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到古代找个好老公-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打完拳,休息一会儿,辛湖把那些已经用热水泡过的大豆花生一起放进锅里,加了小火慢慢煮着,又去刘大娘家和大家一起做针线活,其实上就是纳鞋底。纳鞋底的活儿,可以说是针线活当中,她最不喜欢干的活,但大家却都逼着她纳鞋底。她纳得鞋底虽然也会出现针脚不均匀的问题,但因为她手有劲,纳出的鞋底还是很结实的,而且其他精细点的活儿,她也不善长啊。所以,大家伙一致认为她以后就专门纳鞋底好了。

    “你们看我的手。”辛湖说。她纳了几行,放下已经酸了的手,冲众人举起来。

    她的手上已经被线勒出了好多条白印子,而且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也因为用力抽针,而留下了几道深深的针印子。可见纳鞋底真是个力气活儿。

    “呵呵,呵呵。”谢姝儿偷笑。

    纳鞋底,可是她最不乐意干的活,真心很累人的。今天辛湖纳的还是一双厚鞋底,就更加累人了。这里所有人都带了换洗的鞋袜,除了辛湖之外。所以,这鞋是给她自己做的,不纳都不行啊。总不能全部指望大家帮她完成吧。

    “我回去看看腊八粥。”辛湖才不理谢姝儿了,急匆匆的往家走。她出来其实也不过半个时辰,只是纳鞋底真心是个累人的活,她虽然有力气,但总归是个孩子的身子。她打着回去看粥的旗子,让自己手歇歇。

    果然,灶上煮着的花生黄豆这些硬干果儿都没有煮好,她又把高粱也加进去一起煮,这些东西很硬,不如大米小米容易煮熟,得先煮些时间快熟时再加其他的材料进来。

    等她一去一回,搞了两三个回和之后,她的鞋底才纳完了半只。

    “光纳个鞋底就这么累了。做起一双鞋真不容易啊。”辛湖感叹道。

    “嘿嘿,纳鞋底是针线活中最简单的活计了。你可不知道,弄好一双鞋底可才是麻烦呢。特别是你这种厚底鞋,得糊好几层呢。”谢姝儿说。

    辛湖其实对做出一双鞋底的工序并不太清楚,但也看到刘大娘弄了好几天,才弄好,不好意思的说:“刘大娘,谢谢你。”

    “嗨,别听谢姑娘说。我这也是顺手帮你弄一双。等以后,还得教你自己弄这些活儿,针钱活不好不打紧,但起码你得会啊。”刘大娘笑道。

    “哦。”辛湖闷声闷气的应了一声。着实有些郁闷,因为做一双鞋就已经把她弄得很烦燥了。一想到,一家子那么多男人,如果要给每人做一双鞋,那不知道要纳多久的鞋底,她想想就觉得头疼。

    大家自然很明显就看出她的情绪了,谢大嫂说:“阿湖,你煮的腊八粥,快熟了吗?”

    “哦,我回去看看,差不多了的。”辛湖起身就往自己家跑。

    才一跑到家门口,就听得屋子一群孩子叽叽喳喳的说:“腊八粥好香啊。”

    灶上煮的粥已经散发出了香味,香的令辛湖自己都不由的吞了一下口水。最近粮食越来越紧张了,为了不让往后的日子真正断粮,家里的饭食已经越来越往菜方向发展了。基本上是莲藕充当大头了。菜粥也越来越稀薄了。所以,这锅里完全是粮食煮的粥,就格外吸引人。

    揭开盖子,大沙罐里的粥已经煮得有些粘稠了。辛湖立马把洗干净的红枣扔进去,搅拌了几下,冲前面叫道:“平儿,可以吃粥了。叫大家都来吧。”

    几个小孩子自然是要先吃的,也不等大人们了,辛湖先给他们一人装了一小碗粘稠的腊八粥,再往粥上撒了一点儿红糖,让他们在小桌上吃。

    “真好吃,我还怕这杂七八拉的东西全煮在一起不好吃呢,没想到味道却这么好。”谢大嫂和刘大娘说。

    “就是,还是阿湖会煮,煮出来的腊八粥又浓又稠味道又好。太好吃了。”刘大娘也说。

    碗中所有的材料都煮得开了花,混和在一起了,吃在嘴里软糯的很,再加上红枣和红糖吃得令人觉得甜滋滋的。要说这腊八粥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不说家家户户都会煮,起码稍微有些体面的人家,每年都会煮一锅腊八粥,有的亲友之间还会互送呢。

    今天因为没多少好材料,大家把这个任务交给辛湖了,没想到,光是这些杂粮,在阿湖手中,居然能煮出别拘一格的腊八粥来,好吃得很。

    就连谢老夫人都感叹道:“今年的腊八粥格外有味道。你们记下今天煮粥用的方子,再好好问问阿湖是怎么煮的。来年你们自己再煮。往年我们吃的,就没这个味儿,里面尽是些桂圆银耳等物,好是好,但却少了粮食的味道。没这个好吃。”

    她往年也不过是应个景尝个味儿而已,今年却足足吃了一碗,还意犹未尽。要不是怕不好克化,又怕其他人不够吃,她都想再添半碗呢。

    辛湖心里其实也很明白,这腊八粥如此受欢迎,与家家都不敢放开了吃粮食有关。因为缺少,就格外香,但她嘴里却说:“这个简单的很。不过是难煮的东西先煮着,再慢慢加其他东西进去,我最后又加了半碗米进去了。就是觉得粮食少了点,粥不浓稠。”

    今天这粥,虽是她煮的,但材料却是大家提供的,一共多少花生多少黄豆多少粮食,刘大娘与谢大嫂都心里有数,以后照着这个比例来,就差不多了。

    “啧,姝儿,你看看人家。阿湖就是有这份眼头,知道要再加半碗米进去。怕是给你们煮,你们也煮不出这个味儿哦。”谢老夫人看着自己吃得正欢的女儿,直摇头。

    谢姝儿趁母亲没看到,回头冲辛湖作了个鬼脸,乐呵呵的吃着粥。她自打跟着辛湖学煮菜后,就发现自己也并不是没有一点儿学菜的天份。起码她现在就能弄出那道萝卜丝了,和辛湖弄的味道差不多呢。

    当然了,这是最简单的一道菜,光是切成那么整齐的萝卜丝,她就被辛湖整整折腾了三天。谢大嫂比她好点,但也折腾了两天,结果,一连吃了三天的上顿下顿都是绊萝卜丝,谢公子和谢老夫人已经吃怕了。

    两人都明确表示:“以后还是把萝卜丝煮在鱼里面吧,又或者切萝卜块煮在肉汤里。”

    所以,最近这姑嫂二人都在跟着阿湖学习如何做那道杂鱼萝卜酸白菜汤呢。酸白菜有限,每次辛湖只能给她们一点儿提味了。煮了两次之后,虽然味道还赶不上辛湖煮的。但谢公子和谢老夫人已经很满意了,因为姑嫂二人做出来的菜,味道确实在进步。

    有进步,就表示她们还是有希望的,谢老夫人也没想她们能达到辛湖的水平,只不过希望她们能学会两手,可以拿出来,在贵妇人们面前展示展示就行了。毕竟,各家不都是有厨子的吗?也没有人要求一个当家主妇能有一个厨子那份好厨艺啊。

    可这腊八粥一出来,谢老夫人就对自己女儿媳妇的厨艺要求更高了。只恨不得她俩,象辛湖一样,随便煮个什么东西,都格外好吃。

 第56章 谈心

    一伙人都在说闲话;刘大娘端着一碗腊八粥先回去了;小石头的娘身子很沉重了;今天就没过来。

    结果,刚一入夜,张婶婶发作了。

    刘大娘虽然以前帮着接过生;但却不是个真正的稳婆;而且连个打下手的人都没有。着急之下,她把谢老夫人和谢大嫂都叫过来帮忙。不管怎样;大家都是生养过的妇人,多少有些经验。

    谢姝儿和辛湖两人就在他们家的厨房里帮着烧开水,时刻等着前面的吩咐。屋子里气氛很紧张,大郎把小石头带到家里和平儿他们玩。没让他呆在这里。

    “没事的。她底子好,以前生小石头就很顺利。”刘大娘强装着镇静,象是在安慰大家,其实完全是在给自己打气。

    “那是,我看她怀相也挺好的。”谢老夫人在一边打着气。

    辛湖和谢姝儿就呆在厨房里烧开水;给她们打些下手。

    “唉;这也没有稳婆;又没有个大夫。”谢姝儿担心的说。她张大着耳朵;听着前屋张婶婶隐忍的声音,心里莫名的发慌。

    辛湖比她更怕,她一大姑娘家的,在现代也只在电视和书本中见识有女人生孩子的场面。而那时候,她周边的人都在医院生孩子,都还时不时的被报道出事的。这样直接在家里生,她还是第一次真正见识到。

    还好,没让她们俩害操心多长时间,不到半夜孩子落地,母子平安。

    众人皆松了一口气,辛湖立马按照刘大娘早前的吩咐,煮了清淡软乎的汤面,送上去给张婶婶吃。

    辛湖端着面碗,在门口递给了谢大嫂,门打开了大半。辛湖一眼瞄过去,刘大娘正在收拾屋子。张婶婶半躺在炕上,身边放着个旧襁褓,刚出生的小婴儿居然也不哭不闹的,睡得正香。

    因家里各样东西都不齐全,整个生产过程,张婶婶就喝了几口糖水,这会儿也饿了,顾不得产后虚弱,硬撑着吃了这一大碗的汤面。

    “先好好休息几天,有什么事,只管叫我们。”谢老夫人说。

    “多谢大家了。”刘大娘一边送她,一边给大家道谢。

    说实话,孩子没生出来时,她可没少担心害怕,就怕出什么意外。有谢老夫人这种有经验的老人在一边守着,她心里多少有些安慰。

    因张婶婶平安产下男孩儿,谢老夫人心情极好。

    “小石头的娘是个有福的人。虽说男人不知下落了,但这生孩子却利落的紧。”

    谢大嫂笑笑,说:“就是。我生阿土时,可疼得死去活来,足足一天一夜。她这可快了,小半天就生了。”

    “你要是再生,也会快的。她这是生第二胎了。头胎是艰难些。我生阿土爹时,可吃了不少苦头,后来又调养了两三年,才又有了阿姝。生阿姝时就好多了。唉……”谢老夫人说着,又想起了死去的夫君。

    要不是因为他死的早,说不定她还能再生个孩子,无论男女都好啊。这样儿子就不会只有一个妹妹了,这人丁还是单薄了些。

    汪氏早就明白婆婆的遗憾,这会儿下意识的摸了摸肚子。在这里也住下来一个多月了,除了刚开始那几天之外,后头每夜夫君可都没闲着,算起来,这小日子就在这几天了。

    见到媳妇儿摸肚子,谢老夫人还以为是自己给了她压力,连忙说:“你也别太想着这事了。反正阿土还小,现在又不安稳。”

    “我知道了。就是有些羡慕。”汪氏笑笑。

    婆婆虽然没有怎么催,但她心里却明白。婆婆是盼望她能给谢家多开枝散叶,婆婆心里一直觉得自己生的太少了,以至于夫君总共只有一个妹妹。如果夫君多几个弟弟妹妹,说不定京里谢府的人也就不敢这么过份了。

    “这有什么好羡慕的。你们还年轻,还能生好多个呢。”谢老夫人说。

    弄得汪氏一张脸都不知往哪里放了,婆婆这话说得她好象母猪一样,能生一大窝呢。

    后头的辛湖和谢姝儿也在谈论这刚出生的小婴儿。

    辛湖有些不满的说:“那小婴儿,我们都没看到。也不知道长得怎么样?”

    谢姝儿笑道:“成了亲的妇人才能进去看刚出生的婴孩。我们要过几天,才能去看呢。”

    “哦。我还想看看,刚生下来的小毛头好不好看呢。”辛湖微愣,却很快反应过来了。这古代和现代可不同,姑娘家是不能进产房的。

    “其实刚出生的小婴孩,一点儿也不好看,邹巴巴的红红的,还长满了毛。当年阿土出生时,办洗三宴时,看到他可把我吓坏了。”谢姝儿笑道。

    “你没说他丑吧?”辛湖好笑的问。

    谢姝儿不好意思的脸红了。当时,她一句:“这么丑的娃儿。”差点令亲朋好友笑疯了。后来,她可是亲眼看着阿土慢慢变好看,到满月酒时,还有亲戚故意逗她:“阿土长得好不好看?”满月的阿土早就长得白白胖胖了,虽然大半的时候在睡觉,五官也看不出有多出色,但却一眼就能看出是个可爱的娃娃了。

    “你娘没打你啊?”辛湖忍着笑问。这当着亲戚朋友的面,说自己刚出生的小侄儿丑,肯定惹了不少笑话。

    “你还说,我娘当时就黑了脸,要不是大家打趣,肯定少了不一顿打。过后,我娘还狠狠的教训了我一顿。说刚出生的小毛头越丑长大了就越好看。”谢姝儿说。

    小石头知道娘给他生了个弟弟之后,十分兴奋的回家去了。

    夜里,辛湖说:“张婶婶生了宝宝,我们要不要送点东西过去?”

    “我们能送什么?”大郎问。他真不知道家里有什么东西可以拿出去送人。

    “唉,鸡蛋都没有,糖也没有。”辛湖直叹气,以前在老家,大家一般都是送些鸡蛋和红糖。如果关系更近更好的人,会送母鸡,猪蹄,鲫鱼给产妇吃。

    “这段日子刘大娘怕是没空出去砍柴了。他们家柴还够吗?”大郎问。

    “比我们的柴少。估计不太够。”辛湖答。

    “那我们明天去砍柴,多给他们家几捆。”大郎说,自己家什么也拿不出,不如,干脆和谢家人一起,多砍柴送给他们家。算是表达了自己的心意,也给了他们家一些帮助。

    “好吧。”辛湖无可奈何的应了一声,还真没听说过谁家添了小宝宝,别人送礼是送柴草的事情呢。但就现在这个情况,她也没办法。手中有银子也无法去买到什么合适的礼品。

    第二天一大早,大郎就见到谢大嫂拿着一些东西去小石头家了。谢家送给张婶婶一包红糖,两块适合小孩子穿的布料。

    四人连续砍了两天柴,全送到小石头家去了,把他们家那马棚装了个大半满。

    “多谢多谢了,够用的了。明天不要再给我们家送柴了。”刘大娘感激的说。她一个人要照顾产妇和刚出生的婴儿,着实有些忙不过来。

    “我们也帮不上什么忙。张婶婶和小毛头还好吧。”大郎说。

    “他们都好好的。”刘大娘笑道。

    这小毛头很乖,吃了就睡。比小石头儿时好带多了,可能他也明白现在境况不同。只是张婶婶就要受不少苦了,因为没什么好东西给她补身子,孩子又要喝奶。刘大娘心里担心她的身体,却又不好表露出来。

    日子一晃就到了年跟前。

    张婶婶生的小毛头,也快要满月了。因为踏着腊八的尾巴出生的,大家都笑:“这小毛头不是要赶着吃阿湖煮的腊八粥吧。”

    “可不是,原本是该正月生的,这孩子提前一个月生了呢。肯定是阿湖的腊八粥把他香出来的。”刘大娘也打趣道。

    张婶婶当时还是多少伤到胎儿了,以至于他最终还是早产了,幸运的是,因为母体健康,而前面的几个月营养又跟得上,小毛头的身体虽比不上他哥哥那么壮实,但却也是个健康的小家伙。

    最后,这小毛头,就被取了个叫初八的小名儿。

    大年三十,就在一片安静中过去了。家家户户都拿不出什么东西来过个丰盛年,甚至连炮竹等物也没有。

    辛湖还没什么感觉,毕竟现代过年的气氛已经很淡了。不外乎是一家子凑在一起吃个团圆饭而已。他家自打搬离农村后,她就没感受过过年那种热闹劲了。城里也不能放鞭炮,而且每天过年这几天,小区里人还特少,有的人回老家去了,有的人回父母家去了,有的人出去旅游了。相对于平时来说,不仅没变热闹还变得冷清了。

    最重要的是,自打哥哥结婚后,她回到那个家时时都有种自己是多余的感受还不说,父母也明显的对她越来越不满意,再加上后来还闹出不少极度恶心的逼婚事件,折腾的大家感情越来越冷漠。再后来,父母去世了。她与哥嫂基本也没什么来往了。

    所以,她对这么冷清的年,并没有太多的感触。反正家里人口其实还不少,每天的日子也没多大变化。而大郎这几天却很不开心,那份不开心,浓得辛湖这么大咧咧的人都明确的感觉到了。

    不过不仅仅是大郎不开心,江大山也好,刘大娘也好,谢家人也好,统统不开心。大家心里都有事,哪有什么心思过年啊。而有如此光棍感受的,除了辛湖也怕就没别人了。所以,她不知道大家为何不开心,反正她自己觉得这过年不过年的,还不都是一样过日子啊。

    这种低气压一时持续到大年初三,辛湖终于忍不住找了个机会和大郎说话。

    “有什么事?说出来我听听。”

    大郎抬眼看了她几眼,没好气的说:“没什么事情。”

    “你看看自己的脸。还说没什么事情。”辛湖忍不住想笑,这小小年纪就苦着一张脸,好似天下人都欠了他似的,实在是不能忍。

    大郎幽幽的叹了口气,好半天才反问:“过个年,家里什么都没有,就这么过去了。这回你怎么没吵?”

    “吵有什么用?外面依旧是冰天雪地,家里依旧是存粮无已。”辛湖翻了个白眼,反问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