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妇贵-第3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二十年里,他看着太子稳坐皇储之位,看着瑾翊早早参政,势力渐渐壮大,有了和太子一争高下的能力。
  即使这样,若不是他这个当老子的把他从豫远郡召回来,强行安排他参与政事,只怕这小子现在还暗地里筹划,积聚人脉和拥护者,以期在最关键的时候出手,夺取得他幼时就在谋算的皇位。
  反观瑾坤和瑾翊,单凭这份耐性,他二人就没法儿和瑾融相比。
  瑾融之前的拥戴者就不少,经过这几年的经营,着实又招揽了不少拥护者。
  皇帝想看看,发展工业这件有争议的事情,又是瑾融自己的主张,他在其中会有什么动作。
  没用工部去找齐家机械作坊,接洽鼓风机事宜。作坊的管事邱润生已经拿着材料,来衙门申报专利。
  之前皇帝说过,让叶欣颜准备整个研发过程的账册,朝廷会按照研发成花费银两一倍半的价格,购买蒸汽机专利。
  可真到了实际运作的时候,大概为了避免以后有人会借机强取豪夺,皇帝并没让朝廷官员这么做。
  好在叶欣颜也不算黑心,用了一个比较合理的价格,把蒸汽机和鼓风机的专利权让给了朝廷。
  即使这个价格在叶欣颜看来很合理,但一经公布,也达到了举世哗然的地步。
  蒸汽机虽然难得,其构思巧妙,完全称得上开历史之先河。
  可是,历朝历代的精妙器物和作用巨大的工事多了去了。最终,不是那份机巧被历史湮没,只留下些许水花,就是功劳都在主事官员头上。从来也没见,哪个好处能落在民间作坊头上。
  蒸汽机精妙,也终究是经工匠之手做出来的。这东西居然能卖给朝廷,还能卖出这样的高价。有如此巨额的收益,这个行当,是不是真的有巨大潜力,很很灿烂的前途?
  接着,朝廷高价购买的蒸汽机,并没有藏在工部下辖的作坊中,只限于官方使用,而是把技术公诸于众了。
  在京府衙门外的空地,蒸汽机的结构原理,和相关的零部件技术等一应图纸、文书,全部张贴在衙门外的告示栏中。
  一时间,前去观看的工匠,如扑火的飞蛾般,层层叠叠的往衙门涌来。
  来人众多且杂,还得衙门的差役和五城兵马司的兵士维持秩序,才不至于有过度拥挤导致的踩踏和混乱。
  古来有句话,叫做:外行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前来观看的,有很多都是来凑热闹的,然而也有众多工匠,是来看门道,并看懂了的。
  随着告示栏前、将作监官员的讲解,蒸汽机的全貌展现在工匠眼前。相校于蒸汽机的精妙离奇,颠覆工匠认知的,还有朝廷工部技术的这个举动。
  匠人历来信奉一个说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工匠行由来已久,从传闻中的祖师爷开派立宗开始,流传至今,怎么也有几千年了。可是,能把世所罕见的高深技艺公之于众的,还从未有过。
  虽然蒸汽机的归属权在朝廷手中,可是,把此等技艺展示在众工匠眼前,让工匠们大开眼界的同时,也许也能让哪个工匠福临心至,从而琢磨出别的什么灵巧器物来。
  这种机缘,那可是过去偷都偷不来的。
  讲解蒸汽机的官员,指着另外的一处告示,继续解说:无论工匠还是富豪,凡需要蒸汽机技术、扩展蒸汽机用途的,都可以来相关衙门商谈。朝廷会以一个优惠的价格,授权其使用蒸汽机。
  京兆府前的整条街巷,熙熙攘攘拥挤了半个多月,才渐渐有所平复。其中,看热闹的竟是占了八成以上。
  就是这八成以上的看热闹的百姓,把他们听来的蒸汽机的奇妙之处,传得沸沸扬扬。
  于此同时,另一个消息如火上浇油一般,把工匠的身价炒得火热。已经有确切消息传出,朝廷即将给第一批高技艺匠人评定等级。被评级的工匠,之后就能吃上皇粮了。
  民间热议这些消息,只是下意识的八卦心理在作祟。工匠待遇什么的,和咱平民百姓没甚关系。
  近几年,工匠的工钱确实有所提高,可实实在在得到好处的,也仅限于在齐家作坊做事的匠人。至于其它地方的匠人,也不过比原来多个三瓜俩枣的,和过去没太大不同。
  所以这些热议没什么倾向性。
  可官场上和利益相关方就不一样了,甚至包括国子监的学子们,也对近日工匠和工匠作坊的热度很不喜欢。这些动向,会让的他们寒窗苦读失去崇高性。
  不管人们内心如何,至少在明面上,尤其是在很多热血青年学子眼中:追逐钱财,向来是受人鄙视的。
  所以,就其追逐利益的品质来说,经商、从事买面的人,永远不可能让人们敬仰。
  更不要说,靠一双手做活儿糊口的粗人。他们手上的油污和身上泥浆只怕一生都洗不干净,又有什么资格登大雅之堂?
  于是,各种人的劝谏折子,如雪片一样飞进皇宫,都是劝阻皇帝遵循圣人之道,不可乱了自古以来的纲常规矩。
  皇帝手里还有厉勉没动用,如雪片的折子也都交到厉勉手上,准备着随时发难。所以,皇帝本身并没多少紧张。
  在皇帝的等待中,京城百姓之间开始流传,发展特种动力机器,绝不是工匠界的事情。蒸汽机普及,和工业化扩展,对于百姓民生,有多不胜数的好处。
  在这种传言中,当朝乾庆皇帝,在各世家大族和朝堂上占据绝对优势的读书人的巨大压力下,依然坚持以百姓为本,一力为百姓多谋一份富足安康。
  想到近几年大大减少的劳役征用,想到京城如今的繁华,以及在这种繁华下,百姓谋生也变得简单了很多……
  再想到来往各地的人们说起的,迅疾如飞的轨道运输路线,让多少百姓免于服役之苦。
  乾庆皇帝那盛世明君的形象,在百姓的心中悄然升起。

  第一零二八章 繁杂的势力

  “盛世明君啊……”皇帝听着厉勉的回报,满心惆怅。
  他的确想成为一个名垂史册的盛世明君。可是,就目前的情况看来,他只能勉强算是个中兴之君,这还不能算近十年国库空虚,朝廷勉力支撑的局面。
  在他执政期间,能拿得出手、写上史册的,大概也只有轨道运输了。即使这个,也需要把轨道运输线路持续用下去,能被历史记载。
  若是继位子孙不愿意在这上面用心,待到轨道年久失修,只怕也是被漫长的历史风沙吹散的结局了。
  皇帝对于京城百姓的盛赞,心向往之的同时,还颇感汗颜:瑾融这小子,拍马屁也得有点影子好不好?这么个搞法,他这个当老子是很心虚的。
  他下意识的看看房间里,好在没外人,都是贴身伺候的心腹太监。
  张存海和两个小太监的心下抖了抖。被人称道明君,这不是好事吗?就算有所出入,可这也不是咱们自己吹嘘的不是?怎么看皇上的样子,像是打算杀人灭口呢?
  低头装死吧,这种时候,装死是最稳妥的。
  皇帝收回视线,皱眉问道:“这是什么人主导散布的言论?”瑾融左右的京城舆论?
  厉勉禀报完毕,等皇帝发话已经等了好一会儿。
  这段时间,虽然没有皇帝的吩咐,作为皇帝的亲卫总领、天下最大的情报信息中心,厉勉已经从朝臣们的动向上看出,朝廷这段时间怕是纷争不断,需要密切监控各方势力了。
  这种满天飞、几乎遍布京城街巷的言论、杂谈,不用人打探,就能听的七七八八。
  至于探寻什么人散布的言论,那就需要专业人士出手了。
  “工部郎中江大人有个师兄,名叫关禾,现居于齐家偏院,整日走鸡斗狗,和市井之徒涉及颇多。微臣属下所知,散布京城消息的,就是和关禾相熟、混迹京城各个角落的泼皮闲汉。”
  对的,在厉勉看来,关禾就是一个走鸡斗狗的货色。
  “江一凡的师兄?是读书人?”皇帝诧异问道,居然堕落到整日走鸡斗狗?
  说起这个,厉勉很有些伤自尊,不愿提起啊。
  “回陛下,关禾不是读书人,一向混迹江湖,功夫不错。日常闲暇时,也教授齐家两个哥儿武功。”
  话说,像关禾这么难缠的主儿,还真不多见。
  厉勉知道京城出了这么一号人,曾专门穿常服,状似随意的和关禾在街上对了对。
  让厉勉很不愿意提及的是,他居然不是那货的对手。不但不是对手,在两人相撞、电光火石之间的几下交手之后,两人错身而过。关禾那货,居然回头,很是讥讽的瞥了他一眼。
  就那一眼,厉勉无论什么时候想起,都觉得浑身上下的不舒服。
  可是技不如人,奈何。那时的他气血翻涌,根本没余力再次交手。
  且那货居于国公府后巷,虽然是齐家的人,但有安国公关照着,寻常人还真不能把他怎样了。
  厉勉一向刻板阴沉,对吊儿郎当的关禾很看不顺眼,却又无可奈何。
  只要一想到京城居然有这么个不着调的奇葩存在,而且还没人能把他怎样,厉大统领简直就是如鲠在喉的感觉。
  “功夫不错?”皇帝立时来了兴趣,“有多不错?可比得上厉统领?”
  皇帝倒不是对关禾感兴趣,而是觉得厉勉的神色很是有趣。
  厉勉跟随他很多年,对于厉勉的自负,皇帝知之甚深。能让厉勉露出这样的神色,还不得不说功夫不错的,应该是个很让厉勉头疼的人。
  果然,厉勉脸色瞬间就是一僵,回道:“回陛下,关禾的功夫高过微臣。”他这么多年效忠的主子,难道跟错了?哪有明知道结果,还这么不给人面子硬问的?!
  “你们交过手?”厉勉居然真的不是人家对手?没有打得昏天黑地吧?
  “只是在街上走着时,两人碰了一下,微臣落了下风。”厉勉说的是碰了一下,可在场的皇帝和三个太监没一个认为,他和关禾只是碰了一下这么简单。
  厉勉见皇帝还要八卦的样子,连忙提醒道:“陛下,那个,关禾是江湖人士。”没办法,在关禾的问题上,他实在不想再受打击了。
  皇帝一笑,没再继续让厉勉不自在,“京城的泼皮闲汉不少,难道都拢在关禾手中?”
  对皇帝的提问,厉勉表现的极为不屑。就关禾那货,他还能聚拢人手?有那时间还不够他到处转悠,或者坐在酒楼喝个小酒呢。
  想让他实实在在干点事情,那得重新投胎再活一世!
  “那倒不是,最早时候,关禾是作为叶大小姐的护卫来到京城的。后来,和京城的闲汉有过冲突,把那些人打服了。关禾浪荡性子,闲来会和这些人吃吃喝喝,倒也没刻意掌控,只那些人愿意帮关禾的忙。”
  厉勉一边说,一边在心里泪奔。这么好的构陷机会,他没法儿黑那家伙一下子,把他彻底剿灭了。
  唉,算了,没有关禾的京城地痞,好像少了很多趣味。京城嘛,就算是地痞闲汉,也应该高于其他地方。
  “哦,”皇帝的语气很复杂,有叹息也有怅然,“瑾融这些年还真没白过,居然阴差阳错之间,让他有了这么繁杂的势力。”
  厉勉没敢搭话,张存海也依然装死。这是人家皇室父子的家事,他们可不敢表达任何意见。
  更何况,皇帝这声感叹里面的意味太过复杂,岂是别人能搀和的。
  皇帝也没打算征求谁的意见,“这些流言……那就让人盯着些,不要闹出别的事端。”
  厉勉答应一声,见皇帝没别的吩咐,就退下了。
  皇帝这意思很明显,盛世明君的议论尽可以说。至于别的,为了避免闹出事端,当然要控制一下别的言论。
  有关禾的那些闲汉,还有亲卫营的势力,控制些留言还是能做到的。
  …………
  随着皇帝盛世明君的呼声愈演愈烈,百姓们对那他们还不曾见过的、机器的支持也越来越响亮。京城中,反对新政和给工匠体面的势力有些坐不住了。
  百姓的议论向来纷乱,说什么的都有,可这次却完全是一边倒的态势。
  这样的流言应该有人操控,但等到他们想到由头,开始着手查这些议论的来源时,那些闲汉早已功成身退,去做他们专职工作了。比方闲逛寻衅、讹个小钱、收收保护费之类的,好似他们从来也不曾关注过流言这回事。

  第一零二九章 摆上明面

  就算找不到如此有逻辑的议论的来源,该挽回的事情还是要挽回的。
  三月初,一日的早朝,阁部再送上一大摞反对新政的折子,被皇帝轻描淡写的摆摆手,搁置一旁时,朝堂上再起波澜。
  这些折子和之前的一样,都是劝诫皇帝三思,论述工匠粗劣、不能登大雅之堂,皇上决不能因宵小作祟,而断送了一世清明。
  这已经是他们这些敢于劝谏的忠臣,写的第三份折子了。为了能把同样的劝谏,写出新意,费了他们多少心思?却被皇上如此漫不经心的搁置!
  最先开口的是御史大夫汤铭。
  早朝议事之后,汤铭带头出列跪倒。
  皇帝眯了眯眼,这是终于坐不住了吧?
  “汤爱卿可是有话要说,不用多礼,起身说话。”
  汤铭并不站起,而是以头杵地,道:“陛下乃盛世明君,自登基以来,一直广纳善言、善待众臣,才有了如今之昌盛。可此次,陛下不顾朝臣反对,大肆提倡手工业、一力提高匠人身份,着实违背圣贤之道。臣恳请陛下再议此事,切不可因此小道,被后人以为陛下独断专行,毁了陛下的一世英名。”
  汤铭说完,身体跪伏的更低。看起来,若是皇帝没有一个满意的回答,他这就长跪不起了。
  两侧站立的朝臣中,又有两人出列,跪在汤铭身旁,也是磕头不断,口称“陛下三思”。
  皇帝看着三人不语。
  汤铭原是前太子一系的人,扶持太子多年。他这样坚决反对兴盛手工业,反对提高工匠身份,固然担心匠人和工匠业以后代替读书人的地位,高居于朝廷的重要位置。
  但不可否认,这些人不甘于前太子就此失去储君之位,从而打击瑾融,限制瑾融的势力更加壮大,只怕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瑾坤这是不打算安安静静的当他的闲王了吧?
  可是,瑾坤已经是四十多岁的人了,本性已定,哪个还敢把江山交付于他手中?
  皇帝面色冷冽的扫一眼众官员,沉声问道:“还有谁对新政有疑议?”
  只有很短暂的停歇,太常寺卿章迟站了出来,同样跪地奏道:“陛下,既然陛下已经令边境各衙门搜集域外的情况。臣以为,待到掌握了域外之地的确切状况,再决定是否实行新政才更稳妥。”
  最好能等到福王殿下再次参政,由殿下主导此事才好。那时,不但殿下有名垂青史的功业,还能借机扶持自己手中的一大批匠人,作为以后工匠业的掌事人。
  接着,陆陆续续又有八人出列,恳请皇帝谨慎施政,
  更有临时上朝的邢于越,也出列跪倒在地,恳切说道:“陛下,自上古开始,圣贤教化民众,靠的就是圣贤典籍、礼仪尊崇。所谓的新政,完全就是摒弃自古传承,把利益放在第一位。若长此以往,世间之人只看到利益、都去争夺利益,只怕天下将不稳。微臣恳请陛下一定慎重对待。”
  一直没开口的韩延回,看看跪地众臣,再看看邢于越,迈步出列,从容奏道:“陛下,圣贤也曾言明: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微臣以为,能让百姓减轻劳苦,能让国库丰盈、社稷稳固,才是最重要的。
  百姓的心思最是单纯,他们所求,不过是能活下去,可不会肖想什么名利地位。新政若能让百姓富足,天下自然太平,哪里会有什么不稳?”
  韩延回按照正常礼仪启奏,站立在邢于越身旁,看起来很有鹤立鸡群的态势。
  朝堂上众臣相互看看,具是惊骇。首辅大人都出面力挺新政了,这是不是说,韩相也正式站队禹王殿下了?
  想想也是,禹王殿下娶的,可是韩相爷嫡亲的孙女。
  紧跟着,詹事府詹事赵庭出列奏道:“臣启奏陛下。如今,京城百姓多议陛下圣明,都说陛下大力推进新政,减轻百姓劳苦,更便于百姓谋生,是大善之举。臣以为,既然民意如此,那就是众望所归。微臣支持实施新政。”
  邢于越跪在韩延回脚边,本就不自在,再有赵庭出列,站在身后,更是跪不住了。
  接着赵庭的说话,邢于越顺势站起身:“赵庭,你安的是什么心?你这是陷陛下于不义!”
  邢于越站起来了,可赵庭却跪倒了:“陛下明鉴,百姓认定皇上是盛世明君,可邢太傅却一再表示异议。臣不明白,难道太傅以为,百姓所言不实,圣上不配做明君不成?”
  “竖子安敢……”邢于越脑袋上立时冒汗。
  工部侍郎董博林出列,附议赵庭之言。
  靖远候这次没看热闹,出列附议韩延回所奏:“自来朝代更替,消亡的,都是罔顾民意、失去民心的王朝。而得到天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