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家娇妻来种田-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会儿我真的是想死。可我不能那么做,我得替自己报仇。当时,只有兰姐儿说过退婚。可我爹呢?三婶儿,妙儿都知道劝我缓两年再要孩子,可是我娘竟然……”
“心伤了,说再多也就没用了。我觉得这样挺好,至少我心里能舒服一些。我娘都那么大岁数了,肯定不能再让她有孩子。一旦有了,生的时候都有危险。”
女人凑到一起,无非就是说孩子、家庭之类的事情。梁桂芳显然跟曹氏谈得来,什么话都能说。
齐妙再旁听着,脑子里不停琢磨黑伤草的事情。
说起来梁敏如那么做是为什么呢!
贪图家里家产?可她是个女的,出了门子以后梁家所有的一切,都不会是她的啊。
到底是为什么呢?
当所有的事情揭发那一天,齐妙真的觉得人心叵测……
……
初二的午饭,自然是在老宅那边吃的。由于有新姑爷的缘故,王氏虽然面色不好,但也啥话都没说。
饭桌上,梁桂芳仿佛是曹氏的女儿,不停地给她夹菜,嘘寒问暖。
根本不顾身旁的亲娘冯氏。
这样的态度,除了让冯氏意外,还有一个人,十分的不爽。
那就是老姑——梁敏霞。
新亲第一年回来过年,拿的东西不老少,可都是些肉、酒这些常见的东西。
满心欢喜以为能拿些布料回来,没想到不仅没有,而且连块布角都没见到。
再看梁桂兰跟梁桂香身上穿的。
一个蓝底儿碎花,一个桃红色夹袄。
哪一个都比她强,这心里更是不愿意了。
瞅着给曹氏夹菜的梁桂芳,小声抻哆着说:
“三嫂又不是没长手,不会自己夹吗?”
本来很安静的屋子,突然梁敏霞这话一说出来,多少有些尴尬。
梁宿友在屋里,狠狠地咳嗽了一声,梁敏霞忙缩了缩脖子,不吱声了。
梁桂芳轻笑,夹了块鸡肉放在梁桂兰的碟子里,随口说道:
“老姑这话说得,三婶儿离肘子、鸡肉远,我帮着夹一些不也正常嘛。下次我主意,不会在老姑面前摆弄筷子了。”
梁敏霞听到后来,终于听出了她的意思,不过碍于父亲一早的提醒,只能强忍着憋火。
齐妙见状,不怕死的夹了面前的凉拌酸菜,故意大声地说:
“老姑,这酸菜离你远,我给您夹点儿。您就不用生气了,我跟芳姐儿都是侄女,她给我娘夹,我给老姑夹。”
梁桂芳秒懂的瞅着齐妙,得意的瞟了一下梁敏霞,说:
“还是妙儿妹子懂事儿。过年就十六毛岁、生辰该及笄了,真快啊!三婶儿,您想给妙儿妹子找啥样的?”
曹氏听了这话,仔细琢磨了一下,说:
“不着急,我想留她两年。这孩子被我跟她爹宠坏了。”
第135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
“哪能啊,妙儿妹子多懂事儿呢。”梁桂芳说到这儿停顿一下,随后又道,“不过三婶儿留她几年也可以,好女不愁嫁,好好挑一挑也可以。”
曹氏闻言心里高兴,人家夸赞自己的儿女,那就是夸赞她。把刚刚蒋氏夹给她的肘子肉,借花献佛的放在梁桂芳的碗里,说:
“若真如芳姐所言,那三婶儿可就烧高香了。”
梁桂芳抿唇,忙不迭的点头,说:
“放心,放心。”
二人的互动,直直的惹恼了王氏。虎着一张脸,不情不愿的提醒着:
“赶紧吃饭,菜都凉了。”
曹氏二人互看一眼,默契的低头吃东西,不在履量。
其实,若换做以前,估计王氏就该破口大骂了,绝对不会像刚才那么好说话。
今儿过年,再有卢长东在里屋,她不可能没分寸的发作。
只能强忍着怒火,听着她们俩得意的夸赞旁人。
伸手给梁敏霞夹了块鸡肉,无声的给些许安慰。
梁桂芳看着老姑一脸酱菜色的额样子,扭头看了一眼齐妙,挑眉笑了。
齐妙抿唇,默契的眨了下眼眶。看着气呼呼的梁敏霞,得意的冲其做了个鬼脸。
算起来,梁桂芳就是故意当着老宅人的面说她亲事。
梁敏霞没留头的时候就开始说亲,可如今留头了,却无人问津。
出来混总要还,以前那么欺负侄女,今儿自然就丢给她添点儿堵。
当然,还有王氏。
想当初梁桂芳订亲,卢长东那边给了不少银子,可是陪嫁,就那么一丁点,换谁都会不高兴。
梁桂芳依然还是给曹氏夹菜,不过倒也收敛的不再提婚事方面的事情。
一顿饭吃的,有人舒畅有人堵,有人欢喜有人忧。
饭后,收拾的活儿破天荒的被梁敏霞抢走了。
只可惜她的算盘打错,即便再怎么努力,卢长东肯定不会给她保媒拉纤,能做的也只有梁桂芳。
不过梁桂芳嘛……
肯定不会管她。
曹氏见时候差不多了,起身告辞。
梁桂芳也趁机,喊上卢长东往回走。
冯氏跟王氏自然不希望他们夫妻俩走这么早,一个劲儿的挽留。
只可惜,人家心意已决,更何况卢长东也不喜欢在老宅。这一次,完全支持媳妇儿,跟着三房一起到了大门口。
马车已经等在这儿了,王氏突然上前,拉着梁桂芳的手,一脸担忧的道:
“芳姐儿,你大姑那边……到底咋回事儿?真的有病不能来了?”
“奶,您这话啥意思啊。不是有病,难道还能有别的?”梁桂芳揣着明白装糊涂。
卢长东早被梁安拽到一旁说事儿去了,至于说什么不得而知。
王氏瞅着大孙女的样子,真是恨不得直接把话挑明白。
可是……
没有那个胆子,更没有那个魄力。
冯氏拉着梁桂芳,微微蹙眉的看着她,小声的道:
“芳儿,你回来不给娘扔两个啊。娘这手里……不宽裕。”
扔两个,七家屯土话,就是给俩钱的意思。
梁桂芳看着眼前的母亲,恨不得甩开她的手,直接掉脸子。
看了一眼梁桂兰,小心的把袖口早早掖的十个铜板放在她的手里,说:
“兰儿七岁了,也该好好教教她。没事儿的时候,让兰儿去三叔那边,跟我三叔学学识字。”
冯氏手里捏着铜板,顿时脸上乐开了花。忙不迭的点头答应,至于梁桂芳说了什么,她肯定也没听进去。
梁桂芳懒得理她,走到妹妹跟前,蹲下身子,仰头看着她,说:
“记得姐跟你说的话。多跟三叔一家接触,离老姑他们都远点儿。”
“嗯。”梁桂兰重重点头,算作回应。
王氏很香拉着梁桂芳去一旁说话,可人家压根不给机会,直接上了车。
她只能无奈的、眼睁睁的看着马车离开,一颗心七上八下,不得安宁。
本打算出声把三房喊住,再嘱咐一下,让他们初五过来帮忙。
可是……
人家已经先走了。
而且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走的。
今年的初二,王氏过得无比堵心,但又无可奈何。
只能一声接着一声的叹息,一阵接着一阵的担忧……
……
过了初二就是初五,俗称捏破五、缝破五。
这天要现包饺子、缝补东西,将一年不好的事情全都缝(封)住、包住。
今儿对于寻常人家是大日子,对梁家老宅来说就更是了。
齐妙好信儿,一大早就出门去梁家二房看热闹。梁庐一家没搬走,这会儿倒是给她提供了便利。
曹氏、梁安都没有过来,梁庐他们就在老宅这边住,不能不去帮忙。
这也是齐妙自打穿越过来,第一次见到七家屯的七个族长,同一时间聚齐。
梁,刘,杨,王,孙,赵,黄。
“梁”排在首位,自然也是因为村里姓“梁”的比较多。
今儿老宅弄得排场不小,临近村落的人都请了来。齐妙本想多看一会儿的,不过蒋氏从外面进来,把她“撵”走了。
倒不是怕她看,老宅坐不下,征用这边的屋子。若是王氏发现她在这儿,那可就不好办了。
最起码得被抓劳工,多冤枉。
齐妙没耽误工夫,颠颠的就往家溜。
至于初五那天最后是什么结果,反正从梁敏霞无人问津的婚事上就能知道。
桌,白摆了;
饭,白请了;
心思,白费了。
日子过得飞快,眨眼就到了正月十三。齐妙这些日子过得很充实,不是练字就是跟曹氏学着打璎珞。
还别说,曹氏的手是真巧,什么花样都会。
大冷天出不去,齐妙就在家里跟曹氏学。熟能生巧,这小半个月,也能编出几个成品。
按照李朝阳的约定,这天县衙该派马车过来接人。
早就跟梁安、曹氏打好招呼,所以夫妻俩一大早就开始准备。
褯子、小衣服,都是曹氏年前就做好的。还给拿了些丸子、酸菜、冻豆腐之类的东西。
这些在县衙那边或许不值钱,可在农家这边,就是能拿出手的礼物了。
正月十三,巳时,孙师爷准时出现。一辆宽敞的马车,带来了不少东西。
细粮、果匣、白酒……
“这些是我们大人准备的一点儿见面礼……怕您二位不习惯,所以已经在县里订好了客栈,只等您们过去入住。”
孙师爷客气的邀请,梁安礼貌的拒绝。
李朝阳邀请齐妙一家三口去县里看花灯,略尽地主之谊清友园。
不过,齐妙早就料到,父母绝对不会跟她走。
孙师爷极力邀请。奈何梁安就是不为所动。曹氏做好了午饭,梁安忙招呼着孙师爷上座。
里屋,他们俩加上车夫,三个人在吃饭;
外屋,曹氏跟齐妙一起永感。曹氏不停地嘱咐闺女,让她小心行事,尽心做事。
这一次,夫妻俩都没有说要去接她。
齐妙虽然疑惑,倒也懂事的点头,满口答应。不让父母担心。
饭后,曹氏夫妇送走了齐妙他们几个。
梁安站在门口,重重叹口气。伸手把媳妇儿搂在怀里,看着远走的马车,喃喃说道:
“梅儿,我们好像很多年都没有看花灯了啊!”
曹氏靠着他的肩头,深吸一口气,“嗯”了一嘴,说:
“自从我们回来,就再也没去过。”
“是啊。如果李朝阳不在田台县的话,这次我们就可以……”
“安哥进屋吧,我冷了。”
梁安没有再说什么,搂着曹氏回院,将院门落了锁……
……
申时,齐妙等人到了县里。
阔别一年以后,齐妙再次来到了这个最开始到的地方。
只不过,身份、心境完全都不一样了。
接她的还是原来的那个嬷嬷——李嬷嬷。
齐妙下车之后,忙侧身跟她行礼。
李嬷嬷伸手,将人扶起来之后,笑呵呵地说:
“齐姑娘别来无恙。”
“劳嬷嬷惦记,齐妙一切都好。”小妮子笑眯眯的颔首,规矩十足。
今日的她,曹氏特别给精心装扮了一下。
头发、衣服、配饰,完全得当。
李嬷嬷侧身让路,带着齐妙直奔后宅卧房。
推门进屋,李夫人张氏正在屋里溜达。
肚子像个皮球,已经不方便走动了。再加上天冷路滑,只能在屋里来回溜达。
算起来,他们已经一年时间没见了。
齐妙进屋忙走上前,侧身行礼,恭敬地说:
“给夫人请安,拜个晚年,过年好。”
张氏闻言,伸手将人扶起,然后看着她,笑眯眯的道:
“眨眼一年光景,齐姑娘都留头了。真是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呢!”
齐妙起身,看着张氏腼腆一笑,说:
“夫人,您谬赞了。如此夸赞,真是让妙儿愧不敢当。”
“敢当,敢当。”张氏拉着她的手,亲切的说着,“去年雨季疫情,如果不是你帮忙,老爷肯定得吃不了兜着走。一直都想谢谢你,也没有个机会。”
齐妙听了摇头,其实他们夫妻已经帮她不少了。反手握了一下张氏,淡淡的道:
“夫人,让妙儿给您把把脉,看一下情况吧。”
“好,好。”张氏点头,忙坐在圆桌前。
齐妙放下药箱,也坐在她身旁。李朝阳得信儿回来时,恰好看到给媳妇儿诊脉的齐妙,连日里悬着的心,终于算是放了下来。
齐妙精心切脉,张氏另一只手摸着肚子,一脸紧张。
这个孩子,是他们夫妻成亲十余载才有的,重视度可想而知。
好一会儿,齐妙收回手……
第136章 可有危险?(一更)
看着他们夫妻俩,轻叹口气,说:
“夫人腹中胎儿没有问题。不过夫人最近应该是睡眠不好,有些气血不足,这倒是个问题。”
李朝阳听到这话,忙不迭的开口问道:
“那……可有危险?”
张氏没有吱声,但却紧紧握着李朝阳的手,冲其摇头。
夫妻情深,她明白他的担忧。
齐妙看着李朝阳焦虑、着急的样子,仿佛看见了自己的老爹。
难道说东陵王朝的男人,都是情种?
想了一下,摇摇头,咋舌道:
“放心吧李大人,离生产还有一个来月的时间。趁着现在温补一下,生产不会有问题。”
李朝阳听到这话,重重松了口气。张氏看着夫君这般,心里特别的暖和。
他们夫妻自从那件事离开京城,便一直都相依为命。好不容易有孩子,他自然不希望娇妻出事。
孩子与娇妻,他都无法割舍。
齐妙拿着纸笔,眉头微蹙,琢磨着如何下药方。
张氏有孕,而且还是孕晚期,用药需格外小心。
补过了不行,补不够还不行。
用毛笔杆敲打着鼻子,眼睛微眯,紧咬下唇,迟迟没有动笔。
李朝阳起身,欲给齐妙倒茶的时候,突然顿住了动作。
这……
张氏见夫君停顿,顺着他眼神的方向瞅了一下,心里顿时“咯噔”震了一下。
这是……巧合?
齐妙低头,只管“唰唰唰……”的写药方。
方子写好之后抬头,看着他们夫妻俩笑眯了眼睛,说:
“李大人、李夫人,按照这个药方抓药,每天用一只老母鸡熬煮半个时辰。不用吃肉,喝汤就行。”
李朝阳略微有些颤抖的手接过来,盯盯的瞅着齐妙,半晌都没有出声。
齐小妙被看的有些懵,一脸无辜的看着他,歪头问道:
“李大人,可有什么不懂得?”
“啊,没,没有。”
李朝阳忙不迭的摇头,视线回到手里的药方,看着上面字迹,不禁佩服地说:
“才短短几月罢了,姑娘竟然学了写字?”
齐妙不好意思的点头,掖了掖鬓角的碎发,道:
“以前不懂事儿,我爹教我的时候,我都没好好学。后来我哥去当兵,没人陪我玩了。所以也就安心跟我爹学认字了。”
“呵呵……原来是这样啊。”李朝阳悻悻的说着,将手里的方子叠好。
张氏看着齐妙,想了一下,开口问:“令尊会识字?”
“会一些皮毛。”齐妙自谦的说着,“听我爹说,是以前主家教的,怕他目不识丁被人蒙了,嘿嘿。”
李朝阳扭头看着门口,略抬高声调的说:“李嬷嬷,你进来。”
屋门推开,李嬷嬷走进屋,屈膝行礼一下,说:
“老爷,您吩咐。”
李朝阳把药方交给她,沉稳的开口道:
“带齐姑娘下去休息,晚饭摆在饭厅。至于药方上的事儿,你问齐姑娘怎么做。此事,你全权负责。”
“是,老爷。”李嬷嬷应完走上前,看着齐妙礼貌的道,“姑娘,请!”
齐妙起身,把药箱背在肩上,冲李氏夫妇再次行礼,跟着嬷嬷出去了。
李夫人等房门关上之后,看着李朝阳略有些惊呼的说:
“夫君,你也看见了,对吗?她像,特别的像,真的好像。”
“是是是,我看见了、看见了。”李朝阳略微激动的握着娇妻的手,久久不能平静。
张氏看着丈夫,带着他的手,附在自己的肚子上,道:
“夫君,年三十儿世子爷来家里那次,说的是不是就是这个事儿?”
李朝阳听到妻子这番话,猛然想起大年三十那会儿,独孤寒来家的事情。
那件事儿加上刚刚齐妙的动作……
张氏见他不说话,小声的又道:
“夫君,我们该如何问呢?一会儿吃饭就问?我有点儿等不及了,想现在就去问。”
李朝阳看着媳妇儿的样子想了一下,摇摇头不赞同的说:
“不行,此事不能操之过急。想来世子爷也只是怀疑,不然不可能那天会如此说。这样吧,晚饭之后我会……然后回屋休息。到时候……”
李夫人听到夫君的一番安排之后,轻叹口气,蹙眉说:
“一定要这么麻烦吗?”
“小心驶得万年船。府衙上下,除了师爷跟李嬷嬷,其他人我一概不甘心。”
李朝阳说完,重重叹口气。在娇妻的肚子上摩挲了一会儿,又说:
“如果真是我们心中所想,那就只能这么做。替他们好好掩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