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元末之雄霸天下-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会让赵均用饿着。

    赵均用一时间感动不已,心中叹息患难见真情,竟然把朱元璋当做兄弟一般,感激不已。

    但是事情很快就出现了变化,本来经过朱元璋这番安抚之后,赵均用心中对毛贵的怨恨平息了一下,但是随后田丰派出去的人开始在曹州一带搜寻赵均用,一时间让曹州局面顿时一阵紧张。

    田丰担心赵均用不见了,自己无法向毛贵交代,于是这才派人搜寻个不停,想着赵均用也走不远,于是临近济南的曹州也就成为了重点。

    赵均用得知到处都在搜捕他,心中也是一阵惊骇,他没有想到田丰竟然派这么多人搜捕他。

    随后赵均用又得到了一个更家令他愤怒的消息,那就是他从朱元璋府的人私下里说话时得知,搜捕他的军令是毛贵下的,并且那些搜捕的人说毛贵非常愤怒,要将赵均用正法。

 第125章 金陵议事

    随着进入龙凤三年年底,怀远军大的军事行动已经全部停止了,只是偶尔出动一些兵力围剿盗匪,然后继续执行怀远军的老传统,开垦耕地,修行水利,这就是刘明远的思想。

    此时刘明远在金陵城行省大厅里面举行例行会议,每三天刘明远都会将身边的参谋召集起来商讨眼下时局的进展,同时也是听一听众人的看法。

    此时在会议大厅里面,刘明远坐在主位上,下面的人分坐两侧,李善长、冯国用、刘基、陶安、汪广洋、宋濂、杨宪、杨璟等人。

    刘明远首先听取了杨璟汇报的这段时日怀远军军备生产的情况。

    杨璟朝着刘明远说道:“丞相,十月,我们一共生产了铠甲五千套,长枪一万支,长刀三千把,长弓三千张,弩箭五百架,弩车三十辆,海船十艘,火炮一百五十门,其中还有十门巨型火炮,已经全部装船准备运往池州城。”

    刘明远听了杨靖的回报之后,满意地点了点头,这只是一些简单的汇报,具体的文件杨璟已经给了刘明远,杨璟只是说给身边的人听的。

    刘明远手中已经有了一份详细的报告,其中不仅有武器的出产,同时还有棉布的出产,招募训练的新兵,培训的军官人数等等,这些都被详细地记录了下来,然后每个月由杨璟汇报给刘明远。

    这段时日为了准备对付陈友谅的张氏,火炮和海船的生产就多了起来,至于传统的武器就少了不少。

    这是军事方面的,至于民政方面的,是由杨宪负责总结,然后再回报给刘明远。

    眼下杨宪是刘明远和李善长联系的通道,杨璟是刘明远和冯国用联系的通道,其中很多细致的工作都是两人完成的。

    这段时日刘明远将重点放在火炮生产上面,于是其他军械的出产就减少了不少,因为刘明远计划在对陈友谅的大战之中大量使用火器。

    刘明远随后朝着冯国用说道:“国用,说一说这段时日陈友谅有什么动静。”

    冯国用略微整理了一下思路,然后说道:“陈友谅依然在扩编军队,据枢密院各方情报的统计,估计此时陈友谅手下大军应该超过五十万。”

    “五十万。”

    众人一听,顿时议论了起来,就是刘明远也不由地皱起了眉头,他没有想到这个陈友谅竟然如此疯狂,江西不算富裕,五十万大军已经超出了江西的极限了。

    冯国用随后说道:“陈友谅的这五十万大军只是数字吓人,但是真正可以一战的兵力应该不会超过三十万,其中水师是陈友谅最精锐的人马,由其二弟陈友仁统领,有十万,大小战船不下千艘,三弟陈友贵统领了十万陆师也是精锐,然后就是陈友谅的两个结拜兄弟,张定边在江州屯驻的五万人马,还有张必先在岳州的五万人马,也都是精锐。”

    刘明远听了之后,感觉也有些棘手,毕竟和陈友谅开战,也就是怀远军攻入江西的时候,那么就要面对大量张家军驻守的城池,想要彻底解决陈友谅,攻占江西,刘明远感觉手中的兵力有些不足。

    冯国用接着说道:“陈友谅还在鄱阳湖打造战船,扩编水师,估计开战的时候陈友谅大胆水师还会扩大,不会少于二十万。枢密院初步估计,陈友谅可以投入进攻人马应该在三十万左右,毕竟江西现在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陈友谅还需要处理好徐寿辉。他要想让自己安稳出兵,没有后顾之忧,必须要留下一些人马,所有江州和岳州这两地的精锐是不会动用的,只会出动水师和一部分陆师,至于其他的民夫,这就不足为虑了。”

    听到这里,刘明远看到在座的众人都是一脸的沉闷,知道事情有些压抑,但是唯独刘基在那里怡然自得,闭幕眼神,似乎根本就没有当回事一般。

    刘明远随后微笑着朝着刘基说道:“伯温先生看陈友谅如何?我军取胜有多大把握?”

    刘基听了刘明远的话自后,这才微微睁开眼睛,然后微笑着向刘明远,同时说道:“我军取胜有十成把握,想必这也是丞相心中的想法,此时在丞相心中,应该不是在思考如何取胜,而是在思考未来天下的局势,尤其是攻灭陈友谅之后,怀远军何去何从。”

    刘明远听了刘基的话之后,立刻露出了一副了然的微笑,刘明远知道自己什么都瞒不过这位刘伯温。

    刘基随后接着说道:“至于对付陈友谅的战事,想必一年前丞相和枢密院就已经执行好了,此时都已经在执行了,刘某此时最好奇的就是这个陈友谅如何对付天完朝的众人,天完朝的皇帝徐寿辉,还有邹普胜,赵普胜,明玉珍这些人。丞相如此肯定是陈友谅会控制天完朝大权,然后出兵顺江而下攻打我们。”

    众人也被刘基的话吸引过去了,毕竟此时天完朝可不是陈友谅一个人说了算,陈友谅虽然手中握有重兵,但是天完朝的皇帝还是徐寿辉,陈友谅很多手下都是响应徐寿辉才加入义军的,此时如果让陈友谅篡夺徐寿辉的权利,然后控制天完朝,估计下面很多天完朝将士都不会同意。

    而且天完朝还有一个邹普胜,虽然手中没有什么兵马,只有一支丁普郎的人马,赵普胜此时已经不再听命邹普胜。

    但是邹普胜的影响依然还在,武昌一带都是他的地盘,还有一个沔阳的明玉珍,手中也有水师,人马不下五万,并且日常操练,这些人都没有明确表示支持陈友谅,所以陈友谅想要掌控天完朝的大权,然后发兵攻打怀远军,还是有很多障碍要越过。

    刘明远看着众人的疑惑,他知道自己作为后世来人,知道历史上陈友谅最后篡权杀死了徐寿辉,控制了天完朝的大权,然后才发兵的。

    于是刘明远主观上就将陈友谅定为怀远军的大敌,而忽视了眼下天完朝的情况,此时不仅陈友谅一家做大,邹普胜,赵普胜,明玉珍等人已经不弱了。

    但是刘明远也不能向这些人解释自己知道历史,于是他也不再解释,然后继续说道:“我断定陈友谅未来一段时日将会开始篡夺天朝大权,至于何时向咱们发兵,应该是在明年秋天,眼下咱们做好备战就可以,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多积攒粮草兵甲。”

    众人纷纷点头,毕竟刘明远都已经这样说了,也不能再说什么,至于眼下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明年怀远军要举行科举,这是一件大事,此时天下都已经传遍了怀远军统领刘明远要在金陵城举行科举的消息,而且已经有大量的学子开始朝着金陵城聚集。

    刘明远也知道眼下的情况,现在很多学习都聚集到了金陵城,这次科举的象征意义更大一些,刘明远是为了争取天下士子的人心。

    刘明远根据情况决定所有的考试全部都在金陵完成,初试和正试都是在金陵城举行,经过初试筛选,然后再进行最后的正试考试。

    如果是在和平时代,初试都是地方举行,然后选拔成绩好的,再进京参加正试,但是眼下各地都在打仗,而且这些地方也不具备考试的条件,同时还有大量的学子从不是怀远军统治的地方赶来,甚至一些人是从暴元的治下赶来的,这些人都是奔着科举来到金陵的,于是刘明远决定将所有的考试全部都集中在金陵城,这样也是出于现实的考虑。

    刘明远的想法也的到了一众文人的同意,此时这些人最关心的还是科举考试的出题范围。

    此时,宋濂站了出来,然后朝着刘明远说道:“丞相,眼下大量士子来到金陵城,这些人现在都在议论考试范围,不知丞相是否想好科考范围,还望尽早公布,这样也可以让学子们有所准备。”

    刘明远听了宋濂的话之后,一时也有些犯难了,毕竟此时科举已经延续了数百年,从隋朝大业年间开始,一直到现在,虽然暴元停止科举,但是经历了隋朝的开始,到了唐宋的完善和鼎盛,科举已经有了他的模式和制度。

    但是刘明远不太喜欢的就是科举全部考的都是是儒家经典,如论是明经还是进士,都是在儒家典籍上出题的,所有的试题都是围绕着对儒家经典的理解来进行。

    刘明远知道这样的科举选拔的人才都是一些才学出众的人,但是不一定是能够胜任治理国家的人才。

    但是刘明远现在还没有改变现状的能力,毕竟科举就是如此,他也只能接受,眼下宋濂等人催促刘明远公布考试范围,其实也是有他们的私心的,因为宋濂是理学派出身,而且还是程朱理学,他其实是想让刘明远将程朱理学的典籍加入考试之中。

    刘明远心中非常不喜欢程朱理学,尤其是朱熹谈论的“存天理、灭人欲。”更是让刘明远无法接受。

    眼下刘明远举办科举目的目的是得到天下文人士子的支持,所以这次意义更大于实际,这次刘明远决定采用中规中矩的方式,不偏袒任何一方。

    思来想去,刘明远知道天下文人士子中,九成都是理学出身,而且程朱理学占据一大半,更是一直巨大的力量。

    而且刘明远也不能全部否认程朱理学,毕竟刘基和宋濂这些大儒就是程朱理学的代表,而且他们也是治国的大才。

 第126章 理学之争

    刘明远这段时日也一直都在思考着科举的事情,眼下大量的学子开始涌入金陵城,都是奔着这次怀远军的科举而来。

    虽然此时距离科举还有大半年,但是毕竟这个时代交通不方便,士子们提前赶路也是非常正常的,况且暴元废除科举已经二十多年了,刘明远这次恢复科举意义重大。

    而且这次科举还是在怀远军治下举行,刘明远雄才大略,怀远军英勇善战,仁义爱民,怀远军治下一片繁盛,已经传遍天下,同时怀远军控制着富庶的江浙,此时只要是有些见识的人都知道刘明远一定能够成就一番霸业。

    暴元残暴无德,就是举行科举也只是象征性的,而且一直在打压文人学子,每次录取的人都非常少,此时刘明远举行科举,世人都清楚必然是效仿唐宋科举,广纳贤才。

    于是很多暴元治下的学子得知刘明远要举行科举之后,也都纷纷来到怀远军治下,涌入金陵城中,准备科举考试。

    刘明远也特意命令治下的官员和军队们要善待这些涌入的学子们,核实身份之后,都要发放路条,让他们来到金陵城。

    毕竟现在怀远军治下很多地方,尤其是一些交战地方,还是处于军事管制状态下,同时各州府也是严格执行新法,对百姓和百业的监管也非常严密,有陌生人进入自己的地盘,都会被及时发现。

    得到了刘明远的指示之后,这些不是怀远军治下的士子们也可以轻松地进入金陵城了。

    刘明远同时还将两处金陵城中的军营和一些驿馆全部安排出来,以非常低廉的价格让这些学子入住。

    于是大量学子涌入金陵城之后,非但没有出现流落街头的景象,反倒都有了息身之所,并且金陵城也随着这些学子的涌入而变得热烈起来。

    ……

    “我说张兄地,你买这本《新法》干什么?难道你还认为考它不成。”

    此时众多学子在一家书铺前面翻阅着上面堆积的大量学籍,一个微胖的士子朝着身边的一个青年士子说道。

    青年士子刚刚交了钱,然后将一本怀远军《新法》收入背包之中,一脸的满意,随后又开始挑选起其它书籍来。

    青年士子一脸不以为然,只是淡淡地说道:“刘丞相还没有说考什么,你怎么就知道《新法》就不考了。”

    微胖青年有些摸不着头脑,他自身学识不高,于是也不再说话,只是继续装出一副了然的样子。

    刘明远略带微笑地看着身边拥挤的书铺,然后听着这些学子的谈话。

    今天刘明远一身便服,身边就带着几个侍卫,出了行省之后,就来到了附近的金陵学院,此时正好路过学院路边的一间书铺,看到这里聚集了大量的学子,于是就停下来看了看。

    “莫非你还要考明法不成?”

    此时另外一个学子加入了讨论,然后直接说道。

    “明法如何?唐宋皆有明法一科,难道刘丞相准备不设明法不成?”

    刘明远听到这里,突然来了兴趣,两个学子谈论的明法也是科举的一个科目,科举在隋朝开始,经过唐宋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了。

    虽然不同年代考试的内容不同,但是基本上的几个科目都是不变的,这其中最重要的两个科目就是明经和进士,同时还有明法、明算、明字等科目,考察的知识也不同。

    进士科主要考察诗词,明经科则是偏重对典籍的记忆和理解,明法则是考察法令的,明算就是以算数为主,明字则是书法的水平。

    明法也是其中一科,但是和明经和进士相比,就要逊色不少了,于是渐渐地被世人所不重视,尤其是经过宋元理学的发展,此时明经和进士已经完全取代了其他科目,甚至明经也也开始渐渐弱势,进士科已经主导了科举。

    虽然进士科渐渐强势,但是唐宋依然坚持考试科目多样,但是到了元朝之后,元庭干脆直接废除了其它科目,只设置一个进士科,并且规定考试范围为朱熹的《四书集注》,也就是考察朱理学,其它的都不考。

    《四书集注》是朱熹在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研读,结合自己的理学哲学,对四书进行了全新的注释解读,然后编制出来的《论语集注》、《大学集注》、《中庸集注》、《孟子集注》,最后被后人统称为《四书集注》。

    此时那个青年学子继续带着高昂的态度说道:“刘丞相虽然主持科举,但是江南士卒都是程朱理学出身,自然是要以进士科为主,并且考试的也将是《四书集注》。”

    对于这样的争论,似乎另外一个青年学子也不太在意,在将《新法》收入背包之后,又将一本《刘明远语录》收入背包,然后就转身走人了,似乎也不想继续争论下去了。

    看到对手走了,这个青年学子似乎感觉到好像自己胜利了,顿时一脸的欢喜,开始露出一副得意的样子,同时他身边的众人也开始对他一阵奉承。

    刘明远好奇的看着这些,他没有想到学理之争竟然如此严重,就是一个普通的学子都在这样捍卫自己的立场。

    刘明远不由地摇了摇头,他知道这也是理学发展的一个阶段,理学是儒学发展到宋朝之后出现的一个全新的解读,同时也是一个新高度,因为他从传统的思想上升到了哲学层面,开始解释宇宙万物和世间百态,这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刘明远心中并不厌恶理学,因为以现在的技术条件,世人还无法解释宇宙和世间万物。理学尝试着进行了一些解释。

    理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万物各有其理,于是对每一个事物,包括人都进行了定论,认为出现的时候就存在一个理,规范着世间万物的发展。

    于是朱熹的思想就强调伦理纲常,封建礼教,这也是刘明远最不喜欢的一点,同时也是理学对后世封建王朝影响最深的一点。

    刘明远看着络绎不绝的学子在书铺前面过往,心中也开始盘算起来,他知道江南是理学的圣地,其中以程朱理学为主,虽然还有陆氏理学,但是江南学子八成都是出自程朱理学,虽然刘明远不喜欢程朱理学中的一些义理,但是他也必须要面对眼下的事实。

    刘明远思来想去,他知道这次科举考试是为了收复天下士子的人心,所以他必须要面对大量程朱理学的学子,而且无论对那个一个理学派,进士和明经科依然是重点。

    虽然刘明远心中不喜欢这些考察经文和诗词的科目,更偏重明法和明算这些使用的科目,但是他还是要给理学士子们一个更高的待遇,要重视明经和进士科。

    而且刘明远也不是没有选择,这段时日他也和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