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马前卒-第6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官员们都可以坐这里吗?”曹云问道。
  “不不不!老头子还有有些优待的,一般的官员,还是坐不起这节车厢的,当然,陈也这样的富豪官员除外。”萧华连连摇头,“侍郎一级的官员才有这个资格,侍郎以下,也只能坐硬椅子,自己出钱例外。”
  一边的陈也笑嘻嘻地道:“所以说,家里有钱也还是有好处的,至少出行不必受罪。亲王殿下,后面的两车节厢原本是没有的,这一次是专门为亲王殿下准备的,希望能让亲王殿下满意。请。”
  后面两节车厢,一节是为曹云的眷属准备的,一节是为萧华与曹云及二人的贴身护卫准备的,踏进车厢,立时便有一股豪奢的气息扑面而来。整座车厢,装修得也不比曹云留在武陵郡的那架豪华马车差多少了。
  “这两车厢,其实是我们大明陛下出行而准备的,这一次亲王要来,特意从沙阳那边运了过来,放在这里可是很有几天了。”陈也笑道。
  “这怎么敢当呢?”曹云脸色微变,“既是明皇陛下的专用车厢,曹某可不敢做,先生,我们就坐前面一节车厢好了。”
  “这可不行罗!”萧华却是摆摆手:“前面那节车厢的坐位早就全卖出去了,可没有我们的座位,再者了,来者便是客,陛下既然专门将这车厢送过来迎接亲王殿下,殿下自然可以坐,老头子也不是没有坐过这车厢,没有什么可避讳的,咱们的皇帝陛下没有那么多讲究。就他了,马上就要发车了,现在再去找其它的,也来不及了。”
  “就是这个道理!”陈也笑得贼兮兮的。
  车站里响起了嘹亮的号音,通往上车地点的栅门打开,一个接着一个的乘车人或背或扛或提着行礼走了过来,陈也抱拳向曹云拱了拱手,“亲王殿下,陈也就送到这里了,愿亲王殿下在大明过得开心,回来的时候,陈某在此相候,告辞,告辞!”
  侧转身子,又对萧华行了一礼,转身走了出去。
  无可奈何的曹云,只能随着萧华坐了下来。反正是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与周曙光见面这样的事情都做出来了,坐坐秦风的御用车厢,又算得了什么。
  车站里响起了一声极为悠长的号音,有经验的萧华为曹云介绍道:“马上就要出发了。”
  车身微微一颤,紧接着便开始向前滑行了,原本曹云以为会听到极大的噪音,但却意外的发现,响动居然不大。
  “以前没有这么舒服的。”萧华介绍道:“自从我们大明的天工署研发出了轴承之后,这速度就快多了,而且声响也小了许多,更为重要的是,更切省马力了,这轴承,真是一个好东西啊,哦,这玩意儿,也有人叫他飞轮,亲王殿下坐的那个马车上,不也是装了这个轴承吗?”
  “轨道车上也装了这东西?”曹云问道。
  “嗯,差不多吧,只不过要比马车上的大多了,听说也难造上许多,现在大明境内的轨道车,也不是每一个都装上了的,还在慢慢地改装中,但这一趟既然是要迎接亲王殿下,自然要用最好的。”萧华道:“使用了这玩意儿之后,速度可以提升一倍以上。以前的马儿跑上五十里,便必须要减速,百里,便必须要换马,现在,他们可以一口气跑上百里。一个小小的玩意儿啊,切省下来的物力人力,可真是不可计数,所以说皇帝陛下授予发明这轴承的匠师五品官员的官身,大家是一点意儿也没有。”
  曹云沉默了下来。
  萧华终究是年纪大了一些,与曹云闲唠了一会儿,便有些精力不济,放平了椅子,在身上搭一件毯子便沉沉睡去,曹云却是哪里有一点睡意,瞪大了眼睛,拉开窗户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景色。
  车速当真是很快,颇有些他当年在马上骑马奔腾的感觉。而更让曹云感慨的却是窗外那一片片长势极好的庄稼和一个个炊烟袅袅的村子。
  正如桃园郡的贲宽所说的那样,愈往明境内里而去,便愈见繁华,明人的恢复速度,让他有些胆寒,他可是很清楚,当年齐人撤出这三郡的时候,可是对这三郡进行了彻底的破坏,而且这命令还是他下达的。
  可现在,几乎已经看不到战争的伤痕了,这才过了几年啊!明人不但医治好了伤疤,而且还向前大大的走了几步。
  似乎并没有过去多少时间,轨道车开始减速了,而在他们的前方,一个与武陵车站完全相同的建筑出现在他的视野之中。
  轨道车驶进车站,一大群穿着蓝色制服的人涌了进来,手脚麻利的解下拉车的挽马的缰绳,将这些已经疲劳的马儿牵走,换来了一批新马,重新套好了缰绳,车站里,有人下车,也有人上车,不过几炷香的功夫,轨道车便又在悠扬的号角之声中踏上了向前的征途。
  一天之后,他们抵达了益阳郡,在这里,他们将过上一夜,第二天再度起程,益阳郡守将曹云一行人等迎进了驿馆,曹云却是一夜无眠。一闭上眼睛,脑子里出现的便是大明的轨道车,将一车车的明军从大明内地运到桃园郡,投入到战场,在战场之上对齐军形成压倒形的优势,而此时,齐国的大军却还在路上辛苦的跋涉中。
  等到他们赶到战场,所有的一切,早就结束了,等待他们的不是他们要去支援的友军,而是严阵以待的明人。
  他不寒而栗。
  他没有兴趣去看看益阳的夜景,从人倒是不辞辛苦的出去打探消息,与齐国不同,大明的城市之中是不存在宵禁这一说的,夜晚,益阳郡城仍然很热闹,到处灯火通明,欢声笑语,站在驿楼上,便能看见那璀璨的灯火。
  与武陵郡城比起来,益阳的军事气息便要淡了许多,街上基本上看不到多少军人了,不像武陵郡城,到处都能看到大明的士兵。


第1327章 世家之议
  抵达沙阳郡之后,曹云特地停了下来,不比其它地方,沙阳在大明国的地位有一些特殊,如果说太平城是明帝秦风的潜龙之地的话,那沙阳郡则是秦风的龙兴之地,正是因为得到了沙阳五大家的鼎力支持,秦风才从这里一飞冲天,从此走上了一条兴旺发达的道路。自然,沙阳也因此而受益。
  秦风曾率领着他的精锐部队与刘氏老太爷配合,一举击溃了汹汹不可一势的莫洛叛军,将其逐回了长阳郡,也因此在沙阳郡赢得了巨大的声望。
  沙阳郡是最先实施大明新政的地方,每当大明有什么新政策出台,沙阳郡总是第一个跳出来吃螃蟹的人。不管是当年的改土归流,还是后来的纳吏入官,整顿官制,以及现在最新的税制改革。秦风在沙阳有着无可比拟的声望,所以朝廷的每一项政策在这里都能毫无阻碍的得到顺利推行,当然,沙阳也因此而受益。
  沙阳的经济发展才整个大明首屈一指,几可以与大明都城越京城相比美。而从沙阳郡走出去的高官更是数不胜数,当今的首辅权云,吏部尚书方大治,都曾担任过沙阳郡郡守。所以沙阳郡守也被大明官员称为通向大明政事堂的最佳捷径。
  已近午夜,曹云却仍然漫步在沙阳郡的街头之上。与齐国城市一到夜晚便宵禁不同,大明的城市是没有宵禁这种说法的。所以沙阳的夜晚,仍然是灯火通明,其热闹与白天相比,虽有不同,但却另有一番风味。
  萧华老先生自然是没有曹云这样的好精神的,早早的便在驿馆歇下了,现在陪着曹云在街上闲逛的却是新任的沙阳郡守田敏。
  曹云对他很感兴趣。田敏的身份非同一般,他是沙阳五大家中的田氏一族,算得上是出身豪门大族,而且他的能力在历任沙阳郡守之中并不出众,勉强能算得上中人之姿。而以这样的能力却成为大明首屈一指的大郡的郡守,则是沾了家族的光。
  田氏现任家主田真,是大明的开国功臣,现任大明鹰巢的副指挥,本来是一心想要成为大明这个最大的特务机关的大头目的,但根据最新的情报显示,秦风心中显然另有所属,而这个人则是鹰巢的另一个副指挥使田宽。
  对于这个田宽,齐国鬼影是颇为头痛的,因为对他的了解实在是太少,不少鹰巢的郭九龄,田真等人在鬼影的资料可以说是堆集如山,这个人在公共场合露面的次数实在太少,完全搜集不到有关他的有效信息。
  而田敏能当上这个沙阳郡守,应当是秦风对于田氏的一种补偿,免得让田真心中失落。不得不说,这一手平衡之术,秦风现在是玩得溜熟了。沙阳郡作为贯彻大明新政最为彻底的一个郡治,在政治之上历经数位郡守的整顿,早已经形成了一个成熟的体制,郡守能力的大小,对沙阳郡的影响,并不像其它落后郡州那样大。
  当然,沙阳郡守直通政事堂的这条快车道,只怕也要从田敏这里终止了,这又何尝不是秦风对沙阳郡的另一种制约呢,大概秦风也不想若干年后,朝堂之中,政事堂里,放眼望去皆是沙阳一系吧。
  “如此繁盛景象,当真令人艳羡!”曹云对田敏道。
  “比之长安,洛阳等通城大邑,沙阳还差得很远呢!”田敏微笑着谦逊道,他话不多,因为站在他面的曹云,让他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压迫感,言多必失的道理他还是懂得,在这样的人面前,说话之前三思,那绝对是没有错的。
  小意,谨慎,是族长田真对他上任沙阳郡守之时的四字嘱托。不过有功,但求无过,对于田氏来说,已经足矣。
  “不不不,白日里的长安,也许要比沙阳繁华,但在夜间,却是无法与之相比。田郡守,夜间历来都是鬼魅横行之时,沙阳郡的治安好到了这个地步吗?”曹云问道。
  田敏摇头:“总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灯光再灿烂,也有阴影存在,沙阳郡中,自不例外,见不得人的勾当,当然也是很多的。不过沙阳郡自有律法治理,大体之上,还是很平稳的。偶有小事,无伤大雅。”
  “可本王听说,自去年以来,沙阳郡中没有秋决过一人。”曹云问道。
  田敏先是一愣,接着笑了起来:“亲王殿下对我沙阳郡的事情倒是清楚得很。您说得没有错,去岁至今,沙阳郡中没有杀过一人,其实也很简单啊,沙阳郡是陛下龙兴之地,有陛下威德照耀,在沙阳郡,十恶不赫的罪过,那是鲜有所闻的,其它一些小过失,倒也犯不着杀人。人口,对于大明来说,可是很宝贵的啊,现在那些因犯错而被判了牢狱的罪犯,最普遍的惩罚,便是流放到西秦之地。这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非常严厉的惩罚了。让他们去西秦之地开拓垦荒,既是赎他们的罪过,也是为大明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郡守这是要以宽治郡了?”曹云问道。
  “沙阳郡现在已经不需要严刑峻法了。”田敏点头道。“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沙阳郡已经有了盛世气象了。”
  曹云沉默片刻,“郡守出自世家大族,而且还是大明的开国功臣,大明朝对待像你们这样的世家豪族,有什么制约没有呢?”
  田敏脸色微变,看着曹云,半晌才道:“亲王殿下是想起了大齐的豪门世家之乱吗?”
  “不错,这是困挠我大齐的最大问题之一,也是我最烦恼的事情,郡守出身世家,却又身居高位,曹某故有此一问,郡守如有不方便,自不必回答。”曹云道。
  田敏微微一笑,想起了此时还在自己官邸之中的那位乌将军。皇帝陛下料事如神,这坑是挖得越来越深了,这位亲王殿下必然会在这个坑里愈来愈泥足深陷,最终再也无法爬出来。具体的情况,田敏并不清楚,但他仍然能够猜到,皇帝陛下是想在这位齐国的亲王殿下与他们的皇帝之间打楔子,说白了就是造成他们二人在治政理念之上的冲突。最好的结果,自然是他们因为理念的冲突而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从而使得齐国大乱,在齐国,唯一能威胁现任齐国皇帝的,也就是这位亲王殿下了。最不济,也可以让齐国皇帝对这位军神猜忌加深,从而弃之不用,这在军事之上,对于大明来说,也是相当有利的。
  “如果单以财富而论豪门的话,大明可谓是豪门多如狗,街上满地走了!”田敏呵呵一笑道:“大明兴农,重商。有钱的商人比比皆是,比方说我们大明户部尚书耿精明,他可以说是富可敌国。再就是亲王殿下眼中的沙阳五大家,家中财富也是极为惊人的。别家我不知道,但我们田家,一年的收入,足可以当得上一个中小郡治所有的财政收入。当年陛下许诺让沙阳五大家,变成全天下的五大家,这个诺言可是兑现了。”
  “大明皇帝不担心?”曹云问道,有钱了,自然就会有更高的要求,财富上有了,自然便会追求政治上的话语权,这是人的本性,本能,人心总是贪婪的,没有的总想要,要到了还会想要得更多。
  “亲王殿下,刚刚我所说的单以财富而论,如果抛开财富不谈,那么,大明没有一个豪门。”田敏哈哈一笑:“光有钱算什么?所谓豪门,不仅是指他们有钱,还指他们拥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深植于地方的势力,以至于依附于他们生活的那些人。”
  “你们不是这样吗?”
  “非也!”田敏道:“大明的有钱人,的确很多,但不知亲王发现了没有,我们大明对于土地有一条极为严厉的禁令,那就是严禁土地的兼并,每一户人家所拥有的土地是有上限的。即便是贵为当朝一品大员,家中所拥有的田亩,也不得超过两千亩。”
  “我可不相信这些人家当真只有这点土地。”曹云摇头。
  “还真就只有这一点。”田敏认真地道:“除开这条禁令之外,关键的就是交不起赋税啊。殿下,打个比方,我家拥有两千亩土地,那每年需要上交的赋税便是一百两,但如果有了两千零一亩,这个数字便会变成二百两,两千零二亩,便会变成四百两,您说说,我犯得着吗?您别说想欺瞒,欺瞒或者会有一时之功效,但这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一旦被税务部门发现,那可是会罚得倾家荡产,如果让监察部门盯上,那西秦便在向我招手了。”
  曹云默然不语。
  “再者,想要聚敛财富发大财,拥有土地在我大明可不是最快的发财办法,甚至是很愚蠢的办法。因为大明朝廷对那些喜好聚敛土地的人可是很警惕的,但是呢,对于商人却没有什么制约,只要你有本事,那你赚多少钱都没有人理会,你只需要规规矩矩的交纳赋税就可以了。既然有可快的发财办法,谁还将盯着几亩土地啊?用皇帝的话来说,土地是为升斗小民准备的让他们谋生的手段而已。换句话说,那只是维持最基本的生存,所以我们大明,对于农民的赋税那是极低的,而徭役,更是没有。”
  “你们的皇帝陛下就不担心这些富可敌国的大商人吗?”
  田敏微微一笑:“商人再有钱,也不过是依附在国家这棵大树之上的一根藤蔓而已,如果这根藤蔓不安分了,收拾起来易如反掌。”


第1328章 动摇
  曹云已经明白了秦风控制大明这些豪门世家的方法。
  大齐的豪门世家,大都以地方为老巢,拥有大量的土地,而依附在土地之上生存的百姓,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他们的附庸,为了生存下去以及过得更好,他们会紧紧地团结在这些豪门的周围。曹云很清楚,在大齐,那些自由民们所要负担的赋税,是这些为豪门大家佃种土地人的数倍,佃农的赋税,绝大部分是由田主来交的,而这些田主,也就是这些世家大族他们又掌握着地方上的权力,能很轻易的将这些赋税在帐本之上以各种理由抹去。这就带来了一个怪现象,那些拥有自己土地的自由民,过得比那些佃农还要凄惨。
  这样的时日一条,但凡是个人,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很简单的一件事情,只需要将自己的土地投献给当地的豪门大家,就可以得到他们的庇护。
  豪门大家们控制了大量的土地,也就控制了大量的人口。
  这些年来,大齐的土地兼并愈来愈严重,几乎已经到了危及国家安全的地步,国家赋税日渐减少,能服徭役的人丁也在减少,但实际上,大齐的人丁,是在逐年增加的。
  大齐皇帝要增强国力,就必然要夺回这些土地,夺回这些人口。而豪门大家一旦失去了对土地的控制,也就失去了对人丁的控制,他们自然不会答允这种情况的出现。两者的矛盾便尖锐的突显了出来。
  大明不一样,他们在立国的时候,便已经敏锐的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从一开始,便是大棒和蜜糖交替而下,国家在赎回土地的同时,又在想尽一切办法给这些豪门大族另外一个生财的道路。他们做得无疑是很成功的。
  正如田敏所说的那样,大明的商人很有钱,但究其根底,却是无根的浮萍,商人四海为家,那里有利,在追逐利润而去,他们注定了不能像大地主那些严密的控制着相当数量的人口。没有自己的地盘,终究便不能成气候。
  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