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穿农家种好田-第3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女儿薛爱美老实,为了照顾父亲薛运来,嫁给了本村一个农民。夫妻俩种着婆家、娘家共计二十来亩地,日子过得在村里还算上中游。
    二女儿和四女儿是跟着田达林夫妇长大的。一个高中毕业后在“田青苗面米分厂”当了总会计。一个大学毕业后,和对象一起,应聘到田幼秋的“田青苗酒厂”里,薛爱俊当了办公室主任,她对象当了销售科科长。现在她的孩子都已经成家立业。
    如今薛运来七十有五。每天仍然在大门口支着冰柜卖冰棍。一天也有十几块二十来块钱的收入。做饭洗衣,一律有二女儿打理。挣的钱也就归了二女儿薛爱美了。
    正当田晴晴琢磨着如何对薛运来说的时候,薛爱丽赶过来说,她父亲突然中风不语,拉到县医院后,医生说是脑栓塞,现在正在输液抢救。
    “我想让你把他送到姥姥他们住的疗养院里去。”薛爱丽抹着眼泪说:“二舅不是也是脑栓塞吗,在那里治疗的一点儿毛病也没落。好的还快。”
    “行!”田晴晴高声答应着,旁敲侧击地说:“现在去了人还多,你大舅、二舅、大妗子、二妗子、大姨都在。大家互相照应着,你们也放心。”
    于是,薛运来顺理成章地进了空间。
    像这样的高龄危重病人,田晴晴都要到地府看看他的寿限,同时给崔判官说一声,让他到时辰勾掉名字便可,不要追究他的鬼魂。
    知道了临终的日期、时辰后,到时给他吃个黄金果,他就成了半人半神之人了。
    田晴晴让崔判官给查了查,薛运来果然快到寿限了。把他安排在一处房子里。由田卢氏指派田冬梅专门伺候。到了寿限之时,田晴晴给他摘了一个黄金果吃下去。薛运来便与这里的人们一样,成了半人半神之人。
    书中交代:后来进来的人再没有点化护工,都是由自己人互相侍候。薛运来这个是有目的而来。就更不用点化了。
    在接触中,田冬梅和薛运来,都对对方产生了好感。薛运来病好后,田卢氏便宣布了让他们两个一起生活。也没有举行婚礼,两个家族坐在一起吃了顿饭,就算结婚了。两个人便以夫妻名义,双出双入起来。
    别人倒没说什么,只是引来了王红梅不少的白眼儿,守着田冬梅说起话来连讽带刺的。
    田冬梅年轻时怕她,那是因为自己是出了门的闺女,不能把娘家人得罪绝了。如今都住在田晴晴的空间里,都是客人。
    相比起来,侄女跟姑姑比跟妗子还近,何况田晴晴一直对她很好,胆子也就大起来。
    经过几次唇枪舌战以牙还牙后,加之田晴晴护着田冬梅,不给王红梅评理儿,王红梅也就偃旗息鼓,再也不敢小觑田冬梅了。
    在这二十五年里,黑狗、大黑、大妞和黑妞,也相继走完了自己的狗生之路,寿终正寝了。
    田晴晴念它们帮了自己很大的忙,尤其是黑狗和黑妞母女,在自己最孤独无助的时候,给自己出了很多金点子。既帮自己度过了难关,还让自己适时地了解了空间。并帮助自己破获了很多大案要案,为人类做出过贡献,对它们很是难割难舍。便与金胜阳商量着,每只狗在临终时都喂了一个黄金果。让母子四狗,也都成了半狗半神之体,永远生活在了空间里。
    柳鬼也帮了田晴晴很大的忙,破案、寻找失物、探寻梦境,为人类做出很大贡献。田晴晴感其恩德,也给了它一个黄金果。
    吃了黄金果后,柳鬼修为大大地提高,已经成为半鬼半仙之体,可以化成正常的人形,游走在大街上;也可以吃各种水果,大饱口福了。
    由于它外面有很多事情,仍然还和过去一样,空间、外面来回走着。不过,现在到空间里,不再是谁也看不见的鬼影了,而是以田晴晴的朋友身份来做客。吃饭时上饭桌,主要以鲜果和素菜为主。
    葡萄酒是是柳鬼的最爱,每次进空间,都要喝的微醉。面红耳赤地走出空间,然后隐形在村南那棵大柳树上去睡觉。
    “有酒有鲜果,我比天上的神仙还快活。”柳鬼如是说。
    值得一提的是,那棵黄金果树别看长得果子稀稀拉拉,原来与山洞外面的植物一样,也是叠加生长。摘一个,很快又在别的地方再钻出一个来。无论田晴晴怎样摘,树上的黄金果都是那些,不见多也不减少。L

☆、第727章 承包地与宅基换住房

【鞠躬感谢好友开心珞巴宝贵的月票!作者捡贝拾珠在此表示衷心感谢!!!顺便和大家打个招呼:求订阅求月票求各种支持!谢谢!】
    ………………………………………………………………
    这二年上级提倡土地流转,可以通过转包、转让、入股、合作、租赁、互换等方式出让经营权,鼓励农民将承包地向专业大户、合作社等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
    还提倡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保。使散布的自然村庄变为集聚的城市形态,使分散的居住变为集中居住。
    田晴晴抓住这一大好机会,大展自己“多种田,种好田”的雄心壮志。成立一个“田青苗农庄”,她自己当庄主。力争承包更多的农田,生产农产品无数,借以“混淆视听”,大量往外销售空间里的货物。
    田晴晴参考当时各处的价格,以每亩一年一千五百斤小麦、每人一个月一百元生活费的标准支付给村民,承包了田家庄村的所有土地,共计七千多亩。并许诺:粮价涨,租金也涨,确保村民吃喝不愁。村民还可以到农庄打工,获得一份工资收入。
    这样一来,整个田家庄的所有耕地,都连在了一起。
    为了种植和管理好这些土地,田晴晴高薪在村里招聘了一个智囊团(也就是后来的农庄管委会),为自己出谋划策。
    买来了大型农机具,把村里的农机手都招聘过来。对于新型的,不熟悉的农机具,又把他们送到外地去学习,然后回来操作。
    农田一律实行机械化耕种、机械化管理。依照当地农时。春种秋收。
    种了上千亩的树林。除了大面积的速生树以外,还把空间里收集的各种珍贵树种,都移了一部分出来。田晴晴想等条件成熟的时候,把这里建成一个植物园。
    果树也种了大几百亩。凡是空间里有的果树,当地又能栽种的,都种了一些。
    建了一百亩地的永久保温蔬菜大棚,空间里有什么蔬菜。大棚里就种什么蔬菜。由于保温性能很好。冬天里也有了新鲜蔬菜出棚。
    这样,就为田晴晴出售空间里的水果和蔬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现在的田家庄基本是“空心村”。原因是现在农村经济发展了。村里掀起了盖新房热。于是,批少占多、批新不交旧的现象时有发生。村庄向外扩张了,村内形成了“空心”。
    正像人们说的那样:“外面像个村,进村不是村。老屋没人住。荒地杂草生。”
    爱土地如命的田晴晴,早就为土地资源的浪费感到心痛了。但她无职无权。没有能力改变这个现状。
    这一下可好了,上级提倡宅基换住房,消灭“空心村”,田晴晴正好利用这个大好形势。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改善村民居住条件的夙愿。
    为了实现这个夙愿,达到宅基地换住房,还要让所有换房户满意。田晴晴首先在村北的闲散地上,盖起了东、西向一拉溜六栋统一规格的住宅楼。
    每栋九层。每个单元楼都是八十平方米,两室一厅一卫一厨一书房。
    里面的桌椅、沙发、茶几、橱柜、床、厨具等一应用具,都准备齐全。用户只需搬着自己的铺盖衣物,就可入住。
    如果住着不顺心,或者邻里之间有隔阂,可以调换到别的楼层,或者别的楼里。走时也只需搬着自己带进来的东西。到了那里,住房也与这边一模一样一般大小。
    由于楼房高,单元小,利用率特别高,一栋楼能住一百多户人家。于是,田晴晴规定:只要你交出村里的宅基证,就可以无偿住楼。
    不管你村里的住房面积多么小,人口多么多,都满足你的需求。只要是十八周岁以上的男性,不管结婚与否,都分给一套住宅楼。丧偶或者女娶男、在娘家落户的,或是之前搬迁来的外来户,也同样待遇。
    如范兰悦一家,虽然不是田家庄人,但宅基地是她的,宅基证上写的是陈兴国的名字。田晴晴与村委会商量着,也把她当成田家庄村民,和田家庄的人们一样待遇。
    这样,范兰悦家分了三套单元楼:她和丈夫陈兴国住一套;改改和陈保柱住一套;孙子陈顺鑫已经结婚,夫妇俩住一套。
    温晓旭家里也分了三套:温庆良、温晓旭、温田龙老少三代,一代一套(在外面工作的男性也分给,回家好有住处。)。
    田达林家分了五套:田达林、田幼秋、田幼春、田延明和田幼春已成年的儿子田延吉,每人一套。
    但如果老年人老了以后,一律住养老院。楼房则归管理部门,由管理部门统一安排。不允许晚辈继承。
    如果村里的房子面积大,人口又少的,去除同等楼房的面积外,多的部分按当时的物价合成钱,当场发给你。
    总之,只让你沾光,不让你吃一点儿亏。
    至于农户里的旧家具,则由农庄管委会收留,派别的用场。用户等于以旧换新,换成了楼房里的新家具。
    楼房里的家具一律不许毁坏。如果搬家时毁坏了,要照原价赔偿。这样也就约束了人们不要毁坏公共财物。
    安置好了田家庄里的人们以后,田晴晴便雇佣了拆迁队,把村里所有的民房都夷为平地。然后再排着先盖起来的那六栋,一齐往南盖。
    每有新楼房盖起,田晴晴就动员田家庄四周村里的村民,与自己签订土地转让承包合同。然后让他们搬到田家庄的新楼房里。待遇与田家庄的村民一样。
    由于条件优越,外村的人们也都积极地抢着签订合同。待该村村民们全部搬走后,就把这个村庄夷为平地,退耕还田,种上庄稼。
    待田家庄村原址上都盖满了楼房后,田家庄已经是一个拥有一万五千多人居住的居民住宅区了。
    还是那些宅基土地,一点儿也没往外扩,由原先的一千五百多口村民,住上了一万五千多人,还闲着好几栋楼房。
    而田晴晴迁移的四外村的村庄,退耕还田了两千多亩地。政~府为了表彰和鼓励田晴晴,按退耕还田一亩地十万元的数目奖励了她。
    田晴晴受到了鼓舞,也为了把闲着的楼房利用起来,又开始与更远的村庄联系,承包他们的土地,让他们搬到田家庄来居住。
    此时的田晴晴,已经有了三万多亩连在一起的农田了。用一望无垠来形容她的承包地,一点儿也不为过。
    田晴晴也把居民区正式命名为“田青苗居民区”。L

☆、第728章 田青苗养老院(一)

【鞠躬感谢好友悠悠梦竹宝贵的月票!作者捡贝拾珠在此表示衷心感谢!!!顺便和大家打个招呼:求订阅求月票求各种支持!谢谢!】
    ………………………………………………………………
    在宅基换楼房、承包土地的同时,田晴晴修建的“田青苗养老院”,也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改革。
    “田青苗养老院”的位置在村西南角上。也就是从田晴晴和她小姨范兰悦的宅基地上向外扩展的。一直向南延伸。南北盖了五排。东、西两栋楼并排着,都是九层,一共十栋
    每栋楼都有冲南开的大门,直通外面的花园。东楼开西门,西楼开东门,与外面的走廊相同。
    最北边的两栋楼临街,两栋楼一层连在一起,中间是一个很大的招待厅。两边也都是办公室、主任室、医务室和工作人员宿舍,二楼以上住老人。
    招待厅的南门对着外面两栋楼中间的走廊。与每一栋楼相通,从走廊可以到达每一栋楼。
    没楼房的地方用透明玻璃封闭着,可以透过玻璃看到两栋楼之间优美的小花园。里面种着各种花卉,还有很多适合老人健身的体育器材。
    二层以上每层楼房的两楼中间都修着走廊,样式与一楼一模一样。
    每栋楼房里都有电梯,从招待厅进去,不用见天,能转遍每栋楼的每个房间。
    这样,老人们在这个院里活动,无论到哪里,如去食堂吃饭,洗衣间换洗衣服。或者去串门聊天拉呱儿,都是在封闭的通道里穿行。风吹不着,雨淋不着。且处处相通,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每套住房一律都是五十平米,里面一室一厅一卫。提倡两个人住一套,彼此之间互相照顾。病了或者临时摔倒了,也好有个送信儿的。老两口如果先走一个。再自由找一个脾气相投的来作伴儿,一块儿住宿。
    养老院里一律吃食堂。食堂在顶楼,这样。煎、炸、烹饪,气味油烟全散发上面去了,一点儿也窜不到楼内。
    餐厅是一个可以同时容纳几百人的大厅,一律是自选餐、流水席。每餐都有二十多种主食。五十多种菜肴,放在中间一个大台子上供选择。
    如果腿脚不方便的。或者不愿排队去取的,就坐在餐桌旁,立时便有服务员上来招待。说出要吃的饭菜,服务员很快盛了过来。
    餐厅二十四小时开门。什么时候想吃饭了,过去就吃。饭菜什么时候都是温热的。
    行动很不不便的有服务人员送饭,在自己的房间里吃。
    养老院里冬暖夏凉。用空调控制着。一年四季保持在二十到二十三度之间,穿身单衣就行。老人们为了行动方便。都选择了宽松的秋衣秋裤。
    养老院里给每个老人发两身衣服。脏了坏了,就送到洗衣房去换。根据自己的尺寸,想换什么样式、什么颜色的都行。都是空间水洗涤,消毒绝对百分之百。
    被褥也是如此,每人两套,定期更换。自己送过去或者让服务员收走,随即又送过一套新的(干净的)来。
    每层楼房都有棋牌室、图书室,老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打麻将、摸纸牌、下棋、读书报。
    每层楼房都有一个大活动室,老人们可以在里面唱歌、跳舞、排练节目、锻炼身体。
    子女们也可以进养老院探视。就在老人的房间里,一家人重温天伦之乐。
    “不要惦记我了,我在这里可好呢!吃的喝的用的全着哩,想上哪里玩儿就上哪里去,可舒心呢。真像进了佛堂一样。也不知我哪辈子修来的这福气。”老人们见到子女后,几乎都要说这几句话。
    子女们见老人红光满面精神焕发,知道在这里很享受也很舒心,也就放心了。加之自己工作忙,探视的间隔时间越来越长。
    老人们虽然都是“田青苗农庄”里的居民,离着家也很近,但终究是与家人分开住的。为了让老人经常与家人联系,消除孤独感,每个屋里都按了电视、电脑,一人配备一个手机,电视机都安装上摄像镜头。这样,老人可以打手机、上qq,聊视频,与家人联系。
    一到晚上,老人们就坐在电视机旁,打开互联网和摄像镜头,面对面地和家里人唠起嗑来。有喜欢打麻将的老人,还在互联网上通过视频和家人一起打麻将。洗牌、吃、碰、扛、胡,一副麻将打得乒乓山响。有时为了卖老还断不了赖赖牌,惹得儿孙们大笑。
    因为是互联网,也就没了地域区别,老人会把南京的女儿、北京的儿子、东京的侄子全聚到网上,或聊天,或打牌,除了肌肤不能相抚外,做什么都行。就跟坐在一个客厅里一样。那个滋润劲儿,真是给个神仙也不换。
    南北五排楼大概这样分着:
    第一排下面办公,二楼以上住六十岁以上的老人;第二排和第三排住七十岁以上的老人;第四排住八十岁以上的老人;第五排住九十岁以上的老人。老人到了哪个年龄段,就搬进哪栋楼里去。
    每个楼层里都有服务室、医务室、洗衣间。越往南,由于老人的年龄越大,服务人员越多。
    在楼房的南面,修建了一个一百亩地的大花园,里面建有假山、人造小河、曲径凉亭。河水里游动着各色各种观赏鱼,拱桥、平桥错落有致,很是美观。
    花园里的花卉和树木也都很有特色。除了栽种了一些名贵花卉和名贵树种外,田晴晴还把魅影空间里的发光树、发光花卉和发光藤也栽种了不少。一到晚上,花园里闪烁着蓝色的星光,既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还有一种神秘感。
    在花园的西南角上,有一个四层小白楼。小白楼的下面,是一个庞大的地下冷藏库。在养老院里过世的老人,如果家属不接走,就装进水晶棺里,存入地下的冷藏室。
    也就是说:一个老人走进了养老院,如果长寿的话,从六十岁以上的楼房,走进七十岁以上的楼房,再走进八十岁以上的楼房,直到走进九十岁以上的楼房。然后就在这栋楼里定居下来,无论活到多大年龄,就再也不挪动地方了。
    只要在养老院里寿终正寝,家属不接走,小白楼就是最后的归宿。L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