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山渐青-第2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哎哟哟……娘子别动气,是良人我不好,不该提这个,来来来,娘子吃一个蜜饯儿!”

晏楠噘了噘嘴,接过他递过的蜜饯,见他小意的模样,又得意的笑起来,许清看她依然一副少女的任性模样,再看看她的大肚子,总有些怪异的感觉,这……这不能怪咱,时代使然,都这样时代使然也!

安抚了大的,许清又掏出一块乳白色的玉佩引诱,呵俺家大娘子挺识货的!

许胜男见那块玉佩反射着柔和的莹光,依依呀呀两声,立刻就使出吃奶的劲儿,往许清那边爬,但她还实在太小,爬都爬不稳的,小屁股扭来扭去,煞是好笑;

爬到一半手脚没协调好,混了个四脚朝天,没哭小脑袋转来转去,寻找原来的目标,找到了,可翻不过身来,没法爬,手脚乱舞着,看得大伙笑倒一片;

小颜差点没笑岔气儿,扑到许清怀里笑得他耳朵有些发麻,等许清在她屁股上拍了一巴掌,她才伸出一只手掌去抬许胜男的小屁股蛋,帮她把身子翻过来。

小家伙继续爬,经过千般努力,终于爬到许清身边,嘴里依依呀呀的说着‘童言’;作为奖励,许清把玉佩放到她手里,她拿过玉佩后,低着头很仔细地‘研究’了一下,突然一出溜把玉佩塞入口中!

这下惊得大伙连连大叫,许清眼明手快,一把捏住许胜男的小嘴,不让她下咽,等抢回玉佩,许大官人已经惊得出了一身细汗,这个,带孩子还真得有些讲究,看来得仔细类一下,什么东西是不能给孩子玩的!

这下小家伙脾气来了,大哭!

“女儿啊玉没了,你看,没了!”许清变戏法似的,玉佩夹到手指缝后面,一摊手,许胜男果然发现玉佩‘神奇’的消失了。

“又来了爹爹又把他变出来了!”许大官人再一摊手,玉佩再次出现,然而用一只手挡住许胜男的目光后,把玉佩往手缝里一夹,再摊手,玉佩又没了!

许胜男被自己爹爹这一手‘神奇’的魔术镇住了,不哭了,两眼挂着泪珠儿又开始说‘童言’,许大官人乐得哈哈大笑,这可太有成就感了!

俺也会变魔术了!

第417章 紧锣密鼓

许清休了几天假,又得开始上朝了,现在朝中事情千头万绪,几十万党项人要迁往荆湖南路安置,二十万清唐羌要迁往陕西四路安置,还有十几万黄头回鹘也要打散安置除此之外,各地官府要给失地的百姓记名造册,然后分批迁往河套青唐等地。

还有巨额的战争红利需要转化,牛羊需要发卖,各种土地需要重新划分,包括房子、商铺、作坊等等,都需要及早处理,更重要的一点是派遣官员,一下子多了三分之一的国土,虽然这些地方不象内地一样人口密集,城池林立,但也需要派遣大量的官员,及学馆的教授等等。

这些新拓之土若不能迅速消化,几年内反而会成为大宋沉重的负担。

第日天章阁里,朝廷重臣齐聚此间,紧锣密鼓地商议着这些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无疑是派遣官员,迁民可以慢点,但没有官员先期去管理,一切事情无从谈起。

战争刚平息,就曾抽调过一派官员过去,但这远远不够,尤其这些地方战乱初平,更虽然加强管理,但许清的意思是,新拓国土的官员当以精简为要,不然现在为了迅速开展工作,调了大量的官员过去,将来事情一但走上正轨,用不着那么多官员时,再想裁撤可就难了。

这种情况下,那就需要要派一批精干的官员过去才行,既不会造成太多冗员,又能有效的把这些新国土管理起来。

那么怎么确定派去的官员是否精干呢?许清就此提出自己的意见:“陛下,臣认为,除了各路主官由陛下选任或各位枢相推举外,其它的官员全部参加一次时策考试,从中选拔出一批务实能干的官员,以便能对新并国土有效管理起来!”

许清这个提议没什么不好,那些只会吟风弄月的家伙先靠边站吧,而且许清这也是在试水,若是有了这次成例,那么今后国内全面开展政绩考核便有了依据。

现在的官员不管你政绩如何,只要不犯大错,磨够了资历都能升迁,这使得有一些能力的官员,也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里,安于现状,整个大宋官场死气沉沉,办事没有一点紧迫感。

官场上流传着一个所谓的至理名言:不做事,才不会犯错!

这被大宋官员奉为做官的准则,因为只要不犯错,就有升迁的机会,大伙都这样,偶然有个比较勤奋、想多为百姓做点实事的官员,反而被人看成异类,普遍为官场所不容!

范仲淹第一个就出来支持,他的革新十策中,政绩考核本就是其中一条,许清在这个时候把这条拿出来试水,可谓正合他的心思。

“陛下,目前地方官员总是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为官,国内行政已经有它运行的规律,这样做一时不会出大问题,但新开之土战乱方定,若是派遣的官员也抱着这样的心里,那必定给迁去的百姓造成可怕的灾难,民无以为安,政无以通行,新开之土难以恢复生产,朝廷会因此背上沉重的负担,陛下,官员考核势在必行!”

范仲淹只要认为有理,从来都是据理力争,这会儿说得斩钉截铁,仿佛谁若站出来反对,就要与谁战到底一般。

第二个支持的是包丞,他一直在地方为官,知道这些官场弊端,同时他是一个正直为民的人,支持这样的举措也就理所当然了。

贾昌朝等人没说话,倒是杜衍先说道:“陛下,对派遣出去的官员进行考核倒不是不好,不过这也有难处,目前这些新开之土是一刻也等不得,若让抽调的官员进京考核,这总得拖延一段时间,如此一来,所有的工作都会被拖延下来,对新开之土的快速稳定同样不利,所以臣以为,考核之议虽好,却不合时宜。”

开头很重要,一但开头没把握好,以后就会一再的将就,所以杜衍说得虽然也有道理,但许清却不想因此将就。

“陛下,臣的意思是,由前期派去的主官坐镇后,军队先行协助管理,各位枢相,目前河套、河湟、河西这些地区仍然非常纷乱,也必须有军队强势的压制,才能把局面稳定下来,所以臣以为,暂时由军队协助主官管理着没什么不好,这样一来,官员考核的时间就有了否则对派遣的官员没有摸底,不知能力如何,派去后反而会坏事。”

对许清又提出军管这一套,贾昌朝等人很不以为然,纷纷出言反对,但事实上许清当初在襄州这么干过,而且成效显著,襄州的自救工作在军管下迅速开展了起来,他们不是不知道其中的好处,只是他们不想军队过多插手政务,这样的先河一开,怕今后一发不可收拾。

许清再次进言道:“陛下,这只是暂时的,而且军队是置于当地主官的调派之下,并不是说军方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一但官员考核完毕,调过去后,军队依旧回归本属!”

许清一再强调军队是在当地文官管辖之下,打消一部分人的顾虑,这也可以理解,这就跟平时文官出任军中主官差不多,赵祯于是一锤定音,此事就这么落定下来。

许清与范仲淹交换了一个眼神,彼此都明白,此次一但开了官员考核先河,今后事情就好办多了战争只是政治的待续,或者是政治的一种手段,这话用在这次伐夏之战上再适合不过,这次军事扩张,正是为了接下来的肃清吏治、裁撤冗员做准备,而肃清吏治少不了政绩考核这一条,否则你再怎么肃,最后官场还是死气沉沉的情形。

接下来,一众大臣又商议了许多有关迁民的事,在这一项上各方没有什么大的争议,唯独这一项工作涉及面大,工作繁琐,必须面面具到才行,否则百姓迁过去了,连个安身的地方都没有,那怎么行,再则朝廷这次是收入了一大笔,但节省仍是主题,如何花最少的钱,完成这次浩大的迁民之事,都是需要细作商讨的。

由于这些新拓之地都处在边关,许清再次提议道:“陛下,河套、河湟、及河西三地,皆是胡人环伺之地,而且产出不及内地,若是供养太多军队,朝廷粮草转运困难,那就会给这些地方的百姓造成沉重的负责;

所以,臣认为,可让这些地方的百姓十户为一甲,农时耕种,闲时组织起来练习军阵,同时负责地方缉盗联防之事,这样一来,百姓就有了一定的自保能力,对地主稳定也将起到良好的作用。”

许清这个建议只是针对新开的河套、河湟、河西地区,不涉及内地,一但涉及内地,根本不可能通过,因为这跟举国练兵差不多。

这些提倡偃武修文的文官,绝不会同意在全国开展这样的全民练兵。但许清提出的这些地区很微妙,所先,许多人潜意识里还没有将这些新拓之土等同于内地,而且这些地方确实是胡人环伺,加上路途遥远,粮草转运困难,无法大量驻军,那么确实就需要百姓自己有一定的自保能力。

许清提出这一点,可谓是天时地利都把握准了,还投了范仲淹所好,因为他也提出裁减京畿禁军,转而让农人闲时练军守卫的方法,他那套有些象唐朝的府兵制,而许清提出的方法只是对边疆防务的一种补充!

赵祯心动了,这项提议真个实行下去的话,可减少一部分河套、河西、河湟地区的驻军,这将会给朝廷节省下大量的开支同时边关一但有战事,又能把这些训练过的百姓迅速组织起来,抗击入侵者,可谓是一举多得。

别小看这种农闲时训练起来的百姓,原来陕西四路的边民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们组织起来的乡兵,有些战力竟不下于禁军,民风使然也,这些地方的百姓处于四战之地,环境迫使他们不得不悍勇起来。

“陛觉得许卿此议可行,各位大臣以为如何?”

作为皇帝,很少会在询问大臣意见前就表明自己的态度,赵祯不会不知道这些,这次故意如此,无非是要告诉在坐的大臣,他希望大臣们别要在此事上作梗。

这次除了范仲淹一如既往的立即支持外,其它人都深思不语,这还只是在新拓之土上实行,这些人就顾虑重重,可见要想在内地同时实施,除非赵祯是个雷厉风行的主,否则别想通过。

许清也不再说话,任由他们考虑,好处是摆着的,咱不说你们也会知道。

很快,曾亮就先站出来支持了这老头儿一切从他的钱袋子出发,凭良心说,曾亮任三司使,开拓不行,但守成却守得很好,国库的门儿被他把得很牢靠。

他往往不是站在政治立场上说话,而是站在钱的立场上说话,这人在大宋官场上算是个异类吧,所以即使赵祯接受许清的策略,以军事扩张为后续的肃清吏治做准备,而曾亮在开战上一直是不赞成的,甚至常以钱为梗,但赵祯一直没有拿下他的意思。

很好赵祯这回很强大,见大家很久没出声后,干脆说道:“既然各位大臣没意见,那就按许卿所议在河套、河西、河湟施行吧!”

众臣面面相窥,各人脸上精彩异常,这是怎么了这是?我们没说话也没等于同意了啊?但人人也都知道赵祯是铁了心要施行了,在此事上他们一时也拿捏不定,那好,就这么通过了!

许清差点想跑出天章阁去大笑一场,确实,有时候在朝堂上也不全是严谨肃穆的,有时也得用些无赖手段什么的,也会有一些很好笑的场面,象这次,许清就觉得赵祯有些耍赖的意思!

反正你们不说话,就当你们同意,就是这么回事!

第418章 十贯钱的人品

传说某日赵祯闲来无事,便在皇城内溜达,遇到一兵部吏员,见其手上拿着一账册,走路一步三顿,八风不动,很是悠闲,赵祯便问道:“你在干什么呢?”

答曰:“臣在调一批山药往荆湖南路。”

赵祯同志听了有些郁闷,挥挥手让这兵部吏员走了,接着溜达,复遇一户部郎中,赵祯再问:“你在干什么呢?”

答曰:“臣在为郊祭修订礼乐!”

赵祯同志听了更加郁闷,挥挥手又让这位户部郎中走了,继续溜达,又遇一吏部员外郎,赵祯再问:“你在干什么呢?”

答曰:“臣在……臣在没事做!”

什么乱七八糟的兵部的人不管兵事,去运山药;户部的人不管财政,去完善什么礼乐;作为六部之首的吏部竟然没事干,这……这这这……

老好人赵祯同志大怒,立即‘勒令’所有两府两制大员一盏茶时间内赶到天章阁。

等大宋朝的一帮大佬火烧屁股的赶到天章阁,老好人赵祯同志一拍御案,把各种奏章震得满天飞,一付提刀砍人的样子把自己的遇到的事向各部大佬嚷了出来。

第二宰相杜衍小意地答道:“陛下,咱们大宋朝不一向是这样的吗?”

老好人赵祯脸色阴睛不定,被呛了一下,接着更是怒气冲天:“朕节衣缩食,年年拿内藏库补贴国用,大宋百姓加了一次又一次的赋,弄得民怨沸腾,感情钱全拿来养一帮子闲人了改立即改!”

一场席卷大宋朝的政治风暴就此开始了!

主题是还政于六部。

恢复中书省取旨、门下省复审、尚书省执行的定制,即把原来集中在中书省的大权分散到三省之中。

裁掉三使司、三班院、考功院、审官院、审刑院、礼仪院、知院、纠察刑案司、太常礼院等一大批部门。

吏部收回了分散在中书省、审官院、枢密院、三班院、考功院的官吏铨选大权。

户部收回了被三使司夺去的财政权。

礼部收回了被礼仪院、知院等部门夺去的科举等职能。

刑部收回了被审刑院、纠察刑案司等部门夺去的奏献权。

工部回收了被三司、都水监等夺去的职权。

军方保留了枢密院,依旧拥有调兵权。但三衙被撤销后,统军权被划归兵部。

宣徽南院与宣徽北院合并称宣徽院,今后将不再有南北之分。它今后将是一个高极将领养老的地方,同时管理全国的武学,研究战策战略,为武学的学生传授战阵经验。

这一大刀砍下去,大宋中枢机构被裁撤近三分之一。

所有被裁撤部门的官员还有一次机会,参加即将举行的策论考试,成绩优异的,很好,你还有当官的机会,大宋新拓了大片国土,那边正需要官员管理,就你们了。

考不上的,也不要紧,三年后你还有机会来考一次,共有两次参加策论考试的机会,若是两次都考不过,对不起,百姓过得很苦,大宋的福利还达不到养大批闲人、傻蛋的地步,你们回家养老吧,陛下仁义,会发三个月的薪俸给你们作为安家费!

地方官府反而没有做过多的改动,保留了财、政、法三套马车并行的构架,依然是经略司管政,转运司管财,提刑司管刑法,但这并不代表不裁撤冗员了,相反中枢一改完,就一路杀下去,至少有近半数的官员被裁掉。

这些官员一样有机会参加策论考试,赶紧吧,别满口‘直呼姐野’啦,回去琢磨一下怎么管理百姓,怎么施政,怎么发展民生的事吧机会只有两次,错过了,这辈子个您就是平头百姓了!

反对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但都被赵祯与范仲淹他们当头棒了下去,首先这次裁员给被裁的官员保留了两次机会,让他们还能存着一些机会、一些幻想,没有立即全然否定他们成为官员的权力。再则二十万禁军刚刚把西夏都给灭了君威如泰山压顶,谁敢不从,发些牢骚可以,但该怎么办还怎么办!

上奏章,一律留中不发,找赵祯理论,您见得着人再说吧!

凡事就怕不行,只要决心实行,加上有范仲淹等一众中枢大臣的全力支持,事情有些波折难免,但在大胜之威的重压下,没有做不成的。

这次改制,许大官人也大发神威,把光拿俸禄不办事的范仲淹同志给踢出了司农寺,自己坐上了头把交椅,成了司农寺卿。

确实,现在的许清没必要再顶着别人的名头办事了,在许多事上老范反过来还需要他罩着呢。他出征前被赵祯提为判宣徽南院事,如今这个职位也被取缔了,不过却捞到了司农寺的头把交椅,这也不错了,六部九卿,再怎么说咱现在也是九卿之一了。

虽然以前司农寺的事也都是他一手把持,但那太冤了,干着寺卿的活,拿着少卿的俸禄,冤不冤啊?

天章阁里。

许大官人有些好奇地问道:“陛下,臣听外间传言,说您那天在皇城里散步,问兵部的吏员什么,那小吏回答您说在批发山药是不是真的?”

“那只是个传说哈哈哈……”

那只是个传说?幸好许清没眼镜可戴,否则这回非被赵祯的回答摔碎一地镜片不可。

“陛下,这个……这句说不能乱用的!”

“哈哈哈朕觉得挺好用的,再者子澄你能说,朕为何不能说?”

赵祯的回答让许清无语了,确实,不管这事真实与否,这都只是一个托词而已,真实情形是,许清、范仲淹、晏殊、韩琦、富弼、王尧臣等重臣不知就此事商议了多少回,时机的选择、施行的步骤,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无不反复磋商过一遍又一遍,朝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