了半响,她不知道该做什么。
  或许她应该去找她。
  她慢慢地将竹条放在了桌案上。
  或许,她确实不应该再去找她。
  那天夜里,顾楠背着她这些年写的那些书卷,离开了这里。
  她将斗笠待在自己的头上,提着无格。她也要去关中,去做一些她没做完的事情。
  汉武帝时期,武帝用董仲舒之言以尊儒术,罢黜不治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以是朝堂之上,多盛儒生。同时也多有提拔布衣出身的治学儒家之人。
  因如是,朝堂博士治以儒学,世间布衣皆学孔孟。
  相反的另外的百家之说则是多有冷落,许多学说甚至因为无有后人而来有了传承之危。
  于后人说,此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其实此话是有些重了的,与汉武帝说,独尊儒术是有,罢黜百家则无。
  作为一个国家自然需要一个统一的思想和统治制度,如此可以巩固皇权。
  在西方通常都是以宗教作为手段,承蒙先祖所创,中国古往进来所用的统一思想一般都和宗教无有关系。
  法以治统,儒以治世,道以治民,不同的时间段这几种不同的政治思想都可以互相交替。在汉武帝年间他无疑只是选择了儒术而已。
  但是选择儒术不代表罢黜百家,就汉武帝个人而言,他不一样在将法家用于朝堂?
  而朝堂之上整治的两家之说也是多为法家和纵横家。
  法家作为一种统治思想,不得流传于民间,所以被禁止在民间修行。而纵横家呢,被视为动以唇舌,扰治不安的学说被罢黜。
  至于其他学说其实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