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赤唐(九州)-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娘亲,他们啊也就是这性子,不打紧。”
李括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多做纠缠,忙转移了话头:“对了娘亲。儿子最近听说,城南头外的桂花开了。要不要儿子差人送您出城赏桂花?儿子记得您最喜桂花的香味。”
李卢氏闻言轻拍了李括脑袋一掌道:“别打岔,什么花花草草的,你们小两口和和美美的过日子不比什么都强?只要你们早日同房,给娘生个大白胖孙子,娘亲就打心眼里高兴!”
“娘!”
杜景甜扯了扯李卢氏的臂膀,娇羞满面。
“这有什么好羞的,做女人的迟早不得有这么一天。听娘亲一句话,女人啊,只有有了孩子,才能将丈夫拴住!”
替杜景甜拢了拢鬓边散落的发丝,李卢氏摇了摇头苦笑道。
“好啦,好啦,旁的话娘亲也不多说了,说多了你们也听不进去。你们都去忙自己的事吧,娘想一个人歇会。”
李卢氏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可以自行离开,她想自己一个人静一静。
三人又向李卢氏俯身行了一礼,便要退身出屋。
“丽娘,你留一下,娘有话对你说!”
李卢氏声调陡然便高,惊的沈丽娘心中一颤。
第六十九章 社稷(一)
不知李卢氏留下沈丽娘说了些什么,总之丽娘一回到房中便锁上了屋门,独自在屋中低声抽泣。这些李括当然都不知道,因为他才一出娘亲的屋门就接到皇帝陛下的圣旨,宣他即刻进宫。
刚刚新婚的小郎官不知何事让皇帝陛下如此心急,便使了银钱予那中使,希望能探听出些消息。可那宦官却苦笑着把银钱推送了回去,言明他并不知情。
与皇帝陛下也打过了几次交道,少年对这个圣明帝王多少有些了解。在他看来,皇帝陛下固然英明神武,开创了开元盛世。但说句大不敬的话,陛下他老人家有时确是小孩子气,往往会不顾一切的做些意气之争。这次紧急宣他入宫,莫非又发生了什么大事,惹得陛下他老人家心痒?
在中使的催促下,少年忙换了朝服,与传旨人一道进了兴庆宫。这些时日来,皇帝陛下便终日待在勤政务本楼内。除却一些必须参加的大朝,陛下已很少上朝临政。至于日常需要批复的一些奏疏,陛下便悉数交予杨钊,和以往托付给李林甫一样,不过是换了个人,本质并没有改变。
杨钊在陛下的刻意扶持下,现在风头正劲,已隐隐压过了病相李林甫。不过皇帝陛下一直没有剥夺李林甫的右相之职,杨钊作为臣子也不好把事情做得太绝。不过许多李林甫的门生故吏倒多是被外放了刺史、别驾一类的官儿,虽是品级得到了提升,到底不如待在长安来的舒坦。
一级级的攀上玄梯,在转过牡丹屏风的一瞬,李括直是被眼前的景象惊呆。
“废物,一群废物。到了朕用你们之时,都成了一群哑巴。朕养你们何用,何用!”
杨钊、陈…希烈、王銲、崔潜等朝廷大员纷纷一字排开跪在地上,承受着皇帝陛下的雷霆暴怒。上好的赤色波斯地毯上散落着一份份奏折,众人皆是屏息凝气不敢抬头。
“陛下,李将军到了。”
那中使冲李隆基躬身一礼,尖声道。
“微臣李括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李括应声跪倒,叩首道。
“哦,李爱卿来了,且过来看看这份奏折。”
李隆基瞥了一眼御案下跪着的朝廷股肱大臣,斥了一句:“你们也起来吧,难道还跪上瘾了!”
李括走到近前,拾起李隆基所指的那份奏折,翻开来稍作浏览。少年越看越惊,及至最后眉毛已经拧了倒悬。
“陛下,这……”
少年亦不知该如何作答,为难的望了李隆基一眼。
“看来,并非空穴来风啊。”
李隆基叹了一口气,摆了摆手:“先前相国府下掌柜私自囤积铁器兵刃,朕还以为是个例,但你看看这封奏折,大食人分明已经秣马厉兵,意欲进犯我西域四镇了!”
皇帝陛下所说确实非虚,从奏疏的内容来看,安西斥候在葱岭一代发现大量不明身份的游骑。虽然还不能确定他们的身份就是大食人,但基本已是八九不离十。何况大食人向呼罗珊一代增兵已非一日两日,布哈拉更是重兵集结,来往行商皆需验明路引文书严防奸细混入。
纵观如今天下,番邦中也就大食人能与大唐相抗衡。
“高仙芝向朕诉苦,说安西地广人稀,兵力严重不足,无法做到戍守好每一处堡塞。只是他可知道,朕也是无可奈何啊。”
李隆基摇了摇头接道:“我大唐刚与吐蕃展开了一场大战,北面又得提防着契丹和奚人。哪有多余的兵力给他高仙芝增补边防。”
“陛下,以微臣之见,大食人觊觎我安西四镇久矣,不得不防啊。不如调淮南团练兵入关,随高将军增防边关。”
答话的正是现在风头正劲的大唐左相杨钊,在他看来,中原诸州县的团练兵并无太大用处,不如调入安西供高仙芝调遣。这样,高老头手里有了足够的兵,就不会三天两头的上折子,发牢骚。他们这些朝廷大员耳根也就落了清静。
“调团练兵入安西?”
李隆基蹙起眉头,细细忖度着。这倒也是一个法子,只是这团练兵从没有上过战场,可能承受如此巨大的压力?
“陛下,万万不可!王銲抢过话头,言辞反对杨钊的主张。”
王銲剜了杨钊一眼道:“这团练兵仅仅是做州县防卫之用,其战力不可与中原禁军相比,更不可能跟边军相提并论。我大唐精锐兵力多出自安西、幽燕两地。调团练兵入安西,还不平白落了高仙芝笑话,说我大唐无可用之人吗!”
他倒不是真的认为团练兵的战力有多么不堪,只是凡是杨钊支持的观点他就要反对。老相李林甫的离奇病倒让朝中势力突然失衡。一向低调的杨钊突然发难,接连把许多李相爷的嫡系外放到偏远州县,这种明升暗降,钝刀子割肉的手法实在高明。若是不做抵抗,不出几年,朝中李相爷的门生故吏还不得被姓杨的清洗了个遍?
他王銲身为李林甫的左膀右臂,李党的股肱,自是与李林甫唇亡齿寒。在这个生死关头,如何能不斗,如何能不争?凭什么他杨钊可以一步登天梯,难道就因为他死皮赖脸攀上关系的远房族妹在宫中做贵妃?
“王大人此言差矣!”
杨钊可不是好惹的主,既然他王銲亮了剑,自己就不会挂免战牌!不就是一个上不了台面的京兆尹吗,下一步收拾的就是你!
“杨某认为,战力在将不在兵!老话讲的好,千军易觅,一将难求。凭借高仙芝将军的手段,什么样的兵都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何况,精兵也是练出来的。中原州县的团练兵之所以战力稍差,就是因为没有杀过敌,没有见过血。这次派团练兵入安西,就是要用实战历练他们,只有如此,我大唐的兵力才能够保持实力均衡。”
王銲亦是不甘示弱,扬了扬脖子道:“杨大人好一番书生气!战场非儿戏,让团练兵对着大食人的长枪历练?让团练兵对着大食人的弯刀历练?都是我大唐子民,陛下怎么忍心他们去送死!”
“够了!”
见二人越吵越过分,李隆基愤恨的重拍了一记桌子。这些他的左膀右臂,这些他的股肱重臣,脑子里顾虑的尽是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若是放在平时也就罢了,毕竟他是天子,富有四海,不会在意那一点恩惠。至于以公谋私,只要不太过分,不触及自己的底线他都不会太过追究。
但现在是什么时候?大食人正打着安西四镇的注意,这些股肱重臣还有心思在这里勾心斗角,思量着怎么算计对方!
“团练兵一事暂且不提,李爱卿你有什么想法,说出来听听!”
李隆基冲李括点了点头,吩咐道。
“臣遵命!”
李括拱手行了一记军礼,思量了片刻道:“以臣愚见,与其舍近求远调团练使入安西,不如再次于关中募集长征健儿!”
在李括看来,杨钊所提的建议很不可行。一来,除却团练兵被人诟病的战力问题,缺额问题也很严重。实际编制一千人的军营,真正能拿起兵戈的恐怕连七八百都不到。二来,团练兵虽然战力不强,但毕竟也是编制在体制内。若是征调其入安西,那空下的位置由谁来补?
而如果募集长征健儿的话,虽然战力也很弱,却不存在上述两种问题。何况,长征健儿算是募兵,朝廷允许他们终身免除课役,其装备给养全部由国家供应。最为重要的是,他们可以携家带口,并分配到田地房屋,这样一来就意味着身份可以世传,父传子,兄传弟,世代为兵。
这样的恩赐绝对可以让士兵产生归属感,会为大唐效死命!
李隆基听到这个方案,眸子中闪过一丝精光。若真说起这长征健儿来,还是他李隆基的首创。从开元二年起,他就募集长征健儿去往边镇,怎么自己就没有想到呢!
“李爱卿,你说的有些道理。只是这关中之地多望族,有多少人愿意前往西域呢?”
李隆基皱起眉头,提出了一丝疑问。以往长征健儿,多是从将要复原的军人中征集,再不济者也是从边郡募集。安西地广人稀,显然不具备征集健儿的能力。这么算来,也就是人口繁密的关陇距离安西较近了。
“这个简单,只要陛下将此事交予微臣去办,微臣保证可以为陛下募集一支精锐之师!”
“哦?”
李隆基眼睛微微眯起,细细打量着眼前这个少年。他越来越看不透这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不知为何,他竟然隐约在他身上看到自己年轻时的影子。初生牛犊,血气方刚!这个少年不同于一般的世家公子,早年坎坷的经历让他很早的成熟。由于早早被家族遗弃,这个倔强的少年亦不会从家族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
他是在为自己谋,为大唐谋,为他李隆基谋!
想及此,皇帝陛下面上如云的愁容终于散开。
第七十章 社稷(二)
不知为何,最后李隆基真的把募集长征健儿的任务交给了李括。
当了四十年的圣明天子,他当然知道少年的资历、手段和这些混迹官场几十年的老油条相比差的不是一点半点。但他还是选择了相信少年,选择相信年轻人所带来的希望。那些权贵公卿让他感受到一股直面的酸腐气息,一种保守求稳的态度。大唐的朝廷全被这些人占据,何谈求新,何谈求变?
朝廷急需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来激活消失已久的活力。他《‘文》李隆基《‘人》也需要《‘书》一个强《‘屋》力的姿态来证明自己仍然年轻。看看那些所谓的股肱重臣,哪个不是把家族利益摆在了第一位?什么一心为国,什么替君分忧,都是套话假话!在他们看来,数万甲衣战士的生命还没有自己家族的一个官位重要!
他们不是自恃出身高贵吗,他们不是歧视少年没有靠山吗?他李隆基便来做少年的靠山,看看是那些世家出身高贵还是他这个大唐天子的出身高贵!
“陛下,还在为政事烦心?”
杨玉环那清脆勾人的声音一在李隆基的耳旁响起,皇帝陛下便立时去了烦忧。
李隆基微笑着摆了摆手:“不过是安西增军之事,不打紧。”
杨玉环向来不过问政事,因而今天突然问起,李隆基不免有些奇怪。
“哦,那陛下心中可有了计较?”
杨玉环倚在李隆基怀侧,娇声连连。
“嗯,政事堂的臣子们倒是提了几个方案,算是各有利弊。朕最后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你师父,准他在关陇募集长征健儿,随后派往安西。”
李隆基随意的将安排讲给了杨妃,口中颇有戏谑之意。
“嗯,说来,如今大唐军中出色的将领,都和玉环你有关。正值当打之年的安禄山安胡儿是玉环你的干儿,前途无量,年轻军官中的翘楚李括是玉环你的师父。如此说来,朕拥了玉环一人不就拥了锦绣江山在怀?”
“陛下!”
听李隆基话说的如此孟浪,杨玉环娇嗔一声:“大唐战无不胜,这都是将士们用命,跟臣妾有什么关系。”
一提起安禄山,杨玉环便只觉反胃恶心。这个胡儿恁的如此无耻,明明年纪比自己大上许多,还硬是拜自己为干娘。三郎也真是的,竟然允了他。这事传出宫去,皇子们该怎么看?大臣该怎么看?天下人会怎么看?
至于李括李小郎君吗,她倒是真的欢喜。她总觉的自己被少年身上一股特殊的气质吸引,至于这气质具体是什么,她也不甚清晓。
“哦,朕说的不对吗?”
李隆基轻拂过杨玉环的面颊,只觉心神荡漾,怨气全消。
“陛下说的,臣妾哪里敢妄加评论。”
杨玉环却是耍起了小性子:“陛下是天子,天子之怒臣妾可承受不起。”
“还真生气了?”
李隆基将杨玉环丰韵的身体紧了紧,笑道:“要是连你都不敢惹朕,可还有人敢惹朕?别的且不说,这些年,但凡是杨家的子弟,哪个不是一入仕就补了从六品向上的实缺?”
这话确非虚言,杨家的地位着实因为杨玉环的得宠大大提高。自从李林甫病倒,杨家已经成了长安城中风头最劲的家族。但凡是杨家的子弟,大多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虚爵散官自不必说,即便是京兆的肥缺儿,只要杨家族人张张手,自有人送上前去。在他们看来,杨家这颗大树很可能在今后十年乃至二十年屹立不倒,此时不利用机会攀附一二,更待何时?
“三郎!”
杨玉环叹了一口气,又换回了那亲切的称呼:“三郎对玉环的恩情,玉环如何不知?只是臣妾家族的男子并非都有为官的资质。若是补了一些无关紧要的闲职倒也罢了,若是占据了要职,还不早晚误了朝廷大事?”
李隆基没想到杨玉环对他的恩德非但不感激,还隐隐透着怨意,立时脸色便落了下来。
“这么说,玉环是认为朕以公谋私了?”
杨玉环微微一愣,思忖了片刻掩嘴笑道:“这天下都是陛下的,还分什么公、私。只是玉环常听人讲,水满则溢,月盈则亏。一个家族势头太过强劲,终非好事啊。”
“嗯,你说的倒也有些道理。这样吧,朕答应你,对杨家人尽量因材封官。若是材质实在太过平疏的朕就多封他们一些三官,多赏他们一些金银。玉环看这样可好?”
李隆基点了点头,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他身为帝王,如何不知平衡之术?只是他现在在力捧杨家来代替李林甫的位置,难免做的有些过。
“如此,玉环这厢便谢过陛下了。”
杨玉环冲着李隆基送了一记秋波,算是表达了谢意。
“朕拿你啊还真是没办法!”
李隆基轻刮了刮杨玉环的鼻子,话音里满是怜惜。
“对了,三郎,你说我师父会怎么募集长征健儿?这关陇可是大唐最富庶的地段,但凡有个活路有谁会叫自家孩子去干刀口上舔血的营生啊?”
杨玉环突然对少年的任务好奇起来,娇声问道。
“嗯,这个,朕也不知啊。不过,朕看他一副信心满满的样子,应该不会有问题。”
“三郎,人家想看看募兵的经过,成吗?”
“这个恐怕不妥吧,募兵之地鱼龙混杂,情况多变,无法保证玉环的安全啊。这样吧,我叫元一派人暗中盯着那小子。有了什么进展第一时间报与玉环,可好?”
李隆基当然不能让杨玉环亲身前往募兵场所,所以做出这个决定。
“这样啊。”
“怎么,玉环心中不高兴?”
“怎么会。”
杨玉环嘴唇微微扬起,浅笑道:“能够了解师父如何募兵,玉环便已是知足了。”
第七十一章 社稷(三)
深秋时节,最是槐香枫红。
一袭微风吹过,铺满青石板路的落叶便打着卷飞舞到空中,飘零荡转,美不胜收。
明德门外的城门口处贴着一张朝廷刚刚颁布的诏令,引来不少来往行人围观。在城门洞不远的一颗大槐树下,支着一张木桌,其后坐着一个面容俊秀的将军。在他身后站着十几名身材健硕的随扈亲兵,看模样该是边军出身。在木桌旁插着两杆大旗,其上分别写着‘招募健儿’、‘为国拓边’八个墨色大字。
大旗旁摆着两只齐人高的稻草人,一高一矮、一胖一瘦,想必是量度身材之用。此时日头虽挂在了正空,却存不住燥热。微风一过,定会带来一阵清凉,叫人神情舒爽。
那面容俊秀的少年将军看了看桌案上的名册,爽朗的笑道:“延基,这才十天,我们就募集到了六千五百一十七人,看来不需等到陛下划定的一月期限,我们就能提前将‘长征健儿’招募完毕。”
“要不是括儿哥你的好主意,怎么可能募集到这么多健儿!”
张延基耸了耸肩,言语里满是敬服。
他本还抱怨括儿哥揽下了这个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现在看来,括儿哥是早有打算。陛下正为增兵安西一事犯愁,括儿哥一下就召集到这么多长征健儿,替陛下解了燃眉之急,这份实打实的功劳定是被陛下记下了。
“思忖人心,便不难想到办法。”
李括摆了摆手,却是没有满应张延基的话头。原来,少年除却将朝廷允诺的福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