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数据三国-第3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备听到脚步声响,这才不再紧盯报纸抬起头来。众人见礼落座之后,刘备便将报纸交给诸葛亮道:“这便是新到的报纸,孔明先生请看。”
    诸葛亮接过报纸,关羽、张飞也凑了过来,只见报纸头版头条便写着几个大字“曹丕废帝篡炎刘,国师是否会兴兵?”
    三人再往下看具体内容,便是曹丕如何杀死伏皇后,又如何逼迫献帝刘协禅让的具体过程。一桩桩一件件宛如亲眼所见,令人信服不已。而且每一段内容背后还有一段评述,比如在说伏皇后之事时,便插了南烨一段诗文:“曹丕凶残世所无,伏完忠义欲何如。可怜帝后分离处,不及民间妇与夫!”又见殿上夺玺一段写着:“奸佞专权汉室亡,诈称禅位效虞唐。满朝群獠皆尊魏,仅见忠臣符宝郎。”
    在文章最后,笔者以疑问的语气道:“……今曹丕篡位,贬先帝为山阳公。在此汉祀将终之时,国师是否会一如以往兴师讨逆?若国师出兵,君等是否愿从,同为大义而战?”
    张飞看这篇文章以疑问结尾,不由疑惑道:“国师这是何意?究竟发不发兵?”
    关羽道:“三弟何必多此一问。文中从头至尾称曹丕为篡逆之贼,赞伏完、祖弼之忠义。虽以问句结尾,实则激励军民一心讨贼。”
    刘备闻言道:“云长所言是也!军师以为我等该当如何?”
    诸葛亮自从看完这篇文章便沉默不语。这些年交州的报纸他是一份也没落下,每看完一份便对南烨的才华惊叹不已。诸葛亮能自比管仲乐毅也是极为高傲之人,轻易不会服人。可是对于南烨他却不得不服。不论是南烨诗文中表现出的才华,还是南烨通过报纸宣传公布的各种政令,都让诸葛亮感到震惊。光是南烨通过报纸造势的手段,就让诸葛亮真心佩服。
    熟悉南烨宣传手法的诸葛亮一眼便看出这篇文章就是一篇战前动员令,可让军民同仇敌忾,一心伐曹。别以为古人不懂的舆论宣传的重要性,在孙子兵法五事中便提到:天、地、道、将、法。天是指天时,地是指地利,将是指将领,法是指军法,而这道便是指道义。只有出师有名,让民众相信自己是正义的一方,才能军民一心,士气高昂。这一点没人能比南烨做的更好。
    让诸葛亮感到奇怪的是,在这篇文章中并没有宣称刘协已死,更没有一点为南烨登基造势的意思。这让诸葛亮百思不得其解,莫非天下还真有不愿做皇帝的诸侯?还是说南烨真的心向汉室?
    刘备很少遇到诸葛亮在议事的时候愣神,不由又问了一句:“孔明先生可是有何疑难之处?”
    诸葛亮听刘备点名,这才将心中疑团放在一边,回过神道:“国师出兵之事再无疑虑。报纸中又明言先帝未亡。主公切不可此时继位登基,当遣使与国师共议出兵之事。”

第五十六回 曹丕废帝篡炎刘 南烨仗义再兴兵(5)
    南烨这几年虽说一直韬光养晦闭门不出,可是却一直关注着天下大势。不知情者都会以为南烨迷恋上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一心著书立说。只有知情者才知道南烨不过是静待风云变幻。
    当然南烨麾下的一群文武也没闲着,陆地上没仗好打,大海中却有的是地盘可占。菲律宾、印尼群岛、澳洲等地通通成了南烨的地盘。只不过这些地方还都是不毛之地,要想发展起来还需要很长时间和更多的人口,所以南烨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发展中原大陆的各个州郡。
    得到辽东之地便沾沾自喜篡位称帝的曹丕假如知道南烨这些年得到的地盘加起来比整个大汉朝还大,也不知会做何感想。不过他的称帝之举,倒是让南烨看到了一统天下的机会。
    南烨利用报纸大造舆论确实是为了出兵北伐做准备,而他之所以没有马上动兵则是在等人来请。果不其然,报纸上的消息刊登不到一月工夫,刘备和孙权的使者便都到了交州。
    刘备派来的是简雍,孙权派来的则是鲁肃。从二人使者的人选上看,孙权似乎更重视这次合作,毕竟鲁肃也是历史上有名的东吴四都督之一。不过刘备派简雍来却是自有考量。一是因为诸葛亮实在脱不开身,二是因为简雍是刘备的老臣子,黄巾起义时就与南烨打过交道,也算是一张人情牌。刘备心中清楚,面对南烨,人情有时要比计略更好用。
    南烨自然知道孙、刘两家的关系十分微妙,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所以并未安排两家使者一同来见,而是分别会见了两家使臣,想听听他们都有何说辞。
    简雍不拘小节性情直爽,见了南烨行礼之后便半开玩笑半奉承道:“国师一别多年风采依旧,宛如当年,真神仙中人。我等俗人垂垂老矣,当真羡慕国师。”
    南烨长相就不显老,这些年与众妻妾修炼房中术又略有所成,再加上不用四处征战修身养性,样貌确实没有太大变化。他听简雍之言不像使者觐见,反像朋友来访感慨叙旧,不由亲近许多,笑对简雍道:“宪和不必称羡,若是宪和整日无事一身轻,学我写写画画,便也可延年益寿。”
    简雍笑道:“我可学不得国师。若要我作出国师那般锦绣文章,恐怕苦心积虑也不能成。休说延年益寿,早死十年也未可知。”
    殿上文武听完简雍所言不禁莞尔,南烨也微微一笑。想当年他在刘备帐下就与张飞、简雍关系不错,也知道简雍为人颇有幽默感,想必这便是刘备派来简雍的原因。
    寒暄过后,南烨便问道:“玄德公遣宪和为使不会是要来找我叙旧的吧?”
    简雍听南烨问起正事,严肃道:“国师与我主交情深厚,我便省去虚词直言当面。曹丕于邺城篡逆为帝,坊间传闻汉天子被曹丕所害,我主痛心疾首大病一场。如今病愈便欲兴师讨逆,怎奈兵微将寡,恐不能敌。国师一向忠义,必也深恨曹丕篡逆之事,故而我主欲邀国师一同发兵讨逆。”
    南烨听简雍所言还算坦诚微微点头说道:“曹丕虽未曾弑君,但废君而自立,却为篡逆之举。我亦有意发兵讨之,只是交州路远,粮草运送艰难,不便出兵。”
    简雍来时就知道南烨不会轻易动兵,因为南烨若是出兵早就动手了,哪还会等使者登门?此时南烨推说路远不过是索要好处罢了。哪次他出兵也没吃过亏啊。
    在简雍临行之时,刘备、诸葛亮都嘱咐过他,对待南烨无需用什么心机,只要诚心相待敬其一尺,他自然会敬人一丈。刘备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他与南烨相交已久,诸葛亮则是凭借自己的智慧和看人的眼光。
    简雍自然相信这两个的结论,他自己也觉得与南烨合作是双赢的事,谁也没亏吃。于是道:“国师不必为运粮之事忧心,只要国师出兵为汉天子雪恨,我主愿供应全部粮草辎重。”
    南烨知道刘备得了豫州之后贸易四方赚了不少,此时听简雍之言,还真有一种财大气粗的感觉。这种豪爽让南烨心中十分痛快,微微一笑道:“玄德公果然大度。只是除了粮草还有一事十分为难。我与那曹丕属地并不接壤,若远征曹丕,需过玄德公或孙仲谋之地……”
    简雍连粮草都舍得,这借路之事自然更无问题,不等南烨说完便道:“国师与我主盟好,借道伐魏自无不可。”
    南烨不知简雍此言是真不明白,还是装不明白,不论哪一种南烨也必须把话挑明道:“借道事小,只是不知我与玄德公合力攻陷州郡城池,当属何人?”
    自从南烨赤壁之战后攻城略地,三家诸侯便意识到南烨国师并非什么一心为公的善男信女。因此南烨直接挑明利益划分之事,简雍也并不奇怪。刚才说曹丕篡逆也好,远征无粮也罢,其实都是虚的,此时的战后地盘划分问题才是重中之重。
    曹丕的地盘与南烨并不接壤,南烨就算跨境出兵,攻陷的也是一块飞地,既不好防守,也不好经营,这正是南烨等着两家来请的原因。对南烨来说如同鸡肋的地盘对于孙、刘两家却格外重要,南烨希望用自己打下的地盘与两家换取些实际的好处。其实简雍此来的目的也是希望南烨能将两家合力攻陷的地盘让给刘备,当然刘备也会付出一些代价。
    简雍虽听南烨直指重点,可还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道:“既是两家合力所得,自然由两家平分。若是国师肯将城池让与我主,我主必有厚报。”
    南烨闻言哈哈大笑道:“宪和当真痛快!不瞒宪和,兴兵之事我早有章程,宪和稍后可与我家志才军师详细商定,而后报知玄德公即可。”
    简雍听了南烨所言同样大喜,他经常代刘备出使,可是这么痛快的谈判过程却十分少有。双方更本没有使用过多的外交辞令,皆是直来直往,接下来便是商定细节讨价还价了。简雍相信以南烨的为人也不会提出太苛刻的要求,不过是索要一些钱粮人口而已。对于四家诸侯中地盘最小的刘备来说,能用钱粮换城池,绝对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第五十六回 曹丕废帝篡炎刘 南烨仗义再兴兵(6)
    南烨与简雍敲定了合作意向之后,自然有戏志才去商讨细节。紧接着南烨便会见了孙权的使臣鲁肃。与刘备的大度豪爽相比,孙权明显有些小家子气。这让原本性情豪爽的鲁肃在与南烨谈判时未免有些缩手缩脚,显得心机深沉。
    同样是一番寒暄过后,鲁肃出言试探道:“我主遣肃为使,是为曹丕篡逆称帝之事而来。国师忠于汉室,仁义之名远播于四海,张角、董卓、李傕、郭汜、袁术、袁绍等不义之徒皆败于国师之手。想必曹丕篡逆之事,国师不会置之不理,定会兴师讨逆,为汉天子雪耻。”
    南烨知道鲁肃此行其实与简雍同一个目的,可是简雍一上来就明言刘备有讨逆之心,求助于南烨,可谓放低了姿态。而鲁肃一上来不说孙权态度如何,而是先激南烨兴兵。从谈判技巧的角度上来说,鲁肃不露自家底牌的做法确实高明一筹。可是对于南烨这种吃软不吃硬的性格却未必合适。
    既然鲁肃先行试探,南烨就装傻充楞,对鲁肃道:“子敬所言极是!曹丕篡逆恶行,令人深恶痛绝,我也实有讨逆之心。怎奈治下事务繁忙,麾下兵微将寡,我是有其心而无其力。还望子敬莫怪。”
    鲁肃闻言一愣,从报纸上传出的口风看,南烨应该恨不得即日兴兵才对,怎么听这口气又不想出兵?与刘备求援的谈判策略不同,孙权是希望南烨能主动提出发兵借道的要求,这样孙权才好向南烨索要过路费,争取到尽可能多的好处。可是南烨无心发兵的话,这一切就无从谈起。
    鲁肃组织了一下语言道:“国师所言差矣!昔日国师治下不过交州一地,兵不满万,尚能以大义为先,兴兵讨逆。如今国师坐拥数州之地,带甲百万,岂能言兵微将寡?近又闻国师闭门著书,又如何会事务繁忙?不会是国师贪恋家中妻妾美色,忘了这天下大义吧?”
    殿中文武听鲁肃言辞犀利,指责南烨,皆怒目而视。南烨却不以为意道:“非是我不知忠义,实是我麾下将士数年不曾征战,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粮草器械,皆不齐备。今若兴兵,没有三年五载训练士卒,准备粮草,恐怕难以成行。”
    鲁肃也不是傻子,一听南烨所言便是借口,不由眉头一皱。此时他也意识到南烨并非不想出兵,而是等着自己求他出兵,好掌握主动权。鲁肃来的目的就是为东吴争取利益,又怎么会将主动权让给南烨?可如此僵持下去合作也就陷入了僵局,所以鲁肃只能继续刺激南烨道:“国师也是知兵之人,正可谓兵贵神速。如今曹丕篡逆天下皆惊,民心尚未归附。若不在此时出兵,等上三年五载,令曹丕稳坐帝位,恐怕国师再难胜之。”
    南烨听鲁肃一再激将,就知道孙权的打算是想让自己打头阵,他在后面占便宜,这可比刘备没诚意多了。不过不得不说,团结起来力量大,多一个盟友总比多一个敌人要好,因此南烨还是要将话题继续下去,对鲁肃道:“子敬之言不无道理,只是我与曹丕之地互不接壤,又如何出兵相攻?”
    鲁肃听南烨转变了口风心中一喜道:“此事不难!国师可从吴王属地借道而过,只是大军过境,难免有士卒不法、马踏秧苗之事,国师补偿一些银钱也就是了。”
    “哈哈~”殿上文武一听鲁肃所言都忍不住笑出声来。人家刘备借道还提供粮草,孙权借道反而要钱,也太小气了。
    鲁肃不知众人因何发笑,不由望向南烨。南烨心中也觉得好笑,干脆与鲁肃玩笑道:“仲谋、子敬当真生财有道,还要收我过路费啊?只是我穷得很,恐怕拿不出银钱过路。”
    鲁肃听南烨哭穷把嘴一撇,这世上谁说没钱他都信,唯独南烨说自己没钱鲁肃不信。不过这过路费只是小钱,收与不收就那么回事,鲁肃也难得大方了一回道:“借道之资尚可商议,国师钱少,不纳也罢。敢问国师何时发兵?”
    南烨反问鲁肃道:“我若发兵,吴王是否一同发兵讨逆?”
    鲁肃答道:“我主亦有忠义之心,自然会助国师讨逆。只是出兵多少还有待商议。国师若是兵少无力占据曹丕属地城池,我主便出兵多些。若是国师兵多,我主便出兵少些。”
    南烨一听就明白了,孙权这铁公鸡是想一毛不拔就占有两家合攻之地啊。谈到此处南烨也不耐烦了,板起脸道:“子敬且回复仲谋,便言我过境、出兵之事皆不劳吴王费心。待时机一到,我自会北上与刘玄德合兵讨逆。吴王出兵与否悉听尊便。”说罢便命左右送客。
    鲁肃此时方才醒悟刘备也来和南烨结盟,心中便是一惊。若无刘备,孙权的条件再苛刻,南烨为了讨伐曹丕也要答应。可是有了刘备就不同了,南烨完全可以与刘备合作,将东吴甩在一边,那东吴的局势可就被动了。
    先前鲁肃所言都是照着孙权的吩咐尽量争取利益,不过此时一听刘备参与此事,鲁肃便知道孙权的策略已经完全失败了。这时候鲁肃的才华和豪爽才显示出来,立而不退道:“国师且再听我一言!”
    南烨摆摆手,令左右退下道:“不知子敬还有何话说?”
    鲁肃道:“肃来时不知关中王使臣也在,既然关中王亦有出兵之意,我三家何不一同兴师讨逆,以顺民心?”
    南烨点首道:“如此大义之事,若能如赤壁之时,集三家之力破曹,也是一桩美谈。只是不知以谁为盟主?”
    鲁肃知道此时东吴成了弱势一方,假如不尊南烨为盟主,听南烨命令行事,恐怕孙权就赶不上这次伐魏了,别说吃肉,喝汤都是妄想。于是鲁肃果断道:“三家既是会盟于交州,自然是尊国师为盟主,听国师之号令。”
    南烨闻言一拍桌案道:“好!既是从我号令,那便请子敬回去转告吴王。三家各起大军十万,云集于许昌城下,共讨曹丕。”
    鲁肃闻言还有什么好说的?如今盟主之位都给了南烨,孙权那点小心思就全都用不上了。鲁肃与郭嘉又商量了一番具体起兵细节之后便告辞离去,他要快点将消息告诉孙权。
    刘备、孙权得到南烨回复之时,南烨的十万交州兵已然到了荆州。这倒不是南烨的动作快,而是南烨此时的兵力主要就布置在司隶、荆州、扬州一线,防备三家兵马来攻,因此南烨从荆州调兵即可,自然方便的很。
    简雍带回的消息与刘备预料中的差距不大,刘备当即命关羽、张飞整兵,往许昌而行。孙权得到的消息就与想象中的差距比较大了,可是他也知道,若不听南烨号令,自己就只能单干,那还不如合力进攻曹丕呢,毕竟这样把握更大,于是也整顿兵马出发。
    曹丕闻知三家诸侯兵马齐动,要来讨伐自己,当时就慌了神。聚集众将商议道:“朕已继汉统,南烨、刘备、孙权三个贼子不思恭顺降服,反起兵来攻,这该如何是好?”
    别看一众文武撺掇曹丕篡位时挺欢,可是此时三家兵马一到都不由慌了手脚,大殿上议论纷纷乱成一片。有劝曹丕御驾亲征的,有劝曹丕放弃许昌的,还有劝曹丕遣使求和的。
    曹丕一见这般乱景眉头一皱,之前不论有何等大事,朝中都有荀彧坐镇,从未这般乱过。可是由于荀彧不赞成曹丕称帝之举,曹丕便一怒之下将荀彧贬斥回家,此时此刻曹丕反而怀念起荀彧的好来。不过让曹丕给荀彧官复原职,曹丕却不想丢那面子,只能看着朝中文武乱成一团。
    大殿上可不止曹丕一人想起荀彧,司马朗出言提醒道:“陛下何不召文若公问计?”
    曹丕原本拉不下脸去请荀彧入朝,可是司马朗一提,曹丕便有了台阶,欣喜道:“爱卿所言极是!不知何人愿往?”
    董昭出班道:“微臣愿往。”
    曹丕点了点头,便让董昭去请荀彧。董昭去的快,回来的也快,可是却没带回荀彧。曹丕忍不住问道:“荀令君何在?”
    董昭尴尬道:“文若公称病在家,无法入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